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八十九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八十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八十九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八九集) 2011/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8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五面最后一行:
『淳净温和』。「淳者纯也。好也。净者。清洁也。淳净。指内心之清湛离垢。温者。良也。善也。和也。和者。平和。温和。指仪态之温良和美」。我们念到这里。前面我们读到「击法鼓。建法幢」。这几句经文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生在乱世。整个世界社会动乱不安。地球许许多多的灾变。我们在这几个月看到很多。无论是哪个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对这些事情都非常忧心。都在想如何应对。如何能够消灾免难。让我们看到经上这六个字。「击法鼓。建法幢」。真的就能应对。就能达到我们理想当中的目标。击法鼓是什么意思?讲经教学。这是击法鼓。所以古时候。包括日本。我这次到日本去讲经。日本法师告诉我。他说四百年前日本的寺院老和尚都讲经。还有古人的遗风。在中国一百五十年前。寺院都有法师讲经。虽然经忏佛事兴旺起来。但是讲经教学还在。还是常常有。只是到最近一百五十年。经忏兴旺。讲经说法衰没。没人讲了。从前的社会为什么那么好?讲经的人多。听经的人多。心地安定。儒呢?儒到处有私塾、有书院。规模大的是书院。小的是私塾。这些读书人在讲四书五经。所以学习的机会多。很普遍。社会安定。灾难不兴。因为灾难。现在我们很
由此可知。中国千万年前老祖宗教导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讲经教学是击法鼓。办书院、办私塾、建寺院这就是建法幢。法幢是什么?学习的中心。学习的场所。击法鼓偏重在老师教学。建法幢偏重在硬件设施。今天击法鼓、建法幢不必在寺院。寺院几个人听?一、二百个人就不得了。这是我们过去经历过的。我初学佛讲经。听众三、五十个人。到以后景美图书馆成立。听众大概二百多人。不到三百人。现在这个建法幢应该是卫星电视、网络电视。网络电视的成本低。效果跟卫星电视差不多。全世界都能够收看到。现在要建这个法幢。击法鼓。我们要培养老师。要有人讲。有少数人真修。讲得真好。天天在表演。天天在讲学。全世界人都看到。这个效果太大了!据我们的估计。我们也是有根据的。如果真的要有传统文化这个电视节目。有各个宗教讲经的这些节目。任何时间都能收看得到。我相信地球上这个社会。动乱的社会。应该在一年的时间可以化解。三年可以恢复正常。安定和谐。不是做不到!击法鼓、建法幢就见到。就可以做到。效果就是人人都能做到淳净温和。
淳。淳好!我们中国人讲老实。淳是老实。老实是一切安稳、和谐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人要学老实。老实的反面是刁滑。我们要回归到老实。老实是性德。谁不喜欢老实?谁不愿意老实?本来是老实。现在学。学坏了。变得不老实。教学是帮助我们回归到老实。净是清净。批注里面讲清洁。淳净是内心的清湛离垢。湛也是清净。像水一样。没有污染。没有动荡。水是干净的。是不动的。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良是善良。内心清净、善良、和谐。这是指外面的仪表。就是说清净心、真诚老实的心表现在外面是温和的。孔老夫子。学生大家观察老师。肯定老师有五种德。他表现在外面。温良恭俭让。肯定孔夫子第一个是温和。对待任何人他的态度、言语和霭可亲。每个人都喜欢接近他。这是他的修养。内心的清湛离垢。表现在外面自自然然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温和。仪态指温良。夫子除温良之外。良是善良。恭是恭敬。对人恭敬。对事认真负责。这都是从恭敬里头来的。节俭是美德。不浪费。让是礼让。不跟人家争。别人要争。夫子就让。
让比争好!让。我们不就是很大的损失吗?不是。这个道理只有大圣大贤知道。佛菩萨知道。愈让愈多。为什么?你让。别人服你。别人愿意亲附你。附近这些小国家都依靠你。都愿意受你的保护。为什么?你靠得住。跟你往来大家放心。你不争。你看看中国。唐朝的版图很大。你看唐朝时候的疆域。西面包括现在几乎到伊朗。俄罗斯靠近中国这边全都是中国的附庸国。不是靠武力。靠中国帝王的德行。那是唐太宗的时代。他那东西从哪来的?《群书治要》里头学来的。他们最大的好处。学了马上就落实。他就用上。所以那种亲和的力量太大。把敌人都看成亲人。化怨为亲。真变成亲人了。真的相亲相爱;化敌为友。感化敌人变成最好的朋友。这是外交里头最重要的两句话。跟外面交涉往来。一定要能够用德行感召。化敌为友。化怨为亲。不需要用武力。不需要用手段。要用真诚心。所以夫子这个五德是中国人读书大家共同承认的。也是大家必须要学习的。学温良恭俭让。以后这变成君子之风。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就这五个字。做到这五个字是君子。比这个更高的是圣贤。
