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九十七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22 00:3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九十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九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九十七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九七集)  2011/7/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9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一十九面第一行。从当中看起。从「第三句」。从这儿看起:

  「第三句。信心坚定。智慧明了。于世无虑。于法无疑。故无有忧虑之思。」这个地方所讲的第三句。是「旷无他念。无有忧思」。接着下面有「自然无为。虚空无立」。后面还有一段经文。我们还没讲到。信心坚定要智慧。没有智慧。信心不要说是坚定。可能信心就没有了。现代在这个社会。男女老幼。我们细心观察。有几个人有信心?不要说别的。对自己。对自己有没有信心?所以有很多人告诉我。现前的社会最严重的危机是信心危机。其它都在其次。这个话是很有道理的。又何况。世出世间法要想成就。完全在信心的基础上。中国自古以来。懂得教育。重视教育。对于教育下的工夫最多。教什么?跟佛菩萨没有两样。佛菩萨教化众生。信心摆在第一。「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多重要!信心如果没有了。世出世间一切善法皆没有了。

  信什么?头一个是信自己。现在谁相信自己?在佛法里面。第一个信是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你才成得了佛。为什么?你本来是佛。这个人学佛一定成佛。在中国传统。古圣先贤教人「人性本善」。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人人都是圣贤。你承不承认自己可以成圣、可以成贤?这是世出世间教学第一个目标。求学不是为升官发财。与那些事情毫不相关。中国传统就是要你成圣人、成贤人。佛法教育就是教你成佛、成菩萨。你要不信。就没法子。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跟我们讲信。讲了六个信。净宗能不能成就。能不能往生。三个条件。第一个是信。第二个是愿。第三个是行。信在第一。没有第一。二、三就没有了。有二。肯定有一。有三肯定有一、二。他才能成就。他才能证果。你说这个多重要!

  世法这个信就落实在四科。落实在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所以中国在古代确实是礼义之邦。和谐社会。叫大同之治。这不是理想。曾经做到。在中国历史上。尧舜禹汤是大同之治。夏商周是小康时代。标准的小康。夏商周这三代。怎么成就的?统统是教育成就的。所以。古人总结这种成绩。说了两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特别是佛法。佛要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觉悟。破迷开悟。用什么?用教学。《普门品》上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无论用什么身来示现。没有不教学的。示现的身分不一样。方法不一样。方向跟目标始终没有改变。叫成佛之道。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三学、六度。三学是戒定慧。六度是从布施、持戒到般若。简单明了。现在最大的困难。我们失掉了信心。由于失掉信心。我们的真心不能现前。全是妄心。妄只能学到妄。决定学不到真的。经典摆在我们面前也是妄。佛法说一真一切真。如果是真心。没有一法不真;如果是妄心。连大乘经典都是虚妄的。这叫什么?境随心转。这个事情就难!

  要真正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大圣大贤的境界。用妄心是决定做不到的。一分真心。印光大师讲的诚敬。诚敬是真心。真诚恭敬。真心里头有。妄心里头没有。妄心里头有傲慢。轻视别人。对于一切人事物没有重视。轻慢心。这就没办法。圣贤的典籍随意的批判。这就是说他对古圣先贤、对佛菩萨不以为然。甚至于说他们的错误很多。他们搞迷信。他们不懂得科学技术。他们留下的东西是一无所取。这样的态度来看他们的东西。他们的东西在这些人心目当中一文不值。圣贤人的境界。别说圣贤了。中国古圣先贤你都没有办法想象。佛经上不可思议你无法去想。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所以谈到信心坚定这句话。我们感慨万千。

  我们是从小父母教导。这都是在儿童的时代。五、六岁我还能记得。学了一点孝顺父母。尊师重道。我记得第一天上学。父亲带着我去。私塾。设立在祠堂里面。宛氏宗祠。在乡下。祠堂盖得很大。很庄严。一年除了有几次祭祖之外。祠堂是空着的。所以多半利用祠堂办学。只有一位老师教。学生有二十多个人。不到三十人。程度不整齐。我那个时候最小。六、七岁到十五、六岁。每个学生读的课文不一样。老师各别教学。第一天上学。父亲带了礼物。束修。供养老师的。到了他们的礼堂。实际上就是祠堂里面的祭殿。祭祀祖宗的大殿。我们看到当中立了一个牌位。很大的一个牌位。上面写着「大成至圣先师之神位」。就是孔子的神位。老师坐在旁边。同学站在两边。父亲带我先向孔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父亲带着我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我们就是因为这个表演。永远记在心里。尊师重道。我父亲对老师三跪九叩首。那老师也不过三十来岁。跟我父亲年龄差不多。你说能不听老师话吗?我们亲眼看到。父亲对老师那么样的恭敬礼拜。同学在两边。各个都是这样的。每一个进来都要拜师。你说重复多少遍。这个印象深刻。让你永远记住孝顺父母、尊师重道。有这么一点点观念。接触圣贤文化、佛教经典。才有这么一点成就。

