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八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八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八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0卷) 2003/8/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1080
诸位同学。请看《四谛品》第一段娑婆世界。经文末后的一小段苦灭道圣谛。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诸佛子。苦灭道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一乘。或名趣寂。或名导引。或名究竟无分别。或名平等。或名舍担。或名无所趣。或名随圣意。或名仙人行。或名十藏。】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文殊菩萨要教导我们怎样修「道」。前面讲苦灭圣谛是出世间之果。我们无比的希求。我们晓得这世间一切法都是无常。都不是究竟的。唯有灭谛是真常。像前面所说的「无诤、离尘、无相、无自性、无障碍」。都是我们念念在希求。这是诸佛菩萨所证得的究竟果地。有果必有因。诸佛菩萨是怎样修成的。在这段经文里面也说了十个名称。让我们顾名思义。知道怎样去用功。
第一个名号叫『一乘』。这句用意很深。为什么?世法里头常讲「先入为主」。第一个印象给我们的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中国古时候教童子。六、七岁的小朋友刚刚上学。这是启蒙。启蒙多半是从《三字经》念起。《三字经》第一句话重要。这就是给你一个概念。先入为主。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在佛法里面就是一乘法。在佛法里面的解释。「一乘」是究竟成佛之道。叫做一乘。《法华经》上说得好。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我们就明白了。
佛给我们讲大乘小乘。给我们讲声闻、缘觉、菩萨。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只有一佛乘。所以古来这些大善知识常说「成佛
世尊教导我们接受圣贤的教诲。一定要拿到最高的学位。拿到菩萨不行。不究竟不圆满。一定要拿到佛的果位。最高的果位是佛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你当然要作佛。要做究竟圆满佛。这是一乘教。佛并不是教我们学了「阿含」就行了。「方等」就可以了。「般若」是不错了。佛不如是。念念都是帮助一切众生圆成佛道。实在说。要是依照佛教学的次第。由浅而深。就像我们一般社会读书一样。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按照顺序来修学。这时间长。哪一年才能毕业?
有没有个特别法门。让我们不必经历这过程。也能成无上道?理论上讲得通。从理上讲。凡夫跟佛只是一念之差。一念迷那你就是凡夫。一念觉你就成佛了。所以天台法华祖师判教都有顿教法门。顿是顿超。不必经过这次第。顿悟、顿超;禅宗是属于顿悟顿超的。不必经历这些法门。殊不知净土也是顿悟顿超。修净土的人并没有开悟。没错。他选择净土法门死心塌地就等于开悟的人没有两样。开悟的人他才会选择快捷方式。没有开悟的人他不知道。你虽然没有开悟。可是你也选的是快捷方式。那不等于开悟吗?其它地方你比不上开悟的人。选择这路子那你跟开悟的人没两样。你选对了。
净宗顿超。净宗比禅宗还要顿。所以世尊在《大集经》上赞叹这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不是普通的禅。无上深妙禅就是
《华严》是一乘。怎么是一乘?《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就是一乘。也是无比希有殊胜的一乘法。文殊菩萨教导我们修学。他真的是对得起我们。没有拐弯抹角。直截了当把无比殊胜的佛法传授给我们。我们自己要觉悟。《华严》毕竟是太大了。这经念一部都要半个月。每一天念八个小时得念半个月。过去在台湾。每一年的正月。学《华严》的道场都诵《华严经》。诵一部。由法师领着大家一起来念;那讲一遍更是不容易。我们要想真正契入一乘。从哪里下手?古大德给我们讲。《华严》、《法华》皆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这话说得太好了。《华严经》、《法华经》它的作用在哪里?引导我们归《无量寿》。《无量寿》是净宗的经典。彭际清居士称它为中本《华严》。为什么称中本?因为还有小本。小本就是《佛说阿弥陀经》。所以《佛说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便于受持。
