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852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852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852
许华 许华 2 0 2011-10-06T15:24:00Z 2011-10-06T15:24:00Z 1 1887 10757 89 25 12619 11.5606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五二卷) 2007/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5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二十个比喻当中我们看第八。第八有五首颂。「象王随变喻。喻定用自在德」。特别注意定用。我们先看第一首偈:
【释提桓因有象王。彼知天主欲行时。自化作头三十二。一一六牙皆具足。】
我们先看这一首。这里面有哲学、有科学。首先要说明『释提桓因』。这是人的名字。就是忉利天的天王。释提桓因翻成中国意思叫「能天主」。也是三十三天的天主。在欲界。没有修定。完全靠福报。修上品十善生到这个天上。佛法里面讲一般靠他力。依靠别人帮忙脱离三恶道。最高的也是生到忉利天。这欲界第二层天。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梁武帝的妃子造恶业堕地狱。请到宝志公为她超度。修法事来超度她。这就是「梁皇宝忏」。梁武帝。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应化来的。所以以观世音菩萨的威神也只能把她超度到忉利天。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安世高。他的同学堕落在畜生道做龙王。寿命将尽的时候安世高去度他。也只能把他超度到忉利天。这就靠别人。他力。
向上去。他力、自力都有。自力是什么?修定。修定没修成功。可是有一点定功。不能说完全没有。我们把修定用一百分来比较。如果修到八、九十分。那定差不多修成了;如果只有十分、二十分。这叫什么?叫未到定。修定而没有成功。他修十善。十善是基础。不能不修十善。诸位要晓得。十善业道是生天的基本的条件。多半都是生到欲界天。加上一点定力才能到夜摩天;夜摩天往上去。这定的功夫就愈来愈深。上面是兜率天
如果定修成了。修成是什么样子?能伏烦恼。没修成就是还伏不住烦恼。烦恼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分别执着。还伏不住。这欲界。真正能伏住。没有断。伏住了。生初禅。到色界天去了。那就不是在欲界。这个常识我们要知道。知道之后。知道修定比什么都重要。修定一定要记住。伏分别执着的烦恼。这个东西伏不住。那就是没用处。不能成就。一定要认真修十善业道。这才能不生恶道。这个恶道是讲三恶道。
释提桓因的因地是普遍的三种布施。所以福报这么大;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欢欢喜喜。全心全力。来生的果报是忉利天主。再给诸位说。我们娑婆世界有多少个忉利天?这一定要知道。佛法里面给我们讲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有一个忉利天。一个小千世界有一千个单位世界。你就知道一个小千世界里有一千个释提桓因。忉利天主有一千个。一个中千世界又有一千个小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又有一千个中千世界。你这样去乘。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三千。多少?十亿。所以娑婆世界。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个教化区。有多少释提桓因?有十亿个。不是一个。一个单位世界只有一个初禅天。一个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天。小千世界的天顶是二禅天。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天。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天。所以娑婆世界有一个四禅天。有一千个三禅天。这个常识我们要知道。
他修财布施。修福!欢喜布施。认识机缘。看到有需要布施的时候无不是尽心尽力。财布施有内财、有外财。外财就是我们讲的身外之物。属于外财。钱财属于外财。衣服属于外财。这都可以布施。房屋也是外财;身外之物。属于自己所有的。统统都可以做布施。这叫外财布施。财布施得财富!布施里面最难能可贵的是内财布施。内财是身体。身体怎么布施?你看现在像我们道场许多同修到这边来做义工。义工是要来服劳役的。这是用身体。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里面又有用体力、劳力来布施。有的用智慧来布施。你帮这个道场策划。帮这个道场用你的智慧来协助道场提升。帮助同学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没有一样不是修的财布施。用体力是财布施。
