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日本 四百六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禅定」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日本 四百六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日本 四百六十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六0集) 2011/6/20 台湾高雄 档名:02-039-046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一面。第七行当中。从第四「除觉分」看起。
「除觉分(即轻安觉支)」。前面我们读过的轻安觉支。「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故名除」。除跟下面的舍都是放下的意思。除有断除。断除诸见是见惑。烦恼是思惑。见思烦恼如果断了。六道就没有了。我们知道六道是因为见思烦恼而有的。见思是六道轮回的第一个因素。我们还在六道之中。还没有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就要肯定自己有这两种烦恼。就是此地所说的诸见烦恼。肯定有这个。如果这两种烦恼没有了。真放下了。六道就没有了。所现的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六道是秽土。我们今天讲污染。严重的污染。四圣法界是净土。那个地方人心清净。行为清净。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清净。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就是十法界向上四圣法界。在西方极乐世界有。称之为方便有余土。相当于娑婆世界的四圣法界。凡圣同居土相当于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但是经上讲得很清楚。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成就。那就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没有三恶道、没有修罗、也没有罗剎。只有人天两道。而且这两道也得到弥陀本愿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实在讲就是为这个。他方世界没有。凡夫。人道。生到极乐世界就变成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真正叫难信之法。它确实是真的不是假的。
除。除什么一定要知道。除的是烦恼与烦恼习气。这个东西除了之后。清净心现前。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善能觉了。着重在这个「善」字。什么叫善?自自然然就觉了、就明白。觉了什么?觉了除诸虚妄。一切法无所有。这就叫虚妄。它不是真的。对一切法看破了。前面「善能觉了」这是看破。「断除诸见烦恼」这是放下。放下之后自然就看破。智慧现前。不损真正善根。能生世间一切善法。我们有没有能体会到?你在这个世间是不是像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经本一打开我们都看到。这里头有没有包含我们自己在内?善男子、善女人是有标准的。为什么?他有真正善根。这才叫善男子、善女人。世间法的善根有三个。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我们具不具足?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是于这个世间天上人间。连佛法都不贪。为什么?因为他觉了一切法无所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六根在一切法里头决定不起贪瞋痴。这叫真正善根。人只要把贪瞋痴断掉。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善。自然的。学佛之后又加了一个善根。这个善根叫精进。菩萨只有一个善根。勇猛精进。他永远不会退转的。
所以贪瞋痴一定要断。如果要不断就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要断?因为你贪瞋痴所起的那些对象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贪爱这个色身。色身是假的、是无常的。在这个世间时间也很短。数十年寒暑就消失了。你看身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所以贪瞋痴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叫迷惑颠倒。才起这种严重的烦恼。现在我们讲贪瞋痴。还得加两个字进去。这两个字是慢、是疑。贪瞋痴慢疑。这五毒。这五个字全了。你哪有善根?没有善根你就没有善法。那你就晓得。这很可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是恶法。不是善法。恶法将来所感的是三途苦报。这里面还包括修罗跟罗剎。那是你恶念恶行里头还夹着有一些善。善恶混杂。容易到这两道去。断烦恼。长智慧。不损真正善根。对你的善根有帮助。这善根会增长。
