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71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71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71
许华 许华 2 0 201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七一卷) 2004/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71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一亿界。偈颂第一首。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智慧无等法无边。超诸有海到彼岸。寿量光明悉无比。此功德者方便力。】
这四句偈。第一句里面含着两个意思。一个是「智超下位」。第二是「证法无边」。上面介绍过了。现在我们从第二句开始。『超诸有海到彼岸』。这一句里头也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就是「超诸有海」。第二是「到彼岸」。这个「诸有」是说的九法界。九法界里面包括六道。通常我们讲三有。「有」是什么意思?有了业因。有业因。这个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这个事实我们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佛法也不离因果。所以《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为什么法要舍?
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应化示现在九法界。这个诸位要知道。示现在九法界。就像舞台表演一样。他做种种演说。你看经论佛常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就是表演。做出样子来给众生看。对象是九法界众生。九法界众生都是迷而不觉。愈是往下面去。迷得愈深。烦恼习气愈重;愈往上面去愈轻。最上面是菩萨。菩萨还是在迷。没觉!十法界的菩萨。在佛教里面讲。叫做权教菩萨。权教菩萨不是真实的。真实是什么?觉悟才算是真实的。所以。大彻大悟这才称为圣。圣超越了。超诸有海。超越了。权教菩萨没有超越。他在十法界里面。也就是说他有十法界的因。因缘会合。他有十法界的果报。由此可知。此地这个「超」字。最低限度的标准。是《华严经》上讲的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超越十法界了。所以。此地讲的诸有。就不是一般大乘经教里面讲的三有。大乘经教讲的三有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没有出六道轮回。这个经。世尊讲这个经的对象是法身菩萨。不是一般人。所以这个地方讲的诸有比三有要高得多。这个我们不能不懂。可是我们得把话说回头来。为什么?我们今天在六道。三界这就是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因、缘我们都具足。果报焉能不现前?
欲界是什么?执着。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我们执着身是我。说「我」。哪一个人不是说这身是我?六道里面的众生都是这样执着。你要说这个身不是我。人家说你头脑有问题;只有佛菩萨说。阿罗汉说。这身不是我。我们执着这个身是我。因此为这个身的享受起种种的欲望。欲望再多。佛在教学当中总是用归纳法。把你的欲望归纳为五大类。这五大类就是财、色、名、食、睡。五欲。欲界众生对这五大类是严重的贪着。贪着其事。着是执着。不肯放下;谚语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财跟食都是五欲里面的。
在古时候。士大夫阶级。所谓是读书君子。贪着在名。市井小人贪着在利。君子好名。小人好利。贪着是相同。贪着的对象不一样。佛是不讲对象。佛是讲贪着。只要你有贪着。这就是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执着不断。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六道本来没有。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六趣就是六道。梦里是迷惑颠倒的时候。有!就像做梦一样。「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大千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觉悟之后。怎么觉悟?把执着放下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六道就没有了。就超越六道。超越六道。在此地讲。我们也讲三有。六道轮回你超越了。后面还有十法界。还有一真法界。
