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7 00:3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太上感应篇  (第二四一集)  2000/4/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24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汇编》。看一百一十一节:

  【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这些都是恶行。注子里面说得好。我们念一念。它说「此句是咒诅而无直可求者」。这个事情古今中外都常常有。自己受了委曲。没有法子辨别。就赌咒。发誓、赌咒。「凡怒而自咒。又兼咒他人者是也」。这个现象我们常常看到。这种行为决定不是好的行为。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不好。怎么能招好的果报?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修持的人。他明了。念头要清净、要善良。言语心态要柔和。这个感应是善的果报。在新加坡。我常常提到的许哲修女。她是我们修行人最好的榜样。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在!人家一生都能保持着心平气和。所以她健康长寿。健康长寿不是别的来的。是你自己保持的。

  为什么我们常常心不平?心不平这个根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着来的。全是假的。人要真正明了佛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心就平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心就平了。你恭惟我、赞叹我。笑笑。阿弥陀佛。假的;你毁谤、侮辱、陷害我。阿弥陀佛。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何必要执着?何必要分别?佛菩萨如是教导我们。我们再看看许哲居士。她怎样让她一百年当中保持着心平气和?没有别的。她懂得这是假的。你侮辱我、骂我;你侮辱别人、骂别人。我为什么不生气?与我不相干。那是骂的他;为什么骂我。我生气?执着有个「我」。这就错了。分别有个我。执着有个我。哪里晓得分别执着都是属于妄想。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觉悟了、明白了。就得大受用。得失这个念头就放下了。没有得失心。就不会犯这个过失。这种过失都是从得失、分别、执着来的。

  人这一生活在世间。为什么不快快乐乐?为什么自己要跟自己过不去?实在讲。确实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别人没找你。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面。尤其过去。新加坡这个国家成立才三十几年。未成立之前。在此地这些华人受歧视。你听老修女讲。在这个地方做工。一个月工资多少钱?两块钱。她说得很好。不是一个星期有一天休假。一年休假一天。没有休假的。而且两块钱工资自己还舍不得用。还要寄回中国帮助她更苦更穷的那些兄弟姊妹。这是她过去亲身所经历的。在社会上没地位。怨恨不平的心当然是有。她能够把这个心境摆平。这是什么样的学问?什么样的功夫?她告诉我们。她没有文化。没有念过书。这是真的。在那个时代。妇女受教育的几乎是没有。在一百年前很少很少。除非是大家、富贵之家。才请个老师到家里面来教。一百年前还没有学校。她从哪里学来的?她不是天生的。她是学来的。她好学。常常向别人请教。她听了之后。她就能有受用。她就能记住。她这一生最大的长处。听善不听恶。记善不记恶。这是她一生成功的地方。所以能保持

佛教 讲经堂

一生当中心里头没有恶念。只有善念没有恶念。所以一生的行为。只有善行没有恶行。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好好的学习。这是自己得福、自己得利。

  『偏』是偏心。『憎』是瞋恨、不喜欢、讨厌。从哪儿来?偏见。喜欢一个人。讨厌一个人。你的心地不公。所以偏私。批注里面讲:「偏憎偏爱。所指甚广」。它底下举了几个例子。「凡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夫之于妻妾」。主人与他的仆人。皆有之。这也是事实真相。也是古今中外我们都常常能够看得到的。常常听到的。就是我们学佛。在一个道场老和尚徒弟很多。信徒很多。也有「偏憎偏爱」。可见得这种烦恼习气有多重。你要是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不公平。没有平等心。所以才会有这个现象。如果你是用平等心。这个现象就没有了。

