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54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54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54
许华 许华 2 0 2011-10-06T15:06:00Z 2011-10-06T15:07:00Z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五四卷) 2006/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5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十地位偈颂第三首看起:
【若具随好为严饰。则身光明无限量。若身光明无限量。则不思议光庄严。】
前面这三首是「身体德殊胜」。十地菩萨的科目。十信菩萨也可以学习。说到身德。所以我们讲法身不朽。涅盘八味。跟同学们做了个报告。在世间法里面。过去吕新吾先生的「好人歌」。跟我们佛门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然不相同。但是总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在中国世俗谚语所谓相随心转。佛法里面讲境随心转。心善相就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讲因果。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你的心善、言善、行善(行为善)。果报一定是无比的殊胜。
大般涅盘是果。虽然那是性德。性德离不开修德。没有修德你就不能够证性德。所以佛法终极的目标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不能够疏忽。学佛学的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怎样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般涅盘的八味是自性本来具足。八条我们用了八个小时给诸位报告出来。我们听了确实无限的羡慕。知道这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就是《华严》所说的智慧德相。在现前我们是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的智慧不能现前。智慧变成烦恼。德相变成善恶的果报。这个就是经教里头常讲可怜悯者。我们学佛这才明白。不学佛的人不知道。明了之后。我们的惭愧心才能生得起来。要认真努力。怎样才能够恢复?把所有一切的不善先放下。再进一步。把所有一切的染着放下。染着就是执着。染着放下了。我们的性德就恢复一部分。六道轮回超越了。在佛法里面讲证阿罗汉果。在《华严》里面讲七信位的菩萨。
我们现在这个经文。「贤首品」是第十信。前面七信位跟诸位报告过。七信是阿罗汉。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告诉我们是相似即佛。六即佛里头的相似即佛。在这个时候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是分证即佛。超越十法界了。这条路我们总得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相好是修行的果报。换句话说。你有没有成就不必问。真正的高人见面一看。看你的容貌、看你的举止、看你的谈吐。你修行到哪个阶段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古人所讲的「诚于中而形于外」。你里面的德行完全表现在外面。乃至你所居住的环境。外国人讲磁场。中国人讲风水。能看得出。风水家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看到这个地方磁场非常好。这个地方一定有高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这个地区人心都不善。不可能有这么好的磁场。也就是不可能有这么好的风水。只要有好风水、好磁场。这里头一定有高人。真正有德行的人。那怎么会一样?这个道理我们都听得耳熟。一般说没有科学的证明。
现在真是难得。日本的江本博士从水实验里面给我们做出科学的证明。你看在前几年他在琵琶湖做了个实验。琵琶湖是日本国内最大的一个湖。琵琶湖靠近东京这边有个小湾。这里面的水很脏。气味很不好闻。他忽然有一天想起来。我们去做个实验。他请了一位法师。找了有二、三百人到这个湖边。让这么多人。法师领带着三百人。用自己的真诚心对这个湾区的湖水祝福。祝福的话那个意念非常简单。「湖水干净了。湖水干净了。我们很尊重你。我们很爱护你」。就这么一个心愿。诚诚恳恳说出来。做了一个小时。三天之后。这个小湾的湖水果然干净了。染污没有了。气味没有了。风平浪静。三百多个人一心一意祝福。这是因。你看看。湖水是物质。它不是动物、不是植物。有感应。可是这一次祝福。湖水干净多久?江本博士告诉我大概半年。一次的祝福。半年。半年以后慢慢又恢复原状。这就是说明祝福不能中断。中断怎么样?它又被染污了。