  你成就大小完全看你诚敬心。印祖讲得好。我到三十岁才看到《印光大师文钞》。第一次读这个书在印弘茅蓬。刚刚把职务辞掉。跟忏云法师。居士身分。法师教我读这部书。第二年到台中。李老师送我一套书。打开来一看。就是《印光大师文钞》四册。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出家之后我出来讲经。我讲过《六祖坛经》。我跟同学们谈过。神秀大师跟五祖多年。五祖会下他是首座。是五祖大师的助教。可是五祖传法传给惠能。没传给他。每个人都以为传给他。为什么五祖传给惠能?我们用印光大师的话来说。惠能大师是万分诚敬。他得的是万分利益。而神秀大师可以说他是百分诚敬。他得的是百分利益。不一样。我们跟神秀比。他百分。我们顶多只有十分。现在这些人?连十分都没有。他就不如我。这叫一代不如一代。

  如果你要问。什么样的条件我才能够学到佛法真正的。所谓说像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我早年见章嘉大师。第一次见面。我就向他请教这个问题。大乘佛法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教我们很快的就契入?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没讲错。我们学了六十年。经教也读了不少。大乘经教佛确确实实是这样告诉我们。放下见思烦恼。你就证阿罗汉;放下尘沙烦恼。你就是菩萨;放下无明烦恼。你就成佛。你看。不是看破、放下吗?看破怎么讲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世尊三千年前说的。现代的量子力学家把它证明了。德国普朗克博士。这是个量子力学家。他发表论文里面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从哪儿来的?物质现象是有。为什么说它没有?它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质从哪里来的?从意念产生的。这跟佛说的一样。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讲得太多遍了。境随心转。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心能转境界。念头集中。他就能转。变魔术。说一个茶杯放在这里。可以把它移到这边来。那不是魔术。是意念把它转过来的。就是他意念能集中。我们不能集中。我们集中。我们也有这个能力。不但是从桌子这边转到那边。能力可大了。所以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都被现在科学证明了。我们如何建立信心、恢复信心。这比什么都重要。没有信心。人没救。

  古人这个信心是从小养成的。他信父母。他相信老师。他相信兄弟姐妹、相信朋友、相信乡亲父老。他都相信。他相信这个世间人都是好人。没有坏人。所以社会和谐。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现在整个社会乱了。为什么原因乱的?信心失掉了。这是第一个因素。你说这个问题多严重。信心没有了。智慧就没有了。他有的什么?他有知识。他没有智能。智能是从真心里头生的。知识是从妄心里头生的。妄心在佛家讲就是阿赖耶。八识。八识五十一心所。妄心。阿赖耶里面的业相。现在科学家叫它做能量。阿赖耶的转相就是意念。阿赖耶的境界相就是物质。由能量生信息。由信息再生出物质现

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宏朗

象。物质是意念生的。意念从哪里来的?现在科学家还没有搞清楚。科学家告诉我们。意念是无中生有。这个话我们能懂。佛法讲得很清楚。意念是你的真心里面生出来的。真心在哪里?真心肯定有。没有真心哪来的妄心?妄心是依真心起来的。妄心就是阿赖耶。所以说。能量、信息、物质现象全是从真心生的。真心在哪里?真心你决定找不到。为什么?真心没有这三种现象。而能生这三种现象。

  科学可以说已经达到明心见性的边缘。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成佛了。但是他成不了佛。什么原因?佛说了。你要想见真心。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换句话说。你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真心就现前。你就见到了。科学家就差这么一点。他现在还用思惟想象在思考。这做不到。这个大乘经里面讲。他的极限就是到阿赖耶。他现在已经到极限了。所以。现在我们要靠大乘佛法帮助我们建立信心。有了信心之后。回头再去学传统文化。你才真正体会到圣贤境界。古人所谓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之乐趣。那是圣人境界。为什么我是用大乘佛法来建立信心?因为大乘佛法讲得透彻。讲得清楚。我们在这里用科学来对照。能生起信心。传统文化不容易。传统文化的信心要从小建立。现代的知识分子非常非常困难。

