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八十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八十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八十三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三卷) 2002/07/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3
诸位同学。请看《华严经‧华藏世界品》。风轮。偈颂第四首。后面两句看起:
【种种坚固庄严海。光云垂布满十方。诸摩尼中菩萨云。普诣十方光炽然。】
清凉大师说这四句是赞颂香海。这四句前面两句是第四首偈的后半。后面两句是第五首的前半。佛经里面的偈颂不一定是一首颂说一桩事情。它可能每一句说一桩事情。可能两句说一桩事情。也可能三句说一桩事情。像前面我们所读的赞颂风轮。它就有六句。所以第三首颂跟第四首的上半。六句说一桩事情。这是我们应当要了解的。我们自己看不出来。好在清凉大师已经帮助我们导读。来指导我们怎样读这部经。他把段落都给我们分清楚了。这使我们得到很大的便利。
『种种坚固庄严海。光云垂布满十方』。这两句是说的海。海跟光在前面已经把表法的意思说出来。这个海是性识。「出现品」里面跟我们讲的。虚空法界剎土众生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性识是《华严经》上讲的香水海。性识体相空寂。一法不立。清净寂灭。但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它能现万法。万事万法都是它变现出来的。
那你要问:什么原因变现出来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法如是尔」。我们在前面经文上读到的。就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法尔如是」。我们在前面读到的是「法如是尔」。本来就是这样的。这里头没有原因。如果有原因。那就变成真的了。法如是尔。它所现的相叫幻相。大乘经教里头佛常讲。我们总得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相又叫做妙相、又叫做妙有。经论里面常讲「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是讲的自性。妙有非有是讲自性所现的幻相。相确确实实「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是事实真相。你不要以为这个相真有。你就错了。凡夫所以不能觉悟。执着这个幻相以为是真有。在这里头起妄想分别执着。这变成凡夫。佛菩萨觉悟了。知道事实真相。「相有性空。事有理无」。所以。相碍不碍事?不碍事!为什么不碍事?它是幻相。它不是真相。所以在这部经。世尊为我们显示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我们今天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见到的、所感受到的。好像都有障碍。障碍重重。理有障碍。事有障碍。理事有障碍。事事是更有障碍。这个障碍从哪里来的?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个障碍是从妄想执着里面来的;离妄想执着。这个障碍就不存在。障碍没有了。你在性相里面你就得大自在。佛家讲的解脱。你就得到了。解脱就是讲的大自在。
解脱两个字就是讲的因果。解是解除。解除什么?妄想分别执着解除了。脱。脱是什么?脱离一切障碍。六道是障碍。十法界是障碍。你都能脱离。我们今天要契入无障碍的境界。那要怎么样?你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着除掉。我们自己才真正有了出路。但是我们现在是凡夫。不要说华严境界我们不能契入。说真的。小乘初果须陀洹那个境界我们也得不到。
我们在六道里面没有办法离开五欲六尘。就是对于七情五欲执着而不能够放下。这在六道里面。生活空间只限于欲界。色界我们去不了。色界天必须把七情五欲断掉。这个断不是灭断。是伏断。你有定功。你能够把情欲伏住。虽有。它不起作用。这就有相当的功夫。你才能生色界天;换句话说。你的空间比欲界天就大得很多。
欲界天好比是我们这个香港地区。我们活动范围就这么大。不能离开边界。如果七情五欲断掉。我们生活空间大。我们可以到色界天。就好比是我们已经出离香港的范围。香港范围外面是广东省。广东省全省这么大的地方我们到处去游玩。观光旅游没有限制。但是广东省以外的。我们还是没有办法。还是去不了。必须再一层的突破。把色界也突破。色界突破的时候。你就到无色界。无色界就好比是全中国、全世界。这是你生活的空间。一层一层去突破。
佛经上这个说法。确实现在科学家也有这个说法。科学家讲的是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现在居住空间是三维空间。四维空间的境界我们就见不到。还有五维空间、六维空间、七维空间。黄念祖老居士常说。科学家现在肯定证实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存在。现在就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突破。而我们佛法里面。大分恰巧也是十一个不同空间。十个就是十法界;十法界之外。一真法界。这是佛在讲经论的时候给我们讲十一个法界。十法界外头有个一真法界。科学家所说的跟佛法未必相同。但是在理上讲几乎是一致的。从理上讲。空间维次是无限的。佛法里面讲法界是无限的。这个说法很相应。但是十一是不是佛法讲的十法界跟一真法界。这是很难断定。
我们在这里了解。性识大海。海是比喻。性识能现一真法界。能变成十法界。这里面无量无边的庄严。所以它讲「种种坚固庄严海」。
