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一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25 00:4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一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七一卷)  2002/10/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71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七段积集宝香藏海。它所持二十层佛剎。请看第六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众妙间错。佛号开示福德海密云相。】

  世界的名号很好。众宝间错。好像排列成几何的图案。『众妙间错』。「妙」。意思含得非常深广。这个世界妙。众宝间错。当然我们从依报上一定能够想到那个世界的正报。为什么?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要不妙。依报怎么会妙?正报是这个世界的居民。他们的善根、福德、因缘都妙。

  佛的德号『开示福德海密云相』。「开示」。在佛门里面常常听到。但是这两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懂得的人并不多。在这个地方碰到了。我们就简单说一说。「开」是开启。像门户一样。我们把这个门打开。打开之后你就能进去了。房子里面陈设有许许多多的珍宝。像博物馆一样。门打开了请你进去。这些珍宝非常希有。从来没有见过。不认识。不知道欣赏。于是这个人再为你指示。你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从此以后你识货了。这是开示的一般意思。佛用这个名词。

  一切众生心性里面有无尽的宝藏。通常佛跟我们讲三大类。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现在讲技能)、圆满的相好(福德是属于相好)。实在讲这三种。一而三。三而一。福德里面。当然有智慧、有德能;智慧里面一定有德能、有相好。一个现前。三个统统都会现前。佛法里面称为大圆满。密宗有大圆满法。显宗也有大圆满。大圆满是性德现前。我说性德现前。不说性德圆满现前。性德圆满现前那是如来果地;性德现前。三个东西都现前。这是圆教初住菩萨。所以圆教初住菩萨。你看看经上常讲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通常我们讲。他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身相。他有能力。

  所以大乘教里头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学佛。没有别的。不管你学哪个宗派。修哪个法门。目标总不外乎「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我们修学的目标。跟世间法不一样。自性。一切众生各个皆有。现在变成凡夫。什么原因?迷失了自性。迷了。不是没有。所以佛很慈悲。给你开示。把你的心性的门打开。佛为我们讲经说法。为我们做种种示现。就是帮助我们打开心性这道门。这门打开了。打开了怎么样?利根的人。就是上上根的人。行!他立刻看到了。识货;中下根性的人不识货。还要再劳世尊为我们一样一样的指示。细说性德。听的人要悟入。佛对众生的帮助只能做到开示。学生一定要悟入。你就得受用。老师慈悲开示。从来没有间断。学生不是各个都能悟入。那是什么原因?业障太重了。佛常常劝导我们。要断烦恼。要消业障;断烦恼。消业障。你的障碍就没有了。你才能悟。悟了。你才能入;悟是明白了。入是直下承当。跟诸佛如来同一个境界了。古人比喻里面说。同一鼻孔出气。入。就是圆教初住菩萨。我们通常讲入一真法界。这个开示效果真正达到。要入一真法界。

  如果只有悟。没有入。这个境界就难说了。高的在四圣法界。低的还在六道。还没有出轮回。也就是说。观行菩萨悟了。相似菩萨也悟了。相似悟得深。观行悟得浅。修行的功夫都算是得力了。在这个境界里面。如果是遇到净土法门。带业往生那没有问题。恭喜你一生圆满成就。希有的因缘;如果修学其它的法门。观行即没出六道。相似即没有出十法界。还要很长的时间。诸佛如来、菩萨摩诃萨们对于这些众生不断的在帮助你。开示决定不会中断。天天开示、时时开示。帮助你觉悟。帮助你契入。

  佛在此地。这是对「众妙间错」世界的众生来讲。特别侧重在福德。我们想这个世界的人大概喜爱修福。佛非常慈悲。应机说法。佛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点我们要看清楚。我们要学习。佛从来不勉强一个人。我们不能不佩服。绝对不会说。你那个不好。我这个法门好。你要修我的才成功。修那个不成功。你们在一切经里面。佛有没有这种态度说话的?有没有这种语气说话的?如果是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语气。那开一个法门就行了。为什么开无量法门?无量法门是恒顺众生。不是随顺佛陀。不是随顺菩萨。佛恒顺众生。你喜欢什么。我就从这个方法来教导你。最后都是引导你回归自性。这种教学法才叫高明到极处。不会领你走岔路。喜欢修福德的。修这条路也能够明心见性。如果诸位看五十三参。里面有杀、盗、淫。甘露火王瞋恚心重。杀人不眨眼的。用这个方法也能修成无上道。这不可思议!胜热婆罗门愚痴。行。愚痴也是个法门。大乘圆教里头才有。顺逆都是无上道。善恶总是成佛之门。「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华严经》上才看到这么圆满。这么究竟。无论是善法。无论是恶法。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圆人说教。无教不圆。全归无上道。只有在《华严经》里面才有。其它经里头没这个说法。

