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无量寿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00集) 2011/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0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二十二面第七行。从当中下半看起。从净定:
「净定者。其心清净。寂然不动也。安乐者。安然自在。任运常乐也」。接着前面。我们学到的是「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现在我们看「净定安乐」。经文上这个四句非常重要。我们也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来学习。特别是「自然保守」。保守什么?「真真洁白」。这真心怎么样能保持?「志愿无上」。这是自己觉悟了。念念想帮助别人觉悟。「净定安乐」。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自己希望得到。也希望一切众生个个都得到。『净定』。意思是「其心清净。寂然不动」。这是真心。我们要知道。会动的是妄心。不动的是真心。什么叫不动?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叫不动。这个不动分三个层次。不执着。这是小小的不动;不分别。不动的等级提升了;到不起心、不动念。才叫真不动。由此可知。阿罗汉跟菩萨。比凡夫、比天人来说。他们心不动了。我们这个心乱糟糟的。如果要比起佛。他们的心还在动。只是很微细的动。像水一样。它有很小的波浪。还是有;凡夫。大风大浪。叫波涛、海啸。现在变成这种可怕的程度。真心永远不动。惠能大师说得很好。「本无动摇」。这在佛法里面称它作「自性本定」。这个定不是修来的。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它是自然的。它不是修得的。只要你把那些动放下。它就不动。不动就现前。动是假的。它是生灭法。所以可以把它灭掉;真心不是生灭法。所以它不动的那个清净相会现前。这是功夫。真正修行人就想修这个东西。
净定的作用就是『安乐』。「安然自在。任运常乐」。这个安的意思很深。它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没有烦恼。没有习气。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缺。为什么什么都不缺?自性里头本自具足。具足什么?样样都具足。具足万事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它一样不缺。就在我们眼前。你看我们眼前什么地方缺了一块?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大地无缘无故的就沉下去。叫天坑。这是不是缺了一块?没有。你看看天坑那个底还在。没缺。无论是极乐世界。无论是阿鼻地狱。全都是自性本自具足。样样不缺。这些境界不同。为什么不同?念头不同。你记住一句话。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是大乘经教的核心。那就是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什么就现什么。你想安乐。安乐就在现前;你想悲伤。悲伤就在现前;你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现前;你想山崩地裂。山崩地裂就在现前。一切法从心想生。极乐世界是什么念头?仁义礼智信是极乐世界。自然的;反过来。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那什么世界?是我们现前的世界。
这个景观真存在吗?佛告诉我们不存在。假的。幻相。就像我们看电影。就像我们看电视。没有两样。你要是明了事实真相。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了。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做不到。为什么?习气太重。不知不觉那就是自然中自然相。不知不觉。念头就生起来了。所生的念头你细心去观察。凡夫的念头自私自利。圣贤的念头全部是利他。利他是善。自利是恶、不善。利他是假的。自利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但是外面境界变化。确实跟着你的念头转。病苦现前。灾难现前。不善的念头所变的。天堂现前。极乐世界现前。是你的善念、净念所变现的。一点都不稀奇。无有一法不是自然中自然相。全是的。只是我们迷失自性。叫粗心大意。都在眼前没离开我们。可是我们看不到。我们没有觉察到。没有体会到。问题在这里。这桩事情不能不知道。净定。安乐就现前。换句话说。我们的心净不下来、定不下来。就是烦恼现前。安乐就没有了。安乐是从净定来。与环境不相干。但是初学的人环境会干扰你。你习气重。在环境里面你做不了主。你心随境转。你得要炼。真正会炼的人。他不离开环境。为什么?他要在环境里头锻炼。那叫真功夫。环境再好。不起贪恋。环境再坏。不生烦恼。在环境里面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是善缘、是恶缘。他在里面干什么?他炼净定。在这个里头炼这个功夫。这叫真修行。这种人叫上上根人。