佛既然在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这一切法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如露亦如电」。这「坚固」两个字怎么讲?「种种」是没有问题。「坚固」怎么讲?坚固是讲一切法的体性。体性何以说坚固?永远不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是坚固的相;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能破坏。从性上讲的。不是从相上讲的。相剎那在变化。剎那不住。这是事实真相。
「光云垂布满十方」。「光」是自性般若。一切众生自性都有圆满的智慧(般若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所以底下一句讲。『诸摩尼中菩萨云』。三句合起来。底下还有一句『普诣十方光炽然』。这是三种圆满。圆满的智慧都是本性、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是从外头来的。佛法里面讲法尔如是。第二句。那就是讲的能力。能现相。第三句是讲德用。它起的作用。「普诣十方」。这个十方没有边际。我们常讲尽法界虚空界。在《华严》里面我们还知道。包括微尘当中无量无边的世界海微尘数的剎土。重重无尽。不可思议。它有用。体、相、作用圆满的具足。这多半都是从果上说的。
再看底下一共是有三首半。三首半偈子是讲莲华。同学们在这个地方必须要记住。经文里面的莲华是表什么。香水海是讲佛性、藏识。莲华是表普贤菩萨的十愿、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也是平常大乘经里面所说的六度万行。在前面长行里面。我们看到这个莲华叫「种种光明蕊香幢」。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给我们讲的万行、觉性、光明、普熏。给我们说这四个意思。这四个意思就是性德的起用。我们看经文:
【光焰成轮妙华饰。法界周流靡不遍。一切宝中放净光。其光普照众生海。十方国土皆周遍。咸令出苦向菩提。】
我们先说这六句。这六句是说「种种光明蕊」。显示华是以宝为体。宝是性德。世间也以道德为宝。『光焰成轮』。轮表圆满。「光
学佛没有别的。你明白之后。转过来就行了。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学会了。你就会转。《楞严经》上讲得很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就是转境界。譬如刚才讲的。你把烦恼转成菩提。你把恶业转成善业。你把染业转成净业。佛法的修学无非做个转变而已。菩萨阶位有那么多。那是什么?看你转的幅度大小。你只开始转。才转一点点。你是初信位的菩萨;你要是转一半。你是三贤位的菩萨;转一大半。你是地上菩萨;完全转过来。你就成佛了。一百八十度的转过来。你不就成佛了!如此而已。
我们要懂得要肯定所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差别在哪里?差别在迷悟。悟的是自性性德。迷的还是自性性德。自性性德没有迷悟。所以诸佛眼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不过这些是迷惑颠倒的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们。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这些胡涂佛。我们都是胡涂佛。帮助这些胡涂佛省悟过来。这是佛法的教学。你醒过来。你就是菩萨;圆满转过来。那你就成佛了。
「光焰成轮」是自性圆满的智慧。『妙华饰』。这个意思我们应该就能想象得到。许许多多妙华装饰。那就太美了。这是说六度万行。「妙华饰」讲的六度万行。也是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无量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
『法界周流靡不遍』。尽法界虚空界周遍。我们晓得一切时一切处无处不在。哪个地方有求。众生有感。佛菩萨就应。感应的仪式。或者我们讲方式。无量无边。使你能够接触到正法、听闻到正法。都是性德周遍法界。你能够听到。你能够见到。你能够接触到。你要是能接受。就是你能信、能解、能够依教修行。你得利益了。
『一切宝中放净光』。清净光明。清净。烦恼障断了;光明。所知障破了。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清净了。「法门无量誓愿学」。光就透出来了。所以。净是定。光是慧。说了定慧。戒在其中。
『其光普照众生海』。众生无量无边。众生没有不得利益的。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佛法的利益是平等的。为什么?自性本来平等。但是十法界这一切众生业障不一样。我们经上常常讲。比喻说有厚、有薄。业障厚的也得利益。比较难一点;业障薄的。得利益容易一点。为什么?他欢喜。他信解。他能依教奉行。这是讲业障薄的。业障薄的里面。佛法又分为三等。上根、中根、下根。这都是大分。我们修学学习经教要懂得举一反三。上根根熟的众生。善根非常深厚。这一生一接触佛法。他成熟了。他这一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净土念佛往生。往生就证果。
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十法界。这一往生就超越十法界。那个果位我们在《华严经》上看。最低的果位也是圆教初住以上。比初住菩萨还要殊胜。为什么?圆证三不退。《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还会退转。他是证得三不退。但是不是圆证。一真法界里面这些菩萨们。在华藏世界修行还是有进进退退。但是他退有个底限。他不会退到十法界;也就是说他的底限是圆教初住菩萨。他不会再退下来。他证得的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圆教初住菩萨就证得这三种不退。圆证三不退是什么人?那加个圆。经教里常常给我们讲八地。八地菩萨就不会再退了。七地还退。八地就不退。八地叫不动地。距离究竟果位很近。他上面是九地、十地、等觉。那就到圆满了。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是很不可思议。