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三十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三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三十七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三七卷) 2002/9/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37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所持剎网差别。通明剎种不同。偈颂的第九首:
【一切国土微尘中。普见如来在其所。愿海言音若雷震。一切众生悉调伏。】
这一首颂。清凉大
向来我们的想法、看法错了。没有看到事实真相。即使是今天科学相当发达。能够观察到最小的物质。科学家称之为粒子。比原子、电子还要小。最小的物质。在佛法里面就称之为「微尘」。微尘是最小的物质。凡夫肉眼见不到。天人的天眼也见不到。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能见到。能见到微尘。可是微尘还可以分。这经上佛给我们说的。微尘可以分做七分。那个七分之一。当然比微尘更小了。只有微尘的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还可以分。再分成七分。那个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极微之微就不能分了。
所以。极微之微也叫做「邻虚尘」。深位的菩萨他们能见到!这是能量变成了物质。诸佛如来清楚。这样小的一粒微尘。里面容纳无量无边的诸佛剎土。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把这个太虚空统统照在里面。一点都不漏。比喻只能比喻到彷佛。不能比喻到恰到好处。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里面的世界还有没有微尘?有。肯定是有的。那个微尘里面是不是也容纳无量无边的世界?当然能容纳。所以这个世界是重重无尽的。这个道理真的不好懂。
难得唐朝初年。贤首国师在皇宫里面讲经。可能也是说到这桩事情。大家听到很茫然。没有办法体会出这个境界。贤首国师很聪明。请皇帝做了一个八角亭。八角亭是八面。请皇帝在每一面放一个大的镜子。造好了之后。请皇帝到这个亭子当中站一站。看一看是什么景象?镜子互相对照。人在当中一站。那个人就无量无边。这才恍然大悟。宇宙真相如是。所以这个世界是重迭的。重重无尽。不是一个平面。我们讲立体也没有办法讲清楚。重重无尽的立体。这是事实真相。由此可知。我们这一个人身。我们的生活环境。是不是重重无尽的?是的。一点都不错。这是事实真相。
这个里面只有转变。实实在在讲没有生灭。我们学佛的人在教理上稍稍涉入就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以人做个比喻。人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世间人不了解事实真相。贪生怕死!生死是一个转变。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一样。不同维次空间就像什么?就像我们现在电视里头频道一样。换频道;中国世俗人讲投胎。换个身体。投胎。说实在话没离六道。离开六道那就不是投胎了;实际上应当讲是转变。
没有出六道的众生。这个转变是业力。那我们的行业不能不谨慎。行业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种善因必定得善果。造不善的因当然有不善的果报。这是十法界差别不同;但是就性识来讲。十法界毫无差别。你要细心去观察。十法界的现相也没有差别。这很不可思议!凡夫看到有很大的差别。那叫粗心大意。你没有把事实真相看清楚。这一首偈的境界不可思议。
『普见如来在其所』。一个国土就有一尊佛。一切国土那是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在微尘里面。佛当然也在这个微尘里面。跟随佛学习的菩萨海会大众。佛所教化的九法界众生。都在这一微尘当中。我们这个说法。一般人听到认为这是神话。决定不是事实。一粒芝麻。这很小了。我们肉眼看到这一粒芝麻。这一粒芝麻是多少微尘聚集变成的?所以大乘经里面常讲「芥子纳须弥」。我们初学佛的人听到这句话不能理解。芥菜子跟芝麻差不多大;须弥山。佛讲是我们这个世间最大的一座山。所以在从前有人讲。须弥山在哪里?喜马拉雅山就是须弥山。这是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这一座山怎么能够把它装在芥菜子里头?经上说须弥山没缩小。芥菜子没放大。怎么能够装在里头?所以这个境界叫不思议解脱境界。在《华严经》里面讲法不一样。微尘比芥菜子小得多。装什么?装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不是一座须弥山。无法想象!
