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率天」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金刚经- - 一九九五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兜率天」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金刚经- - 一九九五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金刚经- - 一九九五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四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二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023-0024
请掀开经本。第二卷。第四十六面。倒数第七行。从第六节看起:
【佛所说法。本来皆不可取。皆不可说。故取法说法。取非法说非法。皆非也。明得此真实义。便为实信。】
我们昨天讲到这个地方。必须要补充一句
【一念相应得无量福】
一念与什么相应?在此地讲。就是与法跟非法。不取法相。也不取非法相。与这个相应。此地是指这个。那你得的福就无量无边了。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他们在生活上、在事业上、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就是这么做的。这个做法与自性相应。性德无量无边。无有穷尽。因此得福就无量。道理是在这个地方。
【以一念相应是净念相继之根也】
净念相继不一定是指净土宗念佛。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他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的方法。我们看到这四个字。不能执着这一定是念佛法门的。这是净土宗的。你要是这个执着就错了。其实净念相继这一句。通所有的大小乘佛法。无论是哪一宗。无论修哪一个法门。如果不能净念相继就不能成就。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一句是通达一切法。
【佛虽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
佛成佛了。佛证得什么?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话不假。佛有没有自己以为我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这个念头。如果佛有这个念头。哪个证得的?我证得的。我相有了。有我相。与我对面的就有人相。就有众生相。就有寿者相。四相具足。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说有法可得。是我们凡夫看到的。而佛呢?佛心清净。确确实实没动一个念头。说我有什么法可得。换句话说。佛是从来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虽然做了。虽然证得了。心里还若无其事。这是他高明之处。心里面丝毫的分别执着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到底下一大段。要详细说明这个道理。
【无少法可得者。不自以为成佛也。故曰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于所得之法不执着。于所证的地位也不执着。证的地位。我们说他成佛了。佛在十法界。至高无上。他没有觉得他至高。他没有觉得他无上。没觉得。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得一点点就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很高。甚至于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值得骄傲;值得骄傲。你想想看这个话是什么味道?他值得骄傲。佛证了无上正等正觉。他没有觉得有什么好骄傲的。没觉得。佛成了佛。也没有觉得值得骄傲的。没有!所以佛能够与九法界众生打成一片。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
【彻始彻终。一以贯之曰。无住而已矣。】
在这一大段里面。第一大段。我们所看到的。这一段就是「的示无住以生信」。这里面一句话可以把整个意思都包括了。就是「无住」。无住就是不执着。佛就是教给我们不执着。执着就错了。
【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如是如是。】
因果是世出世间的定律。善因决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作佛、作菩萨之因。就是无住。能够空有两边不住。就能成菩萨、成佛。这是从因到果。成了佛、成了菩萨之后。还是两边不住。果彻因源。从这个地方。我们又明白一桩事情。那就是佛法当中所说。佛法是不二法。诸位从这里能看到。因果是一。不是二。因里头有果。果里头有因。因果是一法。不是二法。把因果看作二法。你就看错了。所以佛法是不二法。这就是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八个字说明因果是一法。第一大段「生信」。我们就报告到此地。
