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四十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四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四十二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四二卷) 2000/8/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42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紧那罗王偈颂。第九首:
【诸佛神通无间歇。十方大地恒震动。一切众生莫能知。此广大力恒明见。】
这是动地力紧那罗王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恒起一切利益众生事」。在赞颂里面。他是赞颂他自己见到诸佛如来恒常的行事。他从这里面学习。而成无上道。第一句就说明他自己修学之根源。『诸佛神通无间歇』。「间」是指空间。「歇」这个字是指时间。「无间歇」。一切时、一切处。从来没有止息过。由此可知。诸佛神通道力广大无边。「神通」两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通」是通达。世出世间一切事理、一切现象、一切因果。没有一样不明了。这叫「通」;世出世间法都能够明白通达。这是我们凡夫无法想象的。所以称作「神通」;「神」。神奇莫测。超乎我们凡夫的常识。超过我们凡夫智慧能力。
佛的神通在哪里?现在有没有?我们为什么没有看见?这样是不是就间歇了?给诸位说。诸佛如来的神通确确实实没有间歇过。就在我们眼前。《楞严经》上讲得好。「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这是「诸佛神通」。讲「诸佛神通」。实在讲只讲了一半。这一半是讲的六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我们六根见闻觉知就是诸佛神通。什么时候间歇过?连作梦都没有中断。睡觉了。你还作梦。作梦依旧这个神通没有中断过。永远没有中断。可是我们不知道。佛在经典给我们宣说。我们读了。这才恍然大悟。佛告诉我们。我们第一念是正念。佛知佛见。我们见色闻声。第一个接触是佛知佛见。为什么?第一个接触里面。你还没有分别。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第一念。我们为什么会变成凡夫?第二念就错了。第二念里面就掺杂着妄想分别执着。就错在这里。诸佛如来高明在哪里?永远保持第一念。他没有第二念。我们第二念就落在意识里面去了。意识是个妄心。第一念是真心。
第一念在哪里?跟诸位说。念念都是第一念。你懂吗?我们常
诸佛是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的。佛在《华严》、《圆觉经》里面讲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事实真相。佛如何堕落成凡夫变成这个样子。甚至于堕落在三途?是自己错用了神通。才落到这个样子;用错了。没有正用。正用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远离妄想分别执着。正用。那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我们错用了。我们把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变成烦恼。由烦恼变成习气。这才永沉六道。不能出离。六道这个结解不开。这是大事。如果不是佛给我们开演。我们怎么会知道?永远不会晓得。
佛的智慧德能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也是横遍十方三际无间歇。我们能体会到吗?我们能认识吗?学佛要在这个地方留意。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祖师大德。已经做了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无量无边的好样子。总说就叫「神通」。穿衣吃饭都是神通。我们要学。要会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神通示现。说话是神通示现。不说话也是神通示现。几个人懂?
诸佛菩萨种种示现只有一个目的。觉悟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而已。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要在这个地方学习。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德能?什么是相好?佛的标准跟我们凡夫的标准不一样。凡夫的标准错了。佛的标准是正确的。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是正确的。有妄想分别执着是错误的。我们什么时候真正体会到了。你要不是真正体会到你怎么修行?修什么行?修行只是修正错误的行为。妄想分别执着是错误的。我们把错误的舍弃掉。永远保持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就修正。这是修行。一天到晚还打妄想。还是搞分别执着。你没有修行。你还是老样子。你怎么能解决问题?