下面第五「舍觉分」。就是前面所讲的行舍。舍是放下。「若舍所见念着之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是为舍」。可见得这个舍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不再回忆。真舍了。如果常常想着过去。你没舍。想着过去一些善事善行。这是好的。你没舍;过去所做的一些恶事恶行。你要是不舍的话。将来就感三恶道的果报。要是常常忆念善事。这是三善道的果报。三善道好不好?不好。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现在你是要出六道轮回。所以善恶二边都要舍。可是在事上一定要知道断恶修善。要认真去干。干完之后善恶都不要去想它。这就叫舍觉分。如果做了之后还常常想到我做了多少功德。做了多少好事。这就错了。怎么样?三善道去受报去。就享福去了。你修的福报。如果你能够舍。不再回忆。你所做的就变成功德。不舍。常常还念在心上。那就变成福德。福德、功德就是这么说法的。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功德?事是一样的。都是好事。一个是念念于怀。没有放下。福德。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只是三善道受报。到那里去了。所以功德不容易修。福德容易。学佛的同学十之八九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福德我们一定要分清楚。真能够舍掉。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那你所做的全是功德。
功德能帮助你得定。它下面就是定觉分。定能帮助你开智慧。智慧是自性里面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知道我们所舍的境。无论是做多少好事。都不要去回忆;做多少恶事。也不要去回忆。恶事要认真忏悔。后不再造。不要去常常想它。为什么?想一遍你就又造了一次。常常想着那就愈造愈多。这事情很麻烦。记住经上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起心动念就在造业了。大乘戒经里结罪就用这个标准。不需要等你去做。你没做。动了念头你就已经造业了。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放下。记住。是心放下。不是事放下;事要是放下。没人干了。释迦牟尼佛如果在事上放下。他就不必示现在人间。也用不着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事没放下。天天照干。干得不亦乐乎。心里面一尘不染。这叫舍。所以舍是觉了。不是舍了之后统统忘掉。要是舍了之后统统忘掉。那叫什么?那叫无明。堕在无明里头。那不行。无明的性质是暗的。你什么都不知道。愚痴。那不是佛法。这些境界都要清清楚楚、明明了瞭。所舍的境。毕竟空。不可得。善因善果、恶因恶报。统统不可得。不舍。不舍真要受。你做的善。三善道去享福。消你的善因。你过去造的善因。三恶道是消你的恶因。你过去造的这些恶业。所以六道实在讲也是平等法。消业障而已。业障有善恶。三善道消你善业障。三恶道消你的恶业障。业障都消尽。你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伪不实。永不追忆。你看你心多清净。清净心现前。这个叫舍。
第六「定觉分。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见爱妄想。是为定」。这是佛家的禅定。禅定现前。这个时候空间维次不见了。你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本能。发现了。这本能是什么?就是六种神通。我们六根起的作用。眼。你看到一些境界。一般人看不到的。定功愈深。你看的境界就愈大。广大。开始定功显现的神通。天眼、天耳。须陀洹就得到。小乘初果。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世间禅定。这不是出世间的。这不是佛法。但是出世间的禅定是以这个禅定为基础。这个禅定没有得到。出世间禅定决定不可能发生。首先这两种能力恢复。刚恢复。当然不很大。可能你能够接触到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并不完全。大地狱可能你看不到。小地狱可能看到。如果再精进。证到二果的时候。这是斯陀含。能力又恢复一些。宿命通、他心通。这两种能力恢复。宿命通是知道自己过去生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宿命通能知道过去五百世。这是普通的阿罗汉。至少他能知道过去五百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心通是别人起心动念你都知道。所以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决定没有秘密。你的秘密对哪些人说?对这些凡夫所说的。凡夫在迷。没有这个能力。证果就是圣人。小圣。须陀洹到阿罗汉都称之为小圣。像斯陀含这种小圣。刚刚得到。他的能力并不很大。凡夫起心动念很粗。他很容易知道。极其微细的念头他不行。他们觉察不到。粗念晓得。