  你看看最近从中国来的几个访问团。福州这个团三十多个人。今天回去了;北京这个团五十多个人。还要住一个星期;明天是二号。明天辽宁有一个团。

听佛教讲经心经

明天到;还有从台湾来的团。这些同修们到居士林看了之后。感触很深。居士林这么大的一个团体。每天进进出出上千人。他们所感触到的是大家一团和气。看不出歧视;领导人李木源居士看不出他有偏憎偏爱。这是叫参访的人从内心里面佩服。这里面人没有闹意见。没有哪个跟哪个不合。没有吵架。没有闹事。一团和气。李木源没有私心。你到这里来供养、修功德。你是为三宝的。你不是为我的。所以对居士林布施、供养再多再大的。决定没有特别接待。你一分钱没有供养的。也绝不轻视你。一律平等看待。这个不容易。居士林有很多大护法。你看吃饭的时候。自己拿一点菜。在拐拐角角上。李居士要不指给我们看。我们都不认识。真正有力的大护法。他们不会争在前面。都退在后面。都懂得谦让。这都是圣贤的教诲。所以中国同修要特别学习。中国同修只知道往前面钻。绝不肯让人。所以他们要请我回国去。我说你们能学到新加坡的谦让。我就回去了。每个人都要往前面站。交通阻塞路都不通了。我说我不是不想回去。非常想回去。想了几十年。不敢回去。为什么不敢?你们的热情我很感激。热情太过分了。每一个都争先恐后到前面来看我。我受不了。造成什么?造成秩序混乱。引起公安的问题。这怎么可以?如果像居士林这边的同修。每个人都知道忍让。人都希望往后面退。不希望往前面站。我早就回去了。这是成就自己真实的德行。

  你看看世出世间圣贤教我们积德。积阴德。阴德是什么?做了好事不要让人知道。不必造成自己特殊的地位。不必自己造成一个显著的目标。大家看到你。恭敬你。恭惟你。你修积的功德全报了。所以退

佛教讲经说法的意义

在后面的那个人。他积的功德存在。他没有报掉。后报不可思议

佛教讲经演讲比赛

!那才叫真实功德、真实的利益。所以我们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心要平、心要公。接近一切人事物大公无私。这才能成就德行。决定不能够偏心。偏心纵然有大福报。那个成就也不是真实的。正是所谓他发得很快。他败得也很快。凡是偏心的。接触他那些人。他偏爱的那些人。那些人都是为了利益而来的。与他有利。他来了;与他没有利。掉头就走了。绝非道义之交。真有道义。你在败的时候他还来照顾你、还来看你。你们大家看过《红楼梦》。《红楼梦》里头有一个道义的人刘姥姥。你看贾家败亡的时候。原先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一个都没有了。平常来巴结的人统统没有。一个都不见了。只有刘姥姥还带着一点衣服。省吃俭用带着一点钱来照顾他。这是什么?这有道义!这些人现在说是没有文化水平、没有念过书的。乡下人、老实人他懂道义。她进大观园拜访这些亲戚。绝不是趋炎附势。是沾到一点亲戚的关系、一点边缘。去探访。

  我们要认识清楚。特别是你将来在社会上有名声、有地位了。稍稍有

纯闻大和尚佛教讲经交流会

一点德望。你要知道这一类的人很多。如果你的心不平不公。这些周边的人就是将来你失败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你败。败在哪里?败在最贴近的人。这是古今中外都不能够避免的。只有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学问。他能看得出来。佛跟我们讲八苦里面「怨憎会」。所以凡是很亲近的人。一定要懂得佛说的怨憎会。这些都是冤家对头。都是等着机会来报复的。用什么方法能把怨憎会解除?公正、平等、廉明、廉洁。这些名词有智慧。完全用智慧去观察。用智慧来处理。要特别提高警觉。就是对常常接近的人特别提高警觉。常常亲近的人。要对他无私无求。我们的偏心就没有了。无论他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财富。我们对他无私无求。你的心才能摆平。你要常常。我们要依赖他护持、依赖他护法。你就完了。眼前是得一点小利。最后要吃大亏。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他批注里头也有举例子。我们不妨多看看。知道这个利害。

  佛菩萨之所以能够成就道业。那个根本就是在无私无我。《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成就道业的根本在此地。在世法里面。如果建立不朽的德行、功业。也是以这个为基础。有一丝毫为自己的心。你的成就不是真实的。为什么?这很容易理解。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事情。没有不被揭穿的。纵然你在一生当中。隐瞒得很好。没有被人揭穿。死了以后。还是会被人揭穿。被人揭穿之后。一文不值!所以真实的事业、功德。是要用真诚心去做。决定不能用虚伪的心。虚假的心成不了实德。真实功德是决定不能成就的。所以我们读这两句。感触很深!批注里面。诸位自己去看。自己去反省。特别是在现实社会里面仔细去观察。这些事情都在我们周边。不难发现。人。无论是善人、是恶人。不能不接触。学佛菩萨。学圣贤人。对善人。对恶人。总是用一个真诚平等心。决定没有「偏憎偏爱」。这就对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102.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55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