大经上一再告诉我们。法界原本是一真。哪有十法界?哪有六道?所以《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道十法界是虚妄的。「如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虚幻的相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妄想分别执着是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佛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放下一切执着。六道就没有了;放下一切分别。十法界就没有了;放下一切妄想。你的功德就圆满了。为什么不能放下?这就是讲深重的业障习气。使我们不能放下。
佛法有讲根性利钝。什么叫钝根?什么叫上根?什么叫利智?肯放下的就是上根。听了之后立刻就放下。有没有这种人?有。《华严经》上的善财放下了。一生成佛了;《法华经》上的龙女放下了。世尊在《法华经》上告诉我们。龙女现身说法。给我们做样子。八岁。龙女八岁成佛。我们成不了。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执着这个身是我。起心动念。念念都为我。这个错了。而佛在大小乘所有经论里头都告诉我们。身不是我。身是什么东西?四大五蕴和合而现的相分。这个东西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幻相。这个相是幻相。为什么?剎那不住。这是从现相上说。内而根身。外而世界。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是诸佛神通示现。我们六根所接触的无一不是。这才是「诸佛神通无间歇」。真的不是假的。
诸佛菩萨所示现的纯正无妄。如果我们会学。用他做榜样。向他学习。我们很快就成无上道。从哪里学起?佛没有自私自利。菩萨、阿罗汉都没有自私自利;阿罗汉我执没有了。不会再执着这个身是「我」。执着这个身是「我」。没有证阿罗汉。大家在经教里读得很多。阿罗汉已经破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头一条是身见。执着这个身是「我」。什么时候不再执着。不再有自私自利。不再执着身是我。你已经转凡成圣。最起码你是须陀洹果;须陀洹破身见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八十八品见惑归纳: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错误的见解他放下了。这叫真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见解。这个人叫圣人。转凡成圣。小乘须陀洹就是圣人。决定不堕三恶道。位不退。不堕三恶道了。
我们想想。我们搞了这么多年学些什么?只要有身见存在。只要有自私自利、有贪瞋痴慢。六道轮回里面三恶道的成分多。我们世间人搞什么?都是搞三恶道业。为什么会有自赞毁他、自以为是?这个错误的根源都是这五种见惑:你有身见。起傲慢心;你有见取见、戒取见。就是我们现在讲「成见很深」。错误的。诸佛菩萨没有成见。我们现在明白了。须陀洹都没有成见。这个烦恼没有了。自性般若智慧就现前。我们的智慧没有。听经听得多、记得多都是记问之学。记问之学靠得住、靠不住?靠不住。我举个比喻。你们诸位就懂得了。医生给人治病开处方。我不是医生。我常常看医生开处方。我都把它记下来。别人生病了。我照样开个处方给他。会把人吃死。治不了病。所以儒家教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个话是真的。你看得多、记得多。你教人。你把人引到错误路上。自己不知道。自己还认为是正确的。
什么人可以作老师?开悟的人。悟了是从你自性里面流出来的真实智慧。跟古圣先贤的教诲来印证。我所觉悟的。展开佛经。我悟的跟他讲的一样。证明我没错;我所悟的跟他讲的不一样。我有问题。他没有问题。要开悟才行。记别人东西就等于说我们不懂得医术。去专门记医生的那一些处方。来替人看病。岂不叫害死人!几个人懂这个道理?那我们现在学讲经。没开悟。学讲经用古人的批注来做参考。讲古人的。讲的是没错。不一定契机。就是不一定对症。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学习从古注下手。最后还是要自己开悟。自己为什么不开悟?自私自利不肯放下。贪瞋痴慢不肯放下。永远悟不了。这个东西堵住你的悟门。
佛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德」就是此地讲的「神通」。跟诸佛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神通。「相」是相好。同样的相好。一切众生本有的。为什么不能现前?「但以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就是这三样东西把你障碍住了。我们要求智慧、要求能力、要求相好。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现前了。你的智慧也圆了。你的能力德能也圆了。你的相好也具足了。不从外得。相好是从心变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好相就好。心不好相就不好。相随心转。
不但相随心转。山河大地都随心转。底下这一句『十方大地恒震动』。这个「震动」不是地震。这个震动是什么?变化。心转境界。这个变化我们凡夫不知道。「恒震动」是六种震动。底下讲『一切众生莫能知』。不但是山河大地震动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身体的改变都不知道。我们的心善、行善。我们面貌改变了。我们的体质改变了。你知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六种震动。佛常在经上讲。我们最近念的《十善业道经》。一开端佛就说出来。「一切法从心想生」。念头一转变。我们身体里面这些细胞组织就开始在动。这叫六种震动。念头一转变。山河大地也跟着在动。六种震动是这个意思。