  所以众生喜欢修福。佛就教他修福的方法。修福。我们知道有极限。修福里面加上智慧。那个极限就突破了。就变成无上道。世间谚语里头也有所谓「福至心灵」。这个话的意思说得好。福德到一定的标准。智慧就开了。你要问为什么?因为般若、福德、能力(通常讲德能。福是相好)。它三个是有密切关系的。它有关联的。就像一棵大树。它长了三个枝干。各个枝干不一样。三个枝干如果往下面看。往根部这边去看。看到最后。三个枝干都是从一个本生出来的。通了。诸位想想这个道理。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些法门不论是顺是逆、是善是恶。都是这个根生的。随顺根本。我们讲这是善法;违背根本。我们说它叫恶法。法哪有善恶?法没有善恶。善恶从哪里来?迷悟。差别在此地。迷悟没有根。所以佛跟凡夫没有别的。迷悟不同而已。迷了。随顺烦恼;悟了。随顺菩提。哪里知道菩提跟烦恼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所以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只是迷悟不同。说一个不同的名词。你悟了叫菩提。你迷了叫烦恼。一桩事!

  虽然迷悟感受有苦乐不同。苦乐也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苦还能够灭吗?乐还能得吗?不是真的。总的原则上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苦乐都是有为法。迷悟也是有为法。只有自性、性德。那是无为法。绝对不会随生灭而生灭。那是真的。所以真正觉悟的人说出一句话「缘起性空」。性空是真的。缘起是假的。这些道理。佛为我们开示。我们要细心观察。细心去体会。没法子悟入不要紧。你熏习的时间不够。宗门讲的。没开悟没有关系。疑情常常提起来。精神、思想集中。专注这个问题。不要胡思乱想。这叫观照。

  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叫你一天到晚。二六时中专注着六字洪名。跟禅宗的原则原理相同。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专门注意这句佛号。不要把这个佛号忘掉了。一切时一切处。你都守住这一句佛号在。这种方法。实在讲跟参禅、参话头的原理原则完全相同。它的效果很好。能把妄想、分别、执着伏住。到伏住的时候。功夫成片。因为你是念佛。你是求生净土。功夫成片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但是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往生。继续努力在这个地方修。把功夫再往上提升。烦恼没有了。功夫成片。烦恼有。伏住了。到烦恼没有了。烦恼断了。这个时候往生。生方便有余土。大幅度的提升。你功夫到这个境界。真的生死自在了。你要是聪明的话。我还在这里修。为什么?这个地方修比极乐世界修要快。这个地方修比极乐世界修难!你能有把握。这里修好。再往上提升。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一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所以可以不必着急。

  哪一类的人着急?自己烦恼习气很重的人。怕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了会退心。又会被外面境界牵着走了。如果有这样的可能。早往生好。生到极乐世界。进步虽然没有在娑婆世界这么快。但是他稳当。不退转。这个娑婆世界是大风大浪。起得也快。落得也快。大起大落。所以你自己要有能力只往上起不会往下堕落。你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修行。古德说得很清楚。娑婆世界难成就。难成能成。这才是可贵;极

河南佛教讲经交流会

乐世界是易修易成。并不可贵。只有进步没有退步。我们现前这个世界。进是大进。退是大退;如果你只能保住进。不会退。这个功夫了不起。保证自己不退转。没有别的。纯在觉悟。真正觉悟。真正有智慧。这个世界包括二十八层天。包括九法界依正庄严。决定不动心;在这个境界里头。决定不会起贪瞋痴慢。决定不会起人我是非。你就能不退了。

