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2116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2116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2116
许华 许华 2 0 2011-10-06T15:42:00Z 2011-10-06T15:42:00Z 1 2480 14138 117 33 16585 11.5606 false false false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一六卷) 2010/2/23 华严讲堂 档名:12-17-21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我们今天还从「自分」十句看起。请看经文:
【佛子。云何为菩萨修行住。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何等为十。所谓观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作。一切法无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无处所。一切法离分别。一切法无坚实。是为十。】
这个十句。我们在前面也用了很长的时间在一起学习过。今天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疏》。我们把这个《疏》来做一个总结。看《疏》。「释中。先明自分。是护烦恼行」。这就说明经文里面两段。前面是自分。也就是修行住的菩萨。他们本分的功课。也就是必修课。目的是护烦恼。这个护烦恼是护烦恼不生。是这样一个行门。烦恼很麻烦。行人。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修行人。功夫不得力。不能开悟。不能证果。什么原因?就是烦恼。烦恼障碍了他。说这个烦恼。把这两种障碍。烦恼障跟所知障都包括在其中。所知障也是烦恼。所以这个经上。清凉大师说得好。「然此十无常。大同三地。彼论具释。引中边释。已见问明。既文义包含。略举一两」。这十句就是无常观。你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就是你没有看破。
我跟同学做了很多次报告。我这一生学佛很幸运。遇到三个都是好老师。章嘉大师教给我看破、放下。我是向他提了个问题。头一天见面。第一个问题。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法有没有快捷方式。有没有方法能叫我们很快的契入?他告诉我。有。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明了事实真相。放得下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你为什么放不下?你把这个事情当真的。于是你就生起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烦恼就生起。你怎么能放下?今天我们在此地看到第三住的菩萨。这真讲修行。修行没有别的。千经万论。总而言之。修行就是放下。从放下当中你才能悟入。悟入是什么?悟入就是看破了。诸位在此地一定要知道。初住菩萨。我们从十信学过。都用了很长的时间。十信没离开十法界。十信心满。入住了。第十信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说得好。智者大师讲的「相似即佛」。相似。不是真的。很像。很像佛。不是真佛。这什么原因?没见性。也就是没见性的人他用的什么心?用的不是真心。用的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但是阿赖耶用得非常正。为什么说用得正?因为他学佛了。他以佛知佛见做为自己的思想。用佛的戒律做自己的行为。我们学教的常讲。「经论正知见。戒律正行为」。修正行为这是标准。经律论是标准。他把它都做到了。都做到就很像佛了。怎么不是真佛?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就是真佛。用真心。不再用妄心。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那就是接近开悟的边缘。他再一提升。无明就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真佛。那不是假佛。在大乘教里面。别教是初地菩萨。圆教是初住菩萨。《华严》是圆教。所以初住菩萨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真佛。不是假佛。他不在十法界。他住在哪里?住在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他住这里。
我们现在看到此地。二住。治地住;三住。修行住。你看它这个名称。初住发心。发什么心?真心发出来了。要知道。在十法界里面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十法界前面四个是四圣。后面是六凡。六道凡夫。四圣都是修学佛法真的得力。真的有一点像了。你看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成正觉;菩萨、佛。尘沙烦恼断了。《华严经》上讲的分别断了。不再分别了。《华严经》不是像大乘教里讲这三种烦恼。名称不一样。《华严经》讲妄想、分别、执着。我们一定要晓得。执着就是见思烦恼。断了的时候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了。辟支佛把见思烦恼的习气断了。这就成辟支佛。所以辟支佛的自分上。是断见思烦恼的习气。他还有身见。再往上提升。那他要断分别。也就是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了。他升级了。他是菩萨。菩萨的本分。要把尘沙烦恼的习气断掉。这是自分。他的胜进再提升。那就是断无明烦恼。一级一级的往上去。真正到佛的地位。无明烦恼断了。到佛的这个地位。佛的胜进是。佛位子上是断分别的习气。就是尘沙烦恼的习气。断了之后。再破一品无明。证法身。十法界没有了。所以六道不是真的。见思烦恼断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不是真的。统统是无常。无明破了。十法界就不见了。就从这个梦中醒过来。醒过来的境界是什么?那就是佛的实报土。佛的实报土也不是真的。为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