可是你所做的事。所做的事看你这个念头。如果你的念头全是教学。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把它做得很好。给大众做榜样、给大众做示范。那是法布施。你看财法统统都有。所以那是一念之间。我只管把我本分。叫我做的事情。我都做好;我不能做出、没有这个意念做出最好的榜样。那只有财施。没有法施。有真正做最好的样子、典范。那里面就有法布施;不但有法布施。而且有很多事情都可以涵盖着无畏布施。所以一个布施里面三种具足。无畏是叫大众。你给他服务。他感到有安全感。他生欢喜心。没有恐怖、没有怀疑、没有忧虑。这就把人的恐怖化解了。如果你做事情很认真、很负责任。但是脾气不好。常常喜欢骂人、喜欢说粗话。人家虽然接受你服务。可是对你害怕。那你这无畏布施就没有。你会叫人怕你。这不好。
寺院里面的工作。古时候分一百零八单。就是一百零八个项目。我们这个小道场没那么多的项目。一个大的丛林它有一百零八个项目。每个职位都是修三种布施。所以布施修得好。实在说。忉利天主都是在寺庙里面修积的福报。没有能够把自己灵性向上提升。没有出三界。没有脱离六道。就人天福报现前;小的福报在人间。大的福报人间没有。那在天上。我们看到这个世间人有享福的、得大富贵的。你就知道他前生修什么;有得贫贱的。他前生造的是什么因。这是属于因果教育。如果都能通达明了。无论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所受的是欢乐还是忧虑。你都能够化解。知道是什么?知道这前世自己所修的因。这一生应当所得的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忉利天主『有象王』。象在古时代是富贵权力的象征。家里面有象。象也为人服务。出门有乘象的;次一等的在家里养马。出门有马车。在从前这是富贵人家。一般平民都做不到的。平民家里能够养一头驴。出去有小驴。驴也可以拉车。小车。就算是不错。象多半是国王。国王乘骑才有象。「象王」。这个象王牠知道天王要出去的时候。牠是天王的乘骑。我们看到印度现在还有。帝王出门的时候。他那个象。象背上可以造一个小的像亭子一样。有盖。天王坐在里面。象走起来是稳稳当当。我们常讲四平八稳。牠知道。不但牠知道。牠能变化。这象王能变化。牠能变作三十二个头。三十二是表法的。表法有内外。内是表三十二相。外是表三十二应。像观世音菩萨在《普门品》里面所讲的三十二应。它都有表法的意思。
『一一六牙皆具足』。每个头都有六个牙齿。我们看到一般的象只有两个牙齿。六牙是象王。象中最名贵的。非常希有。人间真的是很少见;在忉利天。忉利天主他的象是六牙。我们在佛门里面看到骑大象的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骑狮子。普贤菩萨骑大象。这个象是六牙象。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普贤菩萨所骑的这个象是大圣欢喜天的灵体。六牙象王;换句话说。他是天神。这个天神就是象王。所以他有神通。他能变化。六牙也是表法的意思。表法的意思很多。像代表六大。六大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叫六大。最普遍的是代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它表这个意思。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示。这在《华严经》上应该是用六因。成佛六个因。这六个因是什么?就是菩萨六个阶级。你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叫六个因。菩萨在因地。因地圆满了那就是果。果是妙觉。妙觉就是佛。在《华严》里面十信位的菩萨。这是在十法界里面。没有超越十法界。十住就超越十法界。十住。初住菩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天台大师所讲的「分证即佛」。他虽然没有圆满。但是分证。
我们学《华严》学到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很清楚、很明白。十信菩萨的初信位相当于小乘的初果须陀洹。这断烦恼的层次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圆教初信位跟须陀洹是相等的。但是智慧比须陀洹高得太多。须陀洹不能比。断烦恼是相等。智慧不一样。七信位的菩萨思惑断尽。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断尽了。就是见思烦恼统统断掉了。小乘的阿罗汉果。出离六道轮回。诸位要知道。见思烦恼断了。轮回就没有了。就是永嘉大师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明明有六趣。就有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在我们《华严》里面讲。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没有了。这一点。讲这个大家更容易懂。只要你还有执着。你就出不了六道。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把娑婆世界的执着放下。娑婆世界里面一切人事物都不能执着。执着。不能往生。必须放下。阿弥陀佛才会来接引你。只要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就知道。