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59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09 02:0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59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59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59

许华 许华 2 0 2011-10-06T15:15:00Z 2011-10-06T15:15:00Z 1 2096 11951 99 28 14019 11.5606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

2017中国佛教讲经交流

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五九卷)  2007/6/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5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我们看第五光。这一段总共有四十四光。看第五「欢喜光」。我们把经文念念:

  【又放光明名欢喜。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其爱慕佛菩提。发心愿证无师道。造立如来大悲像。众相庄严坐华座。恒叹最胜诸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

  欢喜光有两首偈。第一句是名称。『欢喜』。下面三句是光的作用。末后一首是讲这个光的因。每个光。清凉大师在前面跟我们说过。名称、作用。光的因、光的果。都在经文里面显示得很清楚。「欢喜」。我们还是用一般人所用的名词术语。中国人讲的气氛、氛围。外国人讲的磁场。接触这个气氛能生欢喜心。这就叫欢喜光。实际上。佛的光明里面。这四十四种的磁场统统具足。由此可以能显示到佛心、佛愿、佛德、佛行的究竟圆满。佛在教学的当中。实在讲都是举例。无量无边殊胜功德说之不尽。这四十四个光是举例子。哪止四十四。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接触这个光明。你看有这么多的感受。感受愈明显、愈细微的。那就是心地愈清净、愈真诚、愈平等;心浮气躁的人也能感受。感受几种。譬如欢喜是很容易感受到的。柔和、安稳。在这里面有安全感。在他的气氛里头有安全感。不会有急躁。有柔和、有欢乐。有这些感触。如果说这里举这四十四种例子统统都能感受到。那是个修行有相当德行的人。才能够圆满的感触到。

  欢喜光是四愿里面的第四愿。「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这一愿。这真正是佛光遍照。『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其爱慕佛菩提。发心愿证无师道』。所以佛光接引众生。为什么有人接触到佛赶快就离开。这是什么?这是业障很重。应当是说多生多劫迷失自性。遇到佛不愿意接受。这个不愿意接受有两种状况。一种是什么?叛逆。诸位要晓得。这个叛逆是叛逆自性。他的思想、言行跟自性是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这是一种。另外一种。惭愧。这个好。认为自己业障很重。罪业很深。不敢见佛。我见过这种人。到寺庙去玩。他不敢上大殿。问他为什么?自己罪业太重。不好意思见佛。我们知道有这么两种人。这有惭愧心还不错。他一回头的话。就很容易得度;不过回头。要等待时节因缘。一点都不能够勉强。佛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佛菩萨不会勉强任何一个人。你明天的缘成熟。佛菩萨知道。也不会在今天勉强你。很有耐心来等待。不像凡夫。凡夫有很多事情不能等待。于是变成什么结果?谚语所谓「欲速则不达」。反而把事情搞坏了。真的不如顺其自然。这是最好的道理。要顺其自然。

  佛的气氛、佛的氛围。确实对有善根的人很容易被摄受。「令其爱慕佛菩提」。佛、菩提都是梵语音译的。一般称佛。都是从相上讲的。释迦牟尼佛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成佛了。这点我们要特别留意。遇到一般人来问我们。「你们学佛。佛是什么?」要讲得清楚。「你就是佛!」为什么你就是佛?你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是佛。谁放下谁就是佛。而妄想分别执着实在讲本来没有。所以佛在经上讲这个话真的千真万确。「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没有放下呢?没有放下你还是佛。你是个没有放下的佛。没有放下的佛。我们常讲你是个迷惑颠倒的佛。你是个胡涂佛;放下之后。你是个明白佛。你是无量智慧、无量德能的佛。这么讲他就清楚了。反对佛教是反对自己。就是反对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这么回事情。这是从总的纲领、原则上来说。无论我们学或者是没有学。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放下。放下。智慧就开了。放一分。智慧就开一分。放下两分。智慧就开两分。放下十分。智能就开十分。就这么个道理。

  对像我们这样初学的人来说。放下烦恼习气。什么是烦恼?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佛经之外。儒家所讲的、道家所讲的。其它宗教里面所讲的都很多。烦是令我们心烦。烦躁不安。烦恼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前面灭爱光里面所说的。你喜欢。喜欢是烦恼。你讨厌。讨厌也是烦恼。总而言之。你的心不平。就是烦恼。所以心要像水一样。我们供水。每天不管是在道场。还是在自己家里面。供一尊小佛像。其它都不要供。只供一杯水。这个水最好用玻璃杯。小杯子玻璃杯。作用是什么?作用是提醒自己。我今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要像水一样。那么样的干净。不夹杂。那么样的平等。不起波浪。这是修行最重要的一个原则。能时常想到。时时刻刻能做到。真修行。这种修行方法就是《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用的「照见」。照见是真实智慧。没有照见。念诵的功夫就不得力;有照见。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哪个法门。功夫都得力。心是什么?清净、平等、觉。所以水表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它就能照。就像镜子一样能照。那个照就是觉。所以觉在其中。