我们带业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是什么地位?说老实话。圆初住我们没有到那个地位。我们见思烦恼没断。尘沙无明没破。带业往生。但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我们得到的好处是圆证三不退。换句话说。就像八地菩萨一样。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只有进步没有退步。这是什么境界!这个法门。你要是把它舍弃掉。那是真正可惜。真错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搞明白。上根一生得利益。他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他一生成就了。中等根性的人。接受这个法门。半疑半信。下根的人。接受这个法门他也能信。我们常讲露水道心。他烦恼习气很重。这个信心常常动摇。这种人多数。
对于修学的程度。善导大师讲得最好。「总在遇缘不同」。他讲的是三辈九品往生。他说不是别的原因。就是遇缘不同。如果我们这一生当中。遇到的缘非常殊胜。取实报土上上品往生不是不可能。这就是看你的缘分。什么是好的缘分?你遇到真善知识。帮助你破迷起信。奠定坚固的信心;《金刚经》上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将来念佛往生是生实报土。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依教奉行。就跟善导大师在《观经‧上品上生章》上所说的。中下根性。实在讲也一样。都在遇缘。遇到的缘不好。这个善知识不能接受这个法门。教你修其它法门。你就改修其它法门。这一生成就就难了。这样的人也很多。我们自己同学当中就不少。何况这个世间人!我们知道各人缘分不相同。他能够听那个人的劝导。信心动摇。那个人跟他也是有缘分。
但是。如果你要问业报。假如这个人遇的缘是纯真纯善。他这一生确实能够脱离三界六道。往生净土。你把他的缘打断。让他这一生不能成就。这有没有罪过?过去有不少人问过我。他们在破坏佛法、障碍佛法。误导信众。干了这些事情又害怕。来问我:法师。我造这些罪。将来会受什么果报?我教他去读《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你去念这个。再念《地藏菩萨本愿经》。你就晓得。不必我告诉你。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学佛的同学为什么会被人误导。轻易听信谣言?读经不多。善根福德因缘少。《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才会碰到这样的恶缘。误导了他。把这一生大好机会错过。原因在此地。误导众生的人有两种。有一种有意的。有一种无意的。不论是有意无意。罪都很重。这个事情干不得。
有人说了。来批评我。说我讲的「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不是宗教」不是我先说的。民国十二年我还没有出生。在我出生前五年。欧阳竟无大师在第四中山大学讲的。当时在整个佛法界也引起震撼。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好像是一九二二年。他的讲题「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我是一九七七年看到他这个讲演词。他这个讲演词的小册子是他的学生王恩洋记录的。我看了十几遍。我肯定他的观点。他说的话没错。
「宗教」这个名词出现的很晚。我们中国原本没有。佛门里头有称宗教。跟我们现在这个宗教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佛门自己称宗教。是因为佛门里头有宗门、有教下。是教学修行两种不同的方式。宗门的教学是不用经书的。悟后起修。他那个经书是你大彻大悟之后再去研究经教。没有彻悟不用经书。教下就不一样。教下一入门就从经书上下手。就好像学校里头教学一样。教下是普通的学校。从小学、中学、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慢慢来。中下根性的人得利益。宗门那是天才班。他不是普通班。他不需要浪费那么多的时间。是顿悟。顿教;教下是渐教。渐修。那是顿悟、顿修、顿证。我们佛门自称宗教是这个意思。
佛教到底是什么?你仔细去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他干的是什么?这个经典上记载就很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为大家讲经说法。用现在的话来说。为大家上课。他老人家在世跟中国的孔老夫子一样。天天教学。有教无类。印度那个时候并没有统一。中国孔夫子这个时代也没有统一。所以他的学生不分国家界限、不分种族界限。也不分信仰。你愿意来学都教你。这是事实。所以我们今天佛门里面。就是一般的称呼。我们对释迦牟尼佛称本师。自称弟子。你想想。哪一个宗教里面有这个称呼?基督教、天主教没有称耶稣为本师。没有称上帝为本师。你从这里去想想。然后你就晓得佛教到底是什么?称老师。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师生是平等的。宗教里人跟神是决定不能平等的。佛教是教育。佛陀教育。老师跟学生是平等的。
现在时间到了。下一个钟点我继续给诸位报告。让大家了解。不能产生误会。我们学佛。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们得利益;如果我们误会。把它当作宗教。宗教我们就得不到利益。宗教是讲感情的。讲宗教的情操;佛法是讲智慧。一个是从情出生的。一个是从智出生的。不一样。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跟诸位把佛法教学继续做简单的报告。上次讲到称呼。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的关系。而佛门里面所讲的佛陀、菩萨、阿罗汉。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是佛陀教育里面的学位名称。我们学佛学什么。目标究竟在哪里?这是过去、现在大家都共同承认的。我们所修学的目标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语。它是可以完全翻成中文的。为什么不翻?这叫尊重不翻。过去翻经体例里面有五不翻。这是属于尊重。它是佛法教学终极的目标。我们求的就是这个;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求荣华富贵。
