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931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931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931
许华 许华 2 0 2011-10-06T15:29:00Z 2011-10-06T15:29:00Z 1 2069 11798 98 27 13840 11.5606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一卷) 2008/3/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3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第二个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
十首偈颂里面从第三首。三、四、五、六这四首偈讲到真观、真止。教下修行总的来说离不开止观。宗门是讲参究。净土是讲念佛。名称不一样。实际上它的原理原则、方法完全相同。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那就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观是看破。止是放下。在禅里面。达摩祖师从印度传过来的禅宗。禅宗所用的方法。就是禅这一个字这个字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静虑。静是安静的静。虑是思虑的虑。你看看。虑就是观。看破;静就是放下。就是止。你想想看。意思它真的是相同。在净土里面教我们念佛。念佛是不是止观、是不是禅?是的。一点都不错。世尊在《大集经》里面告诉我们。念佛是无上深妙禅。这个佛怎么念法?这一句佛号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观。这是看破。止的是什么?把妄念打掉。用这句佛号代替一切的妄念。所以妄念放下了。佛号提起了。提起叫观。通常一般讲。就是讲禅定。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在内。修什么?修禅定。念佛也是修禅定。用这句佛号来修禅定。方法很多。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很多。方向、目标决定是一致的。看破。了解诸法实相。诸法实相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是如如佛。你就真的回归到自性。所以这四首偈非常重要。
讲到真止、真观。我们就把天台跟华严本宗他们修行的纲领「止观」略微介绍一下。这两天我们讲的是天台智者大师所传的修行方法。「三止三观」。我们再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来介绍天台的三观。「空观」是讲宇宙的本体。「假观」是讲宇宙的现象。空假是一不是二。这非常重要;「中观」是讲作用。我们怎么生活?怎么样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要行中道。不能偏在空。也不能偏在有。偏空偏有。你们诸位想想。里面是不是有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放下了就是中观。空有二边都不执着。为什么?空有是一不是二。《心经》上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么叫空?真难懂。如果空是没有。什么都没有。三岁小朋友都懂。佛法讲的空不是这个意思。佛法讲空是什么?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是一桩事情。明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有。怎么是空?相有性空。事有理空。这就真不好懂。
我刚才进来。有个小朋友问我:「现在存不存在?」这个问题问得很深。我说现在有。过去也有。未来也有。这叫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什么?这是随顺世间说。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都没有。都没有就不懂了;有跟没有是一不是二。这就更难懂。所以这个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从现相上讲有。从体性上讲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维摩经》上有这么几句话。我写在这个地方。这是《维摩经.弟子品》里面几句话。「三世之法」。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法。「新新生灭。更不相待也」。这话是什么意思?一切法离不开三世。它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说过去。过去已经过去了;说未来。未来还没有到;说现在。现在就过去了。所以《金刚经》上说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已经过去了;「未来心不可得」。还没有来;现在?说现在。现在过去了。哪有现在?这是现相。好像是有。好像是有。是新新不住。新新是什么?是法。法就是森罗万象。万法。万法永远是新的没有旧的。剎那生灭。
