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五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6 00:0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五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五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

2019年佛教讲经交流会

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太上感应篇  (第一五五集)  1999/11/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55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

台州市佛教协会巡回讲经

从第六十九节:

  【逞志作威。辱人求胜。】

  到七十五节:

  【乘威迫胁。纵暴杀伤。】

  这一段是「刚强之恶」。第一节我们曾经给诸位做过报告。小注里头一开端给我们提出四个字「正直和惠」。这四个字确确实实是我们做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儒跟佛都讲发菩提心。菩提心世尊在《观经》里面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起信论》里面所说的「直心、深心、大悲心」。我们把经论合起来看。实在就是儒家所讲的「诚意、正心」。「正直律己」。这个正就是正心。正心是直心;「和惠待人」就是大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所以我们仔细读诵体会。世出世间这些大圣大贤。他们说的言语不相同。意思完全是一致的。所以世法跟佛法很容易会通。世法跟世法也没有障碍。《华严经》里面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真理的确只有一个。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佛。称之为心性;其它宗教里面称之为真神。称之为真主。它起作用。广大而没有边际。所以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度」就是协助的意思。教导的意思。帮助的意思。服务的意思。我们从这个地方着眼。从这个地方去修学。这是大乘教下祖师大德常常勉励人从根本修。我们现在明白了。根本是什么?根本是一个概念。是一个观念。哲学家所讲的宇宙观。人生观。我们对于人生的看法。对于宇宙的看法。与事实真相相应的。在佛法有些时候说与性德相应的。这是正法;如果与性德相违背。这法就是邪法。但是要知道。邪法跟正法都不离自性。所以说邪正不二。这个是其它宗教里头没有的。这的确是高一个层次了。邪正在心性上讲是不二。在现相上讲也是不二。念头上有差别。感受上有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仅限于凡夫有。迷的人有。觉的人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明白这个道理。依据这个道理。我们才有正觉。再向上提升才正等正觉。你的思想纯正。见解正确。你的行为自自然然就如同诸佛菩萨一样。

  我们总结佛菩萨教导我们的纲领。枢纽的纲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自自然然就相应了。怎么会有恶念?怎么会有恶行?逞强好胜。作威作福。总以为自己在别人之上。总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这个念头错了。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行为也错了。这一段里面。这是「刚强之恶」。这两句是总纲。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我们从这些例子。举一反三。就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有没有做错事情。

  【败人苗稼。】

  我们没做。这是破坏农夫这些庄稼。但是以此类推。凡是破坏别人生活方面的。物质受用方面的。都属于这个意思。所以你要懂得这个意思的引申。住在都市里面。工作的方式很多。从事于政府方面部门服务的。拿薪水过日子。靠这个生活。除此之外。有经商的。有做工的。他们有他们谋生的方法。你去障碍他。你去破坏他。使他丢了饭碗、失去工作。或者使他工作待遇降低。都是属于这一类。第二句:

  【破人婚姻。】

  这里面就包含着破坏别人家庭的和睦。诸佛菩萨决定是促成这个家庭。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无论在哪一个宗教。对于家庭都非常重视。佛法教给我们。修行基本的科目是「孝亲尊师」。几乎所有宗教里面的圣贤教人都没有例外的。都是从孝敬教起。佛家讲孝亲尊师。把孝亲摆在第一。尊师摆在第二;其它宗教里面把敬神摆在第一。孝亲摆在第二。没有不重视的。这是佛跟其它宗教不相同的地方。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

六安市佛教讲经

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亲。不可能有尊敬师长。这是合乎逻辑的。中国人讲合乎天理人情的。但是宗教一般要尊奉一个神。肯定神是造物主。神主宰一切。所以把敬神摆在第一。一切仰赖于神。在佛法讲叫「他力法门」。佛法的修行证果靠自力。不靠他力;唯独在净土宗与密宗。这是所讲的二力法门。虽然是二力。二力就是靠自己也靠他。二力里面还是以自力为第一。这是跟一般宗教观念上不相同的。就是你自己一定要认真努力。如理如法的修行。才得到佛菩萨威神的加持。你自己要不用功夫。要想得到佛菩萨威神加持。是办不到的。这个我们现在仔细想想。合情合理!我们自己有一分功夫。佛对我们加持是一分。我们有两分功夫。佛加持两分。我们有十分的功夫。佛的加持是十分。这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不是完全仰赖于神明的。

  佛菩萨对我们最大的恩惠是教诲。教导我们。譬如世间人想求财富。佛教给我们生财之道;也就是你要得到财富。佛给你讲得到的道理。以及你得不到的道理。都讲给你听。这个理论通达明

佛教讲经u盘如何格式化

白了。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肯认真努力去学习。去修福。果报就现前了。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要想丰收。佛教你怎样去种植。你就会有丰收。佛是这样教给我们的。一般宗教里面所说的完全要靠神的赐予。如果他们要错会了神的意思。其实他们神的那个赐予。真正的意思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就怕错会了意思。以为自己可以不必努力了。完全靠神的赐予。一切都仰赖于神。这是什么样的生活?靠救济过日子。我们每天生活所需要靠别人救济。佛教导我们。是教我们怎样去生产。古圣先贤他们的意思不错。就怕我们自己错会意思。我们看许多宗教徒错会了神的意思。

佛教高生讲经视频

再回头看看自己。佛门里面有很多佛教徒也错会了佛菩萨的意思。这个原因在哪里?大经大论里面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问题出在没有人教导。我们读经。凭凡夫的知见。凭自己的想法。往往把经典意思想错了、曲解了。所以佛才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道理在此地。

  对于日常生活的教训。尤其是生活细节方面。确实有些宗教说得真好。说得非常详细。像伊斯兰教。佛教里面也有。但是佛教是世尊多半教导出家人。出家人的戒律、威仪。也说得很详细。但是这一部分。现在大家都疏忽了。没有人学习了。不要说太繁杂的。最简单的《沙弥律仪》。十条戒律、二十四门威仪。今天去看的人已经不多了。去学习的人没有了。所以今天佛教在行门上讲不如其它宗教。我们比不上天主教。比不上伊斯兰教。他们在生活细节里面。依旧在讲求。依旧在奉行。我们经典反而变成只是在经论上谈谈这些道理。不切实际。《感应篇》是行经。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它讲的多半是原理原则。不像《沙弥律仪》。伊斯兰、天主教他们的生活规范。讲得那么详细。可是这些原理原则我们掌握住了。读这些生活规范就非常欢喜。你自自然然羡慕。自自然然想去做。而不是别人勉强你去做。不是别人劝你去做。你自己就很想去做。所以道理不能不懂。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016.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五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五;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31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