你看看初住菩萨。他住在实报土。无明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破了。但是无始无明习气在。习气不好断。十法界里面有修有证。实报土是一真法界。没法子修。所以那个地方的人。这经上有说。叫无功用道。古德常说。「此处用不得力」。此处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那个地方用不得力。一用力怎么样?一用力。你看又堕落到分别执着去了。那就走下坡。不能用力。怎么办?任运起修。任运是随它去。为什么?反正无始无明习气不碍事。他那时候修怎么修法?我们今天读《华严经》。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是他们的修行。我们在经里头千万不能着相。一着相。那就不是他们的境界。着相是什么?着相就变成别教。你看多难。你不着相。不着相《华严经》是圆教。着相就是别教。差太大了。不着相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应化在十法界。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楞严经》里面讲的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些菩萨是法身菩萨。他不是普通菩萨。我们常常念的菩萨摩诃萨。他们是属于摩诃萨。都是证得法身的。天台大师说。分证即佛。他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习气没断掉。习气要多久才能断掉?这随它去。慢慢随它去。让它自自然然就没有了。时间久了。习气自然就没有了。佛告诉我们。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菩萨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这句话的意思要懂。三大阿僧祇劫。习气自然就没有了。习气是什么?很难讲。讲都很难讲了。那听怎么能听得懂?所以古人。古大德有用比喻来说。来说明这个习气。让我们慢慢去体会。古人用酒瓶。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干净。里头也擦干净。一滴酒都没有了。真的没有。闻闻还有味道。那味道就是习气。那味道除不掉。没法子除。那只有怎么办?瓶盖打开。放在那里。放个半年、一年。再去闻。没有了。所以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都是断无明习气的。这习气分作四十一等。轻重不一样。最后等觉菩萨还有一品习气。那个习气要尽了。给诸位说。实报土有没有?实报土没有了。
实报土没有了。什么东西现前?常寂光现前了。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恒不变。那是自性。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里面。第一个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那就是这个东西。性体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你不能说它无。为什么?它能现相。精神、物质都从它生的。所以从一体起二用。怎么起二用?就是一念不觉。这个不觉就是无明。就是无明生起来。无明一生起来。自性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的本体是自性。它是真的。它不是妄的。它相是妄的。体是真的。起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依报。宇宙现前;第二个作用。正报现前。正报是自己。就是我们的生命。在佛法讲灵性。世间人讲灵魂。讲灵魂也可以。灵魂是什么?在迷的状态。没觉悟。灵魂真有。我们这个身体有生死。灵魂没有生死。他又投胎。他六道里头投胎。他迷。不觉。灵魂要是觉悟。把见思烦恼放下了、不要了、舍掉了。他就到四圣法界。那他就成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他成这些。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叫他做灵魂。叫他做灵性。他还要好好修。修到把无明破了。无明是什么?无明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这到一真法界。刚才说过。一真法界无明习气没断。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学到的。这四十一个阶级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为什么?事上有。理上没有。事上是每一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的习气浅深不同。十住菩萨的习气就很浓。十地菩萨的习气就很淡薄。譬如像这个酒瓶。酒倒光了。瓶盖打开。过了多久的时间?过了一个月。闻一闻。还有酒味。那一个瓶子。酒倒光了。擦干净了。它已经有八、九个月。你闻闻。那比这个就淡多了。习气淡多了。八、九个月就是地上菩萨。这味道很浓的。才一个月的。这是十住菩萨。就这么个意思。你就晓得。这些菩萨。这真成佛。这不是假的。他们修什么?在这个层次里面。他们干的就一桩事情。众生有感。他就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帮助他开悟。就用什么方法。法没定法。身也没有一定的身。随类化身。
