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五十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五十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五十四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五四卷) 2001/10/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54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药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吉祥主药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药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行是说偈的仪式跟前面完全相同。这样的经文。在《华严经》里面重复很多很多次。凡是多次重复。教育的意义非常之深。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现代社会一般年轻人知道恩义愈来愈少了。说得不好听一点。所谓是忘恩负义就愈来愈多了。佛菩萨对于末法时期的现象非常清楚。所以大慈大悲不厌其烦重复来提示我们。我们自己在修学过程当中。深深体会到多次的重复真的是有必要。为什么?我们自己就是因为在经典太多次数的提示。才真正觉悟过来。说实实在在的话。以我们自己修学的经验来说。给我们说一百遍。说老实话没有印象。说一千遍。还是没有印象。说一万遍。大概有一点印象。还不能落实;真正落实。恐怕要好几万遍。十几万遍。这个心里有了。由此可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教诲是多么重要。
一定要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都能提得起来。都能想到佛在经教上是怎么教我的。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能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才管用!不达到这个境界。我们都是白学了。那就是从前李炳南老居士所说的。虽然
所以。佛永远谦虚。永远表现的是尊重别人。说偈仪里面。『承佛威力』。承蒙佛的加持。如果没有佛的威神加持。自己说不出这些偈颂;换句话说。这是他的修学心得报告。他能做出这么好的心得报告。是得佛力加持的。我们晓得。我们今天学佛了。我们能够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过一个正常的生活。依照佛菩萨教训来过生活。这是得佛力加持。我才能做得到;我要不得佛力加持。必定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换句话说。我们过的是不正常的生活。你想想看这个意思!连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都得佛力加持。我们听经能懂经里面的意思。承佛威力!我们上讲台能够把这一句经文、这一段经文。讲得教听的人能够欢喜、能够听懂。也是承佛威神。不是自己有能力。这都是真实的。决定不敢有丝毫贡高我慢。自以为是。那就错了。字字句句都是承佛威力加持。我们才能有这么一点粗浅的表现。我们要感佛菩萨的恩德。
下面接着『普观一切主药神众』。不忘记自己在一起同修、同学的同参道友。为什么?也得他们的帮助。也得他们大众的加持。我才有能力。这个意思如果一引伸。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对我加持。我才能信、能解、能修、能说。这个意思多深多广!我们应当要学习。不断重复在学习。必定要让佛陀真实宝贵的教诲完全落实。现在我们来看偈颂的本文:
【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
第一首是吉祥主药神的赞颂。我们在前面学过。他所修学的法门「普观一切众生心而勤摄取」。简单的讲。观机。就像一个医生给病人诊断一样。一定要知道疾病的根源。他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得病的远因是什么?近因是什么?然后才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经文明显的暗示我们。吉祥主药神是如来的化身。要不然哪有这么大的智慧。能如此圆满的观察众生心!这句话的深义、密义。我们要能体会。儒家所说的举一反三。我们听了这句话。要觉悟。大夫用药。要知道病源;佛菩萨讲经说法。要知道众生的根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不要知道对方的根机?要!如果你不知道。你很难跟他相处。你不知道如何相处。所以观机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对于对方了解得愈深。了解得愈清楚。你就愈容易相处。可以长时期的相处。互相信赖。
要怎样观机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要长时相处。世出世间法里面。人情事理最重要是讲通!连办政治都讲政通人和。人与人之间如果不往来不通了。问题就发生。不往来彼此欠缺了解。于是一定是互相在猜测。互相在怀疑。愈猜愈讹。很少猜测是往好的一方去想。多半都是往不善的一方去想。愈想愈错。于是造成误会。从误会生毁谤。毁谤到严重的时候。就互相破坏。引发争端。愈演愈可怕。所以诸佛如来、这些菩萨们。用我们的话来说。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他没有舍弃众生。佛门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不知道佛菩萨在观察我们!