这句话翻成华文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不是一下就能成就的。它还是分阶段的。我们修学第一个阶段是「成正觉」。你要是拿到正觉。就称你作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证得正觉的人的称号。这是佛门里面第一个学位。好像我们大学毕业。拿到一个学士学位。这是佛门最低的一个学位。再往上去。你要是证得「正等正觉」。正等。正就是决定不是错误的。是正确的;等是等于佛。还没有成佛。等于佛。跟佛有一点相像。这称之为菩萨。所以菩萨这个学位比阿罗汉高。像现在学校里头硕士学位。它上面还有。最上面那个叫「无上正等正觉」。也有经上称为圆满菩提。圆满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再上了。他到了顶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就称他作佛陀。佛陀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或者是说证得圆满菩提的德号。相当于现在大学里面的博士学位。没有比这个更高。所以这个称呼是佛门三个学位的名称。它不是像一般治政上的阶级。它没有阶级的。是学位的名称。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你想想世尊当年在世。天天跟大家上课。讲经三百余会。这一会就像我们今天办讲座一届。这一届里头一定有个特殊的目标。为什么我要办这一届讲座?当然是社会大众的需要。他办讲座一生办三百多次。总共的时间四十九年。所以他做的。我们用现代的观点来看释迦牟尼佛。我们了解他的身分。他的身分、他一生做的事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你们想想对不对?这个教育他是义务的。他不收学费的。多元文化的义务社会教育。我们要是给释迦牟尼佛定位。用今天的话说。释迦牟尼佛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本人一生所做的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的?他老人家一生在世的时候。教学没有建过寺庙。他的道场是什么?道场是山林树下。现在你们到印度去朝圣。看看世尊当年教学的地方。灵鹫山还在。是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地方。那个地方没有富丽堂皇的庙宇。没有。石窟!佛当年跟大家讲经说法、上课。石头上铺一点草。坐在上面。学生围绕在下面听。一生从事于教学。
他一生教的是什么?从总纲领上来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偈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把佛陀教育宗旨、目的全面都说出来。他教学的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戒学。我们今天把他老人家一生教学所讲的。汇编成为《大藏经》。《大藏经》里面分三类:经、律、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戒律。「自净其意」是定慧。就是经学、论学。佛讲这个宗旨、这个教学目的。所有一切诸佛共同的。不是他一个人的。「是诸佛教」。「诸」是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佛教化众生。都是这个目标。都是这个原则。十二个字。佛教给一切众生是什么?就是这个。所以佛法里面常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接触一切大众总的原则。
佛对于任何一个人不为难。你根性利也好、钝也好。他都教。比孔老夫子教学的那个范围还要大。孔老夫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孔老夫子就不教了。你这学生太笨了。没法子教你。佛不如是。连周利盘陀伽那样的钝根。佛也收。周利盘陀伽也很争气。他证阿罗汉果。真学成了。所以欧阳大师讲得不错。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是现在人所必需。它是什么?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
我们今天学佛这么多年。在经论里头我们也逐渐逐渐看出来。他老人家教学的纲领原则。有许许多多种的说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那是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教化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总的纲领原则。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地区。我们这个地区众生的根性。他了解。他明白。他对我们教学。可以说总的纲领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净业三福」。对我们这个世间人所讲的。我们这
