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七百二十六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24 00:2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七百二十六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七百二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七百二十六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二六卷)  2002/6/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726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四段「剎体」。清凉大师在这里特别给我们做了个说明。「唯约净剎」。换句话说。像娑婆秽土就不包括在其中了。净剎。它的标准包括了四圣法界。换句话说。除六道之外。十法界里面的六道不包括。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藏、通教的佛法界。都包括在其中。经文长行里面给我们说了二十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在前面我们都曾经读过。一切众生心想不同。造的业不相同。

  剎土是属于依报。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什么?正报是心性。说心性。那是纯净土。那连四圣法界都不包括在其中。像华藏、像极乐。诸佛的报土。纯净。四圣法界也有许许多多的差别。为什么?他们见思烦恼断尽了。尘沙烦恼犹存。没有断尽。无明烦恼他一品也没有破。所以比法身菩萨那他们要差很多。

  身跟土确确实实是一不是二。我们大乘经上常常读到。实在讲读过多半是囫囵吞枣。真正的义趣没有能够体会到。这是当然之理。为什么?我们烦恼习气一分都没破。读诵大乘经典也只能说是听别人说说而已。不是自己的境界。不是自己境界怎么能得受用?真正得受用一定得要自己契入。自己契入这是佛法里头最重视的。

  怎么样才能契入?《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你能够放下。你才能够契入。你体会得到。你用得上。你享受得到。可是妄想分别执着要不断。那你只有听听之分。真实的受用你决定得不到。真实的事相你也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为什么?所有一切现相。《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句话包括世出世间。不但十法界如此。一真法界也不例外。

  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一真法界里面的人。我们就是讲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是人。他们妄想分别执着真的都断尽了。因此。他那个现相依旧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这才讲的是事实真相。虽然如露如电。似乎相续相没有什么变化。像我们拍电影片一样。前面一张跟后面一张。好像完全是一样。其实并不是一样。是剎那生灭。但是他没有变。为什么没有变?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这个境界好像是常住的。好像是永恒的。佛也在经上常常这样说法。这个说法诸位一定要晓得叫方便说。随顺众生说。

  十法界。特别是六道。变化太大了。变幻莫测。为什么?这里面的众生妄想分别执着特别重。前念跟后念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从自己的身体(根身)到外面的生活环境。你要是细心观察。这个心要很细。我们一般人讲这是禅定。你在定中观察。你才晓得变化太大了。我们一般凡夫看不到事实真相。现在凡夫可以能够觉察到自己的身体跟居住的环境。年年有显著的变化。这个能觉察得到。心思头脑清楚冷静的人。他能够观察到月月不相同。小有定功。身心清净能够觉察到每个星期不一样。我们佛法跟中国古人讲的七天。每七天你就能看到显著的不相同。法身菩萨了不起。法身菩萨能够观察到念念不相同。前念跟后念不一样。那种功夫我们凡夫无法想象。

  经里面跟我们讲「剎体」。讲了二十种。其实何止二十种?这二十种我们晓得是归纳。无量无边。剎体无量无边。这个「体」用今天的话来讲这是物理。确确实实这是世间最高深的物理学。万事万物。「体」是什么?近代的科学家、哲学家在这上面用了不少功夫。古代也不例外。唯有真正证得的人。他才彻底明了。了解得透彻。佛在此地为我们介绍。也特别避开六道的世界。从四圣以上归纳为二十种。我们现在来看看: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种种体。】

  「体」就是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真正的体只有一个。哪有种种。真正的体是什么?本经在后面「出现品」里面佛讲得很清楚。虚空法界剎土众生的本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一句话就说完了。这个地方讲的种种不同的体是讲唯识所变。不是讲唯心所现;