净土跟密宗。说实在的话。它们是同一条道路。同一个目标。手段不一样。无量法门归纳到最后就是三门。总的来说就三门。这三门就是觉正净。禅宗走觉门。性宗走觉门;教下从解门。觉正净。解门就是正知正见。天台、华严、法相。这些统统是走解门。第三个就修净门。净门是两个。一个是密宗。一个是净土。密比净土更清净。因为净土回避。染污的我回避。密不回避。它是净中之净。那个难。所以学密。早年老师告诉我。学密成就就成佛。不成就就地狱去了。没有当中的。不像显宗。显宗不成就不至于堕地狱。成就也不至于成佛。你看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普遍的、人数最多的凡圣同居土。不像密。密的成就肯定在实报土。他不可能在同居土、在方便土。不可能。所以密难。太难了!他财色名食睡统统在面前。他一点不拒绝。境界现前真正不染。不起心、不动念。密成就了。他的净定成就了。真净定。净土宗的净定那是比较。比较一般凡夫是净定。比上差远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学这个密是多么困难。为什么他学不成功会堕落?财色名食睡里头。他有没有贪心?他生不生瞋恚心?他有贪心是饿鬼道。他有瞋恚心是地狱道。境界在面前。不容易!那叫真功夫。那个不是假的。所以学密成就的人少。
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到临终的时候他念佛。他不用密。他都念阿弥陀佛。告诉我一天十四万声佛号。一句一句追顶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间断。一天十四万声。这都是
我把这个事情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笑笑说:古人闭关、住山是有条件的。我向老师讲:什么条件?「自己已经得定、已经开悟了。得定还不行。一定要开悟。什么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一下就把我给呆住了。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为什么还要去闭关、去住山?佛法是师道。总不好意思说:我已经明心见性了。我可以做你们老师。你们来跟我学。这话说不出口。这太傲慢。那怎么办?我宣布闭关。我宣布住山。住茅蓬。这是什么意思?告诉人。我学习已经毕业。我在关房里。我在山上等。等什么?等你们来请我下山。弘法利生教学。请你出山。这么个条件。老师又说。你有没有听说佛门「赵州八十犹行脚」?赵州和尚八十岁。还在外面参学。他为什么不去闭关?他为什么不去住山?没开悟。没有大彻大悟。就是学生的身分。你要到处去参学。我这才明了。可是我们同届的。刚刚受戒完之后。有这个机会。就跟我的缘分一样。他们都去闭关。都去住山去了。老师不答应。还要继续学习。
所以我出家受戒之后。我出家两年才受戒。受戒之后又到台中跟老师。满足十年才离开。没开悟要跟老师。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我们会走错路。在现前这个环境。你很不容易把持。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悔莫及。李老师要求我的是跟他五年。我跟他一年三个月就出家了。没有满五年。所以回到台中之后把这个时间补出来。五年我觉得很有受用。跟他在一起。那就是机会教育。有很多东西是没法子说的。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自己要会看。你要会体会。你才能得受用。五年满了。我自己感觉得不够。跟老师报告我再住五年。就我跟老师十年离开他。老师点点头笑笑。为什么?不是他要求的。我自动提出来。根要厚。根要扎实。你才能成就。所以我到八十五岁。我还没有住过山。还没有闭过关。我明白我没有条件。没有这个资格。到处讲经教学也是属于参学。为什么?教学相长。讲给别人听。自己也有进步。这是每个人教学都有这个经验。我们从教学当中去求学。什么时候能够真正专修净定安乐?那这是缘分。这个缘分我相信佛菩萨会给我们安排。我们自己要这么做不太妥当。一定要佛菩萨来安排。
我们看底下经文。『一旦』。「指某一剎那际」。「因此无上是行不到处」。无上表这个意思。「故无行程可计」。你没有办法计划。无上是行不到的地方。那是明心见性。「即无期限可言。只是在无心三昧中」。这个很有味道了。那个无上有没有办法达到?有。要在无心三昧中。这什么意思?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叫无心三昧。起心动念就不行。不起心、不动念。我们能做到?做不到。为什么?真正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宇宙法界不见了。什么时候这个境界现前。整个宇宙没有了。自己身体也没有了。可是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一切现象都没有了。我们没有入这个境界。能想象得到。为什么?那常寂光的境界。自性有没有?有。自性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万法的本体是空寂的。我们只要看到有现象存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没有断。前面我们所说的。相似相续相。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就好像看电影。你只要看银幕上画面都在。它在动。它没有定下来。如果一定下来。画面没有了。画面没有了就是银幕上一片空白。那就是自性现前。那就叫见性。见性之后。不动是见性。动还是见性。为什么?你透彻了解了!动与不动都不放在心上。二边不住。中道不存。那个作用叫妙用。妙用是清净安乐。清净安乐四个字你没得到。妙用就没有。你的用会生烦恼。凡夫的作用生七情五欲。菩萨起的作用生智慧。决定没有七情五欲。道理在这个地方。