  所以到这个境界。娑婆无异极乐。说容易。真正做起来难。不说别的。就在现前境界当中。五欲六尘围绕在你身边。你有没有动心?这点自己要清楚。不可以自欺欺人。欺别人还能说得过去。欺骗自己。你的罪过就重了。你在菩提道上肯定堕落。没有办法提升。你要问什么原因?自己欺骗自己。你怎么能提升你的境界?欺人肯定自欺。不自欺的人肯定不会欺人。我们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在欺骗自己。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桩事情。但是欺骗别人或许有知:哦。他欺骗别人。那佛在经上讲的「自欺欺人」。欺骗别人原来这里头先欺骗自己。回光返照。就把自己的迷惑颠倒照见了。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发觉出来了。怎么改?归到一句阿弥陀佛就改过来了。把这个念头一转。转成阿弥陀佛。这是大福德。古人常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改过的人有大福德。由此可知。掩饰自己过失的人。这人一点福报都没有。不要谈智慧了。智慧当然更没有。掩饰自己过失。隐瞒自己过失。这是最没有福德的人。最愚痴的人。

  「海」是表深广。「密」。给诸位同学说。佛法是正法。觉正净的「正」是正大光明。所以佛法里头没有秘密;虽没有秘密。佛法里头有深密。大乘八个宗派里面有密宗。密宗不是神秘。不是秘密。深密。这里的道理太深了。境界太广了。我们凡夫没有办法理解。深!你要不要理解?不需要。它有一套方法。你照着这套方法修。这套方法实在讲。跟净土宗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手段不一样。它的方法是三密相应。口持咒、手结印、意观想。这叫三密。身口意三密相应。用这个方法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伏住。我们净土宗现在用的是持名念佛。目标也是把妄想分别执着伏住。你们想想看。方法不一样。原理原则相同。修清净心!清净心到一定的程度。开悟了。跟宗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有什么两样?「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八万四千殊途同归。密是深密。福德也是深密。教你用这个

宝鸡市首届佛教讲经会

方法。很深很深。「云」。前面讲得很多。非有非无。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可以欣赏。可以受用。不能分别执着。只要你离分别执着。正确的。再看上面一层。第七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一切

佛教的讲经堂

庄严具妙音声。佛号欢喜云。】

  我们从这个世界的名号。就想到这个世界的居民。这世界里面的众生他们有一种爱好。喜欢『庄严具』。喜欢『妙音声』。换句话说。这个世界的人民。大概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熏染的习气。喜爱艺术;美术、音乐、雕塑、装饰、歌舞。甚至于戏剧。对这些特别爱好。佛能够随顺他。你喜欢这个。佛把他自己亲证的境界。完全用这种艺术的方式来演出、来表达。大家欢欢喜喜统统都学佛了。

  我们这个世间人。对于这些艺术表演也非常喜爱。释迦牟尼佛没有用这个方法来度众生。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毛病。最严重的是心不清净。妄念纷驰。心不慈悲。起心动念损人利己。所以佛在这个地方教学用仁慈、用清净。这是释迦牟尼佛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此时此处一切众生教学的方针。教学的总原则总纲领。但是众生是多变的。妄想多变。虽然多变。在一万二千年这一段时间里面。怎么变化还不离谱。所以佛陀这个教学的方针是正确的。至于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在这一万二千年当中。一千年是一个大世纪;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要占有十二个大世纪。每一个大世纪里头有小幅度的调整。无论怎么样调整。不能离开这个原则。一定要教众生仁慈博爱。一定要教众生清净寂灭。牟尼是清净寂灭。释迦是仁慈博爱;爱人不要害人。清净不要烦躁。这是释迦佛教我们的总原则总纲领。我们确确实实是这两种很严重的病状。

  小幅度的调整。我们可不可以用舞台剧、歌舞、演唱来弘扬佛法?可以的。大藏经里面有这些教材。古人编的教材。无论在文字上、在义理上。都比现在人编得殊胜。词句优美。就是经文的本身。你看到大小乘的经典。我们常常看到。经典里面有许许多多偈颂。这《华严经》我们读得很多。长行之后几乎都有偈颂。偈颂是可以歌唱的。跟中国的诗词一样它也押韵。不过对于平仄没有中国诗词那样的讲究。它押韵并不很严谨。所以就变成通俗。通俗一般人都能接受。我们在最近也听了一些佛曲。像《般若心经》。有人用这个配上音乐演唱;我还听过「大悲咒」。也是配上音乐来演奏的。其实最好是用什么?用偈颂。偈颂的句法整齐。而且押韵。