『寂定明察』。寂定是清净。身心清净。明察是智慧。有定才有慧。愈是做大事情的人。心愈要定。为什么?他一个决策影响的面太大。影响的时间太长。如果这个决定错误。受害的不晓得多少人。所以中国大人物。国家最高的领袖需要什么?需要定。需要清净。不能去扰乱他。他看事情不要看太认真。听东西也不要太清楚。只抓到纲领就行了。琐碎的这些细则下面人做的。所以君王有权。大臣有能。大臣要办事。那些细则是他们的事情。君王不要。君王的权是任命大臣。他能够选贤与能。国家这些大臣办事个个都有能力。个个都有才华。这个国家治理得很好。上面皇上垂拱而治。没事。每天没事干。把它缩小。一个家里的家长要清净。跟国王一样;一个公司的老板要清净。你这个公司会兴旺。授权给下面。办事是下头人。他要能办事。你只掌握到权力就行。这是个总原则、总纲领。所以领导人一定要寂、要定、要明察。明是智慧。
「寂定者。实际之理体。明察者。智慧之照用」。明是智慧。察是照用。如果用佛法来讲。明是根本智。察是后得智。明是照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是明察是从寂定来的。所以心不寂定。智慧就没有了。心如果要乱。事情如果要繁。他生烦恼不生智慧。烦恼来决定政策很少不出乱子的。中国这套学问妙绝了。外国人没有。外国人的确很少。我们在二次大战。只看到艾森豪威尔。欧洲战区的总司令。盟军的总司令。指挥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军队。把轴心国打败了。我听人家说。艾森豪威尔天天都打高尔夫球。若无其事。他有定。别人问他。你每天处理那些事情。那么多。你还有心思在玩吗?他说我没有事情。我只指挥四个人。陆、海、空、联勤四个总司令。我只管四个人。别的都不管。不闻不问。那些事情他们管的。管四个人好管。所以每天空闲的时间很多。很冷静。决策就不会错误。
我们看到《资治通鉴》里面有一篇文章。司马光写的「淝水之战」。很有名的这篇文章。我们以前学校念书。国文里都选这篇文章。那是写什么?写谢安。晋国的谢安。谢安他是晋国的军队只有二十多万。苻坚的军队有七、八十万。晋朝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不慌张。从上到下。这个宰相沉得住气。若无其事。还跟朋友下棋。有定他才有智慧。对敌人状况完全了解。双方情况了解。统帅晋国军队的是他几个子侄、晚辈。教他们怎样去应付敌人。那一仗打赢了。苻坚也在败后被他部下杀掉。也篡位了。八十多万军队就瓦解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这个头要一乱。整个就慌了。那就真的失败;头不乱。有定功。他不会失败。寂定明察。治家不能少它。公司老板要学它。国家领导人更要学它。
「《宗镜录》曰:以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这个一心为宗就是寂定。照万法如镜就是明察。佛在经上讲了多少次。「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心放在一个地方。放在一处。生智慧。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如果心要放在很多琐碎事情。乱了。那怎么行?公司有许多部门。每个部门有总经理。就像宰相底下部长一样。每一个部门由每一个部门总经理去策划。总经理像宰相一样。他要一心不乱。他要有明察。这个公司才能经营得好。他是面面都顾到。治家、治国、管理公司一个道理。所以在中国古时候都常说。会治家就会治国。因为中国古时候家是大家庭。五代同堂。中国有讲六亲。六亲有一种说法。上三代、下三代。上面三代是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上三代。下三代是儿女、孙(孙女)、重孙(重孙女)。这叫六族。很有道理。
制心一处。今天用在科学上。科学的激光就是制光一处。光是散乱的。它是往四面照的。你把它收集起来照一个方向。那个力量多大!光分散了。一张纸它都透不过。都把它遮住了;如果把它聚成一处。一条激光。钢板都能穿透。这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管了。我就把心收在一处。什么都不知道。错了。那个力量太大。制心一处就是只生智慧。决定不生烦恼。一心不乱。我们念佛的人要是把这个功夫学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是在凡圣同居土。至少他是方便有余土。功夫稍微好一点、高一点的肯定是实报土。也就是说明。凡圣同居土是散乱心去往生的。不是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一心太重要了。
中国自古以来学东西。学一心。老师教学生。老师有智慧。哪一个学生可以栽培。将来能够负重大责任;还有一些素质稍微差一点的、普通的。那就可以放纵。为什么?他学不成功。真正有天分。素质好的。有孝心。有敬心。孝顺父母。尊重师长。这个人会有成就。那一定要帮他什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深入。老师每天督促他的。那是戒律、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守规矩。一门。制心一处。教你一部书。教你什么?先教你背。背书是修戒定慧。目的在此地。守老师的规矩。这就是持戒。读一本书。从头到尾都把它念背那是修定。因为你要打妄想就背不出来了。所以背书是修定。这个定叫根本智。这个定得到之后起用处。他触类旁通。智慧就生起来。所以这个智慧我们只能讲「明」。起作用的时候「察」。