  由此可知。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都是讲求的明心见性。《大学》里面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那就是明心见性。「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古代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达到这个境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圣人境界。尧舜禹汤他们管理国家大公无私。天下为公。传贤不传子孙。你看。尧传给舜。舜传给禹。那个时代是天下为公。禹的儿子启确实是贤人。得到大家的拥护。禹本来也是想找别人。大家说他儿子太好了。传给他以后就变成家天下。从大同就变到小康。这中国历史上有明文记载。是不是不好?好与不好都不能说。必须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所以。制度固然是治国之本。它不是最重要的。人是法之原也。人重要。人要是圣贤。什么制度他都是圣贤。圣贤之制。人要不善。什么样的好制度到他手上都变坏了。所以中国古人对制度是看在第二。怎么把人教好这个是放在第一。

  人要有智慧。真正智慧开了。于世无虑。有知识还不行。有知识的人忧虑。他有疑。虑就是忧虑。有智慧的人没有忧虑。有智慧的人没有怀疑。释迦牟尼佛没有忧虑、没有怀疑。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心?叫真心。真心是什么?这个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这是真心。我们每个人都有。现在全失掉了。清净变成染污。平等变成高下。觉变成迷惑。就错在这里。可是真心永远不会变。变的是?变的是妄心。不是真心。只要我们把妄心丢掉。不要它了。真心就现前。不用它。真心就现前。我们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执着。就是不用第七识。不执着;不分别。不用第

佛教刘素云讲经视频

六识;不去想它。不用第八识。真心就现前。只要你肯不用它就行了!那你想。我这东西不用。我不是无知。我什么都不知道了吗?你错了。真正不用的时候。你什么都明白。过去、未来你都明白了。真心像一面镜子。照见。不是想见。不是分别见。不是执着见。照见!它才能看到真相。真相是什么?五蕴皆空。你们大家读《心经》。观世音菩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他告诉我们。他是用深般若波罗蜜。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现在世界灾难这么多。没有了。全完了。全都化解了。是真的。智慧一开。全没有了。智慧没有开的人遭难。智慧开的人不受难。他没有了。所以。苦乐忧喜都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我们的。也没有什么自然灾害。你了解真相就明白了。所以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疑惑。没有疑惑就信心坚定了。

  我们再看下面的文。「若约净宗」。回过头来就净土宗的教义。怎样理解这段经文。「旷无他念者。万缘放下也」。真放下。你在净宗要想成就。你不放下怎么行。要放下。「咸为道慕」这句话是「一念单提」。「无有忧思。当念即是」。这个接得好。完全用净土宗来解释。头一个要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要放下。为什么?它不是真的。如果不放下。你就是继续在搞六道轮回。你不想再搞轮回。你就得放下它。轮回太苦了。生生世世这苦不堪言。尤其现前的社会。我在这个社会上住了八十五年。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有什么意思?有什么价值?有什么好处?就像《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八十岁了。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中国古人把人生配合春夏秋冬来说。很有味道。人从出生到二十岁。这年少。叫一个人一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八十以后没有了。八十以后随时可以走。春夏秋冬你都过完。该放下了。放下到哪里去?放下到极乐世界去。咸为道慕。就是一念单提。就是求生净土。就这一个念头。除这个念头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再有别的念头就错了。你应该要了生死出三界。八十以上还不了生死出三界?无有忧思。什么烦恼习气统统断掉了。所以当念即是。这句话的意思可深了。我们前面学过。

