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七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3 01:5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七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

佛教讲经短视频大全

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七集)  2000/10/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097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五面。倒数第二行:

  【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我们看这一段。这是四无量心最后的一段。菩萨修行十善业道落实在舍心上。他得的殊胜功德利益是『于顺违境。无爱恚心』。我们念了这一句就应当要想到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些要领说起来容易。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就是没有修舍心。如果真正能修慈、悲、喜、舍。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性德自然就现前。慈悲喜舍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王阳明所讲的「良知良能」。不是从外面来的。但是六道凡夫从久远劫来就迷失了。我们要听清楚。是「迷失」。并不是真的失去。迷失而已。如果我们要真的觉悟了。性德立刻就恢复。舍是放下。为什么放不下?放不下是因为没有看破。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就教我这两句话。「看破」、「放下」。这两句话从哪里做起?实在讲。从「舍」做起。他教我从「布施」下手。布施就是舍。而这个地方。「舍」更有它精奥的义趣。就是于顺境、逆境。「违」是逆境。在顺境、逆境里面修平等心、修清净心。顺境没有贪爱。逆境没有瞋恚。要在这个地方用真实功夫。于是我们心地就得到平、净。平等清净。真心现前。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实在在太难了。我们也知道这是对的、这是好的。可是烦恼习气就是放不下;换句话说。就是不能舍。不能舍。你功夫就没有办法进步。这是什么样的功夫?跟诸位说。这是佛法入门的功夫。如果不能看破、不能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叫功夫。不能放下。你就没有办法见道。不要说是修道。道在哪里你根本见都没有看见。你还修什么?所以这个境界要真的成就了。这是「见道位」。

  但是四无量心是天人所修的。他们修十善业、四无量心。感得天上的福报。有没有见道?没有。为什么没有见道?我执没有破。虽然对于顺逆境界能够不动心。很不错了。可是这是见道的前方便。我们一般讲

佛教白讲经说法有什么过患

的预备功夫。假如他的功夫提升一层。把自私自利舍掉了。如果能舍名闻利养、舍五欲六尘的享受。「我」的那个念头还在。就不能够见道。见思烦恼里面头一条「身见」。破了身见。实在讲。身见破了。其它的四种见也同时都破了。身见是个根本。经典上常讲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八品见惑关键在「身见」。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这是须陀洹果。小乘初果位、大乘圆教菩萨初信位。这是见道了。我们想一想。如果不在这个地方下功夫。我们永远徘徊在佛门之外。要想成就难!这是说明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修行都不容易。

  世尊看得清楚。所以告诉我们末法众生。除了修净土。仰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接引往生之外。实在没有第二条路。净宗法门的方便就是不必断烦恼。比如说我们讲的「身见」。身见我们并没有断掉。我们有念佛的功夫把它伏住。伏住是不起现行。也就是不起作用。有这样的功夫就能往生。也就是说。「我」确实没有断。但是有时候能做到暂时、短时期的忘我。这叫「伏」。这个我们认真努力一点可以做到。释迦牟尼佛不是做给我们看吗?身心世界、一切万缘他统统放下。过最简单的生活。容易伏我执。这种修学的方法。往生西方净土是很容易取得的。佛都做了榜样。都做了模范给我们看。我们要能体会。要能懂得佛的意思。佛为什么这个作法?他这种作法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舍。教我们放下。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一定要觉悟生命非常危脆。世间决定不能久住。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过眼烟云。看看而已。哪一样东西你能够抓得住?哪一样你能够得到?什么都得不到;包括自己这个身体都得不到。何况身外之物?因此舍就是决定应当的。你

佛教讲经视频大全新版

要问什么理由?没有什么理由。舍是决定正确的。佛家的术语说「法尔如是」。一切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哪一个不舍?我们就看这二十八层天。天为什么会有二十八层?我们看清楚了。他舍的多少;舍得少。他的位置低;舍得多。他的位置就升高。对于五欲六尘的念头。事放下了、舍掉了。但是念头没有舍掉。生天生欲界天。享受五欲六尘的念头都舍掉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念头都没有了。他生色界天。色界天还有色身。如果这个色身也舍掉了。这个意愿都没有。生无色界天。很明显的。舍得愈多。生的地位就愈高。到如来究竟果地。将等觉菩萨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舍掉了。他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那一品生相无明还在。没有舍掉。他是等觉菩萨。由此可知。世出世间法。所以跟你说这么多品位。品位怎么形成?就是舍的多寡而已。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懂。

