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一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十一集) 2000/9/7 新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四、柔和质直心。】
这是八种喜悦心法的第四种。离开瞋恚。由此可知。三毒烦恼对于菩提心的障碍有多大。马鸣菩萨在《起信论》
【五、得圣者慈心。】
这个『慈心』不是六道里面、天道里面的慈心。我们知道色界十八层天。除了修上品十善、四种禅定之外。他还要具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才能够生到色界天。这个地方讲『圣者慈心』。超过色界、无色界的凡夫天人;此地所讲的「圣者」。最低的水平也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权教菩萨的慈悲心。从这些经文。我们能够体会到。三毒烦恼是修行成就最严重的障碍。它的果报:瞋恚是在地狱。贪欲是在饿鬼。末后这个邪见是在畜生。这是三恶道主要的业因。我们要远离三恶道。要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圣道。十恶不能不离。十善不能不修。
修道人所以没有办法断十恶、修十善。原因虽然多。总不外迷于世间的五欲六尘;迷得太深。迷得太重。深深的执着不能放下。原因在此地。无论做什么事情、做一点点好事。一定要居功;这不但是遭人的嫉妒。跟人结冤仇。损自己的性德。损性德是什么?障碍自性的智慧德能。佛家讲德相。比德能的范围还要广。我们对这个道理没有能够透彻理解。不但是功德不能保全。实在讲功德不能成就。造成修学菩提道上最严重的障碍。我们现在算是知道了。是不是真的知道?没有;充其量只可以说现在我们听说了。并不能真信。如果听说就真信。他就回头了。换句话说。一定离贪瞋痴。这才是真信;如果不离十恶。只可以说听说。听佛菩萨有这么一个说法。还不能完全相信。大经大论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的建立很不容易。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是佛教徒。我们信佛;我们出家了。我们受了大戒。信佛了。不见得。
我曾经在讲席里头也向大家报告过几次。我在台湾出家两年之后才受戒。受了戒之后回到台中去看李老师;这是一般普通的礼节。谢老师。老师看到我远远的来了。就跟我招手。大声的叫道:「你要信佛!」叫了好几声。我走到面前。我也愣住了。然后他跟我解释:「不要以为出家受了戒。你就信佛了。有许许多多的老和尚。到八十、九十岁。到死都还不信。为什么不信?没有做到。信。哪有做不到的?信。决定做得到;没有做到。就证明你不信。只能说你听说而已。」我这才恍然大悟。
佛说:「信为道元功德母。」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往往是粗心大意看过了:「这个好像很平常的。老生常谈。三岁小孩都知道。这有什么希奇?」不知道成功、失败的关键就在其中。净宗修学求愿往生。头一个条件是信;净土的三个条件叫「三资粮」。大家都很熟悉。信、愿、行。信没有。愿、行都是假的。好比三层大楼一样。信是第一层。愿是第二层。行是第三层。一层没有。哪来的二层、三层?今天我们读到这一段经文。使我们感慨很深。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信了没有?果然相信。决定依教奉行。不必人劝。不必人勉励。依教奉行是自然而然的。大乘经上常说「法尔如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权教菩萨、声闻、缘觉。有没有人劝勉他?他们这些人不需要人劝勉。都是自动的去修行。
大乘法跟小乘法确实不一样。大乘法是智慧做指导。所以从初发心就跟小乘圣者不同。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在果位上比不上小乘阿罗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果位上诸位都清楚。在断惑只等于小乘须陀洹。只是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而已。思惑一品还没破。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但是。他的智慧、他领悟的能力超过阿罗汉。佛讲大乘甚深的教义。阿罗汉听不懂。初信位的菩萨听得懂。这是我们一般人所说的。这一种人所知障轻、烦恼障重。所以在断烦恼这方面比不上阿罗汉。智慧方面超越阿罗汉。圆教菩萨。十信位里头发的是相似菩提心。不是真实的;但是非常可贵。他不断的在精进。到初住位这菩提心才真正现前。「三心圆发」。这个「三心」就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三心圆满的发出来了。自利利他。一直到无上道。所以他们得的是圣者的大慈大悲。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四、五、六三句。实际上都是讲的菩提心;第四句讲的直心。第五句讲的深心。第六句讲的大悲心。慈心自受用。好善好德。『利益』众生、『安众生』。令一切
诸位要是深读《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了。确确实实「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个人命运是注定的。你家庭的家运也是注定的。国家的国运还是注定的;整个世界有世运。依旧是注定的。谁注定的?绝对不是上帝。绝对不是阎罗王。也不是佛菩萨。业力注定的。个人是自己别业注定的。家庭到世界是大家共业注定。一个家庭的家运是你一家人的共业注定的。国的国运是你一国人的共业注定的。这个世界有世运。是世界上这一些人共业注定的。非常有道理。尤其佛在这个经一开端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在造业;业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
一切众生所造的业。善恶混杂。在古时候。一般都能接受圣贤人的教诲。因此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善比较多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737.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