  古时候。梵呗是最好的佛门的传统音乐。这个音乐跟世间一般的音乐不相同。你仔细去听。仔细去欣赏。这个音乐能够叫你把心定下来。叫你静下来。不会勾起你的七情五欲。现在世间。特别是西洋的音乐。它故意在挑起你的情趣。喜怒哀乐。没有节制的在那里诱导。这个错误!中国古时候儒家的音乐。它有节制。让你的喜怒哀乐。它让你发。不能不发泄。不发泄不行。不发泄就会得忧郁症;发泄的时候有一定的节度。不能过分。佛法的音乐是把你化解。化得清凉。高明到极处。「一切庄严具妙音声。佛号欢喜云」。这个世界是个艺术的世界。佛在那里示现一个大艺术家。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再上面一层。第八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莲华池。佛号名称幢。】

  「池」。因华得名。这个池子里面种的是莲华。我们叫它做莲华池。这个世界大概莲华池很多。所以这个世界叫『莲华池』。这是从形相上说。如果从表法上讲。莲华是表清净不染。这个世界上的居民心地都很清净、都很善良。没有染污。所以这个世界就称为莲华池。这个意思比上面那个意思更要殊胜。佛的德号『名称幢』。显示出这个世界里面的教主、导师。我们中国人讲的。名扬四海。名称普闻。「幢」。就是有普闻的意思。幢是高、明显。这个世界的众生没有不知道导师的。他的名称就像幡幢一样。非常的高显。用这个来做佛名。赞扬佛的教化。这个世间众生对佛的景仰。从名号上能够显示出来。再看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宝庄严。佛号频申观察眼。】

  世界的名号好。『一切宝庄严』。当然在表法里面。就是这个世界的众生一切都与性德相应。一切里头含义广。他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言、所作。一切的一切都不违背性德。这个世界如何的美好?佛法里头称为庄严。多少我们能体会到一些。又何况佛在经论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好、思想好。哪有不好的道理!一切都好。这是佛在这个世间教学的成绩。这么好的成绩。佛怎么会不欢喜!

  佛的德号『频申观察眼』。「频申」是形容自在。「观察」无微不至。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的教化最契机宜。众生才能够得殊胜的利益。我们现在现前这个世间。正处于极度动乱的时代。几乎在历史上。过去历史当中没见到过的。人心没有归依、没有依靠。情绪烦躁。行为乖张。一百八十度的违背性德。这还得了吗?佛菩萨在今天不来。不是不来。决定不能用佛菩萨的形相来。为什么?用佛菩萨的形相来。众生要糟蹋佛菩萨。毁谤佛菩萨。现在众生不欢喜善法。为什么?认为善法对他的约束太大。善法里头叫他不贪、不瞋、不痴。他做不到。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而无厌。你叫他不贪。那怎么行?他当然把你当作冤家对头。当然毁谤你。当然侮辱你。显示出贪瞋痴慢是正法。所以。佛菩萨在现代这个世间。出现在这个世界。不以佛菩萨的身分。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讲低姿势。最低的姿势来教化众生。随顺众生当中。以善巧方便来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你要很细心的去观察。你才会发现。

  我们知道一个原则。愈是众生有苦难。佛菩萨愈慈悲。那个示现。甚至于示现在动物、示现在树木花草、示现在自然现象。让你看到、听到了。有所领悟。佛菩萨的化现。无有方所。无有定向。在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到无尽的慈悲。要不能够微密观照。怎么能够这样灵活的运用?如果众生觉悟了。见色闻声。有所悟入。你就见道了;见佛、见菩萨就是见道。这个地方并不是讲你见到佛像。见到菩萨现身。不是这个。是你在见色闻声当中有所领悟。有所觉悟。能够改邪归正。断恶修善。真的回头了。谁在帮助你?佛菩萨在冥冥当中帮助你。佛菩萨的示现是平等的。为什么别人没有感悟而你悟入?个人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就像《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从这些地方显示出你的善根福德因缘很厚。你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你能够感悟。感动觉悟。上面第十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净妙华。佛号无尽金刚智。】

  这个世界名号、佛的德号都好。看样子好像是纯一清净。世界的德号『净妙华』。「华」总是表菩萨的修因。这个因。「净妙」。妙。实在就是讲的四摄六度。本经里面讲的十波罗蜜。这些都是从总的纲领上来说的。每一条里面无量无边。妙在什么地方?妙在能帮助我们断烦恼习气。断妄想、分别、执着。这些修行方法。这个妙!它有这样好的作用。恢复到自性清净。用自性清净心来修四摄六度。「净妙华」的本义。表法的意思。