放下了。真放下了;见不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没有别的原因。你没放下。所以这放下的工作要在平时做。不能到临终时候。临终的时候靠不住。应当平常就要学放下。放得愈多愈好。最好连分别也要淡薄。对于往生才有把握。起心动念那个太难。那确实不容易。起心动念没有了、分别执着没有了。那就成佛。在《华严经》上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就是娑婆世界里面的方便有余土。六道是凡圣同居土。释迦牟尼佛也有实报庄严土。不是没有。都有。常寂光土是不分。现在讲的是空间维次。那个不分。那个没有。完全没有。所以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的剎土。常寂光土是不分的。实报庄严土有分。里面还有差别。还有些不同。所以大同小异。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真正知道。修行修什么?千经万论、无量法门告诉我们一个总的原则、总的方法。就是放下。放下就是。为什么不肯放下?放下。心就清净。三昧就现前。不要放下很多。只要放下执着。执着放下。你心就定了。你情绪就稳定。心只要定了。佛在经上讲得很多。「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念佛人。我们要把心放在什么地方?要放在佛号上。心里面真有阿弥陀佛。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肯定了。决定没有怀疑。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蕅益大师说得很好。那就成佛了。他自己常常跟别人说:我求生极乐世界不求高品位。只求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足了。他是过来人。为什么下下品往生就满足?因为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三辈九品有没有?有。虽有。不重要。名义上是有。实际上是平等的。所以这个世界很特殊。十方诸佛剎土里面找不到另一个世界跟极乐世界一样。找不到。它是平等的。所以真正不可思议。求高品位往生有困难。为什么?你断烦恼不容易;这下下品往生不难。人人都做得到。只要把烦恼习气控制住。让它不要发作就成功了。这是人人都做得到。
尤其佛教给我们方法。念佛。这妄念控制不住。用佛号把妄念控制住。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其它的念头。这就对了。所以用一念控制一切的妄念。这个方法好极了。比修禅容易太多了。修禅不许有妄念。到最后祖师也是无可奈何。用变通的办法教大家参话头。参话头也是有一个妄念。就是用一个妄念打掉一切妄念。念佛跟参话头是一个道理。但是参话头没有佛力加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这个好处就太大!诸位念念《弥陀经》、念念《无量寿经》就明白。念佛人决定得佛力加持。
但是我们很多念佛人得不到佛力加持。那是什么原因?原因是佛力加持你。你自己不知道。就这么个道理。我们有明显的感。佛是冥应。不是显应。到什么时候有显应?你真的只有一念。只有一念阿弥陀佛。其它念头都没有了。阿弥陀佛给你的应是明显的应。你自己知道。只有冥应没有显应。那就是说你的功力还不够。你念佛里面还夹杂着妄念。妄念虽然很少。不多。但是有。不是没有。道理在此地。只要是念佛的人。纵然杂念很多。佛还是加持你。冥冥当中加持你。这是肯定的。为什么?四十八愿是他的本愿。哪有不加持的道理!我们不能怀疑。怀疑是自己有障碍。让佛力加不上;不怀疑。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就得到佛力加持。
修善。特别是十善业道、菩萨的六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愿。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一定要做。譬如第一句「礼敬诸佛」。现在有不少同学到汤池去看。听说回来之后。学了懂得礼敬。对人都能够九十度的行鞠躬礼。这礼敬诸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对任何一个人都要以真诚恭敬心向他行礼。这礼敬!礼敬的意思在哪里?礼敬是去除我们无量劫来贡高傲慢的烦恼。这个烦恼你不能说你没有。佛说了。人人都有。谁没有?菩萨没有。菩萨里面还有大菩萨、小菩萨。大菩萨连傲慢习气都没有。小菩萨贡高傲慢没有。还有习气。为什么说你有?佛讲这是无始无明烦恼。换句话说。这在大乘教里。实际上我们讲得很多。一念不觉。这个烦恼就生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相宗说得好。无明不觉生三细相。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业相就是动。我们讲的起心动念。这就迷了;从业相立刻就变成转相。转相是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你看这个四大烦恼。贪瞋痴慢。他就具足了。所以这叫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你怎么会没有!