再看底下第二大段。第二大段科题:「推阐无住以开解」。推是推广。阐是说明。我们把这个展开来详细的说明。帮助大家开悟。信是真正相信。以此为实。以这个为实在。真正相信。信了以后要理解。由此可知。佛法里面讲的信。跟其它宗教讲的信不一样。一般宗教叫你决定相信神。不明白的也不能问。神说的那还有什么话说?佛法不一样。佛法可以打破沙锅问到底。佛不会怪你。佛法是准许你问的。一定要叫你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全都搞明白了。那才行。有丝毫的疑惑就变成你修证上的障碍。所以解太重要了。我们要清楚。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要是在信解行证这四个字里面。这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在哪一个字?全都在解。这才知道解的重要。信了以后。要了解、要明白。所以佛教的信不是迷信。我们佛法讲正信。什么叫正信?道理明白了。真相明白了;可见得这个信是有条件的。不是没有条件的。你讲得很有道理。确实是事实真相。我相信得过。这是有条件的。正信还不是真信。想想有道理。但是这个道理。你证得了。我没有证得。事实真相。你受用到了。我还没有受用到。必须自己亲自证得那个时候、亲自得受用那个时候。那个信才叫做真的相信。可见得佛法讲信。分很多等级。前面一大科讲实信。实信的标准是要依教奉行。这一段唯恐你还不能真正发心去做。这才不厌其烦。再加详细说明。目的希望你真的相信。真的能去照做。经文一开端。世尊举小乘人。小乘四果。来做一个样子。做一个例子。我们看经文:
经【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这个意思是说明。叫着须菩提问他。你的意思如何?你以为如何?须陀洹会不会有这么一个念头。「我得须陀洹果。我证须陀洹果了」。他会不会有这个念头?你们大家如果不看这个经文的话。你们想想有没有?如果你证得须陀洹果。「我证得须陀洹果了!」我们在很多地方。在外国、在台湾我也听到。没人这个说法。都说须陀洹果太低了。有很多人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他已经成佛了。佛再来的。这只能够骗骗无知的人。假如《金刚经》你要是念熟了。他就骗不了你。他说他是菩萨再来。他着了菩萨相;他说什么佛再来。他着了佛相。着了相就是凡夫。佛菩萨怎么会着相?不但佛菩萨不着相。连小乘初果须陀洹都不着相。我们看尊者的答复:
经【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是梵语。要是把它的意思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入流的意思。入什么流?入圣人一流。他不是凡夫。他已经入圣者之流。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证得须陀洹果。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我们看底下这个批注:
【初果】
须陀洹是初果。小乘初果。
【断尽三界八十八使】
使是烦恼。烦恼的代名词。古时候讲使。就是衙门里面当差的。像现代的刑警队。刑警队跟在你后面。绝对不是好事。你一定犯法。他要来抓你的。这八十八个烦恼。天天跟着你。你就不自在了。你就不得不搞生死轮回。原因在此地。这是烦恼。我们通常把烦恼分为两类。一个是见解上的错误。一个是思想上的错误。这是属于见惑。见解上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总共有八十八种。所以称为八十八使。初果断尽了。八十八种要是把它归纳。归纳为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一切众生都把这个身当作我。这是错误的见解。这个见解叫身见。从这里我们就了解。初果之人。绝对不会把这个身当作我;如果你还把这个身当作我。保证你没有证到初果。如果你证到初果。你不会再把这个身当作我。你要自己想一想。我有没有证果。不就知道了。还把这个身当作我的话。没证果。第二个是「边见」。所谓边见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相对。相对就是两边。譬如经文前面所讲的。空有是相对;邪正是相对。真假是相对。而我们确实是生活在相对的世间。爱因斯坦讲的《相对论》。那个相对在我们佛法讲边见。这是错误的见解。
第三种叫「戒取见」。第四种叫「见取见」。这两种合起来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就是非常固执他的看法。这个我们叫做成见很深。这个也是很严重的烦恼。为什么分成两个?一个是因。一个是果。因上的成见。我们就叫它做戒取见。持戒是修行之因。所以说是因地上的。佛在经上举比喻说。这是世尊当年在世。印度那个时候的确是宗教之国。佛教以外。经典上记载。印度宗教可以算是有名的。信徒都相当多的。有九十六种。九十六种外道。那是宗教。其中有些宗教持牛戒。持牛戒是什么?学牛。牛吃草。他也就吃草。牛给人家耕田。他也帮人家去耕田。为什么他要学牛?这些人都是有修行的人。都修定。确实有定功。他在定中看到牛死了以后生天。人死了以后堕三恶道。他一想的时候。牛能够生天。这很值得他去羡慕、去效法;他也想生天。于是他就学牛。你要告诉他。牛不是这样生天的。他不相信。他在定中亲眼看到的。所以这个成见就很深。这一类的就叫做戒取见。他是错误的。实际上牛能够生天。是牠前世善根成熟。不是这一生的;这一生当中。作牛可以说受果报而不造业。牛的性情很温顺。又吃草。牠也不是吃肉的。替人耕田服劳役。牠是在消业障。没有造业。能生天是前世的善因。前世必定修十善业道。这一生牠的寿命完了之后。过去生中的善业现前。这样生天的。绝对不是吃草、耕田而生天的。没有这个道理。这是举出这一个例子。把这个因看错了。不是这个因。以为是这种因。世间法里头。与这个相类似的很多很多。我们一一要细心去观察、去辨别。
