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六十六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六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六十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六六卷) 2003/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1066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生灭四谛这一段。我们把清凉大师文念一段。对对地方。「性相云何。逼迫名苦。即有漏色心。增长名集。即业烦恼」。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着讲下面的文。
「寂静名灭。谓即涅盘。出离名道。谓止观等。此约相说。通大小乘。」我们先看这一段。前面是讲世间的因果。今天要讲出世间因果。世间的果是苦。苦果之因就是集。就是业跟烦恼。业是造作。烦恼是起惑;起惑、造业、受报。苦就是六道轮回的果报。所以前面这两句讲世间因果。「寂静」跟「出离」。这是讲出世间因果。在这个地方。姑且不论藏通别圆。世间跟出世间的概念。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实际上。世间跟出世间没有界限。为什么没有界限?事实真相如是。那为什么又说世间跟出世间?老实说。就是迷悟不同。六道众生对于这个世间一切法的真相不明了。迷而不觉。我们就称他作世间;如果他一旦觉悟了。觉而不迷。我们就称他出世间。由此可知。「出」。不是真的从这个世间出去。到那个世间。你要这样想法就完全想错。出是什么?是超出你的迷惑。从迷惑里头出来了、觉悟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世法跟佛法就是迷悟不同。除迷悟之外。没有两样。这才真正讲到佛法的真实话。真谛。不二法门。这是给你讲真的。六祖在《坛经》里面讲。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这个概念我们要清楚。实际上。就是平常大家所耳闻熟知的「破迷开悟」。破迷就出了世间。开悟。你就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所以古来大彻大悟的那些大德常说。净土就是此方。此方就是净土;此方就是华藏。华藏就是此方。这叫不二。真的觉悟了。这个话确实不好懂。为什么不好懂?就是我们在迷。迷得太久了。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我们今天很不容易超越时空。空间怎么?有远近。你看佛在《弥陀经》上给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多远?十万亿佛国土。这是多么远的一个距离!迷的人有距离。觉悟的人。觉悟的人远近没有了。也就是他突破了空间。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在此地。阿弥陀佛在哪里?阿弥陀佛就在我面前。这是真话。绝对不是假话。不但空间没有。时间也没有。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过去未来跟现在融合成一起。这是很难懂的一桩事情。
我们生活在现代这个时代。可以说也相当幸运。幸运什么?近代科学家发现了这个事实真相。他们说时间跟空间是假的。是假相不是真的。在某一种条件之下。空间跟时间等于零。这是科学家发现的。在什么状况之下?他们现在找不到。在佛法里面。这个状况就很清楚、很明了。什么状况?甚深禅定。时间空间没有了。你要说为什么?因为时间、空间。不同维次的时空。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真的是无中生有。一旦觉悟了。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了。他的界限突破了。科学家今天发现。真的是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它怎么来的。不知道。佛法清楚。
《华严经》上总的说一句「唯识所变」。如果你转识成智。这个事情不就没有了吗?这就是科学家讲的在某一种条件之下。我们用佛法术语来讲是「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时空就没有。什么人转八识成四智?在大乘法里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转了;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境界就转了;教下讲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里面讲理一心不乱。你要不到理一心不乱。空间有远近。时间有三世。就是有过去、现在、未来。如果你能够念到理一心不乱。所以你自己要想知道我什么时候念到理一心不乱。你不必问别人。自己很清楚。