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六十八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27 01:5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六十八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六十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六十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六八卷)  2003/8/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1068

  诸位同学。请看清凉大师《疏》里面的第三段。无量四谛。我们先把疏文念一段。

  「又二乘虽知苦相。不知无量相。故大经云。苦有无量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瑜伽说。苦有一百一十。然此经中虽彰名异。即表义殊。以名必召实故。是无量四谛义也」。我们读到这个地方。这一段是讲无量四谛。前面说过二乘。他知道人空。他不知道法空;他能够破我执。他不能够破法执。清凉大师说。「二乘不见法空苦性。故无真实」。这个地方说。他又不知无量。不见相故。也不是真实。前面所讲的是理智。故但见生空。不见法空。这不如菩萨。这个地方讲的是量智。他只知粗相。不知细相。所以也不及菩萨。这个说法是古人所讲的。这个意思我们现在。实在说是借着科学的发现。我们听这些话能够体会到里面的意思。譬如讲空、讲有、讲无量。我们能体会到。

  所以我们想想古人科学技术没有发明。佛说这些宇宙现象。他怎么能体会?这不可思议。所以就根性来讲。我们跟古人比。没法子比。现在的科学。大家都知道向两个极端在发展。一个讲太空物理。无限大;一个是走反过来的极端。量子力学。那是讲无限小。这两个极端。跟佛在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所以我们看科学研究的报告。对于经教所说的。我们能懂、能体会到佛所说的意思。所以说。二乘虽知苦相。其实声闻、缘觉他们知道这个苦的相。比六道凡夫要殊胜多多。我们哪能比得上他?阿罗汉能够看到微尘。阿罗汉的天眼。四禅天人所不及。我们凡夫就更不必说了。但是他跟菩萨比。那就小巫见大巫。他的能力就非常有限。

  至于微观世界。现在微观的科技。实在讲。所谓一日千里。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大藏经》、《四库全书》。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是浓缩的版本。把《四库全书》的原本缩小。一面现在容纳四面;换句话说。一本书就是原书的四本。四本浓缩成一本。《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十六开的本子。一千五百册。要是照原来大小那样印出来。像现在这个册数要增加四倍。六千册。照它原来大小把它印出来。六千册。这么厚的本子。六千册。可是现在用微观的技术做成光盘。有人送了我一套《四库全书》。摆在桌上。就这么一点点。从前几十个书架放不下的。现在只要一点点地方就统统放下去了。这个科技令人惊讶。但是在《华严经》上所讲的这个微观技术。我们今天科学家听到之后。真叫叹为观止。佛法里面讲。整个宇宙可以把它浓缩在一微尘里头。我们想想。这一部《四库全书》它浓缩起来。光盘大概也

佛教讲经最深

有好几百片。它装成盒子。好像有十盒。每一盒大概有这么厚。十盒差不多摆在我们桌子上也还有一点分量。这才一套书。这太小了。浓缩还有这么大的面积。人家把整个宇宙浓缩成一微尘。

  佛经里面常讲。「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一点点大。像芝麻粒那么大。那么大的须弥山放在芥菜子里面。这是讲浓缩。须弥山并没有缩小。芥菜子也没有放大。为什么?只要称性就没有大小。我们今天科学技术怎么样发展。还达不到见性;换句话说。还是有大小。我们看到这个《四库》。很大的面积。现在看到浓缩成光盘。这个很小。我们一手就提走了;《四库全书》要好几个卡车才能装得下去。现在浓缩。我们手提就提走了。我们相信科技还会进步。可能进步到将来这一部《四库全书》大概只要几片光盘就行。佛告诉我们。像这个光盘它的容积能容纳多少?无限大。无量!不要说那么大一个光盘。把它缩小。缩小成一个铜板。里面的容积是无量大。像这些。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不知道!所以这个经上说。他虽知道苦集灭道。知的是粗相。细相他不知道;有量的他知道。无量的他不知道。这种智慧称为量智。所以他知道生空。不知道法空。他只能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

