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七十七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27 01:2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七十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七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七十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七七卷)  2003/8/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1077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第一个大段娑婆世界的四谛。请看第二段苦集圣谛。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广东省佛教讲经交流会

【诸佛子。苦集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系缚。或名灭坏。或名爱着义。或名妄觉念。或名趣入。或名决定。或名网。或名戏论。或名随行。或名颠倒根。】

  菩萨在经上只讲了十个名字。我们知道《华严》是用十来表法的。表圆满。圆满就是无量无边。绝对不是算数能够说得出来的。这用十表法。《弥陀经》里面用七表法。它都不是数字。这在无量『苦集圣谛』名号当中是略举几条。我们从略举几条就能够理解到苦集圣谛的意义。正是古人所讲的「闻一知十」、「一闻千悟」。有这意思在里面。前面讲「苦圣谛」这是说三界六道的果报。「苦集圣谛」这是讲的因。所以这一对就是说明世间因果。把三界六道里面的状况都说尽了。

  展开来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为我们所说的一切经教。也是世尊当年住世。(他老人家七十九岁圆寂的。我们中国人习惯说虚岁。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圆寂的。照现在人的说法。确确实实是七十九岁。)他一生生活、事业、处事待人接物。也是为我们显示四圣谛。在哪里?在他生活里头。我们学佛怎样把四圣谛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能够像诸佛菩萨一样。那你就是真的学会了。中国俗话常说:你真的得道了。证果了。你没有白学!四圣谛前面跟诸位说过。每一句第一个字一定加上「苦」:第一个苦圣谛。这容易懂;第二个苦集圣谛;第三苦灭圣谛;第四苦灭道圣谛。这样念意思才能够明显的突出。所以那个「苦」字不能够疏忽。

  苦集。「集」是结集。这娑婆世界中。它第一个名称叫『系缚』。第二个名称叫『灭坏』。这两个名称是总说。其它的是别说。我们在苦圣谛里头也看到。苦圣谛第一个是「或名罪」。第二是「或名逼迫」。这两个也是总说。无量无边的苦报。总不出它这范围。果从哪里来的?必定是行业感召。善恶果报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你才不至于造重大罪业。什么罪业重大?怨天尤人。这罪业太大了。所以我们冷静观察。我们周边的一些人。你要看清楚了。回过头来再看自己。回光返照。一个人自己看自己看不清楚。可是看别人看得很清楚。这就是愚痴。没有自知之明。你看看别人。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有没有犯这毛病?把别人当做一面镜子。这就对了。你的修学才能入门。

  看别人绝不可以计较别人的善恶。看到之后马上就回来看自己。我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的德行、道业自然就会增长。我们一般讲。你天天会有进步。能够看到自己的过失。这就是佛门里头所说的觉悟了、开悟了。悟有大悟有小悟。为什么?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迷得太多了。所以小悟、大悟。悟多少次?说不清楚。数不尽的。真正用功的人。一天当中就有好几次的觉悟。这是事实;不会用功的人、功夫不得力的人。总觉得自己这一天一个过失都没有。这是真的。

  在事实上是一个过失都没有。只有如来一人。等觉菩萨可能还有过失。不能说完全没有。另外一种人完全没有过失。叫一阐提。一阐提是印度话。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没有善根的人。他迷惑颠倒。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所以他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世尊在一般大乘经里面常说一阐提没有善根。一阐提不能作佛。这大乘教里头说的。但是一乘教里面。佛不是这样说的。佛说一阐提也有佛性。既有佛性皆当作佛。《法华经》上讲的。所以古来祖师大德常常讲「成佛的法华」。其实哪个法门都成佛。为什么单单说「成佛的法华」?《法华经》上佛才说一阐提有佛性。但是在其它经里面。佛都说一阐提没善根。诸位要听清楚。一阐提没有善根不是说没有佛性。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把它辨别清楚。决定不可以含糊。关键是在觉。一阐提为什么不觉?迷得太深了。纵然接触到佛法。他不相信。或者半信半疑。听佛菩萨说法他不能够理解;日常生活当中。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无量劫来他随顺惯了。养成习惯了。现在把习惯改过来。这谈何容易?是这么一回事情。