凡夫不知道。诸佛如来知道。法身菩萨知道。你们心在动。他也在那里照顾。他要不照顾这地球早毁灭了。他用他的神力来保持这个世界。我们凡夫心的震动不规律。佛菩萨他们的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真诚的、是和睦的。所以凡夫怎么样去闹。山河大地虽然是在改变。但是还不至于毁灭。这就是佛菩萨帮助苦难众生。如果我们这些众生觉悟了。跟佛菩萨配合。这
昨天晚上我在居士林的楼下电梯口。看到有一个小广告。大概是「玄奘大师传」。是不是最近要演这个戏?玄奘法师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就立志要跟圣人学。所以他能成就。孔老夫子自己叙说。他十五岁才立志于学。玄奘大师是十三岁。学什么?学圣人。佛是大圣。可以说是圣人当中的圣人。要学得像。诸佛菩萨起心动念都是为利益一切众生。经教里常讲的「与乐拔苦」。这叫慈悲。「慈」是帮助众生得乐。「悲」是帮助众生离苦。佛没有别的念头。佛到世间来干什么?就干这一桩事情的。决定没有一念为自己。这是佛菩萨。放下自己的一切。就开悟了。这样的示现。示现得这样明显。我们依旧不觉悟。这怎么行?我们读《华严》。再用现代科学家所发现的定律合起来看。经典里面所说的字字句句。我们一点怀疑都没有了。建立清净的信心。依教奉行。这是动地力紧那罗王他见到的。『明见』。清清楚楚见到。『恒见』。时时刻刻见到。『广大力』就是「动地力」。用这个来形容广大。我们再看最后这一首:
【处于众会现神通。放大光明令觉悟。显示一切如来境。此威猛主能观察。】
威猛主紧那罗王。这是如来化身。「得善知一切紧那罗心巧摄御解脱门」。我们在此地所看到的。经文里面所看到的。正是他自己修学的心得。『处于众会现神通』。「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团体。人不能离开团体生活。家庭是最小的团体。世界是最大的团体。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都叫「众会」;只要跟大众相处在一起。就是「众会」。在众会里面教化众生。我们今天所讲的「机会教育」。机会教育没有中断的。随时随处。一切时、一切处。与一切众生相处。都要有一个善心、善意。帮助别人破迷开悟。帮助别人回心向善。这是菩萨心、佛心。
所谓佛心、菩萨心。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心。我们心本来是这个样子。现在为什么不肯帮助别人?念念都想自己好。都不想别人好。这叫「迷」。迷失了本性。迷失了自性。把一真法界、把极乐世界变成了六道轮回。要知道十法界、六道轮回本来没有。再跟诸位说真话。现在也没有。现在为什么有?好像有。就像作梦一样。刚刚梦醒。想想刚才做的梦。好像有。醒了之后知道没有。你再想想。你正在作梦的时候。那个梦何尝真有?可是我们今天堕在六道里头。他就是不醒。永远在作梦。永远醒不过来。麻烦就在此地。省悟过来。六道十法界没有了。一真法界!
上一次我们参加回教的一个座谈会。也有不少同学跟我一起去参加。他们问到天堂在哪里?我告诉他。天堂、天园、极乐世界就在眼前。没有离开。而是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着把它转变成现在这个状况。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恢复了。天堂、天园你就见到了。大乘经论里面所说的种种庄严。是真的不是假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以这一句话。诸位记住。用现在的话来讲。我们处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众生要知道用机会教育。「现神通」就是机会教育。念念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你自己会开智慧。念念念别人利益。不念自己的利益。自己烦恼轻。智慧就长。
念自己的利益是愚、是迷。念别人的利益是觉、是智。所以诸佛菩萨从来不念自己利益。念念是帮助众生觉悟。『放大光明令觉悟』。「大光明」是什么?真实的教诲。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就是「放大光明令觉悟」。「开」是开示、是开导。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教导」。不但要教他。还要带着他走。「带着他走」是要做样子给他看。他才懂得。只是讲给他听。不做样子给他看。很不容易觉悟。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天天做榜样给我们看。做的什么榜样?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错误的统统放下。正确的都现前。他所表现的是圆满的智慧。无碍的辩才。殊胜的相好。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充满了大慈大悲、仁慈博爱。人家表现出来。真做到了。
不但是言教。现身说法让我们学习。这就是「放大光明令觉悟」。『显示一切如来境』。让你悟入如来境界。如来境界。《华严经》上所说的就是如来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谓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社会是如来境界。多元文化里头最重要的是平等心。佛跟我们讲十法界的业因。佛法界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佛心是真心、是真如、是本性。我们的心不平。迷失了真如本性;我们的心平等。恢复了真如自性。于是在佛的日常生活当中。都是性德圆满的流露。我们今天生活行持是烦恼习气的流露。不一样。
