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七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23 00:0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七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七卷)  2002/1/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7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瑞表法。光示法主第五句:

  【遍照十方一切佛剎。】

  这一句前面跟诸位说过了。第五以下是讲光的作用。清凉大师批注「遍照下。展」。实际上就是讲光明的德用。这里面有五句。第一句是『遍照十方一切佛剎』。

  【其中国土。及以众生。悉令显现。】

  这个意思非常的明显。十方国土里面的众生都在光中显现出来了。由此可知。这个光的大用。用现代的话来说。破除时空的障碍。科学家所讲的时空维次。现代科学家确实很聪明。我们不能说他不聪明。他怎么会知道有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一直到无数度的空间?

云南中国佛教讲经交流

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数度的。现在确确实实证明的。证实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的存在。但是科学家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突破。我们在此地看到光。光突破了。这个光不是普通的光。我们今天太阳的光没办法突破。大概现在科学家所发现各种不同波度的光波都不能够突破。这个光何以能突破?诸位想想。这个光是自性本具的光明。是性德的流露。性里面没有障碍。今天科学家所能够探测到的种种不同的光波。它的来源是情识里头生的。换句话说。是识心里面变现的光波。而实际上的光还是自性的德相。但是通过意识把它扭曲了。扭曲成许许多多不同长短的波段。这有了障碍。

  我们今天看到阳光普照。这很明亮。但是我们在阳光之下见不到天人。天道我们见不到。也见不到鬼道。九法界我们只能看到人法界、看到畜生法界。但是人法界里面没有办法看完全。看局部。畜生法界也能看到局部。看不到完全。我们的眼有障碍。我们眼前的光声也统统有障碍。六根六尘全都有障碍。这些都摆在我们面前。有几个人觉察到?几个人明白?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才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好比一个人完全恢复健康了。我们今天是在局部麻木之中。真的叫麻木不仁。我们要靠佛、靠菩萨帮助我们恢复自性本具的智光。这些光统统是自性本具般若里面流露出来的。所以它没有障碍。『其中国土』。「国土」是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剎土。以及一一一佛土里面无量无边的众生。统统都显现了。剎那际。

  【又普震动诸世界网。】

  「世界」把它说成为「网」。实在说世尊为我们制定的这个服装。现在世俗里面称为福田衣。佛法里面称为袈裟。这袈裟上一格一格的。这就像个网。代表什么意思?代表重迭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重迭的很难懂。我们举眼前的例子。诸位每天在家里看电视。电视这个节目有许许多多不同的频道。你按哪一个频道。这个画面立刻就现前了。你们想想。如果你的电视机有几十种频道。在外国有多到两百多个频道的。你想想这两百多个频道的画面。是不是在电视屏幕上重迭?确实如此。你从这个现象你去推想宇宙是重迭的。怎么重迭?不同维次空间是重迭的。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换个频道就是的。我们看看古人在临往生的时候跟家里人讲。极乐世界就在堂屋。这是什么意思?说明宇宙是重迭的。华藏世界也在此地。十法界是重迭的。净土宗祖师大德常讲。「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实在没有去。那你怎么生的?原来是换个频道!

  这个地方佛光好。把你这个荧光幕上所有的频道统统显示出来!我们今天没有这能力。一个频道显。其它的频道就隐。就不能现前;菩萨有能力同时将所有频道全部都现出来。这是神通。给诸位说。这种能力是我们的本能。你稍稍契入佛法。你听到了一点都不奇怪。为什么?正常的。我们今天才叫不正常。只能显示一个频道、一个画面。不能在这一个画面看出重重无尽的画面。『诸世界网』。这个网用得很有意思。『普震动』。前面讲的六种震动、十八动相。这是什么意思?震动一切众生的心。那要问。这种现象是永恒的没有消灭。华严法会就在此时此处。菩萨、如来放光我们没有感到震动?对的。你为什么没有感觉到震动?你麻木不仁。你已失去知觉。确实有震动。你失去知觉。你没有感触到。如果你是知觉灵敏。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哪有不受震动的道理?这个震动是令你觉悟。是给你警惕。你知道勇猛精进。你知道远离懈怠懒散。可是人在愚痴、麻木的状况之下。他没有这个知觉。没有这个感觉。

