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七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25 00:3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七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七七卷)  2002/10/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77

  诸位同学。请看右旋十海。第九金刚宝聚海。它的二十层佛剎。请看第十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光轮。佛号净治众生行。】

  这个「行」应当念去声。去声则念行(ㄏㄥˋ)。这个世界佛法很兴旺。世界的名号『金光轮』。金色光明。「轮」都是讲的教学。佛家常用的「法轮常转」。这个地方是金色光轮常转的一个剎土。『佛号净治众生行』。我们念去声。去声当作动词讲。就是众生的行为、造作。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净治」。治是对治。我们这个世界实在说也很需要这一尊如来。而实际上。这一尊如来跟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行为不善。所以佛用慈悲、清净来对治娑婆世界众生行。这一尊佛的德号用一个「净」字。这个范围比仁慈寂静还要来得广泛。一切众生不清净的行为。佛在那个地方都教导。

  佛法。我们大家都知道法门就是方法。方法全是治病。治众生的毛病。八万四千法门。佛经上常常赞叹如来为大医王。这都很有道理。众生的毛病习气太多太多。在我们这个世间确实善少恶多。恶的习气非常深重。所以佛在这个世界苦心教导。真正能听进去。肯奉行的人不多。在这一方面。我们看金光轮世界比我们好太多了。佛陀在那一边教导。那一边众生烦恼习气大概跟我们差不多。但是他比我们有善根。佛在那边教导。那个世界的众生。他能信、能解、能行。所以佛教学的成绩非常可观。「金光轮」。

  无怪乎世尊在经典里头常说阎浮提众生(特别指娑婆世界这一块。这个小区域。这个小区域叫阎浮提)。阎浮提区域的众生刚强难化。冥顽不灵!佛做出种种示现。他看了。天天看。不觉悟。他看不出门道。天天说。说了怎么样?他听了厌烦。听了觉得佛菩萨太唠叨。不愿意听。他不求深解。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不但是广学多闻。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还教导我们要深解义趣。你对于佛所讲的这些道理。你要解得深!我们常说。这是我们现在可以说完全肯定。佛所说的每一句话。经典里面字字句句。它的义理深广没有边际的。

  我们讲深解。深到什么程度?没止境。如果你要是求深解。肯定你得受用。你解得愈深。你的受用愈大。你的受用愈高。这一定道理。同样这一句话。初信位的菩萨跟我们的理解。浅深差别就很大。二信位的菩萨比初信位解得就又深一层。三信比二信又要深一层。同样一句话。我们讲同样一部经。所以经典不可思议。跟世间教科书不一样。初学的人念这个教科书。我们这算是初发心。还没有入门。读这一部经。读到等觉菩萨还是念这一部经。生生世世。这一部经念了无量劫不会厌烦。愈念愈有味道。为什么?愈解愈深。

  同样是一部经文。你所体会到的意思境界不相同。这一桩事情在我们自己学习过程当中体会到了。我跟李老师学经教。第一部经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当时我们学讲这一部经。用多少时间把这一部经讲圆满?我记得很清楚。总共是五次。一次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还有一个台语翻译。实际上一次是四十五分钟。换句话说。我们这一部经是多少时间讲完?四个半小时。里面还参插好几段故事。几乎每一次都会有一、两个故事穿插。讲故事的时间。差不多要占五分钟到十分钟的时间。

  这一部经从学会上台之后。一直讲到今天。遍遍不一样!我在新加坡讲的这一次好像有六、七十次。每一次两个小时。怎么会一样?其味无穷!每一次展开经卷读诵生欢喜心。这跟世间的教科书不一样。世间教科书念完之后。不可能再回头再去念一遍。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看佛门、儒家他们的教科书。称之为经典。有道理。

  经典。不但这个教科书里面的内容。所讲的道理、方法、境界。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时空人事环境不断在改变。它里面所讲的真理原则永恒不变。这是高明之处!这世间一般人写不出来。几个人写一篇文章能超越时空?这什么道理?现在我们明了。从心性里头流出来的。所以它永恒不变。世间人这些文章、典籍、著书立说。它会被时代淘汰。什么原因?它是从意识心里头流出来的。那个存在的时间有限。再好的文学作品都有时间性。时间性里头最大的极限。是这个世界的成住坏空。唯有圣人的教诲能禁得起世界成住坏空的考验。它能如如不动。圣学!