前面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讲过。这是从性上说的。性没有大小。虚空法界剎土是自性。微尘毛孔也是自性。自性与自性它能够兼容。互相能容纳;所以性没有大小、没有来去、没有生灭。从性上讲没有问题。从相上讲我们就很难理解了。「性如是。相亦如是」。这个道理太深了!我们只是在大乘经里面读到「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些名词我们读得很多。都能够记得住。也会说。真正的意思不懂。
祖师大德用金与金器来做比喻。我们能体会到一点。少分。「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我们懂。这是比喻。也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办法比喻
佛法殊胜。佛法高超。它高在哪里?高在不是教我们勉强的相信。佛不强迫人。到什么时候你相信?你自己契入境界。你自己证得了。你就信了。所以「信佛」这一句话。对我们大众来讲。确确实实是迷信。我们信佛。佛是什么?不知道。不知道。你相信。那当然是迷信。你说哪个不迷信?但是这个不要紧。迷信是你刚刚入门。入门之后。慢慢你就觉悟了。从迷信到正信。正信是什么?道理通达了。我这个相信有理论做根据。虽然我没有入这个境界。在理上讲得通。依照这个道理。依照佛所讲的方法去学习。渐渐能够契入。入了境界。真信!佛讲的话不是假的。佛讲的话完全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贤首国师用两面镜子来对照。这个真的有自性互相容摄的现象在里面。两面镜子互照。你在镜子里面看到的时候。那就没有边际。我们人站在当中。看到我们一个人变成无量无边的人。佛法讲分身。看到自己无量无边的身相。你说那什么原因?两面镜子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佛常讲的法尔如是、法如是故。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在一微尘当中见到世界、见到佛、见到菩萨、见到海会大众。我们凡夫业障深重。不但见不到。连觉察都没有办法觉察到。
由此。我们能够想象得到。法身菩萨他们入了这个境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我们常讲证得一真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往生到华藏世界去、往生到一切如来实报土里面去了。他们所见到的境界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这是他们的境界。
『愿海言音若雷震』。不是见一尊佛。是见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普贤菩萨能入微尘里面的国土。能见微尘里面的如来。见佛当然供养、礼敬、闻法。所以见性之后。闻法修行才真正没有间断。才能把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转变成性德。通常讲把它断尽了。其实不是断尽。是转变。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它是转变。不是断掉;烦恼要断掉了。那菩提也断掉、也没有了。所以。它是一体的两面。贵在能转。见到那真是一切佛剎微尘数的诸佛如来。佛的「愿海」。海是形容、是比喻广大没有边际。等虚空法界。愿深!「言音」。这是比喻说法。愿海里面包含着表演。做出样子给众生看。教化众生回头、觉悟。随顺性德。不能随顺烦恼习气。
这几天有同修告诉我。说在外国现在有些国家在立法。立什么法?保护儿童。防止儿童被虐待。谁虐待儿童?父母。父母不可以骂小孩、不可以打小孩。你要是骂他、打他、虐待他是犯法的。儿童如果在家里头帮助父母清洁环境。或者是洗碗、洗盘子。一定要向父母要钱。他打工要给工钱。你说这个法好不好?这个法一立。伦常最根本的父子关系没有了。父子的亲情没有了。父子变成什么?老板跟员工。
现在有很多人为儿童争权利。所以今天我就想。我听到这话我就想到。那做父母的也要到法庭里面去争做父母的权利。所以许许多多年轻人不敢生小孩。生小孩将来都是冤家债主。都是麻烦。这怎么得了。西方文化走到最后。死路!所以我们看到西方的老人。老人多寂寞孤单!小孩十六岁在美国就成年了。他到什么地方去。父母没有权利干涉。有时候一去。一生不再见面了。过年、生日给你寄个卡片。父母收到之后。心里非常欢喜。这小孩还没把我忘掉。情义没有了。不要说孝道。他哪里懂孝道?朋友之间恩德、情义都没有了。功利的社会发展到极处是这么一个现象。
人在这个世间变成什么?变成机器。人的价值是什么?价值是金钱。你说这还得了!这个世界是悲惨的世界。无怪乎英国汤恩比博士说过。「挽救二十一世纪的劫难。解决当前一切疑难杂症。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英国人讲的。这是真正有智慧、有眼光、有见地。孔孟学说好。大乘佛法好。依教修行的人太少了。唯有依教修行才能救自己。才能够拯救你的家庭。
儒家的东西。我们学院最近把《弟子规》翻成英语印成小册子。也曾经把这个小册子介绍给当地的人民。他们看到之后。反应非常好。都很赞叹。感到做人应该是这样的。由此可知。我们能够肯定人性本善。佛法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本善的。没有人教、没有人讲、没有人提起。只要一提起。你看看回应。我们就见到了。响应是正面的。不是负面的;是赞成的。不是反对的。从这些地方加强了我们的信心。弘扬儒佛的大道是有前途的、是有拥护的、有赞成的。绝对不孤立。