我们要是真正修第一殊胜的一乘法。我们就知道怎样落实?落实到《佛说阿弥陀经》。或者是落实在《大乘无量寿经》都行。《大乘无量寿经》便于学习。如果年岁太大了。六十岁以上愈精简愈好。最好受持《佛说阿弥陀经》。古大德有许许多多的典型。许许多多的榜样。他们每一天的功课就是一部《弥陀经》。一句六字洪名。真的是念兹在兹。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经典上的教诲。所以没有一个不成功的。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一点都不假。念佛不能往生。那是自己业障习气太重了。你没能放下。你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样念佛不能往生。这是业障真正的严重。自己的善根福德不足。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在这种情形之下。方法也是很多。我们最普通用的方法就是读经、研究经教。为什么?理贯通。事明白了。你自然就死心塌地了。另外一种。过去这些念佛往生大德们的传记多看。激发自己的道心。天天读《净土圣贤录》。天天读《往生传》。看看这些人。他们在没有往生之前跟我差不多。现在他们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我还在六道受苦受难。应当见贤思齐。我要向他们看齐。我要认真努力。我要放下万缘。我要一心专念。不能把这一生的光阴空过了。
修福是好事。不是最重要的。是次要的。在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是附带做的。不是我们主要做的课。这要懂。主要是自己真修。宾主不能颠倒。颠倒那你就错了。所以在从前寺院庵堂里面的执事。道场的住持、当家、维那这些堂主。他们是什么人?他们真的是「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说他们对西方极乐世界已经取得了。什么时候走他都不妨碍。他能走他不走。不走干什么?为大众服务。这叫积功累德。就是自己自度已经成功了。这才帮助别人。
如果自己是凡夫。自己没有得度。你要担任这些工作。那就麻烦了。那就是古大德常讲的。你要害一个人。你就叫他做住持。你就叫他做当家。为什么?他事务繁忙。他没有时间用功。必定堕落。他所修的纵然道场护持得很好。也是人天有漏福报。来生生到人天享受富贵而已。出不了三界。出不了轮回。你害他!所以从前我们要知道。这寺院执事是佛菩萨化身来的。他身分没有暴露我们不知道。极少数的身分暴露。像天台智者大师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永明延寿大师阿弥陀佛再来的。傅大士这是居士。布袋和尚这是出家人。这两位都是弥勒菩萨化身的。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天台山。这在浙江。国清寺的丰干是阿弥陀佛。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每一天在寺庙里做粗重工作。为大众服劳役。佛菩萨再来。不是凡人!
所以。我们要发愿先成就自己。至少在念佛堂要能够得到功夫成片。这是最低限度。你要能得功夫成片。为什么?你能够自在往生。往生真有谱。我为大众服务。当然要操心。当然要劳神。这是什么?牺牲品位。这是真正慈悲。但是决定得生。就像智者大师示现的时候跟大家说:如果我要不做住持。那品位就高了。是实报土上辈往生;因为做住持要管理这寺庙。天天要操心、要劳神。所以只有五品位往生。都是表演给我们看的。五品位是凡圣同居土。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他念佛的功夫是功夫成片。五品位是功夫成片。没有到事一心不乱;如果到事一心不乱。他就生方便有余土了。可是这五品位功夫成片。这里头也有上中下三辈九品。如果是上辈三品。有能力自在往生。什么叫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一点障碍都没有。想多住几年。行。就多住几年。这就是我们佛门里头常讲的「生死已了」。他来去自如。一点障碍都没有。这是从前寺院庵堂的执事。近代没有了。
近代我们只晓得印光大师。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大师给我们所示现的。那就是教我们这一代的人。他是怎么教的?他一生不收出家徒弟。不传戒、不传法、不做住持。也不做当家。不盖庙。一生在道场里面当清众。这是示现给我们看的。我们如果这一生道业要想成就。做清众就对了。这清众就是。如果是念佛堂。每天在念佛堂念佛;禅堂。每天在禅堂里参禅;在佛学院。那你就认真研究经教。「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之后。你才能成就别人。