  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悟。佛也翻作觉。佛是能觉的人。菩提是所觉之法。你看佛法终极所追求的目标。这个要知道。学佛人求什么?只求无上正等正觉。只求这个。无上正等正觉。梵文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菩提。三翻作正。菩提翻作觉。三菩提就是正觉;三藐。三是正。藐是等。三藐三菩提是正等正觉;上面还有一个阿耨多罗。阿耨多罗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阿是无。耨多罗翻作上。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不能忘记。忘记的时候你的方向错了。你的目标错了。你学佛追求什么?学佛就是追求这个。这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你把目标定在这个。这是佛道。

  我们平常讲的。怎样才能够到达?佛在《华严》上说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是。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能够放下执着。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你就成了正觉。就是三菩提。成正觉。他的名号叫阿罗汉。阿罗汉是三菩提;菩萨。菩萨是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他比阿罗汉高。阿罗汉只放下执着。没有放下分别。菩萨分别放下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还有妄想。妄想就是无明。破一品无明。什么叫破一品无明?妄想放下了。妄想是什么?我讲得通俗大家好懂。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没有妄想了。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本来是佛。无上正等正觉。那要是成无上正等正觉有什么好处?现在人都要问有什么好处。问有什么好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一样也没放下。可是他真有好处。为什么?他才「爱慕佛菩提」。

  所以此地「佛菩提」三个字。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把佛、菩萨、阿罗汉统统包括在其中。有什么好处?六祖大师开悟的五句话。答复得太好了!你想不想身心清净。一丝毫染污都没有?你想不想你居住的环境清净?这个人都想。纽西兰是现代人间净土。尤其是南岛。去了之后舍不得离开。为什么?环境清净。身心清净。住在那个地方是神仙生活。哪个不向往?这第一个。你想不想不生不灭?这个没有一个不想。生死太恐怖了。不生不灭没有生死了!外国宗教里面讲的永生。印度所有宗教追求的涅盘。涅盘就是永生。佛菩提就是永生。第三个。你希不希望得到圆满的智慧。究竟的德能。无量的相好?这个每个人都愿意要!这总的来说是福报。无量无边、无与伦比的大福报。这里面包括智慧、德能、相好。佛菩提这里头全部具足。一丝毫欠缺都没有。

  你愿不愿意永远没有杂念?我们现在念头麻烦。妄想纷飞。杂念、妄想统统没有。你本无动摇。佛菩提里头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后面一句。你愿不愿意知道遍法界虚空界的真相?这是现在人所讲的知识。过去、未来。此界、他方。整个宇宙的真相。你愿不愿意统统了解、明白?佛菩提里头也统统具足。为什么?能生万法。整个宇宙。过去未来统统在它里头。这个要是搞清楚。你怎么不爱慕!爱是喜欢。慕是羡慕。真正的去向往。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他自然发心要学。要发愿我要证得。

  凡夫不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那要像释迦牟尼一样。上上根人。像惠能大师一样。上上根人。我年轻的时候。真的接触佛教的书本第一部就是《坛经》。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跟方老师打交道。还没有。我在公家机关做事。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度假。很难得。服务三年。以后每年有一个月的长假。度假。我到台中看我父亲一个老朋友。我在他家里住了两个星期。他书房还不错。有个相当宽敞的书房。里面藏书也很多。跟我父亲一辈。都喜欢读古书。我在那个书房里面翻。翻到一部《坛经》批注。丁福保的《六祖坛经笺注》。是线装本。我偶然拿来一看。看了很有味道。所以很细心两个星期把这本书念完。念得是很喜欢很喜欢。第一次的。