  【一一尘中现无数佛。】

  「尘现如来」。这些话我们读了、看了。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神话。你把《华严经》看作是释迦牟尼佛的神话小说、文学作品。那你所得到的利益只是欣赏文学作品。你不能入其境界。我们晓得「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什么叫如语?他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一丝毫虚假都没有。不可思议的境界。确确实实一微尘能现无量无边世界。一一世界都有佛在那里教化。它怎么不现无量佛?我们今天是见不到佛。迷了见不到佛。你看看禅宗。禅宗大彻大悟之后。善知识常常要测验考考他。是真的悟还是假的悟?问他:「在哪里?佛在哪里?如来在哪里?真心本性在哪里?」我们看到这个学生随便拈一法。做一个表示。这个善知识点点头肯定。随拈一法。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拈一片树叶、拈一个树枝、拈一粒尘土。全是华严境界!悟了确实是。迷的人不行。所以禅宗传到后世弊病丛生。后人也学前人一样。你问我。我随便举个东西就是。装作那个样子。不是自己境界。那完全叫冒充。不是真的是假的。

  从哪里看得出来?从他起心动念、行止威仪。从这里能看得出来。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完全不同。没有觉悟的人心量很小。觉悟的人那个心量跟虚空法界一样。这是最明显的你看到这个人有没有觉悟。这是学不来的。起心动念一个念头。他想什么?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他心里想念的是这个。不像我们凡夫。凡夫心里牵肠挂肚。拉拉杂杂的东西不知道有多少。那是垃圾、染污;觉悟的人这些东西全都没有了。心里本来无一物。所以大彻大悟之后。证得法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一分法身。九法界的众生不能为比。怎么比也比不上。一个还在情识里头。前面我们讲如来藏。情识缠绕着如来藏。如来藏不起作用;觉悟之后破了一品无明。如来藏透出来了。叫「出缠如来藏」。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出世间上上藏」。超越了。讲如来藏、讲自性清净心。我们凡夫都有。但是被烦恼盖覆。见思、尘沙、无明这三大类的烦恼盖覆住。像浓云密布。阴天下雨。太阳被云层遮住。日光不能够遍照大地。日光就好比如来藏、好比自性清净心。我们一切众生统统都有。佛就是出缠的如来藏。我们通常讲这个人修行证果、成佛了。就是这么一桩事情。

  『一一尘中』。在正报讲一一毛孔、一一毛端。『现无数佛』。如果你要是真正体会得这一个事实真相。你才懂得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境界;你才晓得佛门许许多多忏仪里面。我们常常见到的「一切恭敬。一心恭敬」。乃至于儒家《礼记》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你才会真正懂得圣人讲这句话的意义与境界。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圣人这些话你听了、读了。始终入不了他们的境界。一切恭敬。《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随诸众生性欲不同。普雨三世一切诸佛妙法轮云。显示如来波罗蜜海。】

  第五句是说随机说法。随机说法里面给我们讲了三条。一个是法轮云。一个是出离云。一个是大愿云。这一句是讲法轮云。清凉大师说「示其所行」。『随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是根性。佛门里面常常把一切众生的根性分做五大类。五种根性:人天根性。声闻根性。缘觉根性。菩萨根性。如来根性。我们是属于哪一种根性?属于大乘还是小乘?现在很难讲。现在是人天根性都不可多得。为什么?如果他是人天根性。五乘佛法里面人乘、天乘。人乘最低了。人乘要具足五戒十善;如果没有五戒十善。那不是人乘。不是人乘你属于什么?没得乘!如果你还有贪瞋痴。贪心偏重的你是饿鬼。瞋恚偏重的你是地狱。愚痴偏重的你是畜生。没有乘!我们今天学佛最低限度要具足人的身分。具足人的身分、人的标准是伦常八德。我们通常讲人格。取得人道的资格。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乘。天乘比人乘高。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这个人来生生天。他修的是上品十善、慈悲喜舍。什么叫上品十善?你的十善业与慈悲喜舍相应。那就是上品十善。这个我们要懂。再往上去是声闻。要断见思烦恼。菩萨要断尘沙烦恼。再往上去那是佛乘。法身大士。

