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四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太上感应篇 (第一0四集) 1999/9/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04
请看《感应篇》第四十一节: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这一节前面曾经介绍过。可是意思很深、很多。言之不尽。这两句实实在在说。也是我们现前所犯的过失。虽然犯了。自己没
底下说「非礼之礼」。意思亦复如是。礼节是人与人交往的一个规则。这个规则表达我们的真诚。表达我们的爱心。这就是礼节。非礼是什么?这里头没有真诚虚伪的。没有爱心是手段的。这我们不应该做。为了我们现前的利益。欺骗别人。虚伪、欺诈。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上开会全是虚诈。没有一个真诚的。各怀鬼胎。会议终了之后大战爆发。这种国际上、国际之间。这叫「非礼之礼」。我们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有求于人帮助的时候。总是看别人的脸色。用种种手段来欺骗。达到自己目的。这种手段是不是真的能达到目的?不尽然。达到目的都是一种因果报应。你用真诚。决定不用欺诳。一样能达到。人家还特别乐意帮助你。你用不正当的手段。表面上礼貌再周到。也会失信于人。以后人家不相信你了。你要再建立信用。那相当不容易。这个我们要知道。这上面加上一个「非」。都是欺诈。都不是诚意。慈悲心也是假的。
世间做慈善事业的人很多。几个是真的。几个是假的。我们要辨别清楚。谚语里有所谓「慈善家。慈善起家」。那是讽刺的话。从事于慈善事业。他名利双收。名大慈善家。利得大富大贵。到外面去劝化、去捐助。捐了一万块钱。做多少好事?做个两、三千。那很有良心的。三分之二自己享受。这叫慈善起家。这是「非慈之慈」。这种事情在我们佛门挺多的。我过去在台北印经。我们版权页上印一万本、印五千本。印刷厂常跟我说:「法师。你这是真的。」我说:「难道还有假的?」「有!人家后面写印一万本。实际上只印两千本。他要我写上一万本。实际上两千本。」换句话说。八千本自己吃掉了。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真的版权页上多少。那就是多少。绝对不会是假的。他说现在假的好多。我们才晓得。台湾佛法虽然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灾难。假的。就是连印经。一万本只印两千本。他怎么会不遭难?这是属于「非信之信。非慈之慈」。你印经后面是征信。征信不是真的。也作弊了。这几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也是这些事情。轻慢老师。欺骗老师。阳奉阴违。我们在工作上欺骗上司、欺骗同僚、欺骗众生。自己以为所作所为都正确的。自己利益得到了。我要不这么做。我怎么能得利益?现在整个社会风气如是。那还有什么话说?今天这个社会。好像是不做欺诈的这些事。就不能活了。做生意不逃税。不欺骗主顾。那怎么赚钱?好像是一切你所既得的利益。一定要靠欺诈。要靠这个手段。没有这个手段。这个人是笨人。这个人会被时代淘汰。你说每个人有这种观念。这个世界还能太平吗?社会还能安定吗?灾难还能避免吗?我们要明了。我们要相信佛菩萨的话。要相信古圣先贤的话。「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积德累功。决定正确。对老师要尊敬。老师的尊敬并不限于表面。最重要的依教奉行。这是真尊敬。对于我们的工作一定要负责任。负责尽职。尽心尽力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这是报恩。佛家天天念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报恩、济苦就在我们自己能够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
《汇编》批注里头引用的这几段讲得好。都是我们的好榜样。像汉明帝。佛教传到中国汉明帝的功劳不可没。是他派使节到西域迎请过来的。这个人就是尊师重道的人。能尊师重道。一定能孝顺父母。这是孝亲尊师的好榜样。身为帝王。做出来给大家看。他的老师桓荣。对老师诚敬。对老师的礼遇。都能叫别人看到受感动。下面提到岳飞。岳飞的老师是周同。我们在历史上都读过。岳飞的武艺跟周同学的。周同将他自己最心爱的一张弓送给岳飞。这张弓是很强的弓。三百斤重。拉开的时候三百斤。普通人拉不动的。你就晓得那个箭射得远。周同死了。每年到忌日这一天。岳飞一定要去扫墓。祭拜的时候一定用这支弓射三枝箭。念念不忘老师。老师教导的东西。要在坟墓前面还要一样表演出来给老师看。「事死如事生」。你说这个情多厚。恩德多厚。不能够孝亲尊师。不会有成就。纵有成就也不是善人。果报决定在三途。
后面引用古礼的一段。诸位自己可以去读。「事师之道」。学生跟老师学习的道理。「如子弟之事父兄」。从前讲行。现在不行。现在我们对父母也没看在眼睛里头。这讲不通了。从前的社会有家教。现在尤其是富贵人家。做父母都忙着应酬。没有时间照顾儿女。儿女交给谁照顾?佣人。佣人给他带小孩。一个星期难得跟儿女见一、两次面。他自己这一生成就了。下一代完了。儿女跟父母没有亲情。他怎么不怀疑?怎么不猜忌?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确实有家教。父母要做儿女的榜样。让他从小常常看到、常常听到。他会记在心里。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懂得怎样侍奉父母。怎样侍奉兄长。现在这种教育完全废弃掉了。完全没有了。所以我们今天读古书。人家说「事师之道。当如子弟之事父兄」。谁懂?
下面举几个例子。「行随于后」。长辈在前面。晚辈在后面。现在儿女行在其前。父母跟着他。颠倒
这里有些小故事。诸位自己去看。他这里说有个农家。中国古人存心厚道。凡是不善的。不写他的名字。这是存心厚道。就说有这么一个人家。他生一个儿子。请先生来教书。意是很切。但是对老师非常简慢。没有恭敬心。可是这个老师不错。老师真的尽心尽力教诲。可是他的小孩长大之后。还是一事无成。还是去务农。这是说明什么?说明轻慢先生的果报。先生教的还是认真。你还是发不起来。这是说果报的事情。这个地方讲的这些果报很多。所以教学。我们出家人所从事的工作是师道。是一个从事社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认清楚自己的身分。比一般学校担任教职的。我们的责任还要重。世间这些教师。我们讲现代的。不说从前的。偏重在技术的教学。佛法的教学。偏重在智慧的启发。真的是法身慧命。我们今天选择是这么一个行业。显示的是这样的身分。这个工作要做不好。就是误人子弟。就是欺诳众生。也欺诳佛陀。你说这个罪名多重。所以出家难。李老师一生不敢劝人出家。劝人皈依。不敢劝人受戒。不敢劝人出家。印光大师一生不给人剃度。什么道理?知道从事这个行业不容易。如果做不好。罪过太大了。何必帮助一个人造这么样重罪?但是做好了。功德无比殊胜。所以我们一定勉励自己。纵然自己初出家的时候。没想到这个问题这么严重。胡里胡涂就出家了。出家之后。你现在知道了。就要认真努力。一定要把教化众生的事情做好。老老实实要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榜样。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965.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