  以后见到方老师。见到章嘉大师跟李老居士。就问我读过哪些佛书?我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他。偶然的翻到。非常喜欢。三个人异口同音。告诉我这个书你可不能看!我看到很喜欢。怎么不能看?方东美先生告诉我。惠能大师以前。没有看到一个惠能。惠能大师以后。也没有再看到惠能。那是天才!自古到今只出这么一个。你可不能学他。学他。你学不到。方老师告诉我。惠能是一步登天。他真的一步就上了天。你要一步上不了天。掉下来粉身碎骨。这是警告我。学佛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不可以躐等。我自己不是这个根器。这一步登天决定登不上去。那怎么样?爬楼梯!这是方先生告诉我的。爬楼梯。你上一层就高一层。上两层又高一层。用这个方法。他不让我学法性宗的东西。就是佛家的空宗、性宗。他不主张我学这个。他劝我学法相宗。法相宗就是爬楼梯。中下根性的人步步高升。爬不到顶端。爬到一半也有一半的利益。这个很有道理。

  以后遇到章嘉大师、李老师都是同样的警告我。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就是爬楼梯。确实毕竟是爬楼梯成就的人多。一步登天太少了。我们细心去观察。真正的一生用圆顿大法的就是两个。印度就是释迦。中国就是惠能。其余就是上上根人。惠能大师所接引的四十三个人。这个了不起。在中国佛教史里头空前绝后。四十三个大彻大悟。上上根人。他们没有一个是像惠能那样的。也都是参学多少年才顿悟。惠能是一下就顿悟。这是我们要晓得的。遇到李老师之后。李老师劝我修净土。在那个时候我对净土没有好感。初学佛。跟方先生、跟章嘉大师的时候。我对净土都排斥。自以为很聪明。净土是度老太婆的。是度下下根人的。实际上对净土误会。不知道人家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晓得。

  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跟忏云法师住茅蓬。住过五个半月。他是修净土。在茅蓬里面我做义工。照顾这三个法师、一个老人。朱镜宙老居士。那时候七十岁。三个法师当中大概菩妙法师最年轻。忏云法师大我一轮。大我十二岁。菩妙法师好像大我五、六岁的样子。好像他跟韩馆长同年。大我五岁。所以我做义工。小茅蓬义工只有我一个。我最年轻。每天烧饭、捡柴火。不要砍柴。山上树枝很多。捡柴火。种菜。那时候挑粪。这都是我的事情。工作量也不少。这是出家之前在佛门里面培福。每天忏云法师教我拜佛。规定一天拜八百拜。叫我看《印光大师文钞》。我在那里五个半月。把《文钞》看完了。看完之后对净土宗才有认识。不毁谤。不敢轻视了。但是还没有发心学净土。

  对于经教很有兴趣。这个跟我入门有关系。我入门是跟方先生学哲学。方先生告诉我。佛经是高等哲学。而且那个时候的方先生跟晚年不一样。晚年他也进步了。我跟他学哲学的时候。我二十六岁。好像他四十五、六岁样子。大概他大我二十岁。他跟我讲。佛经里面有十分之二是高等哲学。另外十分之八是迷信。这个对我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我知道佛教里头有哲学、有迷信。以后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教我学讲经。我才恍然大悟。方先生看到佛经里头十分之二是哲学。那是什么?那是佛教的大门。他看到了。后面十分之八他没有看见。他说那是迷信。那是里面。里面比外面更精彩、更殊胜!这是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我明白了。但是方先生晚年。他也明白了。

  我在台北办大专佛学讲座。道安法师办的。请我做总主讲。有一次我就很想请方老师来给同学讲「因明」。科学的方法论。因明的性质跟逻辑、跟辩证法相似。方老师告诉我。他说这个东西。这种科学方法论。对中下根性的人行。向上一着。他说全没有用。我就明白了。向上完全超越了。你说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那个逻辑什么还是属于妄想分别执着。要放下、舍弃才能成就。但是对于初学有帮助。到相当一个程度这都没用了。所以我们这门课就没有开。

  所以。如果不清楚、不明白。你的心发不起来;那要搞清楚、搞明白。真的不是容易事情。第一个是你的善根福德因缘。第二个要遇到真善知识。耐心的教导你。你还要有能力。听了之后你就能悟入。这个不容易。听经能悟入的真的是不多。老师开一个班。班上几十个同学。老师天天给我们上课。真正能悟入的没有几个。能悟入是解悟。悟入之后最重要的要落实。要把你领悟的这些道理、方法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你才真的有受用。才真的叫心得。如果不能够巧妙应用在生活上。你止于解悟。那就变成什么?李老师说的佛学。不是学佛。所以佛学、学佛。儒学、学儒。道学、学道。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李老师告诉我的。很有道理。能说不能行。你没有说错。你怎么没有说错?你的老师没有讲错。你读经领悟的没错。可是你没有做到。你没有做到。你懂得没有做到。那叫儒学、叫佛学;你所领悟、懂得的。你都能做到、都能落实。那你是学佛。学佛才能成佛。佛学不能成佛;儒学不能成儒。学儒能成为当代的大儒。关键是要你真干。你不真干不行!