  古时候提起来。一般人都知道肃然起敬。现在人不一样。这就是从前人善根还比较厚。这个世间接受圣贤教诲的人比较多。这就是前面我们讲的习性。这个习性影响很大。现在这个世间习惯不好。我们明了。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能够随顺佛陀教诲。能够时时刻刻在演说正法。要讲得恭维一点的话。无量功德!要说得本分一点。这是我们的时代使命。凡是觉悟的人理所当然应该这样作法。没有理由。佛经里面常讲法尔如是。自自然然你会这样做。你真正觉悟了。

  我们的作法就是「净治众生行」。众生的思想、见解、言行都不正。我们今天要做的样子就是觉正净。众生不觉。我们要做出觉悟;众生不正。我们要做出纯正;众生不净。我们要做出清净不染。这个样子。自己的利益确实境界与日俱增。不断向上提升。智能、福德随之增长。在不在意?不在意。没想到这些事情。自自然然的。所以我们看这段经文。很感慨的就是那个世界众生容易接受觉正净的教诲。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很难接受。使我们非常感慨。再看下面第十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须弥山庄严。佛号一切功德云普照。】

  这个世界好。世界的名号『须弥山庄严』。「须弥山」在此地表法。须弥山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妙高。这个世界的庄严微妙高广!微妙是慧。高广是福、是德。德高福大!这个世界看起来不是普通的世界。经文若是具足。可能也会有「纯一清净」。要不然世界哪有这么好的名称。

  佛的德号『一切功德云普照』。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的。「一切功德」是圆满的功德。一样都不欠缺。一样都不漏。这一切功德。「云」在此地就是表的智慧。虽然修积一切功德。心里头痕迹都不着。这个功德称为无漏功德。修积一切功德要是着了相。着了相就不叫功德。福德!我们换一句话。浅一点来讲。这一切功德可以说一切善事、一切好事。中国人常讲行善积德。行善积德要是着相。都变成福德。执着。有等级的差别;换句话说。分别执着有轻重的差别。如果分别执着轻。得的福报大。福当中有德;如果分别执着很重。有福报没有德。我们只要看看自己生活周边的一些人物。你看到有豪贵之家。在这个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有巨大的财富。社会大众都仰慕。再仔细观察他的生活。他处事待人接物。你看他有没有德。有没有慧?很清楚看出来!他的德慧要是差一点。我们就晓得过去生中他修因。分别执着比较重。如果是一个地位很高的大富长者。生活很随和。处事待人接物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这人有德。过去生中修福积德的时候。他的分别执着很轻。如果没有分别执着。他不在世间了。为什么?那是功德。不是福德。功德至少他要生天。他怎么会在人间?功德大的。一直往上超升。声闻、缘觉、菩萨凭着功德向上超升。

  佛门里面常讲断恶修善。持戒有功。得清净心。清净心是禅定。功是修因。德是果报。你得的是清净平等觉。到觉现前的时候。那是修定有功。开慧是德。如果我们用清净平等觉来说。也好懂。清净心有功夫。平等现前。你看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平等心。没有高下。刚才我们讲的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对待国王、大臣是这个态度。谦和恭敬;对待一个要饭的乞丐也是谦和恭敬。没有改变。平等性智现前。平等的德。平等有功。觉悟是德。觉悟的人。一定有平等、有清净;清净的人。不见得有平等。不见得觉悟。清净好比楼房第一层。有第一层未必有第二层。平等是第二层。正觉是第三层。它有第三层当然下面有一、二层。有第一层未必有第二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要有成绩表现。我修清净心。心很清净。清净到一定的程度。成绩是什么?成绩是平等心现前。在日常生活当中。学平等。学了一段时期。有功夫了。开悟了。