远近没有了。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了。那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这个事情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真不容易。净土的殊胜。十方一切诸佛赞叹。净土殊胜不是殊胜在实报土。也不是殊胜在方便土。殊胜在凡圣同居土。那就是我们不到这个境界也能往生。这个便宜占大了!最低的功夫、起码功夫。最低的功夫是功夫成片。烦恼习气并没有断。只是功夫成片而已。什么叫功夫成片?所谓二六时中。这个二六时中。现在不是学佛的人也听不懂。什么叫二六时中?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二十四小时。昼夜二十四小时。你的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就叫功夫成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念佛念到这个功夫。你就决定往生。果然能够念到昼夜二十四小时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我们在这些年来。最近这半个世纪。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许多念佛人站着往生、坐着往生。预知时至。一点病苦都没有。走得那么潇洒、那么自在。是什么功夫?给诸位说。功夫成片!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可以做得到。为什么做不到?就是我们不肯放下。谁肯放下。谁就做到。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看看。从前的我们不讲。我们讲现代的。这五十年之内的、半个世纪之内的这些念佛往生的人。细心去观察。差不多百分之七十都是生活非常苦的人。贫穷。生活很困难。都是这些人。我们想想。为什么这些人往生占这么大的比例?细细想想。我们会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他真的放得下。他对这个世间一点点留恋都没有。中上生活环境好的人。他放不下。他顾虑很多。就是他的妄想很多。他的分别执着很多。不容易放下。不像这些人。这些人他什么都不想了。苦头吃尽。
最近我还听说(这是大概半年之前的事情)有一个老太太。实在讲我们称她老太太。这是很恭敬的恭维她。非常苦的一个乡下人。真的是家破人亡。就剩下孤苦零丁的这么一个老人。身上一身都是病。带着病到东天目山找齐居士。找到之后。她隐瞒。她不说她有很多病。只说她要到山上来念佛往生。怕说她有很多病。这山上人不肯收她。这样她就上了山。齐居士接待了她。她告诉齐居士。她说我三个月要不往生。我一定下山。结果她上山一个月就往生。以后才知道一身都是病。家里头一个亲人都没有。没有人照顾。真正是个可怜人。往生的时候瑞相希有。全身柔软。这样的人。她什么妄念都没有。真正是彻底放下。所以那也是预知时至。她要找个地方去往生。后事有人照顾。有那么多人给她助念。这个缘多殊胜!如果我们从好地方去想。也许这个老太太是菩萨来示现的。很难讲。来教导我们。现身说法。末法时期求生净土不是难事。真正关键就是你放不下。
我们今天讲的出世间因果。出离。这是道
香港。这大概也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诸位都知道何世礼将军的母亲。何东爵士他夫人往生。不是把他一家都度了吗?他全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个老太太高明。往生的时候开往生大会。何世礼将军虽然是基督徒。母亲信佛。他受过中国传统教育。很孝顺母亲。所以家里头一样供佛堂。一家和睦相处。各人信各人的教。没有冲突。老太太往生。只要求她的儿子、媳妇、家人:我往生。希望你们念几声阿弥陀佛送送我。也算是母子一场。这个合情合理!那个示现让他一家人亲眼看到。那不是普通人能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跟大家一切交代清楚。告别了。就走了。真的就走了。这是亲眼看到的。所以统统念佛了。把他家里的产业房子捐献出来做道场。东莲觉苑是他的房子。这在香港。大家都熟悉的。那个时候(恐怕是我刚刚学佛。刚刚接触佛法的时候)香港的新闻界都传播出去。你说她这一示现。度多少人!现身说法。平常给你讲。真的。讲破嘴唇你未必相信。这一表演你就相信。东天目山在最近这几年。我听说在那边念佛往生
往生不是别的。往生是超凡入圣。他去作佛去了。没人能够相比。我们看了要觉悟。真的觉悟。放下了!真放下!尤其是现代这个时代。多灾多难。无论是贵贱贫富。你仔细观察都苦不堪言。我见过贵人。做总统的、做总理的。那是从前的帝王;见过很多贫贱的人。做乞丐的。哪个不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处。富人有富人的苦处。在我心目当中。我的感受。富贵人比贫穷人更苦!贫穷人之苦。只是衣食缺乏而已;富贵人之苦。是我们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没有一个不苦!