如果证到三果。那个能力就很大。三果是阿那含。他能变化。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阿那含的本事超过孙悟空。不只七十二变。超过他。他能分身。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有记载。古时候这些大德。大概唐朝时候还有。确确实实能分身办事。有一位从印度到中国来弘法的大德。在中国住了不少年。信徒也很多。他想回印度去。许多信徒就跟法师约。请法师到家里来应供。就是请吃饭。他都答应了。到时候他真到了。在他家里头。让他一家人欢欢喜喜。法师瞧得起他。到他家里面去应供。第二天到十里长亭去送行。人多。好几百人去送行。大家谈起来。昨天
现在有许多人。外国是如此。我这次在日本就听说。许许多多日本人听到有人有神通。格外起恭敬心。找这些人教他怎样消灾免难。这人有神通。佛为什么不用神通做佛事。我们要懂得。如果佛要以神通为佛事。给诸位说。妖魔鬼怪都有神通。那就变成佛跟魔你没有能力辨别。你会上当。魔诱惑人。佛老实。佛不诱惑人。佛行的是正道。佛决定不会去拉信徒。佛只是度有缘人而已。佛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个道理要懂。魔不一样。魔是标新立异。常常用这些异端去诱惑众生。他有神通。所以佛门里有没有神通?有。但是不以神通做佛事。佛以戒定慧三学、六度帮助众生。这个魔做不到。魔就不会了。讲三学六度他就不会了。这是佛为什么不以神通做佛事。道理在此地。
佛门里面有没有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这个事情肯定是有。你看《大藏经》里有《神僧传》。我们从《神僧传》里面去看。古来这些高僧大德许许多多是诸佛菩萨再来。但是他决定不会暴露身分。身分一暴露他立刻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身分要暴露他不走。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过去确实身分只要一被人知道。他就走了。不在这个世间。可是现在很多。早年我在美国就听说有法师、有居士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们身分都暴露了。暴露了又不走。那就不是真的。古人例子摆在那个地方。身分暴露一定要走。不走。你留在世间。招摇惑众。为什么说佛菩萨再来?还不是欺骗众生。目的还不是名闻利养。这个一定要知道。可是这些年来谣传这些事情愈来愈多。我听到就不少。我们学佛的同学要有正确的认知。不能有邪知邪见。正确的认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说某人是佛再来的。人人皆是。这是佛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没有一个不是佛。有什么稀奇!有什么奇怪!
你是什么佛再来的?你学哪个佛的法门。你就是那个佛的弟子。你看看。我们学净土法门。《无量寿经》最后。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授记。预先告诉我们。你将来往生到极乐世界。成佛了。修成功了。你在十方世界。哪个地方有缘。你到那里去作佛。名号都叫妙音如来。这妙音是什么?妙音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你是念佛成佛的。你将来教别人还是念佛成佛。妙音如来。我们受三皈依的人多了。统统用妙音做法名。妙音居士。跟经上讲的相应。要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妙音!妙在哪里?这句佛号能帮助你成佛。你说多奇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心里头只要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那你就是阿弥陀佛了。中峰禅师可以给你作证。你看《系念法事》中峰禅师说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你心里头果然真有阿弥陀佛。你不是阿弥陀佛谁是阿弥陀佛?「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部《大乘无量寿经》完全相应。你学阿弥陀佛学到家了。你住在这个地方就是净土。这个地方决定不会有灾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说某人是某菩萨。那也很简单。他专修《普门品》。那就是以观世音菩萨做榜样。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那你就是观音菩萨。你修《地藏经》。修得跟地藏菩萨一模一样。你就是地藏菩萨。你学《普贤行愿品》。学得跟普贤一样。你就是普贤菩萨。你要知道菩萨有等级的。五十一个等级。像念书一样的。你是几年级的观音菩萨?如果你是小学一年级。那就一点都不稀奇。肯定不是等觉菩萨。为什么?十住以上。初住以上那是阿惟越致菩萨。大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如果小学。小学就是初信位到十信位。这是小学。这些小学的观世音菩萨可多了。所以要认识清楚。