诸佛菩萨「愿海言音」。我们听不到。我们没有办法接触。这个经上讲「若雷震」。我们相信经上讲的不错。读了《华严》渐渐开窍了、渐渐了解事实真相。诸佛菩萨的愿海言音在哪里?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无一不是!只是我们这个心被烦恼习气染污了、障碍了。虽然接触。它麻木不仁。真的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眼见了。耳听了。心里头不开窍。不知不觉。依然是迷惑颠倒!学佛修行。除障碍、断烦恼这是当前第一门功课。烦恼习气不断。我们的六根就不管用。不灵了;烦恼习气要是消除了。我们六根就管用了。见色闻声。你就能看到诸佛菩萨的形相。你就能觉察到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
『一切众生悉调伏』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常讲佛菩萨的加持、佛菩萨的保佑无时无刻而不在。真的加持。圆满的加持。满分的保佑。你自己不能觉察。你自己不能回头。你自己不能改过、不能自新;你要造恶业、你要变现三途苦报。让自己消所造的业障。佛菩萨都看在眼里。什么时候大彻大悟了。你才能够觉察到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慈悲爱护。无始劫来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个时候才真正是知恩报恩。
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报恩。原因是什么?不知恩。他对我有什么恩德?特别是逆境恶缘。不起怨恨心就很了不起了。怎么能生起报恩心?真正明白了。才会生报恩心。《金刚经》上诸位看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故事详细的在《大涅盘经》里面。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没有成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修忍辱波罗蜜。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暴君)。把这个修行人杀掉了。杀的手段很残酷。凌迟处死。不是一刀把你杀掉。把你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这样叫你死。这个修行人没有一点瞋恚心。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所以菩萨不但没有怨恨心。他还要报恩。没有过失。无缘无故被人家这样杀害。在我们想。不怨恨就了不起了。还要感恩。感什么恩?通过这个境界。才知道自己忍辱功夫到家了。没有这个境界怎么知道忍辱功夫到家?所以菩萨不但是没有怨恨。反而生起报恩心。当时发愿。我成佛之后。一定第一个来度你。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前身就是歌利王。知恩报恩!所以那个知恩重要。难!报恩不难。人与人都有恩。只有菩萨晓得、觉悟的人晓得。
我离开台湾到新加坡。写了六句「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一切给我为难的人、给我挫折的人、打击我的人都是我的恩人。我在这里面反省。是不是真的有过失?真有过失。改过自新;没有过失。消除业障。所以逆境恶缘是消业障的大好因缘。否则的话。无量劫来这些业障怎么能够消得掉?那些都是善知识。帮我消业障。顺境善缘帮助我长智慧。所以我才说「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不是帮助我增长福慧。就是帮助我消除业障。
那你们要问我。法师你从哪里学来的?我可以告诉你。我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头学来的。善财童子能够一生圆成佛道。就是用的这个方法。他觉悟了。一切众生都是好人。世间没有恶人。他的恶作顶多可以说一时迷惑。肯定「人之初。性本善」。肯定佛法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好人。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偈颂最后的一首。第十首:
【佛身周遍一切剎。无数菩萨亦充满。如来自在无等伦。普化一切诸含识。】
第一句是说『佛身』。在《华严经》里面。讲佛有十种身。十表圆满没有丝毫欠缺。通常在大乘经里面只讲三身。而实际上三身跟十身是平等的。把十身归纳变成三身。三身细说就变成十身。所以三身跟十身实际上不增不减;三身不少。十身不多。
三身是常说的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讲的真如自性。是讲的理。法身如来在《华严经》上有一个德号叫毘卢遮那。毘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就是这个地方讲的『周遍一切剎』。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法身。所以这个经论里面。我们常常看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既然讲到三世佛。三世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过去世诸佛。现在诸佛。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讲过、介绍过很多。《千佛名经》为我们介绍三千尊佛。过去一千尊、现在一千尊、未来一千尊。在《万佛名经》里面。世尊为我们说了一万两千多尊的佛名。这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特别重视未来。未来的佛在哪里?现在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