  这是我们藉科学来说。使大家先有一个概念。然后我们再细心去体会这个事实。事实在哪里?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这个身无量苦!你知道吗?不知道。身在苦中不知苦。这是真的。为什么不知道?不了解事实真相。什么叫苦?违背了性德就苦。第一个。我们讲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的种子。这正是佛在经上讲的不可思议。阿赖耶是个大仓库。我们起心动念。一切作为。所谓是有印象。这个印象就储存在阿赖耶里头。阿赖耶像个仓库。储存在这个地方。也像是数据库、档案室。生生世世。无量劫来的档案全都在里头。我们要从这个地方细心去思惟。阿赖耶苦不苦?阿赖耶这个苦的相。谁知道?佛知道。这是染污意。末那是染污。第六意识是分别。阿赖耶储藏这些种子。叫妄想。还好。它没有遇缘。遇缘它就起现行了。所以有人问。人为什么会作梦?梦的原因是什么?佛法讲四缘。昨天我们讲过。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梦这一桩事情当然也离不开这四种缘。亲因缘是什么?亲因缘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所以作梦的时候。有人做奇奇怪怪的梦。这一生从来没想到的。那个梦境。阿赖耶那个过去生中的种子遇到缘它起现行。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

  种子。它时时刻刻总是想现行。这个状况就是所缘缘。但是它遇不到增上缘。想当然都是变成妄想。遇到增上缘。它就起现行。譬如我们世间人常讲的恩怨。这是非常明显的。这个人于我有恩。总常常想着报答。好像我也忘掉了。也没想到了。这个意念往往自己都不知道。可是遇到缘。又遇到这个人。不知不觉的会对这个人印象非常好。会关心他、会照顾他、会帮助他。这是什么?这就是意识里头这个亲因缘的所缘缘。他遇到这些了。而且这个所缘缘是绝对不会间断。那就是无间缘。所以遇到的时候自然起现行。假如过去生当中有怨有仇。遇到的时候。他自然就觉得不舒服。或是有意或是无意他就会产生伤害。这是最明显的、最强烈的。所缘缘跟无间缘都很强烈。这都是违背了性德。性德是一团祥和。一片慈悲!真正觉悟了。起心动念都能够随顺性德。这是诸佛菩萨;其次的声闻、缘觉。都能够随顺性德。我们要学。得学这个。

  所以对人。这里头特别是人事关系。对物。为什么?物是法性。最近有同学送一本书给我。是外国人研究植物。也是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证明所有一切植物有灵性。这里头他们也测验矿物。都有灵性。都有见闻觉知。这跟佛法讲的就完全相应。佛给我们讲。「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古时候宗门大德。明心见性了。性在哪里?性什么样子?老和尚来测验、考考。你这个见性的人。问问你。被测验的。真是随拈一物就是。见性的人懂得。点点头。给你印证。没错。随拈一物。就是真如本性。这经上讲的法性。

  整个宇宙是活的。整个宇宙是一体。最可贵的就是这一个认知!凡夫迷惑颠倒。不知道。所以有无量苦。无量苦里面。人与人相处。大概总占一半以上。可是诸位要记住。这是大乘。大乘怎么样?大乘是菩萨。真正觉悟的人。有谛无苦。有苦谛。他没有苦。为什么?他通达明了。他了解事实真相。而且他内在的矛盾、对立。内在矛盾对立。我用这种言语大家好懂。要用经上的话不太好懂。经上讲什么?妄想分别执着。或者讲见思、尘沙、无明。不好懂。我今天换句话来说。内在的矛盾对立。因为这个名词大家常讲。你很容易体会。觉悟的人消除了。自己内心与一切人没有对立。与一切事不对立。与天地鬼神、一切万物不对立。不对立就和谐了。这叫真正和平。宇宙的和谐。世界的和平。从什么地方落实?从自己心性里头落实。与一切众生没有矛盾。与一切万物没有矛盾。你是真正得到了。你过的这个生活就是佛菩萨的生活。觉者的生活。觉者是诸佛菩萨;不觉是凡夫。六道凡夫。你有苦。二乘有苦有谛。凡夫怎么样?你有苦无谛。谛都没有。我这个说法还是从