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记住。众生有感是有念头。求佛菩萨保佑就有感。佛菩萨真的来帮助你、来加持你。佛菩萨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他要起心动念。他就堕落了。那他就退转。没有这个道理。证得初住以上。三种不退转都得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他不会退转。他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他没有。示现在我们人间。我们看他好像有。其实没有。我们总是用我们的层次看他。看错了。他也不会跟你计较。他笑笑而已。那是谁?释迦牟尼
我们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不知道多少次?大概是二、三个星期之前。同学有从网络上下载一个信息给我。我一看。印度一个十六岁的小孩。在死之前。他十六岁死亡。死之前告诉家人。他在这个家里面已经投胎了五次。第一次来投胎。好像六岁就死了。他家人知道。确实有一个小孩。小孩六岁走的。大概在十几年之前。有一个小孩真的是六岁死的。他说那是他的前身。死了之后。在他家里又投胎过三次。不是人身。有一次是蜜蜂。一次是苍蝇。一次是一条蛇。小青蛇。被他家人打死。这是第五次。第五次这是活到十六岁走的。这是说明什么?说明这个身无常。常常换身体。不知道换什么样的身体。在这个家。他喜欢这个家。跟这个家有情、有感情。也就是说。佛法讲的。他有执着。没有办法得人身就畜生身。畜生的寿命短。所以没有多久他就投五次。他要是不说出来。没人知道。他的家人证实。他讲的确实有这个事情。曾经有一条蛇在他家里被人发现。打死。凡夫舍身受身是业力。业力是他舍身受身他都有分别执着。而且还很严重。这就是迷。这就是惑。这就是愚痴。这就是情执。这四个字。意思是一样的。名称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桩事情。这个东西要放下。假的。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所以菩萨在此地给我们示现无常观。第一句话是总说。『一切法无常』。这句话是总说。后头九句是别说。《华严》用十表法。十代表什么?无量无边。一切法都是无常。你看经典里面佛常常告诉我们。正报。我们今天讲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包括星球有成住坏空。佛家讲时间。用劫做单位。一个大劫就是这个星系。我们不晓得是太阳系。可能不是太阳系。更大的星系。银河系。以前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谈过这个事情。我们谈到经上讲的三千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这是单位世界。单位世界是不是我们这个地球?肯定不是。地球是单位世界里头的一个洲。一部分。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日月是围绕着须弥山转。须弥山是这个单位世界的中心。这样一说。我们就晓得。太阳系不是单位世界。是单位世界里面的一个小的世界。小星系。这个单位世界是什么?太
我初学佛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这是佛经哲学。佛经哲学概论。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们通过将近六十年的学习。今年我学佛五十九年了。通过五十九年学习我知道。不但是哲学的最高峰。是科学的最高峰。今天的科学讲宇宙。跟佛不能比。他讲得详细。宇宙的起源。你要是真正听到了。你心服口服。这个世界为什么有这么多变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交代你。灾难从哪来?如何能把灾难息掉?佛经上有办法。科学家没办法。确实这是大学问。现代人把它糟蹋掉。说它是宗教。说它是迷信。相信科学。科学跟《华严》里面讲的科学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不能比。这么好的东西。在中国世代相传。高僧、高士辈出。可是到我们这一代衰了。我们这一代怎么衰的?我们知道。民国建立一直到今天。这将近一百年。这一个世纪中国社会都在动乱。满清亡的时候军阀割据。接着中日战争。把中国传统完全破坏掉。没有办法再恢复。亏吃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真正有志之士要把佛法复兴起来。怎么复兴?研究经教。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他不是宗教。把他看成宗教。冤枉!他是什么身分?职业老师。他三十岁开悟。孔老夫子三十而立。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释迦大概也差不多。三十开悟。开悟之后就讲经、就教学。教一辈子。你真正把他的身分搞清楚之后。你就晓得。用现在的话说。他是职业教师。教了一辈子。而且是义务的老师。不收学费。要用现在话。他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信仰。不管你信什么宗教。你去找他。他都教你。现在叫多元文化。用今天的话来说。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家。社会教育家。他本身的身分是多元文化义务的工作者。完全尽义务。一生没有建道场。没有建学校。哪个地方有缘请他。他就到哪里去。这我们在经上看到的。学生也不少。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很大的一个团体。住哪里?住宿在树林下面。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死的时候。走的时候。也在树林里面。没有在房子里头。你看他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这么做?就是此地修行住的菩萨为我们示现的。叫我们知道一切法无常。他统统放下了。王子的身分。全放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我们要学。就是要在这上面学。你真得受用。修行的枢纽。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看破放下。章嘉大师没欺骗我。头一天见面。他就把这个事实告诉我了。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两个方法交互。相辅相成。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放下真难。所以你首先必须看破。你才肯真放下。