佛经上是有说过。「自己未成。成就别人。菩萨发心」。这话你千万不能听错。它那个讲「自未成就」是自己没有成佛;自己没成佛。我发心要度众生。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自己本身是什么身分?法身菩萨。不但是法身菩萨。他是法身等觉菩萨。他不是凡夫。不过说他没成佛。就是自己没成就先度众生。绝对不是像我们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肯定要搞六道轮回的。千万不要把这意思会错了。至少在净土宗里头。就是我刚才所讲的。你念佛已经到功夫成片。你已经达到像智者大师五品位的境界。你可以在寺院里面担任执事。为什么?那不妨碍。那是牺牲自己品位。真的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有能力。你有智慧、有能力已经脱离三界六道了。在三界六道里头展现的是游戏神通。你不受业报!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造业了。这种人可以。
这是寺院庵堂里面的执事。在古时候真的常常见到。现在为什么没有?这我常讲的众生福薄。菩萨不来。众生真正有福。佛菩萨焉有不照顾之理。所以你要真干。真干佛菩萨一定帮助你。一定照顾你。「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往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所以他教我求佛。求佛怎么个求法?求佛要从自己内心里面去求。决定依教奉行。佛教我做的。我认真努力做。佛教我不可以做的。我决定遵守而不违犯;你就得到佛菩萨加持。你就得到佛菩萨照顾了。所以他老人家那个时候给我说。他说:你一生都是佛菩萨照顾你。你什么都不要操心。一定要万缘放下。我是真听老师话了。
再看第二句。『或名趣寂』。这都是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寂』是清净寂灭。也就是说远离妄想分别执着。你心得寂静。你还有分别执着。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寂」是定到极处的境界。这不是小定。《楞严经》上所讲的「首楞严大定」。寂定我们把它的水平降到最低是法身菩萨所证的。换句话说。决定超越十法界。为什么?这样说法是不是说得太高了?不是的。这说法是有根据的。世尊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里面讲五忍菩萨。五忍菩萨最高的是「寂灭忍」。寂灭忍下面是「无生法忍」。这你就明白了。
『趣寂』。寂灭忍最低的是法云地的菩萨。跟前面讲「一乘」意思差不多!这两句都是总说。「一乘」是从教上讲的;「趣寂」是从功夫上讲的。都讲得好!这在提醒我们。教要修一乘。净宗是一乘。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讲「净宗法门是一乘当中的一乘」。真的说到极处了。而「趣寂」则是提醒我们。真正修净土。你要记住大经上常说「心净则佛土净」。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心乱了。那就与我们的修学相违背了。一定要懂得。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保持清净心。
什么叫清净心?六祖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那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这里面决定没有执着、决定没有妄想、决定没有分别。菩萨在世间。不是这经上也是常常跟我们讲。随缘!随缘是什么?他分别我们随他分别。随顺他的分别。你执着我随顺你的执着。我自己有没有执着?没有。我自己有没有分别?没有。所以自己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清净心可以随一切境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功夫。决定不能够随缘随变。那就坏了。
修炼也不是简单事情。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时时刻刻要勘验自己的功夫。譬如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了分别执着了。动了念头了。合自己的意思生起欢喜心、生起贪爱心。这时候自己知道错了。违背了性德。这一念知道错了。这就叫觉悟。这一觉悟了马上就回头。回头怎么样?把佛号赶快提起。就是古大德所谓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为什么