所以。佛给我们讲怎样离苦得乐。这就叫做出世间。出世间就是出苦得乐。乐是什么?寂静是乐。谁懂得?梵语称为涅盘。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就翻作灭。中国人看到这个字不喜欢。认为这个字不吉祥。灭了。实际上我们懂得不多。这个灭是什么?灭烦恼。灭业。灭烦恼、灭迷惑!如果我们用三皈依的意思来讲。那就是灭迷。迷灭了。不就觉悟了吗?邪灭了。不就正知正见了吗?染污灭了。不就清净了吗?灭这个。你懂得这个意思。这个灭好。灭烦恼。用《华严经》里的话更好懂。灭妄想、灭分别、灭执着。妄想分别执着统统灭掉。这叫大涅盘。如果这三样东西只灭执着。叫偏真涅盘。阿罗汉所证的。你能把一切执着放下。对于世出世间法统统不执着。六道就没有了。得到一个小的果报。佛讲这是小果。为什么?你没有出十法界。你要出十法界。必须要把分别放下。把妄想也要放下。这样才证得一真法界。就是宗门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所以这个灭。我们用《华严》来说。就是灭妄想、灭分别、灭执着。这个东西完全没有了。彻底放下了。这是果。没有了。为什么会没有?真如本性里头本来没有。佛家讲自性。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这个东西。那自性里头有什么?自性里头。前面跟诸位也提到过。自性有本能。自性有德。都是本来具足的。这不是学得来的。自性有德有能。能是什么?能是见闻觉知。德是什么?德就是觉正净。就是佛经里讲的涅盘。觉正净。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中国古人讲的孝悌忠信。佛法里面常讲的清净慈悲。这是本有的。这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德行。不是学来的。现在这德行为什么没有了?就是因为你起了妄想分别执着。把你自性的德跟能都障碍掉了。能虽然还有一点。像光明一样。自性的光明像太阳。现在我们变成阴暗的天气。太阳没有了。浓云密布。但是还能够看得见。光线是大幅度的减弱了。
在十法界里面。愈往下光明就愈少。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古人笔记小说里头常常写。描写饿鬼道。饿鬼道永远是浓云密布。见不到日月星光。我们讲三光。日月星光。在饿鬼道里头永远见不到。他们的天气就像阴天、下雨天一样。永远是这个天气。地狱道。那个天是黑的。黑暗的。像夜晚一样。这是什么?这是性德被烦恼、业障碍了。如果我们修善。能够升到天上。天上的光明比我们这个世界要殊胜太多了。愈往上去愈明亮。愈往下愈黑暗。这个原因就是业习烦恼起的作用。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跟诸佛如来一样。证得大涅盘。大涅盘就是把烦恼习气统统灭尽。恢复到自己。宗门常讲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面目是佛。《华严》、《圆觉》佛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话真的。现在还是成佛。只是自己不知道。迷惑颠倒的佛。被业习缠缚住。是这么一个佛。佛眼睛里看的。一点不错。是真的。你说真性。真如本性在不在?在。你并没有丧失掉。你只是迷而不觉而已。真性在哪里?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得清楚明了。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的就是。这我们现在很清楚。什么是本性?见闻觉知。我眼能见。耳能听。鼻舌身能觉。意能知。见闻觉知是本性。是真性。是真正自己。现在怎么样?现在我们的见闻觉知上加上了妄想分别执着。附加这么多东西在里头。这坏了。诸佛菩萨不附加。没有这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叫做大涅盘;有这些东西叫做生死。就是你附加上。见闻觉知。你附加上妄想分别执着。就叫做生死。那个相就有生死轮回。
你要把你附加的这些东西去掉。这些你本来没有。把这个东西去掉。你就是诸佛如来。你就叫菩萨。这个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是法身菩萨。你自在了。你解脱了。解脱人看这个世间。看到事实真相。世间许许多多造罪业的人。要不要帮助他?诸佛菩萨帮助。从来没有舍弃。但是不像我们这样。我们想帮助。我们这里头还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夹杂这个念头发的慈悲心想帮助。说实在话帮不上忙。有的时候还帮了倒忙。愈帮愈忙。这些事实真相要明了。为什么会帮倒忙?那个时节因缘我们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方法帮。不晓得。往往我们用错了。心是善心。方法搞错了。这个要学佛、要学菩萨;他们来帮忙。那个时节因缘是恰到好处。
所以佛菩萨说法。常常用海潮音来形容。为什么说为海潮音?海水涨潮有一定时候。每天几分几秒。一点也不会错。到那个时候潮涨了;到几秒钟的时候。几分几秒。潮落下去。就是说有一定的时节因缘。不能错。错了。那就造成灾难。这个比喻。比喻得好。很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反省。我们今天没有诸佛如来的能力。我们怎么样帮助一切众生?佛教导我们一个总纲领、总原则。那是决定不会错的。佛在一切经上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好。释迦牟尼佛一生。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一生是不是这样的?可以说从他出生到他最后入般涅盘。住世八十年。八十年是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他十九岁离开家。出外求学。寻师访道。三十岁成功了。我们世间人讲他是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成佛了。证道了。三十岁证道的。