  干从哪里干起?在这点中国人比外国人幸运。为什么佛法。你说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创立的佛教育。在印度成就的人不多。没有中国多。而且印度的佛教应当在一千年之前衰灭了。到现在没有了。现在慢慢的再兴起来。是从中国、从泰国那边传回去。为什么在中国真的是生根、茁壮、开花、结果?在中国清朝中叶以前。代代都有高人。都有圣贤出现。什么原因?这个诸位要知道。得力于中国的家教。印度没有家教。外国人疏忽了家教。家教从胎教教起。这个在西方没听说过。小孩从出生下来教。那就不得了。我们也没有听说过。最近西方这些心理学家。从深度催眠当中。发现胎儿在母胎里头有知觉。发现这个。所以才讲到。怀孕的时候母亲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会影响胎儿。现在才知道这个事情。可是还没有提倡胎教。知道胎儿已经在学习。

  但是这桩事情。在中国五千年前我们老祖宗就知道。就非常重视。而且普遍提倡。所以中国人疏忽传统教育。也是最近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的事情。中断。中国遭这么大的苦难。遭苦难的原因我们清楚。我们明白。佛教在中国能够生根。能够茁壮。能够成就这么多的圣贤。有它的道理。中国人非常幸运。在过去从小就扎三个根。儒释道的三个根。所以他容易成就。这个在其它国家地区他不知道。他的成就实在讲不能跟中国人相比。科学技术不是好东西。中国人不是不知道。中国人不要这个东西;有这个能力。但不向这方面发展。向伦理道德上提高人性。

  所以。我们对于国家民族要有信心。这信心从哪里来的?我们祖宗积的德太厚。积的德很大。后世子孙必定有前途、有光明的一天。现在只是西方文化的一种冲击。我们的方向、目标错误了。受这么多的苦难。现在慢慢觉悟回头了。你看看现在中国国内、跟海外的侨胞。都重视儒释道的教学。这就慢慢省悟过来。省悟过来就好了。我们常常讲。四个教育是一体。家庭教育是根。永远是这个根。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宗教就是圣哲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圆满。开花结果。

  这好比一棵大树一样。从爱慕佛菩提。发心、立志。愿就是立志。我要学佛。我要成佛。我要回归自性。「证无师道」。我们的学习都有老师。中国古人非常强调的基本的德行。就是孝亲尊师。不孝父母的人。在社会上不能立足。没有人理你;背师叛道的人。同样在社会上不能立足。为什么?身命得自于父母。慧命得自于老师。你的一生对你恩德最大的就是这两个人。父母、师长。这个悖逆是大不孝、大不敬。你怎么能做人?可是佛法到最后给我们提出「无师道」。没有老师。这个诸位千万不要把意思错会了。我学佛可以不必拜师。你就错了。无师道是向上一着。真的是无师。

  你看释迦牟尼佛从十九岁去求学。有老师。到三十岁这十二年他亲近的老师很多!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那些高人都曾经指导过他。最后怎么样?我们现在明白了。搞得很清楚了。这些老师。宗教跟学术。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没有放下的就叫世间法。大乘教里面讲不究竟。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个示现、表演。到恒河边上找棵大树底下入定。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这一放下。豁然大悟。佛经上所说的「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无师道;给诸位说。明心见性是无师道。彻底放下了。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的无师道。无师还是有老师。为什么?老师给你做证明。释迦牟尼佛真的是无师。惠能大师还有个五祖忍和尚给他证明。只要有丝毫妄想分别执着。你不会见性。

  我们讲师承。有师承。到什么时候?在《华严经》上十信位。也就是说在十法界里面有师承。再向上一着。没有师承。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叫无师道。你们想想。什么叫无师?他还有没有师这个念头?有师的念头是妄想、是分别、是执着。那他就是六道凡夫。到这个时候没有师。他的性德怎么显现?给诸位说。实在讲读了《华严》。我不讲你也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一切众生是不是师?是!一切众生都是师。一切众生都是父母。这才叫究竟圆满。没有分别执着。

  他见性了。晓得一切众生。包括时间、空间全是自性所现的。分别执着所变的。这是大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分别执着。十法界依