  佛法的教学。给诸位说。世尊在《法华经》上讲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教化众生都希望一切众生各个作佛、快快成佛。那是佛的愿望;给你讲三乘、给你讲五乘。方便说。是把你的境界逐步往上提升。一下提升提不起来。好像办学校教育培育人才。从哪里办起?从幼儿园办起。小学、中学、大学。随着你的根性。还有一个「欲」。欲是你的爱好。诸佛菩萨教化众生通情达理。他不违背你的爱好。实在讲。众生辜负佛菩萨。佛菩萨不辜负众生。众生喜欢钱财。哪个不爱财?佛教给你获得财富之道。你不听;众生喜欢聪明、喜欢智慧、喜欢健康长寿。佛都教你怎样能够满你的欲望。这是一切经论上讲的三种布施。你布施财。你的财源滚滚而来。为什么?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你看看今天这个世间有许多发大财的人。前生修财布施。他要没有这个因。他这一生怎么能得财富?所以世间人不懂。「他会经营、他很聪明」?都不是。再聪明命里头没有。还是没有。

  方东美先生非常聪明。真有智慧。没有财富。一生做个教员。靠一点微薄的薪水钟点费过日子。那个时候台湾《卍字续藏》出版。我把这个讯息告诉他。他非常欢喜。想买这套书都没有钱。他的因地我们学佛的人知道。过去生中修法布施。没有修财布施。所以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没有财布施这一生物质生活困难。什么样的因。他有什么样的果报。凡夫之人。很少能够脱离命中的定数。很难!这桩事情《了凡四训》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那里面所说的句句都是真话。我们要想知道自己的命运。要想改造自己的命运。《了凡四训》是一部非常好的参考书。这是佛说法教化众生。先得观机。你是什么样的根机。你有什么样的爱好。这个爱好与前世有关系。佛能观机。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你的生活状况。你阿赖耶里面含藏的习气。佛能够随顺你。恒顺众生。教学就收到良好的效果。『普雨三世一切诸佛妙法轮云。显示如来波罗蜜海』。「妙法轮云」就是「波罗蜜海」。我们前面念过十波罗蜜。尘中现佛。佛再示现圆满的波罗蜜。这叫法轮云。

  【又雨无量诸出离云。】

  『雨』是比喻。从上降下来。这当动词讲。诸佛垂教。教化众生。佛在上众生在下教导你。用这个字来形容、来比喻。『无量出离云』。「出离云」是什么?底下说得很清楚:

  【令诸众生永度生死。】

  帮助众生永远离开生死。世间有许许多多的宗教都说有永生。永生在哪里?在天堂。人生到天堂就得永生。这句话并没有说错。但是许许多多人误会了。得问是哪一个天堂?天堂等级很多。佛法里面讲欲界天堂、色界天堂、无色界天堂。这统统不究竟。没有能够得永生。无色界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是多长的时间?佛在经上说。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成住坏空这四个叫四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世界成住坏空八万四千次。没有法子计算。但是时间再长总有到头的一天。八万四千

佛教定弘法师讲经视频

大劫到了怎么办?到了还是要轮回。还是要堕落。这个事情麻烦了。没有脱离三界六道。所以真正想脱离三界六道。还要用功夫。再往上升一级就出了三界。出了三界在佛法里称他作阿罗汉、辟支佛。

  他们那个天堂行。三界六道的生死没有了。出离了。「出离云」。这是不是真的出离?不是。为什么?他没有出离十法界。六道生死没有了。十法界还有生死。什么生死?变易生死。六道里头有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到四圣法界。分段生死没有了。变易生死还有。可见得这些东西要不讲清楚。含糊笼统说天堂就永生。很容易误事。我们不能不搞清楚。要到什么时候才圆满?到一真法界如来究竟圆满的果地那才圆满。为什么?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换句话说。他还剩下最后一次的变易生死。这些名词我在此地不加以解释。前后经文都会说到。

  【复雨诸佛大愿之云。显示十方诸世界中普贤菩萨道场众会。】

  诸位要知道。『普贤菩萨道场众会』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怎么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西方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清凉大师在此地说这是「示说法主」。意思就是讲「将说普法。令知法主大愿。普周剎尘内故」。他注得好。说法主是谁?名字我们看到:普贤菩萨。《大方广佛华严经》说法主是普贤菩萨。为什么不是如来?我过去曾经问过李老师。佛为什么不说法。菩萨来说法?李老师告诉我。佛表性体。真如本性的理体。理体没有话说。「本来无一物」。说什么?理体没得说的。所以说法一定要菩萨。菩萨代表性体起用。起作用那就当然有说、有现相;理体只有现相。没有说法。从体起用。这又说了。

