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四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太上感应篇 (第一五四集) 1999/11/27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5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六十九节:
【逞志作威。辱人求胜。】
下面一节是:
【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我们先看前面这两句。《汇编》批注里面说的是「君子正直律己。和惠待人。人自畏而爱之」。到这里是一小段。这是古圣先贤教我们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人的本分。儒家将读书人、有德行的人也分为三个等级。圣人、贤人、君子。君子之称。就是你的学问已经有了成就。像现在学校读书你已经拿到学位了。君子是最初的一个学位。像我们现在讲的学士。大学毕业了。古时候称为君子。他做人的标准是正直。端正。心直、行直。这两个字就是佛法里常讲的如理如法。合乎理论。合乎道理。合乎法度。合乎人情。情理法都能做得很圆融。这是对待自己。律己。对待别人是和惠。和是和平。惠就是恩惠。与人相处一定和睦。一定平等。一定肯帮助别人。这个惠就是帮助别人。能成就别人。这是君子的德行。儒如是要求。佛也如是要求。佛法里面讲得更详细。讲的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佛家这些科目都离不开这四个字。正直和惠。
我们学佛的同修尤其要注意。如果人都做不好。怎么能够成佛?太上这两句话。实际上的意思是劝我们处世待人要谦虚、要恭敬。纵然有了纷争。我们有理。以理说服人都唯恐引起别人的怨恨。何况我们的理要是不充足。那就造罪业了。所谓是仗势欺人。这个「势」范围很广。现在一般多半都是自以为是。所以『逞志作威』。作威作福。『辱人求胜』。这更不可以了。刻意的侮辱别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把自己的身分抬高。我们曾经听说过。有一些人遇到与自己身分地位相当的。或者有比自己身分地位要高过的。他在大众之下批评侮辱。他的目的何在?叫别人看到自己比他们都高。这个作法。实际上只能够自欺欺人。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看见了。听到了。就明白了。你将来的前途。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实在讲。这是自己侮辱自己。别人有没有受到损害?没有。批注里面说。「若动逞威棱」。以行动逞威作福。凌驾于人。「即有慑服。而人不怀德。何以居人上乎」。这种行为。纵然别人表面上对你这个威德好像服了。其实那个心不服。这样你怎么能够领导别人?你怎么能够去领众?一个成功的领袖人物。一定是非常谦虚。懂得忍
儒家讲的「正心、诚意」。遵守圣贤的教诲。圣贤人对一切众生基本的教导。几乎是相通的。儒家教人守礼。「仁、义、礼、智、信」。儒家讲五个字。这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的根本。能够遵守。就是正直对待自己。佛家讲五戒。天主教、基督教《新旧约》里面讲的十诫。十诫里面。前面的三条是侍奉上帝。我读过。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它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他们对的是对上帝。对上帝不怀疑。敬仰上帝的心不夹杂、不间断。第四条是孝顺父母。后面就是佛家讲的五戒。五戒我们佛家讲「不杀生」。他讲的不杀人。这个不一样。我们的范围大。他的范围窄小。只是讲不杀人。其余的「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都有。他们酒是允许可以饮的。但是决定禁止酗酒。决定禁止醉酒;你可以饮酒。不能喝醉。所以我们看到世出世
和惠待人。佛给我们制定对待一切众生「六和」、「六度」。佛家讲得非常具体。尤其是以「六和」做基础。我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见和同解」这一条做不到;这一条做不到。往后统统都做不到。为什么诸佛菩萨做得那么完善?他第一条做到了。第一条很难。就是你的见解、你的想法看法是相同的。跟谁相同?跟诸佛菩萨相同。诸佛菩萨对宇宙众生的想法看法是一体的。现代人讲的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的清净法身。我们没有这个观念。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总不能够等同。真正觉悟了的人。见才能够同解。可是佛法教初学。那这要受过很好的教育。教初学在什么时候?儿童的时候;成年之后。没有法子教了。古人明白这个道理。教人一定在孩童的时候。在这扎根。他天真烂漫。他能听话。你可以逼迫他。塑造他的模型。容易!人长大了。他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那就没有法子教了。
我们过去跟李老师学习的时代。老师常讲真正教学是在童子。二十岁以前。这是正规的教育;从二十岁到四十岁这个阶段。补习教育;四十岁以后就不能教了。那个人已经定型。什么都随顺了。纵然他有恶意恶行。也只好随顺。不能跟他结怨仇。四十之前还可以劝导劝导。四十以后不可以了。只会给人结怨仇。能够接受别人劝告的。那是善根非常深厚的人。没有深厚善根。四十以上他还会听你劝告吗?不能接受。所以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得。你作恶。你做错事。不敢讲你。随你去!在这个地方修我们自己的忍辱波罗蜜。古人都是经验之谈。所以我们对人、爱护别人。特别是童年。要好好的教导他。这是真正的爱护。真正的慈悲。可是今天这个社会非常非常困难。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不善的。所以教一个人学好。真的比登天还难。你的家庭教育再好。小孩一出家门接触社会。社会是个大染缸。你说他不被污染。那个人是佛菩萨再来。决定不是凡夫。凡夫不受社会污染。不可能!社会教育崩溃了。何况今天家庭教育也没有了。
所以自古以来东方西方讲的预言。我们这个时代要遭劫难。我相信。我完全肯定。我不是相信他们那些预言。我看到现在社会教学的状况。你看看现在年轻人。他想的是什么?他说的是什么?他表现的是什么?我们就很清楚、很明白。这是非常不吉祥的预兆。现在人看不出来。没有读古书。为什么说读古书的人就会看出来?读古书是吸收古人的经验。他们一生的经验。换句话说。增长我们的见识。你看东西就能看得远、看得深、看得广。我们中国人讲史实。读历史就是吸收古人的那种经验常识。经是长学问。是智慧、定慧。读历史是长见识。这个见识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是因果。所以中国一部《二十五史》。就是讲的因果报应。你看看几千年记载。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你这个真正通达明白了。你看看现代人造的是什么业?他想的是什么?意业。说的是什么?口业。一举一动是身业。「身语意」三业都不善。说是会有好果报。在佛经常讲「无有是处」。这个一点迷信都没有。
中外这些预言提供
不是佛菩萨教诲。我们实在讲没有能力脱离这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015.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