佛教讲经真实视频

总的原则上来讲。细说。我们留在经文里面再讲。经文里面会讲得很详细。《华严》四谛是讲的无量四谛。举例很多。

  我们在没有读经文之前。首先要有这么一个概念。学了之后。对我们真的有好处。这个好处是什么?一般所讲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在现前。我们这一生当中。你会过着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来世你的境界决定向上提升。如果你不了解这些事实真相。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是念念都在造业。《地藏经》上有一句话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话是真的。一丝毫夸大都没有。初学佛的人。我初学佛的时候。这是过来人。初学佛的时候读这个经。看了之后笑笑。「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释迦牟尼佛说得太过分了。你说起心动念是罪。我们不能否认。确实自私自利。心量狭小。总想占别人便宜。这个念头所谓是损人利己。这当然是罪。但是说所有念头都是罪。这好像太过分了。可是佛法学个二、三十年之后。自己深深觉察到释迦牟尼佛讲得对。我们自己想错了。

  佛讲的。确确实实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什么叫罪?你不觉就是罪。这个标准高了。什么人没有罪?法身菩萨才没有罪。你要没有证到法身菩萨。真的起心动念都是罪。罪就是苦。我们一天从早到晚起多少个念头?阿罗汉。我刚才讲。他所知道的是有量的。他不知道无量。我们凡夫的心是更粗。我们相信。就像佛在《仁王经》上讲的。一剎那有九百生灭。九百生灭是什么?生灭是念头。就是有九百个念头。一弹指有六十剎那。我在前面跟诸位说了。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就有二十一万六千个念头。我们怎么会晓得?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个念头。每个念头都是罪。这才讲到无量!而实际上。我跟诸位做过多次报告。这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比这个还多。不晓得要多多少。无量!念头的生灭就是苦。很微细。我们不觉察。谁觉察?法身菩萨觉察到。离念是乐。起念是苦。苦有无量相。何况念头遇到缘它就造业。业一定感召果报。这个果报就是六道轮回。所以你要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知道脱离六道轮回是多么难的一桩事情。

  过去李老师跟我说过。李老师往生之

佛教讲经交流会领导讲话

后。我遇到黄念祖。我跟他见过很多次面。几乎每次见面我们都谈到这些问题。末法现在这个时期。除念佛之外。没有别的法门。为什么?别的法门是断惑证真。不要说别的。最粗最粗的见思烦恼你能断得了吗?我平常常常教人。学佛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成就不是别的。念佛往生!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并不多。这是事实。为什么那些念佛人不能往生?他有障碍。总的来说。他有业障。

  业障里头最明显的。是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不要小看了。这问题很严重。为什么?障碍你往生。再有一个是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你有这两个念头。你就不能往生。要把这两个念头舍掉!如果到临命终的时候。你还放不下。还是舍不掉。你就不能往生。什么时候舍?现在就要舍。不要侥幸。等着。「等我往生的时候。我再来舍」。怕的是自己业障习气重。到那个时候。现在医学界里面讲。得了痴呆症。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头脑不清楚。那就完了。真的。佛菩萨、神仙都帮不上忙。聪明人。我今天懂得。今天就放下。

  净宗修学。修学的纲领、原则是愈简单愈好。容易做到。净宗学会成立。我写了一篇缘起。用韩馆长的名义发表。那个时候我们请她做会长。净宗学会会长。这里面提出行门五个科目。这简单。大家容易记得住。第一个科目。净业三福;第二个科目。六和敬;第三个科目。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菩萨的六波罗蜜;第五个科目。普贤十大愿王。就五个科目。每个人都记得很熟。你没有落实。所以你的业障消不了。你天天不是在积累功德。你天天在积累罪业。明眼人看得很清楚。帮不上忙。要是跟你讲。你还会生气。你不能接受。以为我天天干的都是好事。我没有造罪业;真的以为天天干的是功德。哪里晓得是罪业。

  修行不容易。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所以我劝初学。初入佛门的人。我不劝他读经。为什么?没用处!我劝他念什么?念《了凡四训》。你看看这几十年来。我遇到初入佛门的。我都劝他用一年的时间。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然后你再入佛门。你有三百遍《了凡四训》的基础。入佛门。你的功夫能得力;你不在这上面下功夫。你就难了。我自己修行。入佛门。跟诸位说。《了凡四训》开始的。那个时候我认识朱镜宙老居士。朱老居士在台北办了一个台湾印经处。《了凡四训》就是他们自己印的。头一天我跟他见面。他就把这个书送给我。我那个时候没有看三百遍。三十遍是有。读了非常感动。大概在两、三个月当中。足足看了三十遍。知道因果报应。心里头有个善恶的标准。才真正想到没有遇到这个书之前。确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罪!明了之后。改过。在起心动念之处改。在言语造作里面改。警觉心能提得起来。以后遇到章嘉大师。遇到李老师。接受他们的教诲才得到一点受用。这不能不归功于《了凡四训》。

