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二十六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二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二十六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二六卷) 2002/08/19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26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第三段明所持剎网:
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跟我们说。「释品目世界之言」。这是这一段所说的主旨。他说「又前明本剎」。前面所讲的华藏世界。本剎是法身菩萨居住修行的场所。「今辨末界」。这个以下的经文是讲华藏世界的周边。就好像一个城市。前面所讲的是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区。现在所讲的就讲到郊外了。这个市区的周边。这个郊区。「故兼染净」。不像中心地区。菩萨。法身菩萨的住处纯净。没有一丝毫染污。周边就不一样了。郊区就不相同了。郊区里头有染有净。像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地区是华藏世界的边郊。不是中心地区。这个是郊外。边缘的郊外。所以这个地区就有染、就有净。「文分三别」。向下经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告众许说」。我们看经文: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中有何等世界住。我今当说。】
这个意思很明显。普贤菩萨把这个华藏世界的中心区域介绍出来之后。又告诉大众说『诸佛子』。当然这些大众都是大菩萨。他们哪有不清楚的道理。普贤菩萨这个说法。这是我们都要学的。人情世故!你看他老人家无论在言语、在态度上。面面周到。具足诚敬。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此中有何等世界住』。就是华藏周边有哪些世界。我现在给大家做个报告。这是第一段。第二段「双标二章」。我们看经文:
【诸佛子。此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中。有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一段跟我们讲的就是现代学术里面讲的天文学。经上讲的『十』。这个字我们要留意。它不是数字。它是代表圆满。无论这个世界数字多少。统统都说到了。一个也不漏。「十」是这个意思。『此』是指华藏世界。『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中』。这个香水海。前面清凉大师为我们指出来。是藏识。就是阿赖耶识。藏识大海。所以「十」跟「不可说」都是代表圆满。
在藏识里面。『有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种安住』。这个地方讲了一个「种」。讲了一个「剎」。种是什么意思?剎是什么意思?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剎是讲星球。在这个太空当中无量无边的星球。星球叫剎。种呢?种是星系。像银河系这是一个种。种里面又有许许多多的剎。藏识大海之中。藏识太大太大了。有无量无边佛剎微尘数。这个数字是真的。不是假的。怎么晓得是真的?因为剎跟种。包括前面讲的香水海。它都是重重无尽的。所以用佛剎微尘数来形容。我们今天这个大经。从前面一直读到此地。明白了。佛确确实实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字字句句诚实言!
『一一世界种』。世界种无量无边。每一个世界种又有『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这一段讲天文学。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说了不少。我们看他这个批注。《疏》「二章」。「二章。谓种及剎」。非常清楚给我们指示出来了。「然剎种依剎海。诸剎依剎种。则宽狭可知。名从何得。欲明世界无边。方便显多。故立此名。谓积多世界共在一处。摄诸流类。故名为种。如是种类。复有众多。深广无边。故名为海」。这一段开示已经把这一桩事讲得相当清楚了。
首先说明宇宙之间的形成跟发展。在我们一般观念上来说。形成发展都是缓慢的。现在人观念当中讲的进化。可是在佛法里面讲不是进化。佛法里面讲宇宙形成发展是同时的。而且是一时的。剎那之间。没有前后。这个真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这个世间人没有想到这一个现象。总以为宇宙的形成是慢慢成就的。现在有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的形成、星球的形成是太空当中的大爆炸。提出这么一个学术。有同意这个说法的。也有不同意的。总要得到科学的证明。才能让大众相信。
佛法里面讲宇宙的缘起不如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剎那之间。一起一切起。一灭一切灭。生灭是同时的。诸佛如来如是说。说明这个真相。我们对佛的说法渐渐认知了。肯定。不再怀疑了。大经里面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就是说明许许多多的理事、性相。包括因果。一切法真的从心想生。