大众染污的力量固然是很巨大。可是能够有二、三百人意志集中。你看看能够叫湖水干净保持半年。这就证明风水家所说的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于是我们就明白了。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地球有什么差别?在理上讲毫无差别。为什么那个世界遍地都是珍宝。我们这个世界遍地是沙石?那个世界是无量的庄严。我们世界是苦难不堪。什么原因?没有别的。居住在里面彼此人的心行不一样。看看我们地球上这些人。起心动念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竞争、斗争、战争。这样的心行所感得的山河大地。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状况。我们再看看经教里面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那个地方的居民是什么?没有私心。没有妄念。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也没有贪瞋痴慢。每个人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你说那个心多清净!清净心就把山河大地变成净土。所以诸位要晓得极乐世界是人心变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地球上的人。人人都念佛。人人都放下名利。都能够淡薄五欲六尘。都能够降伏贪瞋痴慢。我们这个地球就变成极乐世界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也确实你看往生的条件那么样严格。心净则佛土净。你的心不清净。念佛不能往生。念佛一定要念到清净心现前才能往生。这就是说十方世界。我们现在讲移民。我们移民到极乐世界的条件就是身心清净。他非常欢迎。为什么?你到那边去不会带染污去。你生到那边去庄严国土。他当然欢迎。我们的心不清净。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人家那里不欢迎。不会让你去。你去怎么样?你去。带了染污给他们。那就是破坏净土。他怎么会让你去?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为什么有人念佛往生了。有人念佛不能往生。没有别的原因。道理就是在此地。
所以。我们的心善。相貌就善;心清净。身心就清净。人活在这个世间。迷惑的人不知道。觉悟的人晓得。我这一生要做些什么?认真努力修觉正净。你看学佛的人一进佛门先受三皈。三皈教我们什么?皈依佛是觉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净而不染;换句话说。我们要把迷邪染放下。要修觉正净。这是真正皈依了。所以皈依叫翻邪皈依。迷邪染是邪。不是正。你从那边反过来。回过头来依觉正净。我们用什么方法回觉正净?净宗的法门是最简单、最容易。也最稳当、最可靠的。就是依阿弥陀佛名号。用执持名号来恢复我们的身心清净。
所以会念佛。我们在讲席里讲得很多。什么人会念佛?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了。生起分别执着了。这就是染。不管你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善还是恶。统统是染。如果是善。果报在三善道。恶。果报在三恶道。总而言之。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那怎么办?念头一起。马上把这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净宗的觉就是这句佛号能提得起来。时时刻刻能把这个佛号提起来。这就是觉。把一切的念头用一句佛号取而代之。就是用一个念头断其余的一切念。一切念头不让它起来。只有一句佛号。你要能会用这个功夫。三年。一般讲三年就能成就。这是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看到的。得到的这个结论。
念佛往生是真的。不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很多人不懂得念佛的方法。念得不如法。那个就难了。你懂得道理、懂得方法。道理、方法都在经论里头。所以学习经论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方法搞明白。如理如法好好去念。没有一个不成就。这个成就不可思议。你看无量劫来我们轮回在六道。苦不堪言。无法出离。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听到这个希有的法门。能信、发愿。如理如法的修。你这一生就成佛了。不是生天。不是证阿罗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成佛。世间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了。我们要把这个话记住。这个方向、目标决定不能够错过。
从经文里面。我们就深深体会到。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你真干。首先你的相变了。功夫再深一点。体质变了。你烦恼轻。你身体健康。所有一切毛病都没有。毛病怎么好的?你的心好。把你全身器官、细胞里面不正常的统统都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就是健康的。所以不要用药物。
我昨天看到有个居士给我写了一封信。她在东北。托朋友带过来的。说她这几年学佛的心得。确实得了好处。她说有一次全家人得了传染的感冒。一家人都感冒。她自己也得了感冒。告诉她的先生、家人。你们去看医生、吃药。我不要。我就在家里念佛。我有信心。她说我可能比你们好得快。过了几天。真的她真好了。还照顾家人。她把这个讯息告诉我。用什么来治感冒?用念佛。用阿弥陀佛把感冒治好了。所以你要晓得。信心能转境界。在现在话说。是意念把自己身上的病毒恢复正常。这个毒解掉了。化解了。恢复正常。所以你念佛有功夫。你体质好。你不会生病。再更近一步的。功夫再深一步的。刚才讲过。你所居住的环境磁场改变了。真有德行的人。像在香港都是住公寓。真正有一个人修行功夫得力。这一栋公寓的磁场都不一样。你走进这栋大楼。你会感觉到这个地方很安全、很舒适。确实是这样的。
