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四十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四十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四十四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四四卷) 2002/9/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44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再看这二十层大剎。第十六层。经文《纂要》第九十三面。第三行当中看起: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是讲距离。
【有世界名清净光遍照。】
这是世界的名号。
【以无尽宝云摩尼王为际。】
这是世界的边际。
【依种种香焰莲华海住。】
我们一看就晓得。依住。
【其状犹如龟甲之形。】
这是说这个世界的形状。像龟甲那个形状。
【圆光摩尼轮栴檀云而覆其上。】
这个我们很容易懂。
【十六佛剎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清净日功德眼。】
这个佛剎里面。世尊没有说到清净。没有讲到纯一清净。我们就知道这一大剎。这个大剎跟我们娑婆世界相似。有凡圣同居土。有九法界。六道三途。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要知道无量无边的世界与我们都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关系。佛给我们说这些话就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话。废话。那是戏论。戏论就是开玩笑的话。诸佛菩萨的言论决定没有戏论。句句话都是利益众生的。都是开导众生的。不会说开玩笑、无义之话。这是凡夫有。圣人没有。
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说不定我们前世在那些世界。也说不定将来我们会往生到这些世界。就好像我们今天居住的地球。各个大洲。各个海岛。我们很可能到那边去旅游观光。甚至于喜爱那个地方。观光旅游可能就留在那个地方住个若干年。也可能爱好那个地方。终身住在那个地方。我们实际上活动的空间很大。并不拘束在这个世界。
像经上常讲的。色界天人寿命都是论劫数算的。那劫是大劫。无想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无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天。他们的寿命八万大劫。一个大劫就是这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一个大劫是一次成住坏空。那这个世界坏了。他到哪里去?到他方世界。好比说我们居住这个世间。这个世间社会动乱。天灾人祸。我们没有法子居住了。移民到别的地方去。这个诸位好懂。
这个世界到坏了、到空了。这些人移民到他方世界。这些诸佛剎土。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将来那个世界坏了。你的寿命还没有到。八万大劫!那个世界坏了。这个世界将来又成了。你又回来。活动的空间很大很大。经上所讲的一切诸佛剎土都是我们活动的空间。都是我们的居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执着。执着在一处就错了。一定要像佛菩萨一样。随缘。恒顺众生。哪里有缘哪里去。你说这个多自在!一丝毫牵挂、留恋都没有。永远保持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这个讲的不是没有意义的。不是空话。
所以介绍这些世界。当然详细介绍太繁琐了。我们着重在教主。为什么?我们到那个世界去。一定亲近那一位如来世尊。我们要接受他的教诲。从这些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什么有缘。你看看这些佛的名号。与自己有没有缘分?名号代表他教学的宗旨趣向。换句话说。我们需不需要这个课程?修学这个课程?如果需要。你跟他就有缘。诸位如果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这《华严经》非常有趣味。的的确确是如来真实教诲。