我们从梦境当中。能够得到一些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有没有认真仔细去思惟梦境的发生。是不是有次第、有过程?好像一般人想象。这个宇宙的形成是有时间、有前后不同。逐渐在发展。佛在经里面随顺我们凡夫讲。世界有「成住坏空」。诸位要晓得佛这个说法是方便说。要跟你说真实的。真实的他老人家讲不生不灭。这是讲真话。讲真话我们听不懂。讲「成住坏空」我们懂。我们听了会点头。佛的说法。总的原则是依二谛而说法。二谛就是真俗二谛。「真谛」是依他自己亲证的境界。说明宇宙人生真相。说这个你不懂。你不相信。你不承认。佛就换个方法。随顺你们的知见叫「俗谛」。随顺你们的知见来说。你一听马上就赞成点头。是。是这样的。没错。佛有智慧、有方法。善巧方便。慢慢的把你的境界提升。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化解掉。让你的智慧德能恢复。这样渐渐你就能接受真谛的说法。你可以接受。为什么可以接受?慢慢的你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这是佛菩萨教学的善巧方便。我们现在人讲真实智慧。高度的艺术。
这个地方讲「剎种依剎海」。剎种是大世界。我们讲的是大的星系。像银河系一样的大星系。依剎海。这个剎海是虚空、太空。太空是藏识。藏识没有形相。真性没有形相。藏识也没有形相。剎种。剎种是有形相的。诸剎。诸剎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诸佛的剎土。这个剎还是个大世界。不是小世界。剎种是华藏世界。我们在概念当中都没有。从来没有这个概念。佛讲这个剎种叫世界种。种是能生的意思。能现能变的意思。许许多多的世界是这个剎种变现出来的。我们晓得这个剎种是什么?阿赖耶识里面所含藏的种子。这是剎种。
剎种再变现出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这个世界是剎。这不是剎种。是剎。这个世界有多大?黄念祖老居士讲的十亿个银河系。一佛剎是一尊佛教化的范围。这一个佛剎。像这样的佛剎太多太多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个剎土。比我们这个剎土。比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剎土。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同在华藏这一个世界种。第十三层。华藏世界种总共有二十层。在第十三层。那么你想想。你就能想到这个剎种是多大。前面佛说「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这个话不为过。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这个地球。是娑婆世界这个剎里面的一个小单位。真的是一微尘。在清凉注子里。我们能看到佛教的世界观。对于世界的认知。你要明了世界无量无边无尽无数。
「方便显多。故立此名」。这个名就是种跟剎。建立这个名相。这个意思是说:积许许多多的世界在一处。在一处干什么?摄受教化同类的众生。不是同类的。也就是说根性不相同的。福德因缘不相同的。不会聚集在一起。孔子《易经系辞传》里面说得好。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讲有情众生)。根性不相同。不相同里面有大同小异的;大同小异。他自然聚集在一起。譬如我们喜欢学佛的人。很愿意找学佛的人做朋友。佛门里面又分很多宗派。我们修净土宗的遇到念佛的人就感到特别亲切。这是一类一类的。这一个大世界里头。华藏世界。总的教主是毘卢遮那如来。这好像一个国家。他是元首。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就好像这个国里头有许多省。他们是省长。你从这个比喻慢慢去体会。华藏太大太大了。没有法子想象。不可思议!所以说它做种。这个种是大星系。
「如是种类。复有众多。深广无边」。所以把它用海来做比喻。海是表深表广。我们一般都说世界。「世」是讲的时间。「世」在中国文字里是三个十。三十年为一世。说的是时间。「界」讲的是空间。四方、四维、上下这叫界。「世界」两个字的意思。今天科学里面讲的时间与空间。我们称之为世界。在这个地方讲「世界无边。海外有海。海海无穷」。世界里面有世界。微尘里头有世界。毛端里头有世界。毛孔里头有世界。世界里头有世界。重重无尽!《华严》的世界观。
清凉大师说「若尔。种无别体。揽界以成」。这是世界种。世界种的体是什么?体就是时空。这个界就是讲的时间跟空间。这个地方讲的剎。剎是有形、有体、有相的。时空确实是个抽象概念。「何以下文。说有形体。虽依种类。以立种名。何妨此种。别有其体」。体。我们讲到现相。现相从哪里来的?怎么生起来的?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有说明。说得很多。有一些人相信。有一些人不接受。一直到今天。这个现象依然存在。基督教《新旧约》里面讲的世界观。基督徒相信。佛教徒不以为然。《华严经》上讲的世界观。佛教徒能接受。基督教徒不以为然。你说到底哪个说得对?给诸位说都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程度有浅深不同。大学生对于物理化学深信不疑。小学生不能接受。所以都是对的。层次不相同。教学要随着众生的根性。逐渐帮助他提升层次、提升境界。这个样子最后达到究竟圆满。这是教学的成功。