这就是这个经文里面所说的。『若具随好为严饰』。你有「随好」。当然就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果报。这个人的智慧德行。我们一般讲到家了。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这样的相好。相好是修德跟性德相应。才能把境界转变过来。所以『则身光明无限量』。这是身放光。这种光。我们中国人不讲光。中国人讲气。讲气分。外国人讲磁场。气分跟磁场特别好。真有修行人。
我是二十六岁学佛。学佛没多久就认识章嘉大师。那是个真有修行的人。他所居住的地方就是我刚才讲的。磁场特别好。怎么好?那时候刚学佛也说不出来。喜欢这个地方。总喜欢到他那个地方去多逗留一点时间。身心安详。跟他老人家坐在一起。就算一句话都不说。不想离开。有些好朋友问我。你到大师那里去感觉怎么样?感觉太好了。他的居住环境就有非常好的磁场。从这里我们体会到「福地福人居」。就是此地讲的他身上发射的能量。在佛法里面就用光来代表。修行功夫愈深。他的磁场能量愈大。
末后这一句说。『若身光明无限量。则不思议光庄严』。这句我们可以解释出。用现在的话说。能量的庄严、磁场的庄严。一般人都能感受。但是他说不出。心里面烦躁、苦恼。业障、烦恼重。到他那个地方去。进入他的磁场。自然就没有了。你会感到身心清凉自在。这个现象就是不可思议的身光庄严。也有些我们讲特异功能。或者是真正修气功有相当成就的人。他的感触比我们要灵敏。他能看到气。也就是他能看到光。这个人居住在这个地方。他的光多大。大到把他居住的环境都能照在里面。这是一般有特异功能、气功师他能看出来。而且他还能看到光的颜色。我也跟他们接触过。他说最好的颜色。气是金色的光、黄色的光、白色的光。还有一种不善的人。很凶很恶。那种人也有光。但是光是黑色的、灰色的。你进入到他的磁场里面。你会感到恐怖。毛骨悚然。身心不安。你没有见到他的人。进入他的磁场。我们中国一般人讲杀气。是有气。那个气不好。叫人接触到感到恐怖。
由此可知。这种光没有别的。意志能集中。就是心不散乱。就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恶人。很恶的人。他的意志也集中。要不然怎么样?要不然他做不出大坏事。所以大善、大恶的气的场。就是磁场。都非常的明显。很容易能够辨认。这三首偈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若不思议光庄严。其光则出诸莲华。其光若出诸莲华。则无量佛坐华上。】
我们要记住这是十地菩萨。可是在初学的时候也行。虽然见不到。用心去观想。心想什么确实就变现什么。所以大乘教里面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如果我们哪一天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心想就停止作用了。这是什么样子?佛告诉我们。十法界没有了。心想是因。十法界是果。就是心想是能变。十法界是所变。只要有心想。十法界就在;心想没有了。十法界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执着变的。心想微细。分别执着的念头很粗。很粗的念头就变成六道、变成三途。所以佛说。如果我们真正能把极其粗重的烦恼。就是执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一切法从心想生。
所以经上给我们说得好。虚空法界、万事万物从哪来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讲的法性。法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能现。经题上讲「大方广」。大方广这三个字就是体相用。「大」就是法性。「方」就是法相。「广」就是应用。它起的作用。佛说得清楚。我们自己读了之后要觉悟。要把佛陀的教诲用在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就包括了日常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你统统能用得上。这叫修菩萨道;用不上不叫做修菩萨道。完全用上。渐渐把自己不善的习气统统改掉。
我们无始劫以来染污得非常的深。非常的严重。非常的广泛。虽然晓得这个道理。可是在事上绝对不是一下就能断得了的。一下断不了。慢慢来。那就希望什么?淡薄。什么事情都要看得淡。真正要努力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真正能做到。如果我们做不到。就没有学佛。佛法真正的受用我们得不到。你只要一淡薄。你自己就得受用。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愈淡薄愈好。淡薄。实在讲放下了。放下欲望。放下贪求。恢复到心地清净。虽然不能彻底。做一分有一分效果。做二分有二分效果。你会体会到佛经上所说的烦恼轻、智慧长。智慧增长又会帮助你再减轻烦恼。烦恼愈少。智慧就愈多。相辅相成。烦恼累赘不能不放下。晓得境随心转的道理。
我们放出来的光。『其光则出诸莲华』。莲花在此地代表清净。说明我们的心、意识、言语造作逐渐离开染污。这是大乘教。大乘教里面。世间跟出世间没有界限。跟小乘不一样。大乘讲「即世间而出世间」。没有离开世间。怎么出世间?不染就出世。像莲花一样。所以大乘教用莲花做比喻。你看莲花。根生在泥土里面。泥土代表染污。可是它的茎是在水里面。水代表清净。花开在水上面。你就想想佛用莲花表什么意思?染净都不染。把泥土。根里面的泥土比喻作六道轮回。把水比作四圣法界。花在水的上面。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有没有离开十法界?没有。你看根还在泥里面。茎还在水里头。然后你再想想佛所讲的染净不二。是不是从莲花这里看出来?