实在讲。佛菩萨时时刻刻没有离开我们。他对我们知道得太清楚!过去生中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他们晓得。过去生还有过去生。过去无始他知道、他明了。是他亲自经历过来的。未来无终。未来还没有来。我们还不知道他知道。为什么?他有能力超越时空的障碍。因此。我们遇到佛菩萨。接受他的教诲。哪里会有错误?问题产生在哪里?我们对他不相信。他说我们过去的我们摇摇头。因为你说的我没看到。说未来的就跟算命看相一样。我们听了半信半疑。不能随顺。不能产生信心。于是真正善知识当面错过。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那就是佛家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无缘?不相信。不能接受。这就是与佛无缘。与善知识无缘。什么样的人是真正有缘的人?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个人是与佛有圆满的因缘。佛经里面常讲根熟众生。这个人一生决定成就。
诸位同修要记住。想一想我是不是根熟众生?那就要问。我对于经典的教诲。对于老师的教导。我是不是具足圆满的、十成的能信、能解、能行、能证?如果圆满具足。我就知道我是根熟的众生;万一不具足这个条件。我这一生认真努力来学习。可以把自己不成熟的缘提升到成熟。这是可以办得到的。那要问。需要什么条件我才能办到?条件就是这四个条件的头一个「能信」。我现在还不解。我现在还做不到。不要紧。你有信心。不断提升你的信心。对于经教的信心。对于善友的信心。你能好学。假以时日。你慢慢的能解。这个解由浅而深。由偏而圆。解得一分我就行一分。那你的善根现前。你的进步就非常快速。如果你能够解一分行一分就能为别人演说一分。那就恭喜你。你就已经发了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虽然解得不多。行得不多。你随解、随行、随说教导别人。这个人是菩萨。这个人真的是菩萨。菩萨必定得诸佛护念。菩萨决定得菩萨加持。就是说偈仪里头所说的「承佛威力」。你的进步是加速度的快速进步。
因此你也会有能力像经文上讲的一样。『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为什么?你把你自己断恶修善的经验告诉别人。那就是你说经。是你自己亲身经历的。你这个经历跟佛在经上说的是一样。你把你自己得果的经验劝勉一切众生。「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得的是什么果报。」讲得果报。大家不太明了。你可以告诉他: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过的是什么生活。过的是什么日子。遭遇的是怎么样的困苦。现在学佛之后。接受佛陀的教诲。我知道改过自新。我知道断恶修善。我现在过的是什么生活。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我知足了。知足常乐;人事环境里面。我知道怎样与人相处。知道用真诚心。用清净平等心。知道爱护别人。知道尊重别人。知道帮助别人。我得到的回报就如同我对别人一样。「敬人者人恒敬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我得到许许多多的人帮助。这就是果报。
学佛跟不学佛。这两个比较就很清楚、很明显。用这个来劝一切还没有接触到佛法的众生。他们没有接触到佛法。所过的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跟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一样。有许多同修朋友。年岁渐渐长了。社会经验丰富了;换句话说。受苦受难多了。我们给他一表演。他一接触。纵然没有完全省悟过来。他也欢喜赞叹。他也很羡慕。他也很想学习。到他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我们知道他的缘成熟。善根生起来了。就可以把自己修学的理论方法、效果好处说给他听。劝导他、帮助他离苦得乐。所以。主药神修行的方法。那些种种功德。我们可以学习。可以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第二首:
【大雄善巧难测量。凡有所作无空过。必使众生诸苦灭。栴檀林神能悟此。】
「栴檀林主药神」。他修学的方法是「以光明摄取众生」。凡是接触到他的人。都得利益。没有一个空过。我们如何去学习他?在前面长行跟诸位介绍过。他名号里头的「栴檀」。这是古时候上好的香料。我们中国人讲檀香。上好的香料能治百病。经典里面讲的瘟疫。我们现在讲的传染病。他所学的法门是以光明摄取众生。光明是智慧。光明是善巧方便。这个善巧方便是权智。所以他的偈颂里头第一句讲『大雄善巧难测量』。着重在权智。长行里头讲光明。这个地方讲善巧。我们就晓得这个光明是讲的权智。权智是真实智能的应用。「大雄」是对佛陀的尊称。我们看佛殿都称作「大雄宝殿」。大雄是什么意思?雄是英雄。英雄的定义。他有超人的德能。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够做到。我们称之为英雄。英雄里头有大英雄。一般英雄做不到的。佛能做到。一般英雄所做不到的是什么事情?断烦恼他做不到。了生死他做不到。佛能做到。我们尊称佛为大英雄。供佛的所在称为大雄宝殿。所以我们看到佛像。看到大雄宝殿的建筑。立刻就想到我们要学佛菩萨。我们要学大雄。善巧方便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之中。
