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九十二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6 03:1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九十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九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九十二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太上感应篇  (第一九二集)  2000/1/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92

  诸位同学。请掀开《感应篇》第八十五节:

  【恚怒师傅。抵触父兄。】

  这两句批注里面讲得很清楚。「此与慢其先生有别。」慢是轻慢。我们一般讲没有把师父看在眼里。所以慢是无故而慢之。这个地方『恚怒师傅』。「此是因教责而恚怒之也」。老师教训学生。学生不服。心里面恚怒。恚是心里面的憎恨。怒是表现在外面的。「古人事师之道。无犯无隐」。这四个字是古时候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凡有所教。皆当虚心和气以受之。何可恚怒乎。恚怒者。必是薄德无福之人也。」这一段话我们应当记住。现在世风日下。师道已经不存在;不但师道没有了。实在说孝道也没有了。所以今天的社会我们普遍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儿女不孝父母。学生不敬师长。已经形成了风气。我们处在这个社会里头。应该怎样去做。那就要问问我们自己是不是想在道业上有成就。如果在道业上有成就。还是要遵循古德的教诲;如果不希望在道业上有成就。那就可以随顺世风。所以这自己要有一个了断。我们自己应该走哪一条路。

  老师的责备教诲。如果我们觉得老师错了。古人有涵养的。他「无犯无隐」;我们的涵养不够的。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的责备。我犯的什么错。我自己觉得我没有犯错。老师认为我犯错。错在哪里。可以请老师讲清楚、讲明白。老师毕竟年岁比我们长。学识阅历比我们丰富。看问题比我们看得深、比我们看得远。这是实在的。有些时候我们自以为是。是只看到目前。深远处看。这才知道有过失。这是往往我们自己不能理解而怨恨老师。诸位要知道。你怨恨老师。老师会不会教你?决定不会。老师对你很客气。不会再教导你。因为什么?你器太小了。你容纳不下。于是乎老师不教了。

  我在年轻的时候。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追随他老人家的学生很多。他对学生的教诲有区别。能够接受的。责备真的是「无犯无隐」。老师对他责备教训就特别多。几乎常常见面。常常听老师的训斥。如果有一、两次表现不太愿意接受的样子。老师看出来了。从此以后不再说他。有过失也不说。为什么?不跟他结怨。你常说。他又不能接受。而且有怨恨。这不就结怨仇了吗?所以老师聪明。不跟人结怨仇。你能接受的我教你。印光大师讲。你一分诚敬。教你一分;两分诚敬。教你两分;你没有诚敬心就不教了。上课、讲学。你在旁边旁听就好了。绝不把你当作教学的对象。由此可知。损失在哪里?损失在自己。

  下一句。『抵触父兄』。这八个字在佛法里面讲是佛法的根本。佛法的教学是从孝敬开始。你看净业三福。这诸位晓得。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从哪里开始?从这里开始。佛法也是从这里圆满。成佛了。成佛是什么?孝亲尊师达到究竟圆满。这成佛了。所以佛教以此为始。还以此为终。人家要问。佛教是什么?孝敬而已矣。这是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的。学佛学什么?就是学孝学敬。不孝不敬。无论他修什么法门都不可能有成就。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的。千万不要认为净业三福第一条四句。这个很浅。甚至微不足道。那你就错了。一切诸佛如来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还是这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大家常常看到彩画的佛像。佛的头部有圆光。圆光上面常常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有用梵文写的。有用藏文写的。也有用中文写的。这三个字是「唵、阿、吽」。表示圆满。什么圆满?「唵」是身业圆满。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圆满了;「阿」是口业圆满。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吽」是意业圆满。不贪、不瞋、不痴。诸位要晓得。这三个字就是十善圆满。十善圆满的这个人就叫佛陀。我们怎么能把这个看作小事?甚至于一般人看作这是小小戒。小小戒无所谓。不知道小小戒的圆满是佛陀

