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六十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24 04:2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六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六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六十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六0卷)  2002/9/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60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四。帝青宝庄严海所持的二十层佛剎。请看第十二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宝庄严。佛号功德宝光明相。】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我们看三段。一起来讲: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坚固地。佛号美音最胜天。】

  再上去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普光善化。佛号大精进寂静慧。】

  我们看这个三段。这个三段里面有『宝庄严』。有『功德宝光明相』。佛号里面所说的。第十三层『世界名坚固地』。佛号『美音最胜天』。「美音」是讲的法。「最胜天」是比喻。既然是诸佛世尊的德号。当然所表的都是性德。从名号当中体会无量无边的德能。德能总括起来讲不外乎三大类:智慧、德能、相好。「美音」是属于相好。『善化』是属于德能。『精进寂静慧』是智慧。

  既然是我们自性本具的。现在失掉了。怎么失掉了?我这一问。同学们都明了。性德为妄想分别执着所盖覆。是这么失掉的。所以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为什么?真的失掉。永远不能恢复;这是迷失。只要觉悟就恢复。

  早年老师给我们讲这些问题的时候。他老人家用灯做比喻。我们好懂。我们教室里面的电灯很明亮。如果上面把它盖上三层厚厚的障碍物。它的光一点都透不出来;三层就是三大类。妄想、分别、执着。去掉一层有一点光了。去掉两层光更亮了。三层都去掉。那光本来就是这样的。盖上三层障碍物使一点光都透不出来。它的光消失了没有?没有消失。还是那么样的明亮。它一丝毫障碍都没有。障碍什么?我们眼障碍了。我们的眼看不到这光。这个比喻好懂。

  我们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就被妄想一重障碍。分别第二重障碍。执着第三重障碍。所以我们今天的德能。不能说性德没有透露。性德没有透露。我们眼何以能见?耳何以能听?意何以能知?还是自性本具德能透露出这么一毫光。哪一样不是性德?所以世尊在经上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六根能够起作用;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见闻觉知这个作用。这是性。自性起用。自性起用这个里面带了迷。透过这三重障碍起的作用。是迷而不觉。把性德扭曲了。就如同我们眼睛戴上眼镜。如果我们戴上黑的眼镜、红的眼镜、绿的眼镜或者是蓝的眼镜。同时戴这么多眼镜。我们看外面的色相扭曲了。时间久了。误以为这个色相就是这样的。其实完全错误。你把眼镜全部都拿掉。你才看到事实真相。才能够恢复性德。所以不断烦恼怎么行!

  妄想。无明烦恼;分别。尘沙烦恼;执着。叫见思烦恼。我们是这三样东西盖覆了本性。我们今天看一切诸佛的德号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现在也没有失掉。但是不起作用。要知道不起作用的原因就是三重障碍。或者三大类的障碍。学佛没有别的。就是要学怎样恢复自己的德能。像诸佛菩萨在九法界示现一样。他所示现的无一不是随顺性德。决定不随顺烦恼。不随顺妄想。不随顺分别执着。一切诸佛菩萨作斯示现。我们要明了。做给我们看。我们在这个境界里头要知道怎样学习。怎样集结一切功德。

  怎样修坚固不坏地?佛经里面有一部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金刚是比喻。比喻般若坚固不坏。我们看了这个世界的名称。就知道这个世界的居民人人有智慧。他怎么会有智慧?没有别的。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就是真智慧;要是随顺自己的妄想习气。那就是真的没有智慧。

  九界众生。尤其是六道凡夫。佛经里面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起心动念是随顺烦恼习气。无不是罪。我初学佛的时候。读这些经文。实在讲。心里面并不以为然:佛说的话没错。是不是说得太过分了一点?说得太严重了一点?到后来经念得多了。听多了。才不疑惑了。知道佛讲的话句句是真实话。一点都不过分。如果佛有丝毫过分的语句。那就造口业了。《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这讲不通!「如」是讲的就是一点都不过分。完全跟事实一样。不增不减叫「如语」。我们不以为然是烦恼覆心。没有佛的智慧。佛看得清楚。我们看得模糊。这个里面有很深的误会存在。幸好对老师总是尊重。不敢毁谤。心里有疑不敢毁谤。少造罪过。如果不以为然就随便批评。那这个罪过就造重了。所以「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真的。一点不假。

