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七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5 05:0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七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

佛教中讲经的人叫

ion1;}

太上感应篇  (第一五七集)  1999/1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57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七十一节:

  【苟富而骄。苟免无耻。】

  接着底下一段。也是两句:

  【认恩推过。嫁祸卖恶。】

  太上所给我们举的这一些例子。都是一切众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不觉常常触犯的。『苟富』是稍稍富有。并不是大富。稍稍富有就显得骄傲了。『免』是幸免。夫子说:「行己有耻」。上一次也跟诸位提到。人不能不知耻。不知耻的人。永远不会上进。《礼记》里面讲:「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这就是「行己有耻」的具体现象。不仅是财富。功名利禄都包括在其中。有得到的机会。要想一想我应不应该得到?这个就是有耻。不应该得到而得到。甚至于不择手段争取得到。那更是无耻到极处了。所以从前贤人君子接触过圣贤良好的教育。纵然有机缘得大富大贵。他也能够在一生当中安贫乐道。将他的富贵与社会一切大众共享。在中国历史上。印光大师最佩服的是范仲淹。这个人是得大富大贵。他将他的富贵施舍给他的宗族。给他的邻里乡党。给社会一切大众。所以印祖十分赞叹。我们在《文钞》里常常看到他老人家提起。他的家道八百年不衰。范仲淹是八百年前的人。子子孙孙到现在家庭都兴旺。子子孙孙都能守住祖宗的成规。「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这是家庭教育好。

  所以古人讲。对人对事对物恭敬、节俭。这是福报的根;骄吝、傲慢是灾祸的根源。我们在生活当中。不知不觉种下这些祸根。到果报现前的时候。不知道凶灾是从哪里来的。怨天尤人。罪上再加罪。这怎么得了!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能够与社

一七年佛教讲经交流会

会大众共患难。绝不求幸免。一定要帮助社会。帮助苦难的众生度过灾难。我们看看。这是诸佛菩萨。这是大慈大悲。念念为众生想。为社会安全想。为众生利益想。没有替自己想。社会上多一个这样的人。这个社会安全就多一分保障。所以「富」。我们希望富有。富有可以有力量布施。有能力帮助别人。自己要节俭。我自己能够节俭一分。对社会就能多帮助一分;我们节俭两分。对社会就帮助两分。长存此心。无量的功德。我们多浪费一分。众生的福利就减少一分。我们把它浪费掉了。不知不觉就造罪业;纵然是我们本分应当享受的。也不应该。我们看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佛陀诸位都知道「福慧二足尊」。福德是圆满的。圆满的福德他为我们所示现的还是惜福。还是节俭。我们没有看到一尊佛菩萨浪费过。

  批注里面引用古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规范。我们要多读。要认真的学习。这里面所说的全是因缘果报。存心仁厚。待人厚道。都得福;稍稍骄慢。轻视别人。都种下了祸根。你在得势的时候。别人不敢动;你在失势的时候。这些人报复就来了。人如是。得罪鬼神亦复如是。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自己无量劫来冤亲债主很多。这些在我们周边无形的一种压力。我们自己走运、气旺的时候。他不敢动。他潜伏在那里。没有消失;等到我们的运衰了的时候。他就来干扰了。特别是在病重的时候。垂危的时候。我们在《地藏经》上读到。在这个时候冤亲债主都现前了。善恶的业力这个时候统统都出现了。所以凡夫哪有不随业流转的道理。随业流转非常可怕。底下两句:

  【认恩推过。】

  这个就是一般讲的「冒功」。好事不是自己做的。自己要把它冒认。别人做的好事据为己有。自己有过失推给别人。嫁祸于人。这一类的事情我们也常常见。德行的修养。一定要从童年开始。让他养成一个习惯。能够辨别邪正是非。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育。从童子就开始。所以这个社会能够长治久安。这个民族能够绵延几千年而不会被消灭。不会被

固始县佛教协会讲经说法吗

淘汰。原因就在此地。可是今天我们这个民族遭遇到空前的危机。危机不是列强欺负我们。这个不在乎。危机是我们把祖宗的教诲疏忽了、舍弃了。这个才是真正的危机。这个危机会导致亡国灭种。亡国不怕。还会复兴。灭种就可怕了。所以夫子教学第一个是德行。有道理!

  我们再看看古今中外。所有宗教教育。都是把德行摆在第一。儒跟佛的教学非常圆满。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世间古今中外圣贤的教学。我们也要细心观察。也要彼此了解。要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你对于自己的文化。才真正产生了信心、爱心。乐意依教奉行。乐意将它发扬光大。利益一切众生。佛家常讲:「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对他轻视。原因就是了解得太少了。这个也难怪。你没有学过。没有人教导你。没有人给你讲。自私自利这个意念。永远不能够放下。如何修学。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也没有人教过你。现在要找到一个善知识教导你。几乎已经不可能了。李老师从前教我们。说得非常坦白。真正学习的年龄是二十岁以前。那我们要问一问。现在二十岁的这种青少年。谁肯听从善知识的教导?这个年龄是血气方刚。很不容易接受善导。人到四十岁的时候。

主持佛教讲经词

习染已经成了习惯。很不容易改过了。纵然遇到善知识。我们知道古今中外的善知识。自己都非常谦虚。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五十三参。你看每一个善知识。自己谦虚。尊重别人。他们有智慧。有德行。有修养。有见识。看到你这个人可教。帮帮你的忙;不能教。那就惠能大师所说的。「合掌令欢喜」。各人造各人的业因。各人受各人的果报。诸佛菩萨有耐心。等你在业报受尽了的时候。你回过头来。佛再来教你。所以这个期间往往是经过多少大劫了。

  这一生之中给你种个善因。阿赖耶识里给你种一个种子。这是佛菩萨对得起众生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见到阿弥陀佛的形像。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古德告诉我们。这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这一生纵然不能得度。久远劫之后。必定还是这个种子起现行。能成就自己的道业。但是要等待多久。那就很难讲了。如果在这一生要想得度。信愿行必须要具足。可是我们仔细观察。仔细反省检点自己。信愿行三方面具不具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念念相应。行行相应。这一生决定得度。偶尔相应。这一生就很难得度。但是得人天福报是肯定的。真正依教修行。《无量寿经》讲得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菩提心没发。一向专念做到了。你得天人恭敬。得人天福报。不能往生。往生。诸位要记住。一定要发

禅宗讲经说法 佛教

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觉悟。彻底觉悟;菩提心一发。《太上感应篇》里面所讲的这些过失都没有了。

  所以这个小册子对我们来说。非常有用。我们常常读诵。常常检点。如果还犯这里面的过失。自己立刻就要警觉到。我没有发菩提心。我修净土。没有菩提心。你看看历代祖师大德告诉我们的。不要说祖师大德了。四十八愿里就讲得很清楚。你得天人恭敬。你不能往生。换句话说。你得人天福报。脱离六道轮回、十法界。做不到!所以我们有没有真正发菩提心。可以从《感应篇》里面的善与恶。善能够奉行。恶能够改过。这样的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决定有分。如果断恶修善。又能离一切相。念念不离清净心。这个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在实报庄严土。所以经上讲。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你们想想看这个话什么意思?细细想来。娑婆世界修行比极乐世界还殊胜。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你要会。比极乐世界殊胜;不会。那就远远不如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有进无退。进步得非常缓慢;娑婆世界是大进大退。会的人大幅度的进步。不会的人是大幅度的退转。这是大进大退。极乐世界是有进无退。但是很缓慢。我们明白这些道理。知道事实真相。要会!利用这个短短的机缘。要大幅度的精进。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018.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30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