所以。见性没有行程可计。也没有期限可言。「只是在无心三昧中」。高峰禅师的话。「突然触着碰着。摸着向上关捩子」。这个东西比喻。就好像保险柜上那个号码一下调对了。这一对了马上一拉就开。很轻易。一点障碍都没有。「剎那相应。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净土宗讲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有没有可能?有可能。你不要有希望。有希望就是障碍。那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随它去。自然就碰上。那就非常有可能。我们自己要具备什么条件?具备一心。我们常常讲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叫一心。就有这个机会。那我们在应酬怎么样?有一个好方法、妙方法。也是古人教给我们的。你看见什么人都是阿弥陀佛。你看到什么事都是阿弥陀佛。这就不妨碍了。看见我喜欢的人阿弥陀佛。看到冤家对头阿弥陀佛。把一切分别执着全打掉。我六根所接触的统统是阿弥陀佛。这样念佛。纵然不能明心见性。不能大彻大悟。给诸位说。二、三年功夫成片是决定成就。有功夫成片往生就自在。什么时候想去就去得了。修行功夫不得力的。什么原因?没有放下。没有放下里头最重要是情执。这是最严重的。名闻利养还比较容易放下。情执太难了。破除这个障碍的方法。确实观念改变过来。
这一切人是不是真的阿弥陀佛?你说是真的。他就是真的。你说是假的。他就是假的。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是你自己做主宰。不是别人做主宰。别人做主宰就困难了。要自己去做主宰。所以这个事情不用问人。你问佛菩萨也没用处。老祖宗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没有叫你去找别人。反求诸己就对了。「剎那相应」。这是你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知道在哪个剎那你一下碰上。每个人的机缘都不一样。我们从《五灯会元》里面去看。一千七百则开悟的例子。没有两个人是相同。这说明什么?说明念念都不相同。没有相同的念头。哪一个念头的缘跟你相应。一下就通开。迷关就打破了。所以平时心愈清净。这种机会就愈多;心不清净。妄念很多。这个机会就没有了。开悟。心一定要清净。念佛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心地接近清净。这个方法非常之妙。
「故云:一旦开达明彻。开者。心开」。真心出现了。心开了。我们现在的心是闭塞的。被什么东西闭塞住?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只要有这些东西。心就开不了。心一开。就像惠能大师一样。你看到清净。真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过去所谓染污是假的。不是真的。染污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生不灭。妄心生灭。阿赖耶有染污、有生灭。本性是本自具足。阿赖耶里头没有具足功德。具足烦恼习气。具足一切落谢种子。它具足这些东西。自性本无动摇。它确实是净定的。所以净定是真心;阿赖耶是动的。念念生灭。真心能生万法、能现万法。阿赖耶没有这个能力。但是阿赖耶能够变万法。让这些法产生变化。它不能生。它也不能灭。但它能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它有这个本事。所以。六道轮回从体上讲跟一真法界无二无别。我们真正做功夫。功夫的核心。我们讲修行。修行功夫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这两个字「净定」。
八万四千法门。这佛说的。每一个法门都是修禅定。是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径。全都是修禅定。禅定是什么?就是净定。净是真心。就是本自清净;定就是自性本定。本无动摇。我们修这个东西。就是找真心。把真心找出来。妄心暂时放下。真心就暂时现前。你放下一分钟。它就现一分钟。就有一分钟的净定安乐;你放下十分钟。你就得十分钟的净定安乐。那对于身体健康有大帮助。一个人二十四小时忙碌。能够有十分钟的净定安乐。他这个疲劳就可以恢复。然后你就晓得。释迦牟尼佛跟这些菩萨、罗汉、祖师大德。他们为什么能够不疲不倦?没有别的。他心净定。他享受的就是安乐。我们今天心不安。心不安身就不安。心不安是妄念多。身不安是病痛多。道理我们真搞清楚。我们真正相信。不怀疑。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那对我们有大利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个地方讲。讲得真好。剎那相应之后。「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这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八万四千法门目的全是在此地。心开了。『达』是了达。了是明了。达是通达。