现在在我们现前这个境界里面。我们要想想。财贪不贪?你要是贪财。那你就应当要晓得。在六道里面你出不了欲界。你做多少好事。积多少功德。充其量也不过是欲界里面的天道而已。欲界有六层天。从我们人间往上去。第一层是四王天。我们现在供奉的四大天王。四王天是第一层。四王天上面是忉利天。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属于忉利天。再上去。夜摩天。第四层兜率天。大家晓得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再上去。化乐天;最上面一层。第六层是他化自在天。欲界。这个里头还有一层天。是在色界下面。欲界上面。这当中有一层天。叫魔天。魔王很厉害。福报也大。通常佛在讲经把这一层省略掉。因为他没有离欲。归在欲界的第六天里面。所以第六天就很特别。有魔天。财色名食睡。世尊在经上常讲「地狱五条根」。你贪着一条。你堕落在三途的机会就很多。如果五条都具足。那还得了吗?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学佛。四依法很重要。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前。慈悲到了极处。佛不住世了。佛在世的时候我们这些学佛的弟子依靠佛。佛不住世。我们靠谁?佛给我们的指示。四依法。第一个。「依法不依人」。诸位必需要记住。我们学佛跟谁学?你说我跟某个人。这里头就有问题。你跟这个人学。这个人把你带到哪里去。你不知道。所以学佛。世世代代在中国。儒跟佛。道亦复如是。都讲究师承。你是跟哪个老师学的?代代相传。祖祖相续。你没有老师。没有老师是无师自通。《六祖坛经》里面有说到。威音王佛之前可以。威音王佛那是很久很久之前。这是举例子说。威音王之后。如果没有师承。说是自己通达的、学成的。都是魔外。魔王外道。这《坛经》上有说。《坛经》里面所讲的。都有佛的经论做依据。
所以你学佛。你的老师是什么人?他跟什么人学的?这个得搞清楚。这是师承。我学佛。启蒙的老师是章嘉大师。这是有师承的。是密宗的上师。他是第十六世。第一世的章嘉是宗喀巴大师的学生。他底下学生很多。杰出的有四个人。四大活佛。两个在西藏。前藏的达赖。后藏的班禅;两个在蒙古。哲布尊丹巴在外蒙。章嘉在内蒙。这历史上都有记载的。不是假的。确实有承传的。我佛学是他老人家启蒙的。我跟他三年。三年之后他老人家圆寂了。我找到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的佛法跟谁学的?跟印光大师学的。印祖把净宗法门传给他。我跟他十年。他老人家非常客气。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后怎么办?他给我介绍一个老师。哪个老师?他的老师。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已经不在世了。怎么拜他做老师?印光大师的著述。当时在台湾很流行。《印光大师文钞》。李老师把《文钞》给我。教我学印光大师。跟印光大师学。做印光大师私淑弟子。这叫师承。
老师为我们讲经说法。我们初学。初学有的时候有疑惑。老师讲的。听了有疑问。就问老师:老师你所说的。是佛经上有的。还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佛经上有的。我们就要遵从;佛经上没有。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我们可以不接受。这不是我们轻慢老师。是老师教我们的。这才叫真善知识。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怎么能判别哪个是邪?哪个是正?第一个判别的方法。就是他所讲的经典里头有没有。总要以经典为依据。说法不同没有关系。意思相同。因为四依法里第二句讲「依义不依语」。就是讲的道理、讲的方法、讲的意思相同。言语没有关系。长说短说、深说浅说。那是可以伸缩的。可是义理决定不能跟经教相违背。这样子我们就能够辨别邪正。第二个检验的方法就是师承。他是跟哪个人学的。这个很重要。我们选择老师不是一个容易事情。师生之缘也是宿世所种的。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们做学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过去生中缘分。没有这个缘分遇不到。纵然遇到也学不到东西。总在一个缘。
四依法里面第三条。「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了义是最适合我们现前学习环境的这些理论跟方法。这就是了义。就是前面讲的方便。方便就叫了义。最适当的方法。我们现前就能得利益。所以我在多元文化讲座。跟许许多多不同宗教往来。我就引用这个。今天佛经讲的了义。应该怎么解释?我们现在社会。这个地球上。所有一切的众生迫切需要的是什么。这叫了义。今天迫切需要的是化解冲突。安定和平。你走遍全世界问哪个。这是第一个我要的。今天。「化解冲突。安定和平」就是此时此地现前这一类众生的了义法。
最后一条。佛告诉我们「依智不依识」。这一条很重要!识。我们今天讲感情作用。不能依感情。智是理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见闻觉知要依理智。不能用感情。感情就坏事。感情是迷。所以。你要有这些方法来判断。邪正是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得非常具体。说得很详细的。无过于《楞严经》里面的「清净明诲」。四种清净明诲。我过去讲这部经。实在讲这部经我在香港讲过。是一九七七年。二十多年前了。那一段经文。我把它称为照妖镜。你真的学会了。邪魔外道在你眼目当中无法掩蔽。你一眼就把他看穿了。
再说。不但是佛法。儒家、道家。乃至于世间所有一切宗教。修学有了成就。你仔细去观察。他怎么成就?成就第一个因素是什么?除了他的外缘好。他遇到好老师、遇到善知识。那是外缘协助他。但是成就里头真正的第一条件。是自己具备的。就是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
我求学的时候。第一个老师是把佛法介绍给我。方东美先生。那时候没问题。方先生给我上课是在他家里。不在学校。他不让我到学校去听他的课。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他给我讲两个小时。我非常感激。到后来我才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让我到学校旁听不就没事吗?他就省事!何必要单独来教?正因为我那时候是一张白纸。可以说一丝毫的染污都没有。如果让我到学校去旁听。我肯定在学校里面会认识很多老师。会认识很多同学。接触这些老师、同学们。我们的思想、见解肯定受影响。被染污。方老师这一番苦心。他老人家也不说。让我到家里专门听他的。不受染污。跟一个老师走。你能走得出来。