  以我们凡夫的知见来测度圣人的境界。哪有不犯过的道里!老人教导那个话有道理。你不明了可以存疑。不能批评;存疑之后。你要求解。要求断疑生信。求解断疑有时候不是短时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们从古大德修行的过程当中来看。比比皆是。所以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不但要有耐心。还要虚心、恭敬心。这些都是凡夫开悟的增上缘。你不能虚心。自以为是。永远不能开悟。不能够谦卑。贡高自负。这个人没有开悟的指望。

  凡是功夫得力。无论是世出世间的学问。功夫得力的人都非常谦虚恭敬。你看《了凡四训》。袁了凡每一次去参加考试。他对于他的朋友、同学。哪个人能考中。哪个人不能考中。真的是料事如神。他能看得出来。但是他自己好像有两、三次参加考试没有考中。他不灰心。回家认真努力的再求进步。过个两、三年。有考试再去参加。同伴的同学。哪一个人考中都被他预料到。所以就有人问他:你这个猜、预料怎么那么准确?他就讲同学当中某个人恭敬谦虚。

  实学。真实的学问。肯定落实在你的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形象之中。真学问!了凡先生五十多岁才考中进士。他懂得这些道理。他知道因果报应。懂得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为什么?那个进士的功名命里头没有。他命里面只到秀才。举人都没有。古时候科举时代。进士、举人、秀才也是三个学位。最低的学位。秀才;比秀才高一级的学位是举人。举人算是功名了;进士。最高的学位。像现在的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

  但是古时候这三个学位里面。德行摆在第一。《四训》里面讲得好。参加考试你能不能考中。命!不是学。有很多学问非常好的没考中;那个并不怎么样的。他考中了。命里头有功名。你的命里头没有功名。了凡先生命里头没有功名。云谷禅师告诉他。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造!他在云谷禅师座下。学会了改造命运的理论与方法。他以后写出来教给他的儿子。这《四训》就是改造命运的理论跟方法。只要依这个去做很有效。

  但是诸位要知道。这是世间法。可以取得世间的聪明智慧、名闻利养。世间人确确实实是如是的希求。圣贤人教给你理论方法。确实能满你的愿望。但这个不究竟;只要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十法界。不究竟。真正究竟法。不但超越六道。一定要超越十法界。那是真实究竟法门。

  《了凡四训》帮助哪些人?帮助求世间功名富贵的人。求取世间功名富贵有正确的理论与方法。有求必应。真正有觉悟的人不干这个事情。真正有觉悟的人。他肯定是求往生净土。他把轮回、生死看透了。这个讲看破了。看破而后能放下。一心学佛。学成之后再回来。叫倒驾慈航。来帮助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觉悟的众生。这大慈大悲!这个思想不是世间人的思想。世间人都是迷而不觉。没这个思想;这个思想就是觉悟的思想。这个思想并不消极。自度而后度他。

  成就。善导大师的话「总在遇缘不同」。他遇的缘殊胜。他一生就成就。殊胜缘中第一个是遇到善知识。好老师。这是我们这一生学习成败的关键。老师善教。学生善学。师资道合。这个关系超过父子。我这个话听得懂的人不多。为什么不多?你没有经历过。父子关系是你经历过的。这种师生关系你没有经历过。现在的学校。老师跟学生没有什么感情。跟古时候那个师徒的情义不一样。