佛。天台大师给我们讲的六即佛。讲绝了。人人都是佛。从什么地方讲?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从理上讲的。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的自性是佛。人人都有自性。都有本性。我们中国老祖宗也承认肯定人性本善。那个本善就是佛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本来觉悟。现在为什么不觉?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所以你的觉性透不出来。你迷了。所以从自性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点都没错。从自性上来讲。你是阿弥陀佛。也没错。为什么?阿弥陀佛是所有诸佛共同的称号。这个名号翻译成中国的意思你就明白了。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用中国话来讲就是无量觉。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所以他是一切诸佛一个共同的名号。不是某一个人的。某一个人。那一定像我们这个经上所讲的。法藏比丘所修成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创办人。创办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阿弥陀佛是法藏比丘修成的。我们要加一个法藏阿弥陀佛。这才指定是他。不是别人。如果不加上这个名号。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统统可以称之为阿弥陀佛。它是通号。这个诸位要知道。你要是学释迦牟尼佛学得很像。那你就变成释迦。释迦牟尼佛也是通号。释迦是什么意思?能仁的意思。翻成中国意思是能仁。就是能够以仁慈心待人。牟尼呢?牟尼是清净的意思。用清净心对待自己。用仁慈的心对待别人。这就叫释迦牟尼。我们要称印度这个成佛的。要加上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是悉达多。悉达多所修成的这个释迦牟尼佛。冠上这个名字。悉达多释迦牟尼佛。那就是专称他。这别人不能称。如果不加悉达多。我们每个人修成都能称释迦牟尼。仁慈心待人。清净心对自己。所以这些名义要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会迷信了。现在外面人说得多。我们必须提出解释;如果不多。那就不必说了。说这些干嘛?真正深入经藏的人他都明了。他都懂得。
天台的六即。第一个是理即。第二个是名字即佛。这说得好。有名无实。有名无实。我们当中给它换一个字。大家就更清楚了。换哪个字?有名迷实。那个实是迷了。迷惑了。你不就更清楚了吗?我们现在虽有。名字称个佛。实际上迷了。迷了的佛。明白这个道理。第三个他说观行即佛。这个好。观就是修止观。行是修行。你真正在干。真正在学习。而且功夫能够得力。这观行即佛。如果我们是在观行这个位次当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没有问题。这是我们净宗所讲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观行即佛。观行再往上面提。那就是相似即佛。相似即佛是学得很像。很像一尊佛。但他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他用妄心。他没用真心。用真心是真佛。用妄心的。学得很像。也可以说相似即佛。有佛的样子。那就是说他真正能依教奉行。如果我们能够修到相似即佛的这个样子。要求生净土就不是生凡圣同居土。生到哪里?方便有余土。相似即佛是四圣法界。
再往上提升一级。这是真的了。叫分证即佛。没有圆满。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圆满是十五的月亮。满月。那叫究竟佛。十四以前。你看到初二、初三是个月牙。那月牙是真的月亮。不是假的。那是什么?那叫分证即佛。那个在哪里?那在实报庄严土。《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有四十一个等级。我们学佛同学这些常识不能不懂。有人问起的时候我们要跟他分析。给他解释。可以这样说。这么说也没有错误。但是不能误会。说你是观音菩萨。就把你当作《普门品》上那个观音菩萨。那你就错了。《普门品》是等觉菩萨。如果你自己承认。那叫大错特错。你是小学生。怎么可以冒充博士生。这个错了。一定要晓得自己修学在哪一个层次。你修的是什么法门。我们听世尊的教诲。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确确实实修其它的法门要断烦恼。我们断不掉。说老实话。这说真话。我们在大乘连初信位的菩萨我们都做不到。也就是小乘初果我们都没办法证得。真正要承认自己是凡夫。要有自知之明。专修净土。专念弥陀。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做阿弥陀佛的弟子。能不能成功?能。真的是万修万人去。
我们自己要学。认真学。四个标准。心同佛。跟阿弥陀佛相同。阿弥陀佛是什么心?愿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皆成佛道。这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没有偏心。没有偏爱。清净平等。这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是四十八愿。普度一切众生。首先帮助他们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帮助他们成佛。他做到了。愿要同佛。行要同佛。行是真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再不能走弯路了。《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我们也把它放下。我们只要一部《无量寿经》。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其它的法门要学。法门无量誓愿学。什么时候学?到极乐世界再学。现在不学。现在专求净土。专求往生极乐世界。学东西多了那打岔。反而产生障碍。自己不能往生。这就可惜了。我专修净土。我万缘放下。世出世间统统放下。这讲到舍。要舍得干干净净。一门深入。肯定会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