这个世间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上大家都念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无常的。有为是有生有灭。你说哪一法没有生灭?念念不可得。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无常。两个现象。「一者念念无常。二者一期无常」。念念无常是真相。实相!大乘《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念念无常。我们在《仁王般若经》里面读到。佛举了一个例子。说一弹指有六十剎那。就是这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里面有九百生灭。这生灭是什么?念头。念头很微细。我们自己不能觉察。这个念头就是无明。你看看一剎那有九百生灭。现在科学里用秒做单位。我们弹指。我们一秒钟。这么弹大概可以弹四次。六十乘九百再乘四。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个念头。念念无常。念头过去再不回来了。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说。不是真的。佛不欺骗我们。说太多了我们不相信。
我们在《菩萨处胎经》里面看到一段话。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对话。佛问弥勒菩萨。弥勒是唯识专家。《瑜伽师地论》他造的。世尊问他一个问题。说「心有所念」。凡夫起了一个念头。佛问他。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细念?这念有几个细念?有几个相?有几个识?实际上这个问题。问的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就是这个细念变现出来的。弥勒菩萨也是讲一弹指。一弹指有多少念?不是六十剎那。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我们相信弥勒菩萨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见到了。这就是现在科学里面讲波动现象。极其微细的波动。速度太快了。我们也像刚才所说的。一秒钟四个弹指。一秒钟多少个念头?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个念头。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是相分。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是精神现象。是见分。就是阿赖耶。那个念头是阿赖耶的业相。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业相里头变现出来的。精神现象从哪里来?也是从物质变出来的。所以精神跟物质是同一个源。同时发生的。永远不能离开。这是佛经上常常讲的心跟色。色是物质。物质现象。这个心就是精神现象。《心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个空就是性。是一不是二。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
在中国。实在讲中国历代出了不少佛菩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个代表。他开悟。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同样的一个境界。释迦佛是以佛身示现。能大师是以比丘身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同样的境界。这一悟之后。一切法就都通了。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都是自性变的。只要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能大师不认识字。是不是真通?真通了。从什么地方看到?从如来的经教。你看他第一次逃难的时候。遇见无尽藏比丘尼。她受持《大涅盘经》。她在那里诵经。能大师那个时候二十四岁。在旁边听。听完之后。他就把他听到的讲解给无尽藏比丘尼听。这个比丘尼听了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拿着经本向他请教。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得出来?他说这个跟文字不相干。通了。你看他开悟的时候。说明他悟中的境界。他只说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很重要。本自具足。那就是说见闻觉知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本自具足。虽具足。它确实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要怎样?要有波起来的时候它就现相。一念不觉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就出现相。能生万法。讲得好。把宇宙的起源告诉你了。所以佛家讲。赖耶缘起。自性上不能讲缘起。自性是什么?隐。有。不能说它没有。它不现相。讲赖耶。赖耶动了。赖耶会动。就是今天科学里面讲的能量。能量它就会变现。现物质现象。现依报。现正报。这么来的。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证得的人太多了。