  我这一生在学校读书的时代。正是遇到中国跟日本人打仗。我们这些学生。难民!到处逃亡。国家把我们收集起来。请老师。办学校。我们在后方能够安居读书。同学大概百分之八十都离开父母。只有当地那些同学他们有家。我们学生很羡慕。我们的家就是学校。父母兄长就是老师。老师确确实实做到了父母兄长的责任。对学生照顾无微不至。所以我们一生提到老师没有不尊敬。没有不感激!学校是个大家庭。同学像兄弟姊妹一样。有这一分情义在。现在学校没有了。现在学校变成商店。从前学校里是家庭。商店里面是老板跟主顾。最好的关系为朋友。怎么比也不能比上一家人。这个机缘恐怕往后也很难再有了。

  我们对一切人深厚的感情、恩情。从小父母教。上学的时候老师教导。老师做出来。我们亲身感受的。以后遇到佛法。正好这是学佛的良好条件。在这样的时代。世风日下而没有被染污。固然佛法有功;在学佛之前。家庭、学校教导那个功也不能没。那是根。

  所以我劝导初学的同学们。为什么那么样重视《弟子规》?没有人懂得。《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这个里面简简单单的几条都做不到。其它全部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你长得再好。像一棵树一样。花开得再好看。你仔细一看根烂掉了。没根。那我们晓得这花是假花。不是真的。这个花寿命短促。几天就枯死了。比不上在土地里生根长的花卉。纵然开得不好。它年年开花。活的。不是死的。修行学佛亦复如是。所以没有根。佛家常讲「善根」。大多数人的善根。善与不善混杂。肯定是善少不善的多。不能说没有善根。善根不多。不善的根很多。这个就造成修学上的障碍。造成困难。

  所以。善友就是善知识、老师教导我们。第一个主修的科目「断恶修善」。头一个科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这里学起。从这个地方扎根。真正扎根。虽然我们年龄已经三十、四十。还是从《弟子规》上扎根。每天念个一、两遍。不要很长的时间。几分钟就念完了。念的时候反省。这一条我做到了没有?一天能够做两次反省。真正这样做。我相信有半年的时间。你这个根扎下去了;你的仪表风度不知不觉改变了。气质不一样了。

  为什么一个学佛的人。学了十几、二十年了。气质一点都没有改。跟没学佛的时候还是一样。甚至于变得什么?贪瞋痴慢愈来愈严重。迷惑颠倒愈来愈严重。这个事情不是小事。如果不知道改进。年岁稍微大一点会得痴呆症。老人痴呆症是

佛教怎么讲经的

怎么得的?就从这儿得的。这是病根。

  所以圣学有好处。至少让你清心寡欲。自在快乐。健康长寿。我们讲现前的利益。这是真实的利益。地位高、财富多那是假的。如果你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的富贵纵然有。你不能享受。尤其我们看到今天的社会。富贵人有。仔细观察。他不是真富贵。为什么?他不快乐。他的心地忧虑、牵挂、烦恼太多太多。身体精神压力太重。每一天睡觉睡得不安稳。这就很可怜。晚上睡得很晚。工作太多。早晨又要早起。闹钟闹醒。没有一天说是睡觉自自然然醒过来的。很难得有那么一天。甚至于许许多多富贵人每天要吃安眠药。不吃安眠药他不能睡眠。你说这个多痛苦。安眠药天天吃有副作用。十几、二十年下来。身体负担不了。提前走了。这正是因果里面所讲的「禄尽人亡」。你虽然有寿命。你的福报享尽了。其实享得很辛苦。不是很快乐。

  我们读读古人的文章、诗词歌赋。有很多文豪都是做官的。他还有闲情逸致游山玩水。做诗、做词、做文章。由这些地方来观察。他政治清明。简而不烦。他很快乐。现在人做官为什么做得那么辛苦?这里头有大道理在。有很深的学问。你自己好好的去参究。你才会真正明了。古人做官为人民服务。不做贪官。退休之后两袖清风。许许多多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这些名人。退休之后生活很清苦。虽然有很高地位。地方人士都尊敬。尊敬他是一个清官。尊敬他是一个好人。他确确实实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解决许多困难问题。为地方造福。道理就在此地。如果还为自己名利享受。那就是贪官。就不是一个好官。贪官历史上留骂名。子孙感到耻辱。到社会上:这是某某人的后人。你说看了多难过。

