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568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568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568
许华 许华 2 0 2011-10-06T10:53:00Z 2011-10-06T10:53:00Z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六八卷) 2006/6/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6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八大段还归洗浴时愿。我们从第一首看起: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这是乞食离开斋主家。托钵回来之后。我想《金刚经》一般人读得最多。也都会记得比较熟悉。你看《金刚经》的发起。就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乞食。回来之后。吃完饭就要洗足。因为印度的习俗一般人都没有穿鞋子的。都是赤脚。所以我们看到塑造的佛像都没有穿鞋子。一直到现在印度人还是这样的。小乘出家人一般也就是穿个拖鞋。因为他是在热带。所以衣着、生活都很简单。每天一定要洗身体。一般讲冲凉。这是把身体洗干净。他们也没有冬天。只有一季夏天。这些常识我们都应该要知道。
所以离开斋主的家。现在我们可以引申。只要我们从房舍出门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出门。菩萨就发这个愿。一百四十一愿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略举几个例子。你就晓得这些修行人。我们现在都称菩萨。确确实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分钟是空过的。都能够引发称性的大愿。所以他能成就。他能够保持。他能够不退转。不是没有原因。在这品经里面特别是讲行。这个行是《华严》。《华严》是圆教一乘。所谓是修圆行。圆是圆满。没有欠缺。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没有一桩事情是空过的。眼见也好。耳听也好。鼻嗅、舌尝、身触。都没有空过。念念都能把性德。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给引发出来。这才叫做修圆行。
当然对我们来讲。我们是烦恼习气太重。很想修。但是记不起来。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是随顺烦恼习气。没有体会到三宝跟众生。我们总的来看。这些菩萨们他们的起心动念确实没有离开三宝。三宝是觉正净。没离开;没有离开一切众生。念念都想着一切众生。觉悟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当然我们要觉悟一切众生首先要自觉。自觉而后才能觉他;要想成就众生先要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之后才能够成就一切众生。这是总的。你一定要理解。
这是琐碎的事情。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的。此地举的这个例子。一百四十一愿。这是个例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你看这下面一共有五首偈。『从舍出』。从居住的房屋。无论是什么房屋。你离开的时候。前面托钵乞食又进到人家的时候。你看发什么愿?我们现在总要办事。或者是你到街上去买东西。你进入商店。那是进入;你购买的东西买好了。离开了。这个地方是离开。「从舍出时」。那你要懂得。学佛要抓住纲领原则。不是呆板的。这个地方是净行。不是戒律。是提醒你。你看他发什么样的愿。你可以发你自己的愿。但是总的决定不离三宝。决定不离利益众生。愿愿都正。愿愿都真。愿愿都圆。知道这个道理就容易学习了。
所以这个经要熟。需不需要背诵。依照这个?不必。活的。要知道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教导出家人的。也是举例子。都是活活泼泼的。时间相隔三千年。这三千年前讲的。三千年后;地。那时候在印度。我们现在在香港。以前确实这个距离太远了。从印度到中国那是很长的路程。非常辛苦。要走上几个月。现在由于交通方便。信息发达。地球真的就变成一个地球村。印度距离我们这里不远了。早晨到那边去。晚上可以回来。交通便捷了。菩萨那时候发的愿。我们了解那个心愿广大无边。利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今天众生的苦难决不亚于当时。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物质生活是方便很多。可是精神生活比从前大幅度的堕落。
