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一十九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24 01:4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一十九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一十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一十九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九集)  2011/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五十七面。第六行:

  『端心正意』。「指正心诚意。善护己念。远离三毒。不思邪恶」。从这里看起。这是佛告诉弥勒菩萨。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大家。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些开示就好像是为我们现在人说的一样。要端心正意。不为众恶。这就是大德。我们讲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正心诚意。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古圣先贤就教导我们这些道理。《大学》里面讲的三纲八目。三纲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里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指的这个意思。端心正意不容易。它先决的条件是要格物。物是什么?欲望。物欲。也就是说一定要把欲望放下。因为它是一切恶业的根源。只要有欲望。哪有不造罪业的道理?所以古圣先贤把修身、积福。第一个条件就是放下欲望。纵然不能放下。也要把欲望降低。你才能修福。

  今天这个世间。圣贤的教诲没有了。佛菩萨也没有人相信。所以对于欲望可以说是已经没有底限。也就是欲望在膨胀。造成身心种种病态。这苦不堪言。同时也造成地球上这么多的灾难。这从哪里来的?全是欲望膨胀产生的现象。「格物」这两个字就非常非常重要。格物是自己跟自己奋斗。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如果能把欲望统统放下。这个人就可以成圣成贤。学佛就能成佛、成菩萨。这个东西是大害。没有好处。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给我们做出的榜样。都是把这些欲望看得很淡、很轻。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他日常生活确实是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全放下了。他的生活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经典上所记载的。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一次人家看到他有忧愁、他有烦恼。一次也没有。也没有这个记录。人家为什么能过这种快乐幸福的人生?就是没有欲望。

  所以欲望给人带来的是烦恼、是忧虑。现在人讲是紧张、是压力。这是现在人的术语。这样的生活。纵然地位很高。拥有很多的财富。他生活得不快乐。依然生活在痛苦的世界。远远比不上所谓贫而乐。贫而乐是谁?圣人。孔子、孟子、颜回。那都是贫而乐。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反省。值得我们去思惟。我们这一生是做一个快乐明白人。还是做一个烦恼胡涂人?那些大富大贵是烦恼的胡涂人。这在经上讲的。这是花报。果报呢?幸福明白人来生生天堂。他要念佛他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作菩萨;那胡涂人呢?烦恼胡涂人来生堕三途去了。这是这段经文里面讲的五痛五烧。五痛是花报。五烧这个烧是地狱。它代表三恶道。所以想想这个就太可怕了!「降化其意」。降是降低。降低欲望。要把欲望化开。彻底给它放下。这样我们才真正能做到端心正意。欲望没有了。智慧就生起来。所以格物下头是致知。人有智慧才有诚意。有诚意的人一定有智慧。没有诚意的人。换句话说。他有烦恼。他没有智慧。统统有连带关系。有诚意的人心就正。正是什么?没有邪念。没有妄念。这样才能够端心正意。

  所以这里底下接着「善护己念」。这个念是正念。护自己的正念。远离五毒。现在三毒要加两个。为什么?我们愈想愈可怕。贪瞋痴是三恶道的因。可是慢跟疑带给我们现前的灾难太恐怖了。傲慢是心不平。感应的是地震。怀疑更可怕。它感应的是大地松散了。我们在《地藏经》上念的「坚牢地神」。地是我们一切众生所依靠的。它坚固。现在的地不坚固了。松了。那就很容易往下沉。所谓地陷了。地为什么会陷?疑心、怀疑所感的。山。山会倒下来。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什么都不相信。所以信。世出世间圣贤都把它摆在第一位。它太重要了。你看净土头一个就是信。信、愿、行。《华严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得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之母。就是说它能生一切功德。这称为功德母。不信。麻烦可大了。中国过去这些读书人。把这个字看得很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人要没有信心。你不能立足于社会。把这个字看成这么重。它是五伦里的一个。五伦是「仁义礼智

新白娘子传奇佛教讲经

信」。这五个字。现在这五个字全都没有了。「仁者爱人」。现在的人不自爱。他连自己爱护自己都不懂得。他怎么会懂得爱人?为什么我们生在这么一个苦难的社会里头?这个时代就是五伦没有了。五伦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这个关系没有了;五常没有了。四维八德没有了。社会都乱了。地球灾变异常。