头一句话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看看这个教学的纲领跟我们中国儒家相不相同?儒家教育的根、孔孟教育的根是孝悌。佛法教化这个世界的众生。头一个也是孝养父母。孝道;奉事师长。师道。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不孝顺父母。怎么可能尊师重道?所以佛教。我们明白了。佛是好人。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好人。佛教我们人人做好人。于是我们在这里了解。他教导我们的是教我们断恶修善。教我们转迷为悟。经论里也常讲破迷开悟。教我们转凡成圣。什么是圣?阿罗汉、菩萨、佛陀。这叫圣。人人都应当证得佛果。它是学位。所以它不是宗教。宗教不可以人人都做上帝、人人都做神。它不可以。佛教里头希望一切众生快快的成佛。大家都能证得最高的学位。
我们学佛。没有别的。学做个明白人而已。佛是什么人?佛是个明白人。所以我说。我也简简单单写了六条。跟大众介绍佛法。第一条讲的释迦牟尼。讲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第二条就讲他教的是什么东西。他教学的内容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大家好懂。人生是我自己本人。宇宙是我的生活环境;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所教导我们的是教我们明了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这是经典的内容。
佛家的教学重视在修行。实在讲哪一个老师、教育家不重视行门!儒家《论语》是代表孔子思想学说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习就是行。你把你所学到的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是习。佛法一样。佛所教导你的。你要去做到。佛教你孝养父母。你做到了没有?佛教你奉事师长。你做到了没有?佛教导你慈心不杀。这就是佛家讲的「慈悲为本」。佛教你修十善业。十善业是「方便为门」。把善恶标准告诉你了。杀生、偷盗、邪淫是恶。教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恶。教你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贪、瞋、痴是恶。教你不贪、不瞋、不痴。方便为门。你把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
行是行为。行为很多。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言语的、思想的、身体造作的。所以叫身口意。这三大类把你一切行为都包括了。我们的思想、想法、见解错误了。你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我们言语有了过失。妄语、两舌、绮语这是过失。把它修正过来;身造杀盗淫这是过失。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
现在人都弄错了。什么叫修行?每天念几句经、磕几个头。起心动念还是损人利己。与佛的教诲完全脱节。错了!修行是修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叫做修行。觉悟的人就叫佛。就叫菩萨。刚才说过了;不觉的人叫凡夫。
佛法有修学纲领。我们刚才讲。第一个纲领。那是总纲领:「三福」;然后「三学」。教小乘的总纲领;「六度」。教大乘的总纲领;「普贤十愿」。等于说佛法里头研究所里面的总纲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宗教」这个名词传到中国来很晚。应当是在清朝中叶的时候。最早大概在乾隆那个年代传到中国来。才知道有宗教。我们中国在从前没有讲宗教的。中国过去讲「儒释道」三教。那个教都是教学。不是讲宗教。儒释道也讲三家。儒家、道家、佛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传到唐朝百丈、马祖这两位大师。提倡建丛林。丛林是什么?现在的大学。过去佛教的传授。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私人讲学。就像办私塾一样。没有一个制度。佛教教学制度化是在中国。所以丛林是中国佛教的特色。可以说是佛教的一个革命。它有它的好处。走上正规。就是真正办学校。丛林里面的组织跟现在学校没有两样。丛林有主席。主席是校长。我们也称方丈和尚。它下面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首座。首座就是管教育的、管教学的。现在大学里面的教务长。训导。在佛门里不叫训导。叫维那。维那是训导长;总务。佛门里面叫监院。不叫总务。监院是总务长。丛林三个纲领执事。你们看看跟现在学校一样不一样?名称不一样。他的职责完全相同。管教务、管训导、管总务。
佛教传到中国一直到清朝早期。寺院、庵堂是学校。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就是专科大学。《华严》这是一个学科。华严大学在哪里?在五台山。贤首、清凉主持。学《华严》的都到那里去;《法华》也是一个学科。天台山智者大师。想学《法华》的到天台山;想学法相唯识的。当时的长安大慈恩寺。窥基法师主持的;想学戒律在终南山。道宣律师主持的。专科大学。所以说有各个宗派。各个宗派就等于说是佛教不同的院系。不同的院系分出来。都成为独立的专科大学。真正发心学习的。他真能得利益。没有这些经忏佛事。也没有这些法会。它是教育。
所以你们看看中国的历史。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物。他们从小在哪里念书?在寺庙念书。为什么?那个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民间的书籍很少。找不到书籍。寺院里有藏经楼。藏经楼就是现在所讲的图书馆。不但里头有佛经。中国固有的这些经史、诸子百家统统收藏。出家人不但通达佛法。对于经史、百家都通。年轻人到寺庙。在寺庙里读书。寺庙里出家人都是他的老师。这里面有你所需要的典籍参考数据。你自己要去抄。你学习的时候。法师给你讲解。都是义务的。所以。多少历史上的名人。哪一个不是在寺庙里头住过多少年的?在历史上诸位都能看见。范仲淹小的时候念书就在寺庙里。你说它是什么?
