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八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3 00:0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八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八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

晋城佛教讲经全集

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十八集)  2000/7/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038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晚上。我们去参加回教的母亲节。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回来之后我们又参加了一个回教的简介。在我们「居士林」五楼的佛堂。所以昨天整个下午参加回教的活动。

  母亲节在现代许多国家地区。都很盛大的来办这个活动。其实它真正的目的是提倡孝道。昨天他们选出十位模范母亲。我们也听到她们个别的访问。这十个母亲在她子女心目当中都是英雄。都是了不起、伟大的人物。确实在无比艰苦生活当中奋斗。把儿女抚养成人。而且儿女在社会上都很有成就。很有贡献。她们的早年生活非常困苦。多半是帮佣。替人家做工。赚一点点钱来抚养子女。任劳任怨。

  很可惜就在这个场合当中。没有更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我们晓得。世界和平、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家庭。儒家的教学。你要问儒家到底教人什么东西?我们可以在《大学》里面看得非常清楚。这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很有体系的一篇文章。开宗明义就说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老夫子一生教学就教这三句。这三句是它的总纲领。自古以来有许多人讲解著述。说得很多。可是如果我们要把儒跟佛。甚至于将世间所有宗教的经典综合起来看。我们对于夫子这三句话就会体验得更深刻了。

  「明明德」。「明德」是名词。上面这个「明」是动词。明德。明是光明。明是智慧。儒家讲明德。佛家讲本性。佛家说本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相。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相。就是《大学》里面所说的「明德」。这正是佛在大经上常讲「一切众生皆有

佛教讲经的结束语

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明德」是我们本有的。但是本有的明德现在不明了。这就是佛家讲的「无明」。诸位要晓得。无明跟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无明是我们迷了本性。迷了性德。所以就变成无知。儒家教学教什么?教「明明德」。恢复你的明德。那个「明」是动词。恢复明德就是佛家讲的明心见性。我们的心性现在不明了。佛教学就教这个。儒家教学也教这个。

  昨天晚上我们听蔡努丁先生介绍回教。回教崇敬唯一的真主阿拉。他说阿拉不是一个人。阿拉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时、一切处他无所不在。这就跟我们讲的真如自性一样。跟儒家讲的明德是同一个意思。所以他也说得很好。阿拉是真理的化身。所以你看看。每一个宗教从根源上找。是殊途同归。只是名称不一样。其实意思都相同。这正是佛家所讲的「方便有多门」。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讲法。那是方便多门;所讲的是一桩事情、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真理。

  如果我们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这就叫「亲民」。「止于至善」。是要做到尽善尽美。我们的生活与性德相应。我们日常工作与性德也相应。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与性德相应。那叫「止于至善」。

  所以世出世间圣贤所说的大道。皆是相同。我们可惜迷而不觉。我们没有做到。光是口说不行。一定要做到。要从我们本身做起。回教没有请我去讲经。他要请我讲经。我就会做出样子给他看。进他的教堂要用他的礼节。入境随俗。我们要用最敬礼向阿拉致敬。这是什么?这是「明德、亲民」。我们「明明德」落实。同样的道理。到佛堂来的时候。一定要向佛致敬。我们进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一定会对耶稣、十字架致敬。对圣母致敬。跟我们对诸佛如来致敬是相同的。无二无别。这才叫真正落实。要有人带头。要认真去学习。

  我们今天在世界各地讲经弘法的总标题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的行为、作法要给世间人做一个好榜样。一定要去做。不做不行。口说而行不至。没有人肯相信你。很难收到教学的效果。我们在经典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这个世间示现作佛。教化众生。他的旁边。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他的学生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这是出家的学生;在家的学生。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数量更多。这里面许许多多都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化身来的。来干什么?佛说法。他们表演。真的是有唱有作。唱作俱佳。这样教化众生。才帮助这个世间迷惑颠倒的众生省悟过来。在法华会上佛都说出来了。这些弟子都是诸佛再来的。舍利弗、目犍连久远劫就成佛了。地藏、文殊、普贤都是古佛再来。他们担任表演。释迦牟尼佛解说。你们看看这场戏。演得成功。