从初发心真正讲用功夫就等于说拉锯战。一会被外面境界拉跑了。一会我又从境界拉回来。总得要搞上几年的工夫。你才能战胜。到底要多少年?每一个人根性不一样。每一个人勤惰不一样。大概善根深厚的人。用功勤奋的人。三年到五年可以念到功夫成片。根性要是钝一点的。虽然用功说不上勇猛精进。是精进谈不上勇猛。这样总得要十年二十年。你才达到功夫成片。也都不错了。
我学佛五十二年了。真正在念佛上下功夫。大概是三十年。前面二十年的时候。我没有在念佛这上用过功夫。这历史我跟诸位讲过好几次。因为进入佛门是经教诱导我。我非常喜欢。所以把行门就疏忽了。一直到民国六十年代。我开始讲《华严经》。讲了几年之后。这才发现文殊、普贤、善财童子都是专修净
我虽然喜欢《华严经》。我知道入华严境界是《无量寿经》。我为什么不取简单的。要找这么多麻烦?讲这经诸位要晓得。黄念祖老居士劝请。开心法师多次劝请。每一次见面都要提一句。最后是韩馆长。临终之前祈求。希望我把《华严经》好好的讲一遍。留下录音、录相给后人做参考。我答应了。这是《华严经》启讲的因缘。我本来不再想讲《华严》了。为什么?《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弥陀经》真正是我最喜爱的蕅益大师的《要解》。这一卷经连经连解释每一次展开法喜充满。现在讲经的人少了。没有人讲。如果讲经的人多。有人讲这些大经大论。我会发心一生专讲《弥陀经要解》。我会走遍全球到处讲这部经。那对我将来修行往生的品位。肯定大幅度的向上提升。所以这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你要得清净心。那你一定要懂得放下。你不能放下。是你没有看破。这没有看破就是你对于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果然透彻了解。哪有不放下的道理!那不可能的事情。
我学佛说实在话比一般人真的是幸运。在我这一生当中。第一次遇到出家人章嘉大师。第一天教给我的就是「看破、放下、布施」。没有走冤枉路。直截了当。我见章嘉大师是我接触佛经一个月。真的没有浪费时间。他老人家把菩萨修行的总纲领、总方向、总原则传授给我了。我居然能够接受。居然能够依教奉行。以后得韩馆长三十年护持。能够让我不管人、不管事。什么都不管。专心在教理。专心在佛号上。才有今天这一点成就。老师的恩、护法的恩超过父母多多。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苦灭道圣谛第三句:
【或名导引。】
这是苦灭道圣谛的别名。从这些名号。我们就深深体会到。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讲经说法。指导一切众生修行。出离生死。趣无上乘。就是一乘法。无非是『导引』。众生根性不相同。不止千差万别。无量无数的差别。佛菩萨能以善巧方便契机契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不容易。不但契机难。契理也不是容易事情。无量差别根机。佛菩萨的教诲都不离性德。不离自性。这是理。或者我们说不违背自性。不违背性德。同时又能契合众生不同的根性。根性里头有顺有逆。有善有恶。善、顺我们容易体会。恶、逆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到。换句话说。根本就不懂。
佛菩萨是如何的来随顺这一类众生。帮助这一类众生?首先消业障。为什么?业障要不消除。他决定不能接受佛菩萨教诲。这是肯定的。所以佛菩萨要度他们。先帮助他消业障。帮助他消业障那种方便法。甚至于示现地狱。佛菩萨在地狱里面示现为牛头阿傍一类。鬼王、鬼卒。佛菩萨示现。在里面治他的罪。诸位要晓得。那就是帮助他消业障。他所造的这罪业。他必须要受。如果造作罪业可以不受。这因果律就被推翻。那就没有因果了。所以造作决定要受。
我们在《高僧传》里面读安世高的传记。传记里面记载的很清楚。安世高大师在没有到中国来弘法之前。那讲前世到中国来过两次。干什么?还命债。这是得道的高僧。你欠命的要还命。欠债要还钱。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他两次命债都在广州。都是被人误伤的。死了。他预先告诉别人:我今天出门会被人误伤。请你不要。让官府不要治他的罪。他是误伤。什么原因?我过去生中误伤他。今天应该要还债。还两次命债。第三次是安世高的身分到中国来弘法利生。安世高确实是很了不起。真的是有神通。他能够听鸟兽的言语。博学多才。很受人尊敬。在中国佛教里头早期译经。最早译经他是最著名的。翻译东西翻得好。说明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佛经现在困难了。佛不在世了。真正善知识我们也遇不到了。这些都是福德因缘。所谓是学生遇到一个好老师。叫可遇不可求。老师能够遇到一个好学生更不容易。宿世因缘你才能遇到。这桩事情不但中国古籍里面记载的很多。现在外国有一些报告也肯定。一个人聪明智慧、一生的遭遇往往与过去生中的行业有密切的关联。外国用一些科学方法来查证。发现确实有这些事情。所以佛菩萨时时刻刻在「导引」我们。因此。我们遭遇挫折不要害怕。遇到苦难要欢喜接受。人为的也好。自然灾害也好。统统要接受。为什么?消灾。业障消除了。报掉了。人福慧就增长。人聪明了。慢慢的有福报了。所以人决定不能造业。造业是什么?造业是罪苦增长。迷惑增长。那就难了。如果是迷惑跟罪报、罪苦要是常常增长的话。这事情麻烦。为什么?现前是花报。将来的果报决定在三途。