但是今天我们不能不承认佛教变成宗教了。为什么?寺院、庵堂不再上课。不再为活人服务。现在为死人服务。为死人服务这就变成宗教。我们不能不承认。现在佛教确确实实是变成宗教了。我不是不明白、不是不了解。我发心学佛。我是要跟释迦牟尼佛学。释迦牟尼佛一生讲学。从事于义务社会教学。我学他。至于那些人愿意学宗教的佛教。我不反对。我也很赞成。我也很拥护。为什么?我们对人要服务。对鬼神也要服务。这个好像佛门里头也分出科系。我对活人服务。你们对死人服务。没有冲突。我也很赞成。
第一次我跟朴老见面的时候。我们就谈到这个问题。朴老曾经问我。对于中国佛教各个道场再重新把它修复。问我的意见。好。我非常赞成。为什么?这都是古大德的道场。是中国文化的遗产。现在交通便捷。都变成观光旅游的景点。没有办法再办教育了。那就干脆完全开放给观光旅游。这也替国家带来外汇的收入。是好事。不是坏事。这些道场可以做法会。可以做超度。海外的华人喜欢做佛事。我们提供做佛事的环境。好事!不是坏事。
佛教教育如何能够复兴?我跟朴老的建议。我还有书面的。那个时候我在加拿大写了封长信给他老人家。佛教教学的复兴。国家只要建十个道场就够了。要重新建。怎么建十个道场?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每一个宗派只要建一个道场。现在交通方便。一个宗建一个。而这个道场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解门。一个是行门。我们不要从前这个称呼。寺院、庵堂是古代的称呼。我们现在重新建。我们用学院、用学会。譬如我们这里讲华严宗《华严经》。「华严学会」;培养人才的。「华严学院」。一个道场分为两个部门。学院是培养讲经说法的人才。学会是欢喜学这一部分典籍的爱好的同学们。统统集中到这个地方来。我们学院里面这些老师学生会给大家上课。这样能恢复起来。
朴老当时听到的时候很高兴。很可惜就是他年岁太大。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想将来中国一定有高僧大德出现。我相信还是要走向这个道路。旧有的道场要恢复。做观光旅游。做机会教育;这个机会教育是对着观光客。要劝导他们断恶修善。要劝导大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对于机会教育就非常方便。寺庙里头一切设施都是教学。你在《华严经》看到表法。全是教学。
『一切宝中放净光。其光普照众生海。十方国土皆周遍。咸令出苦向菩提』。譬如观光旅游。哪个佛殿他都去烧香。他都去瞻仰。我们也看到一些导游在那里给他介绍、讲解。多半是介绍历史。没有介绍佛教教学的义趣。譬如我们进到一个寺庙道场。你从山门进去。头一个建筑物是天王殿。天王殿正当中供养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造相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你就要告诉他。这是教学。是教你人与人之间要笑面相迎。要能够包容。肚皮大是代表包容、容忍。这是教你。这就是保佑你。让你在这里觉悟了。我们心量要大。小心量不能成就事业。我们中国人常讲量大福大。弥勒菩萨就是教你量大福大。
两边排列的是四天王。四天王也是表法的。东方持国天王。你们想想看。什么意思?怎样保持你的家。怎样保持你的国。怎么保持?他手上拿的那个道具。那就是保持。方法就在那里。他手上拿的是弦乐器琵琶。不是他喜欢唱歌。这个要懂得。他是教学的。如何保持你的家、保持你的国。弦乐器里头。琵琶。我们知道那个弦要是松了就不响。太紧就断掉了。一定要调到恰到好处。音色才优美。这表什么?佛家讲中道。儒家讲中庸。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就是教给你。对待一切人事物。你要懂得行中道。不及跟过分都是错误的。这是教我们负责尽职。要懂得中庸之道。来观光客。你跟他这样一讲。他到这儿来观光。花的那些钱没有白花。他真学到东西回去了。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用现在的话来讲是进步。儒家讲「日日新。又日新」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这两位天王是代表方法。你要真正做到保持你的家道、保持你的国家永远兴旺。你要希望得到天天进步、天天增长。用什么方法?西方广目、北方多闻。你想想这两个名号。多看、多听。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就你的学问、德行。你前面两个目标才能达到。