  今天确实有不少志士仁人在寻求怎么来拯救社会、拯救地球。只有像孔老夫子那样的心态。我们才有下手之处。现在人相信科学。不相信祖宗。不相信父母。不相信老师。对于圣贤佛菩萨更不用说了。完全斥之为迷信。这就该受苦、该受难。孔老夫子一生的态度。这是中国大圣人。外国人也尊敬他。他老人家告诉我们。他一生。我们可以说做人的态度。基本态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就八个字。夫子信心具足。相信自己、相信父母、相信圣贤。这信心十足。喜欢跟古人学。现在我们古人东西都不要了。要新奇的东西。奇奇怪怪的东西

佛教讲经交流

。麻烦在此地。夫子老实。一生述而不作。没有创作、没有发明;现在连幼儿园。上幼儿园老师都要教小朋友要创新。你看看。创新。那都是些稀奇古怪的。都是对自己有害的。对别人有害的。对地球有害的。他创这些东西出来。我们也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本质都好。「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都好。被教坏了。想想中国古代的教学。确实都以孔子做为标准。「信而好古」。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创新的这个念头。没听说过。旧的东西你都不了解。你怎么可以创新?中国有一句老话讲「推陈出新」。你了解旧的东西。你才有能力创新;你对旧的东西一无所知。你创那个新。那个新决定是有害的东西。这个成语里头含义很深。

  我们必须重新建立自信心。回过头来相信自己。自己是什么?儒家讲的本性本善。要相信自己本性本善。要相信佛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人人是佛。你是佛。他是佛。我也是佛。本来是佛。那我们要回头想想。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经教里头讲得很清楚。迷了本性。破迷开悟就回过头。就成佛了。迷而不觉这就变成凡夫。这么回事情。虽变成凡夫。自性没有失去。本善没有失去。只是迷了。它不起作用。我们对于这桩事情要能够相信。那就有救了。我们这一生。人生第一个目标是什么?是要把我的本善找回来。是要把我的佛性找回来。这是我们一生当中头等大事。那现在世出世间圣人都告诉我们。从哪里找起?从降低欲望、放下欲望。从这儿开始。这个欲望里头。细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讲的七情五欲。佛家讲情执。情执是七情。五欲是七情里面有个欲。这个欲又分五种。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生活不能没有。一定要知道适可而止。过得去就行了。不能有贪心。更不许可有贪而无厌。那灾难就现前了。所以大乘经教里佛常讲贪瞋痴慢疑。这个东西要远离。不思邪恶。没有邪思、没有恶念。

  又义寂师说:「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余事名正意。其义更深。」这个意思深了。前面我们所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常说的。说的是人道。没有离开我们人。义寂的说法提升了。提升到大乘。「盖以唯趣菩提始称端心」。这是大乘佛法它的标准。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直趣菩提这是大乘菩萨心。所谓发菩提心。我们在最近这二十多年。讲菩提心都用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端心用这个标准。这是大乘菩萨。这是专求佛道。在我们净宗。一心专求净土。亲事弥陀。以这个为端心。你就决定在这一生成佛。不求余事这叫正意。就是没有其它的念头。所以这个意思深!唯求菩提也就是佛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就决定求佛。我这一生要成佛。因为我本来是佛。对自己有信心。对佛菩萨有信心。遇到这个法门。对这个法门有信心。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除了作佛之外。作菩萨我不甘心。作辟支佛、作阿罗汉那我更不要了。余无所求。那人天福报更低。统统放下。这个意就正。儒家讲诚意。诚跟正的意思是一样的。