  以后从《了凡四训》。我们读到《印光大师文钞》。从《文钞》里面知道《安士全书》、《感应篇》。印光法师一生极力提倡。大量的流通。他老人家在《文钞》里面讲。对因果这桩事讲得最透

中国佛教讲经基地

彻。无论是在理论上、在事相上、在业因果报上。讲得最透彻。文字最殊胜、最好的。他说第一就是《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他把它列入第二。《安士全书》列在第一。文笔好。实在讲。可以把它当作国文来读。我们要想学文言文。《了凡四训》跟《安士全书》。把它当作国文来读。受用无穷。《感应篇汇编》、《历史感应统纪》。都是印光大师非常赞叹的好书。但是印祖把它列在第二、第三。

  我们要想真正学佛、真正契入。你不听祖师大德教诲。你这个路怎么走法!有人自己去摸索。自作聪明。搞了一辈子。搞到七、八十岁。对于了生死消息都没有。我就遇到过。早年讲经。有个老居士。资格挺深的。我那个时候大概五十多岁。他八十多岁。退休了。从前官也做得不小。退休了。学得很多。学禅、学密、学教。也学净土。都有高明的大德指导。他拜了很多师父。有一年我在屏东讲经。遇到我。八十多岁了:净土法门法师。现在我知道了。过去所学的浪费时间。都没得用处。现在我专心念阿弥陀佛。一天念三万声。我说好。恭喜你。他总算是觉悟回头了。一天念三万声佛号。他怎么念?他经行。这是正确的。他每天早晨、晚上(他住在乡下)散步。一声佛号一步;换句话说。他每天三万声佛号。他走三万步。所以八十多岁。看起来红光满面。精神饱满。他有运动量。心系念阿弥陀佛。身能够经行。是好事。很好的修行方法。现在不晓得这个老人在不在?我大概也有十几年没见面。

  所以若不是很细心、细密的观察。今天我们得到科学新的发现报告。使我们对于经典里面讲的。苦有无量相。集也是无量相。道也无量相。我们能接受了。欢喜接受。佛讲的确确实实没有错。底下这句是清凉大师引证。「故大经云」。详细的文《钞》里头有。这《疏钞》。《钞》里头有。「苦有无量相。非声闻缘觉所知」。这是真的。「瑜伽说。苦有一百一十」。一百一十是归纳。我们大乘经里头。诸位常常听到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说什么?四谛里头说的道。道。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有八万四千。道做什么用处?治苦的。苦好比是病。道是处方。治病的。众生有八万四千苦。佛有八万四千门;众生有无量苦。佛有无量法门。这就是四谛里头的无量四谛。八万四千不是笼统随便说的。确确实实诸位在佛学大辞典你能看到。《教乘法数》里面用表解给我们列得很清楚。真的是八万四千。

  八万四千一归纳。归纳到最后变成三个。贪、瞋、痴。所以贪瞋痴叫三毒烦恼。八万四千烦恼。无量无边烦恼。都是从贪瞋痴里面流出来的。贪瞋痴是苦、集的根源。道。归纳到最后也变成三条。戒、定、慧。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从戒定慧展开的。所以我们今天讲到佛教经典。大家都知道《大藏经》。《大藏经》里面一归纳。戒学、定学、慧学三学。所以现在经的分类就用这个方法。经律论叫三藏;经藏是定学。论藏是慧学。律藏是戒学。戒定慧三学。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这点比什么都重要。知道自己是业障习气很重的凡夫。聪明智慧不是上根。中下根性。我们选择法门。决定要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世尊讲。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生在末法。根性不利。听释迦牟尼佛的话。选择净土。这正确!净土的经典少。五经一论。其它东西。如果没有时间、没有精神。不必涉及。一门深入。修净土。只要你真正能够把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你做到了。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往生。这成功了。其它的到极乐世界再学。不是不学。我到极乐世界再学。这是一条快捷方式。稳稳当当一条道路。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下面这段疏文。「然此经中虽彰名异。即表义殊。以名必召实故。是无量四谛义也。约一界一谛。即有十千。娑婆四谛。有四百亿十千名义。而文义包博。言含性相」。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是无量四谛的一段疏文。这一段讲到本经了。这部经里面。虽彰名异。彰是明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我们说出苦集灭道种种名相;异是不同。种种名相不同。名是表法的。我们常讲顾名思义。因为它的义不一样。所以名就不相同。名必召实故。这就是让我们从名相去体会它的义理。它的事实真相。这就是无量四谛。