从小训练。这一部书统统会背了。再换一部。还是教你读背。为什么?你没有大彻大悟。你这个背诵不能中止。到什么时候才中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要再背了。所以背书是一种手段。修定的手段。开智慧的枢纽。现在很多人反对小朋友背书。背这个干什么?有什么用处?他不知道古人背书是修定。用背书做一个手段。有好处。为什么?书都记熟了。记熟了它是附带的。它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教你得定。教你不要胡思乱想。清净心生智能。这是真正的目标。古人用心比现在人细。观察比现在人周到。这些现在都疏忽了。不解释清楚不知道古人的智慧。不知道古人的观察。微密观照。这古人。「寂定如镜之体。明察如镜之用。」这个镜子就代表智慧。镜之体。根本智。镜起作用是后得智。就是照见。「了了分明。秋毫不爽。故曰明察」。这看透了。「寂定明察者。寂而常照也」。纯粹是智慧的作用。
『为大导师』。这要发愿。大导师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佛为大导师。一般人不能称导师。导师的能力是能够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才算是导师。你引导他脱离六道轮回。引导他脱离十法界。这样的人才称大导师。所以大导师是对佛的尊称。对等觉菩萨的尊称。底下说。「能如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最极圆顿之法。普利九界众生。故曰大导师」。普贤是等觉菩萨。古佛再来。他有智慧。他有德能。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帮助大众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真有吗?普贤菩萨真有吗?有人告诉我。某某人是普贤菩萨再来。某某人是观世音菩萨再来。我们相信不相信?学习过大乘的人相信。为什么相信?佛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谁不是佛菩萨再来?个个都是。这有什么稀奇!你今天一心学《普门品》。你就是观音菩萨再来;你今天一心学《普贤行愿品》。你就是普贤菩萨再来;学《地藏经》就是地藏菩萨再来。学《无量寿经》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不就这么回事情吗?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你在学校去读文学。你说虽然还是在学生。你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可是你朝这条路走了。你是文学院的学生。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拿到学位。你是哪一个科系的。把这个科系名
每一个科系。菩萨的级别有小学、有初中、有高中、有大学、有研究所。你是哪个级别的?小学一年级就一点都不稀奇了。普贤菩萨有小学一年级的。那跟我们差不多。高不了太多。菩萨五十一个年级。分为五个大的级别。十信好比是小学。十住好比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回向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等觉是博士班。不就这样的吗?你是哪个等级的。你开始学的。你学普贤菩萨。十信位初信那是一年级。小学一年级。二信位小学二年级。你是哪一个学级。这不就清清楚楚的吗?所以这个不稀奇。现在一般人对佛法了解得少。不读经不知道。听说某人是某菩萨再来的。就觉得不得了。不是的。他是学某个科的。还要看他是第几级的。小学这十个年级非常平常。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可以冠上。我们学《无量寿经》。这是学阿弥陀佛的。我们是几年级的阿弥陀佛?小学一年级的阿弥陀佛。再来的!不就这个意思吗?所以你搞清楚、搞明白。一点都不稀奇。真正有神通、有作用。那就不是一年级了。应该是什么?六、七年级以上。他就有超越普通人的能力。无论是在智慧。是在德能上讲。都比一般人要强。别看他是小学。他那个小学素质很高。
所以普贤菩萨。此地讲的普贤菩萨是《华严经》上的等觉普贤菩萨。这个普贤菩萨他是博士班的。他有能力用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华严经》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于是华严会上的菩萨修什么我们知道了。第一个「礼敬」。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万分诚敬得圆满利益。你有几分诚敬心?如果我们以菩萨等级来说。十信位菩萨一分诚敬。十住菩萨那就十分诚敬。十行菩萨就百分诚敬。十回向菩萨千分诚敬。十地菩萨万分诚敬。得的利益。像印光法师讲的。不一样。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千分利益。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一点都不错。我们要没有诚敬心。什么都得不到。诚敬心从哪里修?从父母。你对父母都不诚敬。我对老师诚敬。骗人的。