为什么一个人受这罪苦能消业。为什么一个人受罪苦他在造业?同样是一样的苦报。何以往后果报不相同?这里面就是一个是愿意承受。不怨天不尤人。他业障消了。一个是「为什么这不幸的事情会叫我碰到」。他心不服。怨天尤人。那好了。怨天尤人。不但你的业障消不了。你还在增长。由此可知。祸福迷悟确实就在那一念之间。这一念的关系太大太大了。何以诸佛菩萨不明显的来引导我们?其实佛菩萨做众生的「导引」。从来没有间断过。有时候你自己觉察。有时候你自己并不觉察到。这才叫慈悲到极处。
菩萨示现不一定是示现一个人身。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统统能示现。总在遇缘不同。古来大德看飞花落叶。看小河流水。听牧童唱歌。豁然开悟了。这奇怪!这都很平常的现象。为什么他在这儿开悟了?他开悟的那一剎那。境界里面有佛菩萨在加持。就是佛菩萨在示现。他的缘在这时候成熟。用这方法触动他的善根。豁然开悟。他为什么?早一天他看到这现象他也没开悟。迟一天他也不能开悟。恰恰好在这时候。我们才知道诸佛菩萨对于任何一个众生。即使造作极重罪业的众生也没有放过他。也没有把他舍弃掉。「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谁能知道?我们这经论读的多了。我们才明了、才肯定、才不怀疑。这是佛教化众生引导众生的事实真相。所以真的是不定现什么身相。人的身相。动物的身相。树木花草的形相。山河大地的形相。不定现什么。让你触动善根。让你豁然大悟。
当然最基本的还是教学。世尊为我们示现的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为什么?这是因。是你悟入、豁然开悟的真因。外面境界那是缘。触动那是缘。缘有。如果没有因。你还是悟不了。因还是重要!因。那是我们天天读诵、天天听经。读诵听经。这听经古人叫做听教。这名词比听经这名词的确是要殊胜。听教是什么?听佛菩萨教诲。读经听教。这是修行。修什么?戒定会三学一次完成。这叫真用功、真功夫。听经或者是你读经听教。你要守规矩。这规矩就是威仪。这是属于戒律。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坐在那里。法师讲经。不迟到不早退。端庄坐在自己座位上。这是持戒。放下万缘。一心听受。这是禅定。这就是修禅定。在净土里面就是修一心不乱。
经念得字字清楚。没有念颠倒。没有念漏行、错了一行。这从头到尾一字一句都没有念错。这是修慧。这是什么慧?这叫根本智。听教的时候也是放下万缘。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完全接收过来。没有怀疑。不起一个妄念。不起分别执着。修根本智。所以读经听教。这会听的人都是三学等修。戒定慧三学同时修学。听一个钟点就修一个钟点。听两个钟点修两个钟点。这样读经听教会开悟!不会听的那麻烦了。不会听的那是什么个态度?一面听一面打妄想。什么打妄想?看到经文研究研究。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这个法师讲解的对不对。或者法师讲的跟某一个古大德批注意思不一样。他在那里起妄想起分别起执着。把戒定慧三学统统破掉了。这是什么?这是听我们世间人上课一样。这里头没有戒定慧三学。所以你要晓得在佛门里面。我们两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在这里听经。一个人会开悟。一个人不开悟。什么原因?一个人守规矩。一个人不守规矩。他是在这里听讲。他没有戒定慧;这人在听讲的时候。他在这里修戒定慧。不一样!所以你会听不会听。你会念不会念。这关系太大太大了。
果然会。这个会他有感应。这感应是最普通。也是最平常的。你会闻到异香。你从来没有闻过这个香。或者是闻到很好的好香。像檀香一样。这什么原因?因为你真正在修行。天神从这地方经过。他看到了。他看到生欢喜心。合掌向你致敬;向你致敬这时候天人身上放香。你就能闻到。这香气时间长短不一样。短的一两分钟。长的大概差不多可以到五分钟。那么长的时间。我想这一桩事情。一定有许许多多同学都有这经验。有时候这种异香。不但你一个人闻到。你周边的人统统都可以闻到。我是有一年在德州达拉斯陈大川居士的家里。他的院子很大。院子里面他建了一个小亭子。晚上我们大概有五、六个人在一起讨论佛法。忽然有一阵异香。每一个人都闻到。时间很长。至少有五分钟。感觉到非常惊讶!决不是他家佛堂烧的香。这样的事情常常有。