佛法介绍给我之后。我就跟了章嘉大师。因为他是专门学佛的。方先生是把佛法当作哲学里面一个科目来研究的。我跟他是学哲学的。佛经哲学。以后知道佛法殊胜。值得我们一生把全部的精神、时间投入。我跟章嘉大师学。方先生知道了很赞叹:你搞真的?我说:是!我总得要证实老师所说的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话是方先生讲的。我也是被他这句话打动。「人生最高的享受。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尖峰」。这些话都是他讲的。我相信他。对他一点怀疑都没有。
我从事于这个行业。出家是个行业!这个行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就是干这个行业。而且这是个义务的社会教育工作者。不收学费。有教无类。只要有人来学。他非常欢喜。没有要求供养!供养是大家自动自发的。而且我还劝大家。不要重视这个供养。最重要的是什么?法供养。什么叫法供养?依教修行。这是真正供养。你供养再多的财物。你没有真正依教奉行。你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依教奉行是一切供养当中最殊胜的供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头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里面头一条叫「如教修行供养」。佛真的是重实质不重形式。
佛教给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生活苦一点好。不会起妄念。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贪恋。贪恋很麻烦。贪恋是大烦恼。你就出不了六道。你要想出离六道。这个六道当中再没有贪恋。你统统放下了。你才能超越;你不能够超越。都是因为你放不下。我见章嘉大师头一天。他老人家就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跟我讲两个字。「布施」。大师确实慈悲。我那时候二十六岁。他大概六十一岁的样子。我告辞的时候。他送我到大门口。拍着我肩膀告诉我:今天我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也真听话。回去就真干。
所以。要真正得到修学的受用。没有别的。记住。一门深入。跟一个老师。老师多了。你的前面路就多了。两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你往哪里去!我在李老师那里学了几年。出家之后。教了两年佛学院。以后不教了。为什么不教佛学院?我真正领略到老师跟我说的话。要一门深入。因为现在的佛学院。跟普通学校方式完全相同。一天排好几堂课。都不一样。请许许多多的法师大德来教。真的每一个老师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方法。把学生教得迷迷糊糊。无所适从。以佛法来说。我去讲。当然提倡净土。下一堂课。那个法师提倡禅。再下一个法师提倡戒律。好了。到底学什么好?学生很老实。四年毕业了。什么都不会。都听了一些拉拉杂杂的佛学常识。一样都不通。跟我们求学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我是什么?我等于说是私塾培养出来的。我的三个老师教学生都是我一个人。只有李老师。李老师学生就比较多了。他是一个人教。有二十几个学生。就不是我一个人。可是我见李老师的时候。把我的愿望说出来。希望到这里来拜师。跟他学教。他给我提出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我完全接受。他就收我。不能接受。你到别的地方去另找高明。这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你要跟我学。只可以听我讲经教学。除我之外任何人。不论是出家的法师、是在家的居士。他们讲经甚至于讲演。决定不能听。只可以听他一个人的。第二个条件。那当然我们要看书。平常看书。看看佛经。他说你每天阅读的文字。无论是世法、是佛法。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不准看。这是第二个条件。就是看经都要老师准许。第三个条件。我是太简单了。过去跟方先生学过。学哲学。跟章嘉大师学了三年佛法。你以前学的我不承认。完全作废。从今天起一切从头学起。这三个条件。
当时我听了之后。李老师很跋扈。好像目中无人。他笑笑。你能不能接受?能接受。留在这边。不能接受。你到别的地方去。最后我想想。还是接受了。接受就真正是依教奉行。三个月之后。效果就出来了。你看看。什么人的东西不能听。耳朵塞住了;什么都不能看。眼睛蒙蔽住了。这个约束就等于戒律一样。老师没有准许的不可以看、不可以听。三个月之后感到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真的有受用了。智慧从什么地方觉察到?从前听人家讲东西。理解比较缓慢。现在听李老师讲东西。一听就懂。就能明了。明显的觉察到跟以前不一样。想想得力于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帮助你得清净心。把你所有那些妄想全部给你断掉。你没有法子想。你只有听老师的;还去想看看什么东西、听听哪些东西。都被禁止。半年之后就很明显的效果。知道老师这个方法不错!