  学佛没有别的。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学佛就是改心而已。他教我们改心。这改心是什么?改思想。改观念。我们从前的思想观念都是错误的。诸位要晓得。思想观念是指导我们自己的言行。思想观念正。我们的言语正。我们的行为正;思想观念不正。我们的言语不正。言行不正。那个正的标准很多。各个阶层不同。虽然标准很多。譬如在大乘法里头。从初信位的菩萨到等觉菩萨这五十一个阶级。就是五十一个不同标准。各个阶层标准不一样。这标准从哪里来的?所有标准的来源是一致的。标准是性德。

  性德是一。为什么会变成那么多的标准?那是众生根性不相同。就好像我们世间读书一样。世间的学校。小学生有小学生的标准。现在我们讲教学有训导。训导的标准。一个小学里头。低年级的标准跟中年级的不一样。中年级的跟高年级的不一样。在我们这国家。小学是六年。一、二年级是低年级的。三、四年级是中年级的。五、六年级是高年级的;到中学。中学跟小学标准又不相同了。大学跟中学又不相同了。一个道理。佛法里面这善恶标准是依法性。无论是最低的标准。这最低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不是戒律。就是我们一般讲善人、恶人。善人恶人标准是什么?法性里面唯善无恶。所以人造恶那是属于习性。不是本性。本性决定是善的。但是我们迷失本性太久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知不觉都与十恶相应。佛教导我们「远离十恶。随顺十善」。这意思就是说我们远离习性。我们随顺本性。

  本性绝对不是佛菩萨建立的。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迷了本性是产生错误。与本性相违背了。是这么个道理。这是我们学佛不能不把它搞清楚。学佛。我们决不是随顺释迦牟尼佛。那你就错了;我们依靠释迦牟尼佛。你也错了;被释迦牟尼佛牵着鼻子走。你更错了。你造的罪业就更大了。随顺法性!这些人修行证果证的是什么?证的是自性。所以大乘经上常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无所得。你所得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你从哪得?从前迷失了。现在恢复了。如是而已。

  「系缚」是业力所感。世出世间都不能违背这原理原则。然后你才知道诸佛菩萨的教诲那是真实教诲。不是他自己意思。他没有意思。他要有意思。他跟我们一样是凡夫。肯定出不了三界。正因为他没有意思。他才发现现在人讲的真理。才发现真理;在佛法讲。他才发现他有自性。自性本具的德能。这善就是本具的德;能。这我们讲席里也常说。能就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本能。自性本能;十善是自性本德。本来具足的。怎么能违背?如果你能够随顺。那叫善业;你违背。那叫恶业。业感就现相。现什么相?三界六道依正庄严就现这相。业感是缘生的。所以现相也不例外。相是缘生。因缘所生法。不是真的。这道理总得要参透。你的心就清净了。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事环境里面。这善缘也好、恶缘也好。你都能够得到平静。为什么?事实真相明白了。可是不了解真相的人。迷在里面。那你还有苦受。有苦乐的感受。在佛法里面常讲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这个受。受是感受、享受。有这五大类。你总不能够超越。如果你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五种受你离开了。离开了这五种受你才得正受。正受就是佛经上常讲的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就是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由此可知。苦乐忧喜舍都不正常。不是正常享受。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所示现的一定跟世间人一样。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融入世间社会。一定跟世间社会大众融成一片。虽然融合成一片。表现的样子是差不多。实际上完全不一样。这就好比什么?好比舞台上表演。没有觉悟的人假戏真演。假戏真演。他真的有苦乐忧喜舍的受。觉悟的人、明白的人。佛菩萨再来示现的。他也假戏真演。但是真演里面他没有受。众生苦他也装着很苦。众生乐他也装着很开心。其实他从来没有起过心。从来没有动过念头。从来没有分别执着。这是凡圣不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对事实真相了解。一个对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

