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四十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四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四十二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二卷) 2001/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42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海神偈颂第六首:
【佛见众生常恐怖。流转生死大海中。示彼如来无上道。龙髻悟解生欣悦。】
这是妙华龙髻主海神。他修学的法门是「灭一切诸趣苦与安乐解脱门」。偈颂一开端说。『佛见众生常恐怖』。由此可知。这些主海神、这些神众就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我们今天读了这一句。感触格外的深。因为现代这个世间正是被一些恐怖分子袭击。一些地区国家人民身心不安。生活在恐怖之中。真的是「常恐怖」。如果长期陷于这种生活。我们不难想到现在世间人所说的精神分裂。我们讲的精神病。这个病患一定是会大幅度的增加。这不是小事。这真的是大灾难。世间许许多多众生陷于恐怖之中。现在尤其严重。最近我常常遇到从美国、加拿大那边的同修传真给我、打电话给我。问我怎么办?
当然。孔夫子曾经说过:「危邦不居。乱邦不入」。这是夫子教导我们的。可是我们现今生活在这个环境、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无法躲避。但是学佛的人总得要觉悟。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没有死。所以学佛绝不忌讳「死」这个字。尤其是我们净宗印祖。他老人家教人。应该常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上。想到「我就要死了」。为什么这样教人?教人提高警觉心。我们要认真努力修行。人生自古谁无死?夭折跟长寿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桩事情我们总要看淡。不要恐惧。对于生没有贪恋。对于死没有忧惧。这样的人有条件学道。尤其是学佛的同修。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宇宙很大。决不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六根所接触的这个境界。我们能接触的。一般人所说的三度空间。四度以上的。空间无量无边。佛给我们讲十法界。我们今天住在人法界。畜生法界里面有一部分是住在三度空间。我们能够跟牠接触到。还有一部分畜生不是在三度空间。我们就接触不到。我们没看见过。也听说古人曾经讲过、古书里头有记载过。可是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了。是不是像恐龙一样绝迹了?很难讲!
科学家给我们证明。这个地球经过大的洪水。至少已经有四次。每一次间隔时间都很长。几万年、几十万年发生过一次大洪水。整个陆地被湮没掉。地壳起了严重的变化。所谓是沧海桑田。这个我们可以相信。为什么?许许多多登山探险的人回来之后告诉我们。在喜玛拉雅山山脉最高的地方。看到海里面水族的一些化石。水里面这些鱼类。怎么会跑到高山去?我想从前喜马拉雅山一定是在海底。地壳变化它升起来了。陆地沈下去了。这种变化在地球整个历史过程当中。它是正常的。这样一个变化。地球上生物几几乎乎都绝灭了。一切生命要从头来起。这是现在受过科学洗礼的一些人都能接受、都不疑惑。
所以生死是个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生死是大事。它大在哪里?我们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事就大了!我们不畏惧生死。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还要知道我们这一生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来死了之后到哪里去。我们对于生死就一点恐惧都没有了。今天我们学佛为的是什么?就是为这一桩大事。不仅是现前我们要过究竟美满的生活。如果疏忽了将来的大事。我们这一生就空过、白过了。无论你的事业怎样辉煌。你的富贵达到登峰造极。结果在成绩单上都等于零;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生死并不可怕。
由此可知。修道是大事。佛家修道修什么?戒、定、智慧。这是大事。这个东西不能够疏忽。几个人觉悟过来?我们周边的一些同修。学佛的很多。是不是真觉悟?仔细去观察。依旧是迷惑颠倒。依旧是被外面境界所转。为外境所转焉有不恐怖的道理?几个人真正觉悟过来、真正清醒过来?像《楞严经》上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他可以不被外面环境所转。而有能力转环境。这是真正觉悟。我们要做觉悟的人。要做一个真
