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三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三集) 2001/2/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13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倒数第二行:
【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
这一段是讲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七菩提分。「七觉支」。七觉支一共有七条:第一条是「念」。第二条是「择法」。第三条是「精进」。第四是「喜」。第五是「轻安」。第六是「定」。第七是「舍」。从这些道品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佛说一个名相。譬如说「精进」、说「念」。许多科目里头都有。名称相同意思不一样。所以我们平常读经。特别是讲经。一定要知道这个名相它是用在哪一个项目里头。一定要清楚。才不会把它的意思搞错了。譬如七觉支里面的「念」:四神足里头有「念」。五根五力里头都有「念」。这个地方又有「念」。这个名词在四科里面都相同。但是它的讲法、意义完全不一样。在佛经里面这种情形很多。不能够不留意。
七觉支的作用。它的效果。经上在此地一句话给我们点醒。『常善觉悟一切诸法』。不仅是觉悟一切诸法。「善觉悟」。通常我们用来对治我们的昏沉跟掉举。采用这个方法。修行人。古今中外这两种可以说是通病。个个人都有的。一种是「昏沉」。精神提不起来。坐在那里。甚至于站在那里。他都打瞌睡。我们常常遇到的。讲经。听众里面有打呼的。睡着打呼的。打佛七当中也常常有这个。在止静的时候。人真的就睡着了。甚至还站在那里经行的时候。他也会走。可是他在打呼。这是属于昏沉的现象。这是障碍。这是很严重的烦恼。另外一种「掉举」。掉举是心里面妄念太多。平常不觉得。好像没有妄念。要是止静一静下来的时候。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妄念。所以有人告诉我:「我不打坐的时候没有妄念。一打坐的时候妄念就那么多。」其实。不打坐的时候妄念也是那么多。没有发觉;到你想静下来的时候。你才发觉你妄念那么多。
要懂得对治的方法。通常我们也不说「七觉支」。七觉支说得太麻烦了。真是对于佛法有相当契入。会用经典里面这些原理原则。在通常我们使用的方法。如果是妄念太多。一定要静下来。不要照顾妄念;愈怕妄念多。妄念就愈多。决定止不住。妄念起来。用什么方法?不去理会它。把意志。像念佛。专注在佛号上。无论是善念也好、恶念也好。统统不理会。念头转移。专注佛号。久而久之。妄念自然就少了。这是我们通常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很有效。如果是昏沉。轻的昏沉。不是很严重的。经行、绕佛;大家在止静也没有关系。你只要不妨害大众。你可以起来绕佛;甚至于念佛堂不太大。没有地方让你绕佛。你可以起来到佛堂外面绕佛。这是对治的方法。如果比较严重一点的昏沉。最好拜佛。如果拜佛都拜睡着了。没法子了。那就很难办了。所以。一定要提起精神。当然。精神与自己的愿力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发大愿。「愿度众生。愿了生死。愿成佛道」。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别的。愿力在那里推动他。所以他才能勇猛精进。
七觉支头一条。「念觉支」。小注里面注的是一般的讲法。这是通途讲法。在什么地方用这个讲法都行。都可以。「念觉支」:「心沉时」。这是心昏沉。提不起精神来。「念用择进喜以起之」。这是教我们方法。昏沉的时候用什么?用「择法」。像我们刚才讲。选择经行。选择拜佛。选择止静。选择专注佛号。这就属于「择法」。你要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对治。如果不知道用方法来对治。你的功夫就提不起来。而方法无量无边。不是一个方法。别人用的方法。我未必用得得力;我用的方法。别人也未必得力。方法一定要契机。不是契大众的机。是契我个人的机。
根机与习气有关系。也就是说。过去生中你所修学的法门。如果现在所修学的跟你过去所学的是一致的。你就学得很舒服、很顺利。接着再干;如果现在学的法门跟过去生中完全相违背的。就学得非常辛苦、非常艰难。不熟。所以每一个人的根机。与过去生中的修行有密切的关系。佛与菩萨、阿罗汉。他们教化众生为什么容易?他能看得出你过去。所以东西非常契机。知道你过去生中所修学的。我们凡夫。这些善友就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要小心观察。从经验当中去揣摩、去观察。然后再做试验。譬如说经教。我们的根性。在大乘法里面这八个宗派当中。我们适合于修学哪个法门。都与过去生中有密切关系。如果契合根性。你这个法门学起来很容易。一帆风顺;如果与过去生中修的不相应。你学得很辛苦。不容易成就。容易退转。所以观机非常重要。可是自己也要帮助自己。初学的时候是可以多涉猎一些法门。那是什么?了解。了解之后。我自己细心想想来选择。