佛教讲经用的醒本

正庄严是分别执着变现的。一真法界、诸佛报土是唯心所现的。心性是能现能变。万物是所现所变。哪个不是老师。哪个不是父母!所以。孝敬遍法界遍虚空界。这叫大圆满。然后我们才真正明了。无师道是师道的大圆满。无孝道是孝道的究竟圆满。我们的修学要从孝达到究竟圆满。要从老师达到师道的究竟圆满。这就没错了。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这是古时候教学里头第一义。能把孝顺父母的心行孝顺一切众生。能把尊敬老师的孝敬。孝敬一切众生。这才叫圆满。这才叫究竟。究竟佛果。

  什么人证得?在大乘教里面证得的人。刚刚证得。这好比在学校拿博士学位。刚刚拿到。叫圆教初住菩萨。他刚刚拿到。往上十住。上面有十行、有十回向、有十地、有等觉、有究竟佛果。那是什么?那是老博士。证得的功夫就是佛菩提。佛菩提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彻底放下。真放下了。真放下、刚刚放下是初住菩萨。所以初住菩萨他的智慧德相跟究竟佛果没有两样。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差别?差别那就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无始无明习气要断了。叫究竟佛果。他在十法界与一切有情众生感应道交。这种能力、智慧、神通、道力没两样。所以《金刚经》上讲的「诸佛如来」。你看江味农居士的批注。那个诸佛就是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四十一个等级。叫诸佛。注得好。是从无始无明习气有浅深厚薄不同而分。统统是诸佛。是平等的。习气没有什么大障碍。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所以你要发这个心。要去证无师道。无师道浅的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大乘教常讲见性成佛。这个佛天台大师讲的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

  古人的比喻也比喻得好。我们也可以参考。不要执着。古人比喻。把月亮做比喻。我们晚上如果在池塘边上。你看到水里头有月亮。祖师大德们把水里面的月亮比喻作名字即佛。有名无实。那真的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我们一般人观念当中的佛。更接近真相的是「捏目所见」之月亮。怎么捏目?我们晚上看月亮。你拿一个手指在眼睛上按一下。你会看到两个月亮。两个月亮当然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但是那个假的是真的现出来的。我们现在晓得。我们两个眼睛是两个不同的焦距。看到两个月亮。这个比喻什么?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的。很接近真的。「捏目所见」。《楞严经》上佛举这个比喻。

  真的月亮是什么?真的月亮。我们正常看到天上的月亮。真的月亮。初二、初三有个月牙。那个月牙是真的。可不是假的。初三又亮一点。初四又亮一点。到十五它就圆满了。佛用这个比喻。比喻法身菩萨是真佛。初二、初三的月牙就好比是十住位。初五、初六的就是十行位。初八、初九的是十回向位。到十二、十三那就是地上菩萨。十地位。到十四是等觉位。十五就圆满了。统统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除最后那个圆满。从月牙到十四都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但是这个比喻你能够知道是真不是假。但是里面会让我们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光不一样。放光大小不相同。还会产生这种错觉。我跟诸位讲的。大彻大悟之后。跟究竟佛的光明是相等的;还有这么多差别。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清楚。无始无明的习气决定不妨碍你的智慧德能。不妨碍。所以你在十法界里面随心应量。众生有感你就有应。随心应量跟究竟佛果没有差别。

  这是我们在大经上学习这么多年来领悟到的真相。没有差别。何以没有差别?因为圆教初住的人已经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究竟果地也是放下。哪有差别!所以用月亮比只能比个相似。不是真实。你要从相似里面体会到真相。这个重要。不可以死在相似的比喻当中。你就会错了。明白之后我们的信心具足。我们一定要追求。一定要干!可是我们根性真的不是上上根。那怎么办?中下根性这自己要承认

新白娘子传奇佛教讲经

。中下根性一定要从基础上慢慢学。八万四千法门要知道选择法门。为什么?法门虽然平等。理上是平等的。对每个众生并不平等。每个众生学起来。这个法门学得容易。那个法门学得很难。这就不平等;理上平等。事上不平等。事上不平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业障造成的。业障重的人学东西就非常困难。业障轻的人一般学东西容易。道理在此地。所以这个不平等。不是佛法。是我们自己。

  业障深重的人怎么办?佛很慈悲。八万四千法门之外。开了一个特别法门。这就是念佛成佛的法门。净宗法门。你要是明白有这么一个法门。深信不疑。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祖师说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失。修这个法门。在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我就告诉你。还是放不下。这个放不下不是讲的妄想分别。妄想分别是当然放不下。执着。你的执着没放下;执着放下了。没有一个不往生。诸位要晓得。执着真的没有放下。

佛教 就是素云看师讲经

但是执着能控制住。虽没有放下。执着不起作

佛教刘素云讲经视频

用。带业往生。这就是净宗里面讲的功夫成片。是这个境界。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执着真放下。你就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同居土。提升很大的幅度。如果再把分别放下。你生实报庄严土。那怎么会一样!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

