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五十五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五十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五十五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五集) 2000/8/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055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九面第二行。最后一个字看起:
【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
我们从这儿看起。这是说离恶口。成就八种净业。前面四种已经说过了。现在看第五种。『言可承领』。「承」与「领」都是接受的意思。不仅仅是接受。欢喜接受。言语一定要温和。自自然然能够感动人。让对方深受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在政府机构上班。因为工作并不很繁忙。所以在没有工作的时候。我们看看书、看看报。年轻人比较放逸。我们坐在那里。身体靠在椅背上。这个椅子前面两个脚就起来了。这样靠起来很舒服。我们的长官从后面来。看到了。他拍拍我的肩膀。他不说别的。他说:「你这个坐法很危险。容易摔倒。」很温和的说。所以我这个毛病。从此永远就改掉了。他如果是把你叫去骂一顿。「你走了。我照样靠」。生的反效果。所以你才晓得。真正做大事业、大人物不一样。谚语常讲:「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愈是大人物愈能包容。愈温和;愈是小鬼。那才盛气凌人。才自以为是。这个地方随时随处我们都能见到、都能体察到。
在佛门里面。我们要效法佛菩萨。要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自己恶习气、恶毛病还不能改。怎么能教别人?你说的是一套。你做的是另外一套。不能让人生起信心。令人感受到的。你跟人一见面。人家看你的脸色。听你的音声。《论语》所谓「人焉廋哉
爱语是真正爱护你的言语。不一定是你欢喜听的话。但是决定对你有利益。为什么你不喜欢听?毛病习气太重了。圣贤人教诲。他不会随顺你的毛病习气。随顺你的习气。害你。帮助你堕落;纠正你毛病习气。这真正是爱语。虽然是爱语。都要谦虚、要和敬。真正爱护对方。对方听了之后。永远改过来了。你成功了;阳奉阴违。你还是失败的。你没有做成功。所以口业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决定不可以犯。
第六条。『言则信用』。你诚实。你说的话人家相信。不但表现在言语当中。一定要表现在事实上。言而有信。决定要遵守的。可是。佛法是讲智慧的。佛菩萨是讲道义的。有时候在特殊情形之下。言语可以不守信用。事情可以不必有结果。那是什么?特殊情形之下。要符合道义。不违背道义的。可以失信。做事情可以终止。
有一年我在台湾中部。有一个道场叫禅林寺。他们请我去讲《禅林宝训》。跟他们讲《佛学常识》。《禅林宝训》的分量很大。《佛学常识》是李炳南老居士编的。分量并不大。我记得我讲到第十一课。这个庙里出了问题。庙是新建的。老和尚他的一些徒弟到处去化缘。把这个道场建好了。道场建得不错。很庄严。徒弟当中吵架。争地位、争权力。这个说:「我化了多少多少钱。当家师应该是我做。」那个说:「我化多少多少钱。知客师应该是我做。」天天在吵。吵得不象话。老和尚看这个情形也没办法。回避。躲起来。我回到台中。把这个事情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说:「算了。不要再去了。」我说:「没讲完!」他说:「没讲完也不要紧。」这个就是什么?义。道场里不和睦。我们去讲没有用处。所以没有讲完也可以中断。
义。是应不应该。我们都晓得。佛法的僧团叫「和合僧团」。天天吵架。天天在争名夺利。这像什么话!虽然天天在讲。一句也没听进去;真听进去。他就能放下了。争这些干什么?人没有智慧。不聪明。真正有智慧的。「你们要争。全给你!当清众最舒服。」在道场。就像做义工一样。什么事情都不操心。没有任何责任。你分配给我的工作。我老老实实把它做好。不背因果责任。这个道理。明了的人就不多了。明了。他就不争了;不但不争。还处处推让。你请我做。我还未必做。为什么?做事情要负责任。做得不好。就是过失;做好了。应该的。儒跟佛这些道理都讲得很多。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讲到信用。要知道特殊状况之下。违背道义可以背信。所以我们不要看到古人。古圣先贤里头也有背信的。那是不是过失?不是。一切是以道义为标准。符合道义。决定要守信。决定要做到圆满。这是应该的。
【七、言无可讥。】
『讥』。用现在的话说。议论、批评。你的言语没有人能够批评。为什么?正确的。所以言语古人非常重视。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语不能不谨慎。话多绝不是好事。话多的人。你的老板、你的长官决定不会重用你。为什么?容易败事。谨言慎行。是各个行业的领导人所器重的。这个人能成就。中人之才也乐意培养。如果是闲话多、废话多。喜欢开玩笑。绝对不会重用你。怕你坏事。中国在古时候教小孩。就开始教他要谨言慎行。现在我们对于这个教学疏忽了。言语多。言语不负责任。当然人家讥刺你的多。批评你的多。你怎么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最后一句:
【八、言尽爱乐。】
这个字念去声。不念「勒」。念「要」。『乐』是爱好。你所出的言词别人都欢喜接受;这个「乐」是接受的意思。欢喜接受。世出世间所有事业无论大小。绝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愈是大事业愈要人。新加坡居士林这个团体。林友两三万人。它才能成就教化一方的事业。没有这么多人怎么行?这么大一个团体。领导人就多了。董事会里面几十名董事共同来策画、来领导。言语是第一个。第一个条件。开会沟通意见离不开言语。领导人他的想法、看法、作法跟大家宣布。如果大家听到不欢喜。这个事业就不能成就了。由此可知言语的重要性。
从什么地方培养?从哪里去学习?都在日常生活之中。你见到人会说话。说话就是你练习的场所。就是学习的场所。尤其是
古礼里头。一个人成年了。对他就很尊重。你有不善。对你敬而远之。不会说你的过失。不像现在人。很容易得罪人。跟社会大众结一些冤仇。古人不跟人结怨。你有过失我不会说你。当面不说你。背后也不说你。这是成就自己的德行。什么人说你过失?父母说你过失。老师说你过失。这个跟你有密切关系。不一样。再好的朋友。看到你有过失。顶多劝你一次、两次。不会劝你三次。三次就变成仇人。中国这个民族。能够绵延几千年而没有被消失。就是有这些道理在。
今天中国人把祖宗的教诲完全舍弃掉了。就有亡国灭种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忘祖宗的遗训。虽受苦难。不至于亡国灭种。这个要知道。世界上。诸位读历史晓得。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
佛法在两千年前就移植到中国来了。现在印度已经没有了。我们展开经卷看看佛菩萨怎么教我们?句句都是好话。古德所谓「世间好语佛说尽」。这个话没错。我们怎能不感激佛菩萨?这是说离恶口有这八种好处。这八种都属于净业。对我们修净土关系太大了。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如果还常犯恶口。不能往生。为什么?这个习气不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很慈悲。可以容纳你、可以接受你。海会大众不欢喜你。你没有办法入他们的团体。所以不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要修净业。三业清净念佛才能往生。三业里头最重要是口业。末后一句: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大乘经上世尊常常告诉我们。佛的音声叫圆音、圆满音。「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这个殊胜的梵音从哪里来的?这里告诉我们。从不恶口来的。我们要想得如来果地上的梵音声。这个不能不学。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721.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五十五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五十五;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