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八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华严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八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八十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八0集) 2011/7/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8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二面第一行:
「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我们前面学习十波罗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现象从哪来的?现象从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讲的波动。世尊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这是说凡夫。凡夫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很粗。我们自己知道动个什么念头。看到喜欢的东西。动念头了。喜欢它。不喜欢的。动念头了。讨厌它。喜欢、讨厌都是动念头;念头更深的。想控制它、想占有它。这都是念头。佛就问。像这样的念头。它里头有多少个细念?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把它算一算。就是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个念头。你看看。如果我们在一秒钟来算的时候。那一秒钟里面就是有一千六百兆。一分钟六十秒。一分钟多少念头!一秒钟就一千六百兆了。这个念头一断的时候。一断相就没有了。相是虚妄的。这从念头起来的。所以有相
此地讲的乱想不起。包括这个根本无明。就是这些细念。细念、粗念统统都在里头。大定。细念没有了。那是很深的大定。像经上告诉我们。八地以上。八地菩萨以上。九地、十地、十一地、妙觉。他们在那个大定当中这些微细的念头都没有了。一切众生微细的念头他都知道。他自己没有了。他才能看得到别人的。他自己有就看不到别人。所以定功深的人知道定功浅的人。定功浅的人不知道定功深的人。真正讲我们讲出世间禅定。世间禅定不谈它。世间禅定是四禅八定。道理是一样的。譬如初禅。他能知道欲界的定。欲界哪些人有定?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有定。初禅对他们的定知道。但是初禅不知道二禅。二禅比他高。二禅知道初禅。不知道三禅。由此可知。阿罗汉能知道欲界天人的定。四禅八定。他不知道菩萨的定。菩萨比他高。阿罗汉的定是什么?见思烦恼不起。不错了。换句话说。阿罗汉不会起身见。也就是说不会执着这个身是我。这个不用到阿罗汉。须陀洹就放下了。须陀洹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头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第三个见取见。戒取见。最后一个邪见。这些统统断了。我们在前面学八正道的时候学过。八正道第一个正见。正见就是见惑断了。正思惟就是思惑断了。所以八正道前面两个是阿罗汉的境界。后面是大乘菩萨的境界。刚刚破见惑。小乘初果。大乘十信位里面的初信菩萨。这个我们读《华严经》知道。这些明白之后。晓得自己在佛法修学当中是什么样的地位。好像我们爬楼梯一样。我们知道在第几层。上面还有。不断要向上提升。不能够止于这个地方。止于这个地方就错了。要勇猛精进。所以精进就是提升。我们就知道。菩萨乱想不起。是什么?尘沙烦恼不起。到佛的地位。无明烦恼不起。这是乱想。深入禅定。这是禅定的本意。后面两条是禅定的起用。所以禅定是活活泼泼。不是死的。
第二「引发静虑」。这是禅定的意思。「智慧现前。生诸功德」。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第二就是智慧开了。禅定当中智慧开了。智慧开了并没有把定失掉。如果智慧开了。定没有了。那个不是禅定。那个不是戒定慧。那就有问题。那不是真正智慧。真正智慧一定定在慧中、慧在定中。这是真正智慧。不是智慧现前定没有了。那叫大错特错。还有。定当中有戒。不是说得定之后戒没有了。那么你就晓得。定开了智慧。戒有没有?戒有。戒叫什么?道共戒。开悟了。戒跟道融合在一起。得禅定的时候。戒跟定融合在一起。叫定共戒。不是说没有了。戒融入禅定当中。禅定开智慧。禅定融入智慧当中。所以智慧里头决定有定、有戒。没有戒定的智慧叫狂慧。不是正慧。这不能不知道。千万不能搞错。所以它生诸功德。如果慧现前。没有定、没有戒。它生诸烦恼。怎么呢?他乱想起来了。因为他有定、有戒。没有乱想。生功德。生功德才能办事。
