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六十九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六十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六十九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九集) 2000/9/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06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倒数第三行:
【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
昨天介绍到此地。今天我们看:
【二、无瞋恚心。】
所说的八种。这八种是八大类。每一类里面的境界都是无量无边。只要有这些烦恼现行。都属于瞋恚;如果瞋恚断了。此地所说的这些东西自然不会存在。损恼心、瞋恚心、诤讼心。乃至于不和睦忍让。这都是瞋恚的现行。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损恼」放在第一个。非常有道理。凡夫有意无意都令一切众生生烦恼。第二句讲『无瞋恚心』。世人稍不如意瞋恚自然就生起来。由此可知。这个业障习气的深重。经典里面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恚心一起来。智慧就没有了;不但智慧。我们常讲理性。理性就被蒙蔽了。于是全凭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哪有不差错的道理?不仅是伤害自己的身体。上一次我们举例说明。而且有意无意跟一切众生结了冤仇。冤仇若不能够化解。因缘成熟的时候报应就现前。所谓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而且果报必定是一次比一次残酷。
诸位如果读《安士全书》前面的第一个部分。《文昌帝君阴骘文》。前面有很长的一个大篇幅。帝君说他一十七世为士大夫。所造的业、所受的果报。非常值得我们警惕。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学佛那就不必说了。学了佛之后。我们总得要相信「因果通三世」。人决定不是只有这一生。如果是只有这一生。何必要修行?用不着了。惹这些麻烦干什么?不是这一生。确确实实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过去已经造了不少罪业。养成深重的烦恼习气。这个没法子了。遇到佛法。遇到圣人的指点、教诲。我们觉悟了。觉悟之后。就要知道改过自新。觉悟之后。就不会为这一世着想。你的眼光开了。你有前后眼了。所谓「前后眼」就是你见到过去。你也看到未来。这个前后眼是智眼、是慧眼。我们怎样为来世着眼。这个就对了。
这一世非常短暂。纵然活上一百岁。也是一弹指就过去了。聪明人在这个短暂时间当中。如何求出离道。怎样走出六道轮回?儒家讲得好。「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后面讲。「知止而后有定」。止什么?止于至善。至善。佛法里面讲得清楚。至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至善;我们要把心定在这个目标上。这叫知止。我们什么都不求。世出世间法一样都不沾染。宗门里面的话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什么?这就是万缘放下了。一心就向无上菩提。
昨天晚上。会长跟我在一起谈下一届培训班的问题。也谈到现前佛教界出家人一些概况。佛法要想成就。不能不放下世法。世法跟佛法我们要有能力辨别。佛法是正觉。世法是迷情。佛门里面的事情如果不觉悟。也是世法;世法里面的事情如果觉悟了。也叫佛法。佛法、世法在哪里分?在觉、迷上分。所以佛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态度是自在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果攀缘就是世法。随缘是佛法。换句话说。让我们一切不自在。这是世法;得大自在。那就是佛法。我们要怎样才能够得到?我想许多同修都希求的。要想得到自在。要想真正做到随缘。十恶一定要舍掉。离开贪瞋痴慢就自在了。内无烦恼。外面境界就没有办法诱惑你。外境还能够诱惑你。是你的烦恼没有断。它诱惑你什么?诱惑你烦恼。让你的烦恼起现行。所以我们内里面把烦恼断了。无私无我。无有贪瞋痴慢。外面的境界再多、再巧。也无动于心。这样才能得自在。这样才能随缘。随缘一定是自在的。随缘里面带来烦恼那就错了。这个事情我们就不能随。随缘里头决定没有烦恼。
世间的烦恼大多起于得失。得失心太重了。果然无私无我、无有贪瞋痴慢。诸位晓得。得失心没有了。这时候可以随缘了。有缘。广利众生。不是为自己。为利益众生;没有缘的时候。利益众生的事、心行也绝不中断。做的方法不一样。古德常说的。有缘分我们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帮助社会;没有这个缘分。那就独善其身;所以没有休止的。这正是古人所谓。有缘我们兼善天下。无
有一些佛门弟子。在家出家我都遇到过。慈悲心很重。念念不舍为众生服务。想尽方法去找机会。惹得一身的烦恼。这是错误的。这就是讲的攀缘而不是随缘。自己精心在那里计划。应该要怎样怎样做。这个错了。明白的人不会这么作法。但是有另一个作法。求佛力加持。这是正确的。求佛力加持也不是天天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祷告。那也是属于攀缘。这里头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努力充实自己。念念不舍为众生服务的心愿。这就是求佛菩萨加持。由此可知。佛菩萨加持决定不舍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没有成熟。这个机会就遇不到。
我早年在台中求学。离开老师那一天。我就发愿教学。一直没有机会。等了四十年。新加坡这个缘才成熟。这个缘成熟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我没有要求李木源居士办培训班我来教。我没有要求。他发心来找我。这个缘成熟了。我要发心去找他。请他来办个培训班我来教。我要教得不好他要骂我。这就是所谓的时节因缘。时节因缘要很有耐心去等待。我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在家的大德、出家的老法师劝我教学、劝我写书。至少也有几十次之多。我不是无动于衷。我知道时节因缘没成熟。没有成熟。大概不外两种因素。第一个是自己的德行、学术还不足以传法。佛菩萨不会有感应;第二种。此时此处没有真正发心学法的人。这两种缘缺一个都不成熟。必须这两种缘都成熟。佛力加持。机缘成熟了。我们很清楚。所以在没有成熟的时候。一定要加功用行。
用功的方法很多。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哪一个法门对自己有利。自己要知道。不知道的话。自己可以试验。试探试探。什么叫有利?决定不让自己堕落。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时时刻刻要提防。如果真的不让自己堕落。我们是个知识分子。最有效的方法是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经典。经典是
多少人天天在堕落。自己不知道。明眼人看得清楚。想帮忙;帮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735.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六十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六十九;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