  能如是端正身心。自然『不为众恶』。那肯定的。我们讲的「众恶」。就是现代人从大乘经上所看到的。现在人造的杀盗淫妄酒。这干的事情;念头。起心动念是贪瞋痴慢疑;情绪。怨恨恼怒烦。这十五个字。我们冷静看社会。看一切众生。谁不在造?大家都把这个当作正常。认为都是应该的。毫无节制。普遍在造作。不知道现在灾难是因为这个起因的。果报已经现前了。现在觉悟还来得及。觉悟之后怎么办?说个老实话。觉悟之后唯有念佛可以救。为什么?念佛是正中之正、善中之善。除念佛之外没法子。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端正身心确实就是老实念佛。自然不为众恶就是放下万缘。故云『甚为大德』。「大德者。德之至也」。至高无上之德称为大德。今天学佛的人很多。修净土的人不少。几个人真修?也许我们自己都认为我是在真修。那你就得要问一问这十五个字有没有?你还有没有杀盗淫妄酒。干这个事情?你起心动念有没有贪瞋痴慢疑?每天情绪发作有没有怨恨恼怒烦?如果有这个东西夹杂。就不是真修。念佛是大德。这些东西夹杂在里面把你这个大德都破坏了。佛是念了。没有德。这桩事情我们一定要多多去看看。慈云灌顶法师《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注疏。后面念佛人一百种果报。就好好看看这篇东西。这篇东西我们可以把它印成单张来流通。我们念佛在一百种果报里头自己好好去想想。一百种我会得哪一种?

  『善多恶少。易可开化』。这句是讲的十方世界善多恶少。好教。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可以说一百五十年之前。我们这个世界善多恶少。那个时候三教都很盛。佛法兴旺。道也兴旺。儒也兴旺。好教!最近这一百五十年变了。实在讲。中国人常说上行下效。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国家领导人。他的形象关系太大了。两百年之前。中国国家领导人是谁?慈禧太后。提起慈禧太后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叫「老佛爷」。老佛爷的样子好不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受苦受难的根源。历代帝王对三宝都称弟子。见到真正出家人、有修行的人都非常恭敬。这高僧大德都拜为国师。慈禧太后自称老佛爷。她把她的地位提升。她在诸佛之上。佛菩萨都在她下面。对佛菩萨不尊重。上面这个表法。让全国有意无意当中对佛菩萨那种恭敬心、真诚心逐渐就淡了。这个头带得不好。影响太大了。所以到清朝亡国。清朝亡国到今年一百年。佛法衰了。前面二十年还有一些修行很好的佛门弟子。在家出家的;往后。就是最近的这八十年当中。真修行逐渐少了。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五十年当中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没有几个了。现在这些人都凋零了。真正想学佛没老师了。没人教你了。

  科学技术发达。印刷方便。成本降低了。今天法宝容易。法宝多。在过去没有这么多。想找一本经书非常困难。现在法宝很容易。但是没有人学了。法在无人学。学习佛法的人。里面很多很多。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对佛法都打了问号。也就是没有一种真诚恭敬心去学。带着怀疑。怎么能够像开经偈上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带着疑惑。没有真诚恭敬心。天天去读经、去学习经教。学一辈子。不解如来真实义。这个原因要知道。因为佛经是佛菩萨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自性是什么?真心。如何能得真实义?我们要用真心去求。所以印光大师一再教导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利益。我们现在没有诚敬心。所以什么都得不到。得到一些是什么?叫皮毛、常识。往往把经教的意思错解。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这都是罪过。这是今天学佛最大的难处。我们如何培养我们的真诚心跟恭敬心?没有真诚恭敬就学不到东西。佛法学不到。古圣先贤的东西都学不到。学儒不像孔孟。学佛不像释迦。学道不像老庄。什么原因?真诚恭敬没有了。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教我。真诚还不够。他教我用至诚感通。至诚什么意思?真诚到极处叫至诚。要用这样的心。真诚到极处。就是此地义寂大师所说的这个标准。比正心诚意功夫深。要诚意到极处才能感通。老师这个话说得是非常非常有道理。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找不到好老师。经典在。如何在经典上得利益。那只有靠这句话。真诚到极处求感应、求悟处。不向外求向内求。外面求不到。至诚这才有感。跟佛菩萨有感应道交。用至诚心去感那就通了。这个通是什么?悟了。这虽不是禅定。但是与禅定很接近。老师指出这样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帮助现代人。这是我们看到佛说的他方世界善多恶少。好教!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是善少恶多。不容易开化。这个「开」是开示。「化是」教化。非常难得。「《嘉祥疏》曰:他土中」。这就是他方诸佛国土之中。「多有胜缘」。缘殊胜。「又复善报强胜。作善为易」。善报的力量强。缘殊胜。所以行善、作善容易。「此土无此二缘」。特别是我们现在遇到的这个时代。我们没有这两种缘。善报的缘没有。作善的缘没有。现在作善非常困难。障碍重重。作恶容易。你作恶。你欺骗别人、敲诈别人。人家说你有本事。赞叹你;你行善。别人看到摇头。毁谤你、批评你。现在是这么一个社会。价值观颠倒了。所以行善非常非常之难。「开化即佛开导教化。