第三个是「办事静虑」。「谓功行圆成。利益众生」。菩萨示现在六道、示现在十法界。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他决定不失戒定慧。慧能办事。戒定协助慧。它不乱。这叫真功夫。这个与自性相应。与性德相应。所以这十波罗蜜的境界一定要知道。知道了才知道我们是不是得到。我们是不是真的在行禅定波罗蜜。真的禅定还是假的禅定。通常讲六度。后后胜于前前。后面必定都包括前面。前面是什么?前面有布施、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全都有。绝对不会失掉的。我现在在第五层楼。下面四层一定有;没有。这一层就不存在。你有布施。未必能持戒、未必能忍辱。不一定有它。可是你有持戒。决定有布施。你就决定能放下;你有忍辱。你决定有持戒。后后胜于前前。此地讲十波罗蜜。没有例外的。最高的第十。一定包括前面九个。圆满的。这是菩萨道。这不是小法。
第六「慧度三行」。这是讲般若。「此慧度有三种」。就是般若波罗蜜。梵语称般若。第一种。「生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无生灭相」。生是众生。也就是万法。众缘和合而生称之为众生。凡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诸位想一想。哪一样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我们人这个身体。粗说就分成五大类。色受想行识。这五大类和合。众缘和合现的这个身相。这粗说。我们初学佛的时候。前辈的老和尚这样教我们。我们也就全盘接受。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知道比他们多了。现在我们知道佛所讲的五蕴和合。这是基础。这是什么?是所有一切现象的根基。色受想行识。在今天科学讲的三种现象。我们可以称它作自然现象。因为一念不觉。这个现象就出来。这什么东西?阿赖耶。阿赖耶的四分。法相宗说的。阿赖耶的业相。科学称它作能量;阿赖耶的见分。科学家称它为信息;阿赖耶的相分。科学称它为物质。阿赖耶的三细相。这叫阿赖耶。这是什么?这真的。宗教里所说的造物主。整个宇宙都是它造的。它会变。阿赖耶会变。为什么?阿赖耶有思有想。只要有思想。这个五蕴就随着念头起变化。四圣法界是它造的。六凡法界也是它造的。四圣法界纯净纯善的意念。就成为净土。就成为圣人;六凡里面完全是染污的。善恶混杂。不清净的相。三善道是善念变现出来的。三恶道是恶念变现出来的。全是念头。没有离开念头。
能造十法界的是五蕴。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照见五蕴皆空。五蕴不可得。他照见是什么样子?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看念念成形。这就是色。形皆有识。每一个物质现象里头都有受想行识。它是离不开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那个里头有色受想行识。今天被科学家证实了。科学家很伟大。很了不起。这是宇宙的奥秘。被他揭穿了。这个奥秘并不是秘密。是深密。不是普通人能够知道的。古时候没有这些科技文明。他想用科技工具是没有的。没有这个东西。古时候怎么发现的?禅定。甚深禅定里面看到了。禅定是现量境界。不是比量。今天科学家他没有禅定。他用机械。他用科学的技术。用仪器。发现到。看到了。这也很了不起。知道有这个东西存在有好处。这个好处是什么?知道佛经上所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把它证明了。所以生空无分别慧。生空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体性是什么?是空。是了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
像我们现在。我们现在是解悟。明白了。不是证悟。不是证悟就是不得受用。明了、知道有这回事情。不得受用。根据佛所说的。七地之前都是解悟。不是证悟。八地证悟了。证悟所得到的受用跟佛一样。八地以上这五个位次得受用了。得什么受用?彻底放下。真的不再起心动念。就像袁了凡一样。《了凡四训》很多同学读过。袁了凡能够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那是定。是不是真的定?不是。不是佛法的定。他是定。因为佛法的定里头。静它有虑。他有静。他没有虑。也不容易!云谷禅师对他赞叹佩服。凡人做不到。三天三夜坐在那不起一个妄想。赞叹他功夫不错。你怎么修的?了凡先生说我没功夫。你为什么不起个妄念?我的命给孔先生算定了。我起妄念也没用。所以算了。干脆不起妄念。云谷禅师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那就是什么?那有定。那个定是无想定。也不错。世间禅定。四禅天的无想定。他什么都不想了。命给人算定。想也是妄想、白想。何必去想它?所以了凡先生是无想定。不是佛家的禅定。佛家禅定里头有境界。有静有虑。他有静没有虑。这就不一样。