主海神有什么能力帮助这些恐怖流转生死的众生?『示彼如来无上道』。「彼」是指这些恐怖受苦的众生。为他们开示、为他们示现。「如来无上道」是什么?佛家的教学跟现代世法不一样。佛家教学一开端就把「如来无上道」教给你。然后再一步一步帮助你提升。帮助你达到究竟圆满。那我们要问。无上道究竟是什么?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十善业道经》里面佛就说了。《十善业道经》也是在龙宫里面讲的。当机众是龙王。跟主海神是一家人。「佛告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句话重要!一切世间就是九法界。我们今天讲不同维次空间所有一切众生。各个有不同程度的苦报。菩萨有什么方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个我们不能不重视。这一法是什么法?佛说出来了:「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善。佛教给大众。务必要令善法念念增长。不容许毫分不善夹杂。这一段开示太重要了!这是如来无上道!教什么?教初学。你一进佛门。佛就教你这个。《十善业道经》上这几句话。跟《观无量寿佛经》上「净业三福」完全相应。
在《观经》里面。韦提希夫人遭遇到家庭、国家的变故。对于人生灰心到极处。不想活。她是佛弟子。她明白道理。人遇到再大的挫折、再大的困难。不可以自杀。自杀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问题搞得更复杂。来生更苦。所以她懂得。她没有想去自杀。她找释迦牟尼佛。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她知道十方诸佛世界很多。「这个世界不好。我能不能移民到其它世界去?」我们现在讲移民。佛法里面讲往生。往生就跟我们今天讲移民的意思相同。她动了这个念头。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佛不主动给她介绍。佛用神力把十方诸佛世界展现在她面前。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你自己看。自己选择。她看了之后。向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我看很不错。这个世界很理想。我很想往生」。求释迦牟尼佛教她。如何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韦提希夫人选对了。真不愧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
佛在没有教她方法之前。先教她修「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修行的基础。你要是不具足这个条件。那就没有法子。净业三福一共三条十一句。末后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话说得很重!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诸佛。从我们凡夫。不管你修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论你修哪一个法门。都要以这个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无论什么法门。你都修不成功。就好像盖房子一样。净业三福是打地基。无论你盖什么样的房子。盖多么高的房子。基础是一样的。先要把地基打好。你要不打地基。那你永
第一条人天福。人都做不好。你还能想作佛吗?哪有这个道理?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就是修十善业。如果《十善业道经》不能够圆满的落实。你就大不孝。你孝亲没有做到。你事奉老师也没有做到。真正要把孝亲尊师做好。必定落实在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你要是不能修学。你学佛是白学了。你只能在佛门里面结一个法缘。佛家的门坎你没有踏进去。不要自以为是学了佛。受了三皈。受了菩萨戒。假的!佛菩萨不承认。不但佛菩萨不承认。鬼神也不承认。鬼神也瞧不起。我讲的话是实话。必须有十善业道的根基。你才能入佛门。
入佛门先修什么?先修三皈依。所以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小乘善。十善业道都没有。你怎么可能有三皈?三皈是佛法修行重要的纲领传授给你。三皈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不管你修哪个法门。这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的总方向、总纲领、总路线。试问:你今天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你有没有做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有没有做到?如果你依旧是迷邪染。你没有皈依。皈是回头。你没有回头。你也没有依靠。「皈」就是从迷回头。要依觉悟;从邪回过头来。要依正知正见;从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你没有回头。你也没有依靠。找一个法师在那里授个三皈。假的不是真的。自以为是佛教徒。自以为是依照经典修行。修到最后还是落在三恶道里头。不能怪别人。完全要怪自己对于佛法一无所知、迷信。佛法是什么不知道。胡里胡涂的信。胡里胡涂的学。将来胡里胡涂堕三途。不可能胡里胡涂成佛。没有这回事情!这三个总纲领、总路线你掌握到了。这个路怎么走?从持戒下手。就是「具足众戒。不犯威仪」。那是把十善充实。把十善往上提升。你是真正佛弟子。入门了。你没有孝亲尊师、十善业道。这个佛门你入不进去。几个真正学佛的人?