见取见。这个见就是见解的见。这是从果上说的。佛在经上也有比喻。譬如生天。有许多人认为生到天上就究竟了。就得永生。这个见解是错误的。天人的福报确实比我们人间大得多。寿命也长。譬如忉利天。这是古时候这些印度人祭天。多半都是祭忉利天主。中国人也不例外。中国人也祭天。我们中国人叫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欲界第二层天。并不很高。佛告诉我们。忉利天人的寿命一千岁。我们人间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忉利天人看我们人间。人活得很可怜。寿命只有一天。一百岁才一天。如果说五十岁就走的话。那就是半天。所以。你说人有什么值得骄傲?天人看起来真可怜。时间实在是太短太短了。忉利天人。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他的寿命一千岁。当然我们算起来是天文数字。寿命是真长;其实他的寿命并不很长。天有二十八层。这才是第二层。上面还有二十六层。愈往上面去寿命愈长。譬如大家所熟悉的弥勒菩萨。弥勒现在是菩萨。现在没成佛。将来要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八相成道成佛。什么时候来?他现在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寿命尽了。他下生。兜率天在上面。他下生。到我们人间来是下生。兜率天的寿命四千岁。它是倍倍增长的。忉利天寿命是一千岁。忉利天上面是夜摩天。夜摩天的寿命二千岁。是忉利天的一倍。再往上去兜率天。兜率天又是夜摩天的一倍。四千岁。时间的时差也不一样。我们现在讲时差。时差也不一样。我们人间四百年。兜率天一天。弥勒菩萨那个地方。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人纵然活上一百岁。假如兜率天也是以二十四小时计算。一百岁的寿命在他看起来六个钟点。五十岁三个钟点就完了。这些跟大家讲的都是事实真相。兜率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一年也算是三百六十五天。四千岁。他要什么时候到我们世间来成佛?《弥勒下生经》里面讲。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年岁就是这样算出来的。菩萨从兜率天下降到这个世间来成佛。是我们娑婆世界贤劫第五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这个要知道。
现在有很多人说。释迦佛已经退位。弥勒佛掌天盘了。这个说法你能够相信吗?没根据!我们说东西要以佛的经典做根据。佛经典上没这么说法。没这个说法!实实在在讲。以忉利天的人来看。释迦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灭度。到现在时间不长。以忉利天来算。玉皇大帝那里算。他们一天我们人间一百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外国人的算法是二千五百年。忉利天才二十五天。哪有这么快弥勒菩萨就下来了。没这个话。这是讲不通的。必须要明理。就不会被人家这些说法动摇了。经典上所说的。都是真实的。这是属于错误的见解。叫做见取见。非果计果。不是真正的结果。把它当作结果。这是错误的。真正不生不灭。真正永生。只有在佛法。佛法里面讲的菩提涅盘。那才是真正的果报。那就没有错了。末后一个叫「邪见」。邪知邪见;除了上面这个四种之外。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包括在这一类。八十八使可以分为五大类。初果这五大类统统断掉了。换句话说。他知见正。
【已见真空之理。而知无我亦无我所矣。】
他明白这个。他了解无我。我尚且没有。我所有的当然更不执着了。这是初果须陀洹的条件。这是佛门小学一年级。诸位要知道。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我们在佛教学校里念哪个班?统统念的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没有到一年级。小学一年级从来没有去过;如果到了小学一年级。就是学生。正式的学生。不退转。初果须陀洹就不退转。位不退。我们还在三界六道里打滚。说起来很惭愧。无量劫来念幼儿园。生生世世都留级。都不能够往上升。我们是这么一个样子。这一生搞清楚、搞明白了。要发愤、要努力。要脱离幼儿园的班。要往上面去进取。这个就对了。
【须陀洹。此云入流。】
这再解释什么叫入流。
【根尘相对。名为六入。所以相入者。识为分别故。今曰不入。明其能空情识矣。虽名入流。而实无所入。】
可见得入流只是一个名词而已。入的意思。我们要把它搞清楚。
根尘相对。譬如我们眼根对的叫色尘。眼根对的是色;眼所见的统统叫做色。用这个字来做代表。眼所见的都叫色。耳所听的都叫声。都用一个字来做代表。怎么个入法?我们看到这个花。花是不是真的入进去?没有!你会入进去?明明花在外面。没跑到我们里面去。怎么会入进去?识为分别。这个识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起什么作用?分别的作用。这是人。那是物;这是花。那是叶;分别的是第六意识。执着是第七识。第六识只管分别。它不执着;第七识执着。末那执着。分别那个病很轻。执着就严重了。所以世尊教给我们大家。教须菩提实在讲就是教给我们大家。云何降伏其心?不执着。我们的妄心。就不会有很大的起伏了。一切法都不执着。那就对了。
今曰不入。入流者而无所入。这句话的意思。小注里说。明。明是明了。明了他把情识离开了、不执着了。情识就是第六意识、第七识。换句话说。他能在境界当中不分别、不执着。这个就叫做入流。实际上哪有所入?能入、所入都没有。叫它做入流。因为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对于一切法都不执着。他也不执着了。这是圣人之流。这么个意思。如果我们也不执着了。说老实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比须陀洹功夫高多了。弥陀弟子。那不一样!