释迦牟尼佛去六祖能大师一千多年。为什么释迦佛所证得的境界能大师也证得?经上讲的。个个都能证得。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证得。你放下执着。证阿罗汉;放下分别。证菩萨;放下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你就证得佛。佛家不是讲专利。释迦牟尼佛没有说只有他一个人成佛。不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是你现在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迷了。你自性里面的本自具足的东西一样都不能现前。你都把它障碍掉了。实实在在我们现在晓得。不是不现前。统统还是现前。现前怎么?扭曲了。你看看法身变成一期无常的这个身相。般若变成烦恼。解脱变成业障。造业受报。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质了。不是不现相。现相。不是不现相。变质了。本来你的境界是极乐。现在变成极苦。所以苦从哪来的?苦从迷来的。乐从哪来?乐从悟来的。你能破迷开悟。你就离苦得乐。就这么一桩事情而已。所以念念无常难懂。这是根源。也是赖耶缘起的源头。一期无常。这个我们就好懂。这一期。我们得到这个身体。从出生到死亡。一期。这个一期是念念衰老。这是真的。
所以早年讲经。实际上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记得的时候。十四、五岁的时候。我就体会到这个问题。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从出生。实在讲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往哪里去?往坟墓里去。一天比一天接近。这是我在十四、五岁的时候。这就是无常观。那时候不知道叫无常观。我就想到这个。而且这桩事情还真精进。它一天都不停。这是一期无常。真正体会到这个。人生的意义、价值观就不一样了。不会跟这一样。在那个时候。我们知识浅薄。对圣人教诲没有接触过。无可奈何。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常常是放在心上。有没有不生不灭?儒家的东西、道家的东西都没讲得透彻。一直到我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在佛法当中看到。有真常。真常在哪里?真常在涅盘。涅盘是印度话。什么是涅盘?祖师大德在疏论里面告诉我们。他解释得好。涅盘翻译成中国叫大灭度。大是什么?大是法身。灭是解脱。度是般若。原来我们平常讲三德秘藏。三德秘藏就是大般涅盘。法身、般若、解脱。有没有?真有。可是你怎样证得?千经万论。佛菩萨常常挂在嘴边上。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证得了。三个不能一起放下。你放下一个。放下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成正觉。六道就没有了。自己六道虽然没有。六道里面的众生要求这个阿罗汉。阿罗汉有感应。也能够感。到六道里面来教化众生。六种神通具足。智慧比不上佛菩萨。比我们人天高明太多了。这小乘涅盘。叫偏真涅盘。这不究竟。所以一期无常容易懂。
他下面的文说。「于何无常」。你在什么地方看到无常?「依五盛阴逼迫相。故苦也」。盛是炽盛。五阴是什么?色受行想识。你细心去观察。色是色身。这身衰老了。想想看。像《楞严经》上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谈话。释迦牟尼佛就问他。你想想看你十岁的时候。跟你二十岁的时候。你这身体有没有衰老的变化?有。二十岁当然比十岁老。三十岁又比二十岁老。佛问他。你今年多大年岁?六十二岁。他跟释迦牟尼佛同年。细心去观察。不是十年十年老。一年比一年老。一个月比一个月老。一天比一天老。再给你讲真话。前面一剎那。后头一剎那就比前头一剎那老。这给你讲事实真相。你要真正懂得剎那剎那在那里衰老在变化。那就念念无常。释迦牟尼佛问波斯匿王。那是一期无常。慢慢衰老。苦就来了。行动什么都不方便。这个世间真的有人衰老得慢。有人衰老得很快。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得好。把这个问题解答。说「忧能使人老」。你忧虑、你操心。你就老得很快。
如何让老的速度缓慢?什么都不要操心。什么都放下。心里没事。常常保持着干干净净。我们做不到。人不能没有妄想。没有妄想你就不是凡人。只有诸佛、法身菩萨他们没有妄想。阿罗汉没有粗的妄想。他有微细的妄想。我们做不到。怎么办法?净宗法门殊胜。教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外面随缘。不攀缘。我这些修学的方法都是老师教的。最初章嘉大师教的。很得受用。老人没有欺骗我们。我跟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好像是六十五岁。祖父辈的。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很爱护、很慈祥。他怎么会骗我?所以我对于老人的教诲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彻底放下。没事。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没有事。顺境善缘里面决定没有贪恋。逆境恶缘里头决定没有怨恨。你说你有多自在。你说你多快乐。每天笑容满面。法喜充满。真的!学佛离苦得乐。不是假的。
可是五阴逼迫的现象。你要是常常去牵挂它。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那你可苦不堪言。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不能不接触。睁开眼睛会看。放下什么?佛教给我们的好。放下执着。不执着。你就不会随外头境界转。不执着。再贴切一点。不对立。对立是佛经里讲的边见。二边。所有烦恼都是从这个地方生的。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不要要求别人。不能要求对方。要求对方你就错了。要求自己。自己不跟别人对立。别人想跟我对立都对立不起来。对立一定是双方的。所以一个巴掌打不响。必定是两个。我这边撤了。你那就打不响。一定从自己做起。中国老祖宗也这样教我们。佛法没传到中国来。老祖宗就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解决任何问题都从自己内心去解决。不要从外面。从外面非常困难。从内心很容易。一下就解决。