你看出来之后。我们怎样让我们自己的光。或者说气也可以。说磁场也行。反正都是一个意思。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我们的心、意识、言语造作都不染着。染着是什么?就是《华严》上所讲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心意识有没有活动?有。我们每天有没有言语?有。身体有没有造作?有。跟凡人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凡人有执着。凡人有分别。凡人有妄想;阿罗汉没有执着。菩萨没有分别。佛没有妄想。就在此地。
所以大乘法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现在是不是佛?是佛。一点都不假。你是个带着妄想分别执着的佛。你是个染污的佛。你不是清净佛。你是带着严重的染污。阿罗汉是还带着有妄想分别的佛。菩萨轻。菩萨只带一种。妄想。菩萨是带了妄想的佛。如果妄想断掉了就不叫菩萨。就称之为究竟圆满佛。我们凡夫是带着妄想分别执着的佛。你可不能不承认他是佛。妄想分别执着有没有染污你的心性?给诸位说。没有。有没有染污虚空法界?也没有。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情?我们特别做了一个「凡圣迷悟示意图」。诸位好好看看这个。你就明白。你才晓得凡圣差别在哪里。你参透了。根本就没有差别。妄想分别执着不是真的。但是这个东西你执着它有。你不肯舍弃的时候它真的起作用。你看它的作用确实没有妨碍到我们心性。也没有妨碍到一切万物。就是我们心性跟一切万物的关系当中。它在当中成了障碍。这个障碍不是真的。只要你放下就没有了。你的身心之光就出诸莲华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看下面两句。第四首的下面二句:
【其光若出诸莲华。则无量佛坐华上。】
莲花是清净心。心里面现诸佛。古人有两句诗说得很好。李商隐的诗。「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这是境界。境界跟各人修行的功夫不相同。功夫是什么?功夫是戒定慧三学。持戒清净浅。功夫浅。持戒清净。但是一定从这里下手。如果我们把戒律疏忽。定就没指望。所以持戒清净。心里面现诸佛。这是观想。可是在定中见诸佛。就真的现境界。那就不一样。这是看你的定功浅深。你见的佛不一样。
我们凡人有见佛菩萨的。好像是一九八二年。香港大屿山宝林寺的圣一法师到普陀山梵音洞拜观音。我们知道梵音洞常常有人去拜观音。在里面见到观音菩萨示现。他告诉我。他那次去的时候是三个出家人。在梵音洞拜了半个小时。观音菩萨现身了。三个人都非常欢喜。都看到了。回来之后。大家谈谈「你见到观音菩萨什么样子的?」结果三个人见到的不一样。圣一法师见到的观音菩萨是戴着毘卢帽。毘卢帽就像地藏菩萨带的帽子。金色的。整个身体都是金色的。另外一位法师见到的是白衣观音。第三位法师见到的是出家比丘相。同时见到。菩萨为什么不一样?诸位要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的。三个人能感的心不一样。所以菩萨应的就不相同。这个道理。我们从日本江本博士水实验里面就会很清楚。
你看同样一杯水。三个人去看。三个人用一样的。我们都用爱心。真诚的爱心对着这个水。把爱的讯息传达给它。它的反应结晶一定是很美的图案。三个人的图案决定不相同。即使是一个人。先后看到的图案也不相同。为什么?心剎那剎那在起变化。所以江本博士告诉我。他十年的实验总是将近百万次。从来没有看到两个图案是相同的。真的就好像人的指纹一样。没有相同的。所以他就问我这是什么原因?我告诉他。纵然是一个人。我自己。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的念头不一样。以为是一样。其实是相似。绝对不可能完全相同。道理在此地。所以我们看到相的时候。一定要晓得古人讲的话没错。相似相续。不是完全的相续。相似相续。
说明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确实是无常。无常就是剎那剎那它都有变化。所以三个人去拜观音。观音现的相不一样。我们能感的心不相同。所以他应的不一样。就跟水实验是一个道理。从现相的反应。就知道自己修行的功夫不相同。见到金色身那么样的殊胜。这是圣一法师见到的。他告诉我的。这三个人当中的修行功夫。圣一法师是最好的。其次是见到白衣观音。第三是见比丘相。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相。不是他自己要考虑现什么相。没有。绝对没有。菩萨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观音是等觉菩萨。哪有起心动念的道理?现相是什么?要记住。佛法里教给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就解答得圆圆满满。为什么会现?我们心有感。他就现。现的为什么不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妄想分别执着不相同。现的相就不一样。
