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四十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四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四十二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太上感应篇 (第一四二集) 1999/11/1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42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汇编》里面的批注。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够将这些批注精彩的地方。一一提出来给大家报告。但是这个书本流通量很广。希望大家自己要认真努力来学习。特别是要时时依照古圣先贤的教诲。认真的反省。改过自新。我们才能帮助自己脱离苦难。不但是现前的苦难。一般人重视现前。殊不知往后的苦难比现前不知道要严重多少倍。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末后它的结论「崇信圣贤者。未有不获圣贤之报者」。这一句话结得好。也是勉励我们。我们要崇敬信仰圣贤人的教诲。什么是崇敬?什么是信仰?总在依教奉行。我们才能够得到如圣贤所说的真实果报。第六十节一句:
【侵凌道德。】
批注一开端就告诉我们。「世间道德之人」。哪些是道德之人?「如读书明理之儒士」。儒家;「刻苦修行之僧道」。这是有道德之人。换句话说。道是明理。德是能将他所明之理落实在生活上。叫德行。下面说「言为法则。行则楷模」。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样的人就是道德之士。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为社会、是为众生的。不是为自己的。所以说「超等出伦」。他们超越一般普通人。从哪里超越?普通人起心动念没有不为自己的。心量窄小。道德之人。心量广大。在佛法里面讲的「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无论我们现前是什么样的身分。是从事哪一种行业。都要懂得这个道理。都应当要修学。所以心要大。谚语常说:「量大福大」。人人都希求大福报。大福报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先人的教诲教得太多了。而我们疏忽了。也常常听。甚至于自己也常常说。说了听了没在意。没有在意是没有真正把它放在心上。没有真正把它放在行为上。所以殊胜的果报自己得不到。
我们生活在世间。世出世间的圣贤。不仅在中国。在外国其它宗教。大圣大贤几乎是异口同声为我们宣布。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人家做的那个事情。对社会众生是不利的。我们不帮助他;如果他对于社会众生是有利益的。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随喜功德。这个功德跟他所做的。这个随喜功德跟那个所做的功德。无二无别。为什么?你们的心相同。他能够亲身去做。是他缘具足。我不能去做。我的缘不具足。我们的心量一样的、平等的。所以得的福报也相等。如果
和合佛家讲的六个条件。「六和敬」。我们在其它宗教里面看到。天主教里面我们看到。伊斯兰教我们看到。他们确实具足「六和敬」。这个团体对于社会、对于众生是有贡献的。他们做出许许多多福利的事业。如果我们对他恶意的批评、恶意的毁谤。这个罪业堕地狱。这一层的意思。知道的人少了。在中国儒家、道教。那些真正
对于这些有道德的人。你要是侵犯。这个罪过就很重。你对他们不但没有尊敬。你还轻视他。有意无意之间侮辱他、欺负他、障碍他。实在讲佛家这些结罪。不是结罪你障碍在一个人。你欺负一个人、侮辱一个人。罪小;就是说他们的道德学问德行。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你侵凌侮辱他。是破坏社会大众的信心。佛在经典上讲。这些善知识是众生的眼目。黑暗的明灯。他们教化众生。这些人是社会上的善人。是社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003.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四十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四十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