我们今天要转烦恼成菩提。要想回归到自性。这些烦恼怎么断法?要修礼敬、要修称赞。称赞别人。不要批评别人。断自己的烦恼习气不是为别的。真正修行人在任何场合。接受别人批评。不批评别人。你学这一点。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个众生思想行为是错误的。不批评他。随顺。恒顺众生;那个人的思想言行是正确的、好的。好的怎么样?随喜。好的、善的。随喜功德;不善的。恒顺众生。为什么?业力牵着他。你要批评他。那你得要有智慧。你没有智慧。你批评他。他不接受。他跟你结冤仇。你不是自找麻烦吗?什么时候你有定功、有智慧。你看到他善根现前。这时候批评他。他能接受。他能改过自新。他能提升自己境界。这是应当要批评、要说他。就是教他;不能接受的时候不教。随他去。善根没有发现。善根发现才行。才能接受教诲;善根没有发现。他抗拒、他不服。这就是平常你要有能力察言观色。你看他善根是不是成熟?可不可以教他?用什么方法教他?这是菩萨的事情。我们没有到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功夫。想学菩萨。往往都学了反面。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所以要度别人。先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是佛在经上讲的。没有这个道理。要先度自己。先度自己要从不批评人着手。接受批评。不批评人。人家批评我们。我们想一想。他批评我。我是不是有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嘉勉。都用一个感恩的心、感谢的心待人。他提醒我。纵然我没有。提醒我不要犯这种过失;如果有。我们要改过自新。这个态度你说多么好!这个态度才真正叫修行。不能说人家批评我。批评错了。我没有。立刻就反驳。这不好。这不是求学的态度。更不是给大众做好榜样的态度。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唐太宗接受人批评。批评是错误的。是对方的误会。唐太宗笑笑。也接受。绝不说是你说这错了。没有。很欢喜接受。这个人走了。旁边的人跟皇上说。他说这个话错误的。唐太宗说我知道。为什么不制裁他?唐太宗说不可以。如果我要是惩罚他。以后还有谁敢在我面前说真话?这大家就明白了。你看这是做一个好样子。所以这个帝王在历史上是英明的帝王。接受别人的批评。错了也不会怪你。也不会惩罚你。所以他有贞观之治。这得来是靠着德行得来的。不是权术。是德行的感召。
学佛。佛弟子是天人师。不但要给人间的人做最好的样子。还要给天人做最好的样子。
【一一牙上七池水。清净香洁湛然满。一一清净池水中。各七莲华妙严饰。】
你看这象王的变化。『七』代表圆满。牠也真的现这个相。古大德画的变相图也就是照经文上的意思画的。它有七个水池。水池非常清净。『清净香洁湛然满』。满是圆满。是表真如自性。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的经题。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出自性的样子。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现在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染污?没有。一切众生的自性都不曾染污。如果会被染污。那就不叫自性。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不会染污的。纵然堕阿鼻地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也没染污。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你的自性没有染污。你的自性没有生灭。你的自性没有动摇。只是你现在迷失了自性。不是真的失掉。你迷了。你起心动念迷了。迷了。也没有离开自性。迷了之后。你生无量无边烦恼。没有离开自性。自性好像在虚空一样。从来不会染污的。池水表这个意思。
池水里面生莲花。『各七莲华妙严饰』。莲花的表法。在佛经、佛法里面是最普遍的。它代表什么?我们看植物。绝大多数的植物先开花后结果。因果不同时。因果异时。佛经上称为「异熟果」。唯独莲花因果同时。它开花的时候。果是莲子。莲子就在花里面。莲蓬里面就有莲子。因果同时。这代表的是大乘法里所说的。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不二。表这个意思。你懂得这个意思。我们起心动念。动个念头就是因。因肯定连带着果。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个因妙极。因妙果也妙。才起一念。就是能大师末后的一句话说「能生万法」。你说奇妙不奇妙!一念就生万法。所以整个宇宙森罗万象。万事万物。大乘教里佛告诉我们。一念顿现。一念顿成。一念是不觉。所以古德讲得好。「迷唯一念。觉止一心」。起一念。森罗万象就现出来。一念是因。果就现出来了。有没有先后?有先后。先后的时间太短。你简直没有办法看出它有先后。从一念变现出分别。从分别变现出执着;一有执着。物质世界就现前。一有分别。精神世界现前。从一念到变成精神世界、变成物质世界。这个时间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你怎么知道它有先后?它的速度太快。起是这么起的。