在中国看孔老夫子。十五岁开始求学。十五有志于学。释迦牟尼佛是十九岁外出参学。两个人都是示现三十成功的。孔老夫子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三十成道。然后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他给我们表演的。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接受什么?接受道。什么道?在佛法里面讲。真如自性。性德。绝不违背性德。性德是什么?最简单的说法。这是佛最常说的:觉、正、净。就是三宝。佛法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受持的是觉正净。读诵的是觉正净。为人演说的是觉正净。觉正净是佛法总纲领。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在三藏里面。觉是论藏。正是经藏。净是律藏。经律论三藏。
所以。《无量寿经》的经题很不可思议。你看经题上就有「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净。平等是定。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就是三藏。你看到这个名词。你才晓得这个经典不可思议。这个经典是大圆满。特别是在我们末法时期。人的根性劣。修学环境不好。无论在物质生活、在精神生活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去学习大部经论。《无量寿经》的分量适中。不长。也不算短。如果有时间。那真的是你有这个福报、有这个缘分。《华严》最好了。《华严》讲得详细、讲得透彻。《华严》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的精华。这个话是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讲的。
我们要想得到清净寂灭。清净寂灭就是反璞归真。就是回归自然。要知道自然是寂静的。是清净寂灭的。佛法里面称之为法身如来。真正是不生不灭。永离一切迷邪染。这是诸佛果地上的果报。我们学佛的人不知道。你今天学佛。我要问你。你求的是什么?你说不出来。大多数人是什么?求富贵。求升官发财。求一家老小平安。求这个。再说学了一点佛法的。我要求涅盘。涅盘什么意思?不知道。这叫什么?这叫迷信。所以。涅盘的意思我们要懂得。涅盘就是永远离开迷邪染。永远常住在觉正净。自性本来就是觉正净。决定没有迷邪染。我用这个话讲。大家好懂。古人的批注不好懂。要怎样获得。达到这个目的?那就得修道。道是什么?出离名道。
下面也举个例子。「谓止观等」。「等」是等无量无边的法门。但是止观是无量法门的总纲领。止跟观。我要再用两句话来讲。你也好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就是看破放下。我一生非常怀念、感激章嘉大师
「等」就是讲方法。五十二年前。我二十六岁见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把这个方法教给我。我接着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这很重要。我从哪里做起?老人教我布施。教我从布施下手。我原本很吝啬。有严重的分别执着。慢慢从布施里面。一下放下是不容易。做不到。逐渐逐渐的。所以我走的路子。一生走的路子。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表演的渐进。释迦牟尼佛表演的是顿超。那个我们做不到。惠能大师能做到。我们实在是做不到。但是我们学孔老夫子。我们行。没有问题。年年有进步。夫子自己叙说他修学的进展。「四十不惑」。三十到四十。十年。到四十岁不迷惑。也就是我们现在讲不会被外面境界干扰了。这是真功夫。不被外境干扰。「五十知天命」。知天命。用大家好懂的话来说就是真正明了因果报应。也就是《地藏经》上讲的「知苦乐法」。孔老夫子五十岁。「六十耳顺」。功夫逐渐成熟。耳顺就是不为外面音声所动摇了。不管什么样的音声。心地保持清净。如如不动。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音响忍。他得这个境界。这是很深的禅定功夫。「七十随心所欲而不踰矩」。入华严境界了。无障碍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这个境界。这就是此地用一个「等」字。
所以你要真修。要真干!这个修叫做道。这是一条道路。佛菩萨为我们指出来。我们要真正肯学习。走这个道路。你就能够通涅盘。就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叫出世间法。诸位必须要记住。世出世间没有界限。不要真的搞个世间、出世间。那你麻烦大了。你永远不能超越。没界限。「出离」。是错误念头。从错误念头超出。走向正知正见。是这么一个意思。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下面的《疏》文:
「此约相说。通大小乘」。就是上面清凉大师为我们解释的苦集灭道四谛的说法。这个解释通大小乘。下面引用《大智度论》上的话说。「智论云。小乘三是有相。灭是无相。大乘四谛。皆是无相」。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小乘就是生灭四谛。苦、集、道。这三谛是有相的。灭谛是无相的。但是要说到大乘。后面说的三种。无生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都属于大乘。四谛都是无相!很不好懂。小乘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所行。我们听听他们说的。距离我们的常识还不算远。所以多少能体会到一些。大乘就难。我们今天修学的是大乘佛法。实在说。真善知识对我们不说假话。我们到底修的是什么?你要说大乘。善知识摇摇头。笑笑;你要说小乘。他也笑笑。也摇摇头。真的说是什么?我们不入乘!