这在佛法里面讲。叫我们断烦恼。从哪里断起?从五种见惑断起。第一个不要执着身。身不是我。要看破。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脏了。就会换一件;坏了。就不要了。再去穿一件新的。你看你有多自在。身体亦复如是。不要把身体看得太重。看得太重你就有操心。你有执着。你有分别。你有妄想。统统具足。错了。所以《金刚经》上教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头一个四相破了。怎么破?四相是无常的。无常就不是真的。你能不放下吗?我们要追求什么?要追求真常的。真常有没有?大涅盘里头有。所以古印度。无论是宗教。还是学派。他们终极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追求般涅盘。般涅盘简单来讲就是永恒。今天讲的不生不灭。这是真的。在哪里?在自性里头。回归自性。那你全得到了。于是我们就清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方向目标订在哪里?订在回归自性。我们会真得到。那这一生没有白来。这一生过得非常幸福、非常美满。没有烦恼。充满智慧。你说你多快乐。处事待人接物。《还源观》上跟我们讲四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多有意思。
我们修净土。净土在《无量寿经》上。在经题里。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经题的上半段是讲的果德。「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好。你看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无量寿。相就是庄严。果报。果从哪里来的?修得的。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大菩提心里面的一个。是自受用。菩提心的体是真诚。《观经》里
所以印光大师。这是近代中国可以说第一高僧。这不是我说的。几乎是佛门公认的。这个老人家跟我有缘分。虽然没见过面。我的老师是他的学生。李炳南老居士。净土是跟他学的。所以真的是祖师。我读他老人家的《文钞》。非常感动。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香港住四个月。讲《楞严经》。住在倓虚老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在九龙界限街。倓老那时候过世不久。图书馆搜集不少弘化社的经论善书。我白天没有事情。看祖师一生给佛教留了这么多好东西。白天没有事情就读书。发现祖师对于因果教育用了心。怎么发现的?发现三本书。不是佛经。《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我看版权页。每一版都是印一万册、二万册、三万册。有的到五万册。印了几十版。这三种书。我把它概略统计一下。在他那个时代。印到三百万册以上。这个吓人!佛门的祖师。为什么不印佛经?就印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打开来一看。全讲因果报应。我就想不通。想了两个多星期。总算有一个结论。大概
这些年来。在澳洲有这么个缘分。学校找我。要我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先后我参加了大概有十一、二次。才知道这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学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把根疏忽掉了。我明了之后。明了是觉悟。就特别强调三个根。儒释道的三个根。儒的根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什么?礼。基本的礼节。就跟佛法的戒律一样。礼没有了。儒就没有了;因果没有了。道就没有了;十善业没有了。佛就没有了。全是假的。所以我就提倡三个根。劝导学佛的这些同学们要把三个根扎起来。补习。过去疏忽了。现在补。拼命补。一定要把它落实。出家。还要扎一个根。《沙弥律仪》。出家四个根。在家三个根。你有根本。然后无论学哪一门。学儒、学道、学佛。你学儒。会成圣贤;你学道。会成神仙;你学佛。会成佛、会成菩萨。佛菩萨是人做的。不是天生的。所以这三个根多重要!我们不要管别人。管自己。管别人。错了。从自己做起就对了。所以先要知道无常、知道苦。我们学习的精神才能提得起来。勇猛精进。什么样的境缘障碍不了我们。你明白!这个叫你看破了。你了解事实真相。
下面祖师引《瑜伽师地论》的话来说。「瑜伽三十四」。《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三十四卷。里面说的。「由无常行作意为先。趣入苦行」。这是讲学习的次第。修行住的菩萨。它这十句是次序。这个次序在经论上有根据的。所以先要看破无常。都是幻化的。都不是真的。然后怎么样?然后你才能吃苦。释迦牟尼佛临灭度的时候。留给后世的弟子两句话。阿难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您老人家在世。我们依你为老师。您老人家走了。我们依谁为老师?世尊讲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十善业是根本戒。要知道。十善业在小乘展开是三千威仪。三千威仪归纳十善业。在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是什么?十善业的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归纳就是十善业。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十善业是什么东西?在法门讲。八万四千法门的总纲领;在修行行门上来说。八万四千细行的总原则。你能疏忽吗?你疏忽这就完了。
