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一十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一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一十七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一七集) 1999/10/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17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汇编》四十五节: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这一节只有两句。从这个以下到第五十六节。这一段经文是讲「仕宦之恶」。「仕宦」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从政人员。佛给我们说。一切众生无论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从事哪一种行业。都不免造作恶
所以他第一节讲。『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这八个字我们也要常常记在心里。就是说要有能力辨别是非。要有能力辨别邪正。古圣先贤。无论是世法佛法的教学。首先就是教我们有能力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邪
这些圣贤君子在世间教化众生。他们的身分。他们的方式。千差万别。在中国。我们过去读书读过武训。那是个乞丐。是个圣人
所以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佛菩萨就是社会大众最好的榜样。经上常讲天人师范。人间天上的表率;师是表率。范是模范。我们学佛。做佛的弟子。自己冷静想想。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能不能做为社会大众的模范?社会大众都像我这样学习。行不行?我们要常常这样的反省检点。才算是一个学佛的学生。佛的弟子。如果我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对社会大众有危害。就赶紧把它改正过来。我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大众有利益。我就应当努力去做。佛教给我们一个根本理念。就是决定不能为自己。佛给我们说。自私自利是众恶的根源。如果为自己想。这就叫凡夫。一切不为自己想。为众生想。为社会想。这个人就是佛菩萨。社会的利益是自家的利益。大众的利益是自己的利益。一切为众生。一切为社会。这是佛菩萨。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就在此地。
菩萨弟子在生活当中。在工作里面。在处事待人接物。要做出一个「是非之当」给人看。尤其是在现代这个社会。古圣先贤的教育被大众遗忘了。无不是趋向于名利。争名夺利。是非颠倒。不当就是颠倒。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我们今天学佛。如果有人听到了。不为自己。只为别人。「你错了。你迷惑颠倒了」。说我们迷惑颠倒。什么是正?要自私自利。外国人连法律上都制定「隐私权」。隐私权就是自私自利。以这个为是。这就是是非颠倒。是非不当。
『向』是去向、是方向;『背』是背道而驰。这个「向背」也错了。但是今天的人不知道。我们学佛。佛告诉我们。我们要向什么?要向佛道。成佛之道。要向着菩萨道。这是正确的。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我们要向这个方向。这个才对。可是世间人的方向是什么?世间人的方向。现在不是六道轮回。现在是三恶道。所以世间人是违背了佛道、菩萨道。他们趣向三恶道。连人天两道他都违背了。《太上感应篇》教导我们的是人天两道。我
在现前这个阶段。印光大师特别为我们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真正是大慈大悲。他是佛门的祖师大德。为什么不提倡佛法?这三样东西都不是佛家的。佛法太深、太广了。时间短不容易理解、不容易契入。所以用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比较浅显。救急!希望大家把这三样东西做到。稳住人天两道的脚跟。不至于下陷。然后再学佛。于是我们明白了。这三本书是学佛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在佛法上无论怎么样用功努力。最后都不能成就。佛法三乘是建立在人乘的基础上。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所以这一句里面。首先给我们拈出来是非、向背。我们要留意。决定不能够看轻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978.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一十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一十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