「乘」这个字是佛经里面的术语。我们把它换句话来讲。小乘好比是小学。大乘好比是大学。三乘佛法里头还有个中乘。这算是中学。中乘是什么?辟支佛。这三乘。声闻、缘觉。声闻是小乘。缘觉是中乘。菩萨是大乘。我们现在学的是什么?真正善知识。他笑笑。摇摇头。你没入乘。但是我们自己误会了。误以为是大乘。修小乘亦复如是。误以为是小乘。这个问题严重。譬如。好像你读书了。上学了。自己以为读书上学了。其实什么?其实根本就没有上学。学校在哪里?不知道。没有进过学校。我们今天是这种状况。人要有自知之明。我们买了学校几本教科书读读。就以为是上学。学校不承认你;现在讲。你没有学籍。你永远拿不到学位。不但这一生当中如是。我们很清楚、很明白。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佛。就像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没成就。纵然遇到善知识。甚至于遇到佛菩萨。都没有成就。都没有入门。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重。你虽然讲信。说实实在在的话。你那个信是属于迷信。勉强勉强说你是正信。正信的条件是什么?佛法里头的道理真正懂得了。你相信它。这叫正信。这个不算是迷信。
我们现在对佛法的道理是不是真懂?没有。似懂非懂。是学过。并没有彻底懂得。所以勉强说你一个正信。实实在在说你还是迷信。如果真正是正信。他就入学了。入学是什么?信、解、行。他没有证。但是他有行。行是依教奉行。我们今天有没有做到?不要说别的。佛法里最浅的。像《观无量寿佛经》释迦牟尼佛对韦提希夫人的开示。这个开示非常重要。是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总方向、总目标。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三个原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了没有?没做到。没做到怎样?不信。不解!所以。大乘、小乘都没有分。我们讲实话。第二条更不必说。第一条做不到。第二条决定就没有。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皈是什么?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是迷、邪、染。迷邪染的状况天天在加重。并没有减轻。觉正净愈来愈远。三皈都没有。还谈什么?第三条更不必说。第三条是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讲。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重要!三世诸佛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修行人成佛。都是依靠这个基础。
所以我说这一番的开示。话不多。它是佛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的基础。就好像盖房子。香港大楼很多。各个大楼样式不相同。地基是相同的。这是基础。这是学佛的根基。你有没有?你这个根基没有。你没有学佛。你学佛是表面的。学佛从哪里学起?头一条。「孝养父母」。儒跟佛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儒、佛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他怎么会尊敬师长?所以头一个是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奉事师长不是在形式。见到老师恭恭敬敬。多送一点供养。不是。那你就把意思全搞错了。奉事师长。怎样奉事?依教奉行。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师长。我们要怎样奉事他?他老人家教导我们的。我们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叫奉事师长。我们能不能做到?对于孝、敬、慈、十善业。你是不是真正懂得?你要不懂得。你怎么做法?所以要学。