下面。『明』是明白。「如《信心铭》曰:洞然明白」。『彻』是透彻。亦指彻悟。所悟者何?只是『自然中自然相』。这个意思深。自然中自然相在哪里?就在面前。阿罗汉见到。菩萨见到。佛见到。我们凡夫没见到。为什么凡夫见不到?凡夫能够把起心动念、妄想执着放下就见到了。见到是什么?见到还是这样的。你所见到的。六根接触到的六尘境界全是自然中自然相。为什么?没有丝毫做作。我们观察一个鸡蛋。这个大家很清楚。它为什么能孵出小鸡?打开鸡蛋。里头是蛋白跟蛋黄。找不到任何东西。为什么孵出来的小鸡有眼耳鼻舌身。里面有五脏六腑?怎么变现出来的?科学家也做不到。自然中自然相。你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个里面的现象。体、相、作用你完全通达明了。还有更微细不可思议的。一粒尘沙。前面在经上我们读过。尘毛。尘是物质现象。最小的物质是微尘;毛是什么?我们汗毛的毛端。毛的尖端。这是讲正报最小的。用毛端做比喻。依报里头微尘做比喻。前面我们读过。古大德说毛尘之微点。毛很小。尘也很小。它是很多很多微点聚集成的。微点当然比毛尘更小。黄念老在批注里面讲。近代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发现的中微子。大概就是
自然中自然相。念老在此地。还举《楞严经》一个公案。「如《首楞严经》狂人迷失本头。狂走寻觅。是不自然。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头宛在。何等自然」。这就自然中自然相。这个比喻得好。《楞严经》上这段的故事。释迦牟尼佛说的。这是给富楼那尊者。答复富楼那尊者的问题、提问。解答里引用这个例子。富楼那问得好。无始无明是什么时候起来?为什么我们还有无始无明?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为什么会起无始无明?所以佛经上这个无明上加个无始。无始是什么东西?没有开始。没有开始是什么意思?假的。不是真的。真有开始、有终结就变成真的。有始有终。没有开始。所以举「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个公案来证明。演若达多他迷了。头不见了。到处问别人。我的头在哪里?这个比喻我们换个例子。诸位就更好懂。我们小时候。正是跟日本人打仗抗战期间。那个时候我们念小学。抗战期间。小学五、六年级。高年级就有军训课程。这在平常时候决定没有的。五、六年级接受军训课程。学校里穿制服要戴帽子。上学的时候先上操场。有教官。教官那个时候都是低阶军官来担任。多半是排长来做我们的教官。叫我们紧急集合时间三分钟。哨子一吹三分钟。服装整齐。大操场集合。队伍排起来。就发生迷头认影的现象出来。有同学身上穿得很整齐。帽子也戴在头上。到处问别的同学:你有没有看到我帽子?慌慌张张在找帽子。别人指着你头上:你的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一摸果然如此。这叫自然中自然相。你说这个迷有开始吗?是有原因吗?没有。如果我们讲。可能他太紧张出现这个现象。在紧急集合这种事情常有。常见的。
佛就举这个例子。迷人「迷失本头。狂走寻觅。是不自然」。戴着帽子找帽子。到处问别人有没有看见?人家指着你头上。那戴在头上。所以「一旦狂歇」。一下明白帽子就在头上。「歇即菩提。本头宛在。何等自然」。歇即菩提。就像《法华经》上世尊所说的「止止不须说」。放下便是。不用说。你把你想说的、要说的放下就是。你说什么!禅宗里头有两句话。「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就这个意思。你开口动念就是狂走寻觅。就不自然。为什么?你念念所求的。它就在当下。就在面前。只要你把起心动念放下。它就是的。何等的自然。我们今天的毛病出在哪里?就出在起心动念想去找。想去得到。帽子戴在头上不知道。想去找。想赶快戴上。没有晓得本来就在头上。你想求智慧。你放下。智慧就现前;你想求福报。你放下。福报就现前;你想修德能。放下。德能本来就是。不用求。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出精彩的表演。人人都求。求不到。他什么都不求。一切现成的。五祖就选上他。为什么?他狂歇了。别人。别人狂没有歇。还到处在乱找。在乱钻。而不知道本来就是。这个真妙!所以说是「何等自然」。这句话讲得太好。能所不二。什么都是现成的。
「又如古德悟时曰」。开悟的时候。开悟他说什么?「原来师姑是女人做的」。师姑是比丘尼。你何等自然。「又如: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这都是禅宗开悟的时候说的话。灯跟火是一不是二。饭熟是什么?就是觉悟。你本来觉悟。不是现在觉悟。为什么?根本就没有迷悟。迷就是迷头认影。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所以真的本来就是。一切法本来就是。「比丘尼是女人。灯即是火。均自然中自然之相」。自然是性。第一个自然(自然中)是性。第二个自然是相。性相是一不是二。真如自性在哪里?就在事相上。在哪个事相上?一切事相上统统都是。没有一个事相不是。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每一法里头都是。你还找个什么!自性在哪里?自性在我身上。自性就在桌子上。自性就在这个房间里。没有一法不是。把这个人切成肉丁。自性在哪里?在肉丁里。每一个都是。每一个细胞都是。每一个原子都是。每一个小微子都是的。这个小微子实在不可思议。它的体积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不是一百万分之一。一百亿分之一。一百亿个中微子组成一个电子。这个中微子具足色受想行识。那个色就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哪来的?受想行识变现出来的。没有受想行识就没有物质现象。