福建省佛教第六届讲经交流

唯心所现那就是一个。唯识所变无量无边。法相唯识宗他们主修的有六经十一论。《华严》是其中的一部经。六部经里头的一种。就是因为《华严》讲到宇宙本体唯识所变。

  从这一个原理原则我们就能够想象得到。每一个人所显现的法界、所依之体。跟另外一个人不相同。那种种体就是无量无边。这个道理很深很广很难懂。佛常常用比喻来说。比喻里面说得最多的是「梦幻泡影」。特别是梦。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试问问梦中有没有世界?有没有众生?凡是有做梦经验的人都知道。梦中有境界。梦中有自己。也有很多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梦中也有虚空。也有山河大地。好像所见的一切跟现实的境界没有两样。梦中时间短。一觉醒来之后。梦境就没有了。就在梦中现的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的体是什么?从这个地方我们领会到《华严经》所讲的义趣。种种体。

  我们做梦的经验很多。做梦不止一次。有些人天天都做梦。还有的人一个晚上睡觉做好几个梦。每一个梦境体都不一样。那个体是唯识所变。但是诸位记住。绝对离不开唯心所现。唯心所现像什么?像我们电视的屏幕现的相。这是唯心所现;相里面的动作变化。那是唯识所变。诸佛如来现的屏幕的现相是不动的。像我们看照片一样。他不动的。为什么不动?他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好像那个境界是永恒的。我们称它作一真法界。那个只有唯心所现。他没有唯识所变。他的识已经转变成智了。这是真正的究竟圆满的功夫。我们今天不行。我们今天随缘随变。变化实实在在太大。

  所以我们从做梦这里头你能够体会一点。你每天晚上做的梦不一样。每天早晨起来。你看到自己的形相、身相。看到自己生活环境。其实今天跟昨天不一样。上午跟下午不一样。前一个小时跟这个小时不一样。由此可知。我们确实叫粗心大意。来到这个世间胡里胡涂来。胡里胡涂去了。这个很可惜。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第一殊胜就是有机会闻到佛法。闻到佛法第一殊胜是听了佛法之后觉悟。觉悟就走的是佛菩萨的道路。不觉就走六道众生的道路。

  佛门里头常讲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六道。从六道回过头来向佛菩萨。要走成佛之道。不可以迷失目标。不可以迷失方向。这一点太重要了。别人迷。我们很清楚。我自己决定不迷。从哪些地方看?争名夺利。那是迷!迷的人才搞这个。再细一点。攀缘。迷的人攀缘。觉悟的人不会攀缘。觉悟的人学佛菩萨。佛菩萨随缘而不攀缘。随缘自在。攀缘很辛苦。

  学佛的人。我常讲了。每天做早晚课。早晚课什么意思总得要懂。早课提醒自己。我今天这一天不能忘记经典的教诲。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经典相应。这是早课。晚课是反省、是检点。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遵守经典的教诲?有没有违背佛菩萨的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晚课。早晚课绝对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早晚课是自己真正做功夫。

  学佛的同学。你们常常听经上讲的十法界、讲六道。你们对这个相不相信?不信的人有。相信的人也很多。你为什么会相信?大概两个原因:一个是善根深厚。听了佛说的。自自然然就相信了。另外一种是跟鬼神的感应。从这个地方相信的人多。听经他还未必以为是真的。真的跟鬼神接触到了。还有一些人。少数。在中国称为特异功能。佛门里面讲有一点小通。佛门常讲的天眼、天耳。我们一般人看不到的境界。他们能看见。他能看见鬼神。他能听得到鬼神讲话。这是真的。不是造谣。修行人当中。心地稍微清净有一点定功。往往空间维次能够突破少分;突破少分就能跟鬼神接触。你能看见他。你能跟他接触。

  鬼神有报得的五通。人必须要修行。要修禅定。定中的境界也能突破空间维次。所以你能够看到过去。也能够看到未来。这不是预言。未来的事情你能看到是现量境界。虽然看到未来的境界。未来还没有到。如果距离的时间愈长。它这里头还有变化。现在这种念头。妄想分别执着。或者是明年。或者是后年。或者十年二十年之后是什么样的境界。但是过了几个月。或者过一两年。我们功夫又提升了。境界又改变了。所以因果是一定有。但是因果剎那剎那也在变化。因此教育重要!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无不是教人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能这样去修学。肯定改善你往后的果报。命里贫穷可以变成富有。短命可以变成长寿。命里头无儿无女。可以得到好的子孙。「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诸位一定要明了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

