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一十八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一十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一十八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八集) 2001/1/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118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讲到五根里面的「进根」。今天我们再看看下面
念根。「于正助道。忆念不忘」。这两句话说的是个原则。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一定有正修、有助修。净宗法门正修。就如同《弥陀经》上所说的「执持名号」。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这是我们的正修。二六时中决定不忘记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而助修。则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正助双修!古来祖师大德也有一种说法。正修是执持名号。助修还是执持名号。这个说法也没有错。但是我们初学的人。很容易把它解错了。什么原因?
在正助真正融会成一体了。恶断尽了。不可能有恶念起现行。善修不修?善决定要修。释迦牟尼佛
在净土宗。「正道」大家都非常清楚。「助道」的事情就太多太多了。说之不尽。「助道」就是积功累德。头数太多。就得要抓住纲领。所以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在缘起上提了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就是助修里头必须要学习的。第一个科目。《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净业三福」。总共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要常常记住。时时落实。要做到。
第二个科目是「六和敬」。六和敬里面的「见和同解」。我们是凡夫。没有圣人那么高的境界。我们对于宇宙、对于人生一切人事物的看法都以经论做标准。我们修净土。我们今天采取的是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以这三经里面所说的为标准。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向三经学习。所以经不只是念念就行。念没有用处。念要知道它的意思。意思明白之后。要落实到我们生活。我们要把它做到。这个经才有用处。做不到。那有什么用处?
我们的行为。言语造作。也都遵守经典里面的教训。佛教我们哪些事情要做的。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去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可以违犯。这就是持戒。我们就依三经里面所说的。就足够了。所以经一定要念得很熟。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的时候。念头才起。就能够跟经训对照。「我这个念头起来了。佛经上说这个念头应不应该起?」如果说这个念头是不善的。不应该起的。我们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打掉;这个念头是应该起来的。要让这种善念。念念增长。修行功夫在这个地方用。这才叫做真的「忆念不忘」。
与大众和睦相处。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尽心尽力共同将佛法发扬光大。广度众生。佛法的事业不是一个人做的。这是个社会的事业。是大众群体的事业。我们一定要晓得。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可见得它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这就好比唱戏一样。舞台上表演。一佛出世。这一个人唱主角。必须还有许多配角。没有配角。这一出戏唱不成。哪一个人唱主角?都看缘分。他的缘分在这里成熟。我们推他出来作主。我们全心全力协助他。作主的这个人是佛。协助的那些人都是佛。
我们凡夫犯最大的毛病。个个人抢着要当老大。个个人要争带头。于是和合僧团被破坏了。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的示现。释迦牟尼唱主角。那些出家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唱配角。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个个都是古佛再来的。舞台上表演的角色不一样。实际上都是平等的。他演得多么逼真。同一个目标。广度众生。所以功德一样大。没有彼此。没有厚薄。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在某一个地区。某一个人跟这个地区特别有缘。我们就推他出来作主。方便!马来西亚青山那边有个居士来看我。他说他那边有一块地。有十英亩。想奉献出来建个道场。我就问:「同学当中哪一个跟马来西亚有缘?」有人告诉我。悟全在那个地方的法缘很不错。马来西亚各个地方都欢喜他。我就跟他讲。我说:「你去。」有缘。就能够得助。信徒欢喜他。愿意帮助他。他做起来容易;没有缘。到那个地方。那地方人事都处不好。你去就很困难。为什么?没有人帮助你。所以我们推选。佛教是民主的。民主自由开放是佛教最先提倡的。自古以来。佛教寺院丛林里面的执事。每一年选一次。腊月三十总辞。全部辞职。重新再选举。正月初一新的执事上任。民主!推选有个原则。缘分。要重视这个道理。所以佛法是无诤之法。彼此决定没有争论。它是和合的。所以「六和敬」多重要!
往后。那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方向: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提出这五个科目做为助修。我们的生活、行持。决定不违背这五个科目。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的念有根。有根才能产生力。所以后面讲「五力」。有根、有力道业才能完成。如果根都没有。我们怎样勤苦修学。一生当中都不可能有成就。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如果自己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784.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一十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一十八;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