了凡先生为什么能做到什么都不想?因为他命被人算定。而且证明了。他十五岁孔先生给他算的命。他那个时候大概有三十多岁。应该差不多将近四十。他说二十年。十五岁、二十五岁、三十五岁。他说二十多年来。孔先生给我算的一点都不错。算流年。每一年好像都是命中完全安排好的。一点都不差。他是个读书人。参加考试得第几名。每一年政府给他的粮食多少石、多少斗。完全等于说是统统算定。丝毫不差。他相信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什么都不想了。「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句话了凡先生证实了。我们一般人听到这个话没证实。了凡先生把这两句话证实了。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云谷禅师告诉他。命不是真的。因为你相信它。你守住它。你也不作善、也不作恶。天天随着命运转。你被命运拘束了。你死在命运之下。了凡也很聪明。听了这个话醒过来了。命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造的。人都有命运。为什么别人都不像你?你死在命下。别人怎么样?别人每天有善念、有恶念、有善行、有恶行。天天都有加减乘除。小的恶念减分。小的善念加分。大的恶念除。大的善念乘。天天有加减乘除。但是加减乘除幅度不大。所以那个命运还是算得挺准的。如果你是很大的善。很大的恶。算不出来。为什么?超越了。就算不准了。这些话了凡先生听懂了。向云谷禅师请教怎样改造命运?云谷禅师告诉他。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给他功过格。叫他每天去反省。哪些做得不善。记下来。做善的。也记下来。两个对比。天天去对照。用这种方法。不到一年。孔先生给他算的不准了。第二年参加考试。他命里算的是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超越了。所以禅定它不是死的。它是活活泼泼的。慧就更活泼了。
所以无分别的智慧。诸位想想。分别没有了。执着当然没有。菩萨智慧。他能够平等照了俗谛。俗谛是世俗。哪些呢?十法界。菩萨对十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众生是广义的。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是众缘和合而生。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众生。也就是说。十法界里面的众生他清清楚楚、明明了瞭。生空无分别慧。真相是什么?无生灭相。他看到所有一切众生不生不灭。这我们看不到。我们看的是什么?我们看的是相似相续相。没有看到真相。不是相续相。相续相是前念跟后念完全相同。那是相续的。前面的相跟后头不一样。真的像我们看电影。我们这个地方有一卷电影的底片。这个底片摄像里面叫正片。就是幻灯片。银幕上还是能看得清楚。一格它就是一张。没有两张是相同的。张张不一样。大同小异。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它的速度是二十四张。我们在银幕上就看不出它的真相。看起来什么?看起来让我们眼睛看花了。以为是真有。其实每一张每一张幻灯片它给你连续起来了。产生了幻觉。
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实的这个世界就跟这个幻灯片一样。一秒钟多少张?一秒钟一千六百兆。这个玩意一秒钟二十四。二十四就把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看这个电影好像是真的。电影里面伸个拳头打你一拳的时候。你自己吓一跳。你不知道它是假的。幻觉。有没有生灭?没有生灭。这电影里头张张都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森罗万象都是不生不灭。你能看出不生不灭。那真相。不生不灭是什么?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根本就没有这个事情。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大乘佛法佛常常讲「即在当下」。可是跟你说当下。当下不存在。已经过去了。《金刚经》上跟我们讲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永远不会回来。说现在。现在已经变成过去。未来心不可得。未来还没来。三心不可得。这就是说无生灭相。你什么时候能在现象里头。看到这个相不生不灭。你是菩萨。
平等照了俗谛。我们现在虽然只是解悟。没有证悟。可是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看世间。养成习惯。慢慢我们就入境界。入境界有什么好处?对于一切万法不动心了。不会起心动念了。这对我们的修为有好大的帮助。这是世尊讲经教学。我们要是学会了。这真实功德。怕的是什么?我们没听懂。不能觉悟。第二个。听懂了。不会用。不能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待人处世之处。如果要会用。你心里面七情五欲就没有了。这个人喜欢他。没有喜欢的念头。讨厌他。没有讨厌的念头。为什么?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真相明白了。不了解真相。以为这是真的。所以你会起心动念、你会分别执着。你要把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分别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佛的境界。你成佛了。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是菩萨。菩萨不错了。菩萨对待一切众生决定是平等的。日常生活吃饭不会挑剔。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不会挑剔。他没有分别执着。还有这个好吃。多吃一口。那个不好吃。少吃一口。不行。这凡夫。你的平等心、清净心没生起来。真的它能帮助我们回归到清净平等觉。