所以功夫真的是持戒、修定、开慧。到开慧才有受用;智慧不现前。真正的受用得不到。所以在这个地方。像我们这种境界。这是观想。观想的相为什么不现前?我们观想的心不清净。我们观想的念头有夹杂。所以想象当中有。事实上你觉察不到。如果你的心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观想会看到这个境界现前。所以一般人最容易看到是什么?定中。凡夫是在梦中。梦中看到。梦中看到也是唯识所变。一个道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梦中是什么?善根深厚。
你常常想佛。「忆佛念佛」。这是《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上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当来。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现前。古大德给我们讲。是在你往生的时候佛现前。你还没有断气。你还没有走。你会告诉你家人。阿弥陀佛来了。观音、势至许多菩萨来接引我。我走了。这是真往生。这个叫现前。往生到极乐世界叫当来。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在现前。不是临命终的时候。你在梦中见的、在定中见的。也都算是现前。
我们看到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记载的。他老人家一生曾经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在定中看到的。但是从来没有跟人说过。这点非常重要。你心里很清楚。用不着跟别人说。他是最后。第四次。往生之前。这个境界又现前。告诉大众。我要走了。到极乐世界去。他说这个境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你看往生之前才把讯息说出来。说完之后他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说了不走那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
梦中见到的比较多。我们同学当中有不少。梦中见佛的、见菩萨的。这是什么?这就是一般讲习气。世间谚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梦的时候。那个意识对于忆佛念佛还没有忘记。有时候就会现这个境界。尤其是念佛功夫得力。但是有这种境界也不要欢喜。也不必告诉别人。这是好境界。自己应当更加努力。更用功。对自己的信心、愿心决定有增长。有帮助。
务必要认真念佛。凡是真正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间的缘就不能不放下。所以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我们。「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这就对了。这句话是念佛的秘诀。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我们心绝不向别处攀缘。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缘阿弥陀佛。
所以忆佛念佛。忆佛很重要。忆佛是心里头真有佛;念的意思是我现在的心跟佛相应。那叫念。心上真有。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心上有没有佛?有。但是除佛之外还夹杂着一大堆的世缘。所以你的心不清净。如果能把世间拉拉杂杂的统统舍掉。不再去想。这个舍并不是叫你把它丢掉。这个道理要懂。我们的心意识、言语造作。还是照样过日子。会过得更幸福。会过得更圆满。为什么?你没有烦恼。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确实你会常生欢喜心。你怎么会不快乐?念佛念到法喜充满。就证明你的功夫得力。念佛人还会有烦恼。这就说明你念佛的功夫不得力。不仅念佛。修学任何法门。不但是佛法。连儒家念书。读儒书的人。你看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悦就是法喜充满。快乐。你念书得不到快乐。你不会念。
你看孔老夫子常常赞叹颜回。颜回是什么?物质生活贫苦到极限。过那么样苦的日子。箪食瓢饮。吃饭。饭碗都没有。喝水。杯子都没有。喝水用葫芦瓢。吃饭用竹子编成一个篓子盛饭。贫穷到这样的地步。可是颜回的生活比哪个都快乐。他快乐在哪里?他修学有心得。就是佛法讲的烦恼轻、智慧长。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他怎么会不高兴?六根聪利。聪明锐利。对一切法通达明了。
物质生活的贫苦对一个通达的人来说。他明白。为什么?果报。为什么没有钱?前世没有修因。所以这一世没有这个果报。前世修什么因。这一生才能得财富?佛给我们讲。佛法里讲得最透彻。财富是果。因是财布施。过去生中要是生生世世都喜欢财布施。他这一生得大富。果报。我们前生没有修。这一生生活很苦。我的命就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非常苦。也有些算命的替我算。算得都不错。而且好几个人算的。也不是在同一时。也不在同一处。说得都差不多。所以我也很相信。想到什么?前世没有修财布施。前世也没有修无畏布施。所以命里头没有财。命理讲财库。我的财库空空;没有修无畏布施。寿命短促。大概修了点法布施。所以还有一点小聪明。这一点小聪明这一生救了自己。