我在最初学佛。常常有这种现象。以后我跟忏云法师住茅蓬。忏云法师问我在修学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感应?我说:其它的没有。但是有的时候感到闻到异香是大惑不解。为什么?我们自己没烧香。我居住环境一公里之内没有人学佛的。决定也没有人烧香的。为什么我在房间里面读经会闻到异香?这忏云法师告诉我。他说:天人看到你在这地方读佛书。他在那里恭敬致敬。他停住一下在那里向你致敬。他身上有香气。以后我才明白这桩事情。这些特别是在初学。帮助你增长信心。这不思议的境界。增长信心。所以诸佛菩萨真的时时刻刻在帮助我们。只要我们真心在做。下面我们看第四句:
【或名究竟无分别。】
『无分别』上面加个『究竟』。为什么?若不是究竟不能够契入境界。不能证果。为什么?大乘里面就无分别了。这是一乘。一乘就加上『究竟无分别』了。不但分别执着没有。连妄想也没有。什么是妄想?我们用最粗显的话来说。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不一定要有外缘。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很容易引起起心动念。但是在没有外缘的时候也会起心动念。一个人静坐。安安静静静坐在那个地方。他也会起心动念。我想这种经验我们同学们应该普遍都有!
起心动念在佛法里说无明妄动。这是属于微细的烦恼。是属于烦恼的根源。你会起心动念。到分别执着。那烦恼就很严重了。那是很粗很明显的烦恼。表现在外面;起心动念还不形于色。里头起烦恼了。所以我们要谈到用功。要想功夫得力。那你就要练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从什么地方下手?从不执着。从这里下手。你真正想功夫得力。因为我们念佛如果功夫得力的话就功夫成片。你就决定往生。这桩事情很重要。万万不能够疏忽。
为什么我们常常还要那么坚固执着?一定不肯放松?是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也就是说你放不下是因为你没看破。怎样帮助你看破?《般若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古人常讲「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你知道如梦如戏。你还执着它干什么?所以《金刚般若》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看破。你能看破。分别执着自然就淡化。你就不会那么样坚固的执着。不再对这些事情认真了。尤其是中年之后。为什么?距离晚年愈来愈近。把这「生死事大」逐渐能体会到了。这一生已经过了。学佛的人都知道我有来生。来生怎么办?所以会把来生的事情看得比这一生更重。这一生眼前事情容易放下。不再执着了。不再计较了。这就是人在这一生过程当中。所谓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思想决定不一样。于是受过儒家、佛家教育的人。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即使他没有学佛。没有念佛。但是对于儒家的修养很深。他临走的时候也非常安详。也有很好的瑞相。这是什么原因?他放得下了。他走的时候没有恐怖。
人死了。通常这一断气。两三个小时他全身就僵硬。可是念佛的人。真正有修养的人。他死了之后甚至于七天、二七十四天。他的身体还是柔软的。这什么原因?其实这道理很浅显。人在临终的时候恐怖。我们常讲贪生怕死。这一害怕、一恐怖全身僵硬。就这么个道理。凡是走了之后全身柔软的。他走得很安详。他走得很自在。他一点恐怖都没有;换句话说。没有恐怖的人不会堕三恶道。所以临命终时一慌乱、一惊吓。麻烦就大了!这时候真的六道里面。你要往哪一道去。关键的时候。
也有这种情形。我们都曾经遇到过。这亡者几个小时之后。真的身体已经僵硬了。面相很苦、很痛苦。不好看!如果他的缘殊胜。遇到好的同参佛友。大家给他念佛。我们一般讲助念。念到七、八个小时。念到十几个小时。再去看他身上软了。他面孔很好看了。这效果就非常殊胜。这些事情。我想有不少学佛的同学。你去送亡、去帮人助念。你都亲眼看到。真有作用。
现在我们明了。从江本胜博士水结晶实验里面证明到了。助念。譬如说这朋友距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听到这讯息。每天在家里面恭恭敬敬念佛给他回向。这力量达得到。为什么?念力超越时空。再远统统能达到。不可思议。在《华严经》上这些事情佛讲得很清楚。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远近。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我们在这里诵经念佛给他回向。立刻就达到。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人走了以后。他究竟到哪一道去了我们不知道。如果我们常常怀念他。常常诵经念佛给他回向。对他有没有好处?肯定有好处。好处多多。这道理要懂。这事情要真做。决定不是迷信。决定不是无效。纵然我们这朋友真的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我念他还是有效。真的对他有帮助。我对他有帮助。他对我也有帮助。这些道理果然参透了。搞明白了。你就知道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是真理。心想遍法界虚空界。你一念善。善遍虚空法界。一念恶。恶遍虚空法界。为什么不想善?为什么要作恶?到最后果报自己承受。