展开《华严经》看如来境界。他多自在。清凉在批注里面告诉我们四种无碍:「理无碍」。如果我们说佛经的道理跟基督教的道理有冲突。那就有障碍了。这不是佛境界;如果是佛境界。没有障碍。佛教跟基督教没有障碍。诸佛菩萨跟妖魔鬼怪也没有障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如来境界。虽然在无障碍的境界里面。这是得大自在。可是芸芸众生迷失自性。他们是处处都有障碍。佛教化初学也要示现有障碍。不示现有障碍就没法子教。这就是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故说佛依二谛而说法。二谛是世谛、真谛。世谛就是恒顺众生。真谛。随喜功德。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教化众生。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要能看得出来。具体的表现全在《华严》这部经上。这部经可以说方方面面都表演到了。所以古德说。这部经叫「圆满法轮」。很有道理。我们要懂得。
现在这个世间有所谓「法轮功」。他们把我们的圆满法轮盗去了。在古时候帝王时代是决定不许可的。国家护法。你要想窃取佛家的东西。标榜你自己的。不可能。就像现在的仿冒商标。国家有法律制裁你。现在国家不管了。所以我们东西被人偷去了。我们也没有办法。打官司也打不赢人家。现在法律上没有这么一条。我们要晓得。法轮功不是佛法。它只是有名无实。什么叫「法轮」。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也不懂。真正懂得法轮。他已经是菩萨。他是佛。「轮」是佛法里面一个标志。这个标志非常圆满。轮是圆。我们晓得圆有心。肯定有心。心在哪里找不到。所以心是什么?心是决定有。有又找不到。这才叫「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有找不到;你说它没有。没有它圆怎么成的?从心而成的。
所以心是空寂的。真心是寂静的。佛家讲寂灭。寂灭是真心。寂就是寂静。灭是灭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决定没有。这个心是真心。真心所现的相就是外面的轮。这个相是有。体没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因此相不可以执着。执着就错了。不但不能执着。连分别都不可以。分别也错了。我们迷失这个道理。着相。分别一切事相。坚固执着一切事相。麻烦来了。处处产生障碍。理上有障碍。事上也有障碍。理事有障碍。事事是更有障碍。原本是无障碍的法界。结果变成了障碍重重。苦恼无边。这是自己造成的。迷惑造成的。
修学大乘最重要的。是要参透这一个事实真相。诸位要晓得。佛家的术语叫「参透」。什么叫「参」?不能用思惟。不能用想象。要用思考、要用想象就不是参了。那是现在人讲的研究。研究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研究用心意识。是用妄心。参究用真心。真心才能见真理。真心才能见诸法真相。用妄心是决定见不到诸法实相的。佛这种教学。我们仔细去思惟、去体会。合情合理合法。没有人能够驳倒。这就是世间一般人所讲的真理。
如来的境界落实在现实的人生上。我们用最简单的言语
我们帮助净宗初学的同修。实在讲我们自己也是初学。感觉到这个修学纲领依然不足;其实这六个纲领每一个纲领都是圆满的。我们凡夫。我们智慧达不到。理解不够;所以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将修行的纲领定为五个科目。比较上清楚。使我们有个很清晰的概念。「净业三福」。这是第一个科目。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这是世尊教人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就是说这一条。详细说。中国同修有不少喜欢念《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一部经也是讲这四句话。这四句话的详细讲解。这是三福的第一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世尊与他的弟子表演给我们看。我们常常在经典上。一翻开。第一面念到的。佛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的。第三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在家、出家菩萨做榜样给我们看。出家的历代一些高僧大德。在家的许许多多的长者居士。在家菩萨做给我们看。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过去的。现在《大藏经》里面的《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这都是大乘菩萨示现的。这是根本。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六和」。非常重要的戒条。我们跟大众相处。和睦相处。佛教导我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我们要去做才行。不做怎么成功?第三个科目「三学」。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戒学、定学、慧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定是手段。目的是要开智慧。第四个科目。我们选择「菩萨六度」;第五个科目。我们选「普贤十愿」。这五个科目。大概就把佛陀教导我们的行门包括尽了。我们要怎样把这五个科目。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之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是行菩萨行。心是菩提心。行是菩萨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这叫真正学佛。