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法还要看你的起点。起点是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对父母都不诚不敬。对别人肯定有企图。不是真心的。佛法观察入微。观察细密。要求严格。孝敬父母。奉事师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共同要求的。这是根基。不是这个根基你不能成就。你在儒不能成为圣贤。连君子恐怕都做不到。在佛不能成为佛菩萨。决定做不到。诚敬多么重要!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十大愿王也有高下不一样。十地菩萨有十地菩萨的十大愿王。十住菩萨有十住菩萨这个十愿的讲法。十信有十信的讲法。愈往下讲得愈浅。愈往上面讲得愈深、愈微细。都是这十门功课。我们初学也学这十门功课。头一个学礼敬。所有的菩萨、阿罗汉都学礼敬。那些人学的礼敬跟普贤的礼敬有什么不同?在形式上看没有两样。你看不出来。从心地上看那就差别很大。普贤。地上普贤菩萨。那个心量。《华严经》上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是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他那个诚敬心。不但对诸佛菩萨。
礼敬如是。赞叹亦如是。可是赞叹里面就有限制。礼敬没有限制。赞叹限制什么?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也就是说。善言、善行赞叹。恶言、恶行为不赞叹。我们中国古人讲的隐恶扬善。就这个意思。礼敬不分善恶。善人礼敬。恶人也礼敬。这个没有分别的。只是一味以恭敬待人。善人欢喜。更加勉励。恶人你对他恭敬。慢慢会感化他。他做错事情没有人说他。菩萨决定不说人过失。也不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心里就难受。何必把人家的垃圾放在自己的良心里头。自己的良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这个才是冤枉!这是你自己找的。不是别人教你的。所以我们的良心决定不收集别人的垃圾。别人的善言、善行我们要记住。别人做错事情决定不要去理会他。决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错了。心里头没有。口里头怎么会有?就不会说别人过失。这叫积德。这两个都叫你用心。
普贤第三愿是「广修供养」。好!我们现在知道。每一个人命里面的财富、智慧、德相(德是功德。相是相好)。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头来的。可是迷失自性的时候。没有明心见性。自性里面的东西拿不到。你享受不到。虽然有。好像封存在那边。那就要靠修德。我修一点才能得到一点。可是会修的人。他的修德跟性德可以通达。用自己的修德把自己性德里面的东西也引出来。高明!性德里面的智慧、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华严经》上佛教给我们广修供养。就有这个意思。供养跟布施是一样的。事上讲一样的。用心不一样。用恭敬心叫供养。普通的一般心就叫布施。所以布施多半是得福报。但是供养有功德。为什么?你是真诚心。它跟功德相应。财供养得财富。会把自性里面的财富引出来;法供养得智慧。也能引发自性智慧;无畏供养得健康长寿。能把性德里面的相好引出来。怎样才能引出来?真心。带着一点妄心就引不出来。什么是真心?完全是利他。不要自利。自利决定是妄心。
佛教的入门。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头一个要放下的。要破的就是身见。《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谁做到?须陀洹做到了。初信位的菩萨做到。那入门头一个条件。所以佛的门坎很高。我这么多年教同学。我教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把这十六个字做到。有没有入学?没有。入学是小学一年级。我们还没有入学。我们在幼儿园。我们只到佛的小学门口。没进去。进去我这个条件不行。进去要用佛的条件。那就是《金刚经》上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就入门。就进去了。所以我只带大家到门口。没进门。进门是你自己的事情。必须先把这十六个字做到。你才能真正放下五种见惑。你才能入门。所以我这十六个字叫入门的前方便。好像学校先修班。这很重要。如果这十六个字你都做不到。你永远不能入门。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你修学任何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有成就。这个不能不知道。那怎么办?如果你有幸遇到净土还行。净土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要晓得。一入门就不是凡圣同居土。就是小乘初果。大乘初信。这都是一年级。到那里小学一年级。入一年级就不是凡人。圣人。小小圣。我给他起个名字「小小圣」。小小圣很可贵。他不是凡夫。他往后只有往上提升。不会往下堕落。而且他在六道里有期限。