  学佛。非常难得。许多人放弃功名出家修道。释迦牟尼佛放弃王位。安世高也是放弃王位。安世高在汉朝那个时候安息国的王太子。「安」是国家的名号。不是他自己的姓。像玄奘大师到印度留学。人家称唐玄奘。他不是姓唐。他是唐国人。我们在「安世高大师传记」里面看到。他父亲死了。他继承王位。不到半年。他把王位让给他叔叔。他出家学佛了。跟中国很有缘。所以到中国来传法。早期翻经法师他算是第一位。翻的东西多。翻得好。多半都是意译。我们现在很欢喜读安世高的译本。他的成就超过他做国王太多太多了。这真正聪明人。能下这样的决心。选择一个不朽的事业。「安息」是今天的伊朗。唐朝时候叫波斯。现在的伊朗。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佛的名号里面。我们从这里头学东西。

  第十四层这个世界「善化」。「普光善化」。普是平等。光是智慧。平等的智慧。善巧方便教化众生。都是显示这个世界佛陀教学非常兴旺、非常普遍。佛跟大家做榜样。做示范。「精进寂静」。「精进」是破懈怠。这个国土里面的同学没有懈怠懒散的;「寂静」是心地清净。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寂静慧」!佛用这个做为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上面一层。第十五层佛剎: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善守护庄严行。佛号见者生欢喜。】

  这个世界好。我们知道名实相副。从世界名称上来看。很像我们现在许多国家地方政府。都大力的在提倡环保。环保是『守护』。『庄严』可以说为大自然的环境。但是「守护」上面加了个『善』字。「善」字好!

  觉悟的人知道。「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依靠生存的环境、世界。这个环境里面有物质。有人事。除自己之外。一切人都是我们的环境。人事环境;山河大地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是从心想生。都是随心所转。心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境界转心这个生活很苦;心转境界。你就得大自在。无论什么环境。善人恶人、顺境逆境。你都得大自在。为什么?你能转境界。你不被境界所转。真功夫!这个人就叫菩萨、就叫佛。

  我们要怎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不被境界所转?别人能学得到。我为什么学不到?学到了。「善守护庄严行」。「庄严行」就是戒律、威仪。戒律、威仪决定不是轨范一个人的。戒律、威仪是什么?明心见性的人。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是这样的。自自然然不加丝毫勉强。性德流露。你把它记录下来就叫做戒律。就叫做威仪。哪里是学来的?

  但是对于没有明心见性的凡夫来讲。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性德完全相违背。违背性德的思想行为就是造业。每一天所造的、所积累的是罪业。怎么样把这个罪业消除?向佛菩萨看齐。学佛菩萨的行谊。那就是我们讲要持戒。所以戒律、威仪。我们一定要认清楚它的本质是性德的自然流露。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祖师大德制定这个东西来约束我们的。你要这样想。你想错了。这个想法就是罪业。

  学佛最要紧的是放下自己的习气烦恼。随顺性德。我们没有见性。不知道什么叫性德。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就是性德。佛菩萨的表现就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认知。我们持戒学佛就会很快乐。绝对不会有丝毫压迫感。好像戒律在约束我。不是的。我随顺性德比什么都快乐。所以戒叫清凉!你没有契入境界。你感受不到。远离烦躁。现在人讲压力。完全没有压力;无论是在精神上、在肉体上完全放松。跟大自然融合成一体。他怎么不长寿?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在这个世间一切为众生、为佛法。你说多自在。没有得失。

  世间人的烦恼。百分之八、九十在患得患失。他放不下。明白的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得失。你说多自在!所以。不是不能超凡入圣。问题就在你有没有看破。有没有放下。怎样才能看破?要读经。要听教。多读多听。看破是明白觉悟!真正觉悟之后。你一定会放下。不再把六道轮回的包袱背在身上。这一放下就过佛菩萨的生活。过真正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善守护」。