第二个「法空无分别慧」。这个慧就是般若。法空无分别的般若。生空无分别的般若。「谓平等照了真谛之法。悟性本空」。前面是讲现象。现象无生灭相。万法皆空。这个照真是什么?就好像自性。本性有没有?有。本性是什么样子?本性本空。本性真有。不是没有。它不生不灭。惠能大师见性了。为我们说出来。本性是「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为什么说它本空?它不是精神现象。它也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自然现象。它什么现象都没有。它能生一切现象。本身什么现象都没有。能生一切现象。所以本性本空。我们中国老祖宗说本性本善。那个本善是什么意思?我们想想惠能大师这五句话。本善这个善字就包括这五句。包括清净、包括不生不灭、包括本自具足、包括本无动摇、包括能生万法。这本善。这就是佛教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化。我们用佛经来解释本性本善。把它讲得更清楚、更明白。把「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讲成佛性。讲成自性。把这个善字里面丰富了。你看说出这么多意思。本自清净。本善。本不生灭。本善。本自具足、本无动摇。本善。还能生万法。这是照真。
第三「俱空无分别慧」。就是真俗全照。「全照中道。超前二空。悉皆平等。是为慧度」。从这一句我们就晓得。生空无分别慧是二乘智慧。权教菩萨智慧。第二法空无分别慧。是菩萨智慧。第
第七个。方便也有三种。第一个「进趣果向方便。谓修诸功德。回向佛果」。怎么个回向法?念念回向偈就算回向了吗?有回向的形式。没有回向的实质。现在学佛同修多半都是这样的。所以真实的好处没有得到。形式要有实质。这个形式就起作用。实质是什么?是真心。我每天回向求生净土。只是说说。想不想去?不想去。如果说现在想去。不行。我不能死!如果我们佛堂挂个招牌。七天一定往生。叫大家来打佛七。没有一个人来。七天就死了。这个不行。这不可以。所以他不是真的。他是假的。所以这个道理要懂。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到底是真的是假的?阿弥陀佛现在来接引我。我欢不欢喜?我是不是马上就跟着走。什么都不要了。马上就走了。那就是真的。那是回向的实质。所以我们今天回向不是真的。天天念着求生净土。实在讲阿弥陀佛一来都吓到了。这不行。这要死了。还是贪生怕死。大乘教里给我们讲。没有生死。我们对生死这一关没有看破。还认为是真的有。所以佛法真正那个受用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得到的只是百分之一、二。太少了。如果你真的契入之后。你得到的就非常丰富。这是趣向佛果。真的。譬如修净土。确实念念都希望求生净土。
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欣厌二门。这是佛经上讲的。对于娑婆世界要有决定心离开。要放下它。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要有决定心想得到。它才能起作用。什么作用?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寿命没到。能不能去?能去。你真心求。我寿命不要了。真心求。寿命不要了。佛还没有来接引你。这怎么回事情?不是佛不灵。你还有任务没完了。你有没有任务?你有什么任务?这些苦难众生太可怜。我现在还有这个缘分劝导大家。把极乐世界理事因果讲清楚、讲明白。让这些有缘人觉悟。也能够真信切愿求生。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我们跟众生有缘。如果没有缘了。佛就来接引你。肯定来。什么时候想去什么时候就来接引。真心跟他是相应的。妄心他也知道。你有口无心。现在去接你。你吓死了。你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不来接引你。换句话。真想去的时候他就来了。你假想他不来。
第二。方便的第二种。「巧会有无方便」。「谓能善巧融会真俗二谛之理」。这是自受用。你有这个智慧。因为你有般若智慧。所以你才能善巧融会。真俗就是空有。真是空的。俗是假有。对于这个真空假有你能够把它融会贯通。真空就是假有。假有就是真空。真空在假有里头。也就是讲自性。自性在哪里?自性在一切法里头;一切法在哪里?一切法在自性里。性相永远是融通的。没有障碍。性在相中。相在性中。大乘经教里还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是讲真心。也是此地讲真谛。真心就是自性。真心在哪里?真心在万法里头。一切法都有。一粒尘沙都有。我们身上一根汗毛。汗毛尖端上都有。如果没有。它是本体。如果没有。相就没有了;它能现相。能生万法。《还源观》里说三种周遍的第二种「出生无尽」。这个出生无尽就是变化无尽。不止千变万化。随着你的念头它在变化。而且念头一般人不能控制。什么人能控制?有定功的人能控制。没有定功的人不能控制。没有定功的人真的叫乱想。前面第五禅定度里所说的乱想不起。那个乱想用得好。真有定功的人他才能控制。所以没有定怎么行?没有定我们的佛念不好。佛号里头渗透很多乱想。把佛号功夫破坏了。道理在此地。可见得真修行也不是一个容易事情。