成了佛之后。佛没有先后。为什么?称性。佛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所以讲过去现在未来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哪有三世?哪有十方?十方三世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事实是「佛身周遍一切剎」。你知道佛身周遍。我们的身周不周遍?周遍。决定没有两样。现在我们怎么没有感觉到周遍?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没有办法觉察到。离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明白了。道理在此地。
「法身」在哲学里面称之为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法称之为法身。「报身」是什么?报身是智慧。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翻作「净满」。这个意思我们就明白了。净是清净。满是圆满;换句话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圆满了。就叫做报身。所以报身是自受用身。自己得到了大圆满。大自在!这第三句讲『如来自在无等伦』。这是讲的报身。
「应化身」。那是他受用。是帮助别人的。千处祈求千处应。《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所现的有两种。一种叫应身。一种叫化身。「应身」是什么回事情?也跟我们凡夫一样。像释迦牟尼佛应身到我们这世间来。他也投胎。现的八相成道。这是应身。在这个世间住一段时候。在一般讲佛、菩萨用应身。一定是这个地方缘很深。根熟的众生有相当的数量。不是一次、两次就统统能够度尽的。他要用这个示现。
那「化身」是特别的机缘。一次。再就没有了。像早年我们在台湾。听说周邦道先生的夫人遇到地藏菩萨。那是化身。我们在讲席里头也介绍过几次。这是二次大战之后。他们从贵州回到南京。在南京住的房子很大。他住的房子我去过。前面是个院子。院子外面有围墙。大门距离他自己住的房子还有一段路。这一天有一个出家人到周先生家里来。周夫人问这个法师从哪里来的。他说从九华山来的。来有什么事情?来化缘的。也不多。化五斤香油。那个时候周夫人没有学佛。不懂佛法。但是人很慈悲、很善良。没给他。这个法师就走了。
走了之后。她忽然感觉到一个奇怪的问题。这和尚怎么进来的?门没有开。进来的时候没有开门。门是关着。他怎么进来的?出去的时候门还是关着。这和尚不见了。所以她很疑惑。以后到台湾跟李老师学佛。就把这桩事情详详细细跟李老师做了个报告。李老师说你遇到的不是普通出家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化身。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知道。所以她非常后悔。当时没有供养五斤香油。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老和尚朝五台山。为报父母恩。以朝山的功德回向给母亲。三步一拜。几千里的路程。不是近!拜了多久才拜到?三年。他走的速度当然不快。走三步要拜一拜。这个三年经过三个春夏秋冬。你就晓得那多辛苦!所以两次生病。病倒了。在野外。附近没有人家。当他生病严重的时候。遇到一个要饭的叫化子。这个叫化子来照顾他。给他煮一点东西、找一点药。等到他身体复原了。他就问那个叫化子:你是叫什么名字?你是哪里人?这个叫化子告诉他。于是他去讨他的饭。他继续去朝山。
到第二年他又生病。很巧妙又碰到这个叫化子。叫化子告诉他:我住在五台山山下。你到五台山去问我。他们都知道。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利的吉。我叫文吉。老和尚拜到五台山之后就打听。因为这个叫化子两次救了他的命。人家告诉他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那是化身。那不是应身。真有。不是假的。你要是真心。你遭遇到苦难。佛菩萨自然来照顾。你要有信心。佛菩萨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一切时、一切处都在照顾你。所以修行人成败关键就在一个信心。真相信。真干!
不怕苦、不怕难。为了报恩。知道父母一生没有真正修行。父母一生的行业。自己哪有不清楚的道理?用佛经一对照。父母现在在哪一道。不要去问人。大概都知道。纵然不能确切的知道。
我过去讲《地藏经》讲得很清楚。婆罗门女救母亲的心切。一日一夜(这时间不长)恳切念佛。真心恳切念佛。在念佛当中得到了三昧。那是真诚恳切。三昧是禅定。定中地狱的境界现前。她去参观地狱。遇到地狱里面的鬼王。无毒鬼王。她向鬼王打听。她的母亲是不是在地狱里头?鬼王问她:妳母亲什么名字?在生的时候造作什么样的罪业?婆罗门女说明了。鬼王就跟她合掌。称她菩萨:你放心。你的母亲确实到过这个地狱。但是三天前她已经生到忉利天去了。他说:听说她有孝顺的女儿为她修积功德。不但她生天。在地狱同时受苦的那些人也都超生了。这个话我们相信。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说穿了很容易明白。你看婆罗门女。如果她母亲没有死。母亲不堕地狱。她怎么会那么认真念佛?她肯定不行!换句话说。她就没有办法得念佛三昧。她为什么得念佛三昧?是她母亲这个缘成就她的。母亲成就她得念佛三昧。这一个功德生天。这么个道理!由此可知。虚云老和尚去朝五台。把这个功德回向她母亲。他要不是为报母亲的恩。他就不会三步一拜。拜三年才拜到五台山。他三步一拜这种虔诚、真诚感动佛菩萨。他母亲哪有不得利益的道理!