我们眼界开了。我们心量开了。知道我们生活的空间是大宇宙。我常讲无量无边无尽。这个宇宙。那就像普贤菩萨所讲的。毛孔、微尘里面同样也具足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世界。重重无尽。那是我们生活真正的空间。哪里是一个小地方!心量大了。古人常讲。福就大。量大福大。一定的道理。我们学《华严经》。我常常讲。至少要在学习当中拓开自己的心量。至少也要像这些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这个课程没有白学。我们学习这个课程真有收获。真得利益。
我们再看这个世界。『清净光遍照』世界。教主德号『清净日功德眼』。「日」是比喻太阳。「清净日功德眼」。眼。我们常讲的。某人有眼光。这一尊佛教我们要有眼光。什么眼光?积功累德的眼光。要有真心。真心对待一切众生。就像太阳一样。光明遍照。这是清净智慧。
日光是表智慧。没有智慧。你不认识功德。有智慧你才能认识。没有智慧。那就有烦恼。智慧的反面就是烦恼。烦恼的反面就是智慧;智慧跟烦恼是一体。所以大乘经上佛常讲烦恼即菩提。它是一体。觉悟就叫智慧。迷惑就叫烦恼。所以实际上只有觉、迷的不同。烦恼跟菩提。说老实话。体、相、作用都不二!这是很不容易理解的。确实。理事都很深。
在这个佛菩萨德号当中。清净。我们读得很多很多。一再的重复。不断的重复。说明清净心重要。心要清净。念头要清净。言行要清净。对我们好处就是功德。我修清净心。修清净的念头(就是清净的思想)。清净的言行。修这个有功;你修有功。你当然就有德。德是什么?德是智慧、福报、健康长寿。那个长寿是经上讲的无量寿!长寿跟诸位讲。不是这个生命。不是生命。长寿怎么讲法?你在大宇宙里面。或者大宇宙不说。我们说小一点。你在六道里头。你在九法界里头。能够自由的往来舍身受生。那才叫真正的寿命。不是被业力控制住。被业力控制住是一点都不自由。你能随自己的愿力。自由自在。这叫解脱。
什么人得解脱?阿罗汉得解脱。阿罗汉在十法界里头舍身受生。他自在。他不是业力。他是愿力。就像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居住在这个地区。要想出国旅行得要签证。这个签证就不自在。它限制你。你到那里去旅游。给你一个月。给你三个月。三个月之后你一定要离境。不自在!阿罗汉在十法界里头。不需要签证。我们凡夫受业力支配。就好像一定要拿到签证。拿不到签证。你一点办法都没有。阿罗汉不需要。随意往来。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一丝毫限制都没有。这是什么?清净心。你的心清净。你的思想清净。你的行为清净。你得到的是在这一个世界(就是本界。我们娑婆世界。十法界是娑婆世界)。你得自在。
你超越娑婆到他方。《华严经》上讲的诸佛剎土。那你还是不行。你还不能自在。为什么?那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自在了。佛在经上讲的这么多世界。要知道每一尊佛的德号都是法身的德号。统统讲的法身。前面第十三层不是讲我们自己这个剎土娑婆世界吗?娑婆世界的佛毘卢遮那。所以经上所讲的佛都是大世界里面的法身佛。法身佛的德号。不是普通的佛。不是报身。不是应化身。
我们讲修清净心。清净行。最少的、最小的利益。你所得到的。你修功得到的。确实是智慧;小智慧。小的德能。小的相好。你的相貌转变。你的体质转变。为什么会体质转变?你心里头的三毒烦恼轻了。虽然没有断。轻了!这个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身体纵然有一些病痛。甚至于严重的病毒。都能自自然然的消失掉。这是无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医药都是外力帮助。现在的医生给你打针、吃药都是属于外力帮助。即使像中国传统的针炙、推拿。也是外力帮助。
你要明白这些道理了。知道自己怎么样转境界。身体是我们最密切的一个境界。像穿衣服一样。这个身体是什么?身体是里面贴身的小衣服。小衣。外面的环境就是我们外面的服装。身体是最贴身的一件小衣服。家庭、社会、国家、世界。就好比外头一层一层的衣服。心转境界。修清净心重要。清净心决定不能有丝毫染污。
总的来说。妄想分别执着。我们怎样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掉。我们就得大自在。妄想分别执着少一分得一分自在。少两分得两分自在。所以真正学佛的人。他的自在是不断在上升。不断的在扩大!他为什么会提升?为什么会扩大?就是他的烦恼习气染污。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天天在减少。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老师传授给我的放下、看破。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一分。看破就是智慧。你又看破了一层了。智慧开了。他怎么会不自在?怎么会不快乐?道理在此地。他的思想。他的见解。他的看法与一般人当然不一样。不但与一般人不一样。就自己来讲。与去年不一样。与上个月不一样。与昨天不一样了。你说他怎么不快乐?他怎么不自在?这一种快乐。跟诸位说是真实的。这决定不是虚妄的。为什么?不是五欲六尘的快乐。那是外头刺激。从内心觉悟!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是功。不亦说乎是德。
