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太上感应篇 (第二四一集) 2000/4/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24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汇编》。看一百一十一节:
【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这些都是恶行。注子里面说得好。我们念一念。它说「此句是咒诅而无直可求者」。这个事情古今中外都常常有。自己受了委曲。没有法子辨别。就赌咒。发誓、赌咒。「凡怒而自咒。又兼咒他人者是也」。这个现象我们常常看到。这种行为决定不是好的行为。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不好。怎么能招好的果报?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修持的人。他明了。念头要清净、要善良。言语心态要柔和。这个感应是善的果报。在新加坡。我常常提到的许哲修女。她是我们修行人最好的榜样。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在!人家一生都能保持着心平气和。所以她健康长寿。健康长寿不是别的来的。是你自己保持的。
为什么我们常常心不平?心不平这个根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着来的。全是假的。人要真正明了佛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心就平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心就平了。你恭惟我、赞叹我。笑笑。阿弥陀佛。假的;你毁谤、侮辱、陷害我。阿弥陀佛。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何必要执着?何必要分别?佛菩萨如是教导我们。我们再看看许哲居士。她怎样让她一百年当中保持着心平气和?没有别的。她懂得这是假的。你侮辱我、骂我;你侮辱别人、骂别人。我为什么不生气?与我不相干。那是骂的他;为什么骂我。我生气?执着有个「我」。这就错了。分别有个我。执着有个我。哪里晓得分别执着都是属于妄想。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觉悟了、明白了。就得大受用。得失这个念头就放下了。没有得失心。就不会犯这个过失。这种过失都是从得失、分别、执着来的。
人这一生活在世间。为什么不快快乐乐?为什么自己要跟自己过不去?实在讲。确实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别人没找你。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面。尤其过去。新加坡这个国家成立才三十几年。未成立之前。在此地这些华人受歧视。你听老修女讲。在这个地方做工。一个月工资多少钱?两块钱。她说得很好。不是一个星期有一天休假。一年休假一天。没有休假的。而且两块钱工资自己还舍不得用。还要寄回中国帮助她更苦更穷的那些兄弟姊妹。这是她过去亲身所经历的。在社会上没地位。怨恨不平的心当然是有。她能够把这个心境摆平。这是什么样的学问?什么样的功夫?她告诉我们。她没有文化。没有念过书。这是真的。在那个时代。妇女受教育的几乎是没有。在一百年前很少很少。除非是大家、富贵之家。才请个老师到家里面来教。一百年前还没有学校。她从哪里学来的?她不是天生的。她是学来的。她好学。常常向别人请教。她听了之后。她就能有受用。她就能记住。她这一生最大的长处。听善不听恶。记善不记恶。这是她一生成功的地方。所以能保持
『偏』是偏心。『憎』是瞋恨、不喜欢、讨厌。从哪儿来?偏见。喜欢一个人。讨厌一个人。你的心地不公。所以偏私。批注里面讲:「偏憎偏爱。所指甚广」。它底下举了几个例子。「凡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夫之于妻妾」。主人与他的仆人。皆有之。这也是事实真相。也是古今中外我们都常常能够看得到的。常常听到的。就是我们学佛。在一个道场老和尚徒弟很多。信徒很多。也有「偏憎偏爱」。可见得这种烦恼习气有多重。你要是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不公平。没有平等心。所以才会有这个现象。如果你是用平等心。这个现象就没有了。
你看看最近从中国来的几个访问团。福州这个团三十多个人。今天回去了;北京这个团五十多个人。还要住一个星期;明天是二号。明天辽宁有一个团。
你看看世出世间圣贤教我们积德。积阴德。阴德是什么?做了好事不要让人知道。不必造成自己特殊的地位。不必自己造成一个显著的目标。大家看到你。恭敬你。恭惟你。你修积的功德全报了。所以退
我们要认识清楚。特别是你将来在社会上有名声、有地位了。稍稍有
佛菩萨之所以能够成就道业。那个根本就是在无私无我。《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成就道业的根本在此地。在世法里面。如果建立不朽的德行、功业。也是以这个为基础。有一丝毫为自己的心。你的成就不是真实的。为什么?这很容易理解。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事情。没有不被揭穿的。纵然你在一生当中。隐瞒得很好。没有被人揭穿。死了以后。还是会被人揭穿。被人揭穿之后。一文不值!所以真实的事业、功德。是要用真诚心去做。决定不能用虚伪的心。虚假的心成不了实德。真实功德是决定不能成就的。所以我们读这两句。感触很深!批注里面。诸位自己去看。自己去反省。特别是在现实社会里面仔细去观察。这些事情都在我们周边。不难发现。人。无论是善人、是恶人。不能不接触。学佛菩萨。学圣贤人。对善人。对恶人。总是用一个真诚平等心。决定没有「偏憎偏爱」。这就对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102.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