我那时候认为这是李老师的方法。几十年之后。老师也往生了。我离开了台湾。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遇到演培老法师。他大我十岁。我初学佛的时候就认识他。那时候他好像才四十岁的样子。他四十岁。我就是三十岁。他在台北善导寺做住持。我们就认识。在新加坡遇到。非常亲切。多少年没见面了。总有十几二十年没见面。请我吃饭。请我在他道场里面讲演。那天听众大概有五、六百人。我讲完之后。因为我劝导年轻人跟演培老法师学习。就把我自己当年在台中拜老师。老师用的这个方式。只能跟一个人学。不可以跟两个人学。真的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自己所得的利益。老师讲解之后。他有个期限的。五年。五年之内要百分之百的遵守。有年限的。可是我在台中五年之后。非常得受用。我跟老师讲。我遵守老师这个教诲我继续再守五年。老师点点头笑笑。所以我跟老师十年。有问题向他请教。去问他。不要去问别人。他对我要负责任。我向别人请教。别人对我不负责任的。我的老师对我要负责任的。
我把我这一番经历告诉同学们。勉励同学们要认真好好的跟演培法师学。下来之后。中午在一块吃饭。
佛法不是教你懂得很多。不是的。佛法教你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才广学多闻。那叫参学!参学就是广学多闻。什么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看。成就你圆满、博大的学问。所以。参学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出师了。出师现在人讲毕业了。毕业的条件是什么?你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善恶、利害。你听一个人讲经。向他请教。你听他所说的。看他所做的。你只得其利。不受其害。你有这个能力。老师不会留你。你想在他身边都不行。他叫你出去参学。广学多闻。
你看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真的也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但是一般人决定看不出来。四弘誓愿教菩萨的。首先教你发愿。发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服务、协助。众生无量无边。你要帮助他。你要协助他。你要为他服务。帮助他、协助他、为他服务。服务个什么?最重要的是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觉悟。要跟你具体说一点。帮助他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菩萨事业。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在九法界教化众生。你问他目的何在?就这三句话。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
因此。你的基础要培植得深厚。那就是说。基础的教育就是戒定慧三学。你学戒、学定一定跟一个老师。智慧开了之后。法门无量誓愿学。你看头一个叫你发愿。你要度众生。这叫菩提心。第二条。烦恼无尽誓愿断。这跟一个老师。跟一个老师修学。老师教你这个不能听、那个不能看。你从前学的统统不算数。要从头来起。这帮助你断烦恼、帮助你断习气。让你整个身心定下来。老老实实跟着他。定久了就开智慧。所以在从前。一般是五年。我们这才明白古时候学佛。无论在家出家。你跟一个老师。首先是五年学戒;那个戒不是戒律。就是守老师这三条戒。这叫师承。
现在师承没有了。所以我很幸运。我沾到师承的边缘。我下去之后。再有没有师承?不可能的了。今天什么人能跟我。百分之百听我的话?没有了。跟我的人不少。在我身边。是什么样子?阳奉阴违;表面上是。背后又是一套。所以他不成就。我的成就很明显。在老师会下的时候都非常明显。我们同学都知道。什么原因?我是真听话。老师教的我完全接受。我完全照做。我有疑惑。我绝对不会去问别人。问别人是老师禁止的。不可以。只有问他。他给我解答。跟定一个老师。心是定的。你不能有妄想。不能有杂念。所以时间久了。自然定下来。定能生慧。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
【超诸有海到彼岸。】
前面跟诸位说得很多。都不是废话。对我们初学确实有好处。所以。学习最重要的是亲近善知识。可是善知识。真的。自古以来所谓可遇不可求。什么样的人是我的善知识?有人问我:要什么标准来选择善知识?其实标准很简单。就是你自己心目当中最仰慕的人、最尊敬的人。那就是你的善知识。为什么?他说的话你听。你对他要没有十分的恭敬、十分的仰慕。他讲的话你不听。你不听就得不到利益。方老师、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在台湾没什么特殊。像他们这样的人多得很。我何以能得利益?我对他们十分的崇敬、十分的仰慕。各人不一样。所以我得利益。