功德眼。清净日功德眼。这一尊导师(在佛法里面称导师就是称佛陀)他的名号就是他开的课程。如果我们觉得「清净日功德眼」这一门课我要学。你就跟他有缘。有缘。那你将来一定会到他的世界。会跟他学习。亲近这一尊佛世尊。再看上面一层。第十七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所以我们从每一段。每一层都有这一句。我们知道每一层距离大致相同。诸位一定要晓得。大致相同。不是完全相同。大致都差不多。都是『佛剎微尘数世界』。这个数字是很庞大。不像一般大乘经上常说的恒河沙数。恒河沙数。那太小、太有限了。「佛剎微尘数世界」。
【有世界名宝庄严藏。】
这个世界的名号。好。比我们娑婆殊胜太多。『宝庄严藏』。
【以一切众生行摩尼王为际。】
『一切众生行』。那是非常非常的复杂。依这个为边际。
【依光明藏摩尼王海住。】
这是依住。
【其形八隅。】
这是讲它的形状。它的形状八角。八个角。
【以一切轮围山宝庄严华树网弥覆其上。】
这是说这个世界的上空。实际上上空就是这个世界的外围。它的庄严。
【十七佛剎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无碍智光明遍照十方。】
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界。小世界;教化我们的老师。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就是本师所开的课程。我们常常念诵本师的名号。念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是皈依。「本师」是现在指导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指导教授;「释迦」、「牟尼」是他开的课程。释迦的意思是教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仁慈。要博爱;释迦是仁慈、博爱的意思。牟尼意思是寂净。是对自己。对自己就是清净。
对一切人事物要慈悲。要仁慈博爱。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这个地区、这个时段当中。所有一切众生开的课程总的纲领。教学的宗旨。确确实实我们生到这个世界。遇到这个老师。我们对人没有仁慈的心。我们错了。我们对别人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损人利己。你想想看是不是应该要向导师学习?导师跟我们表演的。导师跟我们讲解的千经万论。不离这个宗旨。所以学佛从佛名号当中学。我们对自己。自己一天到晚妄念纷飞。胡思乱想。心不清净!我们知道此土现前导师的教诲。我们就懂得经里面所说的一切诸佛德号里面的义趣。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你看看这一尊如来。他在「宝庄严藏」世界。在那边教学。他教学的宗旨、教学的总纲领、教学的课程是『无碍智光明遍照十方』。「无碍」是无障碍。无障碍的智慧光明。这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佛在大乘里面常常讲。智慧有根本智。有后得智。「无碍智光明」是根本智。自受用的;「遍照十方」是后得智。是他受用的。名号里头意义深广无尽。
我们学佛。当然我们有所希求。我要没有希求。我为什么学这个课程?所以当然有求。「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什么?不是求财。不是求名。不是求利。但是世间人学佛。为了求财、求名、求利而学佛的人占大多数。那我们要问。他能不能求得到?能。肯定能。但是要如理如法的求。从前我初学佛的
但是根熟的众生。我们不讲上根利智。上根利智那当然的。根熟的众生。下下根里头也有根熟的。根熟是什么意思?在这个世间住腻了。不想再住。想走了。这下听说阿弥陀佛的世界不错。虽然根性不利。也没有什么智慧。可是一心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想亲近阿弥陀佛。这根熟了。纵然不认识字。没有学过经教都不要紧。