十波罗蜜其实是一桩事情。就是真修。真修必定具足十波罗蜜。不能把它一个一个分开。个个独立。不可以。《华严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譬如这地方十条。一是每一条。一切是一条具足其它的九条。譬如布施。布施里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般若。有方便、愿、力、智。统统都有。这就是一即一切。现在我们讲到方便波罗蜜。这个方便里头有布施、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还有后头愿、力、智。统统具足。这才叫圆融。此地讲善巧融会。真空妙有。俗是妙有。
第三「不舍不受方便」。这对众生的。帮助众生的。「谓拔济众生」。拔是拔苦。济是济度。要度众生。慈悲救济众生。「了达能所皆空」。我能度他。他是我所度。能度所度皆不可得。我们今天毛病在哪里?我能度。我去度他。能度我度皆有。不空。这个皆有里头麻烦就大。为什么?这里头会生乱想。会生情执。会起分别。会起执着。不但不能度众生。连自己也陷下去了。自他俱不能度。所以一定要了达能所皆空。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可是事上怎么样?事上绝不舍离。你会自然认真努力去做。会做得很圆满。不舍离众生。不舍离众生。又能所皆空。这里头是什么?这里是智慧。这里头没有情执。为什么要去度他?看到众生苦难。为什么要去度他?知道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个自性。自他不二。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都是有缘众生;没有看到。没有听到。没有接触到。无缘。佛不度无缘人。既然被你看到、听到、接触到。他有苦难就要伸出援手。就得要帮助他。怎样去帮助他?用智慧。不是感情。这种智慧的运用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智慧。
帮助众生当中最重要的无过于帮他觉悟。帮他觉悟就是要教他。所以《金刚经》上讲得很好。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这说明什么?再多的财布施比不上法布施。法布施他觉悟了。觉悟问题解决了;再多的七宝送给他。没解决问题。他还在迷。他还不觉悟。这不能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天天在那里布施。三种布施圆满具足。你为人讲经说法教学。你要用身体、你要用智慧、你要用气力、你要用口舌。这是什么?这是内财布施。我用这个身体、我用我的智慧为你服务。内财布施。财布施。给你讲的都是一些方法、道理。这是法布施。你听了之后觉悟、省悟过来。你明白了。这叫无畏布施。一个讲经说法。三种布施具足。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是分作三桩事情来做。一下就做完。就圆满了。世尊的慈悲救世全是讲经教学。现身说法。他表演出来做给你看。那是什么?那是财布施。内财布施。做给你看。你看明白了那就是法布施。所以表演出来。里头也是三种布施。口里说出来也是三种布施。念念不舍苦难众生是意业的三种布施。圆满具足。
后面第八「愿度。此愿度有三种」。什么愿?我们看底下。第一个「求菩提愿」。这是正愿。「谓自求佛果」。我们这一生当中只有这么一个愿望。不想升官。不想发财。对于世间法一概没有意愿。只有一个意愿。想成佛。什么叫成佛?这个要知道。佛是智慧。佛是觉悟。就是要把自性里面的智慧、觉悟找回来。这叫成佛。怎么叫找回来?因为自性的智慧、觉悟是本有的。所以叫找回来。现在怎么样?现在迷了。迷失了自性。变成众生。变成六道里面的众生。是这么回事情。六道众生真正觉悟了。他就成佛。就叫作佛。佛跟众生是一不是二。众生在迷惑状态之下。佛在觉悟状态之下。如是而已。佛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句句话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不要把我们的智慧、觉悟找回来?要。为什么?不找回来太苦了。我们都感觉得做人好苦。再仔细看看的时候。六道哪一道都不自在、都不圆满。天人的福报很大。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统统都有。忉利天主还有冤家对头。阿修罗、罗剎常常找麻烦。还引起战争。所以佛说得好。佛一生只有一桩事情。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我们要想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首先自己破迷开悟。我们跟佛菩萨学习。自己的迷确实破了。悟真开了。我们可以跟佛菩萨一样去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所以头一个要自求佛果。