  『佛号无尽金刚智』。金刚般若智慧现前了。「无尽」这两个字

佛教讲经台电脑下载

是说智慧的大用无有穷尽。用金刚智慧。这在前面说过。金刚比喻坚固、锋利、光明;智慧里面包含着德能、相好。佛在讲经说法常常用金刚做比喻。中国人。由于六祖惠能大师跟五祖忍和尚的提倡。对《金刚经》特别爱好。确实这部经里头言简意赅。古人常讲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受持这一卷经。就等于受持六百卷《大般若》。《大般若经》是完全翻出来了。真的读诵受持的人不多。分量太大。六百卷。但是这一卷流通得最普遍。中国在过去不但学佛的人肯定念过。不学佛的读书人绝大部分都读过。流通之普遍。一切经都比不上。如果能够随顺这经典里面的教诲。把这些教诲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大智慧。思想、言行、境界。中国人讲气质。自然跟一般人不一样。金刚般若智慧。再看第十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莲华庄严城。佛号日藏眼普光明。】

  世界跟佛的德号都好。让我们看到、听到都生欢喜心。生仰慕心。『莲华庄严城』。前面跟诸位说过池塘里面种的莲华多。我们就称它作莲华池。大概这个城市里面栽的莲华很普遍。称它作莲华城。诸位

佛教讲经叶曼

要知道这是世界。莲华世界。「莲华庄严城」不就是莲华世界!在平常我们说莲华世界都是专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莲华确实非常非常的普遍。事上如是。理上更如是。极乐世界的居民下下品往生的。我们就讲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都是身心清净。一尘不染。

  西方世界是无量珍宝所成。没有泥沙。没有灰尘。我们这个世间家常日用。清洁工具非常重要。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没有听说过西方极乐世界有清洁工具。为什么?那个世界没有灰尘。没有染污。像莲华一样出污泥而不染。西方极乐世界的居民得大自在。一丝毫的累赘都没有。我们现在旅行多少要带个行李。要带换洗衣服。西方世界统统没有。所以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需要什么东西它自然就现前了。一切都是从心变化所作;不需要了。不需要就没有了。用不着收拾。现在在我们这个世界年岁大了就知道苦。苦在哪里?生活很苦。现在的社会。大多数人家没有人伺候。你每天生活自己要操作。你的家自己要整理。要打扫。要清洁环境。三餐饭你要自己烧。活得好辛苦。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要警觉到。我还要过这个日子吗?纵然你来生得人身。你还是离不开这些苦恼。纵然修福。有人伺候你。到你福享尽了。你又怎么办?这些事情我学佛之后。细心观察我周围的环境。清清楚楚都在我眼前。少壮得志的时候。过的是富贵生活。家里面佣人很多;到晚年。衰老了。福报享尽了。自己要提着菜篮到市场去买菜。从前进出自己有轿车。现在要走路;远一点。骑个自行车。看到这个样子感到很可怜。我们从这里看到因果报应。享福的时候疏忽了修福。多半都是作威作福。气势凌人。到哪里去都是高人一等。他没有想到福报会享尽。享尽的时候你怎么办?这些归根结柢还是不读书之过。

  你看古时候。真正读书人得志的时候。还是守住自己的本分。为什么?他知道他到衰老的时候。他的地位、他的权势会失掉。做大官卸任之后。有没有想到卸任之后怎么样?你在位的时候。奉承你的人很多。卸任退休之后。还有没有人来看你?这要看你的德行。看你在得志的时候。你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的。所以。以前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在得志的时候。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尽心尽力。不为自己。不贪、不瞋、不痴。退休之后两袖清风。过平民的日子。得社会大众的尊敬。虽然权势没有了。大众尊敬他。他的影响力永远存在。这是正确的。这是真正有智慧、有德行。家里纵然没有佣人。年岁大了。有很多年轻人愿意来给他服务。给他做义工。果报如此!在过去他肯帮助别人。所以。照顾老人、照顾残障病人很重要。见到了一定要帮助。无畏布施。自己得的果报健康长寿。老年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年轻人来义务帮助你。果报丝毫不爽。这要预先想到。到老的时候后悔来不及了。我在少壮的时候。没有想到种这些好因。到年老的时候。样样自己受到了苦报。常常修好因。你才会得好报。