学佛之后。章嘉大师帮助我改造命运。头一天。他老人家。我也没问他。我只问他。我知道佛法好。殊胜。我向他请教。怎样才能够快速的入门?我提出这么个问题。他老人家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入佛门。这两句话听起来好像是懂。要看破、要放下。从哪里下手?布施。所以他就教我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我就真干。没有钱。章嘉大师告诉我。一块有没有?一块有。一毛有没有?这个可以。一块、一毛都能布施。我们就明白了。你有多大的能力。你就尽你的能力去修布施。用真诚心、恭敬心。时间久了。真的果报就现前。
我初学佛的时候很困难。因为看到佛法太好。这么好的东西没有人宣扬多么可惜。所以就发心专门来学教。可是诸位都知道。学教的人没有人供养。尤其是刚刚出家的小和尚。谁供养你?所以生活就特别苦。那些一出家就参加经忏佛事法会。那就有钱。斋主会供养。我不参加这些活动。就没有。在寺院里面只是吃住没问题。没有钱。非常辛苦。刚刚学讲经不是那么容易事情。听众六、七个人。十几个人。二十多个人就不少了。而且也不是天天讲。一个星期讲个一次、二次。这样子熬过十年。为什么?十年慢慢就有进步。有进步听众就比较多。就有一点点供养。不多。大概维持自己的生活可以过得去。所以前面。我记得前面十五年非常艰苦。那十五年你要不能够咬紧牙关度过。你就会退心。这个路才能走得通。真叫什么?不怕死。什么都不顾。才把这个关口度过。
讲经属于法布施。用我们的精神。用我们的时间。用我们的体力。这叫内财布施。所以老师给我们讲的三种。财、法、无畏。这统统都有。所以十年之后真的转运了。从前算命先生算得都不灵了。就跟《了凡四训》里面所讲的事迹相彷佛。就不灵了。愈来愈殊胜。算命算我的命运是过不了四十五岁。真的四十五岁那年害了一场病。病了一个多月。我心里想寿命到了。所以没有看医生。也没有吃药。念佛求往生。念了一个多月。身体好起来。那一年平安度过了。我没有求寿命。我也没有求财富。什么都不求。一切都是随缘。只知道佛法这么好。没有人认识非常可惜。我觉得我知道了应当要尽一分责任。自己认真学习。把佛法介绍给大众。就这么一个愿心。
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是三十年前。那一年好像是五十岁。第一次到香港。也是第一次离开台湾。以后法缘就愈来愈胜。都是发展到海外。皆从香港结的缘。日本、韩国。然后就到美国、加拿大。缘就愈来愈殊胜。讲经的时间也增加了。最多的时候一天讲九个小时。精神真好。所以在差不多也是三十年前。我从香港回去之后。我们才有个图书馆。有个道场。韩馆长建立的。我们开始有录音。以后也有录相。所以保存录音、录相到现在。这三十年当中就保存得相当多。过去机器设备差。效果不好。可是同学们还是非常珍惜。用现在高科技的方法。听说依旧保存差不多将近有一万五千多个小时。所以。华藏卫星电视拿这个东西出来播。如果没有长年的累积。电视台每天播放。播几天就没有了。现在看到还不错。这个电视已经四年了。还在继续播。
这就是我们明了之后。求财富、求聪明智慧、求健康长寿。你就要懂得财施、法施、无畏施。布施会非常快乐。尤其是布施不求回报。回报是自然的。根本不要有个念头。我求回报。所以我到了晚年。特别是最近的十年。真的像佛法讲的有求必应。可是决定不能妄求。那就错了。我所求的不为自己。为众生。今天世界动乱。我所求的是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佛法能够发扬光大。佛法的发扬光大就能够落实化解冲突、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学佛必须要学释迦牟尼佛。这是我一开头章嘉大师教导我的。他教我读《释迦谱》、《释迦方志》。我们才知道、真正了解释迦牟尼佛的为人。学佛就是要学释迦牟尼佛。佛真放下了。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过道场。他的僧团人数真不少。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随众。这么多人住在哪里?住在旷野。没有房子。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你看人家过这种生活。每天吃饭到外面去托钵。沿门托钵。别人给什么吃什么。学习不执着、不分别。随缘而不攀缘。当时有国王大臣供养的道场。祇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都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佛接受。不是不接受。接受怎么样?借给他用。他不要所有权。我们今天讲产权。他不要。这个土地、房屋、财产是斋主的。佛跟弟子们借用在这边讲经教学。哪一天别的地方缘成熟了。佛就离开。道场还给斋主。心多清净!弟子们心也清净。有道场就有染污。为什么?你一定要操心去经营道场。这一经营就染污。
在今天这个时代。你没有道场不行。我们现