  「佛氏门中」。什么叫佛氏门中?很多人曲解了。不知道什么是佛氏门中。以为是学佛、佛教。那是错误的。佛是什么意思?佛是印度话音译过来的。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氏门中就是觉悟门中。觉悟的门中有求必应。我们现在这个话要讲白。要讲清楚。讲佛氏门中往往把人家误导了。

  所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唐朝时候人。距离我们现在大概一千三百多年。将近一千四百年。他那个时候传授三皈就不讲皈依佛。他讲皈依觉。这个说得好。皈依佛怕我们发生误会。因为我们提到佛就想到佛像。就想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很容易误导。佛没有误导我们。是我们自己有妄想分别执着。误导了。所以他不说、不用佛的名词。用「觉」。好!我们平常称「佛法僧」三宝。他称「觉正净」三宝。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这个讲法我们听了之后。概念很清楚很明白。不会误导。

  觉正净。你走觉正净的门肯定有求必应。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说是不能满愿的。你懂得这个原理。懂得这个法则。你再去念《了凡四训》就不一样了。你真能念得懂。你真能念得通。迷信是不能解决问题。你的求愿未必能够实现。唯有真正觉悟。觉门才能够称心如意。才能够圆满你的愿求。所以不觉悟怎么行?觉悟必须把不觉悟的障碍排除。妄想分别执着这是三大类的障碍。每一类都无量无边。你自己要常常警觉到。我要求觉悟。我要把所有一切觉悟的障碍。要把它排除。这叫真正修行。

  所以世界的体要是给你透一点消息。那真的是无量无边。这经上讲的种种体。『世界海』。海是形容。世界广大没有边际。

  我们看经里面给我们举的二十种。这是大类。记住清凉大师讲了。这专门是讲净土。讲净剎。净剎我在前面说过。四圣以上。不包括六道。请看经文。第一句:

  【所谓或以一切宝庄严为体。】

  我们还是一句一句的说。我们在经典上看到极乐世界。看到华藏世界。特别是极乐世界。为什么?修净土的同修多。你看到极乐世界是以七宝为体。这就是『宝庄严为体』。极乐世界的地跟我们这边的地不一样。我们这边的地是泥沙。是这个东西为体。极乐世界。经典里面祖师大德告诉我们。琉璃为体。琉璃是什么?极乐世界的琉璃我们没办法。我们没有见过。但是我们世间有琉璃。现在人不叫琉璃。古时候称琉璃。现在人称什么?称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地。从地的表面能够看到地底。底部透明的。绿色的玉。

  黄金为地。那个黄金为地是铺的道路。像我们现在地球上做的公路。我们公路是用柏油做的;极乐世界的道路是黄金铺的。不是铺柏油。它铺黄金。所有一切建筑材料是七宝。七不是一个定数。七是代表圆满。换句话说。无量无边的珍宝。极乐世界是用来做建筑材料的。树木花草都是宝所成就的。是以一切宝为体。所以他说「唯约净剎」。这第一句实实在在讲就是像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剎土。完全是无量无边的珍宝所成。第二句讲:

  【或以一宝种种庄严为体。】

  从这些地方看。极乐世界那个珍宝无量无边。但是有诸佛的净土只有一宝。只有一种。或者纯是黄金。或者纯是白银。或者纯是琉璃。一宝成的。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体现到。菩萨行愿不相同。用现代的话来讲。确实有不少菩萨。他是修单一的。我们常说一门深入。他永远是一门。一门成就的很单纯。他这个不是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大方广佛华严》。好像种花。毘卢遮那的花园是所有一切花草树木的品种统统都有。是齐全的。样样都有。一样都不缺少。美不胜收。有些人他的园林只有一种。没有第二种。