【故曰。是名须陀洹。名者。假名也、名相也。下是名句。皆此意也。】
底下「是名」很多很多。凡是讲到是名。都是这个意思。这是一个名称而已。名是假名。名是名相。名相跟事实。的确是有距离的。我们要从名相体会它的事实。体会到事实之后。不执著名相。名相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这是说初果。初果不着相了。再看看二果:
经【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这个句子要注意。
【初果进断欲界思惑上上乃至中下。共六品。证二果。】
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证初果。他还有三界八十一品的思惑;思惑难断。见惑容易断。思惑难断。思惑就是错误的思想。最重的六品断掉了。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这六品。他就证二果。「尚余下三品」。还有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这三品没断。他还要天上人间一次往来。
【二果须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断之。故称一往来。然其心中。实无往来之相。】
他确实天上人间一次往返。他在天上不着天人之相。他到人间不着人间之相。着相才有往来。不着相哪有往来?由此可知。往来是从分别执着上所现的这个境界。离开一切分别执着。觅往来了不可得。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两边都离开了。都不执着、都不分别了。那就是古人所讲的「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就是这个意思。这是相当高的境界。一般人的确很难体会。我在讲经的时候。有的时候引用现代科学来做证明。现代科学家知道。空间是多维次的。不是一个单纯的。像我们人居住这个空间。属于三度空间。爱因斯坦发现的。还有四度空间、还有五度空间。现代科学家证实有十一度空间。实在说。空间是无限度数的。不只十一度。十一度就很难想象了。所谓生则决定生;去为什么实不去?空间的转变。空间转变的样子。实在讲就像我们看电视。频道的转变。看还是这个屏幕。我们这个频道看新加坡。按一个钮。那个频道看美国。美国就现前了。美国有没有来?没有来。都在这一个画面上。很像这个意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换频道而已。所以叫实不去。换频道而已。真的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了。娑婆世界不见了。真的西方世界现前了。二果圣人天上人间一往来。实在讲就是这样的境界。
经【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
阿那含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来。二果再进一步。把欲界底下三品惑断尽。他就不到欲界来了
【寄居色界四禅。不来人间。故称不来。然其心中。实无所谓来。】
他的心很清净。从来没有分别我来不来。没这个念头。他在四禅天。在那个地方修行。我们在佛经上仔细去观察。世尊为我们说的。三界六道凡圣同居土非常明显的有三处。第一个是四禅。四禅一共有九天。其中有五天都是这些声闻他们修行的道场。所以四禅是凡圣同居土。凡夫天有四天。圣人有五天。总共是有九层天。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兜率。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有内院、有外院。外院是凡夫。内院是弥勒菩萨。所以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地球也是凡圣同居土。确实有菩萨、有罗汉、有缘觉。在我们这个世间住。也住在这个地球上。这些圣者我们见不到他。他也不愿意见我们。虽然住在一起。彼此不相识;有缘的人。特别有因缘的人。偶尔会遇到。
像诸位常常拜忏。你们拜水忏。《慈悲三昧水忏》;那个里面有个故事。迦诺迦尊者是个阿罗汉。他的道场在四川。悟达国师害了人面疮。他是皇帝的老师。国家有名的这些大夫都看遍了。没有人能把他治好。以后想起来。他在早年遇到一个人。曾经告诉他。你有急难的时候。将来你来找我。告诉他。他在四川某个地方。在一个山上。山上有两棵树。你到那个树旁边去叫他的名字。你就会找到他了。他果然找到这么个地方。真的有两棵树。迦诺迦尊者道场现出来了。尊者是阿罗汉。用慈悲三昧水给他洗疮。冤结解除。他好了。离开的时候。没走多远回头一看。没有了。一片荒山。这证明真的我们这个世间。有阿罗汉居住。我们看不到。他有他的宫殿。他有他的道场。这是《慈悲三昧水忏》里面记载的。决定不是假的。悟达国师不会打妄语。不会骗我们的。
另外一个。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法照大师。法照大师早年在衡山南岳。河南的南岳。他出家修行。心地非常之好。有一天早斋。早晨吃粥。那个时候过堂吃饭。出家人都用钵。钵里面盛的是稀饭、粥。他们正在念供养咒。供养咒念完准备吃饭。眼睛一看那个钵。钵里面现的有相。就像电视一样。现了画面;他仔细一看。看得很清楚。看到里面有金碧辉煌大的寺庙。那个山、路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看了很久。以后没有了。这个相没有了。他吃完饭之后。就把这个事情给一些同参道友。几个比较要好的人告诉他。他看到这个相。结果有人就跟他讲。他说你所讲的这个好像是五台山。于是他就发心去朝五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他一到五台山。很熟!果然跟他看的是一模一样的。那个路他都很熟。他就循这个路去找。找到了大圣竹林寺。就是他在钵里头看到的。他就进去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有两万多人围绕着在那里听经。这个座席大概都是这样的。前面一排人都不愿意坐。后头都坐满了。他后来的没有地方坐。就到前面来坐了。所以距离文殊菩萨就很近了。菩萨讲经完了之后。他上前请教。末法时期众生业障很重。修哪一种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就教给他。修念佛法门。念哪一尊佛?念阿弥陀佛。文殊菩萨自己念了几声。教给他念。他就学会了。以后离开大圣竹林寺。沿途想做做记号。下一次来不要忘记。结果回头一看。荒山一片。道场没有了。这才知道。文殊菩萨真的在五台山。无缘的人见不到。他的宫殿是七宝宫殿。菩萨的宝剎。法照本来是参禅的。以后专修念佛法门。他在文殊菩萨那个地方学的念佛的腔调。于是乎就提倡。叫五会念佛。所以人家称他叫五会法师。就是称法照。是我们净土宗四祖。
