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五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五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五集) 2001/3/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135
诸位同学。大家好!七觉支里面「择法」这一条。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无论在世间法或是在出世间法。我们在一生当中。譬如求学、工作。都应当要慎重的选择。读书。学校里面有那么多的科系。社会上有那么多的行业。都要有智慧去选择。选择的标准。佛法里面是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拣别真假。要选真的不要选假的;我们把真假换一个名称。我们要选善的不要选恶的。我们要选择有利于众生、有利于社会的。绝不能选择伤害众生、伤害社会的。这样的选择才真正能达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从我们的生活、工作。一直到处事待人接物。要善于选择。现在人讲的要懂得抓住机会。在佛法里面讲缘。要能掌握到缘。殊胜的机缘是很不容易遇到的。机缘现
对于修学的法门。那就更应当慎重去选择。一生当中专攻一部经。作专家不作通家。
所以人家的思考都是为利益众生、利益后学。绝不图自己方便。自己的学生想什么我就教你什么。我何必教你到别的地方参学?他用意究竟在哪里?我们一定要懂得。除非在不得已之下。我们同学当中发心想学其它法门。真的找不到人教。这叫逼着没有办法。如果这个法门。现在这个世间还有人在教。教得不错。我们就不教了。就介绍他到某个地方去参学。诸位在《高僧传》。在中国过去这些山志、寺院的历史里头都能看见。学人来参学。见了老和尚之后。老和尚跟他讲:「你的缘不在我这里。你到某个地方去找某一个人。」他到那里住个三年五载。真的成功了。开悟、证果了。老和尚有这种本事。指导他到某个地方去学。他能成就。在他那里为什么不能成就?这里头许许多多的暗示。我们都要懂得。实在不得已。那就是另当别论。
最近槟城极乐寺日恒法师想办楞严专修班。他在中国找了二十多位年轻的出家人。想来找我。李居士前天来跟我谈。李洪恩居士。我给他介绍:「茗山老和尚要到此地来讲《楞严经》。预定三个月讲圆满。你们开楞严班。正好请他。太好了。他要不能到槟城极乐寺去。你们二十几个人到这边来学。到这边来住三个月。好好的来学这部经。」有人讲。有大德在这里教。我们就介绍。实在没有人的话。我被逼着没有法子。只好给他再开个楞严班。现在协商的结果。正好听说茗山老和
择法是非常的广泛。学佛更是要选择。许许多多学佛的人。对于佛法认识不清楚。以为驾乩扶鸾也是学佛。甚至于现在把法轮功也认为是学佛。错了!没有择法的智慧。没有择法的能力。人云亦云。这怎么行!肯定要走上错误的道路。纵然会回头。对自己的时间精力也浪费了很多。
第三个「进觉支」。精进。「修道法时。善能觉了正不正行。不谬行于无益苦行故」;精进。觉支。此地解释得好。就是四个字:「善能觉了」。「觉支」的意思。「支」是支分。是讲下面七条。重点是在「觉」。它这个批注是善能觉了。哪是正行、哪是不正行。正行要精进。不正行要舍弃。佛教弟子不修无益的苦行。这个苦行对我们的道业没有真正的帮助。所以佛不教我们修。还有一点我们要想到。每个人根性不一样。因此他的方法不见得适合我。我修学的方法不见得适合他。观机不容易!
不但观机不容易。我们自己了解自己也就相当困难;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根性。我们选择的法门就能契合自己的根性。所以契机、契理。我们初入佛门。必然对于各个宗派都会去看看。为什么?求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从这里面去选择。选择也未必恰当。这是什么原因?不知道自己的根性。看到人家这个法门好。非常羡慕。想学。问题是能不能学得成功?如果学不成功。
佛法里面讲的成就。最低的水平是要脱离六道;没有能力超越三界六道轮回。不算成就。生天都不算成就。天福享尽还要堕落。这是小成就。佛家讲小果;而真正成就是大乘。大乘的成就是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大成就。我初学佛的时候。因为在没有学佛之前喜欢读书。所以接触佛教之后就非常向往教下。在教下。最初方东美先生曾经在上课的时候跟我介绍过:「佛教里头有两门是世间非常稀有的学问。一个是佛教的性宗。一个是佛教的相宗。性宗。禅宗为代表;相宗。法相唯识。」所以我刚刚接触佛教。我对于这两门特别留意。
以后我把我的工作辞了。那个时候有意思出家去专攻教下的典籍。我跟忏云法师住茅篷住了五个半月。忏云法师把净土法门介绍给我。在那个时候我很难接受。我的兴趣不在这上面。他拿了三本书要我做科判。《弥陀经疏钞》、《弥陀经要解》、《弥陀经圆中钞》。这三样东西。我把科判搞出来之后。科判不是我自己的。莲池大师的、蕅益大师的、幽溪大师的。就是从他们的批注把科判整理划成表解。很长很长一张表解。划出来之后我非常欢喜;我看到经典的章法结构、思想体系。生欢喜心。但是还没有意思学这个东西。在山上那么长的时间里面。他教我去看《印光大师文钞》。这个非常有受用。《文钞》读过之后。对于净土的概念改过来了。从前轻视净土。《文钞》念了之后。不敢轻视了。晓得这里头是很难得。对于这个不排斥了。也有一点信心。但是还没有发心去学净土。对它比较尊重。知道这不是老太婆教。这里面有大学问。
我离开忏云法师。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慈光图书馆这一段期间当中。认真学净土。忏云法师修净土。李炳南老居士也修净土。但是忏云法师说不出来。李老师能够把这个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把我们的疑惑断掉了。我们才认真学习。所以选择法门才能够精进不懈。我跟同学们说。我到台中学的时候不是专修一门。但是李老师的条件:「你这一门东西学会。才可以学第二门。」我学的进度快。学得很有成绩。一个月学一部经。这一部经我就可以上台讲。那个时候我没出家。我跟他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学十五部经。真的是法喜充满。很有成就感!学得很辛苦。学得非常快乐。真有收获。
以后就出家了。离开他了。出家之后。我每一个月回到慈光图书馆住一个星期。这样大概持续有一年多。我就离开寺庙。又回到台中去长住。这一住就住七、八年。没有离开李老师。发现到离开老师不行。一个月一个星期时间不够。就再回去。回去的时候。跟他学几部大经。就学《楞严经》。所以我佛法经教的基础是《楞严》。《楞严》我也讲了不少遍。确实。这一部经你能讲了。其它所有经你拿在手上都能讲。《华严经》太大。所以我听李老师讲《华严》。我听一卷。一卷就够了。八十卷《华严》后面七十九卷就没有问题了。我都能讲。而且我讲得比李老师讲得还详细。因为我的时间比他长。
择法。精进。不修无益苦行。苦行是释迦牟尼佛非常赞叹的。苦行能够降低一个人的欲望。保持道心不退;但是对于我们修学没有利益的苦行。没有必要。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一条。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801.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五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五;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