所以选择善知识没有别的条件。你对于哪个老师最尊重、最佩服、最敬仰。他的话你能够百分之百的去奉行。这就是你的善知识。不在乎他名气多大。也不在乎他地位有多高。他即使是没有学问、没有道德。他讲的话是善言。你都能百分之百的认真去做。正是古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是他教出来的。你的成就超越他。为什么?他能说不能行。你把他说到的全部都奉行。都做到了。学生超过老师。道理在此地。这我们不能不懂。这个人有道德、有学问。也有崇高的地位。但是我没有把他看在眼里。他讲的东西我都打很多问号。都怀疑。你跟他时间再久。什么都学不到。这个道理我们总要懂得。这是说我们亲近善友。同学亦复如是。
第三个条件。就是学习的环境。对我们初学总是会有影响的。可是真正第一条件。那是自己的善根。善根福德因缘。过去生中植的。今生所遇到的是缘。因缘会合。修学的殊胜它就能现前。老师总是教我们断恶修善。我们喜欢广学多闻。我们自己并不知道。老师知道。决定障道。会对你造成障碍。你现在初学。初学要扎根。根要扎得深。你这个根才坚固。将来才能开花结果。才能长成大树。你现在根不深。不够深不行。这个道理古人都懂得。现在人懂得这个道理愈来愈少了。好像一开头就要广学多闻。错了。为什么?不能断烦恼。所以广学多闻是第二个层次。根深蒂固之后才能谈广学多闻。
你看《华严经》到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做示范。方先生讲《华严经》是全世界最好的教科书。他说这个教科书编得很特殊。有理论、有方法。还有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表演!你看他最初拜老师。一个人。文殊菩萨。在文殊菩萨那里成就了定、慧;佛法讲根本智。根本智就是定。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然后出去参学。参学是学后得智。无所不知。无知而后无所不知。现在人学习颠倒了。什么都要学。要有知。有知后面是有所不知。古圣先贤这个方法。从形迹上来说。几千年的承传。如果没有道理。早就被淘汰掉了。它有道理。如果在佛法里面讲。那是无量劫来佛佛所传。我们再要不相信。再去找新花样。到哪里去找?你找到新的。肯定失败。
所以要想成就。还得走老路子。老路真是快速成就。能够遇到那是大幸!遇不到。遇不到找古人。做古人私淑弟子。也还是要一门深入。就学一家之言。像李老师介绍我的。《印光大师文钞》。行。如果真正学佛。想在这一生当中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往生到极乐世界那就是一真法界。你依照《印光法师文钞》去学习。肯定成就。那印光大师就是你的老师。你要百分之百的依从。哪一个善知识都是教你自私自利要断掉。名闻利养要断掉。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断掉。不能断总是要淡薄。贪瞋痴慢要断掉。我常讲这十六个字。古今中外所有的善知识教初学都说这个。我自己几十年学习的心得。就挂在讲堂的两边。「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我一生学佛的心得。我自己是这么学出来的。我也是这样教别人。教别人人家接受。我相信他得利益;他不接受。不肯这样做。他不得利益。
古人讲。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已经过时了。在从前那个社会行。今天不行。今天社会形态变了。讲求民主自由开放。父亲不能够教训儿女。儿女他有他的权力。这人权。你不能够侵犯他的权力。你不可以打他、不可以骂他。在外国。你要是管教你家的小孩。邻居看到了。打电话给警察。他家里父母虐待他的子女。警察马上来了。不能教!父母不能教儿女。老师不能教学生。所以。现在做儿女、做学生的能不能成就。那真叫自求多福。父母、老师帮不上忙。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所以你的欲。我们讲这十六个字。这是根本的。你要是不能够放下。你不能离开欲界。好。财色名食睡放下了。决定没有贪着。难得。你能够超生到色界。色界是禅定。你看看。只有把这个放下。你才能得定。你这个东西要不能放下。你怎么能得定?四禅有十八层天。那就看你定功的浅深。定功愈深愈往上升。定功浅一点则往下。初禅有三层天。二禅也有三天。三禅有三天。四禅有九天(九层天)。那是很特别的一个境界。这是十八层天。这里面还是有执着。财色名食睡不执着了。执着有身。有色身。还执着环境。所以。色界天有色身。有生活环境。但是这里面决定没有财色名食睡这一种的贪欲。
再能把色相也看空了。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连这个身也不要了。当然身外之物全放下。你就不在色界。到无色界了。无色界没有肉体。换句话说。摆脱了物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无色界是精神的世界。现在社会上也有一般人讲灵界。他没有物质的身体。这是六道里面最高的。但是他还没有办法超越六道。为什么?他还有执着。执着没有放下。他执着那个境界好。没有身体好。有身体你就有约束。没有身体得大自在。所以。能够把三界统统放下。就是于三界里面毫无执着。这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是超世间的三有。