三福第三条。这是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样子你的基础才才坚固。你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能成就。至于选择哪个法门。那是你自己的根性。你自己的爱好。佛不勉强。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扎根。你没有根本、没有基础。那是假的。那不是真实的。最后必定落空。海神在此地。「示彼如来无上道」。就是讲这个。我们决定不要轻视十善业道。许许多多我们常见的画的佛像。佛的头上都有圆光。圆光顶上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有中文的、有梵文的、有藏文的。我都见过。文字不一样。它的内容完全一样。发音也一样: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道。「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佛在《无量寿经》上教我们修行也是这个指示。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就是「唵、阿、吽」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道。唵。身业清净。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阿。口业清净。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吽。意业清净。不贪、不瞋、不痴。
诸位要晓得。到如来究竟果位上。十善业道才做圆满。佛的教学。从初发心。从你初学就教你。一直到究竟圆满还是这个法。由此可知。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非是落实、圆满成就「十善业道」而已矣!就这么回事。这就是如来无上道。龙髻海神他落实了。他才真正理解。生大欢喜心。我们讲的法喜充满。再看第七首:
【诸佛境界不思议。法界虚空平等相。能净众生痴惑网。如是持味能宣说。】
这是第七尊普持光味主海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净治一切众生诸见愚痴性」。这不容易!一切众生的根本大病就是愚痴。尤其是讲愚痴性。那个性是愚痴之体。怎样才能破一切众生的愚痴?一定要觉悟。佛法修学三个阶段: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就能破愚痴烦恼。愚痴烦恼也叫做根本无明。要靠智慧。智慧一定是从定中来的。佛在《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讲九法界所有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诸佛如来有多大的智慧。我也有;诸佛如来有多大的神通能力。我也有;诸佛如来的相好庄严。我也跟他相同。统统圆满具足。为什么我们今天落到这种地步?本来是佛。为什么搞得这个样子?佛在这个经上一语道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的亏就吃在这里。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以跟诸佛如来同样的智慧德相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这个失掉叫迷失。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就恢复。
所以众生成佛。佛在经上讲「佛不度众生」。这个话是实话。谁度众生?自己度的。佛给我们做增上缘。佛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听了明白了。原来是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着。才把自己的无量智慧德相丧失掉。今天我们如果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舍弃掉。我们的智慧德相不又恢复了吗?由此可知。成佛确确实实是自己成就的。所以佛说不度众生。他讲了真话。他绝不居功。而做他应尽的义务。
一切众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他。只要他肯学。决定是以真诚、清净、平等
这一首偈就是帮助我们开悟的。说明事实真相。『诸佛境界不思议』。由此可知。思议就不是诸佛境界。「诸佛境界不思议」。思是妄想分别执着。议是议论。一真法界。你想想看。一是真。二就是妄。我们起心动念就落在二、三。就不是真的。起心动念落二、三。就可以思、可以议。这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一真法界里决定不思议。也就是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是「一真」。才起心动念就迷了。诸位要晓得。「一」是觉。「二」就迷了。起心动念就迷了。不起心、不动念那是觉。这里头还有很微细的差别。如果你真的做到什么都不想。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没有了。