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十善不是戒律。是世出世间善行的大根大本。经典一打开。我们常常读到善男子、善女人。是佛的学生。这个善是有标准的。标准是什么?十善业道。在六道里头行十善的人不堕三途。下品十善、中品十善。人道;上品十善。天道。佛在经上说。阿修罗的瞋恚心、傲慢心特重。他修十善。但是他那个十善打了折扣;因为他烦恼习气很重。打了折扣。算下品十善。实在讲。阿修罗福报很大。真的是上品十善。是因为打分数的时候把他扣分数。扣了。变成下品。我们可不能够轻视。可是阿修罗里头。畜生有阿修罗。饿鬼有阿修罗。如果说畜生道、饿鬼道。阿修罗是下品十善。那讲得通。但是人间阿修罗、天上阿修罗。他们修的十善就不是下品。决定是上品。阿修罗除了地狱。四道都有。愈往上面去。他的善行愈殊胜。才有那么大的福报。所以我们说下品十善是畜生道的修罗、饿鬼道的修罗。这讲得通。这个我们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是以善心修十善业。决定是人天福报。十善相反的就叫做十恶。造作十恶。三途的果报。上品十恶。地狱;中品十恶。饿鬼;下品十恶(就是比较轻一点的十恶)。畜生。
我们真正相信佛的话。佛的话「谛实」。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真。不假;实。则不虚。如语者。如语者讲的话跟事实决定是相应的;换句话说。佛说话不过分、不夸张。也不会遗漏。说的跟事实真相恰到好处。叫如语。佛不诳语、不妄语。我们要相信。字字句句是真实的。这叫什么?这叫信佛。你要认为佛在经上讲的不见得都是真的。大概总是劝人为善。哪有这么可怕的果报?明明看到世间人做坏事的。他满享福。他在这个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他无恶不造;看到真正行善的人。好心、善行。贫穷下贱。所以世间人看到眼前的现象。不相信因果报应。总认为佛菩萨经典说的话都是劝人为善。拿这些东西来吓唬人。不是真实的。这个想法错了。
为什么作恶的人他享福?这你就不懂了。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因果通三世。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积德修善。他这一生得福报。所以在这一生享福。是前世善的果报现前;现在这一生做的恶。恶的果报没有现前。他现在这一生享的是前世的福报。我们凡夫没有前后眼。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不了解事实真相。产生严重的误会。我们要相信佛语真实。佛没有欺骗我们。佛没有必要欺骗我们。凡是欺骗我们。欺骗人的人。一定他有所企图。佛对于我们有什么企图?没有。佛还想在我们身上占一点便宜。得一点好处?不可能。不可能。那要骗人。那他的神经有问题。神经有问题的人怎么能说出这么多经典?怎么能说出这么多的好话?多想想。冷静想想。才能破迷开悟。这是小悟。不是大悟。悟明之后。我们真的信佛。真的敬仰佛、佩服佛。我要发心跟佛学习。以佛为老师。佛决定不欺骗我们。我们依教奉行一定得好处。那个信佛的心是从这里生起来的。
我们今天看到许多富贵人。知道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积的善业所现的福报。但是这一生他所行的不善。心不善。行为不善。实际上他的福报已经打折扣。这我们世间人所讲造孽、折福!真的是这样的。譬如。本来他的财富有一百亿。因为心行不善。他这一生所拥有、所得到的。只有五十亿。打对折了。他自己不知道。还以为了不起。「我拥有这么多财富」!其实他命里财富比这个多一倍都不止。大打折扣了。就是他积的太多了。虽然七折八扣之后。他还是比别人富有。还是属于首富。就这么个道理。
大贵人。真的。譬如他是做皇帝命。是有命。他这个命是过去生中修的。积德修善修的。譬如他有三百年国运。结果什么?心行不善。只有三十年就完了。三十年之后就亡国;换句话说。那个折扣打得很大。三百年的福报。三十年享完了。像秦始皇就是的。还得了!他要好好的做。那真的至少有几百年的国运。像周。周有八百年。秦三十年亡国之后。汉有四百年。所以在我想象当中。秦绝对不会少过三百年。是自作孽把福报折掉了。你要很冷静的去思惟观察。你才真正知道。因果报应。这里头有加减乘除。丝毫不爽!