我们在今天确确实实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要有这个大愿。时时刻刻要能提得起来。离开房舍的时候。『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这出。怎样才能出三界?没有佛智你出不了三界。此地说的「佛智」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广义的那你要懂。「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智是什么?佛智是你自性、是你真心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这个智慧大家都有。佛告诉我们并没有失掉。因为这种智慧不生不灭。它不是生灭法。不来不去。遍法界虚空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什么现在这个智慧失掉?那你要记得经上常说的。「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圆圆满满。一丝毫没有欠缺。皆是不可思议。智不可思议。德不可思议。能不可思议。相好不可思议。这才叫真正究竟圆满。生佛平等。性相一如。
现在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明白了。真正相信我有。佛有、我有、你也有、他也有。大家都有。要怎么样把我们的障碍去掉。我们自性性德能圆满的显现出来?佛给我们讲障碍有三重。我们放下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了。第一重的障碍排除了。我们的智慧、德能肯定透出一部分。透出的不多。这个叫入了。不是深入。因为还有两重障碍没去掉。现在才去掉一重。就入佛智。佛智是什么?正觉。只要把执着去掉。记住。一天要说多少遍不算多。为什么?没去掉。你还是用它。执着不去掉离不开六道轮回。烦恼可大了!执着去掉。轮回就没有了。你的心叫正觉。
你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性德。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第一个是正觉。六道没有了;然后再深入。分别也没有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你就成菩萨。这就入得深了。还不够深。三重障碍还有一重。那一重是妄想。是无明。妄想无明一破就见到法身。这才叫深入。见到法身。见到法性。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永出三界。实在讲永出三界。阿罗汉就永出三界了。入佛智就永出三界。深入就不必说了。
我们现在读这品经。这品经是正等正觉。还不是无上。换句话说。三重障碍去掉二重。这是菩萨的境界。这些东西要不要学?不必要学。自自然然的。也就是我们的障碍没除掉。想学也学不到。果然障碍除掉。它就是这样的。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它就是这样的。自自然然的。这是正等正觉。我们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才晓得我们跟菩萨比真的是比不上。人家菩萨起心动念、见色闻声。确确实实是无量功德。念念之中都是圆满无量功德。我们读了、听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明白了。了解了。真正用功就是要断烦恼。
学习要抓住纲领。所谓活学活用。最重要的。现在是淘汰我们执着的习气。执着习气断掉之后你再进一步淘汰分别的习气。这是要真干。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随缘。什么都好。大众团体的事情只要照顾到都是圆满功德。总要懂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是深入佛智我们的略说。真正深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广义的讲。法身菩萨都证得了。在《华严》是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无上正等正觉。只有妄想习气厚薄不同。除此之外。他们的智慧、德能、相好没有两样。
菩萨修行。就是我们讲这些法身菩萨修行。诸位要知道。没有起心动念。他是一证永证。不会退转的;退转是权教。这是实教。真实不虚。没有退转的。修行完全是在应化。感应、应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有感。佛就现身。现不止三十二应身。三十二应身是略说。无量无边身。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提升。帮助众生种善根。决定没有我们今天讲一分一秒空过。没有。一分一秒都不空过。
如果跟你说真的。真的那就不是一分一秒。比这个还要微细。像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物质。科学家现在知道物质是无中生有。物质是色法。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由于物质才构成宇宙。才构成星球。构成万事万物。佛家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都是现象。现象离不开物质。物质也没有生灭。只有变化。没有生灭。它依什么变化?佛给我们讲的。从心想生。那你就要好好想想。你从早到晚你想过些什么?你没有办法明了。为什么?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前念灭后念生。生灭不住!不住就是不停。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佛家讲万法无常。常就是不变。无常就是变。变得太快了。速度我们用现在科学的术语讲。亿万分之一秒。不是一分一秒。一分一秒的时间太长太长了。亿万分之一秒。