  

佛教网慧律法师讲经机

所以佛门里面供养佛像。一定是一佛二菩萨。佛像是代表真如自性、代表理体。菩萨代表从体起用。从体起用。这个作用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德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解。一类是行。所以不需要三个菩萨。两个菩萨就够了。毘卢遮那佛。这两位菩萨。一位是普贤。一位是文殊。文殊代表解门。普贤代表行门。把普贤摆在第一。把文殊摆在第二。你就晓得这个经典里面所说的是重视行门。解来辅助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代表本体、代表自性。观音、势至代表从体起用。就是阿弥陀佛的大用。观音代表行。大势至代表解。解行两门就全部都包括了。诸位将来给人家介绍大殿里面供养的佛像。你就懂得这个意思。佛只现相不说法。说法是菩萨说。

  『大愿之云』。大愿不就很明显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最后导归极乐。『显示十方诸世界中』。给诸位说。普贤菩萨第一。这意思是什么?诸位一定要记住。行第一。你学佛你能解不能行。什么成就都没有。怎么行法?我解一句我就行一句。我能解两句我就行两句。这样就对了。

  

  诸位同学。前面我们讲到随机说法。经文列举三法。这都是下面我们会看到的。第一个是讲「法轮云」。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说的是「示其所行」。第二句讲「出离云」。「示其所度」。第三句讲「大愿云」。「示说法主」。虽然这是法身菩萨的事业。我们在初学也能够得受用。第一个我们要效法菩萨。要向菩萨学习。菩萨心里面想的是什么?口里头说的是什么?身体做的是什么?我们学佛无非就学这三桩事。菩萨的心真正觉悟。换句话说。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真的明了。这个明了就叫做智慧。佛家回向偈里面常常念。「愿得智慧真明了」。明了的事理、性相、因果无量无边。如果从事相上把它归纳不外乎三大类。一个是真正明了人与人的关系。第二个是真正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个真正明了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搞清楚、搞明白。真正能做到平等对待。或者我们说平等的尊重、平等的尊敬。和睦相处。整个宇宙是融洽的。这就是《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的法界。

  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的障碍都是不了解事实状况。不了解它的真相。随着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产生无量无边的障碍。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我们如何真正达到全方位的了解?一定要效法佛菩萨。佛菩萨的心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这叫大定。了了分明一念不生。不像我们凡夫。念头一个接一个。前念灭。后念生。这个念头灭不掉。佛告诉我们。这个念头是妄念。不是真的。既然是妄。当然可以断掉。你今天断不掉是你没功夫;你要有功夫。你当然可以断掉。为什么?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的。如何把这个妄念断掉?方法太多了。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我们今天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采取哪个法门?我们采取「持名念佛」。这个法门方便。方便在哪里?我们用一个念对治所有妄念。这一念是六字洪名。所以念佛你得会念。你念佛干什么?把妄念给念掉。有人说。我不念佛。念一二三四五行不行?行。那也是个法门。你喜欢用哪个法门就用哪个法门。总而言之是把你的妄念念掉。你就成功了。

  那要问。你为什么选阿弥陀佛?我们要问。你为什么要选一二三四五?这不是抬杠吗?它有什么意思?所以经上讲要随顺众生的根欲。你喜欢什么法门你用什么法门。门门都通大道。门门都明心见性。只要你一门深入。你把你的妄想杂念给打掉。你就成了。所以不必强迫别人跟我一样。你这个念头就坏了。这个念头就变成你修行一个大障碍。佛都不勉强人。你为什么勉强人?我们要学佛恒顺众生。绝不勉强任何一个人。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只要你真诚一门深入。你会把妄念断掉。妄念断掉就成佛了。这就叫从根本修。所以我们取的是持名念佛。要懂得持名念佛的目的何在。为什么用它?用它有大好处。那就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念一二三四五。阿弥陀佛加不上你。帮不上忙。不但阿弥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诸佛都加持。这个便宜占大了。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帮助阿弥陀佛。所以做弥陀弟子。那是无上的光荣。可是你要做弥陀真弟子。你不能做冒充弟子。冒充的弥陀弟子。那你的罪过就无量无边。