自己以为入了佛的境界。实际上是什么境界?无想定。也算不错了。无想定将来果报在哪里?在第四禅无想天。你落在无明里头。那不是佛法。什么是佛法?佛法的禅定是有定、有慧。定慧均等。也就是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但是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是无想定、不是愚痴。没有人问你的时候。完全在定中。「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遇到有人向你请教的时候。没有一样不知道。你讲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帮助他觉悟。虽然你跟他开示。你跟他讲演。无论是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实实在在怎么样?实实在在你没有说。「无说而说。说而
真正契入这个境界。你体会到这个境界。底下这一句就是『法界虚空平等相』。给诸位说。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你说「我有我的想法。我有我的看法。」这都不平等。凡夫知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意见。为什么?他没有想法。他没有看法。他也没有说法。他的一些想法、看法、说法。都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全部否定。说他没有说一个字。有人要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这是真正毁谤如来。没有说一个字。说了四十九年。这是什么回事情?那你自己细细去参究。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真的」才能够破妄。妄不能破妄。
『能净众生痴惑网』。如来跟法身菩萨是「真的」。所以他有能力帮助众生。众生根性有三等。利根的人听佛说法。当下就觉悟。现前就得利益。他就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上根人!中根人这就不行。中根人听佛说法。甚深的大法他听不懂。虽然听不懂。他种了善根。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种善根了。他有小觉悟。没有大觉悟。他知道要断恶修善。要破迷开悟。破迷开悟他虽然做不到。他懂得。但是断恶修善他做到了。中根人得的利益。下根人全然无知。完全不能接受。甚至于还毁谤。这也不要紧。也有好处。种了远因。阿赖耶识里头给他种了佛法种子。这个种子什么时候成熟很难讲。有人要过千百劫。有人要过亿万劫。这个种子会起现行。这些道理我们不能不懂。佛跟我们所讲的都是不思议的境界。
《华严经》全是佛境界。全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今天在此地讲解是浅说。为什么?学习的对象都是中下根性的。不是上根利智。上根利智听了有没有受用?有!上根利智一听。他就契入境界。但是我们还是以中下根为主要对象。因此不是完全讲那么深的境界。我们要把水平往下降。降到中下根性的人能接受。能够欢喜。信受奉行。就能得利益。这是「能净众生痴惑网」。
问题也就是麻烦之所在。这个世间真正弘扬正法的人太少。正法失传的时间太长。于是社会大众对佛法产生极其严重的疑惑。头一个。把佛法看作宗教。这就错了。佛法不是宗教。往年我在迈阿密讲了一个专题「认识佛教」。我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用现在外国人一般讲的话。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什么样的身分?佛是什么?「佛」这个字是印度话。意思是觉者。我们是用音把它翻过来的。要是从意思上翻。释迦牟尼觉者。「觉者」再说得白一点。觉悟的人。中国人说的句子:觉悟的人释迦牟尼。是这个意思。
这个觉悟的人实在讲。他有没有名号?他没有。觉悟的人没有名号。中国老子都知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是假名。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就是他教学的宗旨、他教学的总路线。他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要教导我们这些众生。他看得很清楚。我们这些众生毛病太多。但是最重的毛病是自私自利。对待别人一点慈悲心都没有。所以他教学的路线就确定在「释迦」。释迦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仁慈、能仁。我们要能够以仁慈的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是释迦的意思。另外我们这个世间的凡夫心不定。胡思乱想。心猿意马。所以名字上用「牟尼」。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对自己心地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这是一个觉悟的人。他的名号是这个意思。所以名号就是他在这一个阶段教学的方向、教学的宗旨。哪有迷信?