前面跟诸位说了很多。这个问题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现相的发生。佛问弥勒菩萨说得非常好。我们重复几遍也没有关系。为什么?你还没有懂。懂了之后就有受用。宇宙、生命、万物从哪里来的?这是哲学的问题。也是科学的问题。大问题不是小问题。从哪来的?佛说得好。从「心有所念」发生的。有念。宇宙就生起了。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象。佛这个地方问得非常好。几个念?几个相?相是物质现象;几个识?识是精神。佛法讲心法。相就是色声香味。这属于现相;识。见闻觉知这属于识。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是识。现在讲的是什么?物质、精神。哲学里面讲唯物、唯心。佛告诉我们。心跟物是一不是二。物里头有心。心里头有物。物不能离开心。离开心。物就没有了;心也不能离开物。为什么?心它生现相。这是法相宗讲得很透彻的。心是见分。阿赖耶的见分;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境界相;它的本体。本体是自证分。自证分叫法性。一切万法。大乘教里面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森罗万象是识在变。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它在变。
所以佛问几个念?几个相?几个识?弥勒菩萨答得好。「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这个时间太短了。举手弹一个指头有多少念?「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念是多少?用中国的数字来说。三百二十兆。兆是万亿。也就是三百二十万亿。这么多的念头。我们没法子想象。这就是一弹指。一弹指三百二十万亿分之一秒。我们弹指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再乘上四。那一秒钟有多少兆?一秒钟。三百二十兆乘上四。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弥勒菩萨回答。一秒钟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弥勒菩萨跟我们讲。「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就是现相。每一个念都有现相;「形皆有识」。每个现相都有见闻觉知。这个形。大是宇宙。小是微尘。大小不二。你不要瞧不起这个很小的微尘。甚至于我们肉眼都看不到。现在用科学仪器观察出来。原子、电子、基本粒子、夸克用肉眼看不到。它里面有圆满的见闻觉知。这个不可思议。有圆满的色声香味。为什么?它是法性变现的。所以再小的物质。它也具足圆满法性的信息。这不可思议。
由此。佛教我们观。你要修观。观就是你要看。你看清楚。它存在的时间这么短。这个我们要常常能够想到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它存在的时间。所以简直不可得。《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看这九个字是不是真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一切现相都是有。不知道有就是空。有就是不可得。这个现相是什么?这个现相是相续相。要知道我们在一秒钟当中。这个概念我们有。一秒钟的概念。这个相的生灭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次。所以相是假的。相不是真的。那个现相跟体性是一不是二。古大德用金跟器做比喻。把金比喻作自证分。就是法性;把现相比喻作器皿。我们一个金的戒指、金的手镯、金的项链。那是器。那是现相。器从哪里来?器是金做的。金跟器能不能离开?离不开。器要离开金。这器就没有了;金要离开器。金也没有了。金跟器是一不是二。这就说明佛法里面讲的。就是阿赖耶里面讲的四分。自证分、见分、相分它是一体。它不能分的。你怎么知道?它还有一分叫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智慧。智慧也是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所以讲四分。四分就是一体。决定不能分家。它是个完整的。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不是哪个人创造的。所以叫性德。自性本具的性德。你要是真的理解、真的明白了。而且真的受用到了。你就叫做佛菩萨;你要是不懂得。迷在这里面。你就叫做凡夫。那我们想想。这个世界上几个人真懂得这个?可以说除佛与法身菩萨之外没人懂。听都没听说过。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