自己没有觉悟不能觉他。自己要想真正觉悟不能不放下。佛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迷的?就是你一个念头错了。把身当作自己。迷的根源在此地。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从阿赖耶里头迷了之后。就出现一个末那识。末那识就是自己。这就开始迷了。一迷到底。末那识是什么?末那识是自己的情执。它的性质是我见。坚固执着有个我。里面具足贪瞋痴。有我爱、我痴、我慢。我慢就是瞋恚。我爱就是贪爱。所以经上告诉我们。四大烦恼常相随。从哪里起来的?从我开始迷的时候就有。所以这个烦恼叫俱生烦恼。烦恼的本质是什么?烦恼的本质是智慧。这一迷了。智慧变成烦恼。要晓得烦恼是什么东西。它不迷就是智慧。不迷的时候那就是大慈大悲。就是这讲的六度、十度。就这些东西。佛很不容易。早年也是迷惑颠倒。他修证。证得了。成功了。还源了。现在帮助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人也能够还源。这是佛陀的教学。这叫佛陀教育。
所以第二个。「利乐他愿。谓救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很不幸。跟我一样都迷了。我现在觉悟了。我要不要去帮助他?要。为什么?他跟我是一体。生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是无条件的。慈是与乐。是爱。悲也是爱。悲是怜悯。他跟我同体。所以我尽心尽力为他服务。没有条件。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我们同一个自性。利乐有情、救度众生是从这里生起来的。真实智慧。
第三个。这个愿。「外化愿」。外是身外。化是教化有情众生。「亦起自利利他之愿」。自利利他要怎样落实?要教化众生。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都懂得。老祖宗教导我们教学相长。你要想成就你自己的德行、智慧。你要教人。教人就能提升自己。不肯教人你永远没法子提升。所以二乘就没有办法。甚至于菩萨有时候呵斥二乘。说他们是外道。心外求法。如果真是执着在小乘境界上。不能回小向大。佛都呵斥他们。他们错了。要懂得回头。你学的那一点是没错。不圆满。只是脱离六道轮回。没有脱离十法界。你没有见性。所以十法界里头。你看看。声闻(阿罗汉)。再上去辟支佛。再上去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判他作相似即佛。不是真佛。假的。为什么说他是假的?他用阿赖耶。没有转阿赖耶为四智。转识成智是真佛。没转过来就是相似即佛。可以说他用阿赖耶。跟我们六道、跟我们一样。他用得正。我们用偏了。用邪了。他怎么会用得正?他学佛。他完全依教奉行。佛所讲的他全做到。他非常像佛。可是他还起心动念。真正的佛呢?真正的佛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用的是真心。起心动念用的是阿赖耶。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他转识成智。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虽是真佛。怎么?没有圆满。智慧没有用圆满。所以称为法身大士。
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叫做分证即佛。他没有圆满。圆满只有一位。《华严经》上讲妙觉。等觉再上去是妙觉。那是圆满了。那叫究竟佛果。究竟圆满。等觉以下。这四十一位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他不圆满。为什么不圆满?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明没有了。这个要知道。他们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了。无明习气非常难断。也没法子断。只有不去理会。时间久了它自然没有了。要多长的时间?《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三个阿僧祇劫。就没有了。完全没有了;完全没有了。就是妙觉如来。究竟佛果。这个完全没有了。我们现在明白了。实报土不见了。他到哪里去?到常寂光去了。真正是回归自性。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什么?看到一个大循环。一念不觉。迷了。好像这个起点。这是起点。经过无量劫的修行。修行到明心见性。到分证的这个地位。就是圆教初住菩萨这个地位。不起心、不动念。无明没有了。无明的习气要经过三个阿僧祇劫。完全没有了。完全没有就又回归到起点。回归到自性。一个大圆环。