  所以。今天我们讲环保。

佛教讲经有什么好处

我常常讲很不容易收到效果。原因在哪里?不知道环保的根在哪里。我们只知道环境被染污。环境为什么被染污?我们的心被染污。我们的思想被污染。我们的见解被污染。我们的生理被污染。没有人想到要保护这一个层面。没想到。想到要保护的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是随着自己心来转的。所以佛法常常讲。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我们的环境就清净。

  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被污染。佛菩萨住的环境清净。没有污染。为什么没有污染?他的身心清净。他的身心没有污染。他居住的环境怎么会被污染?佛菩萨跟我们排排坐。坐在一起。我们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凡夫生活是五浊恶世。佛菩萨的环境是清净世界。经上讲的纯一清净。不相同!佛菩萨到阿鼻地狱去教化众生。他还是住他纯一清净。没改变;他心没被污染。思想见解没被污染。纯一清净。这个就是古德讲的「譬如清珠投入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什么是清珠?佛菩萨是清珠。示现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就是投入浊水;我们这个世间人见到佛菩萨。接受他的教诲。我们的心又恢复清净了。

  心清净。身清净。我们境界也清净了。就是这么回事情。这个我们要重视。知道怎样修行。知道怎样保护自己。自己要知道珍重。我们常常嘱咐别人:你要注重保养。你要珍重。这个话在佛法里面讲。意思很深很深。你要珍重保养你自己的清净心。你要防止一切染污。最严重的染污就是你的冤家债主在你耳边挑拨是非。那个染污是非常严重。你不知道善护。你要遭遇到许许多多的灾难。所以读这一段经文。我们知道怎

佛教讲经视频 播音机

样自爱。怎样自重。

  『佛号见者生欢喜』。我们要学。每一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见到我们。会不会生欢喜心?为什么不生欢喜心?我们这个面孔很难看。怎么能生得了欢喜心?我们的言语很粗暴。行为也粗鲁。教人厌恶。不能教众生欢喜。我们想想要怎样才真正能像佛一样。让一切人见到都生欢喜心。连树木花草都生欢喜心。没有别的。还是这一句老话。你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见者哪有不生欢喜心的道理!首先。我们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迎人。

佛教海涛老师讲经说法因果

  我不对别人笑。人家会对我笑?我板着面孔。人家会对我笑。哪有这个道理?我不是真诚的爱护别人。别人怎么会爱我?因果报应。一报还一报。这是真理。决定没差错。佛家教学非常重视。为什么?这是接引众生。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这个要从南宋以来。大概八百多年。中国的寺院进山门第一个建筑是天王殿。天王殿是护法神。「守护庄严行」。这个大殿当中都供奉布袋和尚。诸位想想什么意思?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我们都称他弥勒佛。当来下生的一尊佛。现在在兜率天。他应化在世间。无论对什么人都满面笑容。对善人笑咪咪。欢欢喜喜;对恶人也是笑咪咪。欢欢喜喜。所以没有人讨厌他。各个人见他欢喜。这在佛法里叫「布施欢喜」。

  怎么能教人欢喜?你能把欢喜布施给别人。让别人都能够分享你这一分的欢喜。这个欢喜不是从外面来的刺激。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一丝毫虚伪没有。真诚的;一丝毫染污没有。清净的;一丝毫贡高我慢没有。平等的。布袋和尚天天布施。时时刻刻布施。真的布施一切众生。不但布施一切人一切物。刚才说连花草树木。世间所有一切在他眼目当中没有不欢喜的。这多快乐。我们应当学习。

  对于一切众生、一切有情众生。见佛性。在形象上学着见性;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在形象里头学着见法性。就欢喜了。性。永恒的;性。不变的;性。真常的。常常这样练习。常常作如是观。时间久了。不知不觉自己跟境界融合成一体。契入了。我们一般修学的人。为什么达不到这个境界?他常常断。那也算是不错了。最怕的是什么?讲经的时候听到点头;出了讲堂。忘掉了。根本没有去做!那你哪一辈子才能入境界?学了觉得有道理。我们马上就落实。我就干。才能得到真实享受。再看上面一层。第十六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栴檀宝华藏。佛号甚深不可动智慧光遍照。】