关于佛教讲经的视频

。这是根。今天孝道、师道衰微了。我们如果真正发菩提心。真正想自利利他。从哪里做起?就从孝敬做起。做出一个好榜样给社会大众看。你就是菩萨了。你就是在弘法利

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张健

生。

  我们去访问许哲修女。这是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我们到她住的房间里面去看。她的房间干干净净。什么样摆饰陈设都没有。我只看到她的桌子上有一张照片。床头上有一张照片。她母亲的照片。我们就晓得她是孝女。自己一百零一岁了。写字台、床头还不离开她的母亲。孝亲必定能尊师。孝亲尊师必定能够友爱一切众生。菩萨!真菩萨。不是假菩萨。所以我说净业三福、三皈、五戒、十善。我们现在人要来评分。她得满分。她得一百分。她没有受过三皈。没有受过五戒。她全做到了。所以诸佛菩萨、众神保佑她。这是事实。

  我们今天一切作为是弘法利生。我们这个小教室为什么把老师照片都挂在这。韩馆长的照片也挂在这里。知恩报恩。念念不忘。我们能够认识佛法。能够理解佛法。能够修学佛法。从哪里来的?老师指导的。我们今天能有这点成就。韩馆长三十年给我们修学的环境。老师好比是生我的父母。护法是养我的父母;老师能生。如果没有人护持。没有修习的环境。那还是枉然。还是一无所成。今天的社会。大家所见到的是忘恩负义。我们要挽救这个社会。那一定要对症下药。他忘恩负义。我们提倡知恩报恩;他轻慢恚怒师父。我们对师父特别恭敬;他不孝父母、抵触父母。我们要特别做出孝顺给世间人看。这就是世尊在经典上常常叮咛我们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说是解释。我

佛教法师宽谦讲经

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看看古人是怎样修学成就的。那些人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在世尊教学当中。他们为我们作证。使我们听到了、看到了就能够断疑生信。能够精进不懈。学业道业自然就有成就了。

  古人所说的。「父兄五伦之首。孝弟人道之先」。纵然父母师长不公平。有偏心。有偏爱。我们也决定要和颜悦色。承事受教。这自己得利益。这正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所以无论世出世法。你求学能得多少利益。完全在你对于老师的尊敬。决定是成正比例的;绝对不可能有一个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他会有成就的。诸位翻开历史去看。一个

2022福建省佛教讲经立流

也找不到。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深深反省了。

  批注里面有不少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很能感动人。你不要把它看成神话故事。那你自己就错了。这故事的头一条。讲明朝时候汪会道。我把这段文念一念。「汪会道。性颖悟」。很聪明;「书过目辄成诵」。读书一遍就能够背诵。天赋好;「八岁能文」。能文就是能写文章。八岁就能写文章;「然事师傅。则傲慢异常。稍拂意。则背师怒詈」。詈是骂。背后骂老师;「一日独坐书斋。忽呵欠」。打哈欠;「口中跃出一鬼」。这哈欠一打的时候。口里头吐出一个鬼出来。这个鬼指着他说:「汝本大魁天下」。大魁天下。在古时候考试

讲经tv佛教没有国内

中状元。状元叫大魁天下;「因汝恚怒师傅。上帝削去禄籍。吾亦从此去矣」。因为恚怒师傅。上帝把他的名字勾消了。这个鬼也走了;走了之后。「寻翻故篇。茫然不识一字」。再看书的时候。不但记不住。连字都不认识了。

  大家念这一段。你把它当神话看也可以。我们从这些地方要深深去反省。这是反面的。后面还有几则正面的。纵然老师多次的责备教诲。他还是温和承事。这种人后来决定有成就。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人不能孝顺父母。绝对不会尊敬师长。道业学业当然就很难成就了。这是古今中外。在现前诸位只要细心去观察。你就能明了。然后知道圣人的教诲是真实不虚。我们应当虚心去学习。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053.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九十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九十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46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