那我们要问。回归到起点。还会不会再迷?佛说不会了。等于说你到外面去游历一番。现在又回老家。回老家还去不去?不想去了。不想去。能不能起作用?起作用。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的时候有没有去?没去。妙。太妙了!为什么?既然是契入自性。就是跟自性融成一体。自性什么现象都没有。三种现象都没有了。没有自然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物质现象。跟自性融成一体。自性遍法界虚空界。什么地方众生有感。他那里就有应。不是说从这来、那来。就是当前。《楞严经》上讲两句话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众生有感。就出现在你面前;感消失。他就不见了。都在现前。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也没有此界。也没有他方。这真的!我们现在用一句话也许能够稍微理解。就是不同维次空间。或者我们用电视屏幕做一个比喻。不同频道全都现在这个屏幕上。这个屏幕就好比是自性。好比是常寂光。几百个频道统统在一个荧光幕。所以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时空都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教化众生是自利利他。我们就明白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自己没有修。自己到了顶头。不起心、不动念。他修什么?他们完全是应。众生有感。他们就有应。应。现身说法。现身没有起心动念。说法也没有起心动念。身不现而现、现而不现。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是真的。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是这么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得大自在。是究竟圆满的境界。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个不舍。《普门品》偈颂赞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可以同时应。那个千是形容多。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众生祈求。同时应。应而无应、无应而应。现身。现而无现、无现而现。不可思议。说法。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个好像愈讲愈玄。全都是事实真相。所以法身菩萨在这个环境里。慢慢让时间把那个无始无明习气淘汰干净。圆满回归常寂光。这叫外化有情。亦起自利利他之愿。起这个愿。有没有这个愿的念头?没有。这个我们后面还会讲到。如果有愿。你还有愿的念头。你已经着相。这是凡夫。不是菩萨境界。菩萨有没有愿?有。有没有相?没有。这个很妙。这个真叫不可思议。你无法去想象。因为我们太着相。无量劫来都着相。现在碰到一个不着相的。很难理解。他不是我们的境界。可是他讲的是真的。我们这个生活是虚妄的。虚幻不实。他们是真实不虚。这是愿度的三种。
第九「力度三行」。力是什么?力用。这个力度也有三种。我们今天讲能力。或者是讲德能。这个德字里有戒定慧。我们能力里没有戒定慧。只能说能力。能力里有戒定慧这就是德能。菩萨有德能。小乘也有德能。所以他不是凡夫。连须陀洹都称圣人。大乘法里称他作小小圣。他真的是圣人。为什么?他不落堕到凡夫。他证得位不退。他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绝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超越轮回。这小小圣。我们把这些搞清楚、搞明白。我们修学的方向正确。目标正确了。我们不能走他们的路子。为什么?他们的路子太难走。要断烦恼。要断习气。太难走了。
我们今天有幸碰到净宗法门。带业往生。我们可以将烦恼习气带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慢慢再把它消除。这个法门太殊胜。无比的殊胜。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多少菩萨想求这个法门。没有缘分。我们有缘分。今天遇到了。遇到了要不能把它抓紧。当面错过。那叫真可惜!你自己要常常想到。百千万劫难遭遇。百千万劫才碰到一回。不一定碰到。彭际清居士讲得好。「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怎么会被你碰到?我们真碰到了。碰到夏莲居的会集本。集什么?集大成。经教的大成。这部《无量寿经》可以说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这教义全都有。具足了。这一样东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教学全在其中。这得了吗?无上的法宝。黄念老的批注是集经论批注。以经注经。经论注经。古今中外祖师大德的批注。集这个大成。这一部经就是一切经。《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经归到《华严》。《华严》叫一切经。《华严》归《无量寿》。末后这太明显。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样殊胜的净土。我们不能疏忽。无上的演绎。在表演给我们看。《华严》归净土。五十三参最后一参我们在这个地方看到了。你还不觉悟吗?
