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四十六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2 05:0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四十六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四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四十六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六集)  2000/8/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046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八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三个字看起: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这是说离两舌所得的第三种殊胜果报。『本业』是指我们在这个世间从事的一种行业。这个意思是说。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都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信任与随顺。当然你的事业就一帆风顺。你的事业决定会成功。这是我们现在人所谓的人缘好。你能够得到许多人来协助你。成就你的事业。得到很

佛教学讲经需要做笔记么

多善友来帮忙。这是缘。真正的因是在离两舌。是在不妄语。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可看到不妄语的殊胜功德。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就因果道理上来说。我们能够不破坏别人。所以自己无论经营什么样的事业。也不会遭别人来破坏。这是果报。

  如果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我们在事业上还遭受别人嫉妒破坏、恶言相向。这个事情不是没有。有的。那是什么原因?过去生中做的不善。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绝对不是我这一生所修的没有感应。你这个怀疑就错了。佛家常讲「因果通三世」。我们这一生的造作。所受的一切果报。业因前世种的。前世修的不善。这一世修的虽然很善。还不能够免恶报。但是我们心里明白。来生这一种恶缘恶报就不会有了。所以这一生当中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一定要随顺佛陀。一定要有信心。决定不怀疑。

  以往没有遇到佛法。做错事情太多了。这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积极修善。断恶修善。真的像了凡居士那么样的认真、那么样的努力。过去生中的不善果报也能改善。这就是佛家讲的勇猛精进。如果不是勇猛精进。这个定业很难转。不容易转的。我们这一生所修积的来生得报。所以不能不勇猛精进。勇猛精进。我们这一生得的是花报。果报比这一生所受的花报更要殊胜。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法行』是讲我们修行。这就是讲学佛。你学佛也不会被人破坏。这个事情我们见得很多。有一些在佛法里面修得很好的。也学了很多年。遇到一位知识劝导他:「还有法门比你这个更殊胜的。」这一劝他心动摇了。舍

佛教讲经最高境界

弃了。跟别人学去了。这就是破坏他的法行。这是恶友。在现在这个社会很多。正如《楞严经》里面所说的。这个末法时期。就是讲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有不少同修来跟我说。他说他的同参道友们。以前都念《无量寿经》。都念阿弥陀佛。修了很多年。不错了。现在跟别人走了。不相信《无量寿经》了。也不念阿弥陀佛了。来跟我说他忧愁得不得了。我说不必忧愁。各有因缘。要懂这个道理。各人有各人的业因业缘。佛都奈何不得。我们有什么能力?我们劝导他。尽到做朋友的责任。他信不信是他的事情。我们不能干涉。干涉就把自己的道心扰乱了。这个人虽然跟别人走了。舍弃了净宗法门。说不定过几年他又回来了。很难讲的。我们自己修得很好。这是个榜样。过几年比较比较。他觉得你修得不错。「我不如你」。他就很可能回来了。这个时候用言语劝他是起不了什么效果的。决定要以真正的行持。长时间去感化。这才能起作用。所以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我们想想。当然这个因与缘都是两舌。挑拨。挑拨的人有两类。一个是有意的。有意破坏他的。一种是无意的。无意的也很多。他自己本身不认识。他修了邪法。他劝他的一些朋友们都跟他一样去信邪法。把邪法当正法。把正法看作邪法。尤其是我们今天提倡的《无量寿经》会集本。一直到现在。反对的声音很多。李炳

惠州佛教讲经交流会

南老居士得到这个本子。当年在台中开讲的时候。好像是一九五0年。在民国三十九年。那个时候就有人批评。不过那个时代的人。心地还比较淳厚。批评还不是直截。这是人家的德行。讲得很含蓄。现在人没有这种含蓄的情趣。没有了。严厉的指责。受这个影响的人。有。所以同学来问

佛教经典 讲经

我:「那怎么办?」我说:「随他去。各有因缘。」这是什么?自己认识不清。道心不坚固。才会受两舌离间动摇了法行。

  所以佛法。佛常常在经典里头教导我们。要深解义趣。你对于经教的义理了解得愈深愈广。你的信心才坚定;愿心坚固。终不动摇。这个会集本。正如夏老居士往生之前所说的。这个会集本会传遍全世界。世界上明眼的人很多。有智慧的人也不少。九种本子摆在面前。他自己可以选择。九种本子都好。无论用哪一个本子。只要老老实实去修行。都能够往生净土。都能够见阿弥陀佛。九个本子。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没有标准。标准在自己。这几个本子。哪个本子你看得很顺。看得很畅通。意思很明显。这个本子对我就契机。契机就得利益。诸位要晓得。讲经说法是给你介绍。是缘。能不能成就是你的功夫。功夫是什么?功夫是信、愿、行。信什么?不是信这个经本。是信阿弥陀佛。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经本。它内容介绍的都是教你信阿弥陀佛、信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没错。所以只要建立信心。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