『凡有所作无空过』。这实实在在是了不起。我们要在《华严经》上学到。凡有所作、起心动念。没有空过。这怎么作法?起心动念。念一切众生苦。我们的大悲心生起来了;起心动念要有愿。帮助一切众生得乐。我们大慈心生起来了;让大慈悲心念念都不失去。那就没有空过。要知道。大慈大悲就是诸佛如来。就是法身菩萨。佛家或着我们称佛教。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善巧就是方便。内有慈悲心。外面决定有慈悲行。你想想看我们的言语会伤害众生吗?会欺骗众生吗?不可能!出言决定是利益众生。我们的言没有空过。一句话都没有空过。我们的身行。所有一切造作。决定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微细的行持。我们喝一杯水。我们吃一碗饭。都不空过。为什么?喝一杯水。帮助我解渴。吃一碗饭。帮助我充饥。解渴充饥是使我身体强壮。身体强壮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没有空过。
我有精神。我有体力。我如何为众生服务?我坐在家里能为一切众生服务吗?能!我念一千声佛号。我读一卷经。我把这个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我这一句佛号是为一切众生念的。这就像祷告一样。祈求诸佛如来加持一切苦难众生。声声佛号有这个心愿在里头。我读这卷经文。字字句句有这个心愿在里头。这个功德不可思议。然后你才能够体会到古人讲的有口无心。那是什么?念佛。佛号念得字字清楚、句句分明。读经也没有颠倒。也没有错乱。念得很好、很正确。字正腔圆。无心;无什么心?不是为众生念的。没有这个心愿。或者是为自己。我每天念佛、念经求佛菩萨保佑我。求我一家平安。求我升官发财。你的心愿跟佛的心愿不相应。众生有苦难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听到了、见到了。马上就帮助他。尽心尽力帮助。境界没有现前的时候。我们也不空过。我每天念佛、读经。打坐、经行。有一些同修愿意写经。没有一时一刻空过。我们懂得这个修行方法。我在讲席里也讲过不少次。我喝着一杯水。我感激这一杯水。这一杯水供养我;我吃这一顿饭。我感激这一顿每一粒米、每一种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有没有感激的心?我对它感恩。它对我也感恩。我有报恩。它养我。我有回馈给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修行。把我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一切都回向给它。
『必使众生诸苦灭』。我们行持不到。心愿达到。这个心愿从来没有中断过。念念相续。所以一切众生有苦有难。我们见到自自然然伸出援手。像观世音菩萨千眼千手。眼到手就到。平时没有这心愿。你怎么可能去帮助别人?遇到别人有苦难。忘掉了。漠不关心。甚至有的时候想帮助他。不知道怎么帮助他。所以我们在这经典里面。学会许许多多积功累德的行法。『栴檀林神能悟此』。他懂得。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也以这一套方法教化众生。第三首:
【汝观诸佛法如是。往昔勤修无量劫。而于诸有无所著。此离尘光所入门。】
「离尘光明主药神」。这是他的修学报告。在前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的方法、科目。他是「以净方便。灭一切众生烦恼」。这个方便清净。清净能灭烦恼。在偈颂里面。要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才明显。『汝观诸佛法如是』。「如是」是指什么?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法是什么?我们不能不知道。这是佛法行门的总纲领。觉、正、净。《大乘无量寿经》经题里面。「清净、平等、觉」。清净这有净字。平等是正。在加上后面这个觉。这是我们平常讲的三宝。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觉、正、净是三宝。同时觉正净又是三学。三学是戒、定、慧。净是戒学。正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无量寿经》不可思议。经题上就明显标出三学三宝。有三学三宝。这一部经具足一切佛法。所以它确确实实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度化众生的第一经。这句话是我给黄念祖老居士《大经解》序文里头写的。他老人家很客气、很谦虚。一定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我序文里头这一句。黄老居士很欣赏。黄老居士看到:「难得!这一句话很不容易说出来。」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化众生。教学总纲领、总目标、总方向。就是三宝、三学。