  「一声佛号。万虑齐消。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罄然独存。何喜何忧。故云无有忧思」。这对了!所以就是一声佛号。一部《无量寿经》。一声佛号。真正善根深厚的人。有福德的人。听到这个经生欢喜心。真听懂了他什么都放下。就像《金刚经》上佛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放下。不学了。只学这一部《无量寿经》。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本师。我每天礼佛三拜。拜本师。第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拜南无本师阿弥陀佛。第三拜南无本师毘卢遮那佛。为什么这么拜?释迦是应身佛。弥陀是报身佛。毘卢遮那是法身佛。佛有三身。法报应三身。三身是一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法身是体。报身是自受用。应身是他受用。教化众生的。我们拜佛是这样的拜法。念念不忘。念念不离。所以当念即是。一声佛号。如果我们有什么顾虑。心有不安。心有牵挂。心有烦恼。无论是顺境逆境。这个东西一现前。统统归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统而代之。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弥陀佛。那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这是什么境界?跟禅宗讲的灵光独耀。灵光独耀。智慧现前了。迥脱根尘。根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尘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从六根六尘里面解脱出来。这叫脱。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罄然独存。这个独存是真性。或者说是法身。何喜何忧。不但喜忧不可得。没有了。染净也没有。喜忧是六道里的事情。染净是四圣法界里头。四圣法界也没有了。故云无有忧思。这一大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现在继续看下面经文。

  【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

  『自然』两个字贯穿全段。「乃因适得其中。而自然如是」。最重要的这一个字就是此地讲的中字。如何能够适得其中?大乘佛法里头。这个中字是中道第一义。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用真心、用自性。或者说用性德。一切都是自然的。这个自然。前面念老为我们说得很清楚。就是大乘经里面所说的法尔如是。一切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要在这个法里头去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错了。为什么?一动念你就迷了。你的心本来像水一样。水很干净。没有染污。水很平。没有风浪。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所有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智慧。你一动念就起个波浪。波浪就照不清楚了。水动的时候。照的景观它就模糊。动得愈厉害就更照不见。古人用这个比喻非常之好。所以用心要如同镜子一样。用心要如水。

  所以我们供佛。供佛、供菩萨。供具里头最重要就是一杯水。不是他喝。它不是喝的。那杯水是表法。叫我们自己看。我们的心跟水一样不一样。没有染污。没有波浪。表这个意思。供水就是用我们的真心去供养佛。它取这个意思。所以你供茶错了。茶有颜色。有染污。供具这个杯子。最好用玻璃杯。透明的。你看得很清楚。它是表法的。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我们心像不像水这样的平。那就是平等心;没有染污。就是清净心;它照。就是觉。所以一切供具当中。这杯水是最重要的。什么供具没有。就这一杯水。代表我们这种真心供养。其它都是附带的。有可以。没有也可以。我们得懂这个意思。这杯水就起很大的作用。

  明白这个意思。古人有。现在我觉得比古人更有必要。为什么?古人桌子上摆的是文房四宝。文房四宝里头就有清水。它做什么用?洗笔的。笔写完字之后。把它洗干净。洗干净之后。这个水倒掉。又要换一盘清水。桌子上有水。学佛的人这桌子上一杯水。让我们时时刻刻看到。我读书是不是真心?我写字是不是真心?我待人接物是不是真心?这个妙极了。现在要是做官的人。办公桌上摆一杯水。我处理事情是不是真心。是不是心像水一样干净、像水一样平等?那不就是佛菩萨在做官吗?佛菩萨在做事吗?这妙极了!你不看不晓得。一看就马上提醒自己。决定不能染污。决定不能够起波浪。那你就适得其中。用真心是中道。为什么?不偏不邪。你做的事都是好事。肯定是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决定没有利益自己的念头。有利益自己。这水就变染污了。所以自然如是!

  『自然无为』。「不因造作。自然安住于无为法中。此真无为;若因造作。则是有为。」什么是造作?起心动念是造作。分别是造作。执着是造作。用我们头脑去思考。应该怎么做怎么做。造作。那叫有为法。所有一切是因为我们自己思想、设计、发明、创造。去施工。全是有为法。不是自然的。自然才叫做无为法。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无为法。他晚上住什么地方?大树底下。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日中一食到外面去托钵。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人家给什么吃什么。他过的是无为法的生活。他把无为法在生活上表现给我们。每天教学。无为法。释迦牟尼佛没有写过讲稿。没有写过什么大纲。没有先想想给你说什么。没有。你提出问题。也没有想想我该怎么回答你。没有。都没有。全是自然的。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这叫真无为法。行吗?你肯干你就行。你不干你就不行。为什么?在中国。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榜样。在中国做的。他不认识字。他一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安住无为。也就是安住清净平等觉。