谚语常讲。人千算百算。不如老天爷一算。这个老天爷一算是什么?就是因果报应。绝对不是说。天神、阎王真的给你算帐。不是。福是你自己折了。因此诸佛菩萨常常警惕我们。我们要能体会到。修福不能享福。为什么?享福很容易迷惑。哪一代的这些帝王将相、豪门贵族。他的富贵不打折扣的?中外历史上几乎看不到!一享福就迷了。就造业。造业就要折福。福是决定不能享。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榜样。都是教育。他老人家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把这个世间功名富贵彻底放下。他不是没有。他统统都有。为什么?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东西不是好事。积功累德是应当的。果报不要享。给一些苦难众生去享。世间苦人多。要常常念着。常常照顾到。
我们佛弟子三餐饭吃饭的时候。都知道合掌供养。念个供养咒。「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这个咒是每个人都会念。我看大家吃饭都在念。是不是有心?那就难讲了。他心跟口不相应。所以。不但是功德没有。福德都没有。有口无心。古人所讲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怎样让心口相应?念念我真的会念到世间很多很多苦难众生。但是我现在帮不上忙。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是不想帮忙。是帮不上忙。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我今天能够做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跟大家一起学习经教。这就是帮忙。希望大家了解事实真相。真正觉悟。放下恶作。放下自己的成见。自己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不是正确的。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是经典。经典教我们怎么做的。放心大胆去做。不要有顾忌;经典教我们不能做的。决定遵守。不可以违犯。十善要做。一定要做。十恶决定不能做。依教奉行。我们自己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表演给社会大众去看。这就是我们今天帮大众之忙。帮一切众生。这是我们眼前能做得到的。
如果有福报。这福报。出家人福报从哪来?这十方供养就多。供养再多。记住释迦牟尼佛的形象。我自己生活所需要知足。够了。能吃得饱。穿得暖;多余的。多余的要供养那些没有福报的众生。要帮助他们。我没有人供养。没有人供养。我就用说法来供养。就不是财供养。用法供养。用我的意念来供养。如果有这个能力。那我财也供养。一切都供养。供养。福报就大。愈来愈多。愈多愈要供养。千万不能够守财。不可以。不可以吝啬。不可以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不可以贪图名闻利养。为什么?这个东西一现前没有不堕落的。世尊一生的示现。真正的用意在此地。就是教导我们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不能够有一点点迷惑。不能有一点点不善夹杂。这些所说的全都是生灭四谛。我们好懂。
大乘。明心见性才算真正大乘。大乘发心。那个心叫菩提心。菩提心一发。这个人就是大乘。那我们要想一想。这些年来我讲得很白、讲得很浅显。古人跟我们讲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都不好懂。这些名词都不好懂。我换了个话来讲。意思是一样的。我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实在讲。是好懂一些。可是这几句话意思很深很深。我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用的是什么心?我们是不是用真诚心?当然不是。为什么?你果然用真诚心。你已经是法身菩萨了。法身菩萨最低是《华严经》里面的圆教初住。那你住在哪里?你住华严境界了。你不在十法界。当然更不在六道。
你是不是用真诚心?真。决定不是假的;诚。决定不是伪。没有一点点虚伪。真诚!这个东西我常常也想。我处事待人接物都是用真心。从来没有欺骗人。这是不是算真诚?不行!真诚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用世间人讲的话。大家好懂。曾国藩先生距离我们不算远。他是前清咸丰年间的人。跟慈禧太后同一个时代的。这个人喜欢读书。是个学者。他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好。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实在说。这跟佛法讲的很接近。你还有念头就不是真诚。所以。诚的标准。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妄想虽然有。但是不多。在佛法里面讲。破一品无明。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破一品无明。这个时候你的真诚心现前。这是发菩提心。
所以初住菩萨叫发心住。初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就是初住菩萨。他用的心就是我讲的这十个字。真诚是体。他的真诚心现前;自受用是清净、平等、正觉。这就是深心。什么叫深心。我这样讲大家好懂。他的心是清净的。一点染污都没有;他的心是平等的。一丝毫傲慢都没有。贡高我慢没有。平等的。对待一切人平等;正觉。觉而不迷。自受用。对众生。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所以他的慈悲是清净的慈悲。是平等的慈悲。是正觉的慈悲。是真诚的慈悲。圆教初住菩萨。大乘。所以大乘的四谛皆是无相。跟小乘真的差别