我们通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个法门走到最后。走到目的地。给诸位说。只剩三门。这三门就是觉、正、净。最后入门就是三门。无论你从哪一个门入。你都圆满得到。就像一个房间它有三个门。在外面看这三个门不同。进来都一样。进来这叫圆满得到。成就了。我们现在看一看。以中国大乘宗派来看。禅宗走的是觉门。他必须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进去了。性宗也走的是觉门;天台、贤首、华严宗、法华宗、法相唯识宗、三论宗。这些教下都是走正门。正门就是从经教上去修学正知正见。使我们对于宇宙人生。对于一切人、事、物。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的见解相同。佛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我们的看法想法跟佛一样。这是从经教上学习。这走正门。还有净土宗。净土宗之外还有一个密宗。这两个宗派走的是净门。它是从清净心入门。所以走到最后。给诸位说。到明心见性证果的时候就三门;汝观诸佛法如是。
离尘光明主药神他修的是净门。换句话说。我们就晓得他不是修净土就是修密。这都是属于净门。可是在这个地方我要告诉诸位同修。净跟密是同一法门。但是方法不一样。净土宗是远离尘垢。使自己身心得到清净。最重要是心清净。远离尘垢比较上容易。而密宗是不离尘垢。就在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里面成就清净心。所以他修成确实比净土宗高。也就是说。他要是回向往生。诸位要知道。他是生实报庄严土。他没有同居土。也没有方便有余土。他直接生实报庄严土。如果他生不了。那就堕落。堕哪里去?堕地狱。所以密宗的成就是两个极端。你要不能直接生实报庄严土。你就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离开烦恼。你没有离名闻利养。你没有离五欲六尘
我们知道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方法。总的来说。就是戒定慧三学、觉正净三宝。三学跟三宝是一不是二。现在离尘光明神。他所修的走的是净门。净门。一个是净土宗。一个是密宗。这两个宗派都是修净门。方法不一样。净土宗是远离一切不净。用这个方法使心地得到清净。一般讲比较容易;而密宗实在讲。他是在贪欲里面断贪欲。在瞋恚里面断瞋恚。在愚痴里面断愚痴。这比较上困难多了。净土宗是远离贪瞋痴。不敢接触贪瞋痴。密宗不如是。所以密宗的净比净土的净要纯、要高。但是。他如果得不到这样的纯净。他就会堕落。决定堕阿鼻地狱。底下的经文给我们说出来了。『往昔勤修无量劫』。这绝不是短时间能修成的。真清净!心地纯净。我们讲不杂毫分不净;行持纯善。不杂毫分不善。
他修学最重要的。『而于诸有无所著』。他不离诸有。但是他不着诸有。这是高明处。「诸有」是什么?佛经上讲的「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这个有。有因有果。十二因缘里面讲的爱取有。我们一般行门里面。从哪里断?从爱断。从取断。可是密宗的修学。它爱不断、取不断。它从有上断;从有上断。它心里头没有痕迹。我们一般讲不落印象。这个功夫高!爱、取、有。佛跟我们说这三条一个断了。六道生死轮回就超越了。确实功夫有难易不同!这个功夫确确实实是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不着相。他在现相里头不着相。不是离相修清净心。他是就在相中修清净心。所以他是真净!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他有他修行的难度。他成就。有成就不可思议之处。
我们遇到这样的人、真正学佛的人。要记住六祖大师的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见到这个密宗大师。看样子好像很贪财。甚至于皈依、灌顶都要收费的。好像是不如法。我们不晓得他是不是真修。他真修行是他心地清净没有染着。我们必须放下。心才清净;他具有。他心清净。我们不是他的境界。所以应该如何对待?只有恭敬。欢喜供养。我们可以不赞叹。学《华严经》。为什么?他的行持表现的是贪瞋痴。所以五十三参里面。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他们是修密宗。他们是真的修行人。是佛菩萨。不是普通人。那是纯净纯善。如果我们也学这个法门。心地不是纯净纯善。麻烦就来了。没有不堕落的。爬得高。摔得重。所以他的成就。实报庄严土!他不成就。是阿鼻地狱!没有当中的路子给你走。不像净土宗。净土宗当中有很多站给你停靠。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甚至于还有西方「边地净土」。因此。净土宗这个法门对于一般中下根性的人。确实是可靠。稳当而快速。
我初学佛的时候。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这是密宗的大德。我跟他三年。他没有传我密法。但是密宗里面许许多多的常识。他跟我讲得很多。所以我对于密宗知道得很多。敢不敢修?不敢修。所以实在讲。我的根性。我不敢修密、我不敢修禅。我不是这个根性。大概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教。教的习气很浓厚。这一生依旧不离开教。从教里面归心净土。我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适合我的根性。我也有把握成就。第四首:
【佛百千劫难可遇。若有得见及闻名。必令获益无空过。此普称神之所了。】
这是「名称普闻主药神」。他所修学的法门就跟他的名号一样。名称普闻。他是以「大名称增长无边善根海」。增长一切众生无边善根海。加个「一切众生」。这个
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他的影响力。我们说影响力诸位好懂。在佛法里不叫影响力。叫「法运」。他的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总共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过后。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过去了。也就是他的影响力没有了。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了。要等底下一尊佛出世。他才讲经说法。这个世间就又有佛法了。你想想看。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世间没有佛法。没有佛法就是黑暗时代!现在我们稍稍能体会到末法时期那个社会现象。从哪里体会到?最近这一个世纪。这一百年当中。东方西方都崇尚科学。忽略人文的教育。尤其是古圣先贤的教育。大家都轻视。都把它抛弃掉了。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确实是提升了。我们今天过什么样的日子?很明显的我们意识到了。科技文明带给我们不是幸福。是灾难;而古圣先贤教育给我们的是幸福。不是灾难。科技确实是带来一些方便。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付出这个代价是一生身心不安、社会动乱。人们没有道义、没有仁义、没有恩义、没有情义。无情无义!只有利害、只有掠夺。真正是苦不堪言!
诸位想想。如果说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世间没有圣贤人教化。众生日子怎么过?好在佛菩萨真的是有慈悲心。我们知道在这个大时代里头。大的黑暗时代。这么长。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众生业障深重。他是在受果报!现在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点。哪些人?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地球上造作罪业的人。我们今生今世造作这些罪业。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到饿鬼、到地狱。世尊的法运还有九千万年。地狱时间长。大概从地狱出来之后。释迦牟尼佛法运早已结束了。所以。堕到饿鬼、堕到地狱。那个时劫太可怕了。再也闻不到佛法了。
在这个大劫难时期当中。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还有缘。这一生当中还见到佛像。还听到佛的名号。在这个苦难当中会遇到地藏菩萨。我们看《地藏菩萨本愿经》。释迦牟尼佛灭度。在弥勒佛没有出生之前。这一段时间教化众生的使命。世尊委托给地藏王菩萨。幸亏还有这一点。这才显示出佛家所讲的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不住世。地藏菩萨代佛度化众生。那个时候的苦难。我们可想而知。我们要救自己就在这一生。千万不要想错了。来生来世。那你就搞错了。就在这一生决定要成就。
『若有得见及闻名』。我们今天佛过世了。我们见不到佛了。但是我们见到佛像。我们听到佛名。这个福报就很大。就不可思议!『必令获益无空过』。都在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你有缘。接触到佛陀的教诲。果然你能信、能解、能行。你就得度。特别是净土宗。古大德都是这样教导我们。这个法子快速。一生成就。稳当。能够获得究竟圆满的利益。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当中的尤其难遇到。我们的确是有幸!一定要好好的抓住。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只要你依照《无量寿经》上的方法去修学。你决定成就。《弥陀经》上讲得简单。你要不读祖师大德的批注。你很难正确了解经文的意趣。《无量寿经》长。经意都明显的说出来了。所以《无量寿经》比《阿弥陀经》更容易懂得。如果这一生迷惑
【如来一一毛孔中。悉放光明灭众患。世间烦恼皆令尽。此现光神所入门。】
第五尊毛孔现光主药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指的众生。病境界就是苦难众生、烦恼业障深厚的众生。毛孔现光。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注得很多。我们在前面报告也说了不少。我们看偈子里面的意思。