如果得一心。一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这叫一心。一心现前。这个森罗万象有没有?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整个宇宙都没有了。所以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般若经》上的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的科学还没有讲到这些。所以佛经里头真的有究竟圆满的科学。现代科学的进步我们也不能不佩服它。他们已经知道物质现象不是真的。物质现象的存在是剎那之间。我们所见的这个世界是什么?就是一念不觉。接着那一念又不觉。念念都不觉。所以才看到这个现象。念念不觉。所以我们常讲。这个现象是相似相续的幻相。决定不是真的。你要是知道它决定不是真的。你对它的执着就淡薄。分别也淡薄。这淡薄就能帮助你向上提升。提升是不断的去证实它。证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在大乘教里面。你没有怀疑、没有犹豫。你的进步就快。所以他用个「妙严饰」。好!严是庄严。饰是装饰。妙是什么?妙是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相有体空。事有理无。这是诸法实相。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是。七是代表圆满。圆满的因、圆满的果。因果同时。称为妙。再看底下第三首:
【彼诸严饰莲华上。各各有七天玉女。悉善技艺奏众乐。而与帝释相娱乐。】
这是大象变现出来这么多境界。这象王变现出来。在这个莲花上面。都像变魔术一样。这大家就容易体会。象会变魔术播出这些现象出来。莲花上各个。每朵莲花上都有七位天女。这些天女在莲花上做出艺术的表演。『悉善技艺奏众乐』。就是说明这些天女在莲花上唱歌、跳舞、表演。这是离苦得乐。我们就能联想到前面。『七天玉女』一定是破迷开悟。如果没有破迷开悟。他就不能够离苦得乐。『而与帝释相娱乐』。帝释天骑着这大象一定是出门到外面去。像现在花车一样。花车游行。这是很多地方。花园城市。每年大概都有一个季节。花车游行的季节。与民同乐。这叫真的是乐!帝释天他教化那些天人。用什么教?这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为什么?他在因地里面自然带着习气。他带什么习气?他带十善的习气。他带施舍的习气。因地生生世世喜欢布施。生生世世修上品十善。我们就晓得。他教人一定也是教这些。三种布施或者是六种布施。六波罗蜜都是六种布施。这菩萨。布施度里面。包含着有财、法、无畏。持戒是无畏布施。忍辱是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法布施。有财、有法。无畏布施自然都含摄在里面
所以菩萨虽然修行六个纲目。六个纲目可以归纳一个布施。说个布施统统圆满。这大乘教里常讲的。修因才能得果报。六道里面的众生。美国卡西他没有讲六道。他只讲人间。讲这个世界。这地球上。任何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他的遭遇统统有前因。不可能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前因而突发的。他的报告里头有这么一段话。这个话跟我们东方人所讲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一个意思。所以因果教育。不但包括六道。通十法界;不但通十法界。通佛法界。所以经教里常讲「佛法因缘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这个世间有佛法是这个世间有感。佛才来应。众生有感是因。佛菩萨来应是果。这是因缘生!这个世间众生与佛没有缘、没有感。佛菩萨怎么会来应?哪有这种道理!真的是因缘生。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法。凡是有形相的就离不开因果。这个形相的意思非常之广。我们六根能够接触到的是形相。六根接触不到的还是有形相。我们六根能接触到的。欲界天、色界天;六根接触不到的。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再往上面去。四圣法界。由此可知。你能不相信因果吗?我们肚子饿了是因。吃饱了。不饿是果。你不相信因果。我不吃饭肚子也不饿。你试试看能不能做到?因果通三世!佛法有一句话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句话道理很深。你要说因果的起源。因果从什么地方来的?从一念不觉来的。一念不觉是因。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果。这样就清楚。你就明白了。