  菩萨应化在这世间来干什么?他跟众生不一样。众生是来受果报的。「系缚」。系缚在三界。系缚在六道。佛在经上常常把三界六道比喻做监牢狱。你被囚禁在监牢狱之中你出不来。这比喻。比喻得很好。你决定超越不了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受种种的罪苦。那就是三恶道;这罪苦稍微停一停。感觉得舒服一点了。那就是三善道。但是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你要问这什么原因?你自己冷静想想你就明白了。人生在世想自己。从早到晚我起心动念想些什么?我说些什么?我做些什么?然后再细心观察。我的思想言行与善相应还是与恶相应?你要能细细做个比较。你就明白了。我们的念头恶念多、善念少。我们的言语造口业多。行为亦复如是。从早到晚所造的身语意三业。恶比善多。那果报不就很明显的吗?所以你要在三途住的时间长。你在人天住的时间短。人天。善业所感;三途。恶业所感。所以这「系缚」就是讲你所造的业。业感。

  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诲明白了、觉悟了。真正觉悟。从今天起我一定要舍弃恶业。换句话说。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与善相应。与十善相应。十善是个总纲领、总原则。如果要把十善讲得详细不是容易事情。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华严经》上常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话讲绝了。任何一法你要把它展开来。细细的去参究。都包含一切法。所以佛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一并不是指定某一法。不是的。任一。任何一法。法法都具足一切法。于是法就平等了。所以《金刚经》上讲「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世出世法也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什么叫世法?什么叫出世法?法哪有什么出世不出世的道理?迷了就叫世法。觉悟了就叫出世法。所以实际上只有觉迷之差。法没有差。法法圆融。法法皆含一切法。这样你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

  第二句讲「灭坏」。「灭坏」是说迷惑造业。把你自性本具的德能灭坏了。这怎么「灭坏」法?把自性本具的德能错用。自性的本能。见闻觉知。我们错用了。错用变成什么?变成着相。变成攀缘。这一次江本胜居士到澳洲在我们净宗学院访问。那边同学打电话告诉我。我们把「佛、菩萨、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把这些字给他。让他放在水瓶。贴在水瓶上。让水看这字。然后从显微镜下看这水的结晶非常之美。他把它拍成幻灯片放映给我们看。我还没看到。听他们打电话告诉我的。所以念佛的心。心跟佛相应。心跟十善相应。在科学家观察当中。世间最好的图案是什么?是爱。是感恩、感谢。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图样能够比这更美。但是我们佛法里头显示出比它这还要美。我们清楚。我们明了。他实验的结果不说出来。我们都知道。所以我们自己不能不修行。行就是行为。身体的造作是身业行为。口的言语口业行为。心里头念头是意业行为。如果我们身语意三业都能够依据十善业道。那你在这科学实验里面。你就会看到最美的形相。为什么不修?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我们这些数据是请定律师送到他东京的实验

佛教协会讲经交流

所。他这一次访问把实验的结果带出来给我们看。这是他现在这画册里头还没有放进去。将来我想他再版的时候。一定会把我们这些东西放进去了。这非常有力的证明。

  人都想好。随顺性德才是真正的美好;违背性德。那就是这地方讲的了。灭坏你的美好。你的损失太大太大!我们世间人。实在讲没有道心。什么叫道心?出离三界六道轮回。那个叫道心。我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过。一个都没遇到。大家在一起学佛用的什么心?还是轮回心。什么叫轮回心?自私自利是轮回心。名闻利养是轮回心。贪瞋痴慢是轮回心。爱好享受五欲六尘这是轮回心。轮回心没有放下!细心去观察。攀缘。他不是随缘。攀缘是轮回心。随缘是出离心。所以修行很多年、几十年效果不彰。看不出什么效果。

  如果真正是用出离心。这出离心就是我们佛法讲的菩提心。我们这些年来跟诸位明白的显示出来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菩提心。这是出离心。与性德完全相应。你希望得到的财富。希望得到聪明智慧。希望得到健康长寿。你把那个希望都舍掉。财富、智慧、健康长寿自然就现前。为什么?它是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头得来的。哪里要求?你还有求的这心。那个心是攀缘心。那个心不真诚。那个心不清净。那个心不平等。所以与性德相违背。只要随顺性德了。古大德说得非常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什么?这话是对世间人讲的。实际上是什么?实际上。佛氏门中不求全得了。哪里要求!「求得」这不是佛法里头的。不必要求。一切都是现成的。