『如来一一毛孔中』。这一句我们不能够疏忽。毛孔是讲正报。正报里面最小的。微尘是讲依报里头最小的。『悉放光明灭众患』。「患」就是灾难忧患。如来大慈大悲。毛孔放光。光是什么光?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跟我们说的「大慈悲光」。就是像《地藏经》讲的「大慈悲光明云」。《地藏经》在一开端给我们说了十种光明云。第一句是总说「大圆满光明云」。接着是「大慈悲光明云」。此地所说的就是大圆满、大慈悲。慈悲是根本。佛家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清凉在批注里面引经据典为我们说明「大慈悲」就是诸佛如来。「大慈悲」就是法身菩萨。
我们要学佛、我们要想成就。特别是想成就法身菩萨的境界。怎么知道?念佛的同修都希望这一生当中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生极乐世界都希望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的条件就是大慈大悲。实报庄严土是法身菩萨。诸位要晓得。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都没有明心见性。带业往生!一品烦恼没断。那是凡圣同居土。见思烦恼没断、尘沙烦恼没断、无明烦恼没断。生实报土的人。他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一品了。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我们也很想生实报庄严土。那怎么办?在这里我们得到另外一个讯息。「大慈悲」。大慈大悲就是法身菩萨。我们发这个心!这个心一发。见思尘沙不要去断它。它就没有了。这个很怪!所以大乘法里头确实有无量的巧方便。为什么?这个心一发出来。诸位同修仔细想想。我们佛堂这个对联上面。真诚心现前了。真诚心现前自私自利没有了。清净心现前见思烦恼没有了。平等心现前尘沙烦恼没有了。正觉心现前正等正觉。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就获得了。末后大慈大悲。无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自然然是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我们自行化他的对象。这个条件就是生实报庄严土的条件。
菩萨教我们从慈悲入门。大慈大悲入门。这二十个字。我详细讲过好几遍。二十个字十句。任何一句得到了。决定圆满含摄其它九句。《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是一个整体!长行文里头。特别偏重在「普度众生」。因为你有大慈悲。看到众生有苦有难。立刻就去帮助他。我们把偈颂跟长行合起来看。怎么显示立刻去帮助他?『悉放光明灭众患』。这个光明就是依你的智慧、你的善巧、你的方便、你的神通道力赶紧去帮助他。帮助他离苦得乐。这一句从果上说。去救拔他。
第三句从因上说。『世间烦恼皆令尽』。烦恼是苦报的业因。第二句偏重在拔苦与乐。第三句这个意思是破迷开悟。烦恼是迷!务必要帮助众生把烦恼断尽。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众生的烦恼总有三类。第一称为见思烦恼。见是见解。思是思想。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不明白。我们看错了。看错属于见烦恼。我们想错了。想错属于思烦恼。这叫见思烦恼。对人对事对物。无不如是。想错了、看错了。所以造作种种恶业。这个恶业是什么?与事实完全相违背。近的来说。把好人当作坏人。把坏人当作好人。这是我们常常干的。我们没有智慧。没有知人之明。冤枉了别人。我们要不要受这个苦报?当然要受。想做生意。我们现在讲经商的机缘、机会。机会一纵即过。你能够抓住。这个生意能赚很大一笔钱。稍稍有一点疑惑犹豫。机会过去了。那你就赚不到了。命里头虽然有。没有缘。有因没有缘。果报还是不能现前。主药神第一位就是教我们观机。抓住机缘。你才能有好的善果。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知道学习。
尘沙烦恼。说尘沙是比喻。说明万事万物。要是说得贴切一点。就是讲的我们这个世间人情事理变化万端。变幻无穷。这用尘沙来作比喻。叫尘沙烦恼。阿罗汉、辟支佛已经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还是断不了。你就晓得这个东西多难!尘沙烦恼断尽了。超越十法界。最后是无明烦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无明分为四十一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破一品。圆教初住菩萨。这就是华严会上的法身大士;破二品。二住菩萨。一品一品破。他的地位就往上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品。四十品破完之后。还有一个第四十一品等觉。等觉菩萨把那一品无明再破尽。圆满成佛了。圆成佛道。无明是极其微细的烦恼。不像见思、尘沙那么样的粗重。说起来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无明我们凡夫体会不到!