如来问弥勒菩萨问得好。「心有所念」。这个念里头有「几念、几相、几识」?弥勒菩萨的回答。「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色。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就是意念的现象。就是受想行识。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都是个有机体。就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有物质现象都会看、都会听。都懂得人的意思。都跟着人的意念在产生变化。这个《还源观》上讲得清楚。《还源观》讲本体。哲学里讲本体没有它讲得清楚。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本体。它起二用。二用是什么?一个变出来宇宙。第二个变出自己。自己跟宇宙是同时出现的。就像作梦一样。你有没有记得哪一次作梦没有你自己?你想想。有没有作梦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肯定有自己。自己是正报。梦中环境是依报。佛告诉我们。先有正报。后有依报。就是作梦时候先有自己。然后有梦境。但是它太快了。好像同时出来的。其实还是有先后的。梦中确实。你要知道作梦的时候。那梦外面境界就随你的意思去转。转得可快了。这种现象在催眠的时候你很容易看出来。催眠时候你是清醒的。你有没有看到有山?他一会儿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它就转了。念头转的!你有没有看见菩萨?我看见了。你不提醒他。他说他不知道;一提醒他。他就有个念头。这个念头马上就现相。证明了境随心转。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头一个控制自己身心健康。清净安乐。这可以做得到的。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控制自己了。无意当中。你自自然然的。这就是自然中自然相。我们居住的这个环境控制了。控制什么?这个地方没有灾难。纵然有灾难。我这个地方灾难不严重。譬如地震。你心是定的。别人家地震的时候。墙壁东西都倒下来。桌上玻璃杯都掉地下去。你也是一样感觉得动。你家东西都没动。桌子上摆的东西没有移动。你感觉得有地震。但是你家里好像平平安安。没有出什么事情。那是什么?你这个小区不动。如果你的功夫大。你修行的功夫得力的话。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一里、二里的范围没有大难;功夫再高的。我这里十里、一百里的范围不受灾难。完全看你的定力、看你的功夫。真正有功夫、有大福德的人。他居住的地方不会有灾难。道理就是境随心转。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
下面还都是禅宗的话。「又如未悟者」。凡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凡夫。觉悟的人呢?觉悟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山也是幻相。水也是幻相。正如科学家他看山是什么?无非是一些原子、电子。他看到这个东西。看水呢?看水也是这个东西。随着他心念。他看外面境界就不一样。「彻悟者。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为什么?恒顺众生。你们说是山。好。就算是山吧。你们说那是水。好。就算是水吧。不必去相争。相争没有意思。每个人说的都没错。你站在某个角度看。你站在某个程度看。当然是一样的。彻悟的人晓得。你看的是一面。不是面面都看到。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摸到大腿。象像什么?像柱子;摸到耳朵。象像什么?象像个畚箕;摸到尾巴。象是什么?象像个扫把。说的都没错。没有看到整个的象。他只摸到一部分。你不能说他错。也不能说他对。这彻悟之人。