超度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你要有真实功德。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念几卷经、念几声佛号、磕几个头。那个力量非常微薄。什么原因?你心不真诚。超度这个事情是真有。要如理、要如法才能得到效果。如果不如理、不如法。但也是好事。不能说是坏事。利益有。不大。我们要懂、要明了。换句话说。自己要报佛恩、要报亲恩、要报四重恩。自己要真正有成就。拿这个成就来做报恩的张本。你自己修行没有成就。你拿什么报恩?那我们念佛的人成就是什么?往生。我这一生真正往生净土。亲近弥陀。我所有的恩人的恩都报了。要拿这个功夫、这个功德才真的能报恩。
在不能往生之前。如果能够得功夫成片。得一心不乱。婆罗门女是得一心不乱。至少她得事一心不乱。为什么?如果不到这个境界决定不能到地狱去参观。地狱只有两种人能见到。一个是得道的人。得事一心不乱。他的断证等于阿罗汉。所以鬼王称她菩萨;理一心不乱。我们不敢讲。事一心不乱是肯定的。功夫成片也算不错了。见不到地狱。所以光目女她的功夫。大概用我们念佛法门来说。她是功夫成片。所以她是梦中见到的境界。她不是定中。她的感应在梦中;婆罗门女感应是在定中。这个境界不相同。功夫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这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些都是跟诸位说的叫应身跟化身。应身、化身都是帮助众生的。
那我们自己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我们这个身体是什么身?佛在经上讲得很多。叫业报身。我们是业报。过去生中修的一点善业。五戒十善。过去生中曾经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引导你到人间来得个人身。所以在六道里头。我们造的业无量无边。起心动念都是在造业。无量无边的业习。习是习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我们都到人道来了。现在我们看到社会许许多多人。但是每一个人生活状况不一样。富贵贫贱、寿命长短不一样。这是什么?这是另外一种业叫「满业」。
由此可知。既到人间来了。我们的「引业」相同。引导我们到这里是相同的。满业不一样。满业就是要是总的来说就是布施。这个我们大家不相等。你这一生发大财。我这一生很贫穷。我们两个业不一样。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得多。我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得少。那我们财富就不相同;法布施修的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聪明智慧不相等。你很聪明。我很愚痴;无畏布施不一样。你的身体健康长寿。我的身体常常多病、多烦恼。这是满业不相同。
所以满业总的来说。就是三种布施供养。在佛法里头也包括了全部菩萨的行门。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把它归纳起来。六度。六个纲领。六度万行;万行归纳成六大类。六大类还可以归纳成一类。就是布施。我在前面跟诸位讲过。布施里面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六度里头持戒、忍辱是属于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属于法布施。所以六度还可以归纳。就是一个。
由此可知。大乘佛法的修学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修什么?修布施供养而已。那个智慧、福智无量无边!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观世音菩萨施无畏救苦救难。诚心诚意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施无畏得健康长寿。所以一个布施包括了全部的佛法。我们要明了。施舍是真实智慧。凡夫迷惑颠倒没有智慧。他不肯做;菩萨知道。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示现。他统统舍尽了。布施就是舍。王位也舍掉了。荣华富贵都舍了。没有一样不舍。舍到最后只剩下三衣一钵。过什么样日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把所有一切的福德统统布施给一切众生。他自己不享受。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佛为我们表演的「大喜大舍济含识」。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真的舍尽了。供养一切众生。所以佛成就的叫二足尊。