像谛闲老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没有念过书。文盲。大半生当中生活困苦。做个小生意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知道人间太苦。找到他小时候的玩伴。就是谛闲法师;他们从小在一起。一个乡村里长大的。孩童的时候就在一起玩耍。听说这个朋友、玩伴。他出家当了和尚。找到他。一定要跟他出家;生活太苦。一定要出家。谛老给他折磨得没法子。你说学经教。他不认识字;你说学五堂功课。出家人一定要学的。敲打唱念。他很笨。年岁又大。四十多岁了。学什么都不行。
我们亲近李老师的时候。老师常常讲四十岁以后不能学。你学习的年龄过了。真正学东西最好的年龄是在什么时候?二十岁之前。那叫有根底。二十岁之前没有打好根底。那四十岁以前。就是二十岁到四十岁。亡羊补牢(我们今天讲补习教育)还行。只要肯用功还是能有成就。根底差一点。那要很认真努力。四十以上太难了。补习都不容易。
所以学习有时节因缘。这个时节因缘是年龄的限制。为什么学校招生都要受年龄限制?他程度整齐。老师好教。四十岁以后学佛。真正好的老师、明师指导你不会劝你学经教。也不很勉强要求你学五堂功课。他怎么教你?真正好老师教你在道场服务。做内护。内护就是现在讲的义工。出家身分在道场做义工。一面做义工。一面念佛。要知道念佛这个法门是「无碍智光明」。无论从事哪个工作都不妨碍。心里头「阿弥陀佛」。照样工作。
所以执持名号这个方法。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第一方便。第一无碍。你在厨房里面烧饭。念阿弥陀佛。你在灶下烧火。也不碍念阿弥陀佛。我来扫地。从前寺院丛林范围很大。我初出家
我们在《影尘回忆录》里面。看到倓虚法师记载的极乐寺修无法师那一段故事。这是在哈尔滨。极乐寺是倓虚法师创建的。这个寺院落成之后。他是请他的老师谛闲法师到那边去传戒。做一个大的法会。修无师到那边去做义工。到常住帮忙。常住问他。你能做什么?他说我能够照顾病人。传戒。大陆上从前传戒。五十三天。包括前后大概总是两个月。两个月当中。受戒的人伤风感冒这些小毛病总难免。他愿意照顾病患。这个工作也很重要。所以常住就分配这个工作给他。
他在这个庙里就安定下来了。住了十几天。他突然向倓虚法师告假。他要走了。倓老很慈悲。很随缘。也不责怪他。当家师定西法师没有倓老的修养。就责备他:你既然发心来戒坛里面护持。怎么才几天你就要走了?这个戒坛也不过两个月。两个月之后走也可以。你为什么没有长远心。说话不算话?责备他。修无法师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两位法师听到这个。那这不是。真的不是平常事。问他:大概什么时候走?不出十天。期限说明了。不出十天。要求常住给他准备一个房间。准
这个修无师也是不认识字。在没有出家之前。他是泥水匠。做泥水匠的。出家之后。在寺庙里都是做粗活。粗重的事情他都做。所以他在常住是服务。他的功课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欢欢喜喜。任劳任怨。心里头什么都不计较。一句佛号念到底。他念成功了。你看他往生多自在!多潇洒!没有病。预知时至。所以要晓得执持名号。在道场做义工。无论是出家在家。那都是「无碍智光明」。他的成就就是「遍照十方」。
你看他示现往生那个瑞相。走得那么潇洒。常住还有一些人念佛送他往生。送往生的这些人就跟修无师讲:修无师。你今天往生。过去很多很自在往生的人。总得留几首诗、留几首偈子给后人做纪念。要求他:你也得要留几首偈子。修无师说:我是个老粗。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我也不会作诗。也不会作偈子。最后他说:你们要求。我一句老实话告诉你们。「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就留这么一句话。大家听了这一句话很有受用。
他不能说。他能行。他行什么?一句佛号念到底。「无碍智光明遍照十方」。我们今天提到他。光就照到我们了。我们应当要向他学习。所以无论出家在家。在寺庙做义工。你不要有妄想。不要有杂念。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心里有这句佛号。了不起!讲经的法师比不上你。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再看上面一层。第十八层。第十八层大剎: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向上去。这是说距离。
【有世界名离尘。】
这个世界的名号。『离尘』。意思也非常好。
【以一切殊妙相庄严为际。】
这是说它的边际。
【依众妙华师子座海住。】
这是说它的依住。
【状如珠璎。】
它的世界的形状。像珠宝、璎珞一样。这个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