「净治一切众生诸见愚痴性」。实在讲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法子对治。我们如何能帮助别人?佛在经上常讲:「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要想度别人。自己一定先要得度;换句话说。这种愚痴烦恼我们自己一定要下定决心把它断掉。从哪里下手?只要依照佛在经典教导我们的方法就行。关键是你要认真去做。不是说我懂了。懂了没有用处。
「悟」。古人讲两种:解悟、证悟。解悟不管用。我懂了。我明白了。但我做不到。不管用;必须自己要做到。也就是说证悟才管用。但是真正要想做到。必须从基本上做起。基本是做人。首先要晓得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当然更进一步。再知道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那就更好。纵然后面这一条难。你没有办法理解。前面两条你要懂得。做人的根本。儒家讲的伦常大道。行道就是落实伦常。五伦的秩序: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君臣。现在的话来讲。领导与被领导。五常是基本的德行。仁、义、礼、智、信。这个不能够落实。换句话说。你人道都没有做好。人道没有做好。那你要知道。一失人身。死了之后。三途去了。你就是饿鬼、畜生、地狱。你把伦常大道能够落实、能够做到。你死了之后依旧可以得人身。不失人身。
儒讲五常。佛讲五戒。五戒实在讲就是仁义礼智信。不杀是仁慈。不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儒跟佛都是这样教人。我们要从基本的科目上下手。先要把人做好。然后才能谈到修戒、修定、开智慧。人都做不好。你还谈什么?所以现在学佛难。真正难在哪里?真正难在我们做人没做好。不懂得做人。不会做人。不知道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贪心重。饿鬼道;瞋恚心、嫉妒心重的是地狱道。愚痴。也就是事理、善恶、是非都辨别不清楚的。畜生道。搞来搞去都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什么原因?人没有做好。佛门里面做人。《十善业道经》。这部经是学佛的人、修行人的大根大本。这部经不能落实。其它的全都不要说了。搞什么都是搞假的。无论你是学禅、学教、学律、学密、乃至于念佛。全都落空。所以念佛人要记住。西方世界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上善之人?如果不是上善之人。你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你不具备条件。你没有资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是上善之人!
我们自己要很冷静的去想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吗?如果不能。念头不能起。话不能说。事不能干。所以对于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绝对不是胡里胡涂就相信。什么叫皈依?什么叫持戒?持戒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学佛总得学得像佛。不能学得不像。果然学佛学得有几分像。他就有几分效果。就会有个样子。一定要人家看到这个样子。特别是现代人。他才会相信。他才会动心。虽然相信、虽然动心。能不能转过来?未必!这是真的。
我们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居士。她前年到我这里来要求作佛弟子。那时她一百零一岁。她问我。她有没有资格做佛的弟子?我说:「你的资格条件统统都具足了。」她求受皈依。我不但把皈依证送给她。我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为什么?她全做到了。今年一百零三岁。大家看到她都很羡慕。老而不衰。她说得很好:「我们要长寿。我们不要老。」所以她自己称她是一百零三岁的年轻人。她还在为一些老人服务。她照顾二十多个老人、病人。天天照顾别人。为那些人服务。她还很有心想办一个老人院。她一生曾经办过六个老人院。因为她年岁大了。不能去管理。所以统统都交棒了。实际上年岁虽然大。管理的能力、体力她确实是有。一生照顾别人。没有想到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年龄虽然一百零三岁。她身体状况、体力精神。确实跟三、四十岁的人一样。
一生没有生过病。身体健康。一天吃一餐。她是日中一食。这一餐她吃生菜。油盐糖这些调味的东西她统统断绝。她的生活回归到自然。你要是说这个东西没有营养。人家活到一百零三岁。身体状况跟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一样。耳目聪明。身手敏捷。一般四、五十岁的人不能跟她比。喜欢读书。心地清净。羡慕她的人很多。看她的人很多。有没有人去学她?我看一个也没有。为什么?一般人认为她那个生活太苦。受不了。佛教化众生亦复如是。众生受不了。但是你要想成就。那你必须这样作法。你要依教奉行。要知道。佛所讲的句句是真实话、句句是利益话。对我们有利益、有真实的好处。能够破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愚痴。愚痴是我们的病根。再看底下一首:
【佛眼清净不思议。一切境界悉该览。普示众生诸妙道。此是华光心所悟。】
宝焰华光主海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出生一切宝种性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话。意思是觉悟。心本来是觉悟的。觉悟的心为什么会迷?为什么会不觉悟?会变成这么愚痴?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诸位要晓得。妄想就是愚痴。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人只要有妄想分别执着。轮回的相就现前。六道轮回本来没有。真心自性里头不但没有六道轮回。十法界也没有。由此可知。十法界、六道都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什么时候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觉悟了。觉悟之后。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就像作梦一下醒过来一样。可是佛菩萨慈悲。这些觉悟的人他醒过来。梦中还有许多众生在受苦受难。所谓是倒驾慈航。他又回来了。回来干什么?回来帮助那些没有觉悟的人。这叫大慈大悲。慈悲到了极处。不是说自己觉悟自己了了。这一下好不容易离开这苦难的世间。他有慈悲心。他有怜悯心。他有同情心。他就回来了。回来他不是为自己。回来是为众生。回来之后。我们要问。他在世间这些苦难他受不受?在现相上讲他受。那是表演给大家看的。实际上他不受。苦乐忧喜舍他都不受。那叫正受。他的受是正受。我们凡夫有苦乐忧喜舍的受。佛经里面讲五种受。这个受是不正常的受。六道凡夫都有。
偈颂第一句说。『佛眼清净不思议』。《金刚经》上说「佛五眼圆明」。讲五种眼。《华严经》上讲十种眼。圆明可贵。具德这才称宝。佛有。我们也有。可惜我们今天迷失了。要觉悟。『一切境界悉该览』。佛眼圆明。世出世间过去未来。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没有障碍。我们今天「见」有障碍。佛没有障碍。由此可知。我们有见不到的事情。很多很多。佛都见到了。佛明了。佛清楚。我们一定要相信佛的话。佛是过来人。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假;「实语者」。实则不虚;「如语者」。如是所讲的完全跟事实真相一样。不会加一点。也不会减少一点。说的跟事实真相完全一样。我们再不相信。那就错了。
佛讲的话在哪里?经典上记载的都是。所以经典字字句句都是真实语。我们要相信。不要认为这个东西是迷信。我们肉眼没有见到。他给我们说有。他能见到。我们见不到。正如同现在科学仪器最常见的X光、紫外光。这大家都很熟悉的。透过这些光线能见到的。我们肉眼都见不到。佛是各种不同光波对他统统没有障碍。所以他见到的东西是圆满的;我们是偏见。从偏见产生坚固的陋执、错误的执着。我们吃的亏大了。
佛帮助我们发菩提心。『普示众生诸妙道』。「妙道」是本有的。佛为我们宣说、为我们示现。让我们听到、看到有所体悟。把我们自己的菩提心也要显发出来。「菩提心」。经论虽然说法不一样。意思相同。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心。真诚到极处!不自欺。不欺人。我们的心发不出来。什么原因?自己欺骗自己。欺骗别人就不必说了。自己都欺骗自己。他怎么不会欺骗别人?自欺欺人。真诚心没有了。因此菩提心起的作用当然就没有了。菩提心起的作用有两种。一个对自己。一个对别人。对自己是好善好德。对别人是大慈大悲。菩提心的作用当然没有了。你体没有。哪来作用?佛在经论上许许多多的教诲。帮助我们发菩提心。
诸位一定要晓得。菩提心不发。念佛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净土宗是大乘佛法。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也许有人怀疑。我就常常遇到这些问难的。「有很多乡下老太婆不认识字。也不会念经。很笨很愚痴。什么都不会。她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了几年她真的往生。预知时至。她站着走、坐着走的。她没有发菩提心。她怎么能往生?」这个话问得好。幸亏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有解答。他那个解答好。把这个疑问给我们解除了。他说:「一个人一心一意。只有这一个念头。想求生极乐世界、想见阿弥陀佛。对这个世间完全没有丝毫的留恋。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想想蕅益大师这个话。说得到底对不对?我细细想过。愈想愈对。愈想愈有道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他的菩提心就明显的发出来了。现在这些老太婆念佛往生的。菩提心是发了。她自己不知道;你要问她什么叫菩提心。她不懂。她真有条件往生。这种人我们佛门叫她做老实人。老实可贵。由此可知。我们这些人都不老实。