广目天王。手上拿的是龙。也有是蛇。龙跟蛇代表什么?龙、蛇是善变的。它代表这个社会一切人事物变化多端。特别是我们现前的社会。天天都在变化;人。心会变化。性会变化。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你要看清楚。你要掌握;变化当中它有个原理原则不变。手上拿着一颗珠。那个珠子就是不变的。你要掌握这个原理。你才能应付变化复杂的社会。你能够应付得了。
北方天王多闻。你听这个名称。你就晓得他手上拿的是伞。伞是什么意思?防止污染。现在我们这个意思很明显。为什么?地球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整个地球严重的污染。现在我们常常听到新的名词「环保」。环保在过去半个世纪之前没听说过。新名词。环保。不但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更重要的你要防止心理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你跟社会大众接触的时候。你要懂得防止污染。永远保持你的清净平等觉。天王殿上这么一课。哪来的迷信!如果我们佛门的同学都能读佛经。都能懂得这个道理。都能说得出来。社会大众哪有不尊敬你的道理!
中国古代那些帝王将相。他们不胡涂。他们不迷信。他们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如果佛教是迷信。像今天这个样子。他会从外国把他请到中国来吗?会封他们为国师吗?会请他们到宫廷里面来说法吗?满清入关。到中国来做了皇帝。不容易!你看看历史。入关的时候。军队只有十二万人。少数民族统治这么大的国家。统治这么大的种族。他用什么?他不是用武力。他聪明。他用中国孔孟学说。他用大乘佛法。
你们看看清朝历史上所记载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是开国的几个皇帝。哪一个皇帝不请儒家学者到宫廷里面来讲学。皇帝带着文武百官一起来学习。请法师到宫廷里面来讲经。而且规定《无量寿经》是他们早晚的课诵本。在夏莲居会集本前面有一篇很长的序文。梅光羲居士作的。梅老居士讲得很清楚。清朝宫廷里面请法师讲经到慈禧废止。慈禧迷信。不再听法师讲经。也不再听这些儒家学者讲学。她搞什么?驾乩扶鸾。她喜欢这个。把国家搞亡了。
这个事情章嘉大师给我讲的。因为我在台湾那个时候看到扶鸾。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他告诉我。扶鸾多半是灵鬼在作祟。绝对不是佛菩萨。冒充佛菩萨神仙的名义。但是他有一点小神通。所以有小感应。他说这个不能够相信。然后告诉我。慈禧太后她在主政的时候。国家大小事情她不听大臣的意见。她完全扶鸾。她相信鬼神。所以把国家搞得一败涂地。搞亡国了。
古人讲得好。「国之将兴听于民。国之将亡听于神」。鬼神有没有?我们肯定有。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他比须陀洹都比不上。天神见到须陀洹都顶礼称老师。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为什么?须陀洹八十八使见惑断掉了。天神没断。他怎么能比得上须陀洹?当然更比不上阿罗汉。
所以天神聪明。都是以这些圣人为老师。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忉利天主、大梵天王请佛请菩萨到天宫里面讲经说法教学。在经典上常常看到。那不是假的。所以佛法是师道。我们今天称和尚。和尚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大家晓得。亲教师。亲教师有两种。一种就是校长。一种是指导教授。大学的指导教授。亲教师是很尊贵的称呼。阿阇梨我们中国人称法师。法师就是阿阇梨。什么意思?这个人他的言行可以做社会大众的榜样。轨范师。中国人翻成轨范。轨是轨道。范是模范。你的品德、你的学问、你的言行可以做社会大众的模范。我们称你为法师。再就不能多讲了。我等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963.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八十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八十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