我在前面跟大家介绍。生到极乐世界。第一个。福报圆满。福报是谁的?阿弥陀佛修的。无量劫的功德的成就。大福报。我们去享阿弥陀佛的福报。第二个是智慧圆满。为什么?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教学。我们直接听阿弥陀佛讲经。佛教不厌。我们学生学习的也不疲倦。所以我们把终极的成就放在极乐世界。现在首先第一个目标就是求生极乐世界。这部经典里头。弥陀、释迦无比恳切的劝我们。我们要听话。要做好学生。要真正认识这世间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要舍得干干净净。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一句弥陀念到底。这就对了。
禅定。禅定是手段。不是目的。是方法。所以要觉了诸禅虚假。为什么?自性本定。那是真的。所有这些修禅定的方法。得到禅定的境界。都不需要去留恋。《坛经》上说得好。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句话用在这个地方。解释这里就正好。为什么诸禅虚假?你不要去见爱妄想。因为自性本定。从来没有动摇。所有禅定都是用方法来修的。多少方法?佛经上讲。八万四千法门。修什么?全修禅定。我们现在念佛是修禅定。用这一句佛号。把心定在佛号上。让心没有杂念。这禅定。这叫念佛三昧。八万四千种方法全是修禅定。离开禅定不是佛法。这个诸位要知道。佛法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是终极目标。所以定愈深。你的慧就愈大。要入甚深的禅定。深到最后是自性本定。不用修的。本来就在大定当中。所以对于禅定当中的境界不能执着。执着你就不能提升。不执着才提升。永远不执着。一直向上提升。这叫定。
禅定里面境界非常好。非常柔和、安乐。如果对这个境界一贪恋。住在这个境界里头。你就不能再向上提升。所以这个提示比什么都重要。禅定再好的境界都不留恋。记住佛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你将来生到实报庄严土。也不留恋。那也不是真的。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实报庄严土就不见了。它不是真的。真的只有常寂光。也就是自性是真的。最终极的目标是回归自性。在净土里面讲。回归常寂光。究竟圆满。《华严经》上讲的妙觉佛果。就说这桩事情。
最后一条。第七「念觉分。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修行人一切时一切处要保持定慧要平。他才会往上提升。保持个正常。定多慧少。他偏了;慧多定少。他又往那边偏了。偏了就不正常。往上提升当然困难。保持正常的时候他向上提升容易。所以定慧一定要保持平衡。叫均平。这个底下有解释。「若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等三觉分察起」。这就是在我们用功的时候感到昏沉。就是
这个在初学就要懂得。否则我们这个障碍不能突破。这一生就很难有成就。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学校。让一般年轻人向往的是知识。求知的欲望。确实有不少年轻人有狂热的求知欲望。你不能满足他。你障碍不了他。但是这种求知的欲望。如果方向错了。他就走向迷途。多!这是佛门常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极乐世界不能少。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不能少。少善根福德因缘没有一法你能成就。因缘不容易遇到。但是如果你有感。佛菩萨有应。他来帮助你。那就不难遇到。由此可知。最重要的还是善根福德。什么是善根?能信能解是善根。我遇到了。不相信他。那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相信他。我不懂。那也没有法子。能信能解是善根。能行能证是福德。学了不肯真干。没福。净土宗真能干。就是老实念佛。这经上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只把这八个字做到。就有感应。阿弥陀佛就加持你。你就真正接受到佛力加持。你肯定会成就。他能帮助你增长信心。能帮助你开智能。能够体会到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义。开经偈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都是真的。所以善根福德还是最重要的。因缘我觉得是次要。真正有善根、有福德。佛菩萨会给你做因缘。你会遇到。这个缘分你会遇到。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对知识狂热的分子。喜欢读书。好的书都喜欢读。读书的时候就有精神。白天有工作。晚上读书常常读到天亮。不知道时间。这不是偶尔一次、二次。常有。有那么好的精神、体力。所以接触佛法之后。你教我参禅。我不是那个根性。我坐不住;你教我念佛。念佛堂里佛号我念不下去;你教我研究经典。