小人要害君子。这中国古书上都有说得很明白。能不能害君子?不可能。你能够害他的。顶多你只能害他身命。你把他害死。但是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我受不受害?不受害;我所受害了。这个身害死了。实际上你害死了他。真的成就了他了。他的境界往上提升了。人间这身死了。他的灵生到天上去了。你害他实际上是成就他。这事实真相谁知道?要不是佛菩萨在经上教导我们。我们连做梦都想不到。所以小人成则君子成。小人成就害君子。君子成就是德行向上提升。因为他的被害是冤枉的。他没有过失。这话很不好懂。只有诸佛菩萨才能讲得清楚、讲得明白。
我们真正修行要抓住纲领。要抓住原则。要遵守方向。能够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先学着不执着。为什么?一切法因缘生。每一个人都有过去生。都有未来。这一生的行业包括你的思想。你起心动念。你想的是善还是恶?你造作的是善是恶跟前生都有密切的关联。所谓习气!要把习气转过来那实在不是一个容易事情。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要认真去磨炼自己。放下分别执着。然后你才能够把起心动念伏住。所以下手之处要从执着。于一切法不再执着。什么都好。随缘而不攀缘!又何况这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各人因果各人自己承当。别人没有办法代替。
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代替阿难尊者受难。也不能代替释迦族遭琉璃王灭门的惨案。佛晓得。不是不知道。琉璃王灭释迦族。释迦牟尼佛头痛三天没有办法。那是释迦族前生造的业。这一生一定要受果报。他不受这果报。他这罪业消不掉。一定要受果报。所以我们稍稍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才晓得我们这一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李老师教导我们的「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肯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为什么?条条路都是轮回路。都出不了六道轮回。
现在就是问西方路你要不要走?你如果要走。那世出世间法你统统要放下。要舍弃;你要不舍弃不放下。这一条路你走不通。你有障碍!当然不但是执着我放下了。最好连分别也放下。你要放下执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常讲凡圣同居土;如果你再把分别也放下了。那你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如果把起心动念都放下了。那高了。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时候是实报庄严土。善导大师讲「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话讲绝了。讲得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真的是这样子。
现在我们要不要放下?这地方。诸位同学又要听清楚。放下不是事放下。是心里头放下。不要听错了。好了。我工作也放下了。再过几天说:法师。我现在没有钱。我现在没饭吃了。怎么办?你叫我都放下了。那你就搞错了。生意还是要照做。钱还是要去照赚。家还是要照养。为什么?这是在世间法是你的责任。你要尽到责任。心里头不要有挂碍。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这你就真放下了。所以放下不是讲事是讲心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260.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八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八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