  真念佛、会念佛的人。什么时候念佛?妄念起来了。阿弥陀佛。这个念头马上就换过来了。绝对不要去想这个念头是好的念头、是不好的念头。统统不要想。只要念头一起来。马上就换成阿弥陀佛。我们这个身体在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群。与一切大众相处。学菩萨行。菩萨是怎么行法?大乘经上讲的六度四摄。这是菩萨行。《华严经》上讲的四摄、十波罗蜜。把六度展开为十度。我们学这个。勤修四摄法。四摄法我跟大家讲过很多遍。这是佛教给我们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交际的方法。现在讲交际。我们一般讲接触的方法。你跟人接触。跟事、跟物接触。你都要遵守这四个方法。这四个方法。如来常用的方法。方法有了。实际内容就是六度、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十个纲领。

  布施是什么意思?舍己为人。要有心。常常有舍己为人。我每天早晨为什么三点钟起床?为什么这么辛苦?为人。做出精进的样子给别人看。你在这个道场里面能这样做。你是道场同学、伴侣里头的好榜样。不是为自己。我为大家。我这样做大家看到了。他会跟进。他要不做。他会生惭愧心。我天天这样做。带头做。菩萨大众里头的带头人。舍己为人。持戒波罗蜜是守法。决定遵守如来的教诲。也就是经上教导我们的一定要依教奉行。守法。忍辱是耐心。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精进是改进。天天改自己的毛病。改就有进步。天天求进步。禅定是自己有主宰。心有主宰。心绝对不会被外境所动摇。般若是智慧。对于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方便。后面这四种是善巧方便。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会处理得恰到好处。佛教给我们的。佛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样的。我们要学习。这是「法轮云」。

  「出离云」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想到。这一生当中如果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往后的罪有得受。生生世世长劫轮回受不完的罪。宋朝莹珂法师。我们在讲席当中常提到。大家听到耳熟。他就是怕轮回苦、怕地狱苦。出离的心真切。所以他能往生。他能精进。真精进。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行?没有出离心。为什么没有出离心?不知道轮回三途之苦。不晓得。以为这是经上讲的。无所谓。我又没有看到;等到你哪一天看到。你后悔来不及。那个时候就真的迟了。所以这个事情现在就要干。要很认真的干、很努力的干。决定不能够松懈。要知道这是我们一生第一桩大事。其它的鸡毛蒜皮。小事!讲《华严经》。小事!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大事。大事小事都分不出来。愚痴!我认真念佛求了生死。是不是自私自利、是不是小乘?不是。是大乘。为什么?你能够这样做。做给别人看。影响别人。把别人的懈怠懒散带起来。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你这是真实大乘菩萨。讲经说法没用。讲经说法是口善。行不善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果报顶多是来生的福报。为什么?这是法布施。来生得聪明智慧。

  黄念祖老居士就给我很大的警告。但是他没有直接对我说。他对他的学生说。我过去到北京。他的

佛教讲经交流会宣传

学生来告诉我。他说我们黄老师讲过。「净土法门法师如果要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的福报不得了!」这个话是给我当头棒喝的!确确实实我这一生所做的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要不往生。来生我的果报是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肯定得到的。但是得到有什么用?再长的寿也要死。死了之后福报完了。享福的时候会不会再修福?会不会被福报迷住?很难讲。这就没有把握了。我们看到现在世间人。有大福报的人被福报所迷。不懂得修福。虽然心地慈悲想修福、想种福。种的不是地方。换句话说。没有智慧。不认识福田。像把很好的种子种在沙土里头。不会长。种在石头上。连芽都不会发。所以真实智慧、真实福报是往生净土第一德。把这桩大事疏忽。那说得不好听。胡涂到所以然!所以日常生活当中。跟一切大众接触。广行十波罗蜜;不跟大众接触的时候。一心念佛。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出声念也好。默声念也好。坐着念也好。站着念也好。走着念也好。不能间断。一心求生净土。一心接引大众。这是大乘心。接引他。我做的这个样子就是接引大众。这一品经是「现相品」。如来会现相我也会现相。我们在这里要学会这个。要把出离看作我们这一生第一桩大事。