  惠能大师一生。教化众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没有讲稿。也没有写大纲。无论是一个人、两个人。还是众多的人。他一升座。随口就说出来。把它记录下来。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你让他写他写不出来。他不认识字。世尊所有一切经典他也没有去读过。别人拿着经典向他请教。「你念给我听」。念完之后他给你讲解。无为!这是什么?这是智慧。智慧从哪来的?适得其中。智能就开了。稍稍有一点偏邪。智慧就没有了。中的意思。不偏不邪。丝毫偏邪都没有。这个心在正中。佛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真心。真心就是中。就是此地中的意思。也就是清净平等觉。为什么你真心现不出来?你有妄念。你有念头。前念灭。后念又生了。这是妄心。全是妄的。你真心从来没有露出一次。学佛的人、念佛的人、参禅的人、持咒的人、诵经的人有经验。可能有一剎那的真心。但第二念真心就没有了。他保不住。他要能保住他功夫就成就。他保不住。有没有?有。真正用功的时候有。

  有这种现象。这现象是好现象。自己要能够慢慢把它保持。就是时间给它延长。先是一剎。一闪就过去。希望能把它保持几秒钟。保持到十几秒钟。保持到一、二分钟。那就叫什么?那就叫定。这个定在佛经的名词叫未到定。要到家的时候。他就长时间保持了。你这个还不到家。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就没有了。但是。它对你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你有这个经验。你就相信真有真心。真有这回事情。先是定。定就是制心一处。念佛。我就把心定在佛号上。就会产生这个现象。久久真的定住了。定住之后守住。不要把它失掉。就会豁然大悟。他就开悟了。悟也不要欢喜。保持你平常心。为什么?本来就是悟。过去迷是自己错了。自己本有的东西找回来。有什么值得可喜的。用平常心保持。为什么?它有小悟、有大悟、有彻悟。你不是大彻大悟。大彻大悟要经过很多次的大悟。才能到彻悟。可是有这种境界。虽然不是彻悟。往生净土是决定有把握。甚至于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一点都不妨碍。这个在佛法讲了生死、出三界。生死了了。

  你要问。我们学习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做得到?这个问题别问任何人。任何人给你讲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问谁?问自己。自己什么时候放下。放下多少。你就问这个。你就明白了。如果像惠能大师那样一下就放下。他放得真干净。在五祖老和尚一句话之下。他就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同时放下。他成佛了。这种人不多。这在佛法里面讲上上根人。上根人做不到。上上根人。六祖惠能一生。经过他的调教。大彻大悟。达到他相同的程度。有四十三个人。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但是。不是像他那样一次就放下的。就是上上根人没有。他所教的学生。有几个月开悟的。有几年开悟的。有十几年开悟的。有二十几年开悟的。但是开悟之后。境界都完全相同;这就是放的多少不一样。到最后真的统统放下。境界就平等了。所以。四十三个同学里根性不相同。但是都是利根。不是利根。一生达不到这个境界。一生达不到这个境界。可就麻烦大了。为什么?你出不了轮回。还是在六道。来生。当然他不会失人身。来生接着修。但是来生修。至少要耽误十几年。他要投胎。再慢慢长来。来生能不能遇到好老师?这是他的福分。有可能。但是不一定。遇到好老师。第二生可能会成就。也可能遇到不好的老师。几个轮回一转。功夫就退了。这个东西麻烦。进进退退。多少劫都不能成就。

  所以这就是远远不如净土。净土法门好。只要稍稍有一点点小功夫就能往生。往生之后决定不退转。在极乐世界。可以说保证你一生大彻大悟。见性成佛。到极乐世界是保证班。每个人在极乐世界学习。成佛早晚不同。有人到那里去。很快他就成就。有人在那里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根性不相同。实在讲。还就是习气肯不肯放下。问题关键就在此地。彻底放下马上就成就。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在菩提树下。就像惠能大师一样彻底放下。成佛了。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彻底放下。成就了。衣钵就传给他了。所以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有为跟无为一定要搞得很清楚、搞明白。

  『虚空』。「指心如太空。开广无际。离垢无染。不受一尘」。这是什么?这是你的真心。你的真心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现在拿个标准。跟自己好好的核对一下。就知道我们的真心完全迷了。头一个。我们心量很小。不是像太空。我们心里能包几个人