我们在佛法里面明白这个道理。回过头来再看《弟子规》。是我们千万年前老祖宗遗教的总纲领、总枢纽。它展开是什么?展开就是现在儒家所讲的四书五经、十三经。乃至于《四库全书》。你去看古人的东西。绝对没有违背《弟子规》。我们才晓得这个东西的重要性。这真是根。根本的根本。把它抓出来了。你从哪里学?就从这里学。整个社会都能够做到《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个社会祥和。和谐社会、礼义之邦。全世界的人都学习。这世界上什么灾难都没有。为什么?福人居福地。什么人有福?古圣先贤伦理道德你统统做到。你有福报。真的。一点不假。你个人觉悟。你能够把。中医里头也讲。你能把五常做到。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做到。你身体不会生病。有病。有病自然会好。你心太好!你的细胞。就是病的细胞它自然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就健康。病怎么生的?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那你五脏六腑就长病。这中医说的。中医给人治病是帮人扭转心态。这最重要。占百分之七十。用医药是百分之三十。如果心态不好。那个医药力量达不到。没有办法救你。心态一改变。自然就好。有很多病根本用不着吃药。然后你就晓得。相由心生。心好了。他相就好了。身体就好了。
同样一个道理。境随心转。你心好。心态好。山河大地那些灾难、自然灾害自然就没有了。所以今天科学家给我们报导。这个地球上灾难太多了。能不能化解?中国儒释道有本事化解。他不相信。他相信科学。那就完了。科学今天走到瓶颈。遇到困难。他没有办法解决。他知道这些灾难。他没有法子解决。佛经上有。儒释道里头有。这么好的东西。所以它从小的好处。身心健康。法喜充满;再扩大。家庭幸福。家庭和谐;再扩大。你的邻里乡党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它有这么大的效果。今天我们跟人家说。人家不相信。怎么办?做出来。我也是在联合国会议里头。被这些会友们。散会之后在一块吃饭聊天。大家都说。法师。你讲得不错。很好。可是做不到。这是理想。没有法子落实。逼着我。我在家乡汤池小镇做了三年。做成功了。这大家相信了。那是做给联合国从事和平工作的人给他们看。所以我们在联合国会议上声音就大了。做出来了。你不相信。自己去看看。你就明了了。而且做得很快。效果非常快。我以为二、三年才会看到成效。没有想到三、四个月。成效卓著。所以当时我就想。人怎么是这么好教的。就是没人教。你看这一教他就回头。良心就发现。就不好意思做坏事。和谐社会马上就看见了。
所以我们学儒、学道、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要有信心。要真干。真干是什么?佛家讲自度度他。世间人讲自救救人。得真干才行。要恢复释迦牟尼佛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他是教学。你看他老人家给我们做的示范。三十岁开始。七十九岁过世。经上常讲。讲经三百余会。那三百余会就是现在讲办班、办活动。三百多次;说法四十九年。教学四十九年。他是教学。他不是搞别的。我们要恢复佛教本来的面目。就是要教学。寺院是什么?是学校。早年的寺院是学校。寺院变成这些宗教。这历史很短。我们细心观察。在前清。乾隆时候还是学校。每一个寺院长年讲经教学。你学东西到哪里学?没那么多学校。只有到寺院里面学。寺院里面这些出家人。不但能够跟你讲佛经。他儒道都通。所以你学儒、学道。到寺庙去。统统学得到。这些出家人都有本事教你。所以过去念书人多半在寺庙里头。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在寺庙里度过很长一段时期。寺庙里头有书。从前书很不容易找到。藏经楼就是图书馆。出家人个个都是老师。所以住在寺庙里学东西快。学成了参加考试。
这个教学逐渐逐渐衰了。慢慢疏忽了。应该是嘉庆以后。在我常常想。这个事情可能慈禧太后关系最大。因为清朝帝王世世代代对儒释道非常重视。经常邀请这些学者专家到宫廷里面讲学。他们的讲义。我都看到。在《四库全书》里头。《龙藏》。那是专门讲佛教的。这是乾隆皇帝。也是对佛教尊重。另外编一套。没有放在《四库》里头。可是道家的东西在《四库》里面。儒跟道都在《四库》里头。唯独佛把它分开。这对佛特别尊重。皇帝带者嫔妃、文武百官天天来听、来学习。这个风气太好了。宫廷里面讲学这个风气。是慈禧太后她掌握政权之后废掉。不再请这些学者到宫廷里来上课。不再了。她喜欢什么?她喜欢驾乩扶鸾。她喜欢扶鸾。国家大事她不征求这些学者专家的意见。她去扶鸾。听鬼神的。这国家亡掉了。这个事情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因为我曾经有一次。对扶鸾这个事情我有疑问。向他请教。他就把清朝这个历史告诉我。是慈禧太后废除讲学。在宫廷里面设乩坛。到最后亡国。我们中国古人讲。国家要兴旺。要听于民。听听老百姓的声音;国家要亡。听鬼神。听鬼神这国家就差不多了。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所以。以苦为师这是应当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现在社会上一般经济富裕。都过着奢侈的生活。灾难来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抵不住。所以佛教导我们。你看他老人家那种苦行。我们做不到。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说明什么?说明他的身体好。他可以露天在外面睡觉。我们要是在树下过一个晚上。第二天不就到加护病房去了。这就说明我们身体跟他差太多了。娇生惯养的。禁不起风霜。人家那是真叫金刚不坏身。他不在乎。风吹雨打日头晒。他一点都不在乎。这是锻炼出来的。所以苦行对于修行绝对有好处。绝对有利益。能把贪瞋痴慢的烦恼断掉。让自己七情五欲不会增长。逐渐的淡化。这是好事情。