  所以修禅定能开悟。禅定是什么?止观平等。他真能开悟。止观要不平等。或者是止多观少。观多止少。都不能开悟。一定要平等。从前李老师举比喻跟我们讲。那时候讲奢摩他、三摩地、禅那。讲《楞严经》的时候跟我们说。他说禅那就好比开保险箱的号码锁一样。一定要对准。差一点点都打不开。这就是讲定慧要均等。这叫功夫、功德。一切功德。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无量三昧」。佛在此地用这个法门教导这个世间的众生。从定慧然后普照世间。「普照」两个字是讲利他。「一切功德云」是自己成就;自己成就。而后才能利他。自己不成就。那就谈不上利他。再看下面第十二层佛剎: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众树形。佛号宝华相净月觉。】

  这个世界的名号我们要留意。『众树形』。因为此地是讲佛的名号。并不是讲世界的形状。名号里面表法的意思非常重要。「树」是树立。「形」是形象。「众」是众多。许许多多的好榜样。在这个社会上一切人事物。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各个人形象都好。每一个行业形象也好。树立形象。这是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与同学们共同勉励。我们在这个世间一定要知道人生苦短。寿命不长。纵然活到一百岁。一百岁的人毕竟不多。百岁也是一弹指。真的。一点都不错。一百岁的人想到他自己童年的时代。就像在昨天一样。

  童年的时代、少年的时代、青年的时代。许许多多的亲朋好友都走了。都不在了。今天有几位同学替我在整理这些图书。把这些图书都上书架。看到我一些旧的照片。朋友给我的书信。这里面有几封黄念祖老居士写给我的。还有一个小笔记本。里面记的是通讯簿。我翻了一翻。许多人都不在了。这个笔记本是十几年前的。大概在这十五年。最近这十五年。很多老朋友都走了。有些年岁大我两、三岁的。有些比我小好几岁的。所以看看这些通讯簿感觉到世间无常。年岁大了。感觉到是非常孤独。

  在这样一个境界里头。我们一般讲生活环境里面。树立好的形象有价值、有意义、有必要。中国古人常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要离开这个世间了。总想留一点好印象给后人。过去所做的一切过失。这个时候真心忏悔。做错了。他不是不知道。知道为什么还造作罪业?意气用事。不是智慧;智慧用事。他就不会造罪业。所以真正觉悟。真正有智慧。古时候讲。读圣贤书。读圣贤书所作何事。就是树立好形象。那在这个社会上就是无量功德。读书人、学佛的人在这个世间。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无论你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哪一个行业。就在自己本分这上面树立好形象。家庭是社会大众的模范家庭;个人读书。模范学生;经商。模范商人;做工。模范工人。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你在这个行业里头是示范。这是什么?菩萨!不为自己。决不为自己的名闻利养。示现给社会大众看。教导大众。人人都学好。人人都做社会的好榜样。你们想想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这个世界肯定是清净。没有染污;肯定没有冲突。只有和平。一切都要从自己本身去做起。常常要想到佛菩萨在世间就是树立最好的形象。你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佛菩萨。他们示现的形象。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出家在家。五十三位善知识里头示现出家的样子。有五个人。在家占多数。所以出家要做出家的好样子。在家要做在家的好样子。