真正老实人太可贵了。古大德有所谓「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人好教。上智之人。他一听就觉悟就明理。他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下愚之人他老实。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他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会听信别人的话。他只相信他这个老师。这两种人好教。最难的、最麻烦的是不上不下、疑心很重。虽然很用功在学教。依旧是半信半疑。不能舍弃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他自作障碍。所以诸佛菩萨确确实实「普示众生诸妙道」。「普」是平等心、清净心。「示」是示现;换句话说。做出来给你看。做出来你都看不出来。那就没法子了。这是宝焰华光主海神他所觉悟的、他所修学的。再看第九首:
【魔军广大无央数。一剎那中悉摧灭。心无倾动难测量。金刚妙髻之方便。】
这是金刚妙髻主海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不动心功德海」。这是我们现在非常迫切要学习的。这个课程、这个科目。是我们迫切要修学的。为什么?今天我们生活周边全是魔。确确实实魔众广大无量无边。诸位先要了解『魔』这个字的定义。魔是什么?叫我们在生活当中身心感受到折磨。谁叫我们感受到折磨。这就是魔。「魔」。原来这个字是折磨的磨。下面是个石头。古时候的经典。如果我们看到博物馆里面收藏的汉唐人的写经(手写的经卷)。魔下面是个石头。把这个石头换成一个鬼。这是梁武帝他造的。他感觉得这些折磨太可怕了。所以把石头换成鬼字。以后佛经里头也就用这个字。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字就想到梁武帝。『军』是形容、是比喻。
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跟我们讲。魔有四大类。魔再多。不出这四大类。第一类叫「五阴魔」。这是属于自己。不是属于外面的。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这叫五阴。《心经》是观世音菩萨的一部经典。《心经》一开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魔就一剎那间悉消灭。我们今天没有这个智慧。不知道五阴真相。我们就受这个折磨。五阴里面的色大。色是物质、是身体。这个身体是属于色大。色的构成是四种现象或者是四个因素:地、水、火、风。我们称为四大。「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用地来代表它。我们现在科学相当进步。知道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是由原子、电子组成的。排列方程式不一样。现在更进步。发现比电子还小的粒子。听说最近好像又发现一种叫夸克。比粒子还要小。统统是这些物质组合的。《金刚经》上所讲「一合相」。基本的物质是一个。种种不同的色相是它组成的。组成的方程式不相同。
基本的物质它有四个现象。它是一个物体。「地大」;它有温度。我们称它为「火大」;它有湿度。就是「水大」;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我们就称它「风大」。物质有这四个性质:地、水、火、风。现在科学家不讲地水火风。科学家叫什么?它带电。带阴电就是水大。带阳电就是火大。它确确实实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所以地水火风四大是形容色的现象。除物质之外。还有精神这一方面的。有受、想、行、识。佛讲了四个。「受」是什么?感受。我们有喜怒哀乐的感受;「想」就是妄想。从早到晚没有停过。前念灭。后念就生;「行」的意思是讲它永远不中断。就是这个妄想不断。这就叫行;「识」是讲色跟想的种子。法相唯识经论里面讲得很详细、很透彻。五阴魔就是我们的色身跟自己的精神这两个部分。我们今天讲心、物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如果你调理不好。你就有苦受。你就会受折磨。我们今天讲。譬如身体病苦这是色身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是受想行识的折磨。所以叫它做魔。五阴魔。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烦恼魔」。法相宗入门的课本是《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里面给我们讲二十六个烦恼。也就是二十六种烦恼。每一种里头都无量无边。根本烦恼有六个:「贪、瞋、痴、慢」。慢是傲慢。「疑」是对于圣人教诲你怀疑。对于鬼神多维次空间的生物你怀疑。最后一个是「恶见」。恶见就是你许多错误的见解。这六大类叫根本烦恼。