我们现在看第二段。第二段是讲无生四谛。大乘。天台家讲四教。藏、通、别、圆。藏教是小乘。通教就是大乘。无生四谛是通教;通教再上去。是别教。别教讲无量四谛;最高的是圆教。圆教讲无作四谛。所以到通教就是大乘。他的四谛无相。苦集灭道都无相。《华严经》。我们还没有读到经文。经文里面所讲的是属于无量四谛。但是既然讲到四谛法。藏通别圆总得要介绍一下。让我们了解什么叫四谛。因为这是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总得要晓得。要搞清楚。否则的话。你不但不能讲佛法。实在讲。你听都困难。你都听不懂。
请看这一段文。「涅盘云。解苦无苦。名苦圣谛。谓达四缘生故空。则超筌悟旨成大」。这个地方是一段。「解苦无苦。名苦圣谛」。这个意思讲。怎么讲解苦无苦?谓达四缘生故空。则超筌悟旨成大。这个「大」是大乘。这就不是小乘。这几句话意思很深。在《华严》。我们现在读到的是第十二卷。后面还会详细的讲到。但是这个地方一定要提一提。这一段是讲无生四谛。首先为我们说明这个四谛缘生无性。大乘经上我们常常读到。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苦集灭道是因缘生法。所以这个地方讲四缘生故空。
哪四缘?这佛经上常讲。我们都要知道。一切法都是缘生的。第一个是「亲因缘」。我们先用比喻来把这个四缘搞清楚。好比植物。我们要种一棵桃树。那个桃树的亲因是什么?是桃核。种子。你没有种子种不出来。所以桃核是亲因缘。如果单单有这个亲因缘。我有桃核。我把它放在我的杯子里头。放上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桃树。为什么?它没有缘。它虽然有因。它没有缘。什么是缘?土壤是缘。它一定要有很好的土壤。我们讲土地很肥沃。适合它生长。它有土壤、有水分、有空气、有阳光;换句话说。帮助这个种子发芽。生长。长成一棵树。开花结果。这还要包括人工。那都是算作缘。这个缘总的来说有三大类。第一个是「所缘缘」。所缘缘是这颗种子。肯定它将来会长成一棵大树。它长成树。将来开花结果。就是它所缘的。这是我们讲植物。讲到动物身上就比较好讲。但是植物也一样。我们假设它有这个希望。它的愿望是所缘缘。有这个愿望。不具足条件。不能成就。所有一切条件叫做「增上缘」。人工。刚才讲的土壤、水分、空气、阳光。这些条件是增上缘。亲因缘。所缘缘不能间断。要好好照顾它、培养它。不能间断。间断它就会死掉。所以不间断叫「无间缘」。它要具足这三种缘。第一个是因。亲因缘是因。所以它有所缘缘、有无间缘、有增上缘。这统统都不能间断。这个桃核才会发芽。才会茁壮。才会开花结果。我们懂得这四种缘的关系。缘是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大类。所以在植物来说。实际上。它只要两个。一个是亲因缘。一个是增上缘;但是在动物来讲。要具足四个。就是他有所缘缘。他有无间缘。
四缘生法。苦集灭道都是四缘生法。佛法也是四缘生法。佛法的因。亲因是释迦牟尼佛。没有佛。谁给我们说法?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单单讲说法。他能说。那是他的亲因。所缘。是他的慈悲心。大慈大悲。他要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个愿。就是佛的愿永远不会间断。那就是无间缘。增上缘。得有人来听。没有人来听。他也没有办法讲。得要有人来听。听众里面有听了开悟的。有听了虽然不悟。他阿赖耶识里种下种子。所以有听众、有讲堂、有环境。种种设施。这是属于增上缘。所以。佛法因缘生。你明白这个道理。这《金刚经》上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明白了。佛法为什么也不能放在心上、不能执着?因为它是缘生法。缘生法。当体
佛法都是缘生法。你看看清凉大师判《华严经》五周因果。《法华经》是一乘因果。我们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虽然不空。是缘生法。你可不能执着。你执着就成了病。它能帮助你觉悟。你要是一执着。你就不会觉悟。你就迷在里头。迷上又加迷。那就麻烦大了。那就错解如来真实义。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是学佛能不能开悟关键之所在。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现在需要佛法。心里头不能执着。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听经会开悟。你看经会开悟。你能契入境界。听经、读经、修行。不能开悟。不能契入。原因在哪里?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放下一分。你就得一分利益。放下十分。你就得十分利益。你就有小悟;小悟还得要放下。你才有大悟;大悟还得放下。才有彻悟;彻悟放下。入境界了!不断的放下。这是佛法修学契入的秘诀。我们一定要懂。
所以佛法不能不要。但不可以执着。净宗教我们执着。执持名号。什么原因?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没有办法。真的放不下。放不下。好。执着。不要执着别的。只执着阿弥陀佛。其它统统放下。这个法子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凡夫。不是圣人。为什么?一品烦恼没有断。换个境界。这就是凡圣同居土无比殊胜之处。古人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我们这个执着能够见阿弥陀佛。能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时间到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246.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六十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六十六;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