  『世界名栴檀宝华藏』。「栴檀」。大家都晓得。宝香。我们中国人讲的檀香。不是真正的檀香;真正栴檀香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了。为什么?人没有福报。这些珍宝都褪色了。随着人心转。宝树、宝香都变成普通的木材。香味都没有了。古时候有许许多多的木材。现在这个世间找不到了。真的起了变化。古时候金银七宝很多。人心纯善。我们从历史里面记载。古代的帝王对于臣民。这个臣民对国家、对民族有重大贡献。帝王常常赏赐。赏赐什么?黄金千镒、黄金万两。你就晓得那个时候的黄金多;哪里像现在。现在赏赐是开一张支票给你。钞票是纸钱。纸钱在中国是鬼用的。人哪有用纸钱的道理?现在都用纸钱。甚至于到今天。支票只看到了数字。其它的什么都见不到。愈来愈假了。我们要能够看清楚。要能看破。要觉悟!

  好在学佛。这真正得到幸福、快乐、自在。心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体。身跟剎土众生合而为一。中国古人讲的「天人合一」。这个天是大自然。人跟大自然融合成一体。这个快乐。这是觉悟人的境界。他跟我们凡夫确实不一样。

  佛的德号『甚深不可动』。这一句讲的是定功。在大乘经里面。佛常讲「性定」。

汉传杭州佛教讲经交流基地

自性本定。《大佛顶经》里面称之为「首楞严大定」;在《华严经》里面我们读到的「师子奋迅大定」。都是「甚深不可动」。

  『智慧光遍照』。自性本定自然放光。定生智慧。所以智慧不是从外头学得来的。是你自己心里面生出来的。佛法教人持戒。为什么?戒能帮助你得定。因戒得定;定到一定的深度就现智能。因定开慧。我们求的是求智慧。智慧现前。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都得到正常的解决。如理如法的解决。

  昨天我看到悟平法师给我从网络上节录下来的新闻。「美国政府评估。如果对伊拉克开战。时间大概是两个月。费用要花两千亿美元」。我们如果是消弭冲突。促进和平。这两千亿美元如果能够布施给阿拉伯国家。我想阿拉伯的人民对美国一定非常欢喜尊重。一定能够听美国人的忠告。我们和平。我们不要打仗。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杀人的武器统统销毁。我们应当做利益社会、利益民生的这些发明。科学技术可以造福社会人民。也可以毁灭社会文明。为什么我们不走正面的。要走负面的?这个事情在一念之差。一念想通了。替别人着想。那就是正面的;念念为自己想。这自私的。往往就产生了过失。

  中国古人常讲「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局多半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旁观的人他没有利害。所以他看得很清楚。看得很公平。尤其是布施得大福报。财布施得大财富;战争化解了。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彼此两方面都得大利益。很可惜。没有人去化解。没有人去调停。

  「遍照」。这两个字好。「众生无边誓愿度」。佛用什么度化众生?用甚深的定力。用真实广大的智慧。定是德。道德智慧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再看下面第十七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现种种色相海。佛号普放不思议胜义王光明。】

  这个世界多采多姿。种种色相美不胜收。就像我们这个经的经题一样。我们这个经题。梵文原本里面是「杂华庄严」。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杂华」把「杂」省掉、略去。取个「华」字;「庄严」把「庄」省掉。取个「严」字。《华严经》。它的原名是《杂华庄严经》。杂华就是『种种色相海』。这个世界美不胜收。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智慧、有德能、又有福报。所以有这样好的居住学习的环境。

  我们再看佛的德号『普放』。这是讲放光。放光是 「普放」。既然是普放。佛光当然是遍虚空法界。这个光的名称叫『不思议胜义王光明』。我们着重在「胜义」。什么是胜义?胜是殊胜。佛法里面讲「了义」。尤其是佛陀在般涅盘之前。留给后世的学生们宝贵的教训叫「四依法」。