「高峰禅师曰: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这个意思。念老说「只是仍旧。何等自然」。这个话不是真正彻悟说不出来。旧时人是谁?真如自性。能现能变从来没有改变过。万事万法是它所现所生的。所现所生的只是幻相。剎那不住。不要以为它真有。没有!真有的是自性。永恒不变。永恒不染。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自性。我们这个身心是它变的。山河大地是它变的。所有一切众生是它变的。我们认为这个是自己。如果你认为能变的是自己。所有现象都是自己旧时人。旧时行履处是什么?就是自性现相作用。丝毫没有改变。我们今天看到有前后、有过去、有未来、有十方、有远近;真正觉悟之后。时间、空间都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存在了。那就是不改旧时行履处。同一个时空。只是仍旧。这句话说得好。只要仍旧。你就不会起心动念。仍旧是什么?肯定了真性。真性在起用。起用里头有觉迷。觉是佛法界。迷是另外的十法界。真正通达明了的人告诉我们。迷悟不二。迷悟一体。这是圆满的回归自性。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净土。
「再者。自然相。即自性本然之实相」。下面举个例子。「山水、男女、今时、旧时」。旧时是过去。「等等。一一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那是什么?全是实相。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当相即道」。这道改一个字。大家就很好懂。当相即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这个道就是性。「即事而真」。这个真也是讲的性。一个意思。即事就是性。这真正明心见性了。「一一皆是清净本然。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也」。这是你用清净平等心。看到清净平等的宇宙。看到清净平等的法界。这个法界里无佛、无众生。为什么?佛、众生都是假名。都是我们给它安的名字。它原来没有名。正像《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这真的。这不是假的。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才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一真法界。
是我们迷了之后起了分别
下面跟我们解释。『根本』。根。「根本者。本体。一切诸法之根本自体。」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论。哲学家在找宇宙万法的本体。找了这么多年。找了这么多代。到现在没有结论。有很多种说法。没有一个说法能令大众心服口服。没有。没有一个。说得都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但是听了都不服。实在讲把本体讲清楚、讲明白。真的就是大乘经。连今天的科学、哲学都讲不清楚。但是我们很佩服他。已经慢慢可以接近。愈来愈接近了。今天科学家能发现佛所讲的阿赖耶。阿赖耶识从真起了个妄。也就是我们讲真心、妄心。科学家把妄心找到。但是妄心怎么来的。就是妄心的本体没找到。他只说这个妄心是无中生有。就是意念。他们讲意念。佛法讲得更清楚。受想行识。佛法讲四个字。他只讲行识。讲意念。这个东西确实是从自性里面出来的。自性是空的。但是自性不是无。因为它能生、它能现。它不是无。可是自性空寂。自性确实没有一切现象。所以说它无、说它有也不为过。也能讲得通。它确实有这个现象。它什么都没有。说它空。不能说无。你说它无又不能说它空。这妙!所以讲要很细心去体会。它是一切法的本体;换句话说。一切法是从它而生的。
「《大日经》曰: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这个话说得好。本体是我们的真身。是我们的真我。这个身是假我。不是真我。这是真我。一身、二身。一身是自。二身是他。有自、有他。乃至无量身。身就是个形体。人有个形体叫人身;畜生。狗有个狗体。叫牠狗的身;小鸟。我们看到鸟的身。蚊虫蚂蚁牠也有身。树木花草它也有身。山河大地它也有身。它只要有个形体就是身。我们能看得见的。能摸得到。这身。同入本体。都是本体所生的。「此正明根本之义。又本者本心。即本源之自心。又本性。乃固有之性德。又有根本之有字。至关切要」。这有是什么?本有。「如狂人之有本头。决定是有。不从外得」。这就是说本体本有。万事万法它有根本。这个根本就是自性。也叫法性。也叫真心。也叫本性。佛对于这桩事情用了几十个名称。都说这桩事情。一桩事情。为什么说这么多的名相?这是世尊教学的善巧方便。告诉你不要执着名字相。名字相是假的。你从名字里头悟入真实。这就对了。不叫你执着名字相。不叫你执着言说相。言说是假的。所有现象都是假的。你得从假的里头去悟入真实。一切假相里头有真实。一切假事里头也有真实。妙!你看到真实就见性不着相。不着相你就见到性。着相就见不到性。着相生烦恼。见性生智慧。着相你就受苦。见性你就快乐。净定安乐!所以最可贵的。是你在相里头见到性。
古人有个比喻。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喻作本体。比喻作性;器是相。器做种种不同的花样。早年我们在美国。同修里头一位陈居士。陈大川居士他做珠宝生意。不是真的。假珠宝镀金的。它是真金。镀金的。有一次他带我们参观他的工厂。好像现在工厂在杭州萧山。规模很大。销全世界。我看的那是大概总有二十年前。参观展览室里面一些首饰。一个是一个花样。没有相同的。大概有一、二万个。那一看的时候真是满屋放光。金光闪闪。琳琅满目。非常漂亮。我觉得比真的都漂亮。这个东西营销量很大。为什么?丢了就算了。它不值几个钱。一付耳环、手镯、项链。十几块钱。所以丢了不心痛。戴起来真漂亮。你不知道那是假的。所以那个营销量。对全世界效益太大了。那一天跟我也有十多个人跟我去的。我说:大家来看。我们天天讲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今天大家都看到了。你从器上看到金你就见性。这房子这么多东西。有什么?只有一样东西。黄金。除了黄金什么都没有。你看到性了。如果你看这是一付耳环。这是手镯。这是项链。黄金在哪里不知道。这里没有黄金。见相就不见性。