佛教李法师讲经

?喜欢我的我包容他。讨厌我的我排斥他。这是什么心?凡夫心。六道轮回心。佛经上所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说谁?说我们自己。不是说别人。阿弥陀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释迦佛亦如是。十方佛皆如是。你我他亦如是。没有两样。心量小是什么?心量小是烦恼、是习气。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要这么执着?明明你这一生可以成佛作祖去了。何必去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本来没有。是你自作自受。是你自己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尤其是执着。执着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这个梦就醒过来。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四圣境界。就是说从凡圣同居土你一下就升到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是哪些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他们都在那边。你升等了。升到那个境界去。如果你还有丝毫执着。你就去不了。你在六道里头。谁能帮助你超越六道?是你自己帮助你自己。佛菩萨没有这个能力。佛菩萨有这个能力。我们不必修行了。用不着放下。他要不帮助我们他慈悲何在?他没办法。

  所以佛菩萨能帮助我们。诸位要记住。就是教学。把这个理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他是怎么样从凡夫修成佛的。把他的方法、经验告诉我们。提供我们做参考。这是他真正帮得到的事情。帮不到他就说帮不到。他不会骗你。佛菩萨加持你、保佑你。用什么?就是经教保佑你。经教加持你。你要真听得懂才行。你才能得加持。你听不懂。你得不到加持。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听懂?前面我讲了。要用真信、真心。至诚恳切的心来求法。你就会听懂。你读这些经文。你读这些批注。你就真正能体会到里头意思。你没有真心。你没有真信。你听也听不懂。听不懂怎么办?多听。一年没听懂。两年。两年没听懂。三年。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一直听下去。慢慢就懂了。

  我有那么一点真信。真诚心。但是我不相信净土。我喜欢经教里头的理论。所以学佛。在大乘经上搞了十几年才相信净土。要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净土难信。所以。以后看到经文。这个法门叫难信易行。我体会到这个意思。我学佛。信净土十几年。怎么相信了净土?我跟大家讲过。我讲《华严》、讲《楞严》、讲《法华》。才相信净土。所以我这净土法门。是《法华》、《楞严》、《华严经》把我引到净土来的。要没有这些大经大论。当年李老师苦口婆心劝我修净土。我很感激他。我没有接受。我感激他的慈悲。真诚接引。那个时候。我以为净土比不上《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大论。所以时间、精力用在大经上多。这个不屑一顾。小看了它。在这些经典里面看到文殊、普贤。这是我们最仰慕的菩萨。最佩服的菩萨。他们怎么成功?原来都是念阿弥陀佛成功的。看到这些经文。寒毛直竖。这怎么回事情?细心去阅读。这就服了。到最后看到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他在《要解》里面说。释迦牟尼佛修什么法门成佛的?念佛成佛的。我们这才死心塌地。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再看这个经。就不一样了。以前看不出奥妙。现在再看。字字句句无量义。字字句句是精彩绝伦。一切经都比不上。我要没有通过那样的基础。又没有人给我讲得

刘玉珍佛教讲经

这么透彻、这么明白。你叫我信可真难。

  我从小。要叫我信一桩东西。我一定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我才会相信。我没有搞清楚、搞明白。我不会相信。所以小时候。母亲也拜佛。但她不是学佛。只是上庙里面烧香拜拜而已。小时候带我们去。到庙里去烧香。一年城隍庙总得去个几次。阎王殿给我非常好的因果教育。可是长大了。不很大。十几岁上学了。就不相信了。就认为那是迷信。一直碰到方东美教授我才回头。二十六岁。回过头来想想过去。母亲带我去看的。我看到的、听到的。再回忆一下。感觉得有道理。尤其你说迷信。迷信能传几千年。它没有道理它早就被人抛弃了。所以。我们对于这些天神鬼神。就会认真留意去研究他。慢慢就了解。用佛法来研究很快。了解什么?他是众生。他跟我们一样。我们存在。他也存在。只是不同空间维次。这是科学所说的。在佛法。不是同在一个法界。所以十法界。十法界不止十。无量无边。

  法界。认真来说。就是科学所讲的空间维次。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着来的。如果我们没有分别执着。这个空间维次就没有了。没有。你就统统能看到、能听到、能接触到。为什么?障碍没有了。于是我们对所谓特异功能的人。有些神通的人。我们