【以一切宝香摩尼王圆光云而覆其上。】
这是这个大世界的上空。这是状况。
【十八佛剎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
环绕这个大世界周边的世界。这数量相当可观。
【纯一清净。】
这世界好。是我们一般讲的一真法界。像华藏一样的。
【佛号无量方便最胜幢。】
我们要学『方便』。世尊在经论里面常常为我们开示。佛法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首先我们对「方便」这个名词要有很正确的概念。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也就是说。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所谓是处事待人接物。要知道方法。最适当的方法、最正确的方法就叫便。这个便就是便宜。非常适合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叫「方便」。
如果方法搞错了。就产生了反效果。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古人常说。做事难。做人更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方法错了。不应该用的态度。那个态度显露出来。不应该说的话说错了。不应该做的事做错了。由此可知。「方便」一定要随顺法性。那是最适合的方法。最圆满的方法。最殊胜的方法。随顺法性。说的容易。做的不容易。法性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怎么个随顺法?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随顺佛陀教诲。随顺佛陀教诲就是方便。
中国谚语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言。老人经验丰富。过来人。尤其这个地方所讲的老人。不是普通说的年岁大的人。是中国士大夫心目当中的老人。那个老人是非常尊敬的称呼。有道德。有学问。又有年岁。古时候称这种老人总得四十以上。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四十以上的。尊称为老人。如果自己活到八十、九十。又没有智慧。又没有德行。那不能称为老人。所以老人的条件要包括哪些我们总得要懂得。
就像佛经里面讲的长者。我们中国习惯称老人。老人跟经典里面长者的意思是一样的。那长者还包括你在社会上有身分、有地位、有财富;中国「老人」确实也包括这些。但是不一定有财富。他真正有德行。他们的言论都是真实智慧。都是真实的经验。很值得一般人做参考的。你要是疏忽了。凭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你怎么会不吃亏?你怎么会不造业?造业。受报。吃了大亏。
在佛门当中。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那个方便是什么?是诸佛菩萨的经教。教诲。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懂得放弃自己的成见。也就是自己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要放下。不能依靠。为什么?自己是凡夫。许许多多事情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自己不晓得!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那怎么办?
佛在经上讲得好。什么时候你才可以依照自己意思办事。不会办错?到你证得阿罗汉果。你可以依照你自己意思去办事了。阿罗汉是个怎么样的人?是个什么境界?他经上讲得很多。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多了。我们讲它的总纲领。总纲领佛说了十条。见烦恼。就是你见解上的错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五大类!你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物的看法。这个五大类是错误的。不是正确的。思想上的错误:贪、瞋、痴、慢、疑。疑是对于圣贤人的教诲产生怀疑。这是你的想法上的错误。
见思烦恼就是:见是你看错了。思惑是你想错了。你能够把宇宙人生真相。你的看法没有错误。你的想法没有错误。阿罗汉。你可以顺着你自己的意思待人接物。不会有错误。不会造罪业。如果没有证得阿罗汉果;换句话说。这五大类的见惑你没有断。头一个你还执着这个身是我。身是自己。这头一关。头一关你就破不了。其它的不要说了。有人要问: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身当然是我。佛偏偏说身不是我。