这后面还有几句话说。「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可得。乃至一念不住」。一念不可得。一念不可得。给诸位说。念念不可得。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金刚经》比喻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跟我们今天讲的是一个意思。这是说我们对于「空、有」要认识清楚。有在哪里?有在空里;空在哪里?空在有里。空有是一不是二。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果然搞明白之后。那个妄想分别执着自然就放下了。我们现在为什么放不下?没搞清楚。虽然听佛这么说。半信半疑不能接受。这个现象可以理解。为什么?你迷了真相是无量劫。过去生生世世都迷了。今天一说你就能豁然大悟。那是什么人?在中国只出现惠能一个人。从前我这三个老师都是这样讲。三个老师都没见过面。跟我讲的是一样的话。在中国几千年来只出了一个惠能。没看到第二个;在印度。我们只看到释迦牟尼佛。真有这个能力。一听到马上就放下。马上放下就转凡成圣。他就觉悟了。无量劫来所有一切习气业障统统没有了。还有一种习气没有放下。无始无明习气。除这个之外全没有了。见思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的习气全都断尽了。成佛了。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通达。不要学。为什么?心现识变。你见到心。你明白识了。心现识变。你还有哪一桩不知道?那我们的迷。我们迷于空。不知道空。也迷于假。不晓得是假。真正明了之后。这才谈到第三个。「中观」。用中。「中即中正。绝二边对待
我们常常讲。这是九一一之后。第一次我接受昆士兰大学的邀请。给他们和平学院的教授举行一个座谈会。讨论怎么样化解冲突。我提出一个概念。这是他们没想到的。化解冲突从哪里开始?要从自己内心深处把对人的对立化解、对事的对立化解、对万物的对立化解。要从这里做起。我们自己本身没有冲突。身心没有冲突。才可以做化解外面冲突的工作。才能做得有效!自己内心对于一切人事物的冲突没有化解。你怎么能够调停冲突?这是这些专家学者们从来没想到的。你看佛法这个化解。真解决问题。问题不在外面。问题在自己。这就是说。肯定宇宙之间没有对立。没有对立就和谐了。矛盾、冲突自然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在大乘教里面看到。极乐世界没听说有冲突。华藏世界没有看到冲突。什么原因?他们那边人具足空假中三观。所以他们的世界只有和谐没有对立。只有和睦相处没有冲突。这是真理。
这里教我们。「观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名之为中」。观一念之心是什么?是能生能变。能生能变在哪里?能生能变就在所生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所生所变的是什么?随拈一法。你看看禅宗的语录。《五灯会元》一千七百则公案。祖师测验学人有没有开悟。问他「会么?」会。「在哪里?」随拈一物。为什么?法法皆如。法法皆是。不拈一物。举个手指也行。真的没错。为什么?这是相。这是有。空在哪?空就在里头。这就是空。一般人不懂。老和尚懂。老和尚点点头。点点头你及格了。给你作证明没错。你确实见性。见性的人肯定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他不放下他做不到。章嘉大师告诉我不用止观这名词。用看破放下。那更好懂。看破是观。放下就是止。
所以心。你要晓得。心什么都没有。佛法用圆来表法。法轮。法轮常转。用一个MARK。圆。这个意思很深。圆。在几何里面。圆有没有圆心?有。圆心在哪里?圆心是个抽象的概念。它决定有。为什么找不到?它不是一根线。它不是一个点。你用个点点一点在里面。在放大镜里面看。它是面积。它就不是点。所以点是抽象的概念。你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非空非有。圆能表这个意思。再明显的。明显的是。心是空的。圆周是有的。圆周是依圆心画出来的。没有圆心哪来的圆周?圆周是现相。是有。圆心是空。你看空有是一不是二。圆周离不开圆心。圆心也离不开圆周。没有圆周。它那个心就没有了。佛用这个东西。用这个图形来表法。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懂得养生。我们的身是物质。这身体。这个东西有形相;心在哪里?心在这个形相里头。心是什么?见闻觉知。这个东西是心。可是我们的心很糟糕。心是动。见闻觉知它动。这个动就叫妄心。真心怎么样?真心不动。见闻觉知有没有失掉?没有。这个情形像水一样。你看这小池塘的水。水不动的时候。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四周围的风景它照得清清楚楚。这我们见过的。照得清清楚楚。这就是见闻觉知起作用了。如果这个水动了。起了风。它水上有浪了。动了。能不能照?也能照。照得怎么样?支离破碎。这个画面不完整。我们现在的心就是动。照外面的时候。把外面景观全部都破坏了。所以就产生很多错误的见解。不是真智慧。错误的见解。我们就会做出错误的事出来。那就感受错误的果报。