  古大德为一般人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好。宫殿居住的房屋。宫殿都是七宝造成的。铺路都是黄金铺地。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所有一切你想的应念变化而成。讲的是一点都不错。是事实真相。好像还带着有一点诱惑人的味道在里头。当然这是说法人的善巧方便。可以这样说法。这对初学。我们今天讲文化程度低的。对于老修。对于文化程度高的。那不是这样说法。从理上讲。理明白了。事就通达了。一切法从心想生。

  水是矿物。在现在科学里面说它。它不是生物。它是属于矿物。现在突然发现矿物有生命。矿物有见闻觉知。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水它能看它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觉得很不可思议!可是在佛法里面早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什么原因?它有法性。一切有情众生。佛说他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都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既然是法性。法性的德能。法性它就具有德能。那个能就是见闻觉知。德就是觉正净。再说得具体一点。那就是戒定慧三学、六度、普贤十愿。那都是性德!法性里有没有?法性里有。有。但是它不显。我们所以称它法性不叫它佛性。佛性是什么?佛性就是法性它能够表显出来。所以法性里有。不是没有。它自己不能表显。但是有情众生引导它。它能够表显;没有引导的时候。它就没有办法表显。所以佛说「一切法缘生」。既然是缘生的。就不是真实的。这真实讲就不是永恒的。只有性是永恒的。性之能是永恒的。性之德是永恒的。但是德能所起的一切相用。那是无常的。千变万化。

  自性本具的德能它不是物质。它不是色法。所以它没有生灭。它在哪里?遍虚空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我们这身体上就称之为佛性。在水壶上就称之为法性。这要很细心去体会。去观察。就发现现在人所讲的宇宙的奥秘。真正发现了。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懂得养生了。才真正知道我要随顺性德。随顺性德得大自在、得大安乐、得大智慧、得大福报。你平常所想的全部都兑现了。都落实了。你才能够摆脱「系缚」。你才能够脱离「坏灭」。所以我们今天的麻烦就是完全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做法。这就完了。这就灭坏自己的性德、性能。把自性的德能变成了什么?变成了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变成了妄想、分别、执着。你说糟不糟糕!这东西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六道就住定了。你永远不能超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在这段经文里头最重要的学习。了解事实真相就是世间的因果真相。因果的真理。从此之后应当断恶修善。应当积功累德。这是初步。果报人间天上。享人天福报。还出不了三界。为什么?因为没有离相。《金刚经》上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没有离相。你出不了三界。如果是离相修行。你是菩萨再来。你是为一切迷惑众生做示现。做样子给他们看。你是在演戏。你不是真的在受苦。就是佛门里头常讲乘愿再来的。那当然你自在。无论在哪里。你在天上自在。在人间自在。在饿鬼、畜生、地狱都自在。

  这自在怎么个说法?就是六道里头各个阶层苦乐忧喜舍。你统统不受。你永远保持着清净平等觉。这就是菩萨再来。菩萨示现。你还有苦乐忧喜舍。那你要记住。你还没有脱离六道。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修积一切功德。果报都是在人天福报。没有离开系缚。也没有离开灭坏。不过系缚、灭坏比一般人稍微轻一点而已。这就是佛门里面讲的五乘佛法里头人天佛法。人天不能算果报。这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苦集圣谛第三句:

  【或名爱着义。或名妄觉念。】

  我们看这两句。这两句是别显烦恼。前面两句是通显烦恼。这是别显。意思就很明显了。什么是业习烦恼?经文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一个是『爱着』。「爱着」是有对象的。对象总不外五欲六尘。也就是根尘相接触的时候。我们眼见色法、耳接触音声、鼻接触香、舌接触味。接触的时候顺自己的意思。贪爱的心就生起来了。