科学家我相信他们是从数学里头推演出来的。而现在还没有办法证明。理论上有了。有理当然就有事。事因为它速度太快。没有办法看到。我们所看到的现象统统是相续相。就是剎那生灭的相续相。也可以说是万法无常的相续相。所以见不到真相。在佛法里面讲。八地菩萨才见到真相。由此可知。这个定功之深。七地菩萨还不行。这也就是说明妄想习气还是起作用。这种作用太微细。佛纵然给我们说。我们也没法子理解。听听而已。所谓是想不通。当然更是体会不到。
我们今天稍稍能体会一点。分别、执着可以体会一点。妄想无明里面的境界实在是没有方法体会到。那全要靠真功夫。真功夫是禅定。也就是你得要静下来。静不下来没有办法。静就是定。定功愈深你才能接触到诸法实相。实相里面实在讲也有浅深不同。所以是甚深禅定。这不是普通的禅定。阿罗汉、辟支佛根本就不能比。才见到真相。像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乃至像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三贤位的菩萨。定功还不够。登地以上这才看到事实真相。
法相宗里面讲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见相(转相)、境界相。见相是我们今天讲精神。境界相是物质。转相是变化。那就是什么?精神的现象怎么会变成物质。物质的现象又怎么会变成精神。现在科学里面讲的能跟质的转变。能量变成物质。物质变成能量。近代的科学家把这个现象取个名词叫「场」。能量没有形成物质。没有变成物质。那就是场。换句话说。就像是见分;变成物质的时候。能量集中的地方它就变成物质。这个集中。能量的聚散就是转相;形成物质就是境界相。阿赖耶的三细相。在大乘教里面讲。八地菩萨才见到。是那么样深的禅定。真正了解了。
永出三界怎么出法?觉就出了。没觉就迷。迷叫堕三界。觉叫出三界。三界没有出入。大乘教里佛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既然是一。哪来的出入?所以我们就晓得。说出说入就是觉迷。迷。浅深的层次无量无边。觉。浅深的层次也是无量无边。所以迷。你迷到什么程度?觉。你觉到什么程度?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所以深入佛智就重要了。深入佛智的秘诀。说老实话不是学经教。学经教如果你不善学就变成所知障。所以要善学。马鸣菩萨教我们学经教、教我们听讲经。要用什么样的心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换句话说。放下言说、放下名字、放下心缘。心缘就是你想这句话什么意思。可不能想。你起心动念你就迷了。就变成所知障。正是所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听而无闻。无闻而听」。这才能契入。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般若经》上讲得很多。可不能着。一着就迷了。迷就入三界。觉就出三界。其实三界也没有。出入也没有。可是你迷的时候好像真有。就如同作梦一样。你在梦中不知道自己作梦。你想想看。那个是不是真有?遇到喜事真欢喜。遇到灾难真恐惧。这是迷!我们今天迷在六道里头。三界六道。乃至十法界。真的犹如梦中。永嘉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是迷。
整个佛法来说就是觉迷。众生觉了就成佛。迷了就叫众生。对这个认识就是始觉。你对于佛讲的这些事实真相不怀疑。你肯定它、你认识它。明白了。从今而后努力。就是把你的障碍除掉。障碍有三大类。千经万论都是教我们除障碍的方法。「净行品」也不例外。都是教给我们除障碍的方法。我们要会用。要善学、要会用。在什么地方?就在生活。决定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工作。离不开处事待人接物。学不执着、学不分别。最后要学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深入佛智。
刚才讲不执着。入门。入得浅;不分别。入得深一点。到不起心、不动念才真正叫深入。那个时候十法界没有了。我们现在讲你就突破许许多多层次的不同空间的维次。真能突破。你生活的空间比一般人就大得多。譬如一般人生长在香港。这一生当中还没有离开过香港。不知道世界之大。这就好比是六道凡夫;有曾经离开过的。到中国大陆、日本、菲律宾、越南这些地区旅行过的。他的见识、他的心量就比没有出过门的人大得多。这叫觉。他对于一切事物的看法、想法、做法。当然跟那个没有出过门的不一样。怎么会一样?如果再有一位香港人曾经环游过世界。那他的见识、心量比曾经游历过东亚的人那又要大得多。再有一个人。不但是旅游过全世界。还曾经旅游过我们的太阳系。或者是银河系。那心量又不同了。到究竟。那是曾经旅游过遍法界虚空界。这个比喻诸位不难懂。
佛、法身菩萨。那就是旅游过遍法界虚空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就好比曾经旅游过我们的银河系。我们银河系外面还有很多银河系。他还没去过;阿罗汉就彷佛是他曾经旅游过太阳系。比我们高明多了。我们这个世间人智慧再大。心量再大。念念想到全世界的众生。那只能包容这个地球。还没有包括到地球以外其它的星球。这好比是人道。我们现在用什么方法去旅游?诸位一定想到。现在有火车、有轮船、有飞机。这些东西统统是人为的。即使将来发明速度更快的飞碟。这是交通工具。你没有办法突破时空。空间维次不能突破。所以这些东西不行。这些东西有限度的。到那时候才晓得科学是有限的。现在科学家也知道科学确实有极限。到达一定的极限无法突破。