佛教一切众生分五个等级。叫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好比办学一样。人乘在幼儿园。天乘是小学。声闻乘是中学。缘觉乘是大学。菩萨乘是研究院。慢慢、慢慢的帮助你提升。没有办法一下把你提升到究竟圆满。因为众生烦恼习气太重。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他不能够顿断。所以不能顿证。教学里头虽然有圆顿法门。圆顿根性从哪里来的?也是无量劫慢慢、慢慢培养成的。不是天生的。好比我们现在的学校。你看看在今天有人上小学。有人上中学。有人上大学。有人去念研究所。程度不齐。念研究所的程度是不是特别高?他怎么高的?他还是从小学、中学、大学念出来的。他不是小学、中学、大学不要念。一下就念研究所了。没这个道理。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帮助众生。亦复如是。总是由浅而深。循序渐进。这其中有上根利智。我们知道上根利智是过去生中无量劫学习功夫成就的。不是天生的。
在这个地方。我们为了解释方便起见。「剎」首先要把这个字的意思搞清楚。剎是星球。是小的星系。我们讲太阳系、银河系。都是属于剎。剎种是大星系。集合无量无边的银河系。成为这样一个大的星系。才称之为剎种。种之体是什么?我们晓得太空当中的微尘。阿赖耶的相分。见分为缘。自证分之所变现。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所以剎也好、种也好。都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合相」。我们把佛法跟现代科学所发现的合起来看。就不难懂。
现相从哪里来的?法相唯识讲得清楚。讲得详细。《华严》也是法相唯识宗经论之一。这个宗派所依的有六部经十一部论。《华严》是六经之一。像这个地方都讲到了。「唯心所现」。怎么现的?「唯识所变」。怎么变的?为什么会现?为什么会变?这是大问题!在佛法里面叫根本大问。这个问题没有人能解答。佛的解释是非常非常的巧妙。佛说的是什么?法尔如是。唯证乃知。这个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言语说不出来。言语是有限的。这个境界是无限的。言语达不到。不但言语达不到。思惟想象达不到。所以讲「心行处灭」。
怎样才能够搞清楚、搞明白?要证。怎么证法?离开言语想象就明白了。你明白之后。你也没办法告诉别人。古德常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喝一杯水。你问我这杯水热不
佛说「无明不觉生三细」。这是佛给我们讲宇宙的缘起。宇宙就彷佛此地讲的世界种;我们不能肯定。不能确定。彷佛好像是这个地方讲的世界种。「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无明业相」。从业相里面生起「转相」。也叫做见分。从转相就又变现出「境界相」。我们晓得。转相(见分)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精神的世界。境界相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物质的世界。物质跟精神同源。是从无明业相里面变现出来的。无明业相的体就是真如、就是自性、真心本性。唯心所现。唯心所现是讲三细相。唯识所变是讲六粗相。从这个世界种变现出无量无边的世界。说明宇宙的缘起。
佛讲这个缘起的时间。如果我们讲无量劫之前。过去多少多少亿万年。这是我们凡夫的情执。佛法里头怎么说?随顺世间人的知见。说之为无量劫;要是随顺诸佛菩萨亲证的境界。《华严》里面讲「念劫圆融。念劫不二」。念是一念。劫是无量劫。无量劫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无量劫。所以佛经里面讲世界的缘起是剎那。没有先后、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没有染净。这是跟你讲真的。真的我们不懂;真不懂。这不是假的。所以佛只好把真的放下。这个放下是暂时放下。随顺众生知见。随顺众生知见。那就讲无量劫。这个你同意。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佛的话很巧妙。你能接受。你能不反对;真正的意思莫名其妙。妙不可言!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所持剎网第三段。广释二章:
【诸佛子。彼诸世界种。于世界海中。各各依住。各各形状。各各体性。各各方所。各各趣入。各各庄严。各各分齐。各各行列。各各无差别。各各力加持。】
这一段里面说了十句。都是说明剎种不同。这是解释剎种。经文有长行、有偈颂。在这一段里面清凉大师注的比较多。「然此十门剎种之异。并悉不离所依华藏。故云于世界海中」。这是讲许许多多的剎种。「十」代表无尽的意思。实实在在讲说不尽。华藏世界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剎海。所以清凉说「不离所依华藏」。
这个地方所列的十桩事情。与「世界成就品」所说的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清凉大师说:「世界成就品」里面所说的。它是通一切剎海。那是讲世界成就。这个地方所讲的只是讲华藏世界海;换句话说。这是讲局部。「成就品」里面是讲全体。差别在这个地方。两个对比有重复的。有那边有。这边没有;这边有。那边没有。有这种情形。譬如「起具因缘。清净。佛出。劫住。转变」。成就品里头有。这个地方没有。此地讲的「方所。分齐。行列。趣入。力持」。这个地方有。世界成就品里头没有说。「依住。形体。庄严」。这个彼此都有。把这两
凡是与前面相同的。相同的意思也同。就不必再说了;不同的。现在必须要说。譬如讲的「依住。形状。各各体性」。『依住』。这是清凉一开端就说。「不离所依华藏」。娑婆世界依华藏世界而住。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依华藏世界而住。这是讲的「依住」。『形状』。这是活的。不是呆板的。为什么?譬如我们今天看这个星系。夜晚晴空。我们用高倍的望远镜来观察天体。发现太空当中有许许多多的星云、星团。这个形状很多。但是你一定要晓得。我们从这个方位。这个角度去看。譬如我手上拿这个盖子。如果我们这样看。你看是圆的。从这个角度看是圆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你从这个角度看。它是扁的;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凸的;从这个角度看。它洼下去。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你才真正能够了解事实真相。