  四依法里头有一句「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个对于我们后学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开示。什么叫了义?我们选修的法门。修学的目标要定在成佛。这才是了义;我只希望这一生我能做个菩萨、做个罗汉就满足了。这不是了义。一定要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报。这个话说得不错。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办得到?那你就要仔细看清楚了。这个方法、这条路我肯定走得通。我一定办得到。这对我来讲了义;如果想一想。这些法门我这一生肯定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不了义。所以了义不了义不在法上。法是平等的。记住!《般若经》上讲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了义不了义是从哪里?是从我自己根性上讲的。我的能力上讲的。

  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今天《无量寿经》的本子有五种原译本。有三种会集本。有一种节校本彭际清的。总共九种本子在。我选择哪个本子?对我来讲我是了义。我选择的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为什么?这个本子文字言简意赅。不生涩也不艰难。我能看得懂。我能得受用。五种原译本不错。里面有些地方很深。我看不懂。看不懂我有疑惑。疑惑就造成障碍。我选这个本子自然有道理在。契我的机。有人反对。我也明了。他反对应该的。为什么?这个会集本不契他的机。九个本子。不是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欢喜选哪个本子。你就依照这个本子修学。你一定成就。我绝不勉强你一定要学我选的本子。我没有这个意思。

  佛法从来不勉强一个人。从来不限制一个人。佛法是开放的。佛法是自由的。这是我们对释迦牟尼佛最敬佩的地方。佛所制定的戒律。决不是戒别人的;我学佛。我跟他学。戒律是戒我的。与别人不相干。我出家。他也出家;我持戒。他不持戒。他不持戒与我不相干。各人修各人的。我不敢轻慢他。也许他境界比我高。他持戒还比我清净。我看不出来。形迹上他不持戒。心地上他清净。清净心是「道共戒」。那我怎么能知道?我怎么能比得上他?

  所以戒律有定共戒。有道共戒。这些大修行人不拘形迹、不拘小节。像大家都熟知的济公长老、金山活佛。我们一般持戒的人。学戒律的人都说他是佛门败类。破坏佛教形象。哪里知道人家是圣人!人家戒律真清净。心地在这个世间确确实实一尘不染。我们戒律很严格。严持戒律。实际上处处都染着。怎么能跟别人相比?如果你要轻视别人。瞧不起人。自己造罪业。凡圣境界确实不相同。

  所以依了义。我们懂得契合自己根性。自己在这一生当中选择这个法门。决定成无上道。这个法门对我是了义。一切诸佛如来所有的教学。我们要能肯定就教我一个人。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为我们的示现。修行人、学生就他一个。他没有同伴、没有同学。为什么?有同学就很难成就。为什么?你跟我同学。我们两个差不多。圆满的诚敬心破坏了。

  善财童子知道菩提道上。学生只有我一个。凡夫只有我一个;除了我之外。所有一切有情无情、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的化身。眼目当中各个都是佛菩萨。善人是佛菩萨示现的。恶人也是佛菩萨示现的。所以善财童子的恭敬心没有差别。平等的恭敬、真诚的恭敬。他知道都是佛菩萨在表演。表演给我看的。表演恶的形象是来教我。我有没有恶?有没有恶念?有没有恶行?有。赶快改;没有。要勉励。不能有。佛菩萨示现善人、顺境。我们看到了。马上要反省。这个善我有没有?如果有。善要保持、要增长;如果没有。没有赶快学。都在教我。

  我这个学生生活在哪里?我的周围。四方、四维上下全是佛菩萨。我是生活在佛菩萨周围当中。你看多幸福!他怎么会不成就?全是佛菩萨。连花草树木都是佛菩萨示现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他才能做到。不是这样的思想。这个见解。他怎么能做到?所以真正学佛人没有跟自己对立的。都是比自己高。哪一天我们有这个思想。恭喜你!你在菩提道上。已经有资格修「普贤行」了。现在时间到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040.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六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六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14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