人要相信因果。不怀疑因果。你就不敢做坏事。你就不敢有不善的念头。为什么?知道有不善的果报。所以在这些年当中。我们帮助初学。特别重视的是伦理、道德、因果这三种教育。人有伦理、道德的教育。不会做坏事。不愿意做坏事;人懂得因果的道理。不敢做坏事。中国五千年来。祖宗、圣贤教育后裔。教化众生。就是用这三种教育。所以这个族群是爱好和平的。懂得谦卑、懂得尊敬别人、懂得互助合作。是这种教学产生效果。教育成功了。今天这个世界的动乱。实在讲。你要找它的根本原因太容易了。就是把这三个教育忽略了。没有认真去学习。没有人认真去推行。人不知道伦理、道德、因果。大家都不知道。变成现在所谓是个人主义。趋向于自私自利。父子没有亲情。朋友没有信用。这个社会它怎么能不乱!多少人在想方法如何来化解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朋友冲突。怎么化解?这将近半个世纪。多少人在想。想不出方法。佛法说了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回头是岸」。他们不肯回头。拼命往前面去找。永远找不到。回头什么?老祖宗那一套东西有效。你回过头来。你找老祖宗。问题马上解决了。
但是现代人怀疑。认为老祖宗年代太久远了。不合乎科学。那个东西都是没用的东西。五伦八德都应该要遗弃。从科学里面去找。找新的东西出来。是。科学里面是能发现一些新的。社会的混乱。人与人的竞争、斗争、战争决定化解不了。要化解这些问题。恢复到安定和平。还是找老祖宗才管用。老祖宗在此地教给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与民同乐。这是我们看这个象。象王牠的变化。象王修行证果。这修行证果。六道众生都有。除了地狱没有之外。其它的道都有。畜生有修行的。象不例外。象也很聪明。我们看第四首偈:
【彼象或复舍本形。自化其身同诸天。威仪进止悉齐等。有此变现神通力。】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象可以变成人。而且变的是天人。就是世尊在经上教给我们的大圣欢喜天。这天神。大圣欢喜天的天神。他的本身是象。我们在印度教里面看到。印度教供奉大神。人身象的头。那是什么?那就是象王。那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圣欢喜天。你看牠所表演的。变化表演的。是不是非常欢喜。常常与民同乐。所以牠的『威仪进止』跟天人一样。「进止」就是我们讲的行住坐卧。跟天人没有两样。象王有这样变现神通力。佛在此地不是用寓言在说。这都是事实。末后一偈说:
【彼有贪欲瞋恚痴。尚能现此诸神通。何况具足方便智。而于诸定不自在。】
后面是法合。先说释提桓因。欲界天主。贪瞋痴慢没有断。象王。畜生道。虽然修成天身。生天了。因地的身是大象。果牠可以修成天身。贪瞋痴也没有断。你看看没有断贪瞋痴都能现这种神通力。都能有这些变化。牠这是修得的。不是自性所现。完全是修得的。在中国。中国古时候有象。当然也是有因素。象在中国这个地区消失了。但是在中国。众所周知的。知道狐狸修行、黄鼠狼修行。都能修。都能够变成人身。跟人间一样往来。一般人不知道;牠现成人身跟人往来。到市场里面去买东西。有人能看破牠。有定功的人、有神通的人。百丈大师。这我们知道。那没有话说。百丈大师开悟了。明心见性。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这些众生修成人形也瞒不过他。老人家常常为大众讲开示。有位老人。头发胡须都白了。大家也都很尊重他。常常来听经。没有人知道。百丈大师晓得。他不是人。他是狐狸精。狐仙。可是百丈法师没有把他说出。没有说穿。知道。
有天他来问。向百丈大师提出一个问题。他问的什么?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师告诉他。你明天来。明天来的时候你当众提出这个问题。我给你解答。这就是「野狐禅」的典故。这个老狐狸过去生中是法师。是个出家人。就有一个人来问他。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说不落因果。这说错了。所以说「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就是他。他现在没有办法脱离畜生道。所以求百丈大师救他。百丈大师要他明天来。大会当中让大家都听到。大家都受利益。他的功德就很大。第二天来了。提出这个问题。百丈大师把它改了一个字。他问的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师告诉他。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你看不昧、不落。这意思就不一样。不落是没有因果。不昧是有因果。清清楚楚。一点不迷惑。不昧因果。他听了之后非常欢喜。离开了。第二天老和尚说。我们到后山去。昨天来的是个老狐狸。现在牠生天了。牠脱离狐狸身了。我们去帮助牠收尸。去给牠埋葬。到后山。果然有一头狐狸死在那边。百丈大师把牠当作出家人一样安葬。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市场人很多。知道哪个是什么样的身分?不知道。肯定都有这些人往来。他能够现人身。我们一般凡夫不认识。但是现在一般人也不留意。当然就更不知道。