行。日夜不休息都可以。这就是众生根性不一样。我们要采取哪一个法门。所以不是一个法门能教一切众生。不是的。一个法门教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何必开八万四千法门。用不着了。适合各种不同的根性。对准了你的根性。肯定你有法喜。只要有法喜。事情就好办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总原则、总纲领。只要你喜欢学。我接触佛法之后。对大乘。特别对《华严》、《法华》、《楞严》、《般若》这些经典非常喜欢。净土那个时候还排斥。排斥有原因。没有人能把净土经典讲清楚、讲明白。道理在此地。净土经论的道理实在是太深了。不容易。我跟同学们做过好几次报告。我接受净土是《华严》、《法华》、《楞严》的基础。这些经我都讲过。没有这些大经大论的基础。净宗东西我不相信。这一部批注可了不起。我们对黄念祖老居士不能不佩服。不能不五体投地。你看他在这边引用的经论。引用了经律论。引用了古大德的注疏。一百九十多种。这个批注可以说是三藏十二部全在其中。这小藏经。所以它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大乘基础你很难接受。注得太好了!佛说将来法灭了。佛法灭了。最后只有《无量寿经》留在世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就是这一部批注。这部经、这部批注。这个批注要度往后九千年的众生。肯定依这部批注得生净土。圆成佛道。
我跟老居士晚年才认识。这个缘分都不是偶然的。我觉得那是佛菩萨安排的。要不然不可能认识。他到美国去弘法一个月。你看时间那么短。刚好那个时候我在美国。没见面。他要忙着讲他的经。我也忙着讲经。通过两次电话。接受这部批注。那是刚刚完成的。用油印印的。油印的蜡纸。打字的那个本子。我相信他是精挑细选挑了这一本。字还能够清楚能够看见。他就带这么一套到美国。就送给我了。我收到之后。看了一看。非常欢喜。非常赞叹。我让同学跟他电话联系。他有没有版权。有版权。我们得尊重他。没有版权。我就想我带到台湾来翻印。他非常欢喜。没有版权。欢迎翻印。还嘱咐我。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给他封面题字。我也都照办了。所以我们第一版在台湾就印精装一万册。现在这个本子在全世界流通。我估计至少已经超过二、三百万册。这本书。所以修行。择法是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选的恰当。要针对根性。他才会有精进。才会有法喜。才会有一个方向、目标。他有坚定的毅力。他一定要走到。要把这条路走通。要完成。
「若心浮动时。当念用除、舍、定等三觉分摄」。这摄心。这也是修行人很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心定不下来。特别是在禅堂、在念佛堂。这都是佛门最重要的修行道场。你细心去观察。这两种人很常见。一种。在念佛堂念佛。念一会之后他打瞌睡了。甚至于打呼了。坐在那里。还有站着睡觉的;另外一种情形。他妄念太多。心浮。定不下来。我遇到。他们来告诉我。平常好像我没有杂念。为什么到念佛堂我杂念那么多?我告诉他。你平常的杂念就是那么多。因为你没有觉察。到念佛堂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希望你把心集中。定下来。你才发现你的心这么样乱。绝对不是进念佛堂妄念就多。不进念佛堂就没有。不进念佛堂没有觉察。你一定要知道。知道之后。你要用方法把这个妄想杂念要把它控制住。你功夫才能得力。你要控制不了。你要放不下。你永远不会进步。而很可能走上邪道你自己也不知道。这些妄念它的根本因素还是烦恼习气。里面最重要的是欲念放不下。所以这个欲望、情识愈淡薄愈好。如果不在这上下功夫。佛法这条路你就走不通。欲望要往下降。情执要放下。愈淡薄愈好。这个掉举。这就算是掉举。就是心里七上八下。根本原因在这个地方。「故念觉常在两楹之间。调和中适。是为念」。这就是念觉分。「此七通名觉分。能到菩提一分故」。为什么称它为觉分。前面称为觉支?这个七种确实是智慧成就的。智慧是觉。它与菩提相应。菩提是觉的意思。对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接着跟我们讲八圣道。「圣道者。指八圣道。亦名八正道」。先把这个名词术语念一念。「谓: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这八种。这个地方很好。念老把它注出来了。「《弥陀疏钞》曰」。这就是莲池大师说的。下面这个八正道是《弥陀疏钞》里面的。「一、正见者。《杂集》云」。莲池大师引用《杂集》里面的说法。「若觉支时。所得真觉。
离心意识。这叫参。就是不用第八识。第八识就是讲的前后。因为阿赖耶的种子落在第八识。人能够记忆到过去是八识里头的种子。八识就像数据库一样。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着。舍识就是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不想前、不想后。我用这个讲大家更容易懂。这什么?这叫直觉。诸佛如来讲经是用直觉。没有先后、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我们要晓得。佛菩萨所说的经教怎么说出来的。他们没有思考。不像我们要讲个东西要准备。写个讲稿。写个大纲。他们没有。他们也没有准备。完全是直觉。完全是自性智慧的流露。跟阿赖耶完全不相干。要晓得佛经是这样出来的。所以他的东西真。真心流出来。真言。密宗叫真言。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真言。不是假的。因为什么?他没有通过阿赖耶。通过心意识就不是真言。不是真言是什么?不是真言是妄言。我们细心去体会。你才能渐渐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他是实语。《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是完全是事实真相。不是自己意思。自己没起心、没动念。所以我们要离心意识。你就懂得佛经上的意思。为什么?跟佛要用一样的心。佛用真心。我们用妄心。怎么讲。怎么读。都不懂。去想它的意思。愈想愈错。