错误的果报是什么?六道三途是错误的果报。这从哪里来的?是从你那个心动了。六道里头愈往下。心动得愈大。好像这个水波浪愈大;天道往上面去。波浪愈小。总是有波浪;没有波浪。六道就没有了。所以六道从哪来?心在动。佛这个图案给我们显示。养心要不动。心里不能有东西。心里没有东西。心里有东西很糟糕!但是身怎么样?身是圆周。那一定要动。所以身要运动。要动。心可不能动。佛教我们怎样养生?身动心不动。拜佛!拜佛的时候。心里一念不生。心清净。身在运动。中国佛教除这个拜佛之外。世间法也懂这个道理。譬如中国的太极拳。打拳。心是定的。身是动的。这是养生之道。真能懂得这个道理养生。百病不生。健康长寿。现在人真颠倒了。现在是什么?心动身不动。全颠倒了。不该动的他动。该动的他不动。所以他的健康丧失掉了。不是他没有。他有。跟佛一样金刚不坏身。是现在人不懂得养生之道。完全搞错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明了。
心不动。还能办事。还能解决问题吗?能。心不动是智慧解决问题;心动是情识在解决问题。这一动就变成识了。情识解决问题会产生很多流弊。为什么?他是迷。他不是觉。智慧解决问题决定没有后遗症。所以佛菩萨是智慧解决问题。我们凡夫是情识解决问题。感情、常识。感情本身就是问题。烦恼!知识是什么?知识是所知障。全是烦恼习气。没有真智慧。真智慧从定中来的。不是读很多书就有智慧。那你错了。读很多书是常识丰富。我们今天讲知识不是智能。智慧跟读不读书没有关系。这个话是《六祖坛经》惠能大师说的。惠能大师的示现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有智慧。世出世间无论什么问题。你向他请教。他都给你解答。决定没有错误。这是智慧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虽然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出去参学到三十岁。十二年学了不少。最后怎么样?最后在菩提树下统统放下。这大彻大悟。他如果十二年所学的不肯放下。全变成所知障。那就是什么?全是知识。不开智能;放下。智慧开了。由此可知。真智慧现前与学跟不学没关系。与什么有关系?与看破放下有关系。看破里头最重要的。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因果一如。这个高。它真管用。
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最可贵的。要在这一生当中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那就没有白来了。真正明白之后他用上了。用在哪里?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工作里头。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叫什么?那叫圣人。那叫菩萨。在佛门里叫菩萨。在我们世间法叫圣人。孔子是圣人。孟子是圣人。孔孟所修的。就是现在大家看到四书里的《大学》、《中庸》。《大学》是方法。《中庸》是理论。我们讲中观。《大学》是什么?用中。它的原理原则跟佛法讲的是很相似。几乎没有两样。从哪里开始?从把烦恼放下开始。你看《大学》在方法里面。头一个就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手处叫格物。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那是烦恼。欲望愈多。烦恼愈多。所以做学问要清心寡欲。欲望少了心就清净。欲望太多心不清净。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示现。过最简单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什么都没有。所以他什么烦恼都没有。把欲望降到最低的限度。他得自在!实在讲。他早就入不二法门。根本就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可以过荣华富贵的生活。他没有执着。荣华富贵跟他这个三衣一钵不二。他为什么不选择荣华富贵。去选择托钵?没有别的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用这种示现劝别人要放下。放下你才真正得到究竟圆满。
好像经典里头有这么一段故事。我记得不太清楚。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佛不是讲诸佛的报土吗?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实报庄严土。毘卢遮那佛有实报庄严土。有人问:世尊。你的实报庄严土在哪里?佛当时真的示现。他盘腿坐在那里。他把腿放下来。放下一条腿。把脚指按在地上。整个这个环境变了。金色的世界。树木花草都是七宝。使人家看到非常惊讶。佛示现的这是他的实报土。给你看一看。那我们想。这可不可能?可能。太可能了。为什么?境随心转。这理论上讲得通。确实能示现给你看。由此可知。佛当年在世一切示现。是为了帮助这个世间众生觉悟。帮助他回头。为什么?看到这些众生迷恋在物欲里。迷得太深。回不了头来。所以他做个榜样给你看。你要是像他这样子。你的实报土也现前。