第三类叫「死魔」。人有生必定有死。死怎么是魔?我们这一生。就讲学佛。学得也有相当的成就。但是还没有证果、还没有开悟。死了。算你修得不错。来生还能得人身。但是来生再想接着学至少耽误十几二十年。这十几二十年。前生所学的几乎忘光了。一切要从头来起。这是折磨。这三类都属于本身。不属于外面。第四类是外面的。外面。名称叫「天魔」。天魔是什么意思?我们身心外面所有一切的诱惑。这叫魔。现在这个诱惑特别多。叫你眼睛看到、耳朵听到了。起心动念生起贪瞋痴慢、生起七情五欲。外面许许多多在诱惑你。你不知道。你不晓得那是魔。所以今天这个世间实在是太可怕了!『魔军广大无央数』。我们周边全是魔。时时刻刻都在找你麻烦。你不要以为这个人很喜欢我、很爱我。他在找你麻烦。他叫你起贪瞋痴慢。
『一剎那中悉摧灭』。这是真的觉悟。一念觉悟。我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对于身不贪恋。无需要过分的去保养它。最健康的生活。随顺自然。这是最健康的。你要是特别爱惜你的身体。特别去保养这个身体。愈爱惜愈保养。麻烦愈多。你错了!你要是不爱惜、不保养。你也错了!总而言之。你起心动念就错了。你随其自然就对了。不要在身体上起心动念。你什么毛病都没有。你的身体真的健康长寿。虽长寿。它不衰老。为什么?随顺自然。一切随它去。什么都好。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生活环境。样样都好。样样都很称心如意。有也好。没有也好。你心开意解。这才是养生之道。
养心要清净。心不能有东西。《六祖坛经》说得好。「本来无一物」。心里头本来无一物。所以心是净的、心是空的;身。身要动。身要为一切众生服务。要为一切众生服劳役。这个身有价值、有意义。身不是用来享受的。身是要用来服务的;心要虚。虚就灵。智慧就起来了;心里头有东西。智慧就没有了。凡夫难在哪里?心里头有我。起心动念「我的好处」、「我的利益」。就完了!迷了!大乘佛法里教导我们要把这个念头转一转。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想众生、想社会。如何为社会大众服务?如何帮助社会大众离苦得乐?这就是佛菩萨的心。绝对不起心动念为自己。人就开悟。人就回头。一剎那中魔就灭了。觉悟了之后。他的周边全是佛菩萨;迷的时候。周边全是妖魔鬼怪。『心无倾动难测量』。他就是凭这一念。心不动。不动就是甚深禅定。「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是金刚妙髻主海神。他得的是金刚大定。能破一切魔军。最后一首偈:
【普于十方演妙音。其音法界靡不周。此是如来三昧境。海潮音神所行处。】
这是海潮雷音主海神。他得的法在偈颂里面完全给我们说出来、显示出来。我们非常非常的欢喜。『普于十方演妙音』。这岂不是今天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吗?不分国家、不分族类、不分宗教。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要知道佛法是师道。师道有尊严。「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所以学要求。求学。我们才真正能得到利益。为什么?求学的心真诚恭敬。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求学是你有真诚心、有诚敬心;而往教。你的诚敬心就降等。你没有诚敬心。换句话说。你得不到圆满的利益。为什么老师教学与传道不一样。传道一定是这个学生来求学的。这是真正可以传法给他。为什么?他有十分的诚敬心。平常讲学。那是跟大家结缘。得利益多少那是各个不相同;不得利益的。给他种善根。这叫大慈大悲。真正传法的人。那个人是宝。那不是普通人。也就是真正「孝亲尊师」。真正落实十善。这种人是传法的人。
『其音法界靡不周』。像我们现在。我们无论在哪个地方讲经都上网络。在整个世界都能够收听得到。这是在这一个地球。实际上是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那些人不需要用仪器。他就能收到。要知道。音发出去是一个波。我们知道音波的速度不如光波快。但是法音就不一样。法音随着愿力。随着心波、思想波。剎那之间遍虚空法界。所以我们能够与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如来起感应道交。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一念之间。跟天地鬼神也能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就是这个道理。思想波、心波一念就周遍法界。光、电磁那个波不能够跟它相比。何况这是如来果地上三昧境界。海潮音他明了。他所行的地方跟佛境界完全相同。他契入了法界。很明显的例子。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622.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四十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四十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