所以力用三种。第一种「思择力」。这是智慧。你有智慧你才会选择。「谓思惟拣择一切善法。而得其力」。我们今天用真实智慧选择净宗法门。选择《无量寿经》会集本。选择黄念祖的批注。黄老的批注真不容易。我到他家里去拜访。看到堆的这些参考资料。我问他老人家。你从哪里得来的?不可能!他笑着告诉我。三宝加持。真的不是假的。我当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心里想的这些参考数据。在古人书籍里提到的哪一种哪一种。我心里就想这些参考数据到哪里有?真的心想事成。过几个月就有人送来。一送来就是心里想的。我跟他老人家学《楞严经》。找《楞严经》的古注。居然有超过二十多种。所以李老师奇怪。问我。你从哪里找得来这么多书?我说我不知道。我天天想。想它就来了。而且都是线装的。都是线装书。木刻版本。所以你真想、真干。佛菩萨真加持。心想事成不是随便说的。是真话。因为你想的是善法。你想的是自利利他。专门想自利。恐怕不太有感应。决定是自利利他。为什么?我先自利。然后我才有能力利他。我自己不得自利。我怎么能够利他?我的自利是为了利他的。这个感应就太快。诸佛菩萨、龙天善神都会帮助你。只想自利。把利他摆在第二位。错了。我今天想的这个自利。目的就是利他。所以利他是我的第一位。自利是第二位。但是第二位先学。这个不能不知道。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人如果只有自利的心。没有利他的心。跟佛菩萨不会感应道交。会跟谁感应?魔王、妖魔鬼怪感应道交。为什么?他们都是自利。所以心中只是利他。利他不能不先自利。道理在此地。
第二「修习力」。这都要智慧的能力。「谓修行数习殊胜妙行」。这个数习就是长时熏修。数是多数。不是一次、两次。古人教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数习是长时熏修。这叫妙行。殊胜的妙行。不要多。我《无量寿经》这一部经。我就在这一部经上用十年工夫。十年不中断。天天锲而不舍。我们一遍分享完了第二遍分享。二遍分享完了三遍分享。一遍分享时间大概两年。十年的时候五遍。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任何一部经你都通了。一经通一切经通。你要搞一样。你搞多了不行。搞《华严》也行。《华严》应该怎么搞法?像我过去这样细讲。一生大概只讲一遍。我们想一想当年清凉大师在世。听说他老人家将《华严经》讲了五十遍。那怎么讲的?我们能理解。那个时候人心善根深厚。不要这么细讲。点到为止。像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华严》的时候。我听他老人家讲《华严》。听多少?听一卷。第一卷。第一卷听完之后。后头我都会讲了。我就到台北去讲。我讲的进度比他快。那种讲法就可以。不是讲得很清楚、讲得很详细。不是的。也管用。每一堂课得两个小时。大概讲多少?经文一页到两页。而不是我们这一句要讲好多堂课。那个讲法快。《华严经》八十卷。一个月可以讲好几卷。所以这一部经顶多三年圆满。它有进度。如果三十年的时候。要讲十遍。清凉大师他老人家活的岁数长。活了一百多岁。讲五十遍。我们就知道了。他一天如果讲八个小时。没有问题。一天能不能讲八个小时?能。不是凡人。一天讲八个小时。我们就会相信一年讲一部。十年讲十部。五十年讲五十部。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讲过一天八个小时。也讲了很长的时间。讲了好几年。不过那个时候好多个道场。讲不同的经。不是讲一部经。这个地方请我讲这个。那个地方请我讲那个。所以课程表排的。一天至少四个小时。多到八个小时。还有时候九个小时。所以在那个时候。年轻的时候。有些老和尚笑我。净土法门法师喜欢讲经。我告诉他。不是喜欢讲经。而是什么?喜欢学习。当时我告诉大家。我不会讲经。我上台来练习。来学习。我会讲经我就不讲了。不会。不会要练。到哪里学习?到讲台上学习。讲台下面学不会。讲台上面学习。讲台下面听众是我的老师。是我的监学。他们督促我。我天天向他提报告。提出修学的心得。我是这个心态。不是我会。会了我就不必要了。不会就需要。搞了一辈子。愈学愈觉得不够。学无止境。这么多年来都是拉拉杂杂的。搞得很散。讲了有好几十部。这个在修学上不是殊胜的事情。殊胜的事情要像古大德。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所以我这次从日本回来之后。我常常在想。有生之年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好的榜样。一门。其它的不讲了。至少我做十年工夫。如果我还有这个寿命的话。今年八十五。到九十五岁。我就专讲《无量寿经》。如果讲其它的。九十五岁以后还要有时间。我还有寿命。还有体力。我给大家讲《华严经》。那个《华严经》我打算就是三年一部。《法华经》不超过一年。《楞严经》不超过一年。这些大经我都可以讲。一门深入重要。十年是个基数。没有十年工夫不行。十年工夫在这个一部经上。读经、分享、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拿到了。肯定拿到。我随时可以往生。你说多自在。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也不碍事。随时可以走。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老师没有白教。对得起老师。对得起佛陀。对得起护法。他们的护持。分享这一分功德。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580.html
以上是关于「华严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八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华严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八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