诸位要晓得。现在我们也听到录音带有五会念佛。这个谱子是民国初年。民国二十几年。也是一位法师。我记不清楚了。是一位法师写的。这一位法师懂得音乐。写了一个谱。取这个五会的意思。这个乐谱。我是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在倓虚老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里面看到的。看到有几本。已经很旧了。几十年前的东西了。我看到也很欢喜。我对音乐不太懂。但是看到很欢喜。因为我知道法照禅师这个故事。看到这五会念佛。我就把它带一本回台湾。在台湾就翻印。翻印也印得很多。以后我们台湾有一位法师。法展法师。跟我同戒。年龄比我大一点。他懂音乐。没出家之前喜欢唱歌懂音乐。以后他在中坜圆光佛学院教书。就拿这个谱子去教他们唱。所以他们唱一段时期之后。就录了一个带子来流通。这个带子我听了一听。我感觉得不是法照禅师所传的。为什么?这个佛号念的。最要紧念的心要定。要把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这是正确的。他那个五会念佛的声调很好听。像唱歌一样。不能叫我们定心;换句话说。那就对修行没有帮助。我们要修清净心。我们要修一心不乱。那个声调没有办法达到一心不乱。但是有好处。当作音乐表演可以接引初机。很好!接引初机很好。那就很有功德了。真正修行。不行!那个声调不行。所以真正修行。诸位一定要细心去体会。这个声调能叫我心定下来。能把我那些妄念统统念掉。那才有用处!种种念佛的音调。我们仔细去观察。哪一种适合于自己。像现在我们做了不少念佛机。念佛机里面的声调。大概是台中莲社的。李炳南老居士那个地方的念佛声调。这个声调很单纯。四个字阿弥陀佛。听久了确实心会定下来。
这是说明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真的有菩萨、有阿罗汉。住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凡夫不认识。凡夫也见不到。而这些圣者常常会化身在世间。与佛菩萨有缘的。可能你就遇到了。虽然遇到。你也不知道他是菩萨。他也不会告诉你。我是什么菩萨。他不会讲的。这个事情有。我有一个老师的太太。在抗战期间。我念中学的时候。我们校长的夫人。周邦道周老师的夫人。胜利以后她住在南京。在南京遇到地藏菩萨。那个时候她还不信佛。地藏菩萨到她家。跟她化香油。也不多。好像只化五斤香油。她没有给他。以后很后悔。她没给他。地藏菩萨就走了。走了之后。她突然想起来;那个时候她住的院子很大。庭院很大。院子外面有大门。当中还有二门。到里面住家是第三个门。门都是关着的;突然想起来。这个和尚说他是九华山来的。走了以后才想起来。他怎么来的?门没有开。他突然走了。也没有人替他开门。没有看到他开门走。所以这个疑问始终她就不解。就是生平遇到这么一桩怪事情。她说真的她不是在作梦。是白天。一个出家人从九华山来的。跟她化香油。以后到台中。她学佛了。把这个事情问李老师。李老师就告诉她。地藏王菩萨。她才晓得地藏王菩萨化身来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就会遇到佛菩萨。但是不知道、不晓得。佛菩萨非常慈悲。常常照顾我们。我们不认识。这是这一个世间叫凡圣同居土。再看下面第四段:
经【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这是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哪里是阿罗汉?我们看小注:
【阿罗汉。此云无生。】
三果于四禅天。进断。进是进步。再往前推进。向上推进。断上二界。就是色界跟无色界。色界四禅。无色界四天。总共八层。每一层里面有九品烦恼。思惑。九八是七十二。这七十二品惑断尽了。色界的因没有了。无色界的因也没有了。出了三界。这样超越三界。
「便证无生法忍」。这是真的不生了。不会再到六道里面来轮回。六道里面的生死没有了。所以他真的证了无生。证无生法忍。「不受后有」。后有就是死了以后还要投胎。那就有了。阿罗汉没有了。我们很麻烦。死了还要投胎。《地藏经》上讲的。顶多七七四十九天。又投胎去了。你要是明白这个真相。你就要晓得千万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那个麻烦才真大!这是真的。实实在在的。我们学佛。说实在话。目的何在?不死。能做得到吗?能!念佛往生。往生不是死。有很多人误会。以为念佛人都是求死。这大错特错。这个误会太严重了。所以有很多人不敢念《弥陀经》。念《弥陀经》是送死的。这是很大很大的错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知道。活着去的。没有说是死了去的。活着去的。没死!你是活的。你没有断气。你的头脑很清楚。眼睛也看得见。耳朵也听得见。嘴巴也会说话。哪里叫死人?临终的时候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福报大的。福报大就是临走的时候身体很健康。这是福报大的。告诉旁边家亲眷属。佛来了。来接引我。我跟他走了。你看是活着走的。哪里是死的走的?福报差一等的临终生病。但是他头脑清楚。大家给他念佛助念。他也跟着念佛;临走的时候。别人以为他嘴巴在动。他念佛走的。其实最后那个嘴巴在动不是念佛。他是告诉大家佛来接引他。他要走了。嘴巴在动。没有声音、没有气力。说不出来。是这样的情形。何况我们在这些年当中。我们见到的、听到的。站着走的、坐着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病苦。很多!