  『佛号宝华相净月觉』。「华」。真实修因。「宝」。这个字就是表与性德相应。他的因行。我们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佛菩萨的教诲相应。这样讲法。大家容易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顺经论教诲。「宝华相」。这是功;「净月觉」。那是德。你自己得到的是什么?清凉。月是清凉。清净、清凉、正觉。这三个字是德。「宝华相」跟这个世界名号完全相应。这个世界「众树形」。佛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以身作则。佛首先示现最好的榜样给大家看。这里「华」表的是六度因花。我们净宗提出修学的纲要。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宝华相!我们念。记在心里头;我们讲解。劝导别人。那叫宝华。没有相。没做到;自己做到。相就现了。我们要做三福的相。净业三福。宝华相;我们要做到六和敬的相。六和敬是宝华相;我们要做到戒定慧。戒定慧是宝华相;我们要落实六度十愿。六度十愿是宝华相。所以这个「相」字。简单的说。落实了。我这个样子上你看到了。从我的面貌。从我的表态。从我的形相。你就能够看出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就在我形相当中。而且非常明显。这个我们常讲。好相!果德。你自然得到身心清净。这就是学佛最高的享受。你已经得到清凉自在。无论处什么样复杂的局面。你肯定是觉而不迷。

  佛号里头的「净月觉」。这三个字岂不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感激老师。老师没有欺骗我。老师教导我的东西真实不虚。我们做学生的人报答老师的。老师对我们所期望的。就是老师的教导我们能落实。老师欢喜;做到了。他给我讲的话证明了。所以光是去念、去会背、去会讲没用处。老师看你这样学习。摇摇头。不满意。为什么?真的东西没得到。真的东西一定落实在生活里头。自己的身、心跟教诲融成一体。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孔孟是我们的老师。如何把老师的教诲变成我们自己的身心行为。佛菩萨、孔孟都欢喜!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第十三层佛剎: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

佛教讲经交流会点评讲话

界名无怖畏。佛号最胜金光炬。】

  这个世界的名称也给我们很大的感受。为什么?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界。有怖畏!怖畏非常普遍。几

佛教讲经书

乎人人活在这个世间都没有安全感。生命财产没有保障。这个世间动乱频繁。处处都充满了危机、灾难。许许多多的人都有很不寻常的心态。抱着过一天算一天。对于未来不敢想象。不敢希望。人活在这个世间真的叫悲惨世界。民国初年。苏曼殊大师。好像他有一本着作。题目就叫《悲惨世界》。写当时社会状况。那是在第一次大战的时候。世界大战。苏曼殊往生之后。你看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许许多多人惶恐不安。怕的是第三

听佛教讲经

次世界大战随时会爆发。这个战争爆发是毁灭性的战争。不是过去那种战争。一颗核子弹要杀死百万以上的人。所以有些宗教把这个战争说为世界末日。佛法里面虽然没有讲世界末日。佛法称它为小三灾。

  我在早年学经教的时候。这个经文里面讲小三灾、大三灾。不懂。有小三灾。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七天七夜的刀兵劫。刀兵劫就是战争。战争时间多长?七天七夜。这刀兵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跟日本打了八年。不算刀兵劫。佛经上讲七天七夜的战争是刀兵劫。怎么想都想不通。这是第一个灾难。第二个灾难。有七个月七天的瘟疫。也很难理解。第三个小三灾。是有七年七个月七天的饥饿。直到我跟随道安老法师到日本去访问。我到长崎、广岛去看了一下。恍然大悟。原来释迦牟尼佛讲的小三灾就是核武战争。长崎、广岛当地人告诉我。我去的时候。那是第八年;第八年还是第九年的样子。地上长草了。他说真的。七、八年核子弹炸的这个地方草木不生。那不是七年七个月零七天的饥饿吗?核子弹爆炸之后。这个辐射尘。被辐射所照的这些人。多半都活不了七个月。瘟疫是指这个东西。不是指别的瘟疫。当时核爆的时候没有被炸死。但是也染上这个辐射尘。这个佛在经上讲。你的寿命只有七个月。当然佛讲的是一般的。也有能长一点的。但是一般长的大概都不会超过三年。佛没有预言核武战争。佛说得很巧妙。讲小三灾。我们想想看。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多久?七天。现在世界上有核武的国家很多。他们这些核子弹头如果在这个七天之内统统都发射出来了。这个世界不就是末日吗?小三灾真的现前了。怎么会不恐怖?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世界。这世界好。『无怖畏』。这世界安全。我们看了之后都非常想移民到那里去。这个世界上的人肯定是断恶修善。修福积德。佛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我们看佛的德号(德号是佛教学的宗旨)。『最胜金光炬』。胜是殊胜。最殊胜的金色光明。这一句很像经典里面的《金刚般若波罗蜜》。而实在说。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波罗蜜放光。像火炬一样普照一切众生。佛在这个世界教学是以般若智慧为主。这个世界众生普遍都能接受。回头想想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众生业障深重。般若听不懂。