  下文。『唯此五恶世间』。这个五恶就是这品经文里面所说的杀盗淫妄酒这五种恶。也是佛家讲的五戒。五戒全没有了。造这五种恶。是五恶世间。「至离五烧」。实际上只有这三句。经上是「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其义如文」。这并不难懂。

  『降化其意。令持五善』。五善就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善。「《嘉祥疏》云:降化其意。悕心入道」。这个悕就是愿的意思。「令持五善故。顺教修行」。佛家的五善就是五戒。跟中国传统里面讲的五常是一个意思。经教里常说。人一生能够守五戒。来生不失人身。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人间凭的是什么?过去生中五戒修得好。是这个因。佛讲因果。每一个人到这个世间来是两种善业。第一个是引业。引导你到人间来投胎得个人身。引业就是五善、就是五戒。过去生中你五戒修不好。你得不到人身;过去生中我们五戒修得不错。这一生当中这个业因成熟。遇到缘。你到人间来了。可是虽然都得人身。贫富贵贱智愚不同。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另外一个业叫满业。圆满的满。满业不一样。满业是怎么修的?积功累德。是从这里修的。积功累德总不外乎布施。就是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这六种。这六种。你到人间来。你如果都修了。那就大富大贵、聪明才智。特别是布施。过去生中财布施多你得财富。法布施多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多得健康长寿。种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报。这叫满业。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你就能知道自己。也能知道别人。自己如果有欠缺。我们物质生活很清苦。过去生中财布施少。想改进自己生活怎么办?修财布施。

  明朝袁了凡先生命中财不多。生活是相当艰苦。云谷禅师教他改造命运。他听话。他真干。他的命运真改过来了。他是个读书人。命里没有功名。所以读书得要命。功名是什么?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学位。如果你命里没有。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硕士学位。你一生就拿不到。他命里有才行。在中国古时候。最高的学位叫进士。就相当今天的博士;硕士。从前古时候叫举人。举人是第二个学位;第三个学位是秀才。秀才就好像大学毕业学士。了凡先生只有学士的学位。再上去没有。所以他只是秀才。命里没有举人、没有进士。你看他真的能改造命运。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参加举人的考试他居然考中了。这命里没有的考中了。那就是你这一生修的。改过来了。不但中了举人。中举人之后再去考进士他又考中。所以他一生命运真的改过来了。命中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九岁。你看多活了二十一年。那个二十一年是他这一生当中修得的。所以你看。财富、功名、寿命统统都可以取得。在自己不在别人。

  了凡先生虽然学佛。实在讲他还是没有离开儒。也就是说没有离开世间。如果是行菩萨道。诸位要记住。行菩萨道基本的条件是要把我放下。有我就没有法子行菩萨道。那是求福报;无我。你所成就的是功德。功德的果报不可思议。这也就是为什么世尊在经教当中教导弟子们。「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因为佛弟子是菩萨。菩萨是真正佛的弟子。就好像是正科班。声闻、缘觉不算正科班。他们比不上十信菩萨的初信位。你看初信位断烦恼跟小乘须陀洹相同。但是须陀洹不算正科生。十信位初信菩萨是正科学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把它想通。为什么要先学小乘?小乘是破我执。《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小乘。从初果到四果都是破这四相。这里头功夫浅深不同。大乘不但破四相。当然破四相是基础。破四相之后要破四见。就是念

近代佛教高僧讲经名言

头都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是大乘。换句话说。大乘无我。用现在的话说。他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全心全意为度苦难众生、为护正法久住他才能做得到。如果还有一点私心他就做不到。这两桩事情。一个是普度众生。一个是正法久住。只要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他就做不到。他就不是真的。佛教人先学小乘后学大乘意思在此地。你不能不知道佛的用意。所以大乘菩萨确实是非常可贵。值得尊敬。为什么?他没有私心。他在这个世间完全做出我们人的看法就是牺牲奉献。他真正做到牺牲奉献。在他自己呢?牺牲奉献的念头没有。他还要有这个牺牲奉献的念头