佛教讲经比赛网

就肯定他。他不是在胡造谣言。这是有可能的。对这些人我们得很小心谨慎。是有可能。但是也有冒充。是假的。这个一定要知道。遇到真的没有问题。遇到假的。你要是听他的。你就上当。你就受骗。要用什么心态来对待?要用智慧、要用佛法、要用圣贤教诲来判断。他提供信息没有关系。我们应该怎样接受这些信息?怎样用这些信息带给我们好处。正面的。不要受负面的这种伤害。这个就要定、要慧了。

  所以解决问题。我们是依圣贤教诲。依经典的教训。避免错误。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远不是扬弃。远是可以接近他。要恭敬他。他也是一类众生。要尊敬他、礼敬他、供养他。不能接受他的教训。他里面有很多劝善规过。可以用。给你讲修行的法门。不能用。为什么?他出不了六道轮回。你依照他的方法修。你跟他同类。依鬼的方法修。将来你就变成鬼道;依天道方法修。你将来就到天道;依魔的方法修。你就变成魔道。他是你的老师。你跟他学。不就这个道理吗?所以我们不跟他学那些。我们跟佛学。他有东西跟佛经所讲的。譬如说不杀生、不偷盗。好事情。我们赞叹他。我依佛教。我不是依你的教。这个界限要画清楚。你就不会上当。听到信息是增长见闻。一定要把这个见闻变成智能。而不是知识。这就对了。

  所以心量要拓开。开广无际。离垢无染。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五欲六尘是染污。这个东西都不能要。要时时刻刻警惕。为什么?我们染污已经成习惯。我们的染污已经非常严重。时间非常久远。现在才觉悟。这个染污要是不除掉。不能往生。染污愈轻。往生愈有把握。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会增高。尽量要把它消除掉。不受一尘。心里一尘都不要放在里头。心里面放什么?只放阿弥陀佛。或者是只放这一部《无量寿经》。你能把《无量寿经》念背。二六时中时时刻刻。没有事的时候就背经。一遍一遍的背。或者是念佛。佛号不要间断。如果不念经、不念佛。你的杂念就起来了。杂念是继续搞轮回。念经、念佛是决定生极乐世界。两条路摆在你面前。你走哪一条?

  这个我们自己要常常想。走哪一条路?时间不多。人生在世。活一百岁的毕竟是少数。古人讲的话。「黄泉路上无老少」。我现在几十年不看报纸了。没有学佛之前我每天看报纸。二十六岁以前。我看报纸跟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首先看天下大事。我不看这个。我看报纸上登的讣闻。哪些人哪些人今天走了。天天看这个。看这个干什么?慢慢轮到我了。我有这个警觉心。所以这也许就是过去生中有点善根。生死事大。每天走的那个人不见得都是老人。有四、五十岁的。有二、三十岁的。都有。你去看。这对我们有很大的警策。学佛之后。我就把报纸丢掉。不看了。电影、电视。一切媒体统统放下。看的是佛经之外圣贤书籍。看这个。对这个产生了爱好。不受一尘。

  下面。『无立』。「ㄧ法不立」。好。干干净净。一法不立是什么?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述而不作」。孔老夫子一生真的是一法不立。他老人家一生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统统是古圣先贤的东西。我们也不要标新立异去立一法。我们现成。捡人家现成的。夏莲居会集的。黄念祖批注的。现成的。我还要立个什么?不需要。我依照这个方法。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做我们的本师。南无本师阿弥陀佛。去跟他老人家学去。我再告诉诸位。他老人家也是一法不立。为什么?没得立的。清净心中一法都没有。你怎么会立一法?立一法。会被科学家找到。就是因为他一法不立。科学家对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一法不立就是真的。真佛。立一法是假佛。佛佛道同!自性是圆满的。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立一法。这东西全都没有了。就变质了。不只是六道。十法界的众生都是立一法立坏了。这一法是什么?我。有我就坏了。这个法立得不好。没有我。我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金刚经》教我们。把四相放下。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四相要放下。四相那个念头都不能有。才干净。所以后半部讲。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都要破掉。我、人、众生念头都没有。世尊给我们表演。教导我们。是随顺我们的意念说的。说四相。说四见。他心里头没有。他是真心。一法不立。