佛教叶蔓在线讲经

这就叫『爱着义』;不顺自己的意思。烦恼瞋恚就生起来了。也叫「爱着义」。所以爱着的范围很广很广。就是一个爱得到。一个是爱远离;我不喜欢你。我不希望常常看到你。所以顺逆用这一个字来代表着。这是我们六道凡夫。在日常生活当中天天都有。顺自己心意的。无论是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看到总是生欢喜心。欢喜心就是烦恼。七情五欲。七就是情生了。这七种就是喜、怒、哀、乐、爱、恶、欲。中国人讲七情。情欲生起来。不顺自己意思。同样也生起七情的烦恼。你看七情里第二个。第一个是爱。第二个是恶。恶是讨厌。不喜欢。讨厌!换句话说。总的来说你总是脱离不了妄想、分别、执着。这是特别指分别执着。因为第二句『或名妄觉念』。那是专门讲妄想。妄想不一定有现前对象;这爱着是现前一定有对象。境界现前!

  中国古人说得好。「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换句话说。顺境善缘少。逆境恶缘多。尤其是现在的社会。这比例要是很客观的来说。大概逆境恶缘在我们人一生当中恐怕要占百分之九十。顺境善缘顶多只能占百分之十。不成比例。古时候读圣贤书有修养的人大概可以达到一半一半。那修行有功夫的人这比例就要提升了。可能是顺境善缘要占个百分之七、八十。逆境恶缘恐怕是只能占百分之二、三十。那就很有功夫了。这里头我们特别要细心体会一个事实。那就是什么?佛在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如果境要不随心转。这比例怎么可以改变。比例的改变就是命运的改变。

  何以能够改变命运。能够离苦得乐?这里头有个道理在。那就是境随心转。换句话说。世间苦乐是假相。不是真的。苦乐怎么转?是在你的意念。你的意念善。你的意念清净。能够把逆境转变成顺境。能够把恶缘转变为善缘。《楞严经》上佛说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明白这道理。了解这事实真相。我们活在这世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逆境恶缘。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自己会把它转过来。逆境转成顺境。恶缘转成善缘。会转。这种本事没有学到。那我们这学佛叫白学了。这本事学到。真正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了。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换句话说。一切时一切处。你自自然然随顺性德。你不会违背性德。性德是至善的、是至美的、是真实的。世间人讲真善美有名无实。能转境界的人。那个真善美才是真实的。在物理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它能转。如果一切相是真实的。你就没法子转了。它是虚妄的。用什么转?佛在经上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就知道了。心想能转。我们为什么不去想善法?所以修行人。我常常讲。我们要肯定人性本善。你的大慈悲心才能够生得出来。你才不会看到人造作恶业。你起怨恨心。起瞋恨心。你不会起了。

  我们一般凡夫看到别人造罪业。看到别人做不善事都会气愤。这是人之常情。这什么人?凡人!凡人的常情。我们想想我们自己在没有学佛之前。还不是如此吗?学佛的最初十年。功力不够。伏不住烦恼。常常看到不顺眼的事情还是火冒三丈。到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之后。这心平了。看事情也看得清楚、看得真。你就是造了滔天的大罪孽。我也不会动一念瞋恨心。我也不会现出厌恶的相。不会;会跟佛菩萨一样默然受之。就是一句话不说。一丝毫表情没有。来接受这事实。为什么?这里面业因果报。尤其是因果通三世。就清楚明白了。所以「爱着义」是烦恼。是现行的烦恼。

  第四句『或名妄觉念』。妄觉念不一定要有对象。就是什么?打妄想。想过去。想未来。由此可知。接触外面境界。六根接触境界起烦恼。不接触的时候还是起烦恼。这烦恼从哪里来的?这烦恼是阿赖耶识里

佛教法师讲经直播

头落谢的不善种子。这种子很多。力量很强。所以最容易发现的是在你睡觉做梦的时候。做恶梦!恶梦是属于妄觉念。绝对不是没有因的。不是无缘无故会做梦的。不是的。有人做的梦是好梦。譬如学佛的人。学得很勤。很精进、很努力。常常梦见佛菩萨。梦见参加法会。或者常常梦听经讲经。我们都常常做这个。这是不是好现象?如果着相了。那就叫妄觉念;不着相。那这是好境界。