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依太阳系。在太阳系的引力之下活动;太阳系依银河系住。围绕着银河系转。它没有办法离开银河系。受它的引力牵引着。现在的天文知识也可以说是相当发达。银河系是个大星系。是个漩涡。我们从侧面看它像一个钵一样。两面很薄。当中鼓出来。从侧面看。要是从上面看这个银河系。是什么形状?它是个圆的。就像我刚才的比喻一样。是个圆形的。所以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形相不一样。经里面讲「各各形状」。你要晓得形状不是一成不变。你在某一个角度看形状不一样。就同我们看一个。好像看一个建筑物。你从正面看。你从侧面看。你从反面看。你从上面看。不一样;你把它照成照片。不相同。我们今天一般说的。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地球。地球在太空当中是个很小的行星。从我们这个方位、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观察天体。看到许许多多不同的形状。
『各各体性』。体。《般若经》上讲得好。它是「微尘积聚。空无自性」。聚则成形。散。形就消失了。这个道理大乘经上讲得很多。我们应当有深刻的认知。了解事实真相。大到剎种、到佛剎。小到一粒微尘。缘聚则有。缘散则灭。由此可知。有没有世界?有没有种与剎?有没有这一切万事万物?你要深刻的去观察。佛法常讲「万法皆空」。《大般若经》里面给我们说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它的体性。各各体性都不例外。都不能够违背这个原理原则。如果从相上讲。各个剎土的体性确实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说明。我们明白了。「相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这个剎土。这里面的众生。如果心清净。这个剎土的体是七宝所成。就像我们前面看到的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中心区。法身菩萨们居住修学的场所。无比的庄严。今天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这是凡夫。住在这里面的人大多数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佛说我们居住这个环境叫五浊恶世。我们这个星球之体是泥沙石头。依住在这个星球上心都不清净。这是从形相上来说、从形体上来讲。不是从性体;从形体上来讲。也是各个不同。
下面讲方所。『各各方所』。方所。前面没有说过。清凉在此地批注里头有「若圆满方所。周满法界。无处不有。不即三界。不离三界」。这是讲圆满的方所。说圆满。大乘经中佛曾经说「十八种圆满」。这是讲净土。净土有十八种圆满。到以下会说到。这个地方每一句都有两个意思。他说「方所」两个意思。「圆满方所」是自受用的。前面所讲的自受用土;「随宜方所」是他受用土。这里面也包括变化土。清凉意思是说:要是依佛说的十八圆满。这里面只说「他受用」。可是在《华严》里面。《华严》是讲大圆满。所以它也说到自受用土。自受用、他受用。在这个地方我们最要紧的是要明了「方所」不是真的。一切法唯心所现。一切法从心想生!我的心想跟他的心想不一样。我的心清净。我的心平等。我所居住的方所清净平等。跟我同住在一起。同坐在一张桌子上。他的心不清净。他的行不清净。他所居住这个方所不圆满。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实实在在讲。一切众生各个都有不同的方所。清凉注子说得好。「无处不有。不即三界。不离三界」。诸佛菩萨如是示现。示现的作用无非是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出离。出离都是随顺世间俗谛说的。要是讲事实真相。没有出入。那是真的。那是圆满的法界。圆满方所周遍法界。没出入。没有来去。我们还是随顺众生知见好说话。「若随宜方所。随十方中。向背各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觉悟的人向佛菩萨。迷惑的人他向三途六道。这就是清凉所说的向背不同。觉悟的人向着性德。迷惑的人违背了性德;向背是以性德为标准。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在讲席当中常常跟同学们共同勉励。我们决定不能够随顺烦恼习气。一定要随顺经论的教诲。为什么?经论教诲是如来性德的流露。我们没有明心见性。当然没有办法随顺性德。
我们相信诸佛菩萨明心见性。自性本具的三个圆满。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诸佛如来都证得、都恢复了。他的形相、他的言说不就是性德的流露吗?所以随顺他的形相。就依他这个形相来学习。我们去模仿他。他的形相是什么?戒律。他的思想。他的见解。他的处事待人接物是智慧、是德能。我们统统随顺。这就是向着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是本净本善。这个「净」不是染净的净。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跟本善相比都是不善。染净的净跟本净相比都是不净。这个意思很深。要细细去体会。你真的会了。你才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本来清净。十法界依正庄严本来至善。这是一般人看不到的。谁看到了?法身菩萨看到了。