可是三有之外面还有。有声闻。我们讲阿罗汉。有辟支佛、有菩萨、有佛。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头。决定没有执着。他还有分别。分别这个意念重的是阿罗汉、辟支佛。分别轻的、淡薄的是菩萨、是佛。这个佛。天台家讲六种佛。叫六即。我们讲六种。这个佛在天台家讲是相似即佛。相似不是真的。跟佛差不多。很接近。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他还有很轻的分别。必须把这个分别真正断尽了。他就变成真佛。就不是相似;从相似位提升一级。分证即佛。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虽然是真佛。他没有圆满。这个意思我用现在这个讲法大家好懂。他的分别、执着断尽了。只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里头可没有分别执着。这个人在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华严经》这是一真法界。最低的是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往上去有四十一个位次。就是四十一品无明。断一品无明他就升一级。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个境界里头。事相上完全平等。实际上功夫有差别。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证得究竟的、圆满的佛果。那就是在一切境界里头起心动念没有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就是还有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波动。那个波动只有他自己知道。法云地的菩萨都不知道。在一真法界里。确确实实。初住不知道二住的境界。二住不知道三住的境界;上面知道下面的。下面不知道上面的。有没有说?没有说。因为他都没有分别、都没有执着。所以那个地方进步很难。提升一级相当不容易。大乘教里面叫无功用道。这是达到最高的层次了。
「超诸有海」。海是比喻。六道十法界太大了。这里头有业因、有果报。到一真法界里面这都没有了。真的是「觉后空空无大千」。「到彼岸」。彼岸是如来涅盘的彼岸。这个涅盘要讲到究竟涅盘。涅盘是印度话。在中国把它翻译为灭。四谛里面苦集灭道。灭就是涅盘。在中国翻译的名词很多。最常用的。一般大家都知道的。翻作圆寂。这是用得最多的。可是有很多地方用错了。出家人过世。都称他作圆寂。如果说圆寂就是死亡。那还要修什么涅盘?哪个人不死?死了都是入涅盘。所以。这是个误会。一定要懂得它真正的意思。
圆是究竟圆满。灭是清净寂灭。灭是对妄想分别执着说的。就是分别没有了。灭了。执着灭了。起心动念灭了。这是翻作灭的意思。寂就是灭的意思。灭的是烦恼、是障碍。障碍没有了。心性的智慧、德相完全现出来。圆圆满满现出来。那叫圆。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究竟圆满。没有丝毫欠缺。这叫圆寂。圆寂是活着证得的。不是死了就圆寂。死了。说老实话。他的智慧、德相哪来的圆满?没有。他的妄想分别执着他带走了。身有生灭。八识没有生灭。
相宗讲得好。阿赖耶识「来先去后作主公」。我们世间人称它作灵魂。来的时候。投胎它先来。人走的时候它最后走。最后离开;它离开之后。这个人身体就凉了。如果这个人身体还有温度。阿赖耶识没走。阿赖耶识是个能量。物质里头有这个能量存在的时候。它有温度。阿赖耶识离开了。这个人才叫真正死亡。全身没有温度了。所以。阿赖耶没有生灭。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它走了之后。它再换一个身体。你要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对于死亡一丝毫恐惧都没有。为什么?原来死亡是换身体。就像我们换衣服一样。换衣服有什么难?这个衣服穿脏了。赶快脱了换一件新的。阿赖耶亦复如是。阿赖耶是真正自己。我们这个肉体是它的衣服。这个衣服穿了几十年。老旧了。不太好用了。它就换个新的。
如果这一生修的善多恶少。它换的身愈换愈殊胜。如果做的是恶多善少。那就换的身体、换的衣服愈换愈差。这一生是人身。来生换个畜生身。畜生不如人。要是换个饿鬼身。换个地狱身。那就愈换愈糟了。你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才晓得断恶修善重要。断恶修善的的确确是提升自己。不断向上提升。但是这样的提升。跟你说。出不了六道。往上提是天道。天道三界。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总共二十八层天。断恶修善。你要超越六道轮回。你要修定。你要开智慧。定伏烦恼。慧转烦恼。我们讲断。实际上不是把烦恼断了。是把烦恼转成智慧、德能。转变。所以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这是个转变。这是真的。断是比喻说的。要真正讲清楚、讲明白。用转好。你不至于产生误会。
所以总要做个转变。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就在现前日常生活当中。把恶念转变成善念。经上讲的最明显的。转贪瞋痴为戒定慧。戒定慧是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现在戒定慧变成贪瞋痴。是迷了自性。把戒定慧变成贪瞋痴了。把慧变成痴;定失掉了。容易发脾气。瞋恚心现前;戒没有了。贪心现前。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所以。贪瞋痴跟戒定慧是同一个体。一体的两面。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负面的