我们今天皈依。「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两个。足是圆满、满足。福德满足、智慧满足就是这两个圆满。我们一般人讲的福报圆满、智慧圆满。这两种圆满怎么得来的?布施供养得来的。佛教我们不要积蓄财物。世间苦难的人很多。缺乏财物的人很可怜。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在饥寒边缘里面度生活的人不少!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省一点。布施给他们?纵然没有这种机缘。要常存此心。心不能没有。事要看缘分。没有缘分你就没办法做到。佛菩萨有能力。有智慧、有能力他能做得到。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无数菩萨亦充满』。菩萨是佛的学生。向佛学习的都是菩萨。无论是在家出家。这些人亲近诸佛如来。不舍佛陀的教诲。那佛菩萨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得到了讯息。佛菩萨比我们的世间人多。比我们世间众生多。这个地球上人不多。只有七十几亿。如果包括所有这些动物。那就多了。佛菩萨比这个还多。所以说「亦充满」。问题在哪里?问题在我们不认识。不认识的原因是迷而不觉。所以人生最可贵的、最难得的是觉而不迷。我们自己能够做到少分觉而不迷。那你也就是菩萨了。菩萨就是觉而不迷。凡夫就是迷而不觉。我们才刚刚开始觉悟。那也是菩萨。
《华严经》里面讲菩萨有五十一个阶位。我们是什么阶位?初信位的菩萨。开始觉悟了。向着觉悟的方向、觉悟的目标去前进。这好事情。可是我们烦恼习气很重。不能说没有觉悟。但是那个觉悟靠不住。一转眼又被境界迷惑了。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就迷了。因此修行时间很长。什么原因?进进退退。就是一会儿觉、一会儿迷。我们现在就在这个状况当中。不能把觉悟保持住。时而觉又时而迷。大概在初学。觉悟的时间少。迷的时间多。所以功夫不得力。如果觉悟的时间能够多过迷惑的时间。你就感觉到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个好境界。所以最要紧的一桩事情是怎么样能保持自己不退转。我们功夫天天都有进步。这个时候你会得法喜。叫法喜充满。天天有进步。
为什么不能进步?从前章嘉大师所说的。你放不下!所以他教给我「看破、放下」。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又迷了?放不下。放下就是布施、就是舍。佛用这个方法教化一切菩萨。所以菩萨这个修行方法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所以我很感谢章嘉大师。我认识他头一天。他教我这个方法。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用这个方法。
看破是什么?智慧。放下就是施舍。所以在六波罗蜜里面。看破是般若波罗蜜。其余的五个都是放下;布施放下悭贪。持戒放下恶业。忍辱放下瞋恚。精进放下懈怠。禅定放下散乱。你们想想看都是放下。般若是看破。先从哪里做起?先从放下做起。放下一分你就看破一分。看破一分又帮助你放下一分。这两个方法在互相帮助。愈来功夫愈深。到圆满就成佛了。所以等觉菩萨放下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他就圆成佛道了。
所以放不下是大障碍。放不下招来的果报是大灾难!我们如果真的明白、真的懂得了。就用这两句「看破、放下」。消灾免难。我们就是在现前这个世间。这个世间不管有什大的灾难。你要真正懂得看破放下。再大的灾难对你来说。没事。他们报土里头有灾难。我这个报土里头很安稳。这个道理就是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
我心清净。一切都放下了。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是自性。自性变现的是法性土。法性土不坏。九法界众生没有见性。他住的土叫法相土。法相土有生灭、有成住坏空。法性土没有。这个道理。我们就用祖师的比喻来说。祖师用黄金来做比喻。黄金我们比喻作法性。黄金所做的器皿那叫法相。黄金可以做一个杯子。这个杯子我不要了。我想要一个匙。把这个金镕下做个匙。杯子坏掉了。匙形成了。那问黄金坏不坏?不坏。黄金永远不坏。但是做什么样器具。那是随你的念头在变化。所以说相会变。性不变。懂这个道理。法性土它就不会变。所以看金它不变;法相土那是随着妄想在变。「一切法从心想生」。从心想生那个一切法是法相。不是法性。法性不从心想生。见性不着相。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阿弥陀佛的实报土、毘卢遮那佛的实报土在哪里?当下就是。你会用真心。你会用
由此可知。在平常用功的时候。怎么个用法?念头起来了。不管念头是善是恶不要理会。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马上打下去。用这阿弥陀佛代替。这叫真会念佛。这叫真实功夫。古人所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念起来很正常。是自然的。你是凡夫。无量劫的妄想习气。它怎么会不现行?现行的时候要觉悟。什么觉悟?阿弥陀佛就是觉悟。马上换过来。这是修净土。修净土就是修清净心。好。现在时间到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017.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三十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三十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