  佛在此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特别是阎浮提洲。佛的教学是以什么为主?善导大师说得好。善导。古人传说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日本也有这个说法。日本的佛教跟善导的缘很深。善导的知名度在日本超过在中国;中国佛门弟子知道善导的人不多。日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许许多多寺院用善导做寺院的名称。善导寺。在台湾台北市还有一个善导寺。日本人建的。善导的塑像在日本普遍可以能见到。由此可知。日本人对善导大师的崇拜。善导大师说了两句话。「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说明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阎浮提洲教化众生。以什么为主?以念佛法门为主。这个地区的众生与这个法门有缘。这个法门能度这些业障深重的众生。般若不行!确确实实。般若就算是禅宗。禅宗从五祖以后都是用《金刚经》来做印证。证明自己有没有明心见性。五祖、六祖的提倡。所以《金刚经》在整个中国。知名度第一殊胜。社会大众都知道佛教有个《金刚经》。其它经不知道。这就是五祖忍和尚跟六祖能大师。他们两个提倡的。

  禅宗在中国兴盛一时。度了多少人?《五灯会元》里面一千七百则公案。诸位要晓得。中国的禅宗是修般若波罗蜜多的。千万不要误会那是修禅定的。那你就是外行。你看看《六祖坛经》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六祖怎么说的?六祖教着大众「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个「念」就是把心安住在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智慧!跟此地佛的德号一样「最胜金光炬」。六祖摄受的众生。教化的对象。《坛经》上讲得很清楚。上上根人。他接引的是上上根人。由此可知。这个世界众生的根性都是上上根人。至少也是上根人。这个世界没有中下根人。所以都是修金刚般若。哪里会有怖畏!《心经》上不是讲得很好。「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你看。「最胜金光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永离怖畏。般若智慧现前。在十法界里面自行化他。永远没有恐怖。永远没有畏惧。

  我们想想自己。现在在这个世间。我们也在修学。我们有没有恐怖。有没有畏惧?如果还有恐怖。还有畏惧。还有不安。那你就想到什么?没智慧!不但没智慧。没定力!再老实讲。你没持戒。连福报都没有。你为什么会有恐怖?你没有戒定慧。如果你果然具足戒定慧。「畏怖」这两个字也永远的舍离了。这是佛法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受用。你不肯学。那就没法子!我讲不肯学不是讲别人。讲学佛的同学。没有学佛的人。他没有缘遇到。那个我们不论。我们要讲的是。你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遇佛法。你遇到了。佛法里面无比殊胜的法门。禅、教、密、净。非常殊胜。你接触到了。接触到。没有认真的学。果然认真学。禅、律、密、教、净。都不离戒定慧三学。离戒定慧三学不是佛教。

  所以。有很多人问我:法师。法轮功算不算佛教?我说法轮功不是佛教。为什么?没有持戒。没有定慧。佛教任何一个宗派。决定是依佛教经论做为修学的依据。它没有。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凡是来问这些话的。他对于佛教的常识不了解。没有接触过佛教。真正接触过佛教。哪有不知道的!我们净土宗。我们所依的「五经一论」。这都在大藏经里头。你看看禅宗所依的。天台所依的。贤首所依的。法相唯识所依的。律宗所依的。哪一个宗派的经典不在大藏经里头?都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专修专弘。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搞清楚。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看到两个世界众生根性不相同。他们的根性利。能依般若;我们的根性不利。所以佛教我们执持名号。特别是在末法时期。佛讲得很好。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所以禅在中国兴了一段时期。实在讲是一千年;末法时期。一万年。佛说净土成就。净土里面。特别是持名念佛。这个法门最容易得利益。真的是人人都能修。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法门简单容易。稳当快速。成就又不可思议。诸佛赞叹。你要问这什么原因?原因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特别加持。不是别的。我们自己只要具足深信切愿。如教修行。你这一生就能成就。