可是佛跟宗教里面用的一些方法比科学高明。用什么?用禅定。到入甚深禅定的时候空间维次没有了。旅游不需要这个身体。身体还坐在这里如如不动。他的灵性出去了。而且灵性的能力很强。不但出去。它可以分身。分身就是同时可以去旅游很多不同维次空间。哪里要什么工具。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能信得过。他们一说我就懂。他说空间不是真的。在某些条件之下它会等于零。空间等于零。距离没有了;时间也是如此。在某个条件之下时间也等于零。时间等于零。先后没有了。古今没有了。大经上讲坐断十世古今。就是科学家讲的这个境界。
佛家用什么方法?佛家用坐禅。禅定的方法。甚深禅定时间、空间都等于零。尽虚空遍法界统统在眼前。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过去、未来都在眼前。此界他方也在眼前。所以你说有没有方法周游遍法界虚空界。还能够遍游过去、遍游未来?有!深入佛智。这才叫永出。永出就是一证永远证得。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首。第二首:
【若入水时。当愿众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入水』。每一天。我们在南方住就知道。你要是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些地方的纬度跟印度差不多。一年只有一季。夏季。所以你想想看。不穿鞋子。赤脚出门。回来都要洗脚。身上出汗。一定要冲凉。居住在那个地方。夏天炎热。一天冲三、五次是很正常的。洗脚。出门回来就得要洗脚。『若入水时。当愿众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你看三世平等。三世是讲时间。三界是讲空间。
「一切智」是什么智慧?知一切法空。《般若经》上所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智慧叫一切智。所以知道三世平等。三世平等。十方也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平等的法界就叫一真法界。法界原本是一真。为什么变成有十法界?为什么变成有六道三途?那是梦中境界。那是迷而不觉。从妄想生的。这是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讲十法界;心想没有了。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没有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有没有十法界?有。十法界的相是幻相。十法界的有是妙有。一真法界的空是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请看经文。下面第三首: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这是在沐浴的时候。尤其是居住在都市。大都会里面确实物质文明带给我们日常生活许多的方便。可是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我们付出多少代价。这个问题很少人想到。七0年代的时候。汤恩比博士跟池田大作谈到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讲科技日新月异。在他们眼光当中看到很痛心。每次的进步。人类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这话怎么讲法?物质文明给人带来无止境的贪婪。这是精神能量的消耗。很少人会想到。电视、计算机、现在这些通讯手机所发出来的电磁波。对人身心的妨害都非常严重。都市的居民许多奇奇怪怪的病从哪来的?病痛加多了。死亡率提高了。寿命减损了。这是不是惨痛的代价?还有伦理道德堕落了。伦理道德是维系社会安全的保障。伦理道德又是人生能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你说这种损失是不是汤恩比博士所讲的惨痛的代价?没有人知道。
上个星期我看到大概是从计算机里面下载的一个讯息。不长。好像只有一张纸。发明手机的人向全世界使用手机的人提出警告。说明电磁波的能量太强。常常用手机对人的健康会有严重的伤害。所以他提出。使用手机的人要在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才使用。不要常常使用。使用的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分钟。尤其手机打开的时候不要放在身上。你放在口袋
居住都市。沐浴几乎是每天都不能少。现代化的都市。但是在从前农业社会的时候。用水没有这么方便。一直到抗战时期。中国内陆(内地)不是沿海的都市。许多城市里头没有自来水。我抗战期间住过建瓯、建阳。这是福建。闽北。也算是大城。一等县。用井水。用挑水。专门有挑水卖的。柴火有卖柴的。上山砍柴到城里面来卖。樵夫。有挑水卖水的。哪有这么方便!每天洗澡行不行?没有。没有看到过。那太浪费、太奢侈了。即使洗澡。水都用得很有限。哪有这么多?哪有这么方便?