这个地方讲的是观一念之心。这句话非常非常的深。我们怎么观法?我们怎么晓得什么叫一念之心?不是弥勒菩萨这样详细的说明。我们完全不知道。一念之心就是自性。具足万法。能生万法。体不可得。相也不可得。体是真空。相是幻有。所以这真相。真相只能够说是非空非假。即空即假。非空非假是说能现能变。即空即假是讲所现所变。这里头真正的意思就是说。现相有。你得不到。真正的意思是叫你在这里头不要起心、不要动念、不要分别、不要执着。好。完全对了。你可以欣赏。你不可能拥有。如果说我想得到、拥有。错了。那你的烦恼就现前。你就被这个现相欺骗了。我们看电影。知道电影是假的。真的是即空即假。非空非假。我们看电影。可是怎么样?你看的人还是动感情。还是被它欺骗。知道它是假的也被它欺骗。它对你产生影响。佛菩萨来看。不产生影响。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叫智慧;不起心不动念。那叫禅定。用在哪里?就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佛那个时候采取的方式。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一切饭菜在佛的面前统统产生变化。变化什么?变化真的味。为什么?境随心转。我们做不到。我们是什么?我们是心被境转。这个东西好吃多吃几口。不好吃的就不想吃了、就拒绝不吃了。我们是被境界转。佛不是的。佛是所有境界随自己的心转。好的很好。不好的都变成很好。他有这种能力。这是真的。心转境界是真的。心被境界转是假的。完全错了。你怎么被人家转了?所以教下这三止和三观作用大!你这才真叫学佛。你不懂这个道理。你去读经听讲有什么用?那是佛学。学的是佛教的一些皮毛。学的是一些常识。真正受用你得不到。
「由观一念中故。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以三观当处皆能绝待故也」。这个绝待就是没有对立。空、假、中三个对不对立?不对立。空在哪里?空在假里头。空在中里头;中在哪里?中在假里头。中在空里。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是真正的佛法。佛法跟你说的永远是圆融。永远是一体的。给你说三方面。你才能够理解。你才知道它怎么回事情。大。叫你看整个宇宙。小。叫你看一微尘。无论是人是事是物。没有一个例外。你才真正能看到它的事实真相。大乘法里面叫「诸法实相」。诸法是万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的真实相。
我们如何能真正懂得性空相假?性相不二就是中。知道一切法是自性变现出来。就好像在作梦一样。所以佛经里面用梦做比喻是用得最多。为什么?大家都有这个经验。你梦中作梦的时候。你的意识模糊。不知道是作梦。你梦里面有山河大地。有居住的房屋;梦中有很多人与事。很复杂!梦里面有喜怒哀乐。有快乐也有苦难。醒过来之后有没有认真去想一想。在梦里面这事从哪来?梦里面这些人物从哪来?梦里面的山河大地从哪来?梦中的虚空法界从哪来?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全是意识变现出来的。这话讲得没错。我们学佛。梦中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自性弥陀;见到释迦牟尼佛。自性释迦。绝对不是外面的。是我们自己意识心变现出来的。梦中的世界也是如此。梦到极乐世界。唯心净土;梦到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唯心娑婆。整个梦境。心外没有梦境。梦境外。整个心就变成梦中境界。这不就是阿赖耶的自证分完全变成现相了吗?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在哪里?性在相里头。相在哪里?相在性中。是一不是二。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整个宇宙原来是自己。是一体。你要是能从这个地方省悟过来。恭喜你。为什么?这叫你证得法身。法身是什么?一切法是自己。证得法身之后。你自性里面的智慧现前。慈悲现前。所以慈悲是性德。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事万物你会尊重。你会敬爱。为什么?一体。就像我们一个人爱惜身上每个细胞、每根汗毛。你都会爱护它。你都不会伤害它。你晓得整个宇宙是一体。
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就是爱心。同体是原来我们是一体。山河大地是我心变现的。所有一切人物也是我自性变现的。这个爱。这种慈悲。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同体还有什么条件?左手这里痒了。右手去给它搔搔痒。还谈条件吗?为什么不谈?同体。谁明白?佛菩萨明白了。阿罗汉明白了一半。不彻底。算是不错了。算是个明白人。菩萨才真正明白。究竟彻底的明了叫做佛。那我们要问。这个宇宙当中到底是明白的人多。还是胡涂的人多?给诸位说。明白的人多。胡涂的人不多。宇宙太大。我们这个地球上胡涂的人多。你要到华藏世界。都是明白的人。没有一个胡涂。个个都明白。到极乐世界也是个个都明白。所以要晓得。我们这个小地球就像小村庄一样。非常闭塞。对外面的事情知道得太少。我们不可以坐井观天。宇宙太大。