  第三「大愿云」。显示说法主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大德。就是真干。夏莲居老居士常讲的「真干」。普贤第一德。一丝毫虚伪都没有。他真干的内涵是十大愿王。礼敬诸佛。一微尘里面都有恒沙诸佛。一毛端里头都有恒沙诸佛。他的礼敬周遍法界。遍入微尘;那个敬意。渗透在微尘里头。这个境界我们不读《华严》决定不知道。你作梦都想象不到。普贤境界不可思议!普贤「说普法」。普法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普法。遍虚空法界。遍世界微尘数剎土。遍一一世界微尘数众生。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龙树菩萨在龙宫看到的上本《华严》。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十不是数字。如果是数字。十个大千世界并不是很多。十在《华严》是表法的。表圆满。数字一到十是个圆满的数字。虚空法界无量无边一个不漏。叫做十。《阿弥陀经》上用七也是表圆满。七代表四方、上下、当中。所以它也是圆满。不是数目字。

  清凉大师末后一句话说得好。「令知法主大愿」。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普周剎尘内故」。这就是我刚才所讲的。普贤的境界渗透微尘。他的敬意、他的赞叹、他的供养、他的忏悔。乃至到「普皆回向」。一一心愿契入微尘。所以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华藏世界里面。我们在这个经上读到。「地上菩萨。初后不离念佛」。初是初地。后是等觉;也有句子里面讲。「地上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终跟初后的意思一样。始是初地。终是等觉。念什么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谁教他的?普贤菩萨教他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海会如是。这哪里能错得了?我们读这段经文。意思一定要懂得。我们要知道怎样来学习。第六句:

  【作是事已。右绕于佛。从足下入。】

  前面念的一段是光。佛从眉间放的光。光里面显示这么多的事。妙极了!最后一句光收起来了。先是放。放出来现在把光收起来了。收是什么意思?清凉大师说得好。「示有终归」。都是表法的。展开。修行教化众生。十方一切诸佛修因证果、度化众生的事情。全都在光中显示出来。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剎土在光中全都看见了。清凉批注。「证从佛流。眉间出光」。证是证明。一切菩萨的教化众生。根据什么?根据诸佛如来教导的。不是自己发明的。所以眉间出光。「修因顺果。故须右绕」。右是顺。左是逆。佛法取右绕为顺。「自下升高。故从足入」。这个光收起来的时候。是从佛足下收入。这代表什么意思?「履佛所行。方证入故」。你要想入佛的境界。你就要学佛的行持。换句话说。你要走佛的道路。足是讲行。你要学佛之行。你才能够证得;你不学佛的行。你的行为跟佛的行是相违背。你就错了。佛的行是什么?自己一定要清楚。佛行的基础是净业三福。从净业三福开始这是第一步。然后我们晓得。佛的心是禅。佛的眼是教。佛的行是律。这是学佛之所依。这就是「履佛所行」。我们的身要依戒律。我们的心要依禅。我们的言要依教。这三种是「一而三。三而一」。你就真学佛。

  这一段我们就说到此地。现在大家看第二段「现华表义」。前面这一大段是放光。光最重要的是表法主。表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给我们说法。法有理、有教。理就是义理。义理这一段现华来表。

  【尔时佛前有大莲华。忽然出现。】

  『尔时』是什么时候?是佛眉间放光。那个光从足下收起来的那个时候。前面这段经文。光从足下收起来了。就是这个时候。光一收起来。佛前就有一个『大莲华。忽然出现』。「华」是有意思的。这一句是总说莲华出现。佛法里面常常用来表法的。最普遍的是三个东西。第一个是莲华。第二个是法轮。第三个是卍字。卍字是三十二相之一。佛胸口有卍字的相。卍字是表吉祥的。都是右旋。莲华表清净。用得很多。我们看到佛像、菩萨像坐在莲华台上、站在莲华台上。为什么不用其它的花来代表?莲华所表的意思是清净无染。确实是代表佛菩萨的德行。莲华是长在池塘里面。它的根在池塘泥土里。它的茎是在水里面。花开在水上面。莲华代表不但是出污泥而不染。连清水它也不染。所以佛用这个来表法。把池塘里面的泥代表六道。六道是五浊恶世、是染污;泥的上面是清水。把清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华开在水上面。这就显示修行人不但要脱离六道。还要脱离十法界。四圣法界也不沾