  理清楚了。方法清楚了。境界清楚了。那下面欠的就是我们自己要真干!真干从哪里干起?记住。从放下干起。怎么放下法?学《弟子规》。你看看《弟子规》前面讲孝悌。《弟子规》是性德。不孝是执着。错误的执着。要把它放下。要学孝道。跟人处不好。处不好是不悌。这个悌是在家庭。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扩大到社会。跟一切大众和睦相处。悌道。孝道是对父母、对长辈。悌道是对平辈的、对晚辈。要懂得和睦相处。这就是要放下。所以。学《弟子规》是持戒。持戒念佛。《弟子规》能够全部落实。凡圣同居土的往生你就决定可以拿到。所以这个东西不可以轻视。现在很多人一看。这小孩学的。我们怎么学这个东西?他还有这样的执着的话。他念佛只能跟西方世界结个法缘。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

  如果你要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争取更高的品位。更有把握的往生。你必须还要学《感应篇》。学《十善业道》。如果这三个根扎下去。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品位一定高。学教要从这里学起。你再学大乘经教。统统要有这三个根。如果没有三个根。学所有大乘佛法也都落空。你不会成就。你不相信。试试看。学了一辈子。贡高我慢还在。自以为是还在;那就是自私自利还在。名闻利养还在。贪瞋痴慢还在。这个东西障碍你往生。你求生净土没有把握。不可靠。

  再看后面一首偈。后面这首偈是讲因。成佛道的因。『造立如来大悲像。众相庄严坐华座』。这两句话就是叫你要断恶修善。要积功累德。积功累德里面最殊胜的就是护持正法。举这个例子来说。造像。造像就是念佛。你造佛像。你心里头先有佛像。你才能把佛像造得出来。你心里常常想佛。常常念佛。心里有佛。现在造像比古时候容易。为什么?现在印刷术发达。我们看到好的佛像、庄严的佛像。一定要发心造像。怎么发心?你把庄严的佛像用照片照下来。再放大拿去影印。

  我们这么多年。三十年了。我们供养的。最初有个老居士送了一尊阿弥陀佛给我。那时候在台湾。他住的地方太小。没地方放。先是交给我代他保管。以后我们建立图书馆。他很慷慨把这个佛像就捐献出来了。就是现在诸位看到我们印的。它是瓷的。不是玉的。瓷的。白瓷的这尊佛像。这个佛像很特殊。佛像至少有三百年了。好像是乾隆时代的。现在还供养在台北华藏图书馆。瓷的像很容易打破。所以我们供奉的时候。我给它做个座子。座子当中有一根柱子。柱子上用塑料软的东西包起来。这个佛像里面是空的。把这个佛像套在上面。地震就不怕了。保护得很好。我们常常出国。出国就看不到佛像。最后我就照相。我照了大概有十几张。照十几张照片常常带在身边。以后就大量的来印。现在这个佛像大概也流布全世界。佛像特殊是什么?它是童子像。你看他的相貌是童子。跟一般的佛像不一样。阿弥陀佛现童子相。让人看到都生欢喜心。造像。

  「众相庄严坐华座」。一般佛像都是坐的。坐在莲花座上。我们供养这尊阿弥陀佛的童子像是立在莲花座上。是站着的。接引相。这是举这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你就晓得。护持正法要造佛菩萨形像、要造经典。现在造经典比从前容易。你看从前古人怕经典遗失。费多少苦心。把佛经一个字一个字刻在石头上。全部的《大藏经》用石板刻出来。我们看到都流眼泪。刻了多少年?刻了八百年。全藏才刻完。藏在深山里面。怕什么?怕战争动乱佛经失掉。用这个方法藏诸名山流传给后世。希望后世子孙将来发现之后。佛经还存在。这用的心良苦!可是现在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地震。不就全毁掉了?如何把佛经能够保存永远传下去。不会受到灾难破坏?只有大量的去印。一万个地方收藏。世界怎么发生大灾难。我想不可能这一万个地方统统都毁灭。不可能。总有几个存在。那就流传下去了。在从前是做不到的。没有法子做到的。没有印刷术他怎么能做到?印刷术不发达的时候也不容易做到。现在容易。成本又低。所以我总是有这么个心愿。希望能够在一生当中能够流通一万套《大藏经》。我们这么多年来。印《大藏经》分送给全世界。已经送了六千多套。距离一万套不远了。