我们今天迷了。所以叫迷失自性。不知道性在哪里。性就在相里头。所以明心见性的人。老和尚问他:在哪里?什么样子?随便拈一个比划一下。一切是。哪一样不是!老和尚点头就给他印证。这个人明心见性了。他真见性了。真见性之后人不一样了。为什么?在一切法里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如果还起心动念。没见到。为什么?他着相。着相才生烦恼。着相才有分别执着。见性的人不可能有分别执着。不但没有分别执着。刚才讲了。根本就不起心、不动念。他心是定的。真正是净定。他的形态是安乐。你能够看到他的净定安乐。见性才有。迷失了自性。决定没有。迷失自
要听就听一部。像刘素云居士十年就听一部《无量寿经》。她得定。她开悟了。任何一个人十年把功夫用在一部经上。没有不开悟的。开悟好。开悟往生生实报土。得定往生生方便有余土。没有开悟、没有得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虽然到极乐世界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所享受的待遇、智慧、神通、道力。都跟法身菩萨没有两样。那是阿弥陀佛慈悲加持给你的。不是你自己自然里头生出来的。不是的。阿弥陀佛给你的。也有受用。不太自然。如果我们有十年的时间。下十年的工夫。我们都能够契入自然中自然相。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那怎么会一样!上品达不到。「取法乎上」。上得不到。「仅得乎中」。还能得中。中就是得定、得清净心。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是得定的人。所以这个根本。有根本。要肯定。对这桩事情不怀疑。我们有没有?有。根本就是本源自心。就是本性。就是性德。也就是法性。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个佛就是根本。记住本来是佛。记住放下便是。为什么不肯放下?
我感恩老师。我们讲堂。我坐的对面墙上。挂的就是老师的照片。每天学习都看到他。都向老师行礼。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章嘉大师我们见面第一天就教我放下。就教我看破。原来放下就看破了。你为什么不能看破?看破是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你没放下。放下就生智慧。看破你就更能放下。我才明白我们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么?就这四个字。看破帮助你放下。我们现在学习经教。帮助我们看破。看破了我们就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就这两样东西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章嘉大师没有保密。把这个方法当时就传给我。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我这个看破、放下搞了六十年。所以这些经我看能看得懂。看得出味道出来。愈看愈有味道。愈看愈欢喜。一天不吃饭、不睡觉没有关系。一天不读经。这个日子过不下去。所以这些经文你读的时候读不厌。愈读愈欢喜。法喜充满。净定安乐都从这里得来的。这是佛菩萨留给我们的。无比无上的恩德。我们要知道感恩。感恩就要学自爱。就要学自重。自己要尊重自己。自己要爱自己。自己要相信自己有根本、有佛性、有真如、有般若。我真有。我只要把这些障碍放下。它统统现前。我怎么会不快乐!
这些东西现前了。也就有方法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了四十九年。一天都没休息。你要问他。一天讲几个钟点?可以说从早到晚。除了每天早晨出去托钵那个时间之外。都在讲经。托钵是一堂功课。什么功课?表演。做给一般社会大众看的。叫一般大众看这些人。这些人真有智慧。真正是幸福。他什么都没有。生活那么简单。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其乐无比!所以世尊给我们示现什么?示现看破放下。表演这个给我们看。真放下。真看破。真正得大自在。无量智慧。你有疑难杂症去请教他。他从来没有遇到一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这是智慧。无论什么人。无论有什么苦难。你去找他。他没有拒绝的。这是慈悲。无量的智慧。无尽的慈悲。佛过世之后。经典流传给后人。后人真正依教奉行。如同佛在世没有两样。佛菩萨去我们不远。我们有心亲近。他就在面前。这里的两句。「决定是有。不从外得」。这个两句非常重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761.html
以上是关于「无量寿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无量寿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