佛教讲经因果

。他心就不清净。我们人间看到。这个人真的做到牺牲奉献。他没这个印象。

  佛希望所有的弟子统统是大乘根性。但是大乘根性一定要有小乘的基础。小乘就是彻底放下。大乘是放下之后又全面提起。所谓放得下提得起。提起什么?两桩事情。普度众生。正法久住。这两桩事情。我们从放下之后。心一转那就是大菩提心。念头也转。不舍众生。众生太苦了。要帮助他。怎么帮助?一定要正法久住。正法久住怎么做起?从我自己做起。做表法。做出样子给大家看。做出什么样子?持戒修福。做给别人看。别人不知道是持戒。我们做出来给你看。现在这个社会。要把《弟子规》做出来。《感应篇》做出来。《十善业》做出来。菩萨六波罗蜜做出来。最高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做出来。那就是大德。这个确实是不为众恶。心里头一点恶念都没有。一丝毫邪见都没有。所以这里说的。这是《嘉祥疏》里面讲的「降化其意」。这对自己说。降伏自己自私自利这个意。不为自己。这样你才能入得了道。这个道是菩提道。菩提道就是觉悟。真的这一句「悕心入道」。我们换句话说比较容易懂。改邪归正。正是道;破迷开悟。悟是道。

  我们现在的心为什么入不了道?它有障碍。障碍就是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放下了。前面这句降化其意。放下你自然就入道。入道之后「令持五善。顺教修行」。这是自行化他。而偏重在化他。为了化他。我要把佛陀的教诲表演出来。做出来给人看。别人才相信。所以自行的目的是为他。不是为自己。要为自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就可以了。不必惹这些麻烦。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小小的细节都要把它做出来?原来是做给别人看的。这叫大慈大悲。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出来、做出来。说是用言语来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法。说给人听。这就是常说的。菩萨肯定是身行言教。一定是先身体做到。然后再说给人听;自己做不到。你教别人。人家不相信。如果说修行好。你为什么没修?你说杀生。吃肉不好。可是你自己还要吃。那不行。人家不相信你。你自己素食。远离杀生吃肉。这是什么?无畏布施。果报健康长寿。一辈子素食。健康长寿。人家看到了。大概是有一点道理。他要希望健康长寿。他就跟你学习。佛法教人健康长寿、幸福美满的生活方式。他真做到了。

  「净影与嘉祥均谓五善即五戒」。令持五善就是五戒。一定要把五戒十善的样子做出来。『福德』。「乃善行及所得之福利」。你所得到的福。你所得到的利益。这叫福德。「《嘉祥疏》曰:获其福德。举远近二果。成其行也。近果。如《净影疏》曰:由持五戒。于现在世。身安无苦。」不杀生。心地仁慈善良。你的心安理得。你的心是定的、心是安的、心是欢喜的。在佛家讲的慈悲心。不杀生。不但不杀生。对于一切众生没有伤害的念头。不但没有行为。念头都没有。爱护一切众生。尊重一切众生。你爱护他。他也爱护你。我们学佛的同学都感到自己的业障重。宿世今生没学佛之前。造作一些对不起众生的恶事。杀害牠们。吃了牠们。学佛之后知道了。这种心行是错误。我们忏悔。改过自新。不但不再杀害。而且加以保护。善待一切众生。心安理得。不偷盗。不偷盗要做到什么?没有去占一切众生的便宜。占一点小便宜这个念头是盗心。虽然没有盗的行为。还想占一点便宜。这是盗心。连这一点也把它断掉。在取舍之间。我们取只要够了就行。不贪。我们给别人多多益善。取要少。给人家要多。这是义;不杀生是仁。仁爱;不淫欲是礼。要守礼。礼是讲节度。就是讲节制。有分寸的。不能过分。不能够违越。不饮酒是智。饮酒的人迷惑颠倒。酒后往往造作许多罪业。他自己不能控制。不妄语是信。跟任何人往来要讲信用。所以这五条一定要完全落实。认真去做。别人不做了我们做。我们很认真去做。在一生当中。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你的心都安。你没有恐惧。像现在这个社会上一般情形很普遍的叫心浮气躁。你一定是心悦神怡。跟他们不一样。所以你身安无苦。这是近的果报。