  清凉大师在《钞》里面。引用世尊在经中所说圣谛。知圣谛有两种智。一种是中智。一种是上智;换句话说。下等的智慧不懂这个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这是六道凡夫有苦无谛。前面跟诸位报告了。六道里面有三苦、有八苦。这是讲无量无边的苦。归纳为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苦苦里面再一展开。展开来为八大类。无量无边。把它浓缩成八类: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每一类里面都是无量无边的相。我们现在现前所感受的。他说这个中等智、上等智是什么意思?中等智是讲声闻、缘觉。上等智是讲菩萨。凡夫就不说。不提了。

  我们今天是凡夫。凡夫境界跟我们的关系最为密切。确确实实说得太微细了。我们也没办法受持。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所谓是分秒必争。为生活奔波。没有多余的时间。也没有精力。因此现代人学佛总希望简单明了。在这个时代讲经。往后讲经说法愈来愈困难了。这是人的根性愈来愈差。我们过去在美加地区住过很多年。我们对当地社会状况了解得很清楚。那边的同学们希望我们讲经用多长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十个小时。一天两个小时。十个小时就五天。因为他们最长的假期只有五天;而最欢迎的是三天。三天就是六个小时。这是普遍最欢迎的。你说十几个小时以上。他没有时间听。他没有办法来。像在台湾、香港、新加坡这些地方这个环境。我们还能够天天在这里讲。天天有这么多人来听。在外国没有。这个诸位要晓得。

  从这个事实里面我们也能够领略到。佛所说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确实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怎样把一部经浓缩为六个小时。浓缩为十个小时。能够讲出来。很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虽然讲得出来。讲出来了。印象决定不深刻。这是古人常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年三百六十天。不要说一年。就算一个月。一个月你能听五天。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三十天还有二十五天在打妄想。不管用!真正修学能够收到效果。密切的熏习。特别在这个时代。一天八个小时。能够继续不断听上个半年、一年。你就会转变了;能真正听上个三年、五年。功夫肯定得力。但是每天能听八个小时。什么人有这个福分?这是福报。现在有这么大的福报的人愈来愈少了。只有事业有成就。真正退休了。放下世缘。世间一切工作。什么事不管了;自己有能力维持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再遇到机缘。他才有这么大的福报。所以。真正福报的人是愈来愈少。如果我们自己具足这个条件。你要晓得。这个条件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起心动念决定是随顺烦恼习气。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决定是不平。在这种状况之下。说实实在在的话。我们纵然是用贪瞋痴、用种种不善的方式对待一切人事物。一切人事物的伤害不大。这个我常常讲的。顶多对他的伤害只有三分。对自己的伤害有七分。纵然说是你陷害别人。我们举古人的例子。秦桧陷害岳飞。这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秦桧有没有得到好处?他得到的好处。三分。他对自己的伤害。三万分都不止。遗臭万年。我们在西湖旁边看到岳飞的坟墓。你看看秦桧夫妻铁像还是跪在那边。每个人走到那里都骂他一声。从前还吐唾沫。现在是禁止。不准去触摸了。当地的人告诉我。这个铜像好像已经换了第八次。还是第九次。铁像。铁像都被摸坏了。

  他的子子孙孙都不敢承认是秦桧的后代。秦桧的后代丢尽人了。没有脸见人。你说他这个损失多大!他当时没想到。如果想到。这个事情决定不能干。又何况还有报应。报应的事情历史上记载很多。秦桧堕地狱。变畜生。在受罪、受果报。苦不堪言。从这些地方我们要醒过来。因为四谛是讲世间因果跟出世间因果;苦集。世间因果。灭道。出世间因果。诸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没有别的。总的纲领不外因果而已。这是事实真相。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会变成豆。种豆不会变成瓜。因果是决定不会错的;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必定得恶报。你要是参透这个道理。你敢以不善的心对人吗?不敢。为什么?我以不善的心对人。对那个人的伤害小。对自己伤害太大太大了。没有法子比。不但不可以伤害人。动物、植物。乃至于矿物都不能够伤害。为什么?统统有果报。