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帮助我们转迷为悟。第三句是「转迷为悟」。第二句是「转恶为善」。眼前就消灾得福。「悉放光明灭众患」。消灾得福!「悉放光明」就是为众生讲经说法。教导众生眼前迫切需要的是灾消福来。我们要灾消。消灾免难。我们眼前要得福报。更长远的那就是要帮助你转迷为悟。要断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不但要断。要断尽。断尽就是帮助你圆成佛道。这是「毛孔现光神」他所学的。他从这里入门。第六首:
【一切众生痴所盲。惑业众苦无量别。佛悉蠲除开智照。如是破暗能观见。】
这是破暗清净主药神。他的赞颂。这一位主药神。现在的话来说是眼科大夫。他是帮助众生治理眼病的。此地所讲的眼病。不是普通的眼病。是心眼出了毛病。我们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说:「诸佛如来。五眼圆明」。我们一般人来说是肉眼。他肉眼没有毛病。心眼出了毛病。什么是心眼?五眼里面。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末后是佛眼。肉眼没有毛病。天眼、慧眼、法眼出了毛病。这个我们世间眼科大夫无能为力了。你要是找到「破暗清净主药神」。他就有办法替你治。他能医治你的天眼、医治你的慧眼、法眼。他有这个能力。所以在长行文里面我们读过的是「疗治一切盲冥众生」。盲冥众生。诸位要记住。这是自己的心眼出了毛病;「令智眼清净解脱门」。智眼就是慧眼跟法眼。把他的赞颂对起来一看。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
『一切众生痴所盲』。他的慧眼瞎了。法眼瞎了。为什么会瞎?愚痴。愚痴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眼。我们在这个世间。不仅是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连自己过日子。所谓过的是胡涂日子。干的是胡涂事。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底下一句讲『惑业众苦无量别』。别是差别。你必定造无量无边罪业。你造作罪业你就不能不受果报。所以众生受苦。你那个苦难的根源是什么?根源是瞎了眼。你没有智慧眼!没有智慧。你愚痴。你才会做错事。你才会造罪业。佛法的教学、佛法的修持。给诸位说。是以智能为目标。戒定慧三学。定是为了开智慧。定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开智慧。戒律帮助你得定。持戒乃是手段的手段。没有戒定哪来的智慧?智慧才是我们修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禅宗标榜「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不是修智慧?净土宗不修智慧吗?那你全搞错了!
我们念佛的目标是什么?《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我们念佛求什么?念佛是修定、修慧。世尊在《大集经》上告诉我们。执持名号这个法门(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这是许多学佛的人不知道。我这次在台湾还听说有个同修。他学佛他非常喜欢禅宗。不喜欢念佛。他不知道念佛是深妙禅。如果他要是读《大集经》。知道念佛是深妙禅。我相信他就会到净宗学会来了。真的。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禅宗里面的手段是用参话头、是用观心。是用打坐。用这些方法。净宗法门是用执持名号。用经行。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比禅宗的方法简单、容易。观心跟参话头都不容易。比执持名号要难多了。所以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稳当快速。
如果我们用这个方法不能得禅定。就不能往生。诸位要晓得。「功夫成片」是最浅的禅定。深的禅定我们没把握。譬如讲「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断见思烦恼。我们真没有把握!要是得「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地位高!再要把尘沙烦恼断掉了。那就生实报庄严土。所以我们念佛。诸位总得要记住。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起心动念只有阿弥陀佛。没有自私自利。没有是非人我。心里头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贪瞋痴慢。没有名闻利养。这个功夫叫成片。起心动念二六时中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功夫成一片。这是最最浅的功夫。你肯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你见思烦恼没断。你这一句佛号有力。把见思烦恼伏住。把自私自利控制。把名闻利养控制了。你并没有断根。但是。这种条件在其它法门、在禅宗不行。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还是搞六道轮回。禅宗里面一定要念到我们事一心不乱。他才会证阿罗汉果。才能超越六道。你要是把这个功夫、成果两个做一个比较。你才知道净土法门殊胜。净土法门不可思议!
第三句说『佛悉蠲除开智照』。这是佛菩萨、善知识大慈大悲。帮助我们开智慧之眼。『如是破暗能观见』。破暗清净主药神。他修这个法门。他从这个法门明心见性。这个观见。观是修观、见是见性。他契入了。他也用这个法门来接引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应当要记住、要学习。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634.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五十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五十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