我以我自己做一个例子。我最初接受的是方东美先生介绍我《华严经》。我读了清凉大师的《疏钞》。非常欢喜。但是不敢学。为什么?这经太大了。我受不了。所以那个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我一心一意想学《法华经》。我搜集了十几种《法华经》的批注。我搜集了十几种。带到台中。跟他老人家要求:「我想学《法华经》。」那个时候正好他开讲《大佛顶首楞严经》。他就跟我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部经?」我说过去我跟他学的。这是没有出家之前。我在台中住了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我跟他学了十三部小部经。我头一部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我们那个时候的进度是一个月学一部。标准是会讲。上台能讲。一个月学一部。士气高昂。有成就感。一个月就会讲一部了。所以学习的心、学习的气非常旺盛。这在一般佛学院学不到的。我在那里学了十三部经。以后出家去教佛学院。一个学期教一部。佛学院三年毕业我才教六部。我十三部一半没用到。那个地方效果非常之高。学习风气非常的浓厚。所以我学小部经。自己有了把握。但是想学一部大部经。他说:「你目的在这里!那很好。现在我讲《楞严经》。《楞严》的分量跟《法华》差不多是相等
《楞严经》手上批注只有一种。圆瑛法师讲义。所以为了要学《楞严经》。赶紧跟香港佛经流通处联系。流通处是志开法师在负责。我跟他没有见过面。所以我称他作老法师。写信给他。非常恭敬。求他帮助。给我搜集《楞严经》的批注。大概不到半年。他给我找到二十多种批注。都是线装书。非常名贵的。志开法师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出家的时候非常穷。没有钱。书买不起。志开法师只要找到。书先寄给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再付给他。那时候有一些在家居士护持。他们说:「法师。我们想供养您。」我说:「好!现在我买了几本书。多少钱。你赶快给我寄去。你这样供养我就好了。」
就在台中认真用了三年的功夫。跟李老师学《楞严》。他老人家每一个星期讲一次。他星期三讲。我星期四覆讲。讲小座。我们在台中经学班停了之后;经学班只办了两年。培养了二十多个学生。大概有二十七、八个学生。都能讲经。个个都能讲经。所以台湾的中北部。台中莲社建立了十七个布教所。这些学生就轮流在各个地方讲经。对于台湾的佛教影响很大。这个班两年成就这么多人。班停办之后。连我七个同学。我们七个同学不散。每一个星期我们自己在一起做
所以求学。无论世出世间法。要有师。要有友。单单有老师没有友。很难成就。老师是指路。同学是走路当中的帮助。好像我们旅行。结伴走。互相照顾。所以友非常重要。师跟友恩德都厚!我们七
诸位学教。你一定要懂得这个诀窍。古人讲:「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个话一点都不错。所以你要想有成就。决定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谓是。我们不敢讲开悟。开窍了。诀窍你找到了。你懂得了。所以任何经典到手上来。都没有困难。都不会有障碍。充其量在经文遇到困难的地方。参考古德的批注;这一家批注看得不太理解。再找另外一家。所以我搜集的参考书很多。现在这些参考书都运到澳洲去了。我收集的《大藏经》。不同版本的《大藏经》一共有十种。现在这十种跟《四库全书》。统统都运到澳洲。
要有能力读古书。所以我现在才要求住在澳洲的同学们。你们很多都认识。悟字辈的他们都去了。他们在那边修学比你们这边辛苦。为什么?我要求比你们这边多。他们跟我十几年。如果没有成就。对不起我。这是长时间跟我的。我要求他们现在每一个星期背两篇古文。一年当中要背一百篇古文。要能背、能讲、能写。为什么?这是《大藏经》、《四库全书》的钥匙。你没有这把钥匙。《四库全书》没有门你进不去。书摆在那里看不懂!古书连标点符号都没有。你连句子都断不下来。所以。用一年的时间读古文。古文。我从《古文观止》里面选一百篇。请杨老师在教。他们在外国。外国英文非常重要。所以我请悟琳法师跟一个刘居士。从美国来的。他们两个负责教英文。那边的功课。一、三、五英文。二、四、六中文。五年当中我规定的七门功课。加上这一百篇古文。八样东西一定要完成。所以拚命念书!
这几天为了纪念韩馆长往生四周年。山下打佛七。山上人他们都下去了。我打个电话问悟道:「是不是你们打佛七。佛堂里人手不够?」他说:「人手够。」「人手够。为什么让山上这些人下山?」悟道说不出话来。「赶紧让他们回去念书。不可以藉这个机会放假!」哪有这种道理?读书要紧!佛七是个形式。真正报佛恩。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学问。拿这个来报答韩馆长。我们要有实际的行为。
这一条首先就在「念觉支」里面给我们提起来。心昏沉你就用择法、精进、喜以起之。「心浮时」。浮就是掉举。心不安。妄念太多。「念用轻安、定、舍以摄之」。用这三个方法摄心。「觉令定慧均等」。一定要达到定慧均等。这是正常的。定多慧少就昏沉。慧多定少就掉举、就胡思乱想。这个地方讲的定慧意思很浅。所以要晓得。名词一样。说法不相同。这是我们凡夫统统都有的。跟佛经里面「戒定慧」的定慧完全不一样。它这个是完全在平常用功的时候。摄心、降伏昏沉的一种方法。所以应当要懂得。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799.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