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十善业道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三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集) 2000/04/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003
诸位同学。大家好!从网络上传来的问题。汇集起来已经不少了。我想我们另外找时间来答复。有一些同学。这一两天就要离开新加坡。时间非常宝贵。今天我们开始讨论《十善业道经》。在这一部经典里面。也能把我们许许多多的问题解释了。像此地有一个问题。宗教融合是一大胜事。若我们也去听外教的经典。是否与「一门深入」相违背?对于非正教的教派。譬如清海、卢胜彦。当如何应对?
这个问得好。教确实有邪正。要辨别清楚。可是对于深位的人。他们的见解就不一样了。这些人真正到了不受外境的干扰。所以邪正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是凡夫。会受外面环境影响。于是邪正就必须要辨别。要远邪亲正。这是随顺根机来说的。
今天大家请看《十善业道经》。前面有雍正皇帝的「上谕」。我们来看这一篇。清朝的帝王都是佛门的弟子。而且在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是前清鼎盛的时期。他们请法师在宫廷里面讲经。我们在记载里头看到讲《无量寿经》。以《无量寿经》的理论教诲来治国。这是非常值得赞叹的。宫廷里面读经讲经。建立了共识。这是非常有智慧、非常高明的作法。他不用自己的意思。不叫别人听我怎么说。不是的。听佛说。皇帝要听佛的。臣子庶民都听佛的。人心平了。所以天下大治。我们看他这一篇。就晓得清朝怎样把国家治好。这个地方透一点消息。「上谕」。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皇帝的训辞。
【朕惟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这一段是主旨、总纲。一语说破了。「朕」这个字是上古时代所有一切人的自称。就像现在称「我」。上古时代都称「朕」。这个字变成皇帝专用是秦始皇。秦始皇才开始这个「朕」是皇帝的自称。以后一般人称自己就不用这个字。我们要晓得这个字的来源。『朕惟』。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我认为、我以为。就是这个意思。『三教』。是中国古时候「儒、释、道」。讲这三家。这三家都是属于教学。诸位要晓得。这个「教」是教学。不是宗教。宗教在中国确实是很晚才有这个名称。而且不是从中国来的。是从日本传来的。所以中国没有「宗教」这个名词。也没有宗教这个概念。这是从外面传来的。
中国讲教是教化的意思。教育的意思。怎么样教化众生。「教化」这两个字的意思非常好。教是行为。化是结果。我们接受圣贤人的教导。于是就产生变化。这是常讲的变化气质。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这是讲教学的效果。所以中国人用的词汇。教是因。化是果。意思非常的完美。这是讲儒家、道家、佛家这三种教育。『觉民于海内』。是教人民觉悟。海内是指中国。在中国推行觉民的教育。这个意思多好!绝不是迷信。是教众生觉悟。『理同出于一原』。它的理论根据是相同的。在形式上来看。都是依据孝道师道。这是「儒、释、道」三家都讲孝道。都讲尊师。虽然他们说法不一样。方法也有差异。他的方向目标决定是相同的。所以『道并行而不悖』。中国这么大的幅员。这么多的人口。在从前国家没有立这么多的学校。谁去教化众生?这三家。他们担负起教化众生的责任。帮助国家。帮助帝王。帮助社会。使社会大众真正得到安和乐利、幸福的生活。这是把这三教他们的殊胜利益。一语道破!
可是人他有分别执着。他有烦恼习气。于是互不兼容。这种情形不难理解。现在社会这个问题更严重。毛病发生在哪里?雍正也一句话道破。
【人惟不能豁然贯通】
这是根本的毛病。为什么互不兼容。互相嫉妒排斥?就是没有豁然贯通。豁然是大悟。能够悟入圣贤人的境界。事理贯通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不能豁然贯通。
【于是人各异心】
异心就是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每个人妄想分别执着不一样。
【心各异见】
每个人的看法想法不一样。于是烦恼习气现前了。
【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
慕道就是道教。道教的信徒他说佛没有道那么尊贵。这就是尊道贬佛。问题就出来了。
【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
佛弟子尊崇佛。佛大。道没有佛大。
【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
【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
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就有。尤其是信徒与信徒之间。存在矛盾对立。彼此争胜而不相下。往上面去。上面去没有。前几天李木源居士还跟我说。他说从前太虚的门下弟子跟圆瑛门下的弟子。互相不兼容。彼此攻击。彼此不相让。以后这两位老法师见面。非常客气。信徒一看。怎么回事情。怎么两位老和尚他们见面这么客气?上面没有这回事情。下面不服。总以为自己的师父了不起是第一。别人都不如。现在这种习气更深了。到处都能看见。所以我们读这一篇「上谕」。感触很深。换句话说。上面没有过失。过失都在下面。我们再往下看。
【朕以持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
这是雍正皇帝自己说的。他对于三教的看法。跟别人就不一样。为什么?三教都下过功夫。这就是前面讲的豁然贯通。「亦惟得其平而已矣」。平是平等。三教确实平等。我们今天看新
邪法跟正法也平等。这个道理就很难懂了。为什么说它平等?同出于一源。正法是心现识变的。邪法也是心现识变的。离开心识。世出世间无有一法可得。邪正从哪里分?我们大乘经读多了。晓得与法性相应的叫正。与法性相违背的叫邪。邪正是这么分的。相应不相应我们不谈它。根是一个。都是这儿生的。我们要深深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回过头来观察自己。我们自己一念善心是正。一念贪瞋痴是邪。邪正就在本身。一念恶。是妄想分别里头变现出来的;一念善。是正知里头变现出来的。妄想跟正知是一不是二。迷了时候叫妄。觉了时候就叫正。由此可知。正法邪法就是觉迷而已。觉悟了。邪法就变成正法;迷了。正法也变成邪法。这才是真正明白道理。所以三教的教人都叫觉。觉就是正法。教人转迷为觉。迷了的相是六道三途。觉悟的相是四圣、一真。现相不一样。果报不一样。迷的果报苦。觉悟的果报乐。
【能得其平】
以清净平等心来看。
【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无非欲人同归于善。】
你真正明白。真正通达。你就不在乎形式。而着重它的内涵。着重它的实质。我头一次跟纳丹总统见面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他在所有宗教里面。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而不重视形式。这个话内行。不是外行人说得出来的。所以我们对他很尊敬。能透过这一关。不但世出世间的的宗教平等了。一切诸法都平等。我们的平等性智才能够现前。分别执着才能放下。大乘法里面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又跟我们说。「哪一法不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妖魔鬼怪也是佛法。佛是什么?觉的意思。你只要通达明了觉悟了。这个法就叫佛法;你要是不明了、不觉悟。迷在其中。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要明白这个道理。法是一切诸法。这是我们平常解释宇宙人生一切的道理。一切演变的过程、形相。用一个字作总代名词叫「法」。佛是什么意思?对于这些法都明了通达就叫佛。世出世间一切法彻底通达明了。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他对于一切法不迷惑。
明了之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669.html
以上是关于「十善业道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十善业道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