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超越六道。他不要到第八次。肯定超越。在六道里面七次往返。天上人间七次。他决定不堕三恶道。都得到保证。所以佛教大学、佛教小学、佛教中学取舍的标准很高。不是普通考试。考试及格就行了。不是!它的标准是德行。它的标准是真的放下。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还得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因为他的乡音很重。他是山西人。住在南方。人家听不懂他的话。讲经人家听不懂。法缘就不殊胜。所以老人家就不讲经了。听不懂。用什么方法?用文字。用文字来弘法。你看他的著作。一本《文钞》。那就是他的讲演。他用文字。而且十方的供养全部印经。不干别的事情。有的地方有什么旱灾、水灾。他在印经款项里头拨一点钱去救灾。我看到印光大师这些教诲。我这一生就学他。所有人对我的供养我印书。没想到。作梦都想不到。年轻时候那么辛苦。一块钱都很困难。你看这几年。我们《大藏经》差不多快到一万套。现在好像已经到七千多套的样子。快到一万套。更没想到《四库全书》。前年商务印书馆筹划重印《四库全书》。我跟它订了一百套。这以前怎么敢想!世界书局印的《四库荟要》。他们的总经理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马上跟他订两百套。两百套《荟要》、一百套《全书》。美金就一千多万。这些钱是十方供养来的。我就用这个全都花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所以当时这两套书。我得到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个东西是可以保存。谁去看?如果将来没有人能看。这不等于废纸吗?不管用。所以很早很早年。大概在二十多年前我就想到。把这些宝贝里面重要的精华。现前社会用得上的。把它节录出来编成一本。这就是《治要》。唐太宗就搞这个。但唐太宗偏重政治。《群书治要》是政治的。我们做学问。就是《四库》里头。用这个方法抄出来做学问。中国传统的学问。做了。我弟弟帮助我在上海找了几位退休的老教授。我们也给他一点报酬。大概花了五、六万块钱人民币。做出来了。东西交给我。我看不适用、不理想。所以就放在一边。这是什么?这个就看出文化造诣的水平不相同。古人比我们高明太多。我这个想法没想到古人想到了。在我之前。我还没出世他们就干了。我看到它的序文。他们做了八年的时间。做出来了。经史子集。里面的精华选出来。叫《国学治要》。他们那个序文里头说得很清楚。为什么用《治要》?就是唐太宗《群书治要》。都是从它那个地方引发的构想。就是把书里的好东西节录下来。编成八册。《四库全书》现在精装一共一千五百册。一千五百册编成八册。这就有办法了。所以我说这部书是《四库全书》的钥匙。
我不知道有这部书。我是找《群书治要》。在讲经的时候提出来。就有同学听到了。他们替我找。居然找到两部送给我。这个我不知道的也送一套给我。告诉我。可能这个书大概全国就剩这一套。可能没有第二套了。书拿来的时候很旧。民国初年的版。很旧。但是很难得的是什么?字都没有缺。字都很完整。我赶快找世界书局。找他老板来。给我印一万套。《群书治要》一万套。《国学治要》一万套。现在一些年轻老师我都送给他们。将来有人读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会失传。有这么一套宝贝。我看它的序文。它这部书完成之后。真正做完。八
所以这是广修供养会做功德。全都在文化。全都在教学。再找不到一样东西能够超过的。解决社会上一切问题。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社会、国家乃至于整个世界问题。在佛法讲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是教学。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好在哪里?好在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教学。没有一天空过。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听经闻法不会中断。你说我讲堂坐得太累出去玩玩、散散步。树木花草、小鸟都给你讲经说法。不中断!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中断。你都看到。像我们看电视一样。你看到阿弥陀佛的形像。讲堂的形像。也听到他的声音。所以那是个大学校。非常完美。我们今天讲现代化。那是科学发展到极处的讲堂设施。我们这六十年学习。知道佛经不但是最高的哲学。也是最高的科学。因为科学跟哲学到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佛经上有。科学家真正要知道佛经有这么多好处的话。他来学。我们相信他就成佛了。他就最后这一关。只要把起心动念放下就成佛。在佛法拿到最高的学位。最高的学位叫佛陀。像我们现在大学里叫博士。佛教的最高学位佛陀。所以要懂得修福。广修供养。真的修福报。