  「远果者。得生极乐。定证涅盘」。这是修净土的。修净土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换句话说。轮回业不造了。把它断掉。轮回业是什么?贪瞋痴慢疑。这五毒连根拔掉。我们一个愿望。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为什么?只有在阿弥陀佛这一会下。我们一生成就无上菩提。我们目标达到就定证涅盘。定是决定。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证涅盘是回归自性。《华严经》上妙觉如来。这桩事情。世尊与十方诸佛都明白的开导我们。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应化在中国。日本人相信。我第一次访问日本。那一年我记得我四十九岁。跟道安法师。道老组团。他要我跟他一起去访问日本。好像二十多天。将近一个月。在日本几乎从东京以南全部都玩了。我问日本这些法师们。他们对于善导非常崇拜。我们中国人疏忽了。善导大师的像。彩画的、泥塑的、木雕的。几乎到处都看得到。还有一个智者大师。天台宗的。这两位祖师像在日本非常普遍。我问他们。我说传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你们有没有这个传说?说有。他们相信。都出现在唐朝。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告诉我们的。他告诉我们什么?念佛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这个话是真话。又告诉我们一句话说。「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善导讲的。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只有一个意思。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其它法门是附带说的。这个法门是主要的。一定要知道。你不相信这个法门。佛再教给你别的法门。别的法门是给你种善根。不一定这一生能成就。净宗法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所以这个法门稀有难逢。理太深了。念佛太容易了。就是行容易。知太难了。叫知难行易的法门。不知道没有关系。你老实念。到极乐世界就知道了。条件决定是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虽然经教不懂。我真相信。我真愿意往生。蕅益大师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有信有愿就决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临命终时一念都能往生。所以一念十念都可以往生。可见得信愿重要。决定不能怀疑。

  底下。「《净影疏》曰:后生弥陀。终得涅盘」。「现世安乐。身后往生」。故云『获其福德』。这个福德是究竟的福德。是圆满的福德。不可思议。这个后就是身后。命终之后你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了。到极乐世界你一定圆满证得无上菩提。所以念佛法门现世安乐。心安身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这就自在。安乐与富贵不相干。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人富而不乐、贵而不乐。做大官。甚至于做总统的。我见过很多。不快乐;拥有大财富的。百亿、千亿这种财富的不快乐。每天还是愁眉苦脸。日子过得很辛苦。所以我们在佛经典里面看到。学佛无论在家出家。认真学习。确实现世安乐。身后往生。福德无量无边。

  前面这段经文是说明断恶修善。成就大德。下面这是别释。一桩一桩给我们讲五恶。因为五恶是因。五恶是杀盗淫妄酒。经文确实是这样。我们先把这个经文读下来。经文

海涛佛教法师讲经视频大全

很长。

  【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噉。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瘖痖。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实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这一大段讲的是杀。杀生的因果。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在恶之中。首标杀生恶」。这是第一段。讲杀生。「太贤曰:世间所畏。死苦为穷」。这个穷不是贫穷的意思。是极。这注上是「极」。是以死苦为最严重的。「损他之中。无过夺命」。损是损害别人。损害别人最重的是杀生。夺命就是杀生。「人所最怕者。死也。」不但是人。动物。再扩大讲生物。没有不怕死的。所以死人最怕。人所最惜的是命。最爱惜的是生命。到要命的时候他什么都可以舍。功名富贵都可以舍。他要命。「是以杀害他生。最为大恶。此不但佛教。其它宗教亦戒杀人。」佛教对于这个事实真相了解透彻。不但人不能杀。所有一切动物都不可以杀。蚊虫蚂蚁。佛门弟子都知道爱护。其它宗教虽然没有讲到这些动物。但是一定讲到不能够杀人。这是所有宗教都说到的。