  我前几年在澳洲看到专门种竹子的。他有个竹园我去参观。从布里斯本开车过去大概两个多小时。是一对澳洲的夫妇。好像他有两个小孩。这么一家人经营很大的一个竹园。他的土地面积有一百个英亩。一百英亩合中国是六百亩。他在全世界专门收集竹子。他告诉我。他总共收集有两百多品种。他来培植。培植成功的有一百八十多种。我们去参观。美不胜收。很多品种我们都没有见过。我去参观。我喜欢竹子。我选了四种。他给我讲解介绍。选了四种请他帮助我们来种竹。这就种在布里斯本的净宗学会。前后有两个小竹园。我是

佛教讲经视频大全集

请他来种。

  那么大的园林只有一种竹子。虽然是竹子。他里面也有一百八十多种。单一。真叫一门深入。他变成竹子专家。竹子用

佛教讲经说法视频

途很广。竹笋外销。日本人很喜欢吃竹笋。中国人也有这个爱好。那个时候他在构想。想建一个竹笋的罐头工厂。我想他一定做成功。用这个大量出

佛教法师讲经大全

口。所以我们去看了之后。真的中国古人讲的行行出状元。我问他这个经营多少年才有收成。他告诉我八年。八年时间并不算很长。他经营成功了。所以那个园林里面只有一种。就像此地讲的。『或以一宝种种庄严为体』。一种宝就像我们看到竹子;种种。竹子的品种有一百八十多种;这样的一个园林。第三句:

  【或以一切宝光明为体。】

  这样的例子有。不是没有。用宝光明。我们在很多游乐的场所看到。我第一次到美国是一九八二年。参加万国道德会第三次世界代表大会。在洛杉矶。所以有机会那边的同学陪同我到圣地亚哥去游览。去看什么?水表演。水表演看什么?看到他们做的喷泉。完全是人工用机械来操作。配了许许多多彩色的灯光。看到水在那边表演。在那边跳舞。那个灯光颜色不断在变化。美不胜收。那是以宝光。此地讲的『一切宝光明为体』。实在讲。如果没有光。那个水就没有什么看头了。配出种种不同之光。我们看到了。

  所以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宇宙之间许许多多世界。在世界里面我们看到什么?光明。我们每天晚上看到天空当中许许多多的星星。这些星星都是自己放光的。光的颜色不一样。这个常识我们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了。星的光有蓝色的。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红色的。我们知道所有放光的。一般人讲都是恒星。就像太阳一样。还有许许多多不放光的行星。行星的光是反射的。本身并不放光。本身放光的那就是「以宝光明为体」了。底下一句:

  【或以种种色光明为体。】

  这个刚才我就连带说出来了。光的颜色不一样。我们从星星里面能够看得到。第五句:

  【或以一切庄严光明为体。】

  这个就是种种光色都有了。不是单纯的一种。像我们现在看到许许多多游乐场所的灯光。灯光的表演、水表演都是以种种不同的光彩。就是此地讲的『一切庄严光明为体』。我们继续往底下看:

  【或以不可坏金刚为体。】

  金刚是比喻。比喻坚固。我们今天讲密度很大。现在在天文学里面所讲到的黑洞。大概黑洞就是此地所讲的不可坏金刚为体了。黑洞密度大。引力强。连光线都被它吸收了。这是一个星球。星球的体积并不大。密度非常大。吸引力特别强。属于这一类的。第七句说:

  【或以佛力持为体。】

  佛的愿力、佛的神通。我们讲的是加持。这是许许多多的剎土。可以说没有一个剎土不得佛力加持。特别是众生造作种种不善。如果没有佛力加持。这个世界就会毁灭。就不能存在。一切众生不造善。他造恶。这个世界是肯定毁灭了。宗教里头常讲的世界末日。佛特别慈悲。用神力加持。以佛的愿力。以佛的神通。把他的恶业淡化了。众生虽然还是要受果报。不致于毁灭。这种现象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到太多太多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剎体」长行第八句:

  【或以妙宝相为体。】

  『宝』前面加一个妙。这个『妙』的意思很深。大乘经里面通常用这个字都是代表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这个才是事实的真相。经上常常用云。云也代表这个意思。远看它有。近看它没有。云表法我们很容易体会得到。「妙」字表法意思就深了。境界微细了。我们一般凡夫粗心大意。不太容易体会。像大乘经上讲的妙有真空。妙有真空是一椿事情。妙有是从相上讲的。真空是从体性上说的。它是一不是二。《心经》上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就是妙有。空就是真空。

  『宝相』上加一个妙。体、相都说到了。阿罗汉的境界。阿罗汉所居的剎土。辟支佛所居的剎土。菩萨所居的剎土。很多是这个境界。在我们这个世间。像唐朝时候法照禅师朝五台山。遇到文殊菩萨的道场大圣竹林寺。说明我们这个地方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凡夫住秽土。菩萨住净土。净跟秽它在一起。虽在一起。它又没有障碍。它又不混杂。妙!

  法照禅师跟菩萨有缘。在传记里面。他不是编故事。不是说寓言。确确实实的事实。他朝五台山见到大圣竹林寺。进去看到文殊菩萨在讲经说法。听众一万多人。他也挤到前面听了一座。听了一堂课。下课的时候他向文殊菩萨请教。那个时候已经进入末法了。他说末法时期人的根性比不上从前。愈来愈闇钝。向菩萨请教。在一切法门里面学哪一个法门容易契机、容易成就?文殊菩萨就告诉他净土法门。特别教导他学持名念佛。他请教佛要怎么个念法?文殊菩萨教他念阿弥陀佛。念给他听。他学会了。以后离开菩萨道场。他还沿途做标记。希望以后再来不会迷路。但是走了不远。回头一看。这个道场没有了。是一片荒山。他心里也明白了。所以他从禅宗回过头来修念佛法门。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他提倡的叫「五会念佛」。五会念佛是文殊菩萨传给他的。

  但是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现在也有人提倡五会念佛。这个现代人提倡五会念佛跟我有关系。我是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住在倓虚老法师创办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在九龙。我在图书馆里面看到五会念佛的这个本子。是简谱。民国初年一些法师们在想象当中写出来的。这个本子我带了一本回到台湾。那个时候好像印了三千本在台湾就流通了。台湾有些法师懂得音乐。就找了一些人按照这个谱子来练。以后录成录音带、光盘流通。很好听。

  是不是法照禅师所传的五会念佛?我肯定不是。为什么?念佛。功夫得力是念到心很清净。这个有受用。但是他这个五会念佛像唱歌一样。不能得清净心。所以我肯定它不是文殊菩萨传的。因为它不能摄心。值不值得提倡?值得。为什么?接引初机很好。初学的人教他念佛枯橾无味。唱歌很欢喜。那是唱歌。所以接引初机很好。不是真正念佛人。用这个带着他念佛。跟净土法门种一点善根。所以我也常常提倡。要知道这是对初机的。不是真正修净土的。法照禅师五会念佛这个方法已经失传了。这是说明「妙宝相为体」。在我们中国出现的。

  还有一桩大家都熟知的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去参访迦诺迦尊者。那是阿罗汉。这在四川。他见到了。他是得个人面疮。求迦诺迦尊者帮助他。这个故事在慈悲三昧水忏序文里面讲得很清楚。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说得很明白。他的人面疮治好了。离开道场也是回头一看是荒山。再去找找不到了。像这一类的都是属于「妙宝相为体」。诸佛菩萨以他的神力变现。接引有缘的众生。第九句:

  【或以佛变化为体。】

  这一句清凉大师有批注。他说「或通果色。或一切法。令三世间互相作故」。清凉大师有这么几句解释。『佛变化为体』。前面讲宝相。我们是讲到菩萨跟阿罗汉也是变化为体。我们晓得佛有三身。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华严》上讲十身。讲得更详细。三身。大家所熟知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应化身里面有应身、有化身。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世间是应身。像刚才所讲的文殊、迦诺迦尊者是属于化身。早年在抗战期间。抗战胜利之后。我的一个中学老师他的夫人。我们称她师母。抗战胜利之后她在南京遇到地藏王菩萨。那也是化身。

  地藏王菩萨变化一个出家人。到她家里面去化缘。化缘并不多。五斤香油。她问这个法师。你从哪里来的?从九华山来的。当时她不是一个佛教徒。对佛教没有信仰。也没有给他。这个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后她忽然感觉到很讶异。为什么?她家大门没有开。她居住的地方我去过。那个庭院很大。大门到她居住地方还有内院子。那个路也很长。大门没开。她住的房子的门也没开。这个和尚怎么进来的?他走了。走了也没开门。他怎么走的?所以多少年来这个疑团没有办法解释。以后到台湾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跟她讲那是地藏菩萨化身。地藏菩萨跟你有缘。所以她后悔。非常后悔。当年没有给五斤香油。这不是做梦。清清楚楚。还谈了不少话。所以这是属于变化。诸佛如来变化为体。那就太多太多了。

  清凉大师讲的几句话范围就很广。「或通果色」。或者是不定之词。这个变化太多了!果色就是化身。变化的身相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或一切法」。一切法的范围就更广了。不一定是以人身。变化人身。变化成种种不同的境界。可以变化动物。可以变化树木花草。可以变化山河大地。让有缘的众生在剎那之间接触豁然大悟。他开悟了。为什么平常他接触这个环境不开悟。这个时候开悟?这是佛的神力在加持着。使一切境界都变成佛的化身。我们世间人常讲的灵气。这个时候的灵气特别显著。

  通常山川花草树木的灵气。我们知道那是神灵。这种灵气也能叫一些有缘的人得到灵感。像喜欢文学的。喜欢艺术的。喜欢科学、哲学的。在这里头得到灵感。但是他不会开悟。如果佛菩萨在这里加持的时候、变现的时候。那个灵感就非常特殊。能令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境界、这个剎土是佛变化的。我们如果要不读这些大经。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很不容易理解。第十句:

  【或以日摩尼轮为体。】

  日摩尼轮就是太阳。这个意思我们很清晰的明了。在太虚空当中。像太阳这一种星体的很多。在银河系里面就不少。这是现代天文学家非常熟悉的。这个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体。以太阳为中心。星球上许许多多些生物离不开阳光。这个不难懂得了。第十一句:

  【或以极微细宝为体。】

  这一句我们也不难体会到。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像《金刚经》上讲的世界。世界是一合相。一是什么?一就是『极微细宝』。极微细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原子、粒子。基本粒子。星球是由这个东西组合起来的。你一分析就分析出来了。所有地球上的物质。只要是物质。包括我们人的身体。所有一切动物的身体、植物、矿物。都是这个极微细的粒子组成的。所以是一合相。它组成的方式不同。科学家讲它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所以组成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形相。这是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的变化离不开精神。在佛法里面讲离不开心想。所有一切的变化从心想生。唯识所变。所以这一句跟现代的科学家。现代从最小的地方去观察。这个科学家称为量子力学。从最大的无穷大去观察叫太空物理。现在科学几乎走向这两个极端。一个向最大。一个向最小。都有相当可观的成就。这个是讲最小的。

  【或以一切宝焰为体。】

  『焰』是火焰。现在我们从天文望远镜里面观察太阳。太阳是个火球。整个星球都是火焰。这是从一个星球来讲的。在太空当中像这样全部燃烧的这种星球也很多。它的燃烧也会有终了的时候。所以世界有「成住坏空」。虽有成住坏空。物质不灭。这些现象都被现代科学家观察得很清楚。真的。科学家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然的甚深之理。不是普通观察能够见得到的。不是肉眼。不是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决定看不到事实真相。你能够看到局部。你能够看到事相。你不能够彻底了解它的原理。

  佛经里面常讲彻法底源。法是一切万法。这个剎土是一切万法里面的一种。大的。彻法底源要很深的禅定。要很高的智慧。智慧从哪里生的?从禅定里面生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你不能持戒。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你的心定不下来。你怎么能开智慧?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由此可知。我们学佛。我们修行什么最重要?戒律最重要!今天许许多多修行人。出家人、在家的大德居士。何以修学成就不如古人?原因在哪里?原因都是在疏忽了戒学。喜欢经教。不重视戒律。结果怎么样?在经教上用了许许多多的时间、精力。经教也不通。顶多经教上只能够了解皮毛。佛在大乘经上讲的深解义趣。不要说深了。浅你都没有办法理解。哪里还能谈到深?什么原因?没有戒学的基础。我们要想在佛法里头有成就。尤其是有些同学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用什么方法?念佛求生净土。要不要持戒?如果把戒学疏忽了。你的愿望会落空。

  早年李炳南老居士常常给我们说明。提醒我们。念佛人。一万个念佛人往生的只有两三个。那两三个人是什么?持戒。由此可知。念佛念得再好。你不持戒。你不能往生。为什么?你不是善人。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你要搞清楚。《弥陀经》上明明白白告诉你。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佛念得再好。你心行不善。怎么能往生?你死了。人家说你往生是恭惟你。不是真的。真正往生。你仔细去观察。他在生前戒定慧三学一定都具足。一般人粗心大意。你看不出来。实际上他统统具足。

  心地善良决定不伤害众生。这是不杀生。决定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是不偷盗。没有淫欲的念头。不妄语。五戒十善他统统具足。你仔细观察。他孝养父母。尊敬师长。三福、六和、五戒十善。这是基础。你仔细看。真正往生的人他一定具足。没有这个条件。念佛是不能往生的。念佛是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什么时候你能往生?你具足这些条件你就往生了。这个条件最重要的是「净业三福」。我讲经实在说。已经把这个标准讲到最低了。

  净业三福里面头一条。它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知道有许多念佛往生的人没有正式受过三皈。没有经过这个仪式。也没有受过五戒。他真往生了。那是什么原因?头一条他具足了。这个人生凡圣同居土。他真做到了。百分之百做到。才取得净土的资格。再进一步学习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们想想这三句话。这三句话几个人做到?许许多多人受三皈五戒。甚至出家剃度了。受了比丘戒、菩萨戒。全是形式。没有实质;没有实质那不算的。所以鬼神瞧不起你。你怎么能往生?哪有这种道理。理事上都讲不通。

  所以我经典也把标准讲到最低。劝导大家学《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你要不做到。你这一生往生没指望。为什么?你不相信。你试试看。你在念佛堂念佛。日夜不间断。你得不到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最浅的是功夫成片。你做不到。你怎么能往生?净土法门在所有法门比较之下叫易行道。你要懂得那个「易」也不是你想象当中那么容易。具足三福。老实念佛。你就能成功。印光大师一生教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他讲十六个字肯定往生。但是你要晓得前面两句就是「净业三福」。

  「敦伦」是孝亲尊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那是敦伦。「尽分」是我们自己的本分。慈心不杀是本分。修十善业是本分;换句话说。做个好人是本分。「闲邪存诚」。闲邪就是三福的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防止邪恶。存诚是末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存诚。印祖是换一句话来说。说的是一桩事情。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的?一点都不错!然后才教你「信愿念佛」。这是三资粮「信愿行」。求生净土。我现在劝导大家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老实就具足三资粮。三资粮缺一个。不老实!不但三资粮不能缺。净业三福不能缺才老实;净业三福缺一条。不老实了。这十六个字是印光大师传法的宝印。

  我请加拿大陈风子老先生给我刻了一颗这个印。十六个字。印光大师传法印。他所说的话。仔细去思量跟佛经完全相应。有根有据。你要是违背。过失在你自己。佛菩萨祖师大德没有欺骗你。而是你自己读经听经错解了意思。以为念佛法门就那么样的容易。你自己这一生去不了。你不能怪别人。不能怪经典。是你自己错解了经义。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曲解经义。误解经义。责任你自己要负。你不能怪别人。所以「净业三福」基本的戒律。不能不认真学习。

  我们的学院要求所有同学。在家出家四众同学。希望用两年的功夫。落实这个基础。三福、六和、《沙弥律仪》。希望在两年当中落实。我们的修行有根!我们旁边是菜园。大家现在对种菜都有一点常识了。种菜要根。那个菜要没有根就死了。我们学佛要有根。没有根。戒定慧三学不能增长。三学里面戒学是根。只要有戒。定增长。慧增长。没有根。哪来的定慧。天天增长的是什么?是愚痴、是烦恼。恶业。你增长这些东西。这还得了吗?再看下面一句:

  【或以种种香为体。】

  这个『香』。清凉大师有很简单的解释。「香通质气」。我们现在人讲气质。有这个意思。古人教学说得很好。读书在变化气质。我们的气质要没有变化。读书就没有成绩。学佛更要变化气质。为什么?转凡为圣。转迷为悟。怎样变化气质?还是「持戒修定」。你的气质自然就转变了。愈是认真。愈是努力学习。你的变化愈明显。别人能看得出来。你自己也能够觉察。所以基本道德的修养。决定不能疏忽。佛重视。儒也重视。

  孔老夫子教学。在那个时代两千五百年前。他教学的科目是四个科。第一个德行。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世出世间的圣人教化众生以德行为根本。初学不守规矩。不守法度。他怎么能成就?他怎么能够控制自己的妄想杂念?这是摆在面前的现实。古往今来。你看看那些有成就的人。他能够控制自己的妄想杂念。用什么?戒律。他知道遵守禁戒。他知道遵守规律。在这里扎根。无论在家出家。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这是基础。离开基础一事无成。

  所以清凉大师解释这个「香」字。虽然很简单。只有四个字。意义很深。也相当的明显。在佛经里面大乘经一般也说到以六尘为体。六尘里面色、声、香、味。「香」不但在教学里面它可以用为教体。果报里头。「剎体」。但是这个「香」。诸位要记住。这个香是说气味。鼻根所对的。所有一切气味都用这一个字来做代表。然后你才晓得那个戒德庄严的。他的气体芬芳。

  早年虚云老和尚。我跟他没见过面。我在香港讲经。听同学们告诉我。大陆刚刚解放的那一年虚云老和尚到了香港。在香港住了一个月。亲近他的人不少。很多人告诉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所以你看到他剃头的像。你就晓得他一年剃一次头。洗一次澡。身上衣服都不换洗的。领子油垢很浓。领子黑黑的。但是你闻一闻清香。一点都不难闻。不像我们一般人衣服几天不换洗。那个味道就很难闻。他的身体清香。说明什么?他心里头没有染污。没有贪瞋痴慢。没有自私自利。身体放清香。

  有人遇到恶的境界。在美国甘贵穗居士。这是甘老居士的女儿。我跟她很熟。她也真正是了不起的传奇人物。她在美国租的房子是鬼屋。她告诉我。每天晚上大概到十一点多钟的时候就有鬼出现。她说这个鬼奇臭无比。来找她。跟她讲要她的命。她还看到鬼没有来。先闻到气味。很臭的气味。那个气味先来。以后鬼就现形了。她就坐在床上念阿弥陀佛。一心念阿弥陀佛。鬼距离她面前有几尺的距离。她念佛。他就不能靠近;她要不念佛。鬼就慢慢靠近她;念佛号。念大声。鬼就退一点。念到天快亮了。鬼就走了。天天如是。很多人讲。你为什么不搬个屋子?她说不要搬。她说这是我的善知识。他警惕我。让我非常认真努力在念佛;要没有他。我也松懈了。难得。她不怕。

  这个臭味也是属于「香」。证明

河南省佛教协会讲经交流会

什么?证明这个鬼心里面充满了贪瞋痴慢。贪瞋痴慢的味道臭气难闻。戒定慧的气味是香气。都叫「香」。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906.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七百二十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七百二十六;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898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