佛讲的话是真的。为什么?我。我不会死。我是不生不灭的。这个身。这个身有生灭。它有生死;有生死。不是我。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我举个比喻。现在出门大家开车。驾车这个人是我。车不是我。这个大家容易懂得。车用坏了换一个新的。驾车的人没有换。我驾这一辆车。这辆车坏掉了。我不要了。我去换一个新的。你又去驾那一个车去了。我们这个身体就像车一样。我在哪里?我在这个身体里面在驾车。这是我。
所以这个身。身是我所。是我所有的。它要是用坏了。不好使用了。我把它丢掉。我再换一个身。就像换一个车一样。我不生不灭。我是永恒的。所以这样一来。六道轮回。到六道里面舍身受生。那谁去?我去。我在那里舍身受生。身不是我。能够有这种观察、看法。他这个看法是正确的。所以我常常比喻。我们这个身是我所有的。就像我们穿的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穿脏了。穿破了。一定你把它脱掉。丢掉。再换一件。不能把衣服当作我。把衣服当作我。错了。你这个看法错了。见解错误。
于是乎有一些人就说。这个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有个灵魂。那个灵魂是我。我们中国人讲灵魂。这个灵魂离开身体。身体死了。灵魂得又去找一个身。佛经里面不叫灵魂。佛经里面叫神识。阿赖耶识。这经上常讲。「来先去后作主公」。来的时候。它先来投胎。人死的时候。它最后离开。八个识。眼、耳、鼻、舌、身、末那先离开。阿赖耶最后离开。所以阿赖耶是来先去后。它才是真正主人。那是「我」。这一个认知算是相当高明。但是怎么样?还不是真的。这个我是「似我」。相似的我。比把身当作我。那是高明很多。把身当作我。那是完全错误。
真的我是什么?自性是真我。为什么阿赖耶不算是真我?阿赖耶迷惑!真正的我。你想想看。谁愿意堕地狱?谁愿意变畜生?谁愿意当饿鬼?他怎么会到那里去投胎?怎么会选择那个身?阿赖耶是个胡涂我。不能说他是我。胡涂!他没有觉悟。真正的我是觉而不迷。佛性。所以佛说法身、般若、解脱。这是自性的三德。法身有常、乐、我、净。有这四净德。有这个「我」。般若也有常乐我净。解脱也有常乐我净。这个要说就要费很多时间。但是学佛的人不能不懂。我们在这个大经向后。在解分里面会有很详细的说明。
真我。真我是自己做得了主宰。得大自在。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神通、德能。无量无边的相好。所以我们凡夫不但把真我迷掉了、迷失了。假我也迷了。假我是阿赖耶识。误会把这个身当作我。你说糟不糟透了?那我再用个简单的比喻。这个真我。好比我们这一个家庭的主人。这是个真我。假我是我家里面的总管。他能代表我行事的。身是什么?身是家里面的佣人。总管底下的佣人。是在家里做工打杂的。把这个当作我。你说糟不糟糕?
所以要有智慧。要认识清楚。不能搞颠倒。然后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晓得我们现在是认身当作我。所以思想见解里面都有错误。有严重错误。依不得。依了。要是依这个。我们在讲席里头常讲轮回心。轮回心学佛还是造轮回业。轮回里面的善业。你不能出六道轮回!那怎样能出六道轮回?我们不用轮回心了。我知道。我现在的思想见解有错误。我不用。我统统放弃。随顺佛陀教诲。我们肯定、承认佛是明心见性的人。他完全是随顺性德。他不随顺妄想分别执着。他随顺法性、性德。他随顺的是法身、般若、解脱。因此他的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纯正。一丝毫的错误都没有。我们在这个地方肯定。
肯定之后我要向他学习。我向他学习就是随顺自性。现在我们自己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办法随顺。这个人明心见性了。随顺他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绝对不是说跟着他走。被他牵着鼻子走。那是错误。那是毁谤。那是无知。随顺烦恼习气。我们今天明白了。随顺佛菩萨、随顺古圣先贤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那些人是我们性德的显现。这个经上讲的演说。为人演说。我们自性变现的境界。变现的这些人事物。来表演。来为我们解说的。