像这些地方。你不能不很细心去体会。然后你对佛经里面讲的理论与方法服了。没有话说。服了!你不会再去想一个方法。我能不能再想个方法比它更好的?你就不用想了。服了。真服了。为什么?称性。理称性。事称性。因称性。果称性。没有一样不称性。称性才叫究竟圆满。这到彼岸。清凉批注里面说得很好。「具上三义。到涅盘岸」。这上面三义。就是智。智超下位。智、证、解脱。解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自由自在。我在二十个字里面。这是自在随缘。自在随缘是解脱。在十法界里头解脱了。现在中国讲解放。解脱跟解放是一个意思。是把你从六道里头解放出来。把你从十法界解放出来。解放出来之后就是一真法界。佛法讲解脱。正因为这两个字。解是因。脱是果。解是把因跟缘化解了。脱是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
第三句也是我们非常向往、关注的。『寿量光明悉无比』。这一句里面也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寿量」。第二个是「光明」。「寿兼真应」。真是真身。应是应化身。真身是法身。法身是真身。法身无量寿。为什么?法身。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法身不生不灭。没有生灭。那当然是无量寿。报身。报身是有生无灭。报身是智慧身。觉悟之后再不会迷了。所以它有生没有灭。这都是真正的无量寿。应身是帮助众生的。示现的。哪里有缘。哪个地方就有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
应身是什么样子?无量无边。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诸位在《普门品》里面看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我们这边也挂了一张。这是江逸子居士画的千手观音。表法的。观世音菩萨头顶上。你们去看。有三十二个面孔。那三十二个面孔就叫做三十二应。把一切众生分为三十二类。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应以声闻身得度就现声闻身。应以缘觉身得度就现缘觉身。应以色界天得度就现色界天身。应以欲界天得度就现欲界天身。哪里都应!哪个地方有感。佛就在哪里出现。
所以我跟江老师说。你画这张图的时候。可惜我没在。我要在的时候。我一定会跟你说。这三十二个面孔。要画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不同宗教的创始人。画他们的面孔。不同族群的祖先。我们现在提倡多元文化。告诉大家。所有的宗教是一个神的应化身。我这个说法。想法、说法。原本以为恐怕还有很多人要跟我辩论。结果提出来之后都赞成。早年。日本一个土井法师。另外还有一个。也是日本籍。他是韩国人。入了日本籍。也出家了。他们两位。还有一个中西随功。到新加坡来看我。我跟他谈这个观念。他听了很新奇。他说:法师。这个恐怕在我们日本不能接受。我到日本去访问。水谷先生召集净土宗各个派系里面的主持人跟我见面。请我讲演。我把这个观念讲出来。都能接受。没有反对的。
我在泰国、在新加坡、在印度尼西亚。跟许许多多宗教往来。把这个观念告诉他们。告诉大家真神只有一个。你们承不承认这个真神有圆满的智慧?真神有圆满的神通?他能够变现各种不同的形像?他们都承认。那就行了。我们所有不同宗教的创始人都是真神的应化身。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换句话说。应以基督身而得度者。即现基督身而为说法。应以阿訇身得度者。即现阿訇身而为说法。这怎么说不通?说得通。所以。所有宗教的创始人是一个真神。他们称为真神。佛教里面不讲神。佛教里面讲心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识就是其它宗教里面讲的真神。
我这个说法。日本有个老和尚。提起来日本人都非常尊敬。今年好像是九十九岁。中村康隆。我跟他见过两次面。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跟我谈话。居然就跟大众宣说。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与会的这些日本大德们都听呆了。下来之后告诉我。老和尚一生没有说这一句话。今天接见法师跟你说这个话。跟我们说法完全相同。肯定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这位老和尚跟我很有缘分。年龄比我大很多。大我很多。大概大二十多岁。我们是晚辈。没有想到他这样开通、这样开明。能够说出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是一家人。所以。我在日本接触不同宗教。我都引用这个老和尚的话来说。如果真的知道这是一家人。误会就能化解。冲突就能化解。不要再自赞毁他。「我这个教第一。你们都是魔鬼」。不可以这样说了。你要说你这是真神。别人都是魔鬼。那个魔鬼都是真神的化身。你不是骂自己吗?不是毁谤自己吗?