  早年我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个居士送了我一笔钱。供养我。这笔钱数字很可观。五百万美金。一九九九年。就是中国大陆建国五十周年。就是那一年。那一年国家宗教局邀请我参加五十年的庆典。我去了。在北京。赵朴初老居士派人带我去到房山看石经。我就看到古人一个字一个字雕刻在石头上的这部《大藏经》。我看了非常感动。我就向叶局长报告。我说我收到这笔钱。希望这笔钱拿来印石经。他说石经不错。我晓得他告诉我。他拓了六套。就是石版上拓印。拓印了六套。现在他们保存着的。他也答应我来印。我说我印这个我一本都不要。希望印一千套。把这笔钱拿来印一千套。印出来给谁?给国家。希望国家把这套石经赠送全世界每个国家图书馆、国家的博物馆。给世界著名的大学去收藏。它有典藏的价值。

  中国佛教会也做了。但是他印的字缩小。缩得太小。没有办法读。所以我说一定要印大字。大字成本较高。这笔钱可以能做得到。但是几经交涉。有障碍。不让我做。那就没法子了。所以这笔钱以后就拿来印《乾隆大藏经》。我们印了好几次。去年印出来这个版。纸张用圣经纸。一套一百二十册。装订都非常美观。封面也很考究。每个人看到都欢喜。我说继续再印四千套。这个钱是这么来的。除这个之外。我从来不接受别人供养的。这是个很偶然的机会。这是护持正法。正法久住。

  除这个之外。建塔院。建塔。塔是供养佛舍利的。寺院是供养出家修道人的。我们总是希望佛教能够恢复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状况。那是教学;换句话说。寺院庵堂要恢复成佛教的学校。佛教的修道院。而不是一般人观光旅游的景点。那就错了。观光旅游景点。出家人还能修行吗?从早到晚接待客人。到晚上精疲力倦。每天一个庙里头有几千人来参观。虽然能带来一笔收入。道心没有了。这破坏道心。

  所以。第三句说得好。『恒叹最胜诸功德』。「叹」是赞叹。永恒的赞叹佛法最殊胜的功德。这句话说什么?就是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做了四十九年。每天没有间断。一个人也给他讲。两个人也给他讲。众多的人来见释迦牟尼佛。也给他讲。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在什么时间。释迦牟尼佛一开口。都叫做讲经;一开口。都是赞叹诸佛菩萨无量无边殊胜功德。所以世尊。我们在经上看到的。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这个三百余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办班教学。一生办班三百多次。时间有长有短。小班。可能只有几个小时;大的班。一个大单元可能要讲好几年。讲一个系列。这是我们在现在经论里面所看到的。你看《般若经》就是大班。佛讲了二十二年。大单元里面还有小单元。像《大集经》。这一个大的单元里面分作几十个小单元。听众不相同。听众的需求不一样。世尊都能满足每个人。所以开八万四千法门。开无量法门。我们要问。我们能不能开?能。不要说妄想。只要你把分别执着放下。你自性性德就现前。智慧、德能、相好自然就恢复。虽然不圆满。恢复的这些足够度末法九千年的众生。

  世尊在《大集经》里面教我们。这必须要知道的。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正法就是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严持戒律。认真修行。所谓成就。佛的标准是证阿罗汉果。也就是说持戒可以能够放下执着。对于世出世法一切执着能放得下。像法时期。人的根性就差了。为什么?这个世间人所说的。文明愈来愈进步。文明的进步也就是说明染污愈来愈多了。人心没有像古人那么样的淳厚。单持戒不能成就。所以就提倡修定。禅定成就。像法时期。佛教传到中国正好是像法时期。佛灭度一千年佛教传到中国。像法。所以在中国的佛教。经过一千年。禅宗鼎盛。在全世界任何地区都没有中国这个禅的风气这么样兴盛。「像法时期。禅定成就」。像法一千年。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末法。可以说是从明朝以后就是末法了。末法的人心跟像法比就差很多。所以禅定不能成就。参禅不会开悟。早年倓虚老法师常讲。他是天台宗的祖师。晚年在香港。曾经说过。他一生跟禅宗大德往来。他说开悟一个都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听说过;得定有。修禅得禅定。但是没有开悟。净土宗念佛往生的。他说他亲眼看到二十多个。听说的那太多了。不计其数。「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他是念佛往生的。天台宗念佛往生是从智者大师起。智者大师本身就是念佛的。所以天台宗的祖师没有不念佛。都是求生净土。真的是所谓「教宗天台。行在净土」。修行都是用念佛的方法。都有成就。这是世尊在世。等于说给后世的学人指出一条道路。