所以想想从前那个日子。一个星期洗一次澡算不错的。每天洗个澡是不可能的事情。富贵人家也做不到。初一、十五洗个澡那都是很正常的。都很难得。一个月洗两次。所以我们知道西藏的同胞住在高原。听说他们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时候洗一次。结婚的时候洗一次。到死的时候洗一次。所以实际上自己洗只有一次。出生跟死亡都是别人替他洗的。一生只洗三次澡。可是那时候人身体健康长寿。现在反而不如从前。为什么?他们的生活跟大自然相应。这就是最健康的。
物质文明一发达。我们的生活跟大自然完全相违背。换句话说。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养生心要静、身要动。身不动疾病就生。心要动毛病也都出来了。心不能动。这个物质文明的世界。偏偏心要动。身应该要动。身偏偏不动。他怎么不生病?所以养心要静。心是身之主!只要心地清净。健康长寿就得到一大半了。佛法里面的运动是经行。大家平常这个习惯能看得到的。吃完饭之后念佛、绕佛。绕佛就是经行。我们一般人讲饭后百步。打坐、拜佛。打坐是定心。让整个身体五脏六腑有休息缓和的时间;拜佛是运动。同时又摄心。心是静的。身是动的。符合大自然的运行。所以身心健康。烦恼轻智慧长。
我们现在生活在都市。沐浴的次数多。因为方便。我在早年很年轻的时候。在台湾曾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不到两年。住在台北的阳明山。那个山上有很好的温泉。浴室里面是温泉。温泉是活水。流动的。所以沐浴就非常方便。在那段期间。每天沐浴三次。方便!早晨起来的时候先去洗个澡。温泉洗个澡;中午吃过午饭休息。睡醒了之后。睡午觉睡醒之后也到温泉去泡一下;晚上晚饭吃完之后。就是下班。睡觉之前一定洗个澡。一天三次。方便。那是什么?那是温泉。是流动的。所以生活习惯往往与你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没有这样方便也就不想了。就不要求了。
所以在沐浴时候。你看看菩萨发愿。『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沐浴是把身体洗干净。有没有想到身要干净。心更要干净?我们一般人只着重在外表。而疏忽心理健康。只着重在身的卫生。没有着重心理卫生。我想这是整个世界绝大多数人的通病。今天我们读这节经文。希望从今之后在沐浴的时候时时能够提醒自己。或者把这首偈子写出来贴在浴室里面。你洗澡的时候马上就能看见。「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要怎么样洗心?就是古圣先贤、佛菩萨教给我们的忏悔。忏除业习。恶业、习气。古圣先贤教人常常反省思过。每天多反省。想自己的过失。为什么?知道过失你才能改过。人为什么不能改过?不知道自己有过失。所以一生都改不了。这个习气会带到来生。来生比这一生肯定更严重。这个麻烦!如果是几世累积下来的习气。那可就不好改了。到最后必定连累你堕三途。所以千万不要疏忽微细的恶习气。我们讲小小过。小小过不改。慢慢累积就变成大过。那就很麻烦。过失从小处容易改。
你要问怎么改法?现在大家所学习的《弟子规》就是最好的开始。先从这里下手;能把这个做到。再进一步的学《太上感应篇》。我们都知道明末清初许多在家读书人、出家的。就是四众弟子。许许多多都奉行功过格。《莲池大师全集》里面也有。是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的时候每天改过自新的课程。他不叫功过格。他叫《自知录》。每天依照这个条文去反省。不善的。我今天有没有犯。善的。我今天有没有做。用这个方法检点自己。确确实实断恶修善。是好方法。袁了凡先生就是用的功过格。功过格里面的项目就是《太上感应篇》。云谷禅师传给他的。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现在电视连续剧的版本出来了。总共只有八个小时。不长。很感动人。他早年跟朋友们结文昌社。就是提倡文昌帝君的教诲。文昌帝君的《阴骘文》内容跟《感应篇》相同。分量比《感应篇》少一些。内容大致是相同的。都是劝人深信因果。断恶修善。这份教材以后周安士居士把它收在他自己编的一本书。叫《安士全书》;这个本子印光大师当年在世非常赞叹。大量的流通。所以很容易得到。你就晓得古人用什么方法帮助自己。俞净意就是用《文昌帝君阴骘文》。确实勇猛精进。天天反省。时时反省。处处反省。他做得比了凡先生还彻底、还认真。果报也超过了凡先生。真的是一点都不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确实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时辰谁定的?业力决定的。你要知道因果通三世。有人心行不善。但是福报很大。甚至寿命也很长。这是什么原因?过去生中他所修积的善大。这一生心行不善。他的善报已经亏折。也就是已经打折扣了。可是还有那么大的富贵。还有那么长的寿命。你就知道他如果心行要是善的话。那他的福报还得了!这他自己不知道。有人这一生都行善。穷途潦倒。过着很辛苦的日子。这怎么回事情?过去生中造作不善。因为这一生当中修善积德。他已经改善。否则的话。他所受的苦难比现前还要加倍。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到三世因果。心就平了。