佛说的法门太多了。真的是无量无边。《华严经》上讲了两千多个法门。我们在这些法门里头只取这五个科目。好记。记得很牢。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待人接物。我们会想到。决定要遵守。决定不能违背。这是什么?如来境界。违背这五个科目的行持。就不是如来境界。凡夫境界。所以我们常常想。我们是愿意过凡夫的日子。还是愿意过佛菩萨的日子?过佛菩萨的日子。就是决定要随顺这五个科目。你过的是佛菩萨生活。你是生活在如来境界之中;如果你违背了。那你是过凡夫生活。你生活在六道轮回之中;差别就在此地。我们要清楚、要明了。「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就在这一念之间。一念觉这三个通转。一念要是迷了。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去过日子。那在六道里头恐怕是三途的时间长。人天时间短。
人生命非常脆弱。佛在经典里面提醒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这就隔世了。千万不要痴想将来的日子还很长。那是错误的观念。不切合实际。真正懂得现实的人知道。命在呼
佛跟我们讲业因果报的大道理。人人都想发财。财从哪里来的?从布施来的。欢喜以财物帮助一切苦难的人。帮助一些需要的人。我们财富就多了。财是这么来的。至于说经营什么行业能赚来的。那是缘。你要是没有因。人家经营这个事业赚钱。你去试试看。你去做赔本;为什么?没有因。这个因是所谓「命里有财」。那是因。命里有财。无论你干哪一个行业都发财。那个行业是缘。是这么个道理。人不种因。看到别人发财的作法。你去学学看。学不到的。佛给我们讲的话是真的。你先修财布施。
聪明智慧是从法布施里面得来的。决定没有吝啬。我们所懂得的、所知道的。欢喜教导别人。愈教愈有智慧。决定不能有个错误观念。「我都教给别人了。那我自己还有什么?」愈教智慧愈增长。智慧源源不断。不要怕别人学。自己有多少教多少。决定没有保留。你就会天天开悟。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彻悟。不肯教人怎么行?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得来的。什么叫「无畏布施」?别人有困难、有恐怖。身心不安。你能够帮助他、安慰他。让他身心远离恐怖。这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佛教给我们。无畏布施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不杀生。不杀生是无畏布施。如果能够不吃肉更好。无畏布施就圆满了。你不杀生。还吃众生肉。你得的健康长寿不圆满。
本地有个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一岁。一生素食。她跟我们讲她是胎里素。母亲怀孕就吃素。吃荤的东西她就会过敏。身上会起红斑。会过敏。一生素食。一百零一岁。一生没有生过病。健康长寿。无畏布施。一生帮助穷人、帮助老人、帮助病人。她一生修无畏布施。无畏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有法布施。以无畏布施为主。这是我们的好榜样。佛在经教里面所讲的她完全做出来了。我们看了还能不信吗?佛法要行。不在说。说得再好、说得再多。没有用处。一定要依教奉行。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不再过凡夫的生活。从念头上转过来。
这一首偈子非常非常好。我们同学要把它背过。这个不难背诵。时时刻刻记住。念念之中、在在处处。怎样去感化一切众生。一定要做一个好榜样给人看。细心观察现在社会大众犯哪些毛病。我们对症下药。现在世间年轻人不知道孝养父母。我们要表现、表演。做样子给他看;现在社会上人不知道尊敬别人。我们要做个好样子。处处尊敬别人。这是教化社会广大众生。他们错了。我们从正面做。这就是帮助他断恶修善。他做的是恶。我们做的是善。让他自己去看。让他自己去觉悟。当然一次、两次他不觉悟。你要做一千次、一万次。他才会省悟过来。看个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你都是这样做。他豁然觉悟了。
教化众生要长时间。要有耐心。要有毅力。要不退转。才能收到效果。千万不要。「我这么辛辛苦苦帮助他。他还是不觉悟。算了。放弃了」。这个不可以的。我们这一生表演的。他还不觉悟。来生再表演。诸佛菩萨生生世世永远不舍众生。这才叫大慈大悲。不能说众生不觉悟。众生还迷惑。众生还造业。我们就不管他了。这不是菩萨。充其量你是个小乘。小乘人确实看到众生不回头。他退心了。他不干了。就独善其身去了。这是小乘。小乘人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责备他们「焦芽败种」。不知道上进。佛赞叹菩萨。也勉励小乘回小向大。有耐心、有毅力。来帮助这一些苦难、不知道回头的众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522.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四十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四十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