这里教我们观法。「由观一念中故。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中在哪里?中在空里头。中在假里。「以三观当处皆能绝待故」。说一就是三。说三就是一。说空也行。说假也行。说中也行;说空是体。说假是相。说中是用。「盖言空则空外无法」。假跟中都在空里头;「言假则假外无法」。空跟中都在假里;「言中则中外无法」。空假都是中;「三皆绝待。即为圆中。是名中观」。我们能这样学习。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穿衣吃饭。在待人接物。常常能作如是观。这是真修行。这是真佛弟子。真正在修行。这天台家讲的。在中国教下非常普遍。但是在近代天台家没落了。没有人信佛。
我们在此地学的是《华严》。也讲讲华严家教我们怎么修行。华严也有三观。「法界三观」。这是出自华严法界观。「法界三观者」。先介绍一下。「乃帝心尊者依华严经而立也」。帝心是杜顺和尚。他是国师。是华严宗的初祖。我们现在读的《华严经》是清凉大师的《疏钞》。清凉是第四代。这是第一代。杜顺和尚是第一代。他教我们修行方法是依《华严经》而建立的。「法界即所观之境。三观即能观之观」。这是把法界观。法界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但是它比宇宙的范围大。清楚。因为它包括一真法界。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他讲得很清楚。「此三种观。虽自下升上。渐次深广。然修之者。但一道竖穷。展转圆妙。非初观外别有二三」。这也就是先告诉我们。这个三观是圆融的。但是给你讲的时候是有次第的。次第也从真空观开始。这个真空观是观本体。本体确实无论哪个宗派说法都相同。体是空的。体不可得。空不是无。它有。为什么说空?我们六根接触不到。你眼看不见、耳也听不到。你也闻不到。你也摸不到。你也想不到。你去用想的。想也想不到。所以叫做空。它能现。它能变。这真空观。
我们看第一个。「真空观。谓非虚妄念虑曰真。非形碍色相曰空」。这把真、空两个字的定义说出来了。由此可知。念头。顾虑、忧虑。虑是念头。只要有念头都是假的。什么叫真?不是虚妄的念虑。有念即妄。无念即真。真心里头没有念。念头一起就迷了。所以念叫妄念。你看那个名词就用得很好。念头是妄。不是真的。真心没有念头。宗教里头。宗是禅宗。教是教下。宗门教下有说「真心离念」。没有念头的时候是真心。有念头的时候是妄心。那我们念头没有。什么念头也没有。是不是真心?不是的。为什么?你还是有念头。有什么念头?「我没有念头」。没有念头还有个念头。这还是妄心;连「没有念头」的那个念也没有。真心才现前。有个我没有念头了。没有念头是堕在无明里头。是没有念头。但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是真的没有念头。什么都知道。那个心像镜子一样。照见。大而宇宙。小而微尘。没有一样不明了。透视。那叫真没有念。这境界就现前了。
所以有念是妄念。妄把真障碍住。你的明了。明没有。瞭也没有。明是大光明没有黑暗。瞭是样样清楚。没有一样不清楚。所以佛他要学?他不要学。你问他什么他都给你讲。他清楚。什么障碍都没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你的本能。佛说了。每个人都是这样。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有妄念。妄念就生起分别。分别就生起执着。这个虽然是有次第的。那个速度太快了。也可以说这三种东西。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念头才起。分别就起来。分别才起。执着就起了;也可以说是。一念它就圆满具足。一念。我们知道。这一念里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这些生灭的是念念成形。形形有识。这叫不可思议的境界。你没办法想象。太微细了。所以你能够离开妄念才叫真。这真就太难了。这真是从真心上说的。能现能变上讲的。
下面言空。非形碍色相曰空。形是物质。有形状的。有大小、有方圆、有长短、有形相。有形相它就有障碍。色相色法它有障碍。不是形碍色相。这叫空。这些形碍色相到底有没有?没有。它是幻色。它不是真的。形相。形相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所以「梦幻泡影」。我们现在把这形相看作是真的。那是什么?是你的分别执着以为它是真的。其实它不是真的。这是什么?我们看错了。如果晓得所有一切形相都不是真的。你就不会执着它。你不执着它。见思烦恼就没有了;你不分别它。尘沙烦恼就没有了。所以佛教我们凡夫从哪里下手?放下。放下愈多、放下愈彻底。愈自在。为什么?跟你的自性愈来愈相近。《三字经》上的话很有味道。「性相近。习相远」。放下了跟性就相近。你不肯放下。那你跟自性愈来愈远。我们为什么不肯放下?就是以为这是真的。以为这个确实是我所拥有的。我所得到的。这错了。头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身见。认为身是我。不知道身是个幻相。身是假的。所以佛法的入门。大乘佛法入门从哪里入门?你三观功夫得力。知道身不是我。