  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我们的根性又不是很利。自己要认真好好反省去想想。除了净土法门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成就?李老师教导我们这些年轻人。一生当中无论研究哪部经论。一定都要回归净土。我们是遵守老师的教诲。当年在世。我跟另外七个同学。我们八个人启请。请求老师讲《华严经》。我们是想留他长住世间。讲一部大经。大经没讲完总不可以走!他也有这个意思。当年接受的时候就告诉我们。我把《华严经》讲完。讲圆满之后再讲一部《无量寿经》。他就往生。我们非常欢喜。那个时候我估计他要活到一百三十岁。他这个工作才能做完。没想到九十七岁没讲完就走了。

  这个没讲完。实在讲他的病是食物中毒。两次食物中毒。所以人太慈悲了不行。他老人家的习惯。是人家做东西送给他吃。他一定当面吃给他看。吃完让他欢喜。这是老师的习惯。有一次碰到人家煮了一碗面给他吃。他闻闻那个面不对了。这个面是市场买的。那个一把一把的面。那都能保存得很久。里面有防腐剂。有化学东西。要不然它不能放很久。大概已经过期了。所以煮的时候味道不对。他还是吃了。他是医生。是很好的中医。我们一些同学要是生病的话。都是他老人家开方子治疗。从来不到外面看病。他回去用解药。真的化解了。没事。过了半年以后又碰到这么一次。他也吃了。那个时候九十七岁了。都是在晚年碰到。都是在九十多岁碰到的。他碰到这么两次。最后一次他吃了之后。回去用解药来不及了。扩散得太快了。毕竟人年岁太大。体力跟从前不一样。这一扩散就没有法子。所以这一病病了三个多月。三、四个月。身体元气大幅度的伤害。我去看他好几次。每次看他。都叮咛不要到馆子吃东西。这句话至少跟我说了十遍以上。所以我就记得很清楚!

  他老人家平常吃东西很小心。许多次同学请客。请他老人家吃饭。我在台中十年那个时候。他都带着我一道。都叫我坐他身旁边。看到东西味道不对。豆腐馊了。味道不对。他就碰碰我。这个不要吃。很小心。他告诉我。坏了的东西不吃没有罪过。千万不要说这个东西不吃糟蹋掉有罪过。他说你不能这样。你的想法错误。坏的东西你吃了生病。还要好多人来侍候你、照顾你。你的罪过不是更重吗?变了味道的。馊的、过了时候的绝对不吃。他老人家的习惯。所以。他就没有能够人家送一碗面变味道的。他立刻就拒绝。「你这个面有问题。拿回去。不能吃。你也不能吃」。这样就好了。我想想人家也不会怪他。他还要吃了让人家生欢喜心。自己吃这么大的亏。所以《华严》没有讲完就走了。

  我当时在台北也讲《华严》。我讲的进度比他快。时间比他多。讲得比他老人家详细。因为常常出国。所以也是讲了很多年。也没讲完。讲一半。以后老师往生了。老师留给我的《无量寿经》。他自己亲手的眉注本。我就好好的念了几遍。美国那边同修要求讲这部经。所以《无量寿经》第一次讲在美国。讲得大家很欢喜。我前后讲了十遍。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所以我就把《华严》放弃。不讲了。我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所以就没有再继续讲了。到韩馆长往生之前。一再要求。希望我把《华严经》好好的重新讲一遍。留一套完整的录音带给后世学人做参考。我答应她。所以这一次《华严经》是韩馆长启请的。到新加坡。我把韩馆长这个事情告诉李木源。李木源非常欢喜。非常热心。告诉我。他说我跟韩馆长两个人启请。我就答应他了。所以。这一次的《华严》是在新加坡居士林开讲的。他还特别建了两个塔。华严塔。塔下面有石头的盒子。里面放《华严经》来做纪念。这一次讲经的因缘是这么来的。

  所以佛法住世最胜功德。就是要宣扬佛陀的经典。讲经不能中断。我希望我们的讲堂。最低限度要保持每天四个小时讲经。因为这是都市。不是寺院。能够每天有四个小时讲经。四个小时念佛。这就很如法。我们九楼有念佛堂。希望永远不中断。在这个小道场。现在我又有个帮手。锺茂森居士到我这儿来。将来他出来讲我也要鼓励他。希望他每天讲两个小时。我讲两个小时。这样我们每天有四个小时。他讲也在摄影棚。同步用网络播出。也都做成光盘来流通。所以。后头『是故得成此光明』。我们学这个。在这个道场要兑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948.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59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59;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074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