有福报还得有智慧。要想求得智慧。真正智慧。先把障碍除掉。我们为什么求不到智慧?因为有障碍。障碍是什么?业障。所以接着「忏除业障」。忏悔业障。业障消除。智慧就现前。这是普贤菩萨用什么方法把我们导归极乐。这方法太妙了。真正发心忏悔。什么叫真忏悔?章嘉大师告诉我。后不再造叫真忏悔。如果忏悔了。你后面又还再造。那就不是的。所以老师告诉我。忏悔形式不重要。实质。真回头。真不干了。从内心不再有一个恶念。这你是真忏悔。恶念没有。当然你没有恶言。也没有恶的行为。回归性德。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五伦真做到了。五常「仁义礼智信」做到了。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你只把这些东西做到。真做到。然后《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很容易。自然就不会违犯。我们学习。世间法取得圣贤君子。佛法取得佛菩萨这些地位就有可能、有指望。不是做不到。人人都能做得到。为什么我们不做?而且大乘佛法中心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成佛是什么?成就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是为这个。
成佛在这个世间难。要换一个环境。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成佛。成佛之后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这桩事情你愈想愈好。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真得大自在。没有一丝毫的拘束。没有一丝毫的障碍。在这个世间我们学习处处都有障难。对于障难我的那些人。我感恩!感什么恩?他催得我赶快到极乐世界去。「你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早点去?赶快去!」我感恩他们。他们在逼我。他们在催我。要我赶快去。那我就真想赶快去。所以你永远没有一个冤家。永远没有一个怀恨的人。没有。人人都是我的恩人。正面帮助我。反面帮助我。叫逆增上缘。他统统帮助我。都在帮助我提升。我怎么会不高兴?怎么能不感恩?他们有没有因果责任?有。他如果真的是恶意。他不跟我结罪。他跟我没罪。为什么?我感恩他。他怎么会有罪?他的结罪在众生、在佛法。他把弘扬佛法障碍住了。让很多众生没有机会再闻正法。他从这里结罪。所以对我有利。对他自己本身不利。那我们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他纵然在恶道。他受罪会减轻。这我们帮助他。我们报他的恩。是因为他帮助我们提升。
所以业障忏除之后。跟智慧愈来愈接近。清净了。修「随喜功德」。随喜是什么?我们今天讲随缘。业障消除才能随缘。随缘里头成就功德。善缘不起贪恋。不会引起我们自私自利。不会引起我们的名闻利养。这叫功德。如果这个东西引诱我们。我们这个念头又生了。那完了。你说是魔、是佛。在自己心里头。外头没有。如果你起了贪恋、起了自私自利。那外面是魔。这个境界是魔境。你上当了。如果外面境界是逆境。是压迫你的。是伤害你的。你没有怨恨心。证明你功夫不错。没有怨恨。你向上提升。他干的。他堕落。所以逆境、顺境都是用平等心。都是用温良的态度。成就自己。提升自己。这个幅度快!
我们在现前就有这个机会来锻炼。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永远存着感恩。顺境、逆境一样感恩。善缘、恶缘也一样感恩。这提升自己。自己一天到晚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像弥勒菩萨一样。你说多自在。你说多快乐。这个就是方东美先生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财富、不是地位。与那个不相干;善恶境界都不染。顺逆都不动心。这才是最高的享受。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有这样的享受。那要学佛。这种人学佛快!「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到善恶二边都离。这个人有福了。大福报!这人生最高的享受。有享福。福要慧。福报有了要求智慧。智慧到哪求?智慧要向佛学。所以要请转法轮。「请转法轮」是请佛讲经。「请佛住世」是请佛在这个地方建法幢。不要离开。长期在这里教学。那请佛住世。请转法轮通常都是讲一部经。大经二、三年讲圆满。普通一般经多半是一、二个月就讲完了。像《无量寿经》我们这样讲法要讲一年。一天四个小时。大概一年。一千二百个小时可以讲完。这才住一年。我们现在快到一千小时了。
十愿后面三个是回向。真正的愿就是七条。前面七个。后面三个回向。回向什么?自己的愿心。回向菩提。这就是我的努力修学我为什么?我希望得到什么?得到智慧。菩提是智慧;不为升官。不为发财。只求开智慧。第二个回向回向众生。希望众生每一个人都能过到幸福美满的生活。都能够有缘分闻到圣贤的教诲。这对众生。最后一个回向是回向实际。这是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一切归功于自性。性德的大圆满。回归自性。最后回向就是回向自性。回向实际。实际就是自性。可见它不为别的。我们今天这一部经开讲以来。我们的回向是回向地球上所有一切苦难众生。包括山河大地。你看我每次讲经完了之后。在讲台上做回向。希望大家都能够听经闻法。都能够开悟。都能够回头。不再造恶业。从今之后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将我们自己的心住在伦理、道德、因果。最后将我们住在阿弥陀佛。