《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我是假的。人也是假的。森罗万象也不是真的。然后告诉你时间、空间也是假的。你看。「无我相」。我是假的。知道了。不执着;「无人相」。我是假的。人跟我一样也都是假的;「无众生相」。众生是森罗万象。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那就是属于众生;「寿者相」是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全没有。这就入门了。谁能证得?须陀洹就证得了。这可不是小乘须陀洹。小乘须陀洹没这个能力。大乘。不是小乘。四相空了入大乘之门。大乘之门是什么?叫不二法门。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生佛不二。自他不二。真妄不二。不二可多!你才真正悟入整个宇宙是一心。是一体。不能分割。不能独立。它是一体。你才真正入了法界。《华严》末后一品叫「入法界品」。那入法界是谁?我们现在学的这一品经十住品。初住菩萨入法界了。所以《金刚经》讲的须陀洹可不是小乘。那是大乘。小乘到不了这个境界。四相空了。再向上提升。四见空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四见空是什么?四见空了是起心动念没有了。真清净。这才真正是到了真空观。
它下面说。「故简情妄以显真性」。简是拣别。把情妄。情是烦恼障。妄是所知障。把这两种障碍都把它剔掉。也就是把它放下。真性就现前。所以你带着有情。就是你带着有烦恼。七情五欲。这情是什么?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中国人叫七情;妄是外面的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把这个放下。真性现前。真性在哪里?真妄不二。就在其中。只要你见到真性。烦恼就变成智慧。你那个七情五欲就变成智慧。所以
我们用科学家一句话说。宇宙之间科学家肯定相信有许多不同维次的空间。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突破。佛法用禅定。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个空间维次就没有了。由此可知。空间维次从哪里来?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就是它造成障碍。障碍了自性。佛教给我们。我们慢慢放。没有能力一下放掉。一下放掉怎么样?上上根人。那不是普通人。我们慢慢来。先从最粗(粗细的粗)。最粗的烦恼开始放。最粗的是什么?执着。分别比这个执着微细。起心动念更微细。尽可能的不要执着。佛、祖常常劝导我们初学。可以不执着的就不要执着。这是教给我们什么?就是执着也要慢慢放。先要放的是什么?可以不执着。真正要执着的还是要执着。为什么?凡夫!可以不分别的尽量不要分别。也就是古人所谓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到最后怎么样?「少一事不如无事」。这个无事是什么?无事是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事情来了怎么样?事情来是智慧解决。不是烦恼。与烦恼不相干。智慧解决是根本一丝毫妨碍都没有。为什么?你没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譬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给人讲经说法。实在说。释迦当年在世开口就是讲经。你把它记录下来就是经典。对一个人他也说。对两个人他也说。对几千几万人也说。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所以他没有疲劳。没有厌倦。我们为什么会疲劳?我们讲经讲了几个钟点。累了。境随心转。我们身就会累。他根本没有个累的念头。没有起心动念。说而无说。一天说十几个钟点。一点不累。没说。说跟不说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
佛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体质是什么?都是金刚不坏身。相好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是什么?这是我们世间人说的;佛在经上给我们讲。「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什么?这是你自性本来的样子就是这样。佛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告诉我们。人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就是佛佛道同。佛佛智慧同。佛佛相好同。我们在前面念过好几次。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我们已经念过好几次了。为什么看到他们有受用。我们为什么得不到受用。变成这样?佛说得很清楚。「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句话把我们的毛病说破了。我们由于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以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智慧德相不能现前。道理在此地。