  行。决定要依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纲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里面。决定圆圆满满包含了十善业道。为什么?如果你造十恶业。你决定没有办法收摄六根;果然收摄六根。这个人决定是纯善之人。以善心、善行。念佛才得往生净土。我们通常讲发菩提心。这都是泛泛而言。怎么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要哪些条件?《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前面三位善知识。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宝。吉祥云比丘代表佛宝。所以教念佛法门。海云比丘代表二住菩萨。治地住。代表法宝。就跟你讲发菩提心。那里头说得详细。我们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菩萨发菩提心跟我们完全不一样。要真干。妙住比丘代表三住菩萨。代表僧宝。修行住。怎样修六度万行。《华严》虽然讲了许许多多法门。但是指归净土。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净宗初祖。在华严会上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我们自己要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决定不能够妄语、两舌。这个毛病不能改掉。菩提道上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你的逆境、恶缘。总是不容易摆脱。这些障难从哪里来的?一定要晓得。是自己过去今生所造的。如果你要是怨天尤人。你是罪上又加罪。堕落、受苦还是自己。没有人代替。不懂佛法的人。往往受到灾难自己心不平。总是觉得别人陷害他。总是觉得别人对不起他。社会对不起他。甚至于是老天爷对不起他。佛菩萨对不起他。这个造业就重了。这是不解如来所说义。

  真正通达佛教诲的义趣。我们就觉悟了。世出世法不离因果。因决定是自己造的。佛没有办法给你。佛要是能给我们。我们就不要修行了。佛大慈大悲。让我们都成佛。这是办不到的。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佛的慈悲只是把道理跟我们说清楚。修学的方法提供给我们;他是个过来人。把他修学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做参考。我们能相信。顺着他的道路去走。我们决定有成就。佛对我们的加持只是如此而已。这个诸位要懂得。就像我们作学生听老师的。老师对我们的加持是教导我们。路一定要自己走。你在学校念书。老师教你。作业要自己做。不能说老师代你做作业。哪有这种道理?老师代你做作业。你能成就吗?作业一定要自己做。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的修行。修什么?把错误的行为修正。我们前面念过的。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这是错误行为;把这些错误行为修正。永远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这就叫修行。

  所以诸位。「修行」两个字定义一定要认识清楚。不是说我每天读经是修行。我每天拜佛是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杀盗淫妄。那有什么用处?拜佛也没有用处。做再多的好事都没用处。这种例子很多很多。我们在古人笔记小说里边看到很多。有一些人在一生当中。造了很多罪业。发了大财。但是这个发财都是昧着良心欺骗别人赚得来的。到晚年也知道后悔。也知道错了。天天拜佛。修桥补路。尽做好事。最后还是得恶报。什么原因?这个业转不过来。转不过来。实在讲。做得不得力。欺骗别人。赚了十万。拿个两万来做好事、来拜菩萨。这有什么用处?所以我们仔细去观察。都是对于教理欠通。他所行的不力了。

  如果真的通达、真的勇猛精进。业报能转。哪有不能转的?阿阇世王造五逆十恶。临终忏悔还能够上品中生。由此可知。勇猛精进是真能转。转不过来的。不是勇猛精进;是想转。但是贪

佛教讲经比赛稿

瞋痴没有完全放下。以为做一点好事就可以弥补了。你做了十分恶。你才做两分善。转不过来。做了十分恶。必须有十二分的善。那可能转过来了。这些道理、事实。经典上有。古人笔记、传记里头有。如果你自己冷静的来观察。在我们周边环境、我们认识朋友当中。有!活生生的就在我们面前。我们能看到。才知道世出世间业因果报是真理、是定律。不但是六道凡夫不能改变。三乘圣人、诸佛如来也不能改变因果。所以世尊对于一切众生的教诲。十善业道是头一堂课。我们从这个经入门。也在这一部经上得大圆满。十善都做到了。都做得非常清净圆满。你就成佛了。好。今天时间到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712.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四十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四十六;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68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