  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得清楚。不要去着相。要记住《般若经》上佛给我们说了个总原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常常梦到佛菩萨。绝不放在心上。也不要常常告诉人:我天天梦到佛菩萨。我这境界不错了。你已经着魔了。你已经错了。见如不见。闻如不闻。这是好境界。什么叫好境界?说明你阿赖耶识里头佛法的种子起了作用了。它有力量了。这是好事情。要从这地方认为自己很不错了。你就起了傲慢心。就生起烦恼。这就错了。认为说我不错。别人都比不上我。这一个念头就错了。也许别人功夫比你高别人不说。你到处宣扬自己、表扬自己;人家真正有功夫的人。一句话不说。

  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净土宗慧远大师。这是中国净土宗创始人。东晋南北朝时代。他老人家在江西庐山建立第一个念佛堂。召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在这念佛堂念佛求生净土。那个时候所依据的就是《无量寿经》。因为净土《观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最早翻译的净土经典。翻经。《无量寿经》是最早翻。远公大师依据《无量寿经》。依这一部经修行。建立了中国净土宗。他也并没有说是要建立什么净土宗。以后人称为净土宗。他没这念头。心地清净。「心净则佛土净」。他一生三次见到极乐世界。他不是梦中是定中。就是念佛止静的时候。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讲过。这是给我们做非常好的榜样。

  我们一般人看他一生老老实实是一句佛号念到底。真的是一部经、一句佛号。他才能有那么大的成就。这感应我们知道。无论你修学哪个宗派。感应基本的道理就是禅定。在我们净土宗就是清净心。心清净跟诸佛菩萨就有感应。现在人讲不同维次空间。心清净的时候。这不同维次空间可以突破。突破的时候自己并不知道。你能够见到不同维次空间一切众生的活动。他见到没有放在心上。若无其事。这真正的定!见到之后。到处跟人宣扬。定就没有了。到最后一次。他往生的时候才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不但有阿弥陀佛。莲社比他早往生的都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他。他才说西方极乐世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人家问他是什么样子的?跟《无量寿经》所讲的完全相同。确实远公大师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

  末法时期修行证果、成佛第一道场是念佛堂。念佛堂的堂主代表阿弥陀佛。接引一切有缘众生。如果你这堂主做的不如法。让这一些念佛的人不敢来了。这罪业就重了!你是来接引众生、帮助众生到极乐世界的。你怎么能把他的道心毁掉?你只能够成就别人道心。不能够毁掉别人道心。不能够障碍别人道心!那个功德比讲经法师殊胜多了。讲经法师比不上;比丛林(丛林是最大的、最大规模的佛教道场)里面的主席、方丈高得太多了。谁知道?佛知道。真正通宗通教的这一些大德善知识他们知道。所以对于念佛堂的堂主。哪有不礼敬的道理!讲经的法师是劝人修净土。是在劝导。念佛堂堂主是直接带人带着大家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念佛功夫要成就。不能离开念佛堂。你看看庐山东林念佛堂。当年这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这些人终年累月不下山。所以才能成就。念佛如是。学教也不例外。

  去年春天我访问日本。我参观日本的比叡山。我向他们请教。日本佛教宗派很多不亚于中国。各个宗派的祖师都是从比叡山出来的。由此可知比叡山道风的殊胜。值得人尊敬。我向他们执事请教。从前日本各宗派的祖师在比叡山修行。最短是几年?他们告诉我十六年。换句话说。修行最短的十六年不下山。所以下山之后。他能够成立一个宗派。能够建立一个宗派。成为一个宗派的开山祖师。从这地方。我们就深深的体会到。十六年不下山。不说别的。这定功就值得人佩服。常常接触社会大众。那是什么人?那是菩萨再来的。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形相上跟大众没有两样。骨子里完全不同。他下山去教化众生。他一丝毫都不迷惑。菩萨应世!真正修行人在山上。我听了他们的话。我才在澳洲建立净宗学会定的这九年的教育。才下定决心。原来我还在考虑。九年是不是太长?能不能更缩短一点?结果我听到人家十六年。我们现在等于打对折了。不能够再少过九年了。九年的耐心都没有。你还想成就吗?所以真正学教。将来发心弘扬净土。先到山上住九年。