  自己最可贵的、最难得的。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根性。如何选择法门。一门深入。这一生当中成就了。我对于净宗的法门。我感谢李老师。李老师真的是苦口婆心。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因为我年轻。虽然非常爱好佛法。兴趣在教下。欢喜佛法里面的理论。对于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实在是不感兴趣。所以跟李老师学讲经。我的兴趣十足。尤其是最初跟他。没有出家之前的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我每一个月学一部经。进度很快。真的是法喜充满。短短的时间我学十三部经。所以一出家。教佛学院。佛学院一个学期才教一部经。我会讲十三部。佛学院三年毕业。我在佛学院只要用六部经。还有一半没用上。这个进度快速。我对李老师教学的方法佩服。佛学院里头没有!

  教了一段时期。感觉到自己不足。为什么?看到大藏经浩如烟海。我才学这么一点点。所以。我把这个教佛学院的事情辞掉。我再回到台中;出家之后再回到台中。还是要跟李老师。这回去之后。前后我在台中整整十年。我在这里观摩。在这里学习。所以这一回到台中就学得一部大一点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是我出家之后。回到台中第一部跟李老师学的。接着《金刚经》之后。学了一部《楞严》。《楞严》整整用了三年的时间。《金刚经》一年。我们的进度不快。但是学得非常踏实。先后听他讲经。连小部经。我听了三十多部。我的记忆力好。听一遍我能记住。至少能记住百分之九十。所以我听一遍就能讲。我讲经。听众都很欢喜听。真正把功力用在经上。我给诸位多次报告。五部经。这真正把全部精神贯注在里头。第一个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二个是《阿弥陀经》。第三部是《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四部是《金刚经》。第五部是《楞严经》。等于说我在台中十年。这是我主修的课程。

  主修课程里面。不但我要能理解。要深解义趣。我要做到。所以研教才有很浓厚的兴趣。因为你做到。你才有真正的受用。才能契入这个经论的境界。你自己做不到。你会讲;换句话说。你都会懈怠。你要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或者遇到特别的顺境。都会退心。逆境会退心。顺境更容易退心。所以你要不能真正把你所学的变成你的思想、见解、行为。你要保住不退转。难。太难太难!尤其是现代这个社会。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力量多大?比古时候超过十倍、百倍都不止。你能在这个环境里头保全自己。不被环境诱惑。不被影响。谈何容易。唯一的方法。真干!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头。这两个字用得好。常常嘱咐学生要真干;真干就是你要把你所学的落实。你要真正去做到。那个功德利益你才真正得到。真正能生法喜。这个法喜超过世间任何的喜乐。你就不会动摇了。你说你那个乐。我这个乐比你那个还殊胜。你不如我。你要不真干。不能契入境界。这个受用得不到。所以你的信心会动摇。你念的遍数再多。你讲的遍数再多。得不到受用。你还是有疑惑。你的信心不坚定。你的智慧不开。还是会被外面境界影响;换句话说。天天还不是生烦恼。你怎么会有成就?我们再看下面第十四层佛剎: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大名称龙王幢。佛号观等一切法。】

  这个世界名号跟佛的德号都不难懂。尤其是我们读《华严经》。学习《华严》一直没有间断的同学。我不说。这里头的义趣也应该能够体会得到。世界名叫『大名称龙王幢』。「大名称」是法。我们今天讲的知名度高。大名鼎鼎。「龙王幢」是比喻。这个世界是诸佛菩萨善巧方便教学。最有成就的一个道场。「龙」。在佛法里面象征着变化。善变。佛门四大天王。西方天王手上拿着就是一条龙。表法的。不是手上真的拿一条龙。不是的。西方是广目天王。意思就是要你仔细观察这个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人情事理变幻莫测。就像龙的变化一样。取这个意思。「幢」。非常明显。这种变化。人人都能够觉察得到。菩萨在这里教化众生。以身作则。掌握一个永远不变的原理原则。你就能应付得了这个多变的世界。原理原则要掌握到。那个原理原则是什