「由苦无所得行。趣入空行。空故不自在。由不自在。趣入无我。此四即苦下四行相也」。苦底下这个空、不自在、无我。都是属于苦底下四种行相。能不怕苦。到最后才能把身见看破。才能把身见放下。那就恭喜你。身见一放下。后面那四样迎刃而解。后面四样是什么?身见放下。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就很容易放下。这一放下。恭喜你。你入了佛门。在小乘。你证得须陀洹果;在大乘。像《华严经》上。你是十信位里面的初信位菩萨。也就是佛教小学一年级。你正式上学了。你是真正的佛弟子。真的是佛的学生。如果五种见惑没断。你没入门。没入门什么?在门外。你不是真正佛的学生。这个自己一定要晓得。我在这么多年。常常劝勉同修。我们一起认真努力。我只讲把自私自利放下。把名闻利养放下。把五欲六尘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我讲十六个字。四四一十六。这十六个字真正放下。到哪里?到门口。没入门。我讲得很明白。这是门口。跨进去一步。那就是把五种见惑放下。你进门了。我教同学。教道友们。我说我只带你到门口。最后那一步那是你自己要跨进去。可是这十六个字你要放不下。你跟佛门相距远之远矣。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佛门你没有见到。
佛法修学。你看我学佛头一天见出家人。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就是跟章嘉大师。第一天跟他谈话。跟他老人家请教。他就把这些秘诀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我跟老人三年。我的佛法基础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没有这三年的基础。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这个基础太重要了。我们永远感老师的恩。不是方东美先生我不会学佛。因为年轻。认为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没有念头去接触它。排斥它。跟方老师学哲学。他从教我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从这里入门。他把佛教介绍给我。他说「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个教诲。把从前错误的观念整个改过来。他指示我的方向非常正确。他说佛经里面的东西。这个高等哲学。他说你要到寺庙里面去。你不容易找到。在哪里?在经典里面。这个方向指得正确。所以以后。从此以后。我才有兴趣逛寺庙。逛寺庙干什么?找经典。寺庙里头有藏经。有时间就到寺庙里去看经。有一些经。《大藏经》都不能借出来。所以只有利用星期假日去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抄了十几部。所以老师的指引太重要了。
在那个时候我一个人到台湾。真的是没有牵挂、没有忧虑。章嘉大师劝我学佛。劝我学释迦牟尼佛。所以他教我最先读的两本书。是《释迦谱》、《释迦方志》。在《大藏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他跟我讲。你要学佛。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对他不认识。你很可能走上误区。盲修瞎练。他说你必须把佛他的生平搞清楚。然后你就知道怎样学习。这个指导很正确。很难得。很不容易。我出家。这出家也是个行业。我们自己清楚。社会上的人不知道。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我清楚。别人不清楚没有关系。只要我清楚。他劝我出家。劝我学释迦牟尼佛。你一生就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你就没错。这个指导正确。虽然这条路走得很辛苦。辛苦是什么?是一般世人对佛法不了解。不能怪他。我们佛门弟子做得不好。没有真正做出来。我还是就是非常艰苦维持讲经不中断。没有地方讲了。我一个人会讲。过去在外国。外国他们工作繁忙。听经只有一个星期顶多三天。星期五的晚上。星期六放假。星期天放假。所以一个星期。那就是很勤奋的能来听三次。其它时间没人来。那怎么办?我讲经不中断。我天天讲。我自己买了一个小的录音机。不是录像。录音的。我自己讲。讲完之后。翻过来。我自己听。我没中断过。世尊四十九年没有中断。我也是一天都不中断。读经。学习。不中断。我讲经一生抱着学习的态度。不敢以老师自居。同学在下面听的。都是我的监学。都是我的善友。希望大家帮助我、指导我。帮助我提升。这是我基本的态度。这一点是跟台中李老师学的。讲经是得他的鼓励。得他的栽培。我跟他十年。奠定下这个基础。
下面。无作、无味、无处所、无分别、无坚实。前面我们都做了很详细的讨论。这个完全是讲十法界。十法界高的咱们不谈。我们专来讲六道。六道里面的状况。法身菩萨为什么讲这个?证得法身之后。他只有一桩事情。应一切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他就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六道里头全是迷失自性的众生。他要觉悟了就不在六道。所以这种说法对六道来讲非常管用。你看他所说的、所演的。都是帮助我们放下。为什么放不下?就是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一桩一桩细细给你分析。一切法真的是无常。真的是苦空。于是在一切法里头不再执着、不再贪恋。你才能回头。你才能回过头来去寻找你的本来面目。才能够回归得了自性。否则的话。回不去。从这些地方我们就深深体会到。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你体会到。体会到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知恩才会报恩。用什么报恩?依教奉行就是报恩。他教导你的。你没听懂。你不能去做。这是忘恩负义。真听懂了。依教奉行。这叫真正报恩。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305.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2116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2116;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