  我们天天在研究经教都没有看出来。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作法。我常常劝勉同修。看看现代的人他得的是什么病。我们要怎样去帮助他。现在人迷。我们要用觉悟帮助他;现在人邪知邪见。我们要以正知正见帮助他;现在人身心严重污染。我们用清净去帮助

佛教法会不讲经

他。我们自己一定要常住在「觉正净」当中。观察众生的弊病。做出样子给他看。譬如今天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争名夺利。这是迷、这是邪、这是染。我们要做出什么样子?我们舍弃一切名利。做给他看。

  清朝末年。印光大师做了个样子。印光大师常常跟人说:「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我也不怕死」。一无所有!世间人样样都要争。他彻底放下。最早做模样的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切都得到了。全部舍弃。过着三衣一钵、树下一宿。过这个生活。彻底放下。告诉人不争。世间什么都是假的。舍尽名闻利养。做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要从这些地方真正体会得。

  现在世间人不孝父母。我们要特别做出孝敬父母的样子给他看;今天世间人不敬老师。不知道尊师重道。我们要做样子。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现在人忘恩负义。我们要做出知恩报恩。这是教育。我们课堂里面把老师的肖像都挂上。我们念念不忘老师;我们课堂里面供养韩馆长的肖像。知恩报恩。所以人家看我们这个教室跟普通教室不一样。

  现在世间人不知道自己有过失。纵然知道了也不肯悔改。为什么?面子问题。错了。古人讲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

佛教讲经全文

改。善莫大焉。」你有过失。你肯改过。诸佛护念。天龙赞叹。你不肯改过。那你就完了。你没有救。你不知道忏悔。这一点天主教教宗给天下人做了一个榜样。前几个月我们在新加坡报纸。我看到两篇文章。教宗对全世界人忏悔。过去一千年他们做错了。特别是对于其它宗教歧视。不能容忍。他求上帝宽恕。在两千年这个时代当中。他们要

佛教 讲经讲法 变味

改过。要跟其它宗教平等对待。互相交流。了不起!不愧为世界的领袖。勇于改过。

  社会的和平、安定、繁荣、兴旺。人民的幸福。基础是家庭。家庭的基础核心是夫妇。夫妻好合。天下就太平;夫妻不和。社会就有灾难。世界就不太平。你说那个关系多大!所以我们常讲社会安定和平是寄托在教学。教学有四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这四个教育搞好。和平、安定、幸福就落实了。今天社会这么乱。原因在哪里?教育彻底失败了。

  儒家教导我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天下太平。我们今天讲的世界和平。所以他在总结上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诚意、正心」就是「明明德」。而「明明德」的方法是在「格物、致知」。「格物」就是佛家讲的断烦恼障。「致知」就是破所知障。所以我们的烦恼习气一定要断。这样才能够救自己。才能够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觉悟的人跟迷惑的人用心不一样。觉悟的人念念为一切众生。没有想到自己;迷的人念念想自己。而忽略众生。迷悟差别在此地。我们看世出世间。几乎没有一个圣人不着重家庭教育。儒讲得多。佛也讲得多。我们看看其它宗教经典。也都讲得不少。家庭教育是根。儒、佛讲孝。讲的是真正达到究竟圆满。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来推行孝道。

  孝道的落实。就是十善业。佛教我们「净业三福」。那是佛家修学的根本。第一条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换句话说。孝亲、尊师、慈悲都是落实在十善业。如果不修十善。前面都是空话。都是不着边际的口号而已。一定要落实。落实就是要修十善。而十善不仅仅是佛说。所有宗教都说。儒家也说。由此可知。十善是世出世间圣人教学的共同科目。我们要认真修学。奠定出世法的基础。决定不可以疏忽。好。今天时间到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704.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十善业道经- -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八;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69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