为什么古大德注这个东西注的那么多。都不一样?这就说明古来的祖师大德没成佛。如果要成佛。那就一样了。没有成佛。瞎子摸象。但是他体会到的确实是一部分。没体会错。佛讲的经。一句话里头意思非常圆满、非常丰富。他体会的并没有错。但是不完整。这个批注好处在哪里?集古注的。古来祖师大德批注的大成。让我们每个人的好东西都看到了。有这个好处。统统看到。合起来。印象就比较完整。广学多闻的好处在此地。但是不能有成见。有成见就麻烦了。有成见我们会受其害。没有成见。一律平等来看待的时候。我们能得其利。帮助我们开智慧。
「以慧安立。谛理分明」。没有错误。这叫正见。正知正见。我们要肯定只有佛与法身菩萨有。权教菩萨的正知正见是从大乘里面学来的。跟我们一样。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我们所得的是局部的。不是圆满的;证悟是圆满的。那是真智慧。解悟。我们是接近真智慧。这是哪些人?四圣法界的。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我们没有把阿赖耶放弃。虽然祖师大德常常叮咛嘱咐。离心意识参。我们能离得了吗?离不了。离其
如果更进一步。把无始无明烦恼断掉。无始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我用这个说法大家容易懂。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无明烦恼断掉。他离开十法界。他超越了。到哪里去?到一真法界去。就是实报庄严土。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在《华严经》圆教初住菩萨。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阶位。都住在实报庄严土。在那里修行。修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诸位要知道。见思烦恼的习气好断。辟支佛就断掉。尘沙烦恼的习气也好断。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断掉。可是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难断。你看在实报土。实报土为什么会有四十一个阶级?是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浅深不一样。刚刚到那边去的。带的习气很重。在那边住很久的。习气慢慢就轻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习气要什么时候才能断得掉?《华严经》告诉我们。三大阿僧祇劫。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一般人讲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我们以为从现在修。修三大阿僧祇劫。不是的。是你真正生到实报庄严土。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你那个无始无明的习气才断干净。才证到究竟果位。就是妙觉果位。这么回事情。换句话说。在十法界里面修行的时间不算。没算进去。算进去之后。无量劫!
这些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懂得了。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什么好处?我们对于佛菩萨恭敬心生起来了。知道这个不简单。不能说他是迷信。不能够轻慢他。他比我们高得太多。我们怎么比都比不上他们。不但比不上他们。连初果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我们对他都肃然恭敬。何况法身大士、何况等觉菩萨!我们这个恭敬心生不起来的原因。不了解事实真相。真正了解之后。恭敬心起来了。尊重心起来了。佩服的心起来了。感恩的心起来了。我们才能真正做个好学生。向他学习。我们也就正见建立了。对这个不认识。邪见。我们看东西看错了。八正道头一个。看错了后头就全错了。有正见你才有正思惟。正见。见惑断了。五种见惑断了。正见起来了。五种思惑断了。正思惟才现前。不容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560.html
以上是关于「禅定」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日本 四百六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禅定」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 二零一一年讲于日本 四百六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706.html。