  我们在山上也结界。这九年决定不能出界限。庐山远公是以虎溪为界。不出这界限的。其它的不说了。至少我们能体会到他心是定的。定生慧。唯有慧才能够转烦恼为菩提。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一点小的定功都没有。还谈什么?所以今天我们在澳洲这小城市建立这小道场。规模很小。我们也不指望成就很多人。我们遵守印光法师的指导。不超过二十人。这二十人里面有弘法的、有护法的。弘法的十个人。护法的十个人。弘法就是学讲经的。护法不学讲经。学办事。为讲经同学服务。照顾讲经的同学。兼这念佛堂。照顾念佛堂。希望九年不下山。能够更长的时间。那当然你会有更大的成就。你对于佛教修学会有更大的影响。这是一定的道理。永远舍离爱着。永远舍离妄想。老老实实依教奉行。

  学讲经我们不希望做通家。希望做专家。譬如你学一部《弥陀经》。希望你一生就讲这一部经。不讲第二部经。你整个的精神、功力、时间都专注在这一门上。这一门九年下来之后。这世界第一了。学《无量寿经》的。那你真的就是无量寿佛;学《弥陀经》的。你就是弥陀佛;学《普门品》的。你就是观音菩萨了;学《地藏经》的。你就是地藏菩萨了。一生一门深入。这九年学成之后。到全世界去弘扬就这一部经。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古人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方法比什么都重要。毅力、决心。再一个外缘。外缘我做护法。对修学的这些同学我负责四事供养。让你在生活上不操一点心。提供这机缘让你学习。学讲经的同学要天天讲。所以我们建了十个教室。新的教室有十个教室给十个同学。一个同学一个教室。我们有一套方法。如果讲得不错了。确实我们听到很满意了。有几分契入境界了。我会把你讲经的录相带放在我们网络上。放在卫星电视上对全世界弘法。同学们各个都成就了。我讲经的时间就缩短了。这样子渐渐你们就可以代替我。

  十个同学十部经。这是净宗学院。在中国大乘十个宗派里面。我们这是一个宗。我们所学习的是以本宗经典为限为主。也可以修学与本宗相关的经典也行。譬如《华严经》。《华严经》跟净土有没关系?有关系。文殊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彭际清居士说《华严经》就是大本的《无量寿经》。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无量寿经》就是中本的《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三部经的内容确确实实无二无别。一个说得简单。一个说得详细。所以我们学院如果学《华严》很好。我们也欢迎。《楞严经》我们也考虑在里面。为什么?《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里面。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世尊的两位得力的助手。《楞严》与净土有关系。关系很密切。这些我们都可以选修。

  除此之外。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了凡四训》。这是不分宗派共同科目。学佛入门必修的课程。我们也开这课程。希望真正有同学们肯发心。我这一生专讲《安士全书》。专讲《感应汇编》。专讲《了凡四训》。好!这是为学佛的人铺路、开道!我们都曾经想过。除这之外。儒家的。我们也会精选一些东西。「四书」当然是必须要读的。《礼记》分量太大。我们可以选几篇。专修专弘。儒佛并弘!无论修学哪一部经论。方向目标都指归净土。这就对了。

  这理念是印光大师给我们启示的。你看他老人家的《文钞》。篇篇都不离儒、佛。有时候还掺杂着道。融合「儒、释、道」为一体。显示出《无量寿经》的博大精深。显示出极乐世界的包容。最明显的。诸位能够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一品里面看到。这一品经文有四大段。前面三段是讲上中下三辈往生。后面一段不是讲专修净土的。修学其它宗派的。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统统得生。净宗法门广大。包容。它不排斥!无论修学什么法门。只要修到心清净。这是个原则。「心净则佛土净」。心清净了。发愿求生净土统统得生。向下从第五句到第十句。这些经文「多通业惑」。我们看第五句:

  【或名趣入。】

  『趣入』什么地方?趣入苦果。这一句给我们很大的警策。如果我们常常有这种觉照的功夫。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功夫没有不得力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结果是什么?趣入是何处?这意思如果诸位听了还不懂。还有疑惑。我们说两句最通俗的话。大家就懂了。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要受灾祸。这就是「趣入」。你种善因趣入善果。你造恶业就趣入罪报。所以起心动念不能没有警觉。

  有同学来告诉我。烦恼习气很重。起心动念都没有办法远离淫怒痴。淫怒痴就是贪瞋痴。这业报很可怕。学了佛了。出了家了。法师的身分他来问我这问题。我回答他。劝他去看《楞严经》。特别是《楞严经》里面的「四种清净明诲」这一段经文。

2018北京佛教讲经会

佛就是答复这问题。所以学佛确实有真佛、有假佛。这「四种清净明诲」里面说。佛弟子无论是出家在家。淫心不断。淫欲的念头很强。世尊叫那是什么佛?魔佛。他学佛了。佛上头加了个魔。那是魔佛。最后往哪里去?魔道去!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你果报是这个。

  虽然是学佛。这都是出家的法师。出家了。盗心没有断。这盗是偷盗。换句话说。起心动念还想占别人的便宜。念念还没有办法舍离损人利己。损人利己这念头是盗心。这样学佛这个因将来趣入什么地方?佛说这是妖佛。妖魔鬼怪!将来的果报就是妖怪这一道。你说这东西多可怕。佛的确很慈悲。在经上讲得那么清楚。「清净明诲」这一章我单独讲过。记得还讲过好几遍。不知道有没有录相带?录音带是肯定有。无论在家出家的弟子。学佛不能够趣入妖魔鬼怪。学佛。这杀害众生的念头不能够远离。他的趣入是鬼佛。将来到哪一道?到饿鬼道。此地「趣入」就是这意思。

  诸佛如来、祖师大德没有一个不劝我们要放下。放下不善的念头。远离十恶业。他这都没有离开。十恶业里头。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瞋、痴。总不离十恶业。你要是还是行十恶业。你的趣入就是妖魔鬼怪。就是三途地狱。这没法子的。这是真理!苦报是你自己业力感召的。不是别人给你受。这道理一定要懂。没有人会管你这些闲事。自己业力变现的。尤其是地狱道。全是业力变现的。

  早年朱镜宙老居士跟我讲过故事。这是事实。是他岳父。他的老丈人章太炎先生。他的夫人是章太炎的女儿。章太炎在世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月东岳大帝的判官。泰山东岳大帝管好几个省。判官就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地位很高。他晚上天晚了。时间到了就有两个小鬼。那时候还抬轿子。请他上轿去上班。第二天早晨鸡叫的时候。他下班了就回来了。他感觉得很疲劳。日夜都不能休息。晚上照样去上班。看到饿鬼道里面的状况。他明了。有一次他想到地狱里头的刑罚有炮烙。就是人抱火柱。他说这刑罚太残酷了。就建议东岳大帝能不能把这刑罚废除?东岳大帝笑笑。告诉他:你先去看一看。然后回来我们再商量。好。他就跟着两个小鬼去到刑场去看。到那个地方。这小鬼就告诉他。炮烙这地狱就在此地。他看不见。才恍然大悟。业力变现的。章太炎没有造这个业。地狱。到了地狱面前看不见。以后见到东岳大帝就不提了。业力变现的。不是阎罗王、东岳大帝建一个地狱给你受。不是的。佛法里讲的清楚正确。才恍然大悟。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要想到趣入。这意思就是你要想到果报是什么?自自然然你就不会造恶业了。至少你这恶的念头、恶的行为会逐渐逐渐减轻。那你就很有进步了。好。今天时间到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257.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七十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七十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51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