  最近。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讯息。这是我们的同学从网络节录下来给我看的。今年一月份的事情。纽约的鱼市场。有一条九公斤重的大鲤鱼。在被屠杀之前说话。这个报导很详细。纽约时报里面注销来。美国传播公司向全世界播报这个新闻。这条大鱼是一个人转世的。这个人是前一年死的。也是住在纽约。说出来大家都认识。过世一年了。现在变成鱼。投胎投到鱼了。犹太人。也很富有。乐善好施。看到一些穷人没有东西吃。很可怜。他常常买鱼送给这些穷人。你看看善心还是遭果报。死了之后投胎做鱼。也要被人杀。

佛教双创四进讲经交流会

不知道要投胎投多少次!这个苦了。

  被杀的时候说出来。他是什么人。而且警告世人。说世界末日快到了。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但是他还是被人杀了。在我们想象当中。这是佛经里面所说的这些事理。他必定还要投鱼身。不知道要投多少次。他一生杀多少鱼。虽然不是杀的。你买的。市场买的鱼。你送给人。人家又把牠杀了吃掉了。正是经上常讲。吃牠半斤。来生要还牠八两。因缘果报。一丝毫都错不了。你怎么样对待别人。你将来会遇到人家用什么方法对你。这又何必!为什么不用善心对人?为什么不用好意对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诚心诚意。

  这些年来。我们提倡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愈来愈简单。我常常讲。心纯净。行纯善。纯净纯善。你得的是福慧。清净。净生慧。善生福。福慧双修。何必要去造孽!造孽。你眼前得的利益、甜头一点点。将来的果报够受。果报转眼就来了。你看这个犹太人。一年就示现了。他变成鱼了。我们相信他死了之后变成鱼。这一次被杀决定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你看到这个事实。这何苦来。这个讯息我们把它影印出来。原文是英文写的。我们也可以把它放在我们公告栏。大家看看。这不是造谣生事。这是事实。在佛法里面说。这个人等于给我们现身说法。这就是他的忏悔。真是消他的业障。把他的果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提醒我们。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谓是「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报现前的时候。你后悔莫及了。

  《疏》文里面讲。「约一界」。这个约就是就一界来说一谛。即有十千。这个话怎么说?界真的有大、有小。譬如在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就大分。这个地球有五大洲。洲与洲这是界线。我们住在亚洲。南面是澳洲。大洋洲;我们的东面。太平洋的那一边是美洲;西面是欧洲。大分。这是界。可是每一洲里面又有许多国。国有国的界。这个界线。每一个国家里面。像在中国有省。外国称州。州里面又分很多县。界是密密麻麻。十千不是个数字。形容它多。真的是无量。

  就一个人身上来说。身有界分。大的分。头部这是一个界分。四肢。这个身体。界分。再细分。我们头部有眼、有耳、有鼻、有口;身体里面五脏六腑。各有各的界分。再微细。每个器官由许许多多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也是一个界分。再分。现代科学家说。你把细胞还可以能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电子。分成粒子。就我们一个人身上。讲界分也不止十千。精神方面更复杂。精神不是物质。没有形相。这是讲心法。心法里面。佛经上讲的。五蕴里头占四条。受、想、行、识。都是属于心法。不是物质。不是物质。它的面就大了。遍虚空法界。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色心是一不是二。色心同源。源是什么?源是法性。

  经上举的这个例子。举得大。娑婆四谛。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在这个教区里面。这个四谛有多少?有四百亿十千名义。《瑜伽》讲苦有一百十一。《疏》里头说得很清楚。《瑜伽师地论》有一百卷。在第四十四卷。好像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跟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都详细的引用。可是我们最近印的本子查不到。从前老本子后面。它附的有这些名数、名相。这个名相在讲义第几页。我们一查就查到。最近我看到我们这边印的这个本子。后面附的这份东西没有了。那一份东西很有用处。方便我们查数据。我们查一个名相。知道它在第几页。立刻就查出来。非常可惜。《心经诠注》现在他们改了版面。重新排版。后面这部分没有了。由这里就知道。排版这些人不是学经教的。他不知道这个重要性。学经教的人晓得这个重要性。