我们从这个地方肯定。然后才真正欢欢喜喜。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了。不附带任何条件跟着佛走。向佛学习。学习佛的用心。学习佛的发愿。学习佛的行为。不知不觉当中我们也就变成佛了。破迷开悟。真的在不知不觉当中天天在提升。不知不觉当中自己超凡入圣。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
但是这一种殊胜的机缘很难遇到。我们要明了。早年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老师有一次问我们同学们的志愿。问到我。我说:我欢喜到处随缘讲经教学。老师笑笑:你倒是很自在!后面说一句话:什么时候你听说众生听一座经就开悟了?没有听说过。没有这种人。所以老师讲:你自己倒是很自在。你不能成就众生。那要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帮助众生?在一个地方教学。时间要长。不能离开。不能中断。他就讲:你看看祖师大德。哪一个人不是在一个道场、一个山上住几十年。他才有成就?真的。没错。
李老师到台湾。住台中。在台中就住三十八年。一直到往生。从来没有离开台中过。偶尔其它的城市请他老人家去讲一天。大多都是讲一天。做一次讲演。完了就回来。我跟他十年。好像没有。记忆里头没有他在外面住过一晚上。即使到高雄讲经。到台北讲经。都是当天就回来。他老人家很慈悲。不愿意接受人招待。不愿意麻烦别人。到那个地方讲经。连茶水都是自己带去的。这是他的习惯。夏天擦汗的毛巾都自己带。一点都不麻烦人。好在台中那个地方适中。往南往北。距离都差不多是相等的。在当年那个时候开车三个小时。现在有高速公路。使距离缩短。都当天来回。
我们是他的常随众。他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换句话说。一堂课都不缺的。所以他老人家劝我。要常住在一个地方才能成就大众。我懂得。我不是不懂。为什么我还是到处走?学生当中只有我一个海阔天空。常常出国。我是因为自己没有道场。没有福报。那个有道场是有福报的人。我没有福报;自己晓得有一点智慧。没有福报。没有福报。住别人道场。住别人道场。自己不能作主。完全听别人安排。他请我去讲一部经。这一部经告诉我一个月或者是半个月。我一定要遵守。他请我一个月。我一个月一定讲完;他请我是半个月。我半个月一定讲完。
那么多年来。请我讲经时间最长的。四个月;第一次到香港。四个月。这么多年来。我这个讲经是流动性的。流动量太大。大多数五天到一个星期。时间都不长。韩馆长往生之后。我到新加坡接受李木源居士的邀请。在新加坡住的时间比较长一点。在这个期间里面。每一年还是会到澳洲。到马来西亚、香港。还是常去。
前些年住在新加坡。香港是每一个月去一次。讲五天。讲了两年。算是有一点福报了。有同修供养一个道场。在尖沙咀。法缘相当殊胜。短短的两、三年。我们香港这个道场。佛陀教育协会。现在有三层楼。总共有九千呎。说起来不太大。但是在香港。九千呎的道场相当可观。还有发展的机会。有同修来找我。我拒绝了。我说:够了。不要再大。大。维持很难。我说香港的道场到此为止。
这两年来。我们离开新加坡来到澳洲。在此地建立一个净宗学院。主要的是报恩;报护法的恩。报施主的恩。报佛恩。希望在此地。随顺佛陀教诲。佛陀对我们的教诲就是这一尊佛德号里面讲的「无量方便」。无量无边最殊胜的方法。最善巧的方法。成就自己。成就众生。成就就是『最胜幢』。「幢」用现在的话来说。成绩表现。我们要拿出最殊胜的成绩来报恩。
同学们虽然都是中下根性。这是我们自己要肯定的。人能不能学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有自知之明。自己认识自己。晓得自己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没有聪明智慧。也没有福报。我们今天享谁的福?享佛菩萨的福。享护法、施主的福。我们不能白享。我们要拿出成绩来报答。这个成绩就是我们修学的成果。
最殊胜的成果是断烦恼、开智慧。往生自在。我们如果这一生真正能够做到像修无法师那样的往生。像锅漏匠那样的往生。我们所有一切的恩。父母恩。佛菩萨的恩。祖师大德的恩。护法施主恩。国家的恩。众生的恩统统都报了。拿不出这个成绩。纵然报恩。不殊胜。不是最殊胜的。「最胜幢」要这样报恩。那有人要问:我们能做到吗?答案是肯定的。决定能做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怎样才能做到?放下就做到了。
修无师为什么能做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天到晚欢欢喜喜为大众服务。心里头一尘不染。只有阿弥陀佛。别人对他好。笑一笑。阿弥陀佛!别人瞪他一眼。讨厌他。阿弥陀佛!没有分别。没有计较。没有执着。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外面的相不执着。他心是定的。他六根不会被外面六尘境界所转。他能自在往生。他预知时至;锅漏匠亦复如是。