我们在台湾。台湾这四十年当中。念佛真正往生。最保守的估计也在五百人以上。这是真正难得。这么一个小的地方。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多人往生。其中站着走的。台南将军乡的一个老太太。这是民国五十七年的事情。我是五十八年在佛光山。跟星云法师在一起。我帮助他;那是头一年的事情。就是五十七年。佛光山那个时候刚刚开山。那一块空地只有一栋建筑物。就是他那个佛学院。最早的就是一栋建筑物。佛光山的工程一年到头都没有中断。所以有长工。包给他们做的。有长工。其中就有一个是将军乡的工人。我有一天晚上。带着大概有二十几个学生。月光很好。我们在树下赏月。在讨论课程。这个工人走到我们的圈子来了。我们也欢迎他。你来听听佛法也不错。他坐下来之后。他给我们讲佛法。我们洗耳恭听。听他讲他的邻居。老太太往生的瑞相。这个老太太一年前往生的。这个老太太不认识字。心地很好。非常慈悲。也不懂什么叫佛法。佛也拜、神也拜、土地公也拜。到处都拜。三年前她儿子娶了个媳妇。媳妇懂得一点佛法。就劝她不要去乱拜。在家里面专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老太太很难得。她听她媳妇的话。果然就在家里老实念佛。念了三年。预知时至;不过她没有跟家
大概在。这个恐怕还不到十年。顶多十年前的样子。美国旧金山。这个事情是甘老居士告诉我的。是他亲戚的朋友。也是很熟的人。一个老太太。在美国老人很寂寞。美国地方大。出门没有车是决定不行的。老人在家里不会开车。就做家事。照顾家庭。这个老太太也不例外。照顾自己的儿子、媳妇。照顾孙子。在家里烧饭、洗衣服。做这些家事。每天早晨。早饭都是她烧的。这一天。她儿子、媳妇起来的时候。老太太没烧饭。就感觉得很奇怪;怎么今天老太太这么晚还没起来。就去敲她的门。门一打开。老太太盘腿坐在那个地方。叫她也不答应。再一看。往生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往生。坐着往生的。这个老太太很有趣。她床上旁边摆了好几套的衣服。孝服。儿子的、媳妇的、孙子的。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做的。统统做好了。都摆在旁边。还有遗嘱老早写好了。摆在旁边。预知时至。这都没有人看见。大概是家人上班。小孩上学了。她在家做这些孝服。连后事她都自己准备好了。都是念佛往生的。所以这种情形。至少三个月之前就晓得哪一天走。她才有这么多的时间去做衣服。不可思议!类似这些事情。实在讲我们看到很多很多。
倓虚老法师在《念佛论》后面说过。站着走的、坐着走的、预知时至、不生病的。他一生当中见到二十多个人。听别人讲的那就很多了。那这个不论。亲眼看到的二十多个人。像台北李济华居士往生。那个也很不可思议。李老居士八十多岁。他大概是二个月以前就知道。知道自己哪一天走。所以星期假日出去看看朋友。见最后一次面。他也不告诉人。走的那一天。他们念佛团聚会。聚会大家在一块念佛。念一支香跟打佛七一样。当中讲开示。请他老人家讲开示。通常开示讲半个小时。他那一天高兴。讲了一个半小时。恳切的劝大家念佛。讲完之后。向大家告辞。我要回家去了。人家认为他八十多岁。讲一个半钟点讲累了。他要回家去了。他下了讲台。讲堂隔壁就是客厅。他在客厅沙发上一坐往生了。你看看。往生之前讲一个半钟点。音声宏亮。没有一点改变。下台说走就走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哪里是假的?不信。那真的叫没福!这个法门是善根福德因缘。你不相信是没福。世间是假的。一场空。唯有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的!真的不相信。信假的。愚痴到了极处。这说明不受后有。真正能往生就不受后有。以后六道生死轮回再也没有了。永远把这问题解决掉了。这才叫大丈夫。这才叫英雄好汉。
【生死从此了矣。故称无生。然其心中。实并法亦无之。因其无法。则生灭心息。故称无生。是亦假名无生耳。】
事相上讲。他真的不会到三界来投胎。不会舍身受身。六道轮回的生死永远断掉了。阿罗汉不但没有这个执着。就连断上二界七十二品的烦恼念头都没有。并不以为我断七十二品思惑。他没有这个念头。连修学的法都不执着。所得的果更不会执着。由此可知。世尊建立这些名相。实在是为解说方便起见而建立的。相是假相。名是假名。因此名与相都不可以执着。举这么多例子。这是从证果的人来说。人家因为不执着才能够证得;稍稍有一点执着就不能证果。后面阿罗汉意思也略说一说:
【阿罗汉一云杀贼】
它有三个意思:杀贼、应供、不生。这些意思。杀贼。杀烦恼贼之意。有一些人看到佛经的这些名词术语。感到很奇怪。佛家不杀生是第一条大戒。怎么阿罗汉还杀贼?贼是比喻。贼偷窃我们的东西。我们的财物受了损失
【又云应供】
应供的意思。应是应该。供是供养。应该接受天人的供养。为什么?他是福田。我们供养阿罗汉。真的种福。他是福田。所以供养他。让一切众生得福。我们读了《金刚经》。我们就晓得。阿罗汉的福田不大。《金刚经》上所给我们讲的无上福田。得无量福德。那是超过阿罗汉太多太多了。我们应当要认真的来学习。这是世尊引用小乘四果。说明不分别、不执着所得的成就。
底下这一段。尊者为我们现身说法。他自己出来做见证。这就更亲切。更容易去体会、去了解。确确实实是要离一切相。不应该着相。我们看尊者所说的:
经【世尊】
这是对佛尊敬的称呼。
经【佛说我得无诤三昧】
诸位看这个经文上。没有说如来说。「佛说」。这个地方就有差别。佛是指释迦牟尼佛。是从相上讲。不从性上讲。释迦牟尼佛常常称赞他。他得无诤三昧。
经【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大众当中。夸奖须菩提尊者。他有特长。这里面的意思。什么叫无诤三昧?要知道。实在说我们要学习。今天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什么都要争。如果你不争。那你就是无诤三昧了。你就得无诤三昧。世间人不赞叹你。佛菩萨赞叹你。这个要知道。
【不与物竞】
竞是竞争。这个地方没有说不与人竞争。说个物。物的意思比人范围要大。要大得多。不但我们不与人争。我们不与鬼神争。我们不与天争。我们也不与大梵天王争。这个物就都包括了;如果用「人」不能包括。物的范围大。就是与一切众生我们不跟他竞争。
【一切平等。由不自是。故能无诤。】
凡是有争执。一定是执着自己的成见。自以为是。两个人都自以为是。这才争执。你以为是。我不自以为是。这就没事了。你争我让。就争不起来。打架。两个对打才打得起来;一个打。一个让。打不起来。吵嘴也是如此。两个人对骂才很热闹。一个人骂。一个人不吭气。他就不会骂了。由此可知。打架的人、吵架的人。两个人程度一般高;一个高、一个低吵不起来。程度高的会让。吵不起来。这个要学。学会了你一生都很幸福。你要是跟人家吵的时候。你自己要生惭愧心。怎么样?「我跟他一样的」。不一样怎么能吵得起来!我们小时候念书。现在学校跟从前教育不一样。现在民主自由。老师对学生很客气。我那个时候念书。老师很尊严。学生犯过失。体罚、打手心、罚跪。两个同学吵架。两个人统统罚跪。我们做学生的。心很不服气。明明知道这个同学有理。那个同学没有理。为什么两个人一起罚跪。到以后学佛才明白。两个一样的。罚得对。一点没错;如果一个真的好。好的会让。不会闹事。吵不起来。一定是一样的。两个都罚绝对正确。才晓得老师没做错。我们想错了。我们有偏见。老师做的是对的。「由不自是」这一句话很有道理。不要自己以为是。不要自己以为很能干。不要自己以为很聪明。都是招惹是非。都是招惹麻烦。现在社会所讲。你保持一个低姿势。好!不要跟人相争。尤其是学佛。从哪里学起。「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无争无求。一切就放下了。一切就不执着了。念佛往生没有障碍。念佛不能往生。就是因为你还有争。你还有求。有争有求吃亏的是自己。亏吃大了!不能往生。还继续不断搞六道轮回。你说这个麻烦大不大?这个亏吃大了。所以先要学无诤。须菩提尊者于一切人事物都不争。世尊赞叹他、标榜他。就是教我们学他。用意在此地。
【无诤。则不恼他。意在守护他心。令不生恼。修此三昧。岂非大慈。】
这是大慈大悲。就是不要让别人生烦恼。假如那个人见到我就讨厌。怎么办?我们看到他来了。赶快躲开。这是修什么?修大慈悲。不是怕他。不让他生烦恼。这是菩萨行。真正学佛就要从这些地方学起。从这个地方下手。
【三昧。此云正受。】
三昧是梵语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
【亦曰正定】
也翻作正定。三昧也可以当作定讲。【不受诸受】