我们今天很幸运得人身、闻佛法。遇到大乘。遇到《华严》。遇到净土。不可思议!这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真的像彭际清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遇到了。遇到怎么样?遇到要真干才行。自己真干。自己才能契入;自己能契入。才能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帮助有缘人。什么叫有缘人?你也得人身。你也闻佛法。这算是第一个缘由;第二个缘。你能不能信。你能不能理解。能信能解。这第二个缘由;还有第三个缘。第三个缘真干。确实把我们的观念改正过来。这个观念是什么?该放下的要放下。该提起的要提起。我们希望在这一生成就。成就的方法是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那我们该提起的是什么?阿弥陀佛。信愿持名。这是我们该提起的。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没有比这更大。任何事业都不能妨碍我们这个大事情。不妨碍可以做。妨碍就不做。该放下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所以印祖给我们指导的。那都是不思议的法门。告诉我们志同道合二十个人盖一个小茅蓬真修。现在在这个时代真修。从前是真念佛就行。现在还要研究经教。每天能有四个小时研究经教。能有十个小时念佛。决定成就。为什么叫你盖小茅蓬?容易放下。你不会留恋。你要盖个寺庙盖得很豪华。像宫殿一样。人会留恋。「这地方很好。舍不得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叫你盖小茅蓬。生活很简单、很清苦。对这个世间留恋的念头没有了。多长的时间能成就?那我们知道。在古往今来一般真正这样干的人。大概三、五年就成就了。二十个人。二十个人统统往生。还得了。太殊胜了。在中国给我们做第一个榜样的。慧远大师。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祖师。在江西庐山他建了个念佛堂。东林念佛堂。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我们后人认为他是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祖师。到西方极乐去作佛去了。一定要晓得。其它的都不是大事。都是小事。都是什么?轮回之事。我们真的能干。给学佛的同修们做个好样子。叫自行化他。我们自己没有真做。不能给别人做榜样;换句话说。别人得不到利益。充其量只是在阿赖耶识里头种一个佛法种子而已。这一生不行。所以我们自己要知道。要真正做一个好榜样。
这个世间灾难多。我们现在为什么会有灾难。我们很清楚、很明了。为什么?境随心转。住在地球上的现代人。人心不善。所以业力感召这么多灾难来。这才是灾难第一个因素。这科学家没办法探测到。我们很清楚。灾难能不能化解?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人心转恶向善。灾难就没有了。这些例子太多!所以消灾免难从哪里消?从转变自己的心行上去消掉。所有一切灾难都是我们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做法所造成的。什么是错、什么是不错?标准是经典。经典念没用。经典要行。信解行证。念。信不信?半信半疑。那念总比不念好就是了。转不了业。转业怎么样?要信、要解、要行。你就转了。转过来时候。那就是证了。所以要真干。从哪里干起?这很多同学关心。一定要从《弟子规》、从《感应篇》、从《十善业道》。要从这里干起。三止三观是给我们讲总的原则、总的纲领。这非常重要。为什么?你不明了。你学《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不圆满。你做得不彻底。你做的是形相。跟心性连不起来。如果你有三止三观。你跟心性完全连起来了。那怎么样?《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原来全是性德圆满的流露。那怎么会一样?不但能转自己的业。转众生的业。那个力量就大了。所以经教不能不学。
再下面讲的。「故简情妄以显真性」。你只要把这个烦恼。烦恼障。妄是所知障。也就是情就是执着。妄就是分别。你把这两种放下。真性就透出来了。「使见色非实色」。色是什么?物质。你看到这个物质世界不是真的。你晓得它是虚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120.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931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931;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