  顺境。世间人所讲的「事事如意」。善人你所欢喜的人物。这种境界容易起贪心、贪恋。烦恼里面讲的「爱别离」。就是对这个境界说的;逆境。艰难困苦的生活。恶人、自己的冤家对头。处在这个境界里面。心不自在。瞋恚心容易现前。怨声载道。怨天尤人。六道凡夫处的境界不外乎如此。我们不明因果的真相。所以顺境起贪心。逆境起瞋恚心。于是这个业愈造愈重。果报愈来愈往下坠落。想提升太难太难了。

  所以在六道当中。我们一定要记住。往上升太难。往下坠落很容易。这样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众生在六道里头轮回。总是一世不如一世。只有遇到圣贤教诲。才有向上提升的机缘。这个机缘不多。现在世界上将近七十亿人口。几分之几在一生当中遇到圣贤教诲?过去一个世纪。遇到圣贤教诲的人多半都提升;在现前

佛教讲经字幕志愿

这个世纪。纵然遇到圣贤教诲。还是往下坠落。原因在哪里?敌不过烦恼。禁不起诱惑。现在这个社会诱惑的力量太大了。谚语常讲「看得破。忍不过」。圣人讲的道理不错。是很好。可是在事实里他忍不过;忍不过。他不能随顺圣贤教诲。还是随顺自己的贪瞋痴慢。还是随顺自己的自私自利。依旧是堕落。明知故犯。这有什么法子?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明白浅了还不行。要深明其理。深深明了事实真相。眼前我们能够咬紧牙根忍一忍。前途就一片光明。你纵然不能脱离六道。你能保住人身。还可以从人身往上提升。过幸福美满的日子;你要是忍不过。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必定往下堕落。现在往下堕落。说实在话。堕落地狱的机会最多。不管你相不相信圣贤所说的话。不是说不相信就不会堕落了。有些人说:「宗教的事情、鬼神的事情。信它就有。不信就无。」这么简单的话。我们尽可不信;你信有。不信还是有。这个事情不管你信不信。事实存在。于是「舍」这个字就非常重要。时时刻刻要放在心上、要提醒自己。欢喜舍、尽量的舍。能够舍到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那就最好了;舍到只剩自己生活必需品。这是我们佛门里面讲的「衣单」。我还有两套换洗衣服。晚上睡觉还有个铺盖就够了。其它统统不要了。

  这个事情。你们现在年轻人是没有办法想象到的。在我这一代中国人大概都经历过。我们作学生的时代。正好遇到中国跟日本打仗。抗战期间那八年的生活。我们是作学生。那个时候我们是小学生。好像抗战的那一年我是小学三年级。所以整个抗战期间。我过的是小学生活、初中生活。逃难!我们确确实实只有两套换洗衣服。一个小小的布被子。每天背在身上走路。全部的家财就这么多;再就是课本、几本书。我们全部的财产就这么多。八年过这种日子。过得很自在、很快乐。我每天游山玩水。我八年当中走了十个省。江南十个省走遍了。完全靠走路。所以这种生活你们没有办法想象。那时候带领我们的是比我们大的同学、老师

重庆佛教讲经

。那个时候我们叫「流亡学生」。真的是靠救济过生活。走到哪里都有一些慈善的人帮助我们。给我们一点吃的。给我们找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地方暂时住下来。住得最长久的都不会超过一年。通常三个月到六个月就搬家。就要走路了。长途跋涉的时候。有的地方只住一天、两三天。所以「舍」。我们有过经历。有过这个经验。知道这个好处。为什么?什么负担都没有。什么心思也没有。妄想没有了。全部家当背在身上。你还有什么妄想?没有妄想了。生命跟财产结合成一体了。

  我们在佛法里面所看到的。释迦牟尼佛是这个样子。历代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也是这个样子。过最简单的生活。万缘放下。做社会上最积极的工作。教化众生。给众生做一个最好的榜样。慈悲喜舍。这是四无量心。到这个地方简单跟诸位介绍过了。这四个字对我们的修学非常非常重要。佛把它列在菩萨六波罗蜜之后。可见得世尊在教学用意上。对于这个科目非常重视。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763.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77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