  经文当中先明杀恶。五恶第一个是杀害众生。文曰『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瞰』。这个四句。伏是降伏。克跟下面克服这个字意思完全相同。也是杀。战争的时候克敌。也就是杀敌。「《会疏》曰:强者伏弱。能杀者为强。所杀者为弱。人畜皆然。」人跟人相杀。畜跟畜相杀。都是这个状况。「转相克贼者。克谓制胜、杀害。贼谓贼害。如雀取螳螂。人亦取雀。故云转相。」又憬兴大师说:「克者杀也。贼者害也。残害者。凶残伤害。杀伤者。杀生致死或伤害其身。」这个里面的意思。都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习见的、所常见到的事情。在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太普遍了。佛在经典对于这些事情讲得太多。甚至于说到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刀兵劫。刀兵劫是指战争。这是人与人之间最严重的大恶。是战争。互相残杀。佛在经典里面说得好。如果我们真想免除这个世间刀兵劫的灾难。他说除非众生不食肉。「欲免世间刀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我们还离不开吃肉。那这个灾难就不能避免。换句话说。食肉就是战争的果报根源。佛是一语道破。

  我们这一生当中经历过两次的战争。这是我这个年龄。比我大的要经过三、四次。满清亡国之后军阀割据。中国内战没有停止过。那时候我小。没有经历到。我所经历的是中日战争。就是八年抗战。第二次经历的是国共战争。看到战争的痛苦。所以一接触到佛法之后。听到佛经上所说的。我就采取素食。我学佛半年就素食了。原因是真正看到战争之苦。佛说这是从吃肉、伤害众生这个因而来的。经上讲残害。「残害杀伤」。在人间是战争。那对动物来说。就是杀害这些动物。现在我们看看餐馆。在大都市里面。你看到酒店。你走进去。你看到那个宴会上、酒席里面放的什么东西?全是众生的尸体!没有学佛之前叫迷惑颠倒。看不出来。以为那是美味。学佛之后那点良心出来了。看到是什么?不一样了。那是尸体。死尸。这还能下咽吗?还敢去动筷子吗?旁边人看到我们的态度说我们迷信。说我们有福不知道享。他认为那是享福。说是口福。我们今天知道是口业。那也是属于口业。口业不是欺骗人。你看吃东西这不是口业吗?这口造业!这是什么业?总而言之全叫做地狱业。地狱罪满了之后还要还债。《楞严经》上佛说得很好。吃牠半斤将来要还牠八两。现在吃的时候是口福。将来还债那叫什么?因果定律里头叫丝毫不爽。欠命的要还命。欠债要还钱。纵然到无量劫。因缘聚会的时候果报就现前。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现实社会里头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就晓得业因果报。别人对我们的伤害。我们不会放在心上。想到可能过去我对他的伤害。今天我的果报清了。这笔帐了了。一般人说我们学佛是阿Q精神。我说阿Q精神就是菩萨精神。不是坏事。一定要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处处退让。我们自己真正得到的是什么?心安理得。我们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无论是顺境、是逆境。都欢喜承受。忏除业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佛教我们的。我们得真干。纵然这些众生过去伤害过我。今天来还债了。我们也不忍心他的生命受到杀害。不忍心做这个事情。那钱财就更不重视了。里面贪瞋痴慢放下了。外面杀盗淫妄不再造了。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幸福美满的人生。就是佛在此地说。这个五恶我们放下了、不造了。

  五种恶因。这个因是贪瞋痴慢疑。缘是怨恨恼怒烦。如何能把这个东西真放下?经教不能不学。不学经教不晓得其中的道理。所以你放不下。经教学一遍、两遍不够。太少了。因为我们阿赖耶识里头恶业的种子太多了。时间太久了。所以它的力量。也就是习气很严重。如果不是认真努力在教理上下功夫。很难回头。古人这句话说得好。「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只有长时熏修我们才真正得利益。才会醒悟过来。醒悟过来之后认真努力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过去我们想错了。我们看错了。我们做错了。我们说错了。现在明白了。统统改过来。叫真正忏悔。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要像一个人。人要有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五戒十善。你都能落实才像个人。不再造恶业了。在佛法里面讲。你能够有条件保住人身。来生不堕恶道。这是最低的一个底限。从这个底限慢慢再向上提升。经教是标准。依照这个标准修正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都跟经教相应。这叫善行。这叫正行;如果跟经教相违背。这是恶行。这是邪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780.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一十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一十九;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222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