  所以在现前的社会。义学真的很重要。义学要怎么个办法?最好是做退休村。老人公寓。美国称老人公寓。这个地方讲退休村。过去很多年我常常讲的弥陀村。养老!老人里面有很多身体状况还相当好的。他年岁大了。一般工作单位要用年轻人。不用他了。他退休了;他有学问、有经验、有技术、有能力。这个时候退休村里面可以办学校。这个学校是义学。义学是什么?欢迎社会年轻人来上学。不收学费。义学。你来上学。一个星期有几堂课。你想学什么。为你开课。这里面课程的中心。教学的中心是道德、是技能。让你在这里学道德。学一技之长。就像现在是职业培训班这种方式。时间不长。社会天天在进步。有许多人找不到职业。到这儿学;培训几个月之后。你的水平提升了。你在社会上找工作就容易了。职业培训班是义务的不收学费。好事。老师也不要钟点费。老师都是退休的老人。非常乐意帮助年轻人。只要有这样的一个场所。有这样的一个设备。有真正发心的人到这个学校来做义务工作。或是做职员。或者是做教员。统统是义务。可以开许许多多的班。从儿童到成人。你需要什么。想学什么。只要我们找到这个义务的好老师。我们就给你开课。

  在中国历代这些大富长者们。办义学的人很多。宋朝范仲淹先生他就办了不少义学。而且办得非常成功。他也办了「弥陀村」。他不叫「弥陀村」。我们从前读书得时候。在国文里面念到一篇文章「义田记」。他那个精神跟「弥陀村」很类似。他买了很多的田产土地。这些田产租给农民去耕种。他收租。收来这些租他不是自己享受。照顾许许多多贫穷的家庭。他养三百多家。三百多家那不就跟弥陀村一样。跟退休村一样。免费。他供给。今天我们讲慈善。范先生真正是慈善家。他没有接受别人的捐助。完全是自己的俸禄节省下来做这么多好事。他官做到宰相。用他的俸禄来置产业。从事于生产事业。来帮助社会苦难众生。他行的是大德。我们净宗印光大师对他非常佩服。《文钞》里头常常提到。印光大师对中国古人最佩服的是孔老夫子、范仲淹。常常说范家一直到今天。将近一千年家道不衰。孔老夫子你看他的后裔。在今天这个时代还会受到社会大众尊敬。听到是夫子的后代。都另眼相看。二千五百年了。后人还享受祖宗的余荫。不容易!大德。没有私心。起心动念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在夫子那个时候中国没有统一。为天下众生!不是为他的鲁国。为天下众生。一生当中积了大德。我们后学读到他的书本、听到他的德行。应当起来效法。

  『佛号日藏眼普光明』。充满了智慧。「日藏眼」是慧眼。没有慧眼。你怎么能够见到真正的善因善果?没有慧眼。你怎么能成就大德?「日藏眼」是光明眼。这三个字是自己证得的。自受用。「普光明」是他受用。你能够以清净平等心普照世间一切众生。你的智慧普照、你的德行普照。我们细心观察。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是。孔老夫子也如是。刚才讲的范仲淹先生也如是。近代我们的印光大师。他的《文钞》光明遍照世间。尤其他教学的十六个字。一生自行化他的总刚领。那真是无尽的光明遍照。

  「敦伦尽分」。我说这四个字是大道!伦是同类。敦是诚诚恳恳。平等和睦跟我们同类相处。我们是人类。我们是人。人与人之间应当真诚平等和睦相处。就叫做敦伦。在大乘佛法里面。跟我们同类的这个面更大了。《华严经》上讲的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句话你要是真正懂得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跟我同类。不是人跟我同类。畜生跟我同类、饿鬼跟我同类。上至诸佛菩萨跟我同类。下到三途众生跟我也同类;再旁边涉及的依报。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都是同类。共同一法性。那我们的真诚。我们的平等。我们的慈悲、和睦遍虚空法界。没有日藏慧眼。你看不到事实真相。「尽分」是与同伦相处尽到我自己的本分。尽到我应尽的义务。这是大道。

  「闲邪存诚」是大德。时时刻刻防止邪恶、防止邪知邪见、防止恶念恶行。这是闲邪。存诚。心地常存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常存这个心。这个心是真心。这个心是我们的本心。本来就是这个心。大德。这是性德。我们为人处世得大圆满!但是还有来生。还有后世。生生世世永远不是大圆满。印祖教我们一个方法「信愿念佛。求生净土」。那就是究竟圆满的圆满;信愿念佛是大行。求生净土是大果。大道、大德、大行、大果。务必要在我们这一生当中成就。圆满的成就。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现在时间到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051.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18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