向往着西方极乐世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看「以最极圆顿之法」。这句话说得好。再没有比这个圆满。顿是快速。圆满、快速达到极处的这个方法。就是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真念佛人一定要记住。我每天心里是佛号多还是杂念多?如果我的妄想杂念超过佛号。你就得拉警报。这不是好信息;我今天这一天我心里佛号多、妄念少。好信息。你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靠人助念。我往生的时候清清楚楚。不害病。站着走。坐着走。什么功夫?说穿了。就是我这句话。你这一天当中是佛号多、是妄念多?佛号胜过妄念你就做到了。不难做!我们这一生当中看到好多个。那都是好例子、好榜样。你亲自看到。你能不相信吗?谛闲老和尚锅漏匠那个徒弟。你看看念佛三年站着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死了站三天!香港同修大家都知道。这是以前谛闲老和尚的学生倓虚常常讲的。畅怀法师是倓虚的学生。
我早年。四十多年前。在佛光山教书。佛光山有个工人告诉我。他们的乡下。将军乡。距离佛光山不远。将军乡有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着往生。没有生病。预知时至。我在美国旧金山。甘老太太告诉我。她有个朋友。也是个老太太。儿子、媳妇都在美国。儿子在美国念书。以后在那边结婚。生了小孩。把老母亲找去带小孩。夫妻两个工作。那个环境清净。一天到晚没事情做。念佛。念了几年。走的时候坐着走的。没告诉家人。家人也不知道。只是每天早晨老太太起来烧早饭。这一天起来老太太没烧早饭。没起来。美国老人的房间门是不锁的。怕有事情。所以打开房间一看。看老太太盘腿坐在床上。穿着海青。整整齐齐。进去一看走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走的。老太太很厉害。写了遗嘱摆在面前。早就写好了。没告诉任何人。而且把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她都做好了。都摆在床边上。他们那些老朋友看到佩服。真功夫!不要人助念。什么本事?就是我刚才讲的。她每天佛号胜过杂念。
我们要想将来走的时候。走得这么自在、这么潇洒。你就要记住。妄念放下。那是障碍。那是垃圾。要把它清除掉。正念提起。正念就是一句佛号。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别中断。你就会有这么殊胜。你走的时候。什么时候想走。阿弥陀佛就来接你。我们这看到这么多的样子。你还能不相信吗?这么多样子在你面前显示这是大慈大悲。做出来给你看。讲给你听你不相信。做出来给你看。前些年深圳的黄忠昌。多好的榜样!他听我讲经。听说《往生传》里面所讲的。念佛三年就能往生。他试试看。他三十几岁。三十刚出头。年轻人。向小莉给他护关。照顾他。在关房里面每天念一部《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还不到三年。差两个月。两年十个月。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证明了《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记载那个不是假的。
三年往生不是你寿命到了。你寿命不要了。我功夫成就了。我要求阿弥陀佛。我现在就去。你来接引我。寿命不要了。可以。佛会答应你的。佛很慈悲。真条件具足的时候。想什么时候去。他就来。我们这一动念头他就知道。这为什么不干?如果将来我们往生了。有好多人助念。一会来探探这里、探探那里。这是下下策。我们不希望有这种事情发生。那我们比锅漏匠、比将军乡老太太可就差远了。所以真正有志气。不能落在这些人后头。这些人都没有念过书。都不认识字。人家凭借的就是老实、听话、真干。就这么六个字。他就成功了。我们自以为聪明。学得这个、学得那些。到临终的时候手忙脚乱。错了。所以要干真的。不能干假的。这个方法真的。最极圆顿之法。我们遇到了一定要珍惜。一定要依教奉行。不能错过。所以这叫做大导师。决定能帮助众生在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
『调伏自他』。「调者。调和、调理、调顺。调其心也」。修行人要重视。「伏。降伏」。降伏烦恼、习气。「降伏其非心也」。习气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欲望。一定要把欲望降伏。要知道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欲望。欲望是六道轮回。你不放下欲望。你就永远搞六道轮回。你想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欲望要放下。对佛法的欲望都不可以。我要在佛门里头广学多闻。将来做大法师。这还是欲望。将来到哪里去?还在六道轮回。出不去。欲望没有。只有随缘。有缘就做。没有缘就不做。没有缘决定不要攀缘。攀缘是欲望。没有欲望的人心清净。有欲望的人心烦躁。这是头一个关口。欲望放下。财色名食睡都放下。才真正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什么都好。生死都不放在心上。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放下就是!