  『淡安』。淡是淡薄。安是宁静。修道人一定要契入这个境界。淡薄。这才能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只消业。不再造业。你的业才能消得干净。你在消业。同时又在造业。你的业永远消不干净。所以「淡安」这两个字就非常重要。要淡薄。要安静。「水流平满之貌」。水流得很平。也满了。这是淡安的样子。「《文选宋玉赋》云:溃淡淡而并入」。这个意思是「水波相继。相似相续。此喻心离断常。平满喻平等圆满」。这些都是自然的。本来都如是。心离断常就是念头没有了。断常是对立的。真心是常。常住。它永远不生不灭。所有现象是断灭的。相是断灭的。作用是断灭的。体是常住的。这是事实真相。要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放在心上。你的心就变成阿赖耶。就有妄心。不放在心上。你没有妄心。没有妄心是谁?法身菩萨。《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妙觉如来。他们没有妄心。他用真心。真心离念。没有念头。你怎么还会有个常念有个断念?这个念头没有了。没有了才是平等圆满。平满是喻平等圆满。智慧平等圆满。德能平等圆满。相好平等圆满。没有一样不平等圆满。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用他自己的弘愿、修持功德。把平等圆满的相显示出来。来供养所有往生极乐世界这些众生。他做大施主。他供养多少人。这个功德多大。诸佛如来都没有办法相比。真诚心。完全是真心。为这些众生讲经说法。让他契入究竟圆满的佛境界。世出世间讲到恩德。阿弥陀佛是究竟圆满。没有人能跟他相比。我们发心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第一大事因缘。无比的殊胜功德。这一生有幸遇到。可别错过了。错过叫真可惜。

  『无欲』。「欲者。《大乘义章》曰:染爱尘境。名之为欲」。尘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境界叫做尘境。你对这种境界。眼对色。耳对声。起心动念就染了。就染污了。因为你不知道六根是假的。六尘也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如果在这里面产生爱。这个爱字意思很广。顺自己意思的你就爱占有。你就爱控制。不顺你的心的。你就爱他赶紧走。所以顺逆境界都用这个爱字来代表。就是什么?你有分别。你有执着。你在那里起心动念。那就错了。那就叫欲望。所以爱欲常常连在一起用。总是要顺自己意思。实际上自己那个意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只是造业而已。很可怕!下面「又曰:于缘欲受。称欲」。缘。缘是攀缘。攀缘财色名食睡。你想受用它。就是说你想控制它。你想占有它。这就是欲。欲的意思。

  「又《俱舍论》云:欲。谓希求所作事业」。这也是一种欲望。你有希望。你心有所求。求什么?你做的事业。六道里头谁不做?事业做得愈大愈好。如果事业是为自己。多半是在三途。为什么?他的念头完全是贪瞋痴。增长贪瞋痴。贪心饿鬼道。瞋恚地狱道。愚痴畜生道。都搞这个。如果你的事业是为别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一切众生。好!这种事业将来感得果多半是天道。所以圣贤。将来往生天道。但是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世间确实做大善事的人。念念为国家民族。念念为苦难众生。不为自己。很多都做了天神。神。有一个意思讲法。大公无私是谓神。叫神明。他走到那一道去了。很多。

  「据此。则经中舍诸爱着。与亦无希求、不希求想」。这些统统都是属于无欲。我们没有希求。也没有不希求。希求跟不希求都放下。一切顺其自然。好!你命里有福报。自然的。何必要求。何必要费那么多心去经营。老老实实经营。命里有的全都出现。命里没有的求不到。命里没有的。如果求能够求到。孔老夫子也求了。为什么他不求?他知道命里没有求不到。命里没有官位。求不到。命里没有财富。也求不到。那何必!你所求得来的全是命里有的。中国古人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个话说绝了。你真听懂了。你一生是安然。怎么过日子?随顺众生。普贤菩萨讲的随喜功德。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过得真幸福。自在美满。如果遇到佛法。你这一生所希求的只有一桩事情。解脱。我再不搞六道轮回。这一生决定要超越。不干这傻事了。能不能做到?决定可以做到。儒家教人成圣。道家教人成仙。佛法教人成佛。成圣、成贤、成佛不一样。圣人在六道。他们的果报多半在天上。因为他没有断欲。他生欲界天;如果欲望断掉。他生色界天。所以中国的儒多半在色界天。道多半在无色界天。佛他要脱离六道。所以佛家最小的果报。最起码的阿罗汉。阿罗汉不在六道里头。离开六道。到四圣法界去了。大乘更高。大乘多半。修一般法门他到华藏世界。念佛的生弥陀净土。极乐世界。他到这里去了。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学习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758.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九十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九十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97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