末后这一句。法合。『何况具足方便智』。这是菩萨。这些畜生修行有神通。都能够现这些相。何况菩萨哪有做不到的道理!『而于诸定不自在』。这个「诸定」就是有各个不同层次定功。他们修的是小定。没有出三界的。实在说他们所修的这些定。在佛法里面讲是未到定。并没有真正修成。真正修成的话。他就到初禅天去了。所以他修的这个定是世间的小定。就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那何况有菩萨!我们在经教里面读到。以小乘来说。初果。这个六通是我们的本能。一切众生各个具足。本能。一点不希奇。而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了。使我们这个能力大幅度的降低。我们的眼隔一张纸就见不到了。这说明有障碍。本来你的眼。什么东西都障碍不住的。都能透视过去的。有这个能力。现在这能力缩小了。缩到这么一点点。所以初果能力恢复了。天眼、天耳。用现代的话说。不同的光波你能看见。光的长波、短波。音的长波、短波。都没有障碍。你得天耳通、天眼通。这两种能力恢复。但是怎么样?不太大。虽不太大。但是管这个地球大概还没有问题。
我在过去也有个朋友。也是听众。年岁很大。大概大我二十岁的样子。他是个高级军官。退休之后学佛。告诉我一桩事情。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他自身亲身遭遇到的。抗战期间。他地位已经很高。好像那时候是少将。带着军队在江西驻防。抗战期间。他们住的地方不远有个道观。他也很好奇。常常去访问这个老道。老道有一次告诉他。叫他要搬家。他说你们住的这个地方地势低洼。三天之后会涨水。会淹到你那个地方。他听了半信半疑。为什么?没有丝毫迹象像是要下雨、涨水。没有这个迹象。但是那老道说的话也很值得他警惕。到了第二天。他就派人去看看老道。因为老道住的那个地方也是个低洼地方。老道搬了。他就吩咐人。老道搬了。我们也要搬。搬高一点地方去住。结果到第二天果然涨水。洪水暴发。真的涨。所以他对这个老道有好感。也很尊重他。老道有先知。有什么事情他预先知道。他说有一次。他告诉他。他说他在打坐的时候。看到东方距离很遥远。海上有战争。战争爆发。打得很激烈。他是个高级军官。他马上回去查这个讯息。查不到。说老道怎么会看到这种事情?他讲的方位、距离。找不到。三个月之后。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跟他讲的方位、距离完全一样。证明是真的。这个事情没有爆发。在三个月之前他怎么会看到?所以他讲。这个东西。神通不是假的。是真的。所讲的方位跟距离非常正确。是个很激烈的战争。
他告诉我。老道有神通。很多事情他都预先晓得。这是什么?佛经上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他心清净。他的妄念少。他就有这个能力。实际上这很小的定功。天眼、天耳。如果再深一级证到二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他又恢复了两种。他心、宿命。那这两种很厉害。宿命是什么?知道自己过去生。过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阿罗汉知道五百世。那我们想在二果没有阿罗汉那么大。至少应该是五十世之前应该知道。五十世大概就应该有两千年了。五十世。那个生生世世他知道。自己的宿命。他心通是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这桩事情。我从一个老法师跟我讲到金山活佛。这个人也是在抗战期间。好像抗战还没有结束他就往生了。抗战期间他在。江苏金山寺的一位法师
但是这个定有世间定、有出世间定。不一样。出世间定是真放下了。世间定是用定功把烦恼习气控制住。没断。不起作用。如果不控制。不控制讲出定。出定就是不能控制。他习气起现行。这是世间禅定。真的把它断了。这出世间禅定。这是修定不相同地方。那效果当然也不一样。出世间禅定一定是依世间禅定为基础。开始修的时候先修控制。制心一处。先修这个。那你真的要想成就。一定要放下。放下怎么学?不要去计较、不要去执着、不要去分别。这里头层次有浅深差别不同。一定要真干。
所以我们常常劝勉同学。学普贤菩萨的恒顺、随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是看到众生所做不如法。能够心平气和。能够不计较。没有批评。随顺他。看到别人做得好。好事。随喜。随喜要帮助。尽心尽力帮助他。这随喜;我们没有能力帮助。欢喜赞叹也是随喜。赞叹。帮他宣传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041.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852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852;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