下面说的这个第五句。『各各趣入』。清凉说「依门趣入」。趣是进去。入是契入。「约法门者。谓三解脱。又互相现入。而无来去等」。清凉大师唯恐我们对他这个批注还很难体会。所以在《钞》里头说「依门趣入者。彼有事门。即如向说。二约法为门。今但出此」。说三解脱门。三解脱门一般的说法:空、无相、无愿。大小乘都说三解脱门。这个意思都很深。
「空」很难懂。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这个空好懂。这个空是「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像《般若心经》诸位都念得很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就不好懂。色是什么?色是有。要把那个「色」字换成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空不异有。有不异空」。这说的是什么?让我们初学的人很不容易体会。愈想愈迷惑。佛在经教里头告诉我们。有叫妙有。空叫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个三门入一门就得解脱。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佛说空是讲的能现能变。能现的心。能变的识。它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相。我们现在人讲的能量;对于这些物质来讲。质量。质是从哪里变现出来的?是从能量变现出来的。质量又可以还原为能量。现在所讲的能与质的互相转变。但是世间现在所讲的能与质的互相转变。实在讲它都是讲质的能量。
佛法里面讲的。除了质的能量。还讲心的能量。那就是性识。这个现代物理里头没有讲到。能与质的转变。那个「能」是质之能。佛法里面讲的是性识的能量。这个世间法没讲到的。讲到心性。超越了物质。不是物质。但是它有、它存在。又不是物质。我们六根的能力都达不到。眼见不到。耳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这个意想不到。它存在。它确实有。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它变现出来的。叫「无中生有」。有是从无里头变现出来的。这个「无」不是空无。空无怎么能变现出东西来?所以这个无。这个空。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是有机体。它是活活泼泼的。它不是死寂的;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能变。这个道理深。这是佛法里头的大学问。
如果我们从这个地方趣入。契入这个境界。当然得解脱。解是解开。什么东西解开?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解开了。这个解开之后。脱是什么?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脱离生死。脱离烦恼了。你得大自在。有人从空解脱。有人从无相解脱。有人从无愿解脱。无愿解脱也叫做无作。但是无作不是什么都不做。「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真解脱!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示现在六道。示现在人间。所表演的如是。我们要懂得。这在一般大乘经。我们这个经里头前前后后还会讲到的。
下面第六句。『各各庄严』。这个可以省略。前面讲的这一大段「藏海安布庄严」。所以可以省略。第七句。『各各分齐』。分是分别。齐是等齐。譬如我们读书。你的程度跟哪一个年级等齐。学佛。你是跟声闻等齐。还是跟缘觉等齐。还是跟菩萨等齐?清凉说「约事随宜。广狭异故」。这个确实就事而论。千差万别。但是就佛的分齐来说。「则十方无际」。到佛的境界平等。佛妙了。他跟一切众生都平等。这一点我们要学习。我们要效法。那是什么?称性。完全是自性流露。
十法界依正庄严。一一法中。无论是人、是事、是物。都是自性变现的。在有情众生的分上。经上称它作「佛性」;在无情众生分上。我们今天讲植物、矿物。包
所以我们要随顺诸佛如来的「分齐」。要随顺法身菩萨的「分齐」。不能随事相。随事相就麻烦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总是要活着用。活用随顺事相是他受用。随顺佛性是自受用。自他不二。我们就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了。他受用里面。大家都明了。为人演说。表演。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目的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不就是为这个吗?如果不为这个。在这个世间示现有什么意思?种种示现是性德自然起用。确确实实没有加丝毫意思在其中。没有一样不是自然的。加一点意思是凡夫。是不觉!多加一点意思。那是愈迷愈深了。不加丝毫意思是觉。加一点意思迷了。再加一点那就愈迷愈深了。就这么个事情。
我们现在要学的。我们跟一切人事物交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006.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二十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二十六;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