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七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七集) 2001/2/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127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讲「五根」的第四句:
【寂然调顺。】
十善业落实在「定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寂然调顺』。世出世法若没有定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一个坚定的志愿。于是他的心是浮动的。见异思迁。很容易受外界的诱惑而动摇心志。这是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成就。「定」。简单的讲就是「胸有成竹」。自己内心里头有主宰。这个主宰不是成见。有些人成见很深。他也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这个跟我们此地讲的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我们这个定是从信、进、念而生的。前面有信、进、念。所以这个定是「正定」。决定不是邪定;那一种成见很深的人。好像有定力。那个定是邪定。不是正定。唯有正定才能够建大功、立大业。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修学的。
定。《教乘法数》里面。这是一般的解释。「摄心正助。相应不散」。这是通途的解释。这个地方的经文给我们说「寂然调顺」。「寂然」是心地清净。清净心自自然然就产生调顺的作用。「调」是自受用。「顺」是他受用。普贤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够恒顺众生?我们没有「寂然调」的功夫。「调」。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调和、调整」。调整什么?总的来说。调整一切分别执着。我们不能随顺众生。就是因为自己有妄想分别执着。能够把这些东西统统都放下。我们的身心调整了。与性德圆满的相应。性德像水一样。它能够随着地形。它没有一个执着。地形弯它就弯着流。地形直就直着流。它决定不固执「我一定要这么走法」。不会的。能这样调适自己的身心。他就得大自在。跟一切众生相处。顺境很好。逆境也很好。什么都好。这样才真正能做到恒顺众生。于自己丝毫都没有妨碍。自己的心永远是寂然不动。
我们跟一切众生往来。自己心动摇了。这就大错误!如何能做到心寂静不动?心里头就像《坛经》里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它「无一物」。当然就不动。我们现在心里是有物。不止一物。拉拉杂杂的无量无边。所以心是动的。不是寂静的。动是妄心。寂是真心。为什么宗门强调修定?不但是宗门。大、小乘佛法。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也就是说。方法、手段不一样。它的目标都是禅定。我们净土宗是用执持名号这个方法修禅定。「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如果这个法门与戒定慧不相应。这就肯定不是佛法。所以我们要拣别它是不是佛法。这是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它与戒定慧相不相应?相应是佛法、是正法。不相应不是佛法。是邪法。不管哪一个宗派。不管哪一个法门。没有例外的。所以心要寂静。心里头不能有
佛如是说。中国古圣先贤亦如是说。古大德讲:「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无为」是寂静、寂然。「无所不为」是调顺。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无为是自受用。无所不为是他受用;无为是不变。无所不为是随缘。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无所不为。虽然无所不为。他的心确确实实常住在无为。《楞严》上讲「常住真心」。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应化在世间还是用真心没有用妄心。这是佛菩萨再来。佛菩萨应化。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
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我们是初学。我们是凡夫。就用通途这个方法。我们这个心要定在正助法中。什么是「正法」?净宗法门。我们今天所依据的《无量寿经》、《弥陀经》。这两部经都是主张「持名念佛」。《十六观经》里面就不一样了。它里面所讲的有「观想念佛」、有「观像念佛」、有「持名念佛」。它说了很多让我们选择。不像这两部经。它肯定教导我们就是持名念佛。那我就知道。持名念佛是正法。我们这个心要常住在这里。什么是「助法」?断恶修善。这是助法。助法非常之多。我们也要抓到它的纲领。印光大师教我们用《了凡四训》、用《感应篇》做为助修。从《了凡四训》里面醒悟过来。真正相
我们深明这个大道理。信心就坚定了。顺境。绝不起一念贪爱之心;要知道贪爱是烦恼。烦恼就是障碍。障碍你开悟。障碍你往生。逆境里面决定不生瞋恚。生瞋恚是造业。是严重的错误;逆境要像诸佛菩萨一样逆来顺受。「我受得很欢喜。甘心情愿」。这样子业障消了。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顺境、逆境都是自己的好增上缘。你有智慧。你能够辨别。你知道怎样运用。佛家所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们才体会得到。你会。那真的;你不会。日日是恶日。时时是恶时。恶是什么?造业。好日是什么?积功累德。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有没有善恶?没有!好恶完全在自己的心。你以善
所以。心决定要安住在正助二法当中。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决定不能够失掉。佛家讲「失念」。不可以失念。念兹在兹。我们这一生当中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只有这么一个愿望。有愿必成。助修。我们这个身体现在还没去。还住在这个世间。每天要跟许多人事物接触。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完全依靠经典的教诲。善导大师讲得好:「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可做的。我们决定不要去犯。」
从哪里做起?从十善业道做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从这里做起。这十句很容易记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常常想到。跟佛的教诲对一对。远离十恶。勤修十善。念念都在十善当中。这是助道。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修十善业的。我们佛念得再好。如果没有十善业。那个地方去不了。阿弥陀佛欢迎我们去。那个地方大众不能容纳;不是大众不容。是自己没有办法跟他相应。
由此可知。念佛得修善。不修善不行。我们每天反省检点。就用这个做标准。我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不杀生」这一条有没有做到?有没有伤害小动物?有没有损伤他人的念头?不但是行为上没有。念头上都没有。念头是念念爱护众生。今年我们特别提出「爱的教育」。念念爱护众生。决定不能有一念伤害众生。别人伤害我。可以。为什么?他不学佛。他还在迷。我学佛。我已经觉悟了。我不再迷了。纵然别人伤害我。我也不能有丝毫报复的念头。我有这个念头。依旧要搞轮回。只有轮回里面才有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脱离轮回。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不能够生。
不要说对人。对一只蚂蚁、对一只蚊虫都不可以。牠也是一条命。牠也是一个众生。造作罪业比我们重。投胎投到这些动物。杀一只蚂蚁跟
如果我们不修善。天天在造恶。小动物骚扰的很多。你看那个花草树木。你仔细去看。它都好像有很不高兴的意思。很不耐烦的样子。能看得出来!有同修告诉我。他们到这里来看到馆长的照片。他说:「馆长照片这么严肃。」有些人看到:「馆长照片笑瞇瞇的。」有些人看到馆长照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真的。这个道场大家如理如法的修行。馆长那个照片笑瞇瞇的;如果我们这个道场所做的不如法。她的相貌就像生气的样子。同样的一张照片。你仔细去观察。确实不一样。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细心就能够体会到了。如果你心地清净。那就更清楚、更明
所以用清净、用平等、用真诚来调心。处事待人接物自自然然就能与一切众生调和。调和到极处。「生佛不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本来一体。这个「一体」是什么?一体是真性。诸位要晓得。佛家讲「真性」、讲「自性」是一个。虚空法界都是这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见性之后。通了。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自己清清楚楚。为什么?他性跟我性是一个性不是二性。怎么会不知道?就像我们一个人的身体一样。蚊虫在手上叮一叮。我们全身都知道。在脚上叮一下、爬一下。我们全身也知道。为什么?一体。不是局部。是全体。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明心见性的人。《无量寿经》上讲极乐世界的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在迷了。迷是什么?迷就是麻木了。麻木不仁。蚊子叮都不知道。麻木了。这一块麻木了。那一块并没有麻木。麻木是暂时的。它会恢复的。所以觉悟就恢复了。迷了就麻木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此地五根里头。我们讲过信、进、念、定。末后一个是慧。「信、进、念、定、慧」。它有次序。就像五层楼一样。它有次序。它不能颠倒的。所以这个定跟世间人所讲的定不一样。它必须要具足前面的条件。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793.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