佛在经教里头。特别在《华严》五十三参里面教给我们。教得好。我们应当要学习。求学。菩萨处事待人接物。永远记住佛陀的教诲。自己谦虚。尊重别人。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善财童子参访。每一位善知识都跟善财说:我知道的东西很有限。我都教给你了。比我更有智慧、更有道德的人在什么地方。你去参访他。人人都如此。清凉大师把这一段经文那个标题标了一个题目。「自谦推胜」。自己谦虚。推崇别人。别人比我殊胜。这是大德。我们人人都能够自己谦虚。尊重别人。你想这个世界多美好。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华藏世界。由此可知。我们念头一转过来就是的。
人人都知道尊重别人。别人。他是什么人?佛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诸位要晓得。这一切众生包括不同的族群。包括不同的宗教。不仅如此。还包括所有的动物。畜生道。乃至于饿鬼道、地狱道。一切诸天。再扩大。我们这讲的十法界有情众生。还包括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是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为什么会包括?《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那怎么会不包括?现在我们明白了。无情众生也是法性变现出来的。正如我们作梦。我想大家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决定有自己。不可能作梦这梦里头没有自己。决定有自己。你梦到许多人。也梦到许多动物。还有植物、还有矿物。山河大地、虚空法界都在你梦中。梦境里面出现了。你梦醒之后。你有没有去想想。梦中所有境界从哪里来的?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现象到底从哪来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所以。应身的寿量不一定。一般讲应身里头包括化身。化身很短。应身是看众生的感。众生有感。应身常住。这个感要是断了。应身就没有了。所以他也是无量寿;这个无量就是没有一定的限量。长短不是他自己意思。长短是众生的业感。怎样感得诸佛菩萨应现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真正有发菩提心希求跟他学的。他就示现了。这个大德。如果他入灭。不住世间了。就说明他的缘。跟众生的缘。感应的缘没有了。没有了。他没有住在这个世间的必要。他走了。他来应化。他示现灭度。统统是教化众生。
众生的习染很重。如果释迦牟尼佛要长期住在世间。这是真有可能。不是不可能。释迦牟尼佛不示现入般涅盘。一直到今天他还在。我们一看这个老人。三千多岁了。我们很赞叹他。很尊重他。三千多岁的老人。我们能不能学到东西?学不到。为什么学不到?他是神仙!我们是凡夫。我怎么能学得到?会使我们产生错误观念。所以。没有真正想跟他学的人了。他示现灭度。你看释迦牟尼佛也是凡人。跟我们一样。八十岁走了。他能成就。我也能成就。见贤思齐。这就是示现灭度的意思。使我们看到这种现象。一下惊醒过来。赶紧直追还追得上。一样有成就。所以。他示现出生、示现灭度都是教化。谁看懂了?有缘的人看懂。所以大乘教里头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有缘的人看懂了。
光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影响力;影响力有有形的、有无形的。这都是光。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化。他自己说的。影响力有多大?在这个世界是全世界。这是有形的。整个地球。时间是一万二千年。这是跟你讲有形的。无形的。那个影响面就大了。无形的是九法界。他影响的面是九法界。时间是无量寿。那是无形的。因为他跟一切诸佛如来的应化融合成一体。这个初学不太好懂。如果细读《华严》你就明了了。「寿量光明悉无比」。这两个是讲的福报。寿是五福之一。光明是智慧。都在五福里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跟诸佛如来相比较。
『此功德者方便力』。「功德者」就是修积功德的这个人。这个人就是佛。在我们讲。一般讲代表的。释迦牟尼佛。《华严经》上讲的是毘卢遮那佛。法身佛。毘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就是说一切处、一切时无所不在。这是法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毘卢遮那佛是报身佛。报身是智慧身。三身一体。一而三。三而一。诸佛如来有三身。记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三身。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很可惜的。我们的三身。现前这个身不是应身。是业报身。你看把应身转变成业报。这个错了。赶快恢复自己本来面目。我们的法身、我们的报身在。不是不在。因为有烦恼障碍住了。不能现前。应身变成不善的果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要学习诸佛如来积功累德。从智慧里面透出无量无边的方便。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457.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71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71;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