  因为《讲义》跟《诠注》。可以做为研究经论的数据。就像字典一样的。它有这个用处。非常可惜。这一部分他把它删掉了。所以我们还得要找老的本子。老本子里头有。从前我们图书馆印的本子有。照这个老本子印的有。现在本子没有了。这样子对老本子。研究经教的人要特别珍惜。现在新排版的版面好看。字也很清楚。但是查数据就查不到了。就很困难。这是附带说明。希望以后翻印前人的典籍这些地方要注意。不能够疏忽。它是有用的。不是没有用的。

  后面这一句。「而文义包博。言含性相」。也就是说。经论里面凡是讲到名。名相。名一定有义。不但说相。相不离性。性不离相。所以。佛经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确确实实每一字、每一句都含无量义。而且每一个义都圆融的。义圆融。文句亦复如是。这个圆融。我们今天要特别提示出来。为什么?今天社会的动乱。灾难频繁。什么原因?不圆融。人跟人相处不圆融。人跟自然环境相处不圆融。人跟天地鬼神不圆融。麻烦就来了。这才是大病。大病的病根在哪里。你得要找到。我们要受这样的苦报。你能不能够离苦得乐?能。只要你念头一转。你就脱离苦海了。念头怎么转?我跟一切人和睦相处。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你的境界马上就转过来。

  你要知道法性是融通的、是圆融的。宇宙是圆融的。圆融是真正的和睦。彼此真诚的礼敬。真诚的清净。真诚的平等。真诚的慈悲。还是要随顺性德。你才能得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自在。真正的幸福美满。佛法向内求。不是向外求。外头求不到。所以佛学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向自性当中求你才能成佛、成菩萨。才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向外面求。错了。佛家常讲。向外求叫做外道。外道不是骂别人。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是对佛门自己人讲的。不可以心外求法。

  要知道心外没有法。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外哪有法!所以法相唯识宗不承认有外境。只承认唯识。就是心现识变。他承认这个;因为所现所变不是真的。能现能变是真的。在大乘圆教里头。这说的究竟圆满。能所不二。能所是一。你不参透这个道理。你的烦恼习气肯定放不下。放下怎么这么难!为什么?你没有参透。也就是对于诸法实相。你了解得不够彻底。问题出在这个地方。彻底搞清楚、搞明白。放下太容易了。不难!

  凡夫成佛。无论是在理、是在事上说。都是一念之间。佛讲凡夫成佛要修无量劫。这佛说的。可是在《华严经》里面讲。「念劫圆融」。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念。凡夫一念就成佛了。那是觉悟了;要是不觉悟。这一念就变成无量劫。时间可以伸缩的。可以把无量劫缩短成一念。一念可以延长为无量劫。时间不是真的。时空都不是真的。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所以意念不可思议。不管你是正念。还是邪念。都不可思议。正念造天堂。天堂是正念变现的。邪念造地狱。地狱也是意念变现的。都不是从外头来的。连那个鱼讲的话。牠讲的跟佛法讲的一样。各人因果各人负责。谁都没有权力干涉。自作自受。佛菩萨大慈大悲。天神上帝也是慈悲爱世人。没有办法帮助你。救不了你。自作自受。一切法是从你自己念头里头变现出来的。为什么不存好念?为什么不修善念?纯净纯善。那个境界是华藏、是极乐。多么美好!为什么要有恶念?

  我学佛五十二年。我是中根人。不是上根人。真的对于这些道理稍稍搞清楚、搞明白。七十以后的事情。我不能给你说妄语。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讲经的录相、录音带在。你听听我七十岁以前所讲的。跟七十岁以后所讲的。境界不一样。相差很大很大。现前保存的录音、录相。至少是。大概是二十多年了。诸位把从前跟现在的听听比较一下。你就晓得。不断在提升。这个提升就是解行要相应。解行不相应。是没有办法提升境界。我知道多少。我就会做多少。做到之后。又知道一些。这是我常常跟诸位讲。解行相应。解行相辅相成。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我的。看破是解。放下是行。放下恶念。放下恶作。不善的一定要放下。经教天天要读。为什么?善恶的标准在里头。如果不天天去读经教、熟悉经教。我们在这个世间没有善恶标准。自己以为是善的。一读佛经才晓得错了。