我感激章嘉大师。我跟随这个老人。头一天见面他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大乘佛法有没有方便法门。让我们很快能够契入?他教给我就这四个字。看破放下。我通过六十年的学习。完全了解。佛法修学实际上就这两个字。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又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到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放下。他成佛了。统统是!读经、听教帮助你看破。为什么?真相了解你才肯放下。譬如讲欲望。你要不晓得欲望。你多喜欢这个。多贪!你要知道欲望是轮回的因。不能干。搞这个。我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我放下它我就有办法出离六道。你才肯放下。要不然你怎么肯?谁不喜欢财色名食睡?佛告诉我们。地狱五条根。「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你就有机会堕地狱了。要是五条统统有。肯定。这叫什么?造地狱业。明了就是看破。明了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有害的。不是有利的。眼前好像有一点点甜头。后面太苦了。你付出的代价太严重。你能够想到后果。决定不干了。
所以调和、调理、调顺。调其心。特别在今天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动乱。动乱的根源是什么?是人心坏了。怎样调和、怎样调理、怎样调顺?如果把这些方法明白了。智慧生起来了。就有方法帮助众生、帮助社会。所以这一句讲调伏。伏很重要。伏是降伏。降伏是对自己讲的。不是对别人讲的。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降伏自己的妄心。什么心?降伏自己的贪心。降伏自己的瞋恚。降伏自己的愚痴。降伏自己的傲慢。降伏自己的怀疑。贪瞋痴慢疑。这就成功了。要修养真实的道德。要求真实的智慧。可是有这五样东西在捣乱。你真实智慧生不起来;要想生真实智慧。这五种捣乱的东西必须把它降伏住。贪瞋痴慢疑把它伏住。你的伦理、道德、因果、智能就会增长。肯定的。你就能够学得成功。「《金刚经》曰: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所问者正是调伏之意。」佛在《金刚经》上这两句话就这个意思。这是修行功夫能不能得力最重要的一个关口。能不能降伏。
「若引申其义。则开显本心。是调字义」。就是调伏。「降伏非心。是伏字义。为大导师者。必于自心他心悉能调伏。自身入道。亦普令众生入道;自心大觉。亦广令众生入于觉道」。这叫大导师。所以调是智慧。要懂得调顺自己。我们初学的人讲。调顺自己的情绪。情绪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好。一个恶。好是什么?一个是喜欢。一个是讨厌的。这两个都不好。都是严重的习气。为什么?喜欢的长贪心。讨厌的生瞋恚心。这两样东西它给你的是带动你的贪瞋痴。是三毒的缘。贪瞋痴慢疑是我们心里面烦恼的因。就是它有这个因素。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如果没有缘。它潜伏。它不起作用。好恶是缘。就把它带起来。带起来它发作就造业。贪会帮助你什么?帮助你贪恋亲情。麻烦大了。纠缠着你出不了轮回。瞋恚心迎合你的怨恨。引起对方的报复。将来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所以都起源于什么?好恶。好恶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这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常常犯的。犯了自己不知道。将来果报现前后悔莫及。太可怕了!所以真正功夫在哪里?在喜乐上用。就在好恶上用。才有一念喜欢。阿弥陀佛;才有一念厌恶。阿弥陀佛。到阿弥陀佛这个地方就摆平了。
念佛这个法门好!所以今天称是最极圆顿。八万四千法门没有比这个方便的。这法子太好。就是你要用得快。古人讲的话。「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快。顺自己的意思。喜欢的心才动。阿弥陀佛。赶快阿弥陀佛。把念头打掉;遇到讨厌的、不喜欢的。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那个不喜欢的念头打掉。永远保持平和、中道。这就好了。从平和、中道里面生真正慈悲心。慈悲心是真的爱。里面不带感情。里面是智慧。所以慈悲是智慧的爱。凡夫讲爱。里头有感情。那个是六道轮回里头的。慈悲六道轮回没有。真爱。这个大导师不容易!「必于自心」。自己能调伏。自身就入道、契入。他才有能力帮助别人。自己觉而不迷。才能帮助众生入于觉道。
底下一句说得好。『引导群生。舍诸爱着』。这个爱就是欲望、爱欲。着是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了。只要真的不执着。那就恭喜你。你已经得到小乘须陀洹的初阶。大乘就是初信位的菩萨。靠近了。真断你就证得。没有真断的时候很接近。这好事情。愈来愈接近。所以一个「爱」。世间人的。一个「着」。执着。执着是见思烦恼。现在世间人都讲爱。不讲爱不行。但是这个爱里头有情。我们要劝导大家。这个爱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这就没事。如果这个爱里头有情的话。麻烦就大了。佛法里头把爱后头加个着。这就提醒大家爱要不着。这就是大慈大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589.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八十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八十九;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