藏传佛教讲经制度

么?就是手上拿的一个珠。你看广目天王右手拿了一个龙。左手拿了个珠;龙会变。珠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佛在此地就显示了。你看佛的德号『观等一切法』。「等」是平等。不变。世界所有一切现象都在变。我不变;不变是我的心不会随那个变化转。心是定的。换句话说。不变的那个珠是什么东西?戒定慧。戒。我们在生活行为有一定的法则。我们遵守这个法则。不随外面境界影响。不随外面境界所动摇。我有我的法则。我自己心里头有定功。有主宰。我有智慧能观察。你们怎么变。我都看得一清二楚。我看到是什么?性、相、理、事、因、果。不必多。这个六条。六个项目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这个多变的世间。我们示现一个不变的形象教化众生。「观等一切法」。在法相里面讲「平等性智」现前。起作用。平等性智现前。决定不会为外头境界所染污。转末那。末那就是染污。染污意。意识。转末那为平等性智。当然你就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观。是妙观察;等。是平等性。好了。因地上这两个转过来了。阿赖耶跟前五识跟着就转了。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个人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转迷为悟。这是何等的境界。佛在这个世间对这一类的众生。教给他在多变里头做一个如理如法的转变。这个世间多变。我也教你变。世间人迷而不觉。他愈变愈苦。佛菩萨教我们这一套。愈变愈快乐。在十法界里头我们是向上转变。六道凡夫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他们的转变是往下面走。确确实实往三途里头走。我们只要看现前的社会就晓得了。

  现前社会到底有没有灾难?问我的人也很多。我们本着儒、佛的教诲。提醒大家灾难从哪里来的?恶业感召过来的。你只要观察现在社会大众。这一般人。他在想什么?他念什么?他说些什么?他做些什么?你在这个上面细心观察。如果他念的、想的。他做的都是善。这个社会不会有灾难。这个社会有福。如果他念的、他想的、他做的是不善。那个标准就是佛讲的十善。要是用儒家的标准。就是用五常八德。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善恶的标准。与八德相应。善;与八德相悖。不善。世间大多数人起心动念。行为不善。肯定有灾难。如果这个社会大众心思、行为与八德相应。与十善业道相应。是善的。这个世界有福报。肯定不遭灾难。

  佛在大经里头讲得很好。「一切法从心想生」。祸福吉凶从哪里来的?心想来的。心想恶。凶灾就来了;心想善。吉福就来了。所以太上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什么召的?念头召的。你的心行召的。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我们理解有共业、有别业。无论是共业别业

佛教什么人可以讲经

。最重要的。修自己。自己的别业善。共业也善。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观音菩萨教我们「反闻闻自性」;孟夫子教我们「反求诸己」。这里头有大道理在。我们要常常照顾自己。不要在外境上操心。在外境上操心。我们自己就错了。佛教称为内学。内就是照顾自己。就是「反闻闻自性」。心不能往外头境界上跑。心要往外境上跑。在佛法里称为外道。道是什么?道路。心性以外的那个道路。你往那里跑去了。你走错路了。你要回头。回头是岸!所以外道不是骂人的。不是批评人的。是说一个修行人。一个佛弟子把路走错了。你怎么不进来。你怎么跑外面去了?就这个意思。许多人把这个名称意思都解错了。这是不读书之过。我们只能说他读书太少。读经太少。他对于佛教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真正的意思不了解。错会了。这个在现今佛弟子当中真的大有人在。我们要见怪不怪。好自努力。这就正确。希望用我们实际修学的功夫去影响他们。为他们做榜样、做示范。这就对了。现在时间到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057.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七十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18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