  所以佛在经上教导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就是你自己意思以为是善。以为是恶。常常搞错。到阿罗汉。阿罗汉是我执破了。见思烦恼断了。这个时候称之为正觉。也就是说。他心目当中那个善恶标准没错了。人家超离六道轮回了;换句话说。六道轮回里面的众生。那个善恶是靠不住的。怎样辨别善恶?《了凡四训》是最好的参考数据。你读了《了凡四训》之后。你读《安士全书》。你再去读《感应篇汇编》。熟读。至少要用三年功夫。那你就知道善恶了。你能够真正明了通达善恶。你肯定行善断恶。为什么?行善有大利益。造恶有大祸害。君子趋吉避凶。君子就是有智慧、有能力辨别善恶。有能力辨别善恶。自自然然趋吉避凶;换句话说。三恶道的事情。决定不做。

  我们一般讲。得罪人的事情决定不做。但是这个得罪人也不是简单这么一句话。你要熟读圣贤书。知道圣贤所讲的标准。众生造作罪业。我不随喜。这得罪他。这是正确的;众生所做的。确确实实于社会、于众生有利益的。我要是得罪他。是错误的。你要想到到底什么是善恶的标准。有个最简单的拣别。就是对社会有利益。对一切众生有利益的。这是绝对标准。什么是错误的?对自己有利益。你就大错特错了。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真正觉悟的人。起心动念。一切行为。他为众生他不为自己。他念佛求往生。肯定得生。为什么?与性德相应。与性德相应。就是与佛心相应。与佛愿相应。与佛行相应。他怎么会不往生!

  我们再看后面这一段。这是四种四谛最后的一种。无作四谛。圆教的;无量四谛。别教的。「又究此四。非唯但空。便为真实。今了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我们先看这两句。这是大乘圆教。《华严》、《法华》、《楞严》、《般若》。都是属于大乘圆教。前面这一句总说。又究此四。这个究我们一般人讲研究。佛法不说研究。讲参究、深究。这个苦集灭道四谛。非唯但空。便为真实。但空前面说过。因缘生法。缘起性空。所以说它不是真实。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讲的前面一段的意思。就是非唯但空。但是你要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再深入一层观。「凡所有相。皆是实相」。那就是此地讲的「便为真实」。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实相?凡所有相皆是法性。所以宗门开悟的人。老师问:你会么!竖一个指头。这是什么?他的意思实实在在就显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实相。那就对了。你要只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小乘。你只答对一半。你没有了解彻底。真正彻底是什么?那就是实相;实相跟实相。实相是一相。决定没有二相。

  所以一切万法是一相。觉悟的人他知道。森罗万象里面。他看到一相。这个话不好懂。古人用比喻。这是贤首国师(清凉的老师)他说。他用比喻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去参观黄金的产品。黄金做出许许多多首饰、璎珞。还做出很多的用具。黄金的碗、调羹、碟子、壸、杯子。我曾经参观过。琳琅满目。大概有一、两万种。没有一个是相同的。真是好看。你看相。那么多。一、两万种;你要看体。一种。黄金。除黄金之外。什么也没有。你要能看到黄金。你就看到实相。觉悟的人看什么?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法是什么东西?法性。这个人叫明心见性。他在相里头看到性。就正如同在金器里面。那么大的场面。那么多的样式。他只看到一个。黄金;见到性。从相上见到性。不管多少形状、样子。不管多少。总而言之一句。都是黄金做出来的。

  我看到这个也是个缘分。陈大川居士他就是做这个东西的。做首饰的。我在他的展览室里面参观。参观这个就体会到清凉大师所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看到这个我们就想到。这句话就是说这个意思。一、两万种的产品。你一看就是黄金。你看到黄金。你就看到真实了。相为什么是假的?相会变。我喜欢做什么样子。我可以把它改变一下。但是体不能改变;体是金。不能改变。所以它是真实的。不变的是真的。会变的是假的。所以相是假的。性是真的。一切相会随着我们心在变。变是变它的外表。变它的相。它的性不变。我们从这里去参这个道理。这是总纲领、总原则。这一句话讲的是宇宙一切万有。它就是法性;对我们人来讲。就是佛性。佛性迷悟不同。悟了叫佛菩萨。迷了叫凡夫。现在时间到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248.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六十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六十八;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53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