现在我看这个情势慢慢的会有很好的发展。那就是西方现在精神的疗法。因为有很多的疾病现在的医学没有法子解决;中国逐渐逐渐也多了。所以将来这些心理医生会很普遍。这些心理医生他用催眠的方法让你回到过去世。回到再过去世。有的人居然能够回到二、三十世之前。要算时间一、二千年。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国家地区。过去生中所发生的事情。往往是这一生疑难杂症的业因、起因。这些医生把他这个病因找出来。然后有效的对治。往往收到很好的疗效。现在在西方非常普遍。这方面的信息、这方面的书籍。乃至光盘录相的说明也很普遍。解决了很多很多问题。
虽然现在大家认为这个不符合科学。认为这个东西是玄学。不符合科学。可是它有实际的效果。社会也愈来愈重视。现在慢慢的也看出科学有极限。极限没有法子突破。回过头来找这些古老的方法。以前不相信有轮回。不相信有来世。现在相信的人愈来愈多。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事实胜于雄辩!不需要去辩论。不需要去探索。这个事实就摆在你面前。你要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实验。心理医生给你催眠。深度催眠之下。旁边放一个录音机。问你的话。你回答的全部都录下来。等你清醒过来之后放给你自己听。你自己讲的。不能不信!看别人做催眠术。自己亲身去体验。
许多精神医生原本不相信人有来世。不相信轮回。不相信果报。结果多次的试验。几十次的试验、几百次的试验。不能不相信。我们在美国魏斯博士传记里面看到。这他自己说的。他用这种方法。就是用催眠的方法找病因。做了相当长的时间。许多案例他都把它完整记录下来。不敢出版。为什么?怕人家批评他这是反科学。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写了东西摆在那里摆了四年。然后鼓起勇气问自己的良心。这是真的事实。就把它发表。结果发表之后。没有想到没有人批评他。反而有很多心理医生都有这个经验。他这一说出来大家都说出来了。反而叫大家对这种治疗方法增长了信心。也非常认真的来研究。流传非常广泛。非常快速。影响之大几乎到全世界。
他常常讲到的。就是在催眠
西方自从科学发达之后。大众对宗教信仰愈来愈淡薄。甚至有些人整个放弃。不再相信宗教。有不少教堂因此而关闭。这是我们在西方常常看到的现象。催眠给社会大众的讯息。可以从这里再回过头来省思宗教里面所说的是有根据的。不是迷信。人有宗教信仰。人有因果的信仰。肯定会对于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一种自然的力量约束他。因为他知道善心善行有善报。恶念恶行肯定有恶报。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这些事情。佛在经教里面讲得十分的透彻。释迦牟尼佛说:有五个修行人没有德行。邪知邪见。贪瞋痴慢。可是这样的形象不能影响信徒。没有人供养。所以大家商量要装出一个形象。在人面前要有威仪。通力合作。果然香火鼎盛。皈依的人也多了。拜他的人也多了。供养也多了。其中有一个女施主被他的形象感动。以真诚心供养他们。这五个人习气不改。供养的这个女施主死了以后生天。她真诚心供养有福。这五个假装的。没有实德的。专门做外表功夫的。堕地狱。经历很长的时间。堕地狱是他的罪。罪受完之后还要还债。不是说你能够骗得来的你就能够消受。不能。你受了之后还要还债。
佛是对一个国王说。他说那个时候。这是久远劫前。那个时候修斋供养的这个女施主就是你现在的王妃。这个国王的妃子。那五个出家修行人是给王妃抬轿子的轿夫。五个人。皇帝听了非常惊讶。他来还债的。现在投胎做抬轿的轿夫。这个王妃专用的。正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你所造的这个业不会消失。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由此可知。修行要修心。一定要依靠佛陀的教诲。依靠圣贤的教诲。
今天整个世界会这么混乱。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为什么这么乱?有不少人问过我。我说
你细细观察很容易看出来。从哪里看?普遍的观察。心浮气躁。你就晓得他内在的烦恼习气是多么严重。定不下来!读书听老师上课。一般大学里面学生能听得进去的只有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之后心就跑掉了。所以我们这个道场讲经现在一天两个小时。因为居住的地方跟我们会里的距离远了一点;如果我能够住在学会里面。我的时间就多了。免得交通往返。一天至少讲四个小时。我们听经的同学居然能在此地坐四个小时。不容易!现在在全世界大学里头找不到了。哪有一天能够在教室里听四个小时课的?没有。这怎么得了!
我们从这些地方很清楚的能够看出来。内心烦恼习气多重。即使用宗教的方法都没有办法挽回。佛家讲业障太重!可是有善根的人也不是没有。遇到缘他真能学。他真肯放下。放下烦恼习气。认真来学习圣教。这种人少就是了。愈来愈少。我们要是发觉到。要认真去培养他。去帮助他。给他做增上缘。成就他。这一点非常重要!为苦难众生培养好的老师。这些人能救人。像佛家所说的再来人。只要我们留意也能发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754.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568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568;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