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二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太上感应篇 (第二四二集) 2000/4/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242
请看《感应篇》第一百一十二节: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
这些事情也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见到的。『越』是跨越。『井』。现在的井跟古时候不一样。现在的井多半是深水井。用电动马达来抽水。这个现象就没有了。古时候的井都比较浅。我们用水桶去打水。遇到井。井水利益众生。在中国民间也用这个水供奉鬼神。供奉佛菩萨;换句话说。是众生的受用。我们对它应当有尊重心。所以井不能够跨越。遇到有井的地方绕过去。不可以跨过去。跨过去这是不敬。『灶』。现在的灶跟从前也不一样了。以前是烧柴、烧草。可能在中国大陆乡村里面还能见到。「越灶」。跨越灶比较少。不是没有。有小灶的时候。确实他也从上面跨越。这都是不敬。我们知道恭敬是性德。所以世出世间圣贤教人都把这个当作第一堂课。由此可知。它的重要性。你看儒家教学。诸位翻开《礼记》头一句话就是「曲礼曰。毋不敬」。所以世出世间的学问。从哪里做起?从恭敬做起。你没有恭敬心。你什么都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常讲对人要恭敬。对事要恭敬。对物也要恭敬。这是对事物。
人要把恭敬心疏忽了。不但道业没有指望。世间事业也一事无成。你们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不要说在佛法里的修行人。就是世法里面。他们的事业有成就的人。都懂得恭敬。他能够敬人。人会
『跳食跳人』。这都有罪过。诸位读《礼记》。古时候讲礼。现在不讲礼了。中国的习惯。吃饭是共席。不像西方。西方自助餐分开来吃。有好处。中国大家在一起吃。一盘菜摆在上面。你要懂礼的人就知道。他取哪?取靠近自己边上的。摆在远的菜。决定不拿。这是礼节。吃东西不挑。挑食是喜欢吃的他就多吃。尤其一盘菜决定不可从中心拿。这是非常不礼貌。要拿靠自己边上的。你坐在哪一边。靠你边上拿。绝不取中间的。现在这些小的礼节已经没有人讲。也没有人知道。「跳人」。跳人就是对人轻慢的意思。在佛法里一切众生是平等的。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所以高级的菩萨们。他们修行是修普贤行。普贤行没有分别执着。普贤行就是平等行。权教菩萨、声闻、缘觉也修平等。但是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平等。为什么?妄想未断。就不能够达到真平等;妄想断尽的时候。平等心才现前。所以我们现在学。妄想是没断。学。尽量的学。往平等上接近。这样就好。不能不学。学。多少总会有进步。这一句里面讲的这四桩事。总而言之。就是我们所谓的失敬。你的「敬心、敬意、敬德」失掉了。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小不敬。大的灾难就来了。所以圣贤人都从很微细之处。小心谨慎。从这个地方修起。再看底下一段。一百一十三节:
【损子堕胎。行多隐僻。】
这是在我们这一节里面最后的一句。在这个段落里面。这是属于家庭生活里的这些过失。『堕胎』是杀人。不是杀别人。是杀子女。子女至亲。这个罪过极重。现在人往往都疏忽了。这个冤冤相报。不得了!子女到你家来投胎。佛法里讲得很清楚。四种缘来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他要是报恩来的。你把他杀掉了。变成将来仇了。恩将仇报;报怨来的。这个怨就更深了。以后这个毒害没有法子想象;他还债来的。你把他杀掉了。从还债又结了怨仇;从讨债来你杀掉他。怨中又加上了仇杀。不得了!后果不堪设想。世间人见不到。不晓得因果通三世。不知道一时所造的罪业。会招来生生世世的后患。这个事情怎么能做?
『行多隐僻』。这句话的范围包括得非常之广。「隐僻」是什么?你所作所为都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可是我们学佛的人知道。信佛的人知道。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你能够隐瞒世间的愚人。世间有德行的人、有智慧的人。你就没有办法隐瞒他。何况天地鬼神?你隐藏得再好。能够在这一生当中都不会暴露。没有人知道。你要晓得你逃不过天罚。恶因恶报的这个结果。你没有办法逃避。你一定要承受。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所以佛教人发露忏悔。发露忏悔是什么?绝不隐瞒。做错事情向大众忏悔。向大众道歉。所以我们前几天看到报纸上登罗马教皇公开向世界人忏悔。求上帝赦免天主教徒所犯的罪过。尤其是对其他宗教的过失。这个很难得。中国古人所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宗这个举止。无量无边功德。教人不怕做错事。怕的是做错事情不知道忏悔。不敢面对大众忏悔。那个过失才重。所有宗教里面教人修行。你要把它归纳成一个总纲领。就是「忏悔」两个字。普贤十愿里面「忏除业障」!忏悔过失你能够向大众宣布。大众责备你。这就报掉了。所谓是重罪轻报。如果做的恶事隐瞒。这个恶事愈积愈厚。将来的果报就不堪设想。
反过来。《感应篇》前面教导我们。所做一切好事别叫人知道。叫积阴德。阴德的果报厚。好事都宣扬。都让人知道。人家见到你。恭惟你。赞叹你。报掉了!世间愚人才干这种事情。有智慧的人。绝不是这个作法。我们在居士林。在我们同修当中。有不少人做好事。真正在做
这一段注得不少。由此可知。过失的严重性。你看「隐僻」这里面批注的。「非止一事。如奸盗邪淫等类。凡不可与天知。不可对人言者皆是也」。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换句话说。都是损人利己之事。损人利己是我们随顺世间人说的。不是真的;损人决定不利己。这个才是真的。损人害己。害自己堕三途。害自己堕地狱。哪里是利己?眼前得到什么利?真的所谓是「蝇头小利」、「刀头舐蜜」。这是佛经上常常举的例子。祸患无穷。这谁知道?这个事情只有佛知道。佛慈悲为我们说出来。劝勉我们决定不能犯这个过失。已经犯了。要忏悔。要改过;没有犯。决定不可以犯。要知道这个事态的严重。眼前无论什么利益摆在面前。都不可以做。要知道祸患比眼前利益。要多过亿万倍都不止。怎么可以贪图小利?做这种缺德
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从下一段起是讲不敬天地神明的过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103.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