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里头。那里头的往生人。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平常放得下。少数在晚年放下。往生前两、三年才真正放下。少数。多数都是早就放下!不再被这个世间。所谓花花世界。不会被它欺骗。自己心里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人间五欲六尘不能诱惑他。天上的富贵。他也不会动心。师子觉尊者往生到兜率天。在外院就被天上富贵所迷。人间富贵他不迷惑。天上富贵他着迷。
所以你要不看清楚。你要不彻底放下。你就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决定不可以贡高我慢。决定不能够轻视其貌不扬。天天在道场里面做苦工的这些人。不能够轻视。也许再过一、两年他露一招给你看。自在往生;站着走。坐着走。不生病。这些人在没有露相的时候。在道场上真的没有人瞧得起他。看他是痴痴呆呆的。老实人。见到什么人都合掌念佛。都欢喜。你骂他。打他。瞋恚他。他都不在乎。都不计较。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这个里头我们要好好去想想。仔细观察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自在往生。预知时至。你仔细的观察这些人。这些人是我们的见证。这些人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模范。我们要认真向他们学习。千万不要向那些争名逐利的人学习。那就糟了。争名逐利是搞六道三途。好名。好色。好物欲的享受。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没有舍掉这些。所以纵然学佛依旧出不了轮回。今生这个样子。自己还不清楚、还不明了?知错能改。那就是英雄豪杰。
尤其在现在。现在是个乱世。大乱之世。生活在这个世间只有苦。哪有乐?我常常讲。现在世间人享乐跟古人不相同。古人有真乐。心地真诚、清净、慈悲。他享有真乐。现在的人心充满了自私自利。充满了贪瞋痴慢。他享受物欲之乐。我把它比喻作服毒。这个世间五欲六尘是毒品。服毒。麻醉一下。觉得不错。上了瘾。后患无穷!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自爱的人肯定是远离五欲六尘。远离之后怎么办?一心向道。一心一意跟佛菩萨交往。佛菩萨在哪里?经典、古书。跟古人做朋友。所谓的是「上友古人」。跟古人做朋友。跟佛菩萨交往。向佛菩萨学习。其乐无穷!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应当要学习的。
这些年来。我们学佛。总结经教里面的教诲。节录出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把佛陀的教诲变成我们的真心。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完全用真诚心。别人欺我骗我。愚弄我。甚至于毁谤、陷害我。我还是一片真诚对他;他用轮回心。我用菩提心。我们的果报不一样。他的果报在六道三途。我们的果报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人思想、见解、言行跟三途六道当然不一样。
一定要有真实的智慧。清净、平等是德行。正觉是智慧。慈悲是方便。真的是以「无量方便」处事待人接物。成就自己的
怎么样苦。怎么样难过。也不过就是几十年的时间。像我这种年龄。顶多十几年的时间。咬紧牙根要把它熬过来!往后一片光明。得大自在。下一次再到这个世间来。乘愿再来。不是业力。永脱轮回。了断生死。超越十法界。就在我们现今这个短短时间当中一定要把它完成。那要真的完成。你要记住。什么都要放下。只要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是障碍。你就不能够称心如愿;彻底放下。不再搞了。主意要拿定。要有决心、要有毅力。走我的菩萨大道。走我的成佛之道。所以「无量方便最胜幢」。这个课程就在经论里头!特别是《华严》、《法华》、《楞严》、净土五经一论。好。今天时间到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024.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四十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四十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