中国祖师大德教我们。特别是印光法师。教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修行应该怎么做法。他老人家教导我们建小道场。住众不超过二十人。非常有道理。小道场不超过二十人。你维护很简单。在现在这个社会。能够有三、四个护法护持你。力量他们就做得到。来照顾你。来供养你。你可以不要去化缘。不要去看别人脸色。身心安稳。一心向道。生活的需要并不多。尤其心到清净了。我们的饮食纵然不能做到日中一食。过午不食是决定可以做得到的。晚餐可以断掉。省很多事情。早晨喝一碗粥就够了。中午这一餐行了。烦恼愈少。我们能量消耗也就减少。你需要补充的当然就不多。
所以二十个人这个标准祖师订的。我们感到在现前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好了。我们要依教奉行。不能搞大道场。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就。我这二十个人在一起。二十个人个个都能往生。就像当年慧远大师。他福报大。他道场不小。有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这个叫殊胜。这叫庄严。道场再大。人再多。一个往生的都没有。那就错了。大错!所以这些道理不能不知道。
总而言之一句话。学佛。先要做到这个世间要看透。章嘉大师讲要看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时时刻刻想走。到极乐世界去。对这里还有什么贪恋的?你才真正能放下。放下愈多愈自在。放下愈多愈轻安。身心安稳。无论我们的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都没有关系。像佛经上所说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是看你怎么看法。你要能够真正把分别执着看
此地讲的光是我们的心光。是我们的行为表现在外面这个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说多快乐!现在人毛病在哪里?总要清楚。毛病在贪婪。我们示现什么?示现不贪。现在人傲慢。我们示现谦虚恭敬。要做出来。决不要想着别人什么感受。我只要这样做。时间久了。他就起感化的作用
你对我的。我了解你没有学过。连《弟子规》都没学过。你不懂得孝亲。你不懂得尊师。我要用行动来帮助你。口说没有用。我要用行动帮助你。把孝、把敬。把对人的尊重、爱护、帮助。要用行为表现出来。也不要希求他真的改过来。不用。我只一昧去做。只知道我这个做法是正确的、是正常的。应该这样做法。他能不能领悟。那是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对这桩事情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应化在十法界、在六道。就是这么做的。
我们学佛要学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如何教化众生。要落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出家学佛如是。在家学佛亦如是。我出家的老师是章嘉大师。在家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居士。我亲近李老居士十年。我看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佛经教相应。我在这里学会了。出家是佛弟子。在家也是佛弟子。出家人要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在家人亦如是。没有两样。只是形相不相同。实质完全一样。这个不能不知道。
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世尊示现的是出家佛。同时有一位在家的居士。维摩诘居士示现的是在家佛。而世尊的弟子。像目犍连、舍利弗、阿难、迦叶。跟释迦牟尼佛学。也同时跟维摩居士学。他们见维摩居士都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这给我们说明什么?佛法是师道。师道要尊师重道。你虽然是出家人。但是维摩居士是你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是你的老师。你对于维摩居士要跟对释迦牟尼佛一样。不能够厚此薄彼。平等的。世尊当年在世已经教我们了。我们今天用平等心看所有弘法利生的在家、出家的这些老师。这就对了。要不然佛陀跟维摩的示现。我们什么都没学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学习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843.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54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54;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