我们凡夫有受。受就是有享受。你享受的是些什么?你所有一切享受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五种:苦、乐、忧、喜、舍。身之享受是苦乐。心的享受是忧喜。我们讲精神的享受。物质的享受。物质享受里有苦乐。精神享受里有忧喜;苦乐忧喜都没有的时候。叫舍受。这是统统都没有。很平淡的。这叫舍受。舍受好。时间很短。不长。舍受要是长了。那就是定。就叫三昧。它不长久。它是短暂的。一会儿烦恼又起来了。不受这五种受。这才叫正受。
【一切不受。则不为一切所动。是为正定。】
因为不受。当然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换句话说。不会被外境干扰。心就是定的。心是清净的。这个叫做正定。
【然此三昧之所以成者。则由于人我是非之相皆空耳。】
他为什么能得到无诤三昧?四相断了。所以能够忍世间人不能忍的。世间人没法子忍的。他能忍。世间人何以无法忍?因为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你就没法子。佛菩萨、阿罗汉为什么能忍?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你骂他。他绝对不会答复你。为什么?他「无我」。你骂谁。你骂了半天。他「无我」。他没接受。我们被人家一骂。我们马上就生气了。为什么?他这一骂。我马上就受过来。就接受了。很快就接受过来。这一接受过来他就有反应。阿罗汉无我相。他这一骂都落空。没人受他的。你细细想这个道理。如果从今之后。再有人骂你。你马上就生气了。你去想想。怎么我就接受了?接受应当受好的。不好的不要接受。要明了。真有功夫的人。好的赞叹、恭维也不接受。心在境界里保持清净如如不动。那才叫高段的功夫。这是应当要学的。真正的事实的真相。人家四相都空了。四相都不执着了。
【虽得无诤三昧。而不存有所得心。是自忘其在定矣。此为离三昧障。乃真得无诤、真得三昧。故称第一离欲阿罗汉。】
这里面有两句话很重要。「自忘其在定」。这个定是很深的禅定。像世尊在《楞严经》上讲的九次第定。阿罗汉所证的九次第定。忘其在定。他不像四禅天他们所得的禅定、四空天所得的禅定。因为他执着我得初禅了。他就生初禅天。我得二禅了。他就生二禅天;尊者已经得第九定了。他没有说他得定。所以他还在人间。跟我们大家混在一起。他真的得定了。并没有执着在定上。由此可知。世间禅定这个四禅八定。四相没破。我得定了。有我相。我相的对面是人相。人相的对面是众生相。众生相相续不断是寿者相。寿者相是讲时间。相续不断。四相具足。所以他出不了三界。不能得圣果。就是因为他执着有四相;虽然得第八定。还比不上一个须陀洹。道理在此地。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所修的法门。认真修学。心里面干净。不以为然。不以为我修得怎么样了。不可以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是着相了。即使证果。也要像这些圣人摆的这个例子。清清楚楚。他自己并没有说他证果。我们说他证果。他自己绝对没有这个念头;我证果了。我得什么法了。没这个念头。一有这个念头四相具足;这叫离三昧障。由此可知。世间的四禅八定都有障。他住在这个定里头。那就叫障。他把这个法也空掉了。果也空掉了。障没有了。这叫真得无诤三昧。世尊赞叹他。称为第一离欲阿罗汉。
【不但于一切人中最为第一。即以阿罗汉之离欲言。亦称第一也。】
人中离欲第一。就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第一。就在阿罗汉同学当中。他的功夫也比别人高。也算是第一。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459.html
以上是关于「兜率天」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金刚经- - 一九九五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兜率天」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金刚经- - 一九九五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