搜索佛教讲经经典

染。这是莲华表的意思。

  这个时候。佛的眉间光收起来的时候。忽然大莲华出现。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知道。经上讲忽然出现。这个忽然是表「依理起事」。理太深。事太复杂。都是不可思议。大莲华在此地。清凉大师为我们介绍:通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通说。别说。别表华藏佛之清净。华藏佛是毘卢遮那如来。是法身佛。在佛前忽然出现这个莲华。这个莲华是什么?这个莲华就是华藏世界依正庄严。无一不清净。既然通表《华严》。当然具足教义里面所说的。「同时具足等十门」。这十门叫教义。这十门是《华严经》上讲的十玄门。十玄门不能在此地讲。

  我这一次讲这部经。把玄义留在最后讲。全经讲完之后回过头来讲玄义。听起来就有味道了。玄义是全经义理的精华。但是没有涉及到全经。你很难理解。所以古德讲经有一个原则。对初学的人讲。不讲玄义。对老修的讲。讲玄义不讲经;对初学介绍。讲经不讲玄义。初学的人听经。如果讲玄义。玄义讲得很长、讲得很深。像智者大师讲《法华经》。九旬谈妙。九十天讲什么?《妙法莲华经》。讲一个经题。一个经的题目讲了九十天。现在要这个讲法。把听众全都讲光了。谁来听你的?「我要来听经的。你的一个题目就讲九十天?」那还得了吗?所以那个时候众生根性可以。现在不契机了。现在人心浮气躁。没有耐心。我们在外国。过去在美国住了很多年。美国人喜欢听经。限定你多少时间?一天讲一次两个小时。最好不要超过三天。换句话说。他只有六个小时的耐心。最多不过十个小时。讲五天。他可能会来听。你要讲七天。不来了。太长了。我没有时间。

  所以李老师当年培训我们。教我们讲经。所选择的经都是小部的。教导我们出去讲经。最长不能超过十次。最短不能少过三次。他教给我们的原则。我们学了真的很受用。走到全世界都受人欢迎。最适中的五次到七次。那一部经要讲圆满。《华严》这么大的经。我们怎么讲法?我们把它分段。就是把它分成许多的小单元;经本身分品。一品是一个大单元。我们从一个大单元可以分成很多小单元。像「世主妙严品」第一品。现在单独流通的就有很多小单元。大概「知足天王」这个单元流通得最多。像「忉利天王」、「主山神」、「主水神」。杂神众那就是二十九个单元。「四天王」也是个单元。这样子单独流通。那就变成小部。在外面别人请讲经。你得要观机。往往听众会限制时间。你要按照限制的时间把这个单元讲圆满。所以大部经可以用这个方法化整为零。就变成许许多多小部经。合起来就是一个大部。学《华严》应当这样学法。在新加坡有些同学对这个经有兴趣。你们要懂得。也得要把精神力量集中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学好。可以再选一个单元。全经可以听。决定不能全学。全学你的时间、精力不够。学教还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不能一次学得很多。这是为什么用莲华表法、为什么忽然出现。

  【其华具有十种庄严。一切莲华所不能及。】

  这下面是显示莲华具足庄严之德。庄严的德也说不尽。经文也分两段。我们念的这一句。这是第一段「显德无尽」。清凉用这个科题、标题。提示我们这个华具有十种庄严。十是表法的。换句话说。无尽的庄严。『一切莲华所不能及』。「莲华」表法的意思我们懂了。别说我们这个世界的莲华。诸菩萨的净土、法身菩萨的净土所现的莲华不能跟它相比。下面经文也说这十种德相。这十种是略举。每一种德相都是无量无边。我们在这部经前面读得这么多。许许多多例子我们都能够看得出来、都能够体会得到。密宗教学最流行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我学佛章嘉大师教我。这一句话什么意思?保持你的身心像莲华一样。「唵」是身。实在讲那个身包括法身、报身、应化身;「嘛